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功需要拐过的几道弯
不满足让你尝到更多的成功滋味
视频搜索网站Pcpie的CEO(首席执行官)达贝妮,她的第一桶金是从卖房得来的。
当她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用自己存的钱付了首期款,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一厅一室的房子。住了一个月左右感觉挺不错,就标高价挂在网上面卖,图好玩。结果一卖出去就赚了14万,然后她发现这是个赚钱的方法,接下来,她又尝试性地买了第二套房子,几个月后,她又把第二套房子卖了,又赚了一笔。从大二到大三短短一年多时间,达贝妮就买卖了十几套房子。
渐渐地,她觉得这样赚钱有点慢。房子的价格虽然一直在涨,但是总会有市场价格的限制。于是,她就想到了上海的旧别墅。虽然存量不多,却有一定的市场。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套老房子,花了170万元人民币买下,并花了80多万元人民币精心装修。结果,房子以800多万元的高价卖给了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赚到了600多万元。
也许有的年轻人会觉得她的运气好,所以才赚得了如此多的财富。但是如若当初达贝妮在买卖了几套房子后,就对几十万的净赚满足了,而且害怕风险,把赚来的钱又赔进去了,那么是不会有她后来的成功的。如果说她第一次赚钱是运气,那么接下来的成功就是因为她的不满足了。
有多少受到上天眷顾的人,因为沉溺在“满足”里而忘记了努力,结果成了上天的“弃儿”,失去了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而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是有雄心的,他们不会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小成就。他们知道成功不仅仅是抓住机会,而是抓住更多的机会;不是获得一点满足,而是获得更多的满足;不是得到一些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有一个叫达西的年轻人,他的父亲在墨西哥有一座金银小矿山。达西原本很勤奋地工作,使矿山的运营良好。但是当大量的钱财滚滚而来的时候,他竟然停止了工作,盖了一间非常奢侈豪华的豪宅,里面的家具都是从巴黎空运来的,豪宅内的装修设计也是花高价找著名的设计师设计的,室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稀奇珍贵的古董。
从此以后,达西沉溺在奢华生活中,再也不过问矿山的生产。最终,他就在那房子里了结了余生,再也没有作出大的成就。
有不少20几岁的年轻人就像例子里的达西,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满足了,忘记了继续努力奋斗。
日本“直销天王”中岛薰说过:“我向来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满足。成功永远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百万富翁想当千万富翁,千万富翁想当亿万富翁,亿万富翁想角逐《财富》排行榜。成功的人已经习惯于成功,他们把成功看成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思维习惯,他们永远也不会满足。
20几岁的年轻人,想要成功,就要有不满足的心态。一次成功了,坚信下一次也能成功,要以一个阶段的成功更好地推动下一个阶段的成功,这样才能持续进步。
果断是成功的资本
有的20几岁的年轻人在需要作出重要决定的场合,优柔寡断、思前顾后,无法作出决定,常常延误时机,错过了不少成功的机会。这样的年轻人缺少的正是——果断。
果断,是指一个人能适时地作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并且彻底地践行这一决定,在行动上没有踌躇和疑虑。果断是成大事者积累成功的资本。果断的个性,能使20几岁的年轻人在遇到困难时消除犹豫和顾虑,勇往直前。
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虑全面,实际上毫无头绪。他们这样做不但分散了自己同困难作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会销蚀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果断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则表现为沿着明确的思想轨道,摆脱对立动机的冲突,克服犹豫和动摇心理,坚定地采纳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拟定的方法,并立即行动起来同困难作斗争,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李晓华,中国富豪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以一举斥资购下法拉利在亚洲限量发售的新款赛车而名闻京城。在李晓华的个人生意投资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是在马来西亚的一桩买卖。
当时,马来西亚政府准备筹建一条高速公路,修往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方。虽然政府给了很优惠的政策,但因人们认为这条并不长的公路车流量不大而无人竞标。李晓华闻讯赶往该地考察,并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距公路不远处有一个尚待最后确认的储量丰富的大油气田。只因尚未确认,媒体没有正式公布。
如果这一消息得到确认并正式公布,那么这条公路上的车流量可想而知,随着消息的公布,整个地价就会直线上扬,前景广阔。
李晓华经过周密筹划,毅然冒着破产的风险,拿出全部积蓄和房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3000万美元拿下了这个项目。但期限只有半年,倘若在这期间内这条公路不能脱手,贷款还不上,李晓华将倾家荡产,一贫如洗。
5个月过去了,油气田没有任何消息。其间,这位富豪为了节约开支,吃起了盒饭和方便面,只坐最便宜的老式有轨电车。他的身心备受煎熬,前程吉凶未卜,他甚至开始考虑“后事”了。
可是到了第5个月零16天时,消息终于正式公布了。当天,投标项目翻了一番,并几天持续看涨。李晓华的前瞻性投资终于得到了较大的回报。
李晓华的成功正缘于他当初的果断决策。
果断,是勇敢、大胆、坚定和顽强等多种素质的综合。果断,是在克服优柔寡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许多人在采取决定时,常常感到这样做也有不妥,那样做也有困难,无休止地纠缠于细节问题,在诸多方案中犹豫不决,陷入束手无策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这就是事前思虑过多的缘故。大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任何事情总不能等待形势完全明朗时才作决定。事前多想固然重要,但“多谋”还要“善断”。
果断,是在克服胆怯和懦弱的过程中实现的。果断要以果敢为基础,大方向看准了,有七分把握了,就要果断地下定决心。
果断,要从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行为习惯开始养成。生活中不少事情确实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遇到这样的小事,就不必考虑再三,大可当机立断。否则,连日常的生活琐事也是不干不脆,拖泥带水,又怎么能够培养出果断的决策能力、迎接成功呢?
成功,最难的是行动
萤火虫只有在飞的时候才会发光。同样,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必须行动起来,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从来不拖延,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竭尽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至成功。
20几岁的年轻人一定遇见过不少那种喜欢说“假若……我已经……”的人吧!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自己以前错过了某些成功机遇,或者正在“打算”将来干一番什么事业。
这些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只是空谈家。正如某位实干家所说:“假如说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间得来的,那么,这一夜乃是无比漫长的历程。”
不要等待“时来运转”,也不要由于等不到而觉得恼火和委屈,要从小事做起,要行动争取成功!
有一个人一直想到北京旅游,于是设计了一个旅行计划。他花了几个月阅读能找到的各种资料——关于北京的艺术、历史、哲学、文化。他研究了北京地图,预订了飞机票,并制订了详细的日程表。他标出要去观光的每一个地点,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
有个朋友知道他对这次旅游的安排,到他家做客时问他:“北京怎么样?”
“我想,”这人回答,“北京是不错的,可我没去。”
朋友惊讶地问道:“什么?你花了那么多时间作准备,出什么事了吗?”
“我是喜欢制订旅行计划,但我不愿坐飞机,受不了,所以待在家里没去。”
冥思苦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都不能代替实践。没有行动的人只是在做白日梦,正如上述例子里的人一样。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
“先投入战斗,然后再见分晓。”拿破仑如是说。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够获得成功;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因为“这个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列举出千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他,他便转过身去看。这时导师维吉尔这样告诉他:“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只要你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就永不回头。向着目标,勇敢迈出步伐,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以,20几岁的年轻人,行动起来,专心致志地做好你现在的工作;坚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好,机遇就会来到,成功也就不远了。
掌控好压力,成功不是问题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人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可能都会向朋友抱怨:“我压力太大了,做不下去了。”朋友就会给你忠告:“压力就是动力。”科学家认为:人是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的。如果没有既甜蜜又有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机体就无法存在。对这些情感的体验有时就像药物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而且,压力不仅能激发斗志,还能创造奇迹。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他捕捞鳗鱼的渔民,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都是死的。
由于鲜活鳗鱼的价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工夫,老渔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鳗鱼与狗鱼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整船死气沉沉的鳗鱼就被激活了。
故事说明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没有压力的生活会使人生没有滋味。试想,如果所有的员工都是一样的工资,不管付出多少,那还会有谁愿意继续努力?人们就会混日子,变得越来越懒散,激情也将消失殆尽!往大了说,社会也将停滞不前。
当然,压力也不能太大。
就拿高考来说,十年苦读,只为“金榜题名”的那天,备考的日子本来就枯燥无比,不能看电视,不能玩,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给学生压力,那他就有可能承受不住,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损害。
所以,在生活中,既要有压力,又要懂得释放压力,压力的按钮掌握在自己手里,聪明人操控它,愚蠢的人被它操控。当你没有了激情,懒懒散散的时候,那就给自己加压,定下一个目标,限期完成;当你感到压力使自己心身疲惫的时候,就要给自己减压,放松自己。
生活就是这样,因压力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不要为压力感到痛苦。压力就是这样,有时让你无奈,有时让你充满激情,所以,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掌控好压力,这样获得成功也不是问题了。
经受住各种考验
不少20几岁的年轻人都埋怨自己工作辛苦,埋怨上司和社会对自己的折磨,殊不知,唯有折磨才能使你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一个人不但要接受他所希望的事情发生,而且还要学会接受他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要适应现实,心平气和,以平常心面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唉声叹气,自寻烦恼,更不要企求社会来适应你,奢望世界为你一人而改变。在困难面前,如果你能承受折磨,你将会赢得长足发展;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么等待你的也许就是被社会淘汰。
上海某高校计算机系的学生付鑫毕业后如愿进了一个颇有名气的软件开发公司,本以为可以用上往日在学校里学习积累起来的编程技术,在公司一展身手,出人头地。
可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工作3个月后,上司竟突然让他负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这与他在学校里所关注和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开始,他产生了消极情绪,怎么办呢?经过沉思后,他想通了,只有面对现实。于是又拿起了病毒方面的书籍,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来适应现在的环境。渐渐地,他竟然喜欢上了反病毒这个行业,且很快就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反病毒软件,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当我们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时,唯有像例子里的付鑫一样面对现实,适应现实,克服困难,奋发图强,才能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成功者。
如果我们没能学会面对、适应现实,而是逃避现实的话,我们将因经不起考验而被现实所淘汰,成功也将与我们擦肩而过。
刘梓骁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某研究所,终日做些整理资料的工作,时间一久,觉得这样的工作索然寡味。恰好机会来了,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来他们研究所要人,到海上工作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领导也觉得他这样的专业人才待在研究所光整理资料太可惜,所以批准他去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
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又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
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刘梓骁再也忍不住了,“叭”的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
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着他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刘梓骁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领导和主管对自己的折磨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锻炼。他对这种锻炼的蔑视与不能忍受,使他最后失去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
20几岁的年轻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毫无疑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也许你会被这些考验逼疯,想着要放弃,但是,请你记住:经过这些考验后,你的能力和意志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经受住各种考验,多用心、多忍耐,你就会获得更大的提高。
沉着冷静才能转危为安
20几岁的年轻人的生活充满了种种偶然与不测,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忐忑不安之中。而冷峻、达观的胸怀能让不安的心情得以宽释,沉着冷静之后重新振奋的精神可以产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这是成功者所独有的品质,他们能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执著,从一时的失意中激发出一生的激情。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对一切的不幸!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心胸和勇气!”
东晋时期的名臣谢安,素有沉着冷静聪慧之名,至今为止,其品性和行事风格依然被人称道。晋简文帝时,权臣桓温想要简文帝禅位给他,简文帝死后,谢安等人趁他不在京都,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桓温气急败坏,于是在宁康元年(373年)二月,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桓温的到来更给二月的京城平添了一派肃杀气象。桓温到来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迎接,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但谢安面对四周杀气腾腾的卫兵,却走到路中央坐下,先是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从容地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桓温脸色一变,怕自己背上威慑朝廷的恶名,于是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笼罩在大家中间的紧张气氛一下子消除了。
接下来,桓温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东晋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如此的定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谢安曾经在桓温的手下做事,面对一身杀气的桓温,他要保持镇定,不仅需要在气势上胜过他,更要在内心中胜过他。心坚所以志坚,谢安自然可以在万军之中从容不迫、来去自如。
世间的千千万万苦乐众生,能够拥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定力的人实属稀少,但是遇事不惊的心态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人活一世,总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令自己变得困窘,陷入危难,此时此刻保持心态平和,认真分析形势,思考出路,通常都能转危为安。如果乱了阵脚,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一对英国殖民地官员夫妇在家中举办一次丰盛的宴会。地点设在他们宽敞的餐厅里,出口处是一扇通向走廊的玻璃门。客人中有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其夫人,另外还有一名美国的自然学家。
午餐中,一位年轻女士同一位上校热烈地辩论着是男人勇敢还是女人勇敢的问题。那位美国学者没有加入这次辩论,他默默地坐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在座的每一位。这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显得十分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对其一番耳语。仆人的双眼惊恐万分,他很快离开了房间。
除了美国学者,没有其他客人发现这一细节,当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看到那位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美国学者突然一惊。在印度,地上放一碗牛奶只代表一个意思,即引诱一条蛇。这也就是说,这间房子里肯定有一条毒蛇。他首先抬头看屋顶,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现在那儿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再看饭厅的四个角,也是什么都没有;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地方他还没看了,那就是坐满客人的餐桌下面。
美国学者的第一反应便是向后跳出去,同时警告其他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肯定就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很容易咬人。于是他一动不动,迅速地向大家说了一段话,语气十分严肃,以至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大。我从1数到300,这会花去5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50个卢比。预备,开始!”
美国学者不急不缓地数着数,餐桌旁的20个人,全都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当数到288时,学者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的牛奶爬去。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一下子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
“上校,事实证实了你的观点。”男主人这时叹道,“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
“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朝向女主人:“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上爬了过去。”
通过这个故事,镇静的力量就不言而喻了。苏轼曾说过:“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不管你接受的任务有多么艰巨,面临的困难有多么难以克服,在困难面前不可失措。
惊惶失措是成功之人最忌讳的,沉着镇静、处变不惊的人,才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临危不乱的人更容易受人赏识、提拔,从而获得成功。因为唯有这种人才有乘风破浪、独挑大梁的气魄。
不善于利用时间,与成功绝缘
成功人士善于将零碎的时间有机地运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车上,在等待时,可用于学习、思考、简短地计划下一个行动等等。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经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等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小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多多用心,生活中还是有不少零碎的时间可供我们利用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业的人,只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默默无闻。”他在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方面堪称楷模,他说:“我把整段时间称为‘整匹布’,把点滴时间称为‘零星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整料不够就尽量把零星的用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就能由短变长,派上大用场。”这是成功者的秘诀,也是20几岁的年轻人学习借鉴的好方法。
要合理利用好琐碎时间,20几岁年轻人需要做好下面几点:
1.提高执行速度
动作的快慢决定着需耗用的时间长短。动作越快的人,耗用的时间越少,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做其他事或下一个工作,这样便大大提高了效率。
2.利用“边角料”时间
我们所强调的时间观念和节奏观念,都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如果一个小时就把需要两个小时办的事情办完了,其效率就提高了一倍。将更多的事情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多么有意义!
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管你多么有效率,总是有情况需要你等待:你可能错过公车、地铁、飞机,碰上出其不意的中途休息;你也许已经尽可能地小心计划每一件事,但是你可能意外地被困在机场,平白多了3个小时可利用。
这些时间就是零碎时间。20几岁的年轻人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要学会化零为整,善于把时间的“边角料”拼凑起来,加以利用。
比如碰到以上这样的情况,20几岁的年轻人可以带本书、写东西、修改报告,可以做任何工作。这样,你不但挖掘出了你隐藏的时间,而且也向成功者的行列迈进了一步。
3.善于利用假日
按照中国的有关规定,每个人每年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为10~11天,再加上周末的时间,一年就会有130天左右的假期。如果你把这段时间巧妙地加以利用,也会有一定的收获。例如,著名数学家科尔就用了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解开了“2的62次方减1”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数学难题。
其实,时间就在我们手中,就看你去如何利用它。能够掌握好时间的人,才能真正地迈向成功。
过于依赖他人,成不了生活的强者
扔掉手中的“拐杖”,20几岁的年轻人才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人生的轨迹不需要别人定度,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画布着色;去除过于依赖的心理,独立完成人生的乐谱,相信你定能奏响生命雄壮的乐章。
有些人持有这样一个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孰不知,过于依赖他人只会导致我们自己的懦弱,就好比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更能破坏独立自主精神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只有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这个事例告诉20几岁的年轻人,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帮助,便会形成惰性,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强大的外力上,意志力就会被无情地吞噬掉。
雨果曾经写道:“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只要一个人是活着的,他的前途就永远取决于自己,成功与失败,都只系于他自己身上。而过于依赖作为对生命的一种束缚,是一种寄生状态。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首先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出成就。”
为了训练小狮子的自强自立,母狮子总是故意将它推到深谷,使其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小狮子挣扎着一步一步从深谷之中走了出来。它体会到了“不依靠别人,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它逐渐成熟了。
抛开过于依赖的“拐杖”,自立自强,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做法。其实,当一个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坚忍不拔地去奋斗,而结果,他会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沉浮。
真实人生的风风雨雨,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任何人都不能为你提供永远的保护。掌握前进的方向,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不要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你的品格、你的作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行为的产物,并不能靠其他什么东西来改变。你就是主宰自身一切的神灵,即使驾着一匹羸弱的老马,但只要马缰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就不会陷入失败的泥潭。
让坏习惯不再如影随形
“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你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又磨蹭了,大家都在等着呢,你得快点!”
“刚学了一个星期就腻啦?当初怎么说的?说一定会坚持学下来!怎么又是这样,画画坚持不下来,练钢琴还是这样!”
20几岁的年轻人,你的身上是不是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坏习惯?对于这些坏习惯你是如何看待的呢?经常听到有人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毛病人人都有!”现实生活中,对此抱着无所谓态度的人很多,你是否又是其中一个?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一种坏习惯也可以葬送人的一生。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学习和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能有怎样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如何去和别人合作、沟通?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告诫一个游荡的青年说:“人是习惯的奴隶,一种习惯养成后,就再也无法改变过来。”
那个青年回答:“逢场作戏有什么关系呢?”
这位哲学家立刻正色道:“不,一件小事一经尝试,就会逐渐成为习惯,那就不是小事啦!”
坏习惯就像是身后的尾巴,一直紧紧跟着你,等你发现它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才想到要摆脱时,一切恐怕就难以挽回了。要知道,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每一次,当我们重复相同的行为时,就等于强化了这一行为,最终,就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把我们的思想与行为缠得死死的。
正如英国桂冠诗人德莱敦在300多年前所说的:“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我们是从习惯中走出的,所以,如果想要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就需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让坏习惯不再如影随形呢?20几岁的年轻人不妨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从思想深处认清不良习惯的危害性,清楚不良习惯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或左右人的行为方式,以争取自觉树立起戒除不良习惯的意识。
2.以好习惯取代坏习惯。坏习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你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例如懒惰。所以,如果要与坏习惯彻底告别,可以找一个同样使你感到满意的好习惯来取代它。
3.求得支持。许多戒除不良习惯者体会到,别人的支持十分重要,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手段。这种支持可以来自家庭、朋友和志同道合的同事。
4.避开诱因。如果你总喜欢在晚上喝咖啡或饮茶,这样极容易变得兴奋因而影响睡眠,你就可以改喝白开水和饮料;如果你和一些朋友在一起,就想聊天而影响做作业,你就要试着改改对象。
5.自我奖励。取得小成功——如坚持练琴一个月,可以自我奖励一次,如买本好书给自己或去吃一直想吃却没吃的东西。
6.不找借口。要防止自欺欺人,“这是小亮借给我看的武侠书,要不我不会看的。”“这是最后一次,这次之后我就再也不看动画片了。”……诸如此类的借口,其实都是下次再犯的苗头和征兆。
总之,20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努力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这样才能对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没有专注,哪来成功
专注是成功的要诀之一,多一分专注,就多一分天才。想改变困境的你,必须多一点专注。
人一心一意地做事情,或许比八面玲珑显得死板,也不一定被别人看好。但是,一个人如果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改变不利的现状,不妨一心一意,“一根筋”往往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位奥地利作家曾讲述对著名雕刻大师罗丹工作的如下见闻和感受:
在罗丹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有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这间屋子是他一生不断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
“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走回去,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黏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之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喟叹,他扔下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因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
再没有什么比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点与世界更令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
20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胜出人士的成功史,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专注,正如例子里的罗丹。
成功路上成千上万的失败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实在应该归咎于他们不肯集中精力专注地去做最应该做的工作,他们过于分散自己的精力,而且从未顿悟。其实,如果把那些七零八碎的欲望消除,用自己所有的精力集中去培植一朵花,那么它将来一定会结出令你惊讶的美丽而丰硕的果子。无论发生什么,一定要锁好你的心,让它关注应该关注的地方,那样成功也不会太难。
勤奋助你敲开成功的大门
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极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金字塔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一个人的进取与成才,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极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事业上的成功不单纯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每一个参与者的忠诚、敬业和勤奋。
加伦现在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五六年前,他是作为一名送水工被建筑公司招聘进来的。在送水的过程中,他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一样,刚把水桶搬进来,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在墙角抽烟。每一次,他都给每一个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利用他们休息的时间,缠着让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知识。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两周后,他被提拔为计时员。
当上计时员的加伦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如地基、垒砖、刷泥浆等)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爱问他。
有一次,建筑队的负责人看到加伦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包在日光灯上,以解决施工时没有足够的红灯来照明的困难,这位负责人便决定让这个勤恳又能干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助理。
就这样,加伦通过勤奋地工作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机会,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便升迁到了建筑队所属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的位置。
虽然成了公司的副总,加伦依然坚持自己勤奋工作的作风,他常常在工作中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常常自拟计划,自己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受到公司高层与同事的喜爱与推崇。
加伦的成功正是缘于他的勤奋与好学。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真正要成就一番事业,那就一定要勤奋。但凡事业有成者,无一不是勤奋、执著的追求者。
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也是一个勤奋的人。史蒂芬·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当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后来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而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他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食桑叶般逐页阅读……
但霍金没有因为病痛的折磨而放弃对学习的渴望,他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他年复一年以惊人的毅力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而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着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现已译为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
霍金的成功与其说归功于他的天赋,还不如说归功于他那勤奋执著的精神。
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勤奋是成功的支点。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人们很容易左顾右盼、见异思迁。但天才和灵感的女神,往往只钟爱不畏辛劳、甘洒血汗的勤奋者。
20几岁的年轻人应该看到,“勤”和“苦”总是紧密相连、如影随形的。一切天才的机遇和灵感,从来都是以勤奋为前提的。勤奋不仅意味着吃苦与实干,而且还意味着必须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这样才有可能叩开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