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九章 在任何阶段都要充实自己的心灵

忠告42 心灵同样需要粮食

就像我们有身体上的食欲一样,我们也有精神上的食欲。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说,每个人都有精神上的食欲,这就如同我们身体上的食欲一样,但许多人却常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忍心让自己的心灵忍受饥饿的痛苦。他们只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去充实一下自己的头脑,但却时刻不忘满足他们脖子以下的需求。

当洛克菲勒不满自己唯一的孙女巴布斯有许多恶劣的行为,例如厌恶晨祷,她甚至偷偷吸烟上瘾,又拒不听从父亲的规劝,不同意戒烟。此外,她还玷辱家族名声,成为1925年小报上的大字标题新闻,说她因在河滨大道上开快车,时速27英里,结果受到传讯。有一天洛克菲勒让孙女陪自己散步,对她说了这些话:

“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在无限制地满足脖子以下的需求却忽视脖子以上的。事实上,你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漏吃一顿午餐是件大事,却听不到这样一种声音:最后一次满足心灵饥渴是在什么时候。难道我们每个人都精神富足吗?显然不是。”巴布斯显然不知道祖父想说什么,茫然地看着苍老的祖父。

洛克菲勒似乎没有注意到孙女的茫然,继续说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精神匮乏的人随处可见,那些生活在沮丧、消极、失败、忧郁中的人,他们都迫切需要精神的滋养和灵感的召唤,但他们几乎全都排斥充实他们的心灵的机会,任由心灵黯淡无光。”“亲爱的孩子,你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充盈你的内心。”巴布斯瞬间羞红了脸,她知道这是祖父对她的一些行为提出警告了。

“如果空虚的头脑能像空虚的肚子一样,要填满一些东西才能让主人满足的话,那该有多好。可惜,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人们反要接受心灵空虚的惩罚。”洛克菲勒在一条长椅上坐下来,“心灵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家园,我们是好是坏都取决于她的抚育。因为进入这个家园的每一件东西都有一种效用,都会有所创造,为你的未来做准备,或者会有所毁灭,降低你未来可能的生命成就。例如积极。”“积极?”巴布斯瞪大了眼睛。“是啊,孩子,你难道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吗?”接着,洛克菲勒又缓缓地讲起了故事。

两个小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整天很快乐,而另外一个却总是很忧愁。有一天,快乐的小桶问忧愁的小桶:“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吗?”忧愁的小桶回答:“我常在想,我们的工作根本就是徒劳,没什么意思。每次都是这样,装满水上去,又被倒空了下来。每一天都觉得自己在虚度生命,仿佛连灵魂都慢慢地枯竭,你难道不这样认为吗?”

快乐小桶轻松地说:“我不这么觉得,我一直想:我们每次都是空空地来,装得满满地回去,再将这满满的水送给他人分享,我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活得很快乐!”

显然这是一种境界——决定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个纷繁复杂、顺逆起伏的世界。一旦达成这种境界,即使遇到消极的情况,我们也能使心灵自动地做出积极的反应。为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只有充实、洁净我们的心灵。

积极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在自己眼前出现的一切都是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五彩缤纷的落英和随风飘散的白云,一切都变得那么惬意和甜美,无论生活有多么的清苦和艰辛,都会感受到天堂般的快乐。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的温暖,我们的眼中也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所以,细细地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就能从心灵的舒展开合中获取力量。

每一天,都并非虚度,如果你努力地向充实靠拢;每一天,灵魂都会得到丰富,如果你从来不恣意纵容自我。当那个悲观的小水桶日复一日地用空洞的眼神抬头望天时,天是空的,灵魂也在衰老之中;而另一只乐观的小桶,则用快乐填满了自己的生活,每一天都新鲜生动。

生命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生命里会有许多需要选择的事情,例如一个事物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个行为是不是应该去做,是走左边那条路还是右边的那条。其实,就在这些简简单单的选择中,你的生命轨迹已经逐渐地成形。过早地衰老还是永远保持年轻,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洛克菲勒说:“人的心灵的行为,以供应它的事物为根据。我相信,放进心灵中的事物对我的未来非常重要。所以问题显然是:我们要怎样喂养我们的心灵——找什么时间去补充什么精神食粮。”

洛克菲勒不仅要求孙女注重随时补充精神食粮,他曾经给儿子小洛克菲勒专门写过一封信强调丰盈心灵的重要性:“亲爱的约翰,你是否听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伐木者的产量会下降,那是因为他没有抽出时间来磨他的斧头?我们花钱以及大量时间,去修饰脑袋的外表,刮胡须、理头发,我们有没有必要花同样的时间和金钱,来对我们脑袋的内部进行装饰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做到。”

事实上,精神食粮随处可得,我们可以选择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经典的电影,多和优秀的人交谈,善于自省。这些都会让我们学会既聪明又谦逊,既谦逊又聪明。

编者手记:

保持虔诚的精神和友善的行为,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在贡献中快乐,这样的清醒是多么难得。在清醒的时候,再看见那些关于衰老或者空虚的烦恼,就会像是在看一场梦,云烟过眼,天朗风清。无论做什么,都要给灵魂以给养,使它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若能如此,即使人生并没有创造出奇迹,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忠告43 心灵垃圾需要定时清理

让心灵之光照耀我们前进的路。

——洛克菲勒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次奇异的充满未知的旅行,路途或许遍布荆棘,泥泞坎坷,也或许是阳光大道,鸟语花香。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我们自己独特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心灵被杂草挤满,那就无暇装进鲜花与美景,就会垂头丧气,毫无生机,这样的人生注定不会美好。

心理学家曾指出: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了。

我们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总是会小心谨慎地制订详细的方案,研究每一个细节,墙壁的颜色,地板的质地,吊灯的造型,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我们为自己的家园精心选择了最好的建材。但是在建设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却太粗心了。虽然精神家园比物质家园重要得多,但是很多人却出于各种原因不肯多费心思。

那些类似恐惧、烦恼、焦虑、不安等消极念头一旦成为精神家园的建材,那么它们便可能发霉、腐烂,我们的心灵世界就岌岌可危了。所以,为了保持心灵家园的纯洁,我们必须选择勇敢、乐观、积极的思想,并且及时进行“精神扫除”。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痛苦。不过,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美德来充盈我们的心灵空间,让垃圾再无容身之处。

洛克菲勒十分看重优秀的心灵品质,他说:“让心灵之光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有一次在和同事闲聊的时候,他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他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周游各国,几年间,他们几乎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他们归国后,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学生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

哲学家微笑着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我最后要问的就是你们会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们很不解,老师怎么会在最后一课问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呢。

一个学生首先开口说:“很简单,只需要一把铲子。”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用火烧是一种更省力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

第三个学生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又有一个学生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学生们把想法说完,哲学家站了起来,说:“最后一堂课就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洛克菲勒总结到: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再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好的品格占据它,不给心灵毒瘤滋生以任何空间。雄辩家约翰·高夫曾在费城的某个讲台上大声呼吁:“每个人都应当保持自己人生档案的清白。”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不纯洁的,你很难设想他的思想是纯洁的,他的谈话和他整个的生活是纯洁的。透明纯净的性格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是生活在复杂的现代社会,心灵很容易受沾染,“如果我教导你要通过与世隔绝来保持自身的纯洁的话,”洛克菲勒给儿子这样写道,“那么,我就是一个糟糕透顶的老师。我们不需要那种与世隔绝的纯洁,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的高尚纯洁。即便是身处最恶劣的环境之中,也要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蓉,开出最美丽纯洁的花朵,虽然她长于蕴藏着死亡腐败的淤泥中,但是她却姿态高洁,一尘不染。”

卡耐基说:“永远要记住,你的心灵就是你一生的宝藏,你要不断地挖掘它。”当我们抬头仰望夜里的星空,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是浩瀚而和谐的宇宙一部分,感到愉快与自由。当我们低下头来审视自己的心灵时,我们就能体验和分辨人性的卑劣和尊贵,道德良知会驱使我们对抗鄙俗和邪恶,追求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中,都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中,自我的精神情感也会随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心灵的运作使我们与外界空间有了广袤的沟通通道,我们不能不对心灵的无限自由度熟视无睹或不闻不问。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的确,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所以,不要害怕自己选择了错误的东西,但一旦发现错误,一定要及时修正,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编者手记: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通过净化心灵,我们会越来越觉得整个生命越来越轻松,而我们的需求却越来越少,我们的执著会慢慢没了踪影,我们会觉得我们有无限的能量,永远是年轻的生命,我们会越来越靠近那伟大的神性。净化心灵吧,因为心灵本身也会在她受污染时向你发出信号,她会使你心情很糟,如果你不希望这样,那就继续努力,延续你灵性升华的朝圣之旅吧。

忠告44 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

引领人们爬向高峰的动力,是一种定期滋润与强化心灵,因而日趋旺盛的驱动力。那些拥有成功人生的人,无疑都能体认到,高峰有很多空间,但是没有足够的空间供人坐下停留。他们了解,心灵像身体一样,必须定期供给营养才行,身体、心理与精神方面的营养,都要分别照顾到。

——洛克菲勒

塞涅卡曾说:“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会伤心。”

有一次,洛克菲勒和儿子小洛克菲勒在院子里捕麻雀。洛克菲勒教儿子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们隐蔽的花丛中。麻雀受撒下的粮食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了。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麻雀就飞来了,数数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的缘故,不一会儿就有六只麻雀走进了箱子。洛克菲勒示意儿子可以拉绳子了,但是小洛克菲勒却小声说:“过会儿,等那三只也进入箱子再拉绳。”等了一会儿,那三只非但没进去,反而又走出两只麻雀。洛克菲勒又提醒道:“现在你可以拉绳子了。”小洛克菲勒有点后悔了,说:“这次只要再有一只进去马上就拉绳子。”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又有三只麻雀走了出来,小洛克菲勒有点慌了。洛克菲勒在身后轻声说:“亲爱的儿子,如果你现在拉绳子,你还能得到一只麻雀,拉绳子吧。”小洛克菲勒很不甘心:“应该还会回来一两只的。”然而,当仅剩的那只麻雀吃饱后也离开了。一只鸟都没有逮到,小洛克菲勒很沮丧。洛克菲勒摸摸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机会却转瞬即逝。欲望太多反而会让你失去更多,儿子,你需要学会克制欲望。”

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对权力、地位、金钱之类的贪婪而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利欲熏心,自我毁灭。小洛克菲勒就是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洛克菲勒告诫洛克菲勒家族的孩子们:“对金钱和对它所代表的欲望的追求,乃是一种必须加以控制的冲动。”这一家教,从小洛克菲勒青年时期以来就没有改变多少,而为使对金钱欲消减的处方也依然如故。这个处方便是账簿。小洛克菲勒的儿子戴维总是非常认真地从事记账工作,这是他的父亲和祖父做过的事情。他自己也曾这样做过,因此他的子女们也要记他们这一代的“甲种账册”。

古希腊哲学家科蒂说:“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少的对外来事物的依赖。”这个世界物欲太无穷,而人生却太有限。一个人要想贪占天下所有的东西,灾难就要来了。做人必须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顿悟。一个人要顺其自然地、平淡地看待物质的享受,得之无喜色,失之无悔色。什么都想得到的人,结果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连自己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一个平淡对待自己生活的人,可能会意外地得到惊喜。

洛克菲勒当时所处的美国社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国王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土地就都归你。”那人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就开始拼命地飞跑,边跑边想:“我一定跑远点,这样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了。”太阳都已经偏西了,他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一跟头摔倒后就再也没有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在洛克菲勒50岁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这场重病几乎使洛克菲勒丧命。他的主治医生曾经用这个故事开导他:“洛克菲勒先生,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解释了。

人是欲望的动物,所以永远得不到满足,不停地为自己攫取,最后终于沦为私欲的奴隶,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了地狱。而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终点时,他才发现,人是不会从他已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的,而另外一些东西却总是以一种魔力引诱着人去追逐,失去理智也在所不辞。于是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带着这些东西走向坟墓,悲哀而无奈。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长此以往,我们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被欲望驱使,这样的人生必将苦不堪言。

编者手记:

被欲望沉沉地压着,我们终有一天会筋疲力尽,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

人生短暂几十年,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何必物欲太强,贪占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忠告45 有节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财产越多,好梦越少;妻子越多,安宁越少;女仆越多,贞洁越少;男仆越多,治安越乱。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自从洛克菲勒的父亲比尔开始就有记账的习惯,因为他们觉得记账能有节制地花钱,是约束自己的好方法。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洛克菲勒就开始培养他们记账的习惯。他要求他的孩子们在每天睡觉时必须记下今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玩具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地一一记录。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查看孩子们的记录,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让孩子们作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那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就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就从下次的零用钱中扣5美分。

洛克菲勒的这种询问孩子花钱动机,但是绝对不干涉的政策,让孩子们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父亲检查,并进一步让父亲指导什么地方要改善。

洛克菲勒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他在厨房里摆放了6个杯子,杯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里面装的是孩子们一周用的方糖。如果哪个孩子贪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糖的时候,他则只有喝苦咖啡了。如果想要得到糖,那就只有到下周等父母的发放了。

经过这样的几次训练,孩子们都知道了有节制地生活是有好处的,而随便浪费自己的东西,用完了,就只有等着尝苦味了。他们明白了,如果不加节制地生活,虽然一时痛快了,可是总有苦日子要过。

小洛克菲勒有一天同五个儿子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话题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等待正确的风向,在此处作短暂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荫,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人间美景。于是,船上的旅客分成五组。第一组旅客,因担心正好出现顺风而错过起航时机,便不管岛上如何美丽,他们都不去看一眼,只是静静地待在在船上;第二组旅客急急忙忙登上小岛,快速地观赏了一遍盛景,立刻回来;第三组旅客也上岛游玩,但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时急忙赶回,好多人都把东西落在了岛上,回到船上后慌忙占据座位;第四组旅客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船帆是否扬起,而且认为船长不会丢下他们把船开走,故而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起锚时才慌忙爬上船来,时间太紧,很多人你争我抢地往船上爬,为此很多人受了伤;第五组旅客留恋于美丽的风光,没能在船起锚前回来,结果被留在岛上。悲剧的是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误食毒果生病而死。

小洛克菲勒认为,第一组对人生的快乐一点也不体会,人生缺少乐趣,这样的人生枯燥而乏味;第三组、第四组人由于过于贪恋和匆忙,吃了很多苦头;第五组人就更加愚蠢了,不加节制地游玩,而忘了按时返回船上,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悲剧。实际上只有第二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这是最聪明的一组。

虽然小洛克菲勒总是被工作占据大部分时间,但是他仍然认为享受人生乐趣是人类的特权和义务。整洁的办公室、温馨的家、贤惠的妻子、聪明的儿女,这些都会使他感到心情愉快,工作中也是效率倍增。小洛克菲勒并不赞成他的孩子们死板地学习与工作。他注重培养儿女们的兴趣,鼓励他们走近大自然。

小洛克菲勒怀有对大自然无比深厚、历久不衰的热爱。他认为树木、山丘、河川和花卉,都随着四季的更迭而荣枯交替,启示着上帝的精巧构图美。作为一位父亲,他想方设法要把这种感情和观念浸透在自己儿女的心坎里。星期天,他不准儿女们做任何其他事,亲自带领他们在森林中或者荒岛上做长距离远足,让孩子们亲身领会一棵棵乔木或一簇簇灌林的怡情悦性,实地观赏早春蓓蕾的疏神达思。在大自然的天工之美中,父子的心距似乎大大地缩短了。

小洛克菲勒经常给孩子们解释,如何才是正确地爱护大自然。不论骑车和赶车,都要爱护一草一木,珍惜一山一水,其目的总在于教导孩子们维护四周环境的自然美,尽可能少地更动上帝的精美构图。

当然,小洛克菲勒并不一味地纵容儿女们吃喝玩乐,而是要求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享受生活。事实证明,小洛克菲勒的教育方法是十分有效的。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有着不错的成就。

有节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不能自制,不加节制,那么原本的快乐甚至会变成不思进取的堕落。生活中需要自制,但是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生活中,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可我们总是管不好自己。歌德曾告诫人们:不论做任何事情,自制都至关重要。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能力,尤其是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一旦失控,就可能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编者手记:

世界上,唯有自己最可怕,也唯有自己最难以对付。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制,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制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这样效果比较好。千万不要纵容自己,为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制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也会因此变得更完美。

忠告46 坚持学习就不会迷失自我

越有求知的欲望,学习就越会成为一件乐事。

——洛克菲勒

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一个对知识和技能马马虎虎、不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失败是必然的。那么怎样才能学习知识与技能,怎样才能战胜自我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努力学习。

在一次与小洛克菲勒闲聊的时候,洛克菲勒说:“儿子,你把学习理解得太片面了。

“在正规学校教育的范围内,抱着一颗求知的好奇心去对待学业是必要的。越有求知的欲望,就越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的同学们之中,恐怕有不少人只顾着对教师或教育制度等表示不满,而把关键的学习置之脑后。要知道,教育制度自从我学生时代起已经30余年也没有太大改变,大部分的施教者不会变更。不要盲目随着你的那些同学对教育制度发牢骚,倒不如好好学习吧。

“学习的课程不应只限于商业经营的专门课程,知识面宽广的人至少在社会中是很珍贵的。拓宽你的视野、培养明察世间一切的智慧之门,并使你很快成为优秀的经营人员的课程,数不胜数。政治学、历史、地理、天文学等都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德雷登说过,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有它的价值。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为此我奉劝你,每年开始一门新的学问的研究,这样你的视野会更加广阔,你的人生观会变得更新,至少会跟以前有所不同。当你最终进入某一领域的产业,或者当你在商界矿区内的曲折崎岖的小道上前进时,以前所学的一丁点知识将会显出的重要性是你难以想象的。”

“那么我怎样在大学里学习呢?”小洛克菲勒若有所悟,“斯坦福大学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当不错的,我想这对我掌握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将大有裨益。”“确实是这样。”洛克菲勒点头说。

“在大学里,还可以掌握与领会弗朗西斯·培根的成功秘诀。他的理念是:读书使人富有;交谈使人机敏;写作使人沉静。这些能力的组合对瞄准冠军的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三件法宝。经常读书以培养写作能力,跟很多人推心置腹地交谈,这样当你满足地离开大学时,你就完全作好了进入社会的准备,我自己也是按照这一方式打好基础的。顺便再添一句,我从不认为以前所学的一切不再有任何作用,人总是在边学习边成长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容易被物欲所迷惑,坚持学习能让我们更睿智,不被迷惑,不被诱惑。

只有不断用心学习,才能达到持续更新、持续发展的高境界。有很多成功者,时时都扩充自己的学识与经验,从不浪费时间,凡是与他们的事业有关的信息,他们都会积极地学习、吸收,纳为己用,这些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不断努力学习逐步积累起来的学识与经验,是成就事业的资本,它将使你终生受用。你要储存这些资本,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长年累月地去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不要让你的人生充满空虚和遗憾。

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学生时代要干的事情。学习永远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工作充电可以让我们的知识与实际业务相互结合。学生时代总抱怨学习的知识过于空泛无用,但在职进修就不同了,因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工作力有哪些,应该补充的部分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再进行充电,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自身的知识,而且充电之后,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工作,也有比较多的获得提升的机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有的人甚至愿意放弃目前看似美好的工作,只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那是因为工作可以让人看清楚自己的需求,其实这样的牺牲一定值得,因为在进修之后,迎接你的可能是更好的工作机会。

人们处于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知识迅速更新,组织结构日渐扁平化,组织要提高绩效,所有的人,都必须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学习,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之一,也是伴随终身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之一。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我们更应该以此为鉴,坚持学习。富兰克林说过:“花钱求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学过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只要保有它们,就不愁吃不到饭。但在进步的社会中,三天不学习,你就贬值了。

编者手记:

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个人的成功之母,而且也是每个企业的成功基石。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学过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及时学习充电,我们就会落伍,被时代所抛弃。古语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上的心态;虚是一种空杯心态,把自己归零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