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拥有财富是一种责任

忠告5 有责任心的人没有权力当穷人

我之所以是我,都是我过去的信念创造出来的。坦率地说,自我感觉到人世间因贫穷和疾苦的时候,我就萌发了一个信念:我应该是富翁,我没有权力当穷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信念变得有如钢铁般坚硬。

——洛克菲勒

一个人如果说“我不要金钱”,那就等于是在说:“我不想为家人、友人和同胞服务。”这种说法固然荒谬,但要断绝这两者关系同样荒谬!

洛克菲勒相信金钱的力量,他主张人人都应该去赚钱。然而,社会上很多人明显对这种想法有强烈的偏见,因为有些人认为,作为上天贫穷的子民是无上的荣耀。洛克菲勒和儿子说起自己曾听过一个人在祈祷会上祷告,那人说他十分感谢自己是上帝的贫穷子民。洛克菲勒幽默地说:“这个人的太太要是听到她先生这么胡言乱语,不知会有何感想,她肯定会认为自己嫁错了人。”

洛克菲勒说他不想再见到这种上帝的贫穷子民,而且他断言,上帝也不愿意看到这种贫穷子民。“如果某个原本应该很富有的人,却因为贫穷而懦弱无能,那他必然犯下了极端严重的错误;他不仅对自己不忠实、忠诚,也亏待了他的家人!”

洛克菲勒认为,虽然财富的多少不一定可以用来当做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几乎毫无例外的是,一个人可以利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一个人的收入愈多,他的贡献也愈大。洛克菲勒曾不无自豪地说:“一想到我已经使无数国民永远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便感觉到自己拥有了伟大的人生。”洛克菲勒始终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要拥有金钱,只有这样才能给更多的人提供生活的保障,保证他们生活的富足。洛克菲勒的责任感无疑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

洛克菲勒父亲比尔的放荡不羁,令洛克菲勒的母亲伊莱扎很伤心,但是她是个坚强的女性,不管丈夫如何缺乏责任感,伊莱扎始终悉心照料5个子女。这种面对困苦却毫无怨言的坚强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洛克菲勒的性格。比尔每次出门时,伊莱扎从来不知道他会去哪里和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在父亲外出的日子里,母亲更加倚重洛克菲勒,她似乎决意要在他身上培养出比尔所不具备的一切品性。洛克菲勒同母亲一样在父亲离家的时候变得更加坚强、独立,慢慢地,洛克菲勒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小小年纪的他就担负了养家的重任。

洛克菲勒似乎天生就比同龄的孩子成熟、懂事。他利用课余时间里砍柴、挤奶、打水、种菜,去镇上买东西,在母亲出门时照看弟、妹。在他满10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要努力干活。

代替父亲支撑家庭的洛克菲勒严格地控制自家的开销,并且很早就学会了赚钱。有一回,他帮邻居挖了3天土豆,工资是每天37.5美分。此后不久,他以7%的利息借给另一个农夫50美元。等到年底,他在不用付出任何劳动的情况下净赚3.5美元。对于赚钱养家的重任他似乎并不觉得是负担,他很高兴自己能成为母亲的依靠。从那时候起他就认识到,要给家人提供安定的生活条件就必须有钱,身为家中的长子,赚钱供给家人是他不能推卸的责任。

回忆起小时候,洛克菲勒说:“那时我的家境窘迫,时常要接受好心人伸出的援手。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自尊的人,她希望我能肩负起做长子的职责,建设好这个家庭。母亲的厚望与教诲,养成了我一种终身不变的责任感,我立下誓言:我不能沦为穷人,我要挣钱,我要用财富改变家人的命运!”洛克菲勒少年时代的发财梦中,金钱对他而言不只是一种工具,用它不仅能让家人过上富足无忧的生活,而且通过给予——明智地花出去,金钱更能换来道德上尊严的社会地位,这些东西远比豪华、气派的住宅和美丽、漂亮的服饰更令他激动不已!

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洛克菲勒去赚钱,但是对于赚钱,他却有自己的准则。“我们不能在有违上帝的情况下赚钱,或赚取别的东西。那样做只会让我们平添罪恶感。”他告诫儿子说,要获得金钱,大量的金钱,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以正当的方法得来,而不是让金钱拖着自己的鼻子走。

洛克菲勒认为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钱。他们认为钱既冷又硬,其实钱既不冷也不硬——它柔软而温暖,它会使我们感觉良好,而且在色泽上也能跟我们所穿的衣服相配。

洛克菲勒对金钱的理解,坚定了他要去赚钱、要成为富人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又给予他无比的斗志去追逐财富。尽管早就成为一个富人,但是强烈的责任感仍然不断地激励着洛克菲勒不断地赚钱,他的财富也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富翁,即使你有一个富翁爸爸,但若你不善持家或不再努力,而是去吃上辈所留下的老本,那么,总有一天,你还会变成一个穷人。穷人受穷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有一点永远不要忘记,那就是没有永远的富翁,也没有天生的穷人。

现今时代给人们提供了过上好日子的良机。在这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时代,千万富翁不是梦想,亿万富翁也不是神话。上天青睐每一个想成为富人的人,只要你憎恨贫穷,只要你有改善家人生活的强烈责任感,那么你就会成为富人。

编者手记:

“有责任心的人没有权力当穷人”,这完全颠覆了很多人对金钱的固有看法。拥有金钱可以给家人提供富足的生活,可以为集体做更多的好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不要认为谈论如何赚钱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赚钱而又正确地花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忠告6 赚钱不难,花钱不易

穷人之所以为穷人就在于他们既不会赚钱也不会花钱。

——洛克菲勒

比尔虽然爱招摇撞骗,声名狼藉,但是的确头脑聪明,是个赚钱的好手,他曾扮作聋哑人向附近的人兜售一些新奇的玩意,还曾贩卖假药。虽然行为不道德,但是比尔似乎有无数的可以赚钱的点子。约翰·D.洛克菲勒似乎从父亲那里遗传了赚钱的天赋,不同于父亲的是,他是用正当的手段,光明正大地赚钱。

洛克菲勒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按磅买进糖果,然后按块数卖给邻居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从中赚取利润。

在洛克菲勒七岁的时候,他开始尝试做第一笔生意。他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只火鸡,然后尾随着这只火鸡找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埋伏在火鸡窝的附近等待时机,一旦火鸡出窝觅食时,他就快步跑上去,把小火鸡偷走。他将偷来的小火鸡关在自己的房子里喂养,在感恩节的时候,小火鸡就已经长大了,他可以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民,这样,洛克菲勒就可以获得一大笔钱。老年时的洛克菲勒说:“在那段日子里,我一看到火鸡就高兴,总是没完没了地看着它们!”

洛克菲勒的母亲伊莱扎是个虔诚的教徒,她觉得儿子的行为是在亵渎神灵,虽然平时很疼爱儿子可这次却把他吊起来狠狠地打。可是平时和儿子关系疏远的比尔却对伊莱扎说:“亲爱的,约翰日后肯定会比你我混得好,你难道看不出他的赚钱天赋吗?”

也就是在七岁那年,洛克菲勒开始把自己赚来的各种零散的钱存放到壁炉架上的一只蓝色的瓷碗里,他的做法得到了父亲比尔的表扬。从那时候起,洛克菲勒就已经懂得让钱生钱的道理,有一次父亲回家后问他:“约翰,你的瓷碗里已经存了多少钱了?”幼小的洛克菲勒骄傲地回答:“已经足足有50美元了。”当父亲查看瓷碗时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他以为儿子在骗他,很生气。可是洛克菲勒却神秘地向父亲说:“我的钱正在生钱呢,但是它们需要时间。”有一天,洛克菲勒果真拿着54美元来见父亲,原来他把自己的50美元贷给周围的农民,通过征收利息,他挣了4美元的利润。

在洛克菲勒的眼里,时时处处都有赚钱的机会,他做农产品的生意,做石油生意,投资采矿业等诸多领域,没有哪笔买卖是不赚钱的,赚钱在他看来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洛克菲勒认为赚钱与花钱只是同一规律的正反互换。如果不懂得如何支配财富,有钱后反而会比没钱时更缺乏安全感。在他看来,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学会如何花钱,要懂得投资,懂得布施,做精神上的强者。

富人和穷人都不是注定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富人不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他们很注意对金钱的支配,也就是花钱,在他们看来,每一分钱都必须物有所值。而穷人则不然,有钱后会尽情享受,无钱时便节衣缩食。

洛克菲勒注重赚钱,同时更注重花钱,他认为不该花钱的地方绝不浪费,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无论花多少钱都不会心疼。即使在他拥有巨额财富的时候,他仍然重视投入的每一分钱。他会及时、精确地查阅分析出公司呈报上来的成本和开支以及在销售中的损益,他通常也据此来考核工资部门的工作效益,他甚至还能精确地将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计算到一分钱的千分之一。这不得不令人佩服。

1879年,他曾经写信给一个炼油厂的经理,质问他为什么他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比其他炼油厂多花近一美分钱。洛克菲勒对金钱强有力的把控,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听起来他很抠门,但是就是这个抠门的富豪,资助了众多的医院、教堂和学校,甚至在美国遭遇罕见的金融危机时,他拿出很大一笔钱,帮助美国经济渡过难关。在花钱方面,洛克菲勒可谓用之有方。

听说过这样一段话:“不会赚钱的人是‘气球’,只会赚钱的人是‘机器’;不会花钱的人是‘守财奴’,只会花钱的人是‘败家子’。会赚钱又会花钱的人,能‘玩转’钱;不会赚钱也不会花钱的人,只能被钱‘玩转’。只有能将钱‘玩转’在手掌中的人,才能充分享受金钱带来的幸福,才能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编者手记:

很多人之所以贫穷就在于不懂如何赚钱,不明白花钱说白了就是不会理财。理财是一种生活习惯,哪怕自己得到的是一分钱,也要清楚地知道这一分钱将如何使用,怎么赋予它不同的用途;当你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投资,哪怕每日、每周、每月、每年获得的回报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是你坚持这样去做,时间会让你轻松成为一位富翁的。

忠告7 别把储蓄变成嗜好

一块沉入红海的金子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

——洛克菲勒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将辛辛苦苦挣得的钱存进银行。的确,财富的积累需要储蓄,但如果只是储蓄,却不进行投资,那么钱就会成为死钱,这样你虽然不会为没钱而忧虑,但你也永远不会成为亿万富翁。钱就像水一样,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洛克菲勒家族向来不主张用储蓄的方式让金钱增值、获利。他认为金钱的生命在于流动。资金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害怕孤独、不甘寂寞,需要明快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把赚到的钱存在银行,让它静置起来,远不如进行合理的投资利用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偶然的机会,洛克菲勒认识了一对夫妻。丈夫吉姆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妻子露西是一名教师。由于夫妻俩每月省吃俭用,所有银行存折中的数字直线上升,没用多长时间已经有5000多美元了。在公共场合,吉姆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这句话被洛克菲勒听到了,他微微皱了皱眉,对吉姆如此注重储蓄出乎意外地不欣赏,他对身旁的朋友说道:“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着重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尊严到哪儿去了呢?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则每天计算如何尽量克扣生活费,存入银行,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太看重储蓄对于生活的保障,那么随着储蓄的增多,则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继续下去,永远不会满足。这样,岂不是把钱收起来,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无从发挥了吗?”“我不相信省吃俭用,用单靠蓄的利息可以成为富人。”

洛克菲勒的朋友问他:“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

“当然不是完全反对储蓄,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了相当数目时可以提出来动动脑筋,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洛克菲勒解释道。

把储蓄变成嗜好后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随着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的时候,很多人在心理上会觉得生活有保障,以后的人生便可以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容易让人养成不思进取的惰性,从而为时代所抛弃。

把暂时闲着不用的金钱存起来,其实是一种不错的习惯,但是不要把储蓄变成一种嗜好。不少人认为钱存在银行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是很好的理财方式。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只能保证生活安定,而想靠利息致富,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老年时不但不能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无非是想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苦恼,那就是钱总是不够花。最根本的原因是坐吃山空,不能让钱继续生钱。洛克菲勒家的孩子从小就接受金钱教育,每个人都懂得让钱生钱的道理。比尔在孩子们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们帮助妻子伊莱扎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花钱。他们还把各种劳动都标上了价格:打扫10平方米的室内卫生可以得到半美分,打扫10平方米的室外卫生可以得到1美分,为父母做早餐可得到12美分。洛克菲勒还到父亲的农场帮父亲干活,帮父亲给一头奶牛挤奶、跑运输,包括拿牛奶桶,都算好账。然后并不把挣得的钱存起来,而是贷给需要钱的人。从那时候起,洛克菲勒就显示出了卓尔不凡的商业头脑。

洛克菲勒很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们:“要想拥有金钱,不但要学会储蓄理财,同时还要学会以钱生钱。”他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他认为在学会“节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开源”,让资金流动起来。众所周知,资金的生命就在于运动。资金只有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才产生价值,只有在周转中才产生价值。失去了周转,不仅不可能增值,而且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把资金作为资本,合理地加以利用,就能赚取更多的钱。

编者手记:

俗语说:“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这句话表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通常,贫穷人家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正面的看法是将其归于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们克勤克俭,较负面的想法是将其归于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但这些人万万没想到,真正造成他们无法致富的,是他们的理财习惯。因为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不同,穷人的财产多是存放在银行里,富人的财产多是用于投资,让钱生钱。

忠告8 回馈社会,金钱才能散发温暖

我坚信上帝赏罚分明,我的钱是上帝赐予的。而我所以能一直财源滚滚,如有天助,这是因为上帝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造福我的同胞。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拥有巨大财富的时候,儿子小洛克菲勒刚刚十几岁。看到公众激愤地抗议父亲,媒体不停揭露父亲的丑行,虽然小洛克菲勒不相信父亲真的做过什么丑事,但是却能感觉到父亲努力想要逃避内疚的那种心态,这深深地影响了小洛克菲勒。于是,对于父亲传给他的巨大资产,他轻易不动用,把每一分钱都看得紧紧的。洛克菲勒经常告诉儿子:“孩子,你要知道这不是仅属于我们的钱,这笔钱是上帝交给我们暂时保管的,现在暂时存放在这里,终究我们会把它反馈回社会,这是一笔不容挥霍和乱花的一笔特殊信托款项。”洛克菲勒的话打消了儿子的疑虑,而小洛克菲勒也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慈善事业上。有人评论说:“小洛克菲勒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往外送钱。”

洛克菲勒在年老的时候说:“我一直得到上帝的庇佑,事业发达,因为上帝知道我将把金钱回馈社会!”尽管社会给他诸多骂名,但是事实是在洛克菲勒十多岁时就对赞助慈善事业产生兴趣。“我很早就看到了挣钱和花钱之间的因果关系。”洛克菲勒说,“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沿用一生的财务计划,在一个葬礼上,一位上年纪的牧师在布道时说:‘公正地挣钱,明智地花钱。’这使我终生受益。”

洛克菲勒就是被这样一种信条支撑着,因而果断出手赞助慈善事业,以此证明自己的财富是清白的。不过,事情也可能是这样发展的:赞助慈善事业的承诺使他允许自己一心一意地、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追逐财富,不论拥有多么巨额的财富,他都能心安理得。

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

奉献是一种美德,既可以让别人摆脱困境,又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使自己的品格得到锤炼。爱心能使人生更有意义,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爱的能力,他的人生也会异常黯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别人以帮助,自己或许会暂时失去一些金钱物质,但会收获更多尊重与开心。

奉献的力量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温暖着每一颗尘封已久的心。当一种心与心共鸣而发出的旋律奏响时,心灵浸润其中,不由地会习得一种温情的通透,而原本覆盖着的蒙尘也随之被荡涤得没有了影踪。长此以往,心灵会变得超脱,并找到通往精神家园的路。

洛克菲勒家族设立了很多基金,致力于慈善事业,很多大学、医院都得益于洛克菲勒的资助。人们在接触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史的时候,都不可以避免地要谈到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洛克菲勒家族为教育提供了大笔资金,有很多大学和学院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有人曾有疑问:“洛克菲勒是很多学校学会的会员,还是有的学校的博士,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听到这样的疑问,洛克菲勒总是笑笑说:“洛克菲勒就是写东西的。”“天哪,不可思议,他都写了些什么?”洛克菲勒收起笑容:“支票。”

赚钱的能力是评价一个商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只有那些不仅仅为自己谋得利益,同时慷慨回馈社会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于一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这样才能体会到回馈社会带来的荣誉感、幸福感。

如果赚钱只是为自己谋私利,那么不论你拥有多少金钱也无法买到别人对你的尊敬、无条件的爱情、天赐的健康,无法体会到付出的乐趣。

拥有大量金钱如果不知如何运用,就会被金钱束缚,一旦钻到钱眼里,金钱就会束缚个人的自由。令人沮丧的是,金钱的诱惑常常似乎与手头拥有的数目直接成正比:你拥有越多,你越想要。正如亚里士多德对那些富人们所描写的那样:“他们生活的整个想法,是他们应该不断增加他们的金钱,或者无论如何不损失它。”

社会上很多人很避讳谈钱,因为他们觉得谈钱庸俗,会玷污人们之间纯真的感情。那是因为众人眼中的钱都只是用来为自己谋私利的。如果把挣得的钱回馈社会,我们就不会对钱的话题有所顾忌,因为在回馈社会的过程中,金钱始终散发着温暖。

编者手记:

索尔·贝娄在《洪堡的礼物》一书中所写的:“抓住金钱不放很难,这就像一块小冰块一样。你不可能刚刚成功获得它,然后就生活安逸……当你获得金钱时,你将经历一次质变。你不得不与内部的和外部的、可怕的力量竞争。这些力量也许产生不信任、妒忌,甚至对拥有更多的任何人的憎恨及对任何阻碍你发财的人的敌意。”一心只想着钱的人,始终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如果有能力,将自己的金钱回馈社会吧,这样你的人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