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命运之神只为行动埋单
忠告18 行动决定结果
我一直相信,机会是靠争取得来的。再好的构想都存在缺陷,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计划,只要你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所取得的效果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而后者却前功尽弃。
——洛克菲勒
或许很多人都会先决定目的地,并且带好地图,才会出远门。然而,众多人当中,大约只有极少数人清楚自己一生要的是什么,有可行的计划达成目标,并且可以马上行动,坚持到底。这些人几乎都是各行各业中的领导者——没有虚度此生的成功者。令人疑惑的是,这些人和其他庸庸碌碌的人比起来,机会都一样多。那为什么有的人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呢?
洛克菲勒开玩笑似的对孩子们说:“聪明人说的话总能让我记得很牢。有位聪明人说得好,‘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他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这位聪明人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世界上最实用、最美丽、最可行的哲学也无法行得通。”
洛克菲勒一直都相信,机会是靠争取得来的。他说,再好的构想都存在缺陷,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计划,只要你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所取得的效果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而后者却前功尽弃。
当大女儿伊丽莎白工作中不知道该如何做时,洛克菲勒曾经讲过这样一番道理:人生就像一片玉米地,里面硕果累累,但是玉米地中却生长着各种杂草荆棘,甚至还有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陷阱。我们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对手进行着一场有趣的比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对岸,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在这场有趣的活动中,速度、效益与安全成为关键所在。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像这样一场比赛,若想摘到更多的玉米,唯有不断地自我超越,而超越自我就是对目前该做的事情精益求精,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争取最大化的行动效益。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力量往往如催化剂一般,促进行动力的充分发挥。
洛克菲勒的大女儿伊丽莎白精明干练,洛克菲勒很是欣赏,经常把她和小洛克菲勒叫到身边聊天。有一天洛克菲勒说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要好的年轻人结伴出行,寻找发财机会,走了很久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等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尽管售价非常便宜,也鲜有人问津。第一个年轻人一看,机会来了,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几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个富人。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颗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他承包了一片山,把山上全部种上果苗,整整3年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但是期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树呢?”这个年轻人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几把土,要多少钱都行!”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这几把土送给你了。”他带着几把泥土和身上的钱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了苹果树苗。
“你们猜结果会怎样?”洛克菲勒笑着问孩子们。小洛克菲勒抢先答道:“第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太没有保障,总体来说,应该是第三个年轻人的做法最对吧。”伊丽莎白赞同地点点头:“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爸爸?”
故事的结果是,10年过去了,这三位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的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赚的钱越来越少,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亏钱。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但是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山区的苹果相比不相上下,加上自己的果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每年秋天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洛克菲勒总结道:“从这三个年轻人的经历里,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同样采取了行动,不过行动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做多做少并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行动的效率才是最有意义的标准。每个行动的力量,不是强大就是软弱;而当每个行动都变得强大有力时,你就能让自己变得富有。所以,在行动之前,请先仔细地思考,因为精神的力量和行动效率成正比。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无论这件事多么微不足道、多么平淡无奇,都必须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天都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而且以高效率的方式做完。
洛克菲勒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你就会发现,他们都在被动地活着,他们说的远比做的多,甚至只说不做。但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来拖延,直到最后他们证明这件事不应该、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编者手记:
行动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无论你如何思考,无论你思考了什么,也不论你思考的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结果。执行能力,它永远只能从行动中获得,执行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想要结果,首先要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只能是零。
忠告19 计划不能代替行动
成功没有秘诀,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面结果,有过人的聪明智慧和一技之长自然好,没有也无须沮丧,只要肯积极行动,你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洛克菲勒
不做计划的人常常消极地应付工作,这种人在工作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做计划的则是有意识地支配工作,处于主动的地位并提高工作效率。事前做好计划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只有计划做得滴水不漏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计划永远不代替行动。
拿破仑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苏联的著名军事家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我们应该知道,任何成就的取得,取决采取了多少行动,而不是取决制订了多少计划,以及你的计划是否足够完美。
有思想的人无疑是有魅力的人。人的思想具有磁力,它能够通过宇宙间神奇的引力发现深藏在山谷中的宝藏。但是,我们不要指望它在发现金矿之后,还能自行进行开采、提炼,甚至铸造出金币,而后还自动地滚落进我们的口袋。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洛克菲勒的很多朋友总爱吹捧他是个主动做事、自动自发的行动者。而洛克菲勒本人很乐意这样的吹捧,他说:“因为我没有辜负它。积极行动是我身上的另一个标识,我从不喜欢纸上谈兵。因为我知道,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东西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来的。”
行动是将思想化为现实的捷径,一张地图,无论内容多么翔实,比例多么精确,也永远不可能带着观看者周游世界;严明的法规条文,无论多么神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滋生;凝结智慧的宝典,永远不可能缔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规、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主意很好,就去试一试!唯有试一试,才能够将宇宙间的能量转化为财富。洛克菲勒在一次聚会上听到一个朋友讲了一件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洛克菲勒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回到家后就把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孩子们。
安妮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她每做一件事时,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思考上,而不是马上行动。吉姆和安妮住在同一个村子里,他有一家水果店,里面出售像本地产的草莓这类水果。
一天,吉姆对贫穷的安妮说:“你想挣点钱吗?”“当然想,”她回答,“我一直想要一条新裙子,可家里买不起。”“好的,安妮。”吉姆说,“格林家的牧场里有很多长势很好的黑草莓,他们允许所有人去摘。你去摘了以后把它们都卖给我,一夸脱我给你13美分。”
安妮听说可以挣钱,非常高兴。于是她迅速跑回家,拿上一个篮子,准备马上就去摘草莓。这时,她不由自主地想到,能先算一下采5夸脱草莓可以挣多少钱比较好。于是她拿出一支笔和一块小木板,计算结果是65美分。“要是能采12夸脱呢?”她计算着,“那我又能赚多少呢?”“上帝呀!”她得出答案,“我能得到1美元56美分呢。”
安妮接着算下去,要是她采了50、100、200夸脱,吉姆先生会给她多少钱。她将不少时间花费在这些计算上,一下子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她只得下午再去采草莓了。
安妮吃过午饭后,急急忙忙地拿起篮子向牧场赶去。而许多附近的孩子在午饭前就到了那儿,他们快把好的草莓都摘光了,可怜的小安妮最终只采到了一夸脱草莓。
给孩子们讲完故事,洛克菲勒严肃地说:“很多人都承认,没有智慧作为基础的知识是没用的,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空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仍属空谈。”的确,一个实干者胜过一百个空想家。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能力过人,但是他的能力从未被估量过,我们也不能凭任何先例而判定他能做什么,因为他曾尝试过的是那么少。
“孩子们,你们要知道行动与充分准备其实可视为物体的两面。人生必须适可而止。做太多的准备却迟迟不去行动,最后只会徒然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事事必须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圈套,而必须承认现实:不论计划有多周详,我们仍然不可能准确预测最后的解决方案。”洛克菲勒家族的孩子们乖乖地听着父亲的教导,“我当然不否认计划非常重要,计划是获得有利结果的第一步,但计划并非行动,也无法代替行动。就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如果没有打过第一洞,便无法到达第二洞。行动解决一切。没有行动,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下定决心去实行我们的计划。”
在后来给小洛克菲勒的信中,洛克菲勒再次强调:“人们用来判断你的能力的真正基础,不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行动。”“人们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会想:这个人敢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最好。我还没听过有人因为没有打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的人、百分之百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的人永远当不成领导人物。”
洛克菲勒无疑是一个善于计划、敢于行动的人,他想要自己当老板,于是辞掉了年薪丰厚的工作,马上和克拉克合作开办自己的公司,后来果断地进入石油业,果断地和克拉克散伙……很强的行动力推动了洛克菲勒事业的发展。
创业者都是行动家,因为行动能说明一切,行动能证明一切。很多人也有创业的冲动,却不能付诸行动,他们认为要把一切都算计好了,保证万无一失才能行动。的确,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然而不做更有风险,等待还有机会风险。保证万无一失其实是给懒惰找借口。还有很多人,认为创业需要等条件成熟了再去做,可是什么时候算是条件成熟呢?等有足够的资本,还是有足够的经验?要知道,机遇不会等你条件成熟了才来。
编者手记:
有些人总是幻想能发大财,天天梦想出人头地,可就是不愿踏踏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干,结果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只靠一张嘴来谈理想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唯有做到思想与行动二者合一,才有可能让梦境实现。
忠告20 行动不能由运气来决定
是的,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的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总结到:缺乏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他认为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社会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人生有跌宕起伏,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但是人们往往犯这样一个错误:当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时,自己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拒绝改变。这些拒绝改变的人或许并不是因为对现状感到满足,而是因为他们害怕改变,不敢冒险行动,改变现状。他们担心一旦做出改变,或许连现在拥有的都会失去。洛克菲勒觉得这样的人即使处在一事无成的悲惨处境,也是不值得人们去同情的。
行动不能等待、抱怨运气。要迎着晨光实干,而不要对着晚霞抱怨。你的行动能够给每一天增添亮色,而你的抱怨则会遮蔽晚霞原有的灿烂。遇到困难的时候,行动远比抱怨有用得多。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两名职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她们的名字都出现在裁员名单上时,两个人的不同行为成就了两种命运。
露西和密娜达都是标准石油公司内勤部办公室的职员,有一天她们被通知一个月之后必须离岗,这对两个年轻姑娘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第二天上班时,露西的情绪依旧很消沉,但是委屈却让她难以平静下来。她不敢去和上司理论,只能不住地向同事抱怨:“为什么要把我裁掉呢?我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工作。这对我来说太不公平了!”同事们都很同情她,不住地安慰她。当第三天、第四天,露西依然不停地抱怨时,同事们开始感到厌烦了,却不得不装作认真倾听的样子。而露西只顾着发牢骚,以至于连她的分内工作也耽误了。而密娜达在裁员名单公布后,虽然哭了一晚上,但第二天一上班,她就和以往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悄悄安慰她时,她除了表达感谢,还在诚恳地自我反省:“一定是我某些地方做得还不够,所以,这最后的一个月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是一个很好地让自己反思的机会。”所以,在离职之前的一个月中,她仍然每天非常勤快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岗位上。一个月后,露西如期下岗,而密娜达却被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内勤部的主任当众传达了洛克菲勒的话:“密娜达的岗位,谁也无可替代,密娜达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境况,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于事无补,甚至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不妨用实际的行动来打破正在桎梏你的藩篱,用行动为你的抱怨画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洛克菲勒的大女儿伊丽莎白在巴黎新产品博览会上,踌躇满志地要夺得产品专卖权,但因她的决定晚了1小时而痛失良机。
伊丽莎白把原因归结为:事发突然,自己运气不好。欧洲的这个公司如此匆忙地指定美国代理店,并没有事先告诉她。她原本以为可以在时间上充分考虑之后再作出必要的决定。洛克菲勒听说公司在欧洲新产品专卖权的竞争中落后了,感到很遗憾,他尤其感到遗憾的是伊丽莎白失利的具体情况。可以打个形象的比喻,他们是在跑道内侧的有利线路上跑,占最先进入决胜点的优势,但由于伊丽莎白的重要决定晚下了一步,就在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使胜利落空了。
尽管对失去的这笔生意很痛心,洛克菲勒还是在电话里安慰女儿说:“亲爱的女儿,不要着急,不管怎样,你已经尽力了。不过我只是想对你说,从事商业的人常见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缺乏迅速、果断的判断力。如果放任缓慢的意志和决定,其时间的浪费和低效率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
听了父亲的话,电话另外一段的伊丽莎白因为觉得愧对父亲而沮丧。洛克菲勒继续劝慰女儿说:“是的,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的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
很多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
行动才能发现机遇,才能发现自己的构想与实践的距离,没有行动就无法检验你的想法,就无法寻找到发展的契机。我们处在多变的时代,机遇更应该在变动中追求,所谓以变制变就是这个道理。洛克菲勒是典型的行动派,他知道行动会带自己发现神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也是坚定的叛逆者,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过另一种生活,并努力用行动去证明。
直到如今,很多人仍然只是羡慕洛克菲勒的好运,却很少注意到他善于抓住机会并迅速行动的能力。很多事,做与不做,存在着质的差别,仅仅有想法,那就绝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编者手记:
的确,命运之权操之在己。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遇事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并且尝试着去解决。等待运气降临是愚蠢的,运气需要创造,创造运气是一种技能,是我们对待自己所掌控的生活的一种态度。我们只需在自己的行为中作出一点特定的改变,你就能吸引更多的好运气。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在我们掌握之中。所以我们要转化这些可以控制的事情,使它们变成我们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做生活的主人。
忠告21 拖延只会让困难变得更加巨大
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东西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考虑行动。
——洛克菲勒
很多人骨子里都有个坏毛病,喜欢搁着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再做,而在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已经足够将那件事做好。对一位成功者而言,拖延也许是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你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拉,你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它们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拖延会让生命大打折扣,而且它还具有积累性。想要克服这个坏习惯,必须随时准备行动,因为只有你的行为,才能决定你的价值。
19世纪70年代,在石油业混乱的日子里,标准石油公司是在经济战线的前沿运作,那是一个新的、无人开垦的领域。当时美国社会的那些小报记者们将石油行业的早年岁月理想化了,描绘成某种形式的企业伊甸园。事实上,当时的情形极其残酷。价格波动剧烈,生产情况非常不稳定,石油供应时而充裕,时而荒缺。炼油厂和生产商们有的能一夜暴富,当然更多的是一夜之间就破产关张。洛克菲勒可不是个浪漫主义者,他认为当时的局面投机性太强,目光太浅显,浪费太严重,他认为行业衰退的罪魁祸首是炼油业的过度发展,进而导致毁灭性的竞争。要想让这个行业重新变得有利可图并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给它制定一套规则。规则制定者无法从经济学教科书里找到现场答案,只能依靠自己找出解决之道。洛克菲勒开始构想一个庞大的卡特尔,希望以此削减过剩的行业产能、稳定石油产品价格和优化石油业结构。因此他着手要用残酷的方式予以纠正。想到这里,他就马上采取了行动,收购兼并对手的炼油厂,统一石油市场,开始“变竞争为合作”的计划。
当时社会对洛克菲勒一片声讨之声,很多人宣称标准石油公司骗取寡妇鳏夫遗产、爆炸竞争对手的炼油厂、不择手段地毁灭竞争对手。然而事情的另一个真相是,洛克菲勒的公司在交易当中,比其他的很多竞争对手都更受人敬重。在合并诉讼过程中,标准石油公司向与其竞争的炼油厂提供的报价,相对较高。然而这也给洛克菲勒带来了隐患,因为标准石油公司的收购价格高,竞争对手常常为了赚取这部分收购价而重新入市开张。洛克菲勒为竞争对手的这种持续的“讹诈”行为叫苦不迭,但是洛克菲勒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拖延实施自己的计划,相反,他加紧步伐,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终于控制了石油市场,使市场有序地发展。
生活中因为拖延而错失了行动的最佳时机的实例比比皆是。人们总是因为拖延而失去更多的机遇。可是明知道这个道理,却仍然犯有同样的错误,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心理惰性,是因为他们还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很多事情变可以轻松完成。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则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以后就不可能有所收获。无论夏天有多长,也无法将春天被耽搁的事情加以完成。某颗星的运转即使仅仅晚了一秒,也会使整个宇宙陷入混乱,后果不可想象。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会永远失去。理想和现实并不遥远。如果下定决心立刻去做,就能抓住机会让希望实现。拖延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糟。那些遇事拖延的人只会让自己处处陷入被动,即便是机会到了面前,他们也抓不住。
关于机会,洛克菲勒曾经说:“从一开始,我就设法预测会出现什么机会,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会像狮子一样扑向它。”
而现实是,理想的机会很少自动上门,但常常有很多还算好的机会,尽管它不尽理想,尚有不足之处,但这绝对远胜过完全没有机会。如果犹豫不决,只能使机会稍纵即逝。犹豫不决的人,在机遇面前,没有果断力,没有信心,他们的一生也就注定要平庸。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们能迅速地作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而失败的人作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
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但真正懂得行动艺术的人,却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难免会犯错误。然而被动的人,并不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总在告诫自己:或许我真的不行了,以致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遇事要果断地采取行动,一切的失败,都可以从拖延、犹豫不决和恐惧中找到一些答案。
犹豫不决,只能使我们的行动受到无限期的拖延,最终使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根本谈不上成功,结果是只能望洋兴叹。
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与主、客观条件有关,而主观条件则更为重要。一个能当机立断的人,一个有主见、善决断的人,在面对重大事件时,他绝不会方寸大乱,落伍于时代,绝不会为任何事物所阻碍。他们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和坚强的决心,他们生来就是要做高尚事业的,他们明察善断,能轻易获得成功。他们总是言出必行,事情做完还有余裕。他们对自己的运气很有把握,所以能以更大的信心去创造辉煌。
生活中,如果你发现了已经来临的机会,那么千万不要犹豫,应该果断地采取行动,努力抓住眼前的机会,那么收获就会伴随而来。
编者手记:
任何莫名的踌躇、犹豫和毫无主见、优柔寡断,都将使我们的才干和智慧受到莫大的损失。而那些意志坚决的人,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都不会改变他的立场和决定,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果断地采取行动,不犹豫,不拖延。千万不要让拖延变成自己懒惰的习惯,拖延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对我们的成功之路有诸多阻碍。对有追求的人来说,拖延是一种罪过,令一个人变得平庸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主观行为,要想有所成就,从今天起改掉自己拖延的习惯吧。
忠告22 实践一个想法,远比一千个空想更有意义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不赞成把一个计划做得非常完美、滴水不漏后才采取行动,他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完美,他说:“我们追求完美,但是人类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只有接近完美。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并将机会拱手让给他人。”
那些要等到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才出发的人,将永远也离不开家。要想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就是停止一切白日梦,时时想到现在,从现在就开始做。诸如“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洛克菲勒曾经对诸事追求完美的女儿说:“很多人都是自己使自己变成一个被动者的,他们想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也就是时机对了以后才行动。人生随时都是机会,但是几乎没有十全十美的。那些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恰恰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这是傻瓜的做法。我们必须向生命妥协,相信手上的正是目前需要的机会,才会将自己挡在陷入行动前永远痴痴等待的泥沼之外。”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灵光一现的时候,有的人把握住了,通过快速而果断的行动,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虽然有好的想法,却始终毫无所得。只有真正实践了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没有实践仅有意图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洛克菲勒从很小的时候就很注重参加社会实践,在他读中学的时候经常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几乎每年暑假期间洛克菲勒都在当地的码头运输公司实习,这对于他后来的成长,事业的壮大,那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有一年夏天,工厂里只剩下最脏、最累的活,这些活没有人愿意干,洛克菲勒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个工作需要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6天。这对于年纪尚轻的洛克菲勒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次的工作,让洛克菲勒受益颇多,他透彻地理解了两件事情:第一,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必须从事这种又苦又累且报酬又低的工作;第二,这些人将一生中的宝贵时间都耗费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之下。这使洛克菲勒深受触动,他下定决心:誓不与这种人为伍。在他今后的一生中,他都带着这样的决心一步步地努力奋斗。
没有行动,就永远没有发言权,更不会有体会。任何成就都源于行动,还是那句话: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采取行动就绝对不会成功。只想不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面前溜走。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洛克菲勒却将其视为谎言。他幽默地说:“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为了论证他的观点,洛克菲勒说起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秋日的早晨,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一位著名的老诗人。他自称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自己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自己身处穷乡僻壤,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老诗人的大名,于是千里迢迢来拜会名家。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两人相谈甚欢。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
看了诗稿,老人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于是决定帮助这个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们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老人常常向别人推荐年轻人寄来的诗稿,这个年轻人渐渐有了些名气。
后来,这位年轻诗人再也没有给老人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老人开始感到不安,在这位年轻人身上,他发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
不久,老人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在聚会上,老人问:“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之于世。”
在聚会上,这位年轻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看上去才华横溢、锐气逼人。虽然谁也没有读过他的大作品,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必成大器。
年轻人继续给老人写信,但渐渐地再也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是我却没有办法把它们写出来。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齐驱并驾的——包括尊贵的阁下您,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登上了诗歌界的王位。”在信件的末尾,年轻人写了这样一句话:“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从此后,老人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故事中的年轻诗人一样,缺少的不是想法,而是缺少冒险的勇气和实现目标的动力。虽然年轻诗人心中有无数灵感,但是他陶醉于那虚幻的名声,不肯拿起笔来将那些美丽的诗句写在纸上。
回首自己成功的创业之路,洛克菲勒不无感触地说:“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过于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反而想到每件事的步骤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绪所震慑,以致一事无成。我们必须承认,时间有限,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
“不要迟疑,不要等待,用积极的心态去行动,你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心动,不能离开去行动。所以,如果说心动像一块火石,那么行动就是一片铜板,只有两者碰撞,才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只不过是白日做梦,绝不会有所收获。就像洛克菲勒告诫儿子所说的:“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为了胜利,你需要行动,再行动,永远行动!这样,你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编者手记: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梦想,而且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十分美妙,如果仅仅热衷于口头的高谈阔论,那么梦想将永远不会实现。有了梦想就要立刻采取行动,抓紧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不让光阴耗费在蹉跎中,踏踏实实地去把想法变成行动,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心动不如行动,心动更要行动!光有梦想是不够的,必须付诸行动,否则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早一刻行动,就可能早一刻成功!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人,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如果此刻你已经拥有了梦想,还是少说几句,把精力用在行动上,这样你就会早日成功。而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梦想会逐渐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