习惯22 正确对待压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压力的社会,有求学的压力,有家庭的压力,有工作的压力。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菲利浦·戈尔德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没有压力的环境。要求生活中没有压力,就好比幻想在没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行走一样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压力。从事压迫感研究30多年的塞利说:“现代人要么学会控制压迫感,要么走向事业的失败、疾病和死亡。”
学会与压力共处
其实,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
可见,压力并不都是无益的。研究压力与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影响,本来人类在其一生中就是无法摆脱压力的。
既然无法逃避压力,就要学习与压力共处,若无法和平相存,甚至想克服压力来获得回馈,则可能导致各种身体与精神疾病。天天受到压力的折磨,不仅会对工作人员及家庭生活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下降,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
学习与压力共处,首先要对压力有所觉察。机体对压力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一般的生活压力会被身体转化成活力与激情。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流动的、不停变化的压力丛中,他的机体不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饱满能量的。压力过小的生活让人消沉、昏昏欲睡、机体懈怠、思维变慢。但有两种压力可能使机体调节失常,一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二是持续不变低量的压力。觉察压力有三个层次:稍微过多的压力引发纷乱的情绪;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各种不适反应;过大的压力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身心处在崩溃的边缘。
与压力共处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躯体与精神两种压力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当躯体压力大时,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精神的压力也在释放。当我们集中精力工作太久,或者长期处在竞争的状态里,可通过身体的放松来释放精神的压力。
与压力共处的第三个原则是舒解压力的技术。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文字里具体讲述。
与压力共处的第四个原则是保持积极心态。良好的心态可增加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态本身就像一团乱麻,干扰人的内心。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观念。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越怕压力就越会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喜欢压力的人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游刃有余。
如果学会与压力共处,就可把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动力:行为有效,感情丰富,精力充沛……
舒解压力的技术
(1)学会说“不”。
当人们请求你帮他们做事情而给你造成压力时,考虑一下你是否能够做或者愿意做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够或不想做,就要学会有效地拒绝他人的请求。
(2)说出你的想法。
诚实地表达你的意见,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这有可能会惹恼别人或引起争论。如果确信别人的某个请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说出来。当愤怒和挫折无法宣泄时,人就会郁闷、沉默、唠叨、指责或背后诽谤,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导致“消极—挑衅”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健康有害,因为被压抑的挫折或愤怒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学会放弃。
特别推荐汉语中一个非常好的词,这就是“舍得”。记住,是“舍”在先,“得”在后。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而“一点儿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或一事无成。
(4)学会说“算了”。
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5)学会说“不要紧”。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6)学会说“会过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么大,连续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7)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担子压不垮他,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实,委屈、冤枉,就是别人犯错误,你没犯错误;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懂了这个道理,再遇到这种情况,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当一回事。
(8)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处罚别人。
这是指当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别人。事实上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
(9)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何谓好人?我们认为,如果交给他做10件事,他能做对7~8件,就是好人。显然,这句话潜藏着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好人也会做错事,好人也会犯错误。所以,好人做错了事,一点都不要紧,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要紧,只要认真地找出原因,认真地吸取教训,改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