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会投资转化,进退自如
状态不佳时,以退为进
“在投资时,要学会转换,在逆境中,要学会进退自如。如果发现自己状态不佳,表现不尽如人意,就要采取行动,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先从小处做起。”这是长期身处于投资领域的索罗斯给投资者的忠告。
在被问及他获得成功的秘诀时,索罗斯回答说:“我犯的错误很可能和任何投资者一样多。但是,我通常会比较早地发现错误,经常能够在造成更大的损失前就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和索罗斯的一贯作风相符合。正是因为他每次犯错时,都会迅速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或是以退为进,尽可能保证自己损失最小、利益最大。
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索罗斯总是不停地在探索、尝试。在投资领域中,他一向都是领跑者。即使在事业的初期,索罗斯也是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我。
“双鹰基金”是索罗斯设立的第二个基金。它采用了与第一支老鹰基金不同的投资方式,也就是在当时来说还显得非常陌生的避险基金(亦称对冲基金、套利基金)的方式。这一类型的基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数量还相当少,控制的资产估计不到20亿美元,但是索罗斯十分看好避险基金。共同基金经理人受政府法规的限制,只能投资经理人认为价值会上涨的股票;与之不同的是,避险基金经理人则可以从事更复杂的交易。它的形式是私人合伙结构,可以不受政府的限制和监督,因而其基金经理人拥有大幅扩张的自主性。
避险基金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同时做空与做多,这样能够避免由于整个产业总体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可以从逆势表现优异的特定公司中获利。而同时拥有多空仓位,可以提高报酬率,也同时降低暴露于市场的风险。双鹰基金在1973年改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约为1200万美元。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公司,基金也随之更名为量子基金。
索罗斯具有过人的分析能力和胆识,他带领着量子基金在许多领域进行投资,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他不仅可以在股票的领域悠游自如,更可以投资到商品、外汇、债券和其他资产,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
在过去30多年的历史中,量子基金的回报率高达30%以上,是业绩最良好的基金之一。然而,1998年,索罗斯投资俄罗斯债券,由于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卢布汇价急速下跌,量子基金所投资的俄罗斯债券价格也狂跌不止,损失惨重,达到20亿美元。
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及由于对日元汇率走势的错误判断让索罗斯遭受重大损失,但索罗斯迅速调整战略,重新回到美国市场,专注于美国科技股尤其是网络股的投资。但是,这次似乎幸运之神依然没有眷顾索罗斯,就在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狂泻30%,量子基金又一次蒙受巨大损失,亏损总额近50亿美元,量子基金大伤元气。在当月28日,索罗斯宣布关闭旗下的两大基金“量子基金”和“配额基金”。同时,索罗斯还宣布将基金剩余部分资产转入新成立的“量子捐助基金”继续运作,并宣称新基金将改变投资策略,与其他的基金不同,它将从事风险低,并且回报也相对较低的套利交易中。这对于一向喜欢高风险、高回报的索罗斯来说,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他所选择的套利交易,是他最早使用也是最熟悉的投资工具之一。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上,套利交易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获利方式之一。
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下半年全面爆发,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中,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都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33.8%,包括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在内多个国家的基准指数都下跌了40%以上,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42.1%,中国、俄罗斯的主要股指跌幅都超过了60%。2008年,恐慌性和被动性抛盘在全球金融市场到处可见,10月底更是达到了高潮。许多市场动荡不定,在跌跌撞撞中几近失控。在俄罗斯,仅在10月份的两个星期之内,俄罗斯RTS指数就下跌了35%。
在这次危机中,不但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打击,而且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作用、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也受到猛烈冲击。不过,一向擅长在经济危机中逆市赚钱的索罗斯却在此次金融风暴中获利颇丰。金融杂志在2009年3月公布年度赚钱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排名榜中,索罗斯赚到11亿美元,位居排名榜第4位。
这次的投资转换为索罗斯创造了更好的投资利器,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获利机会,规避了更多的风险,而且为利润的创造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它使索罗斯的投资方法和策略都更为多样化。此后,量子基金以量子级的增长方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面对失败,不大乱阵脚,而是先果断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投资方向进行调整,这是索罗斯可以如此迅速地东山再起的原因。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量子基金仍处于低迷时期,他也没有贸然前进,而是以退为进,投入自己最拿手的工作中。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索罗斯一直没有远离金融市场。他以事实向世界一次次地证明,失败从来不会吓倒自己,他已经从失败中走出来,正继续写着自己的神话。
严密注意市场的非常时期
一个成功的投机者,能做到静如处子,动如狡兔,一旦发现时机,就要像狼一样扑向“猎物”,绝不手软。
很多投资者谈起投机之道时,口若悬河,但一旦要他们“下注”,就显得犹豫不决。纸上谈兵的投机术谁都会,但真要将判断应用在买卖行为时,很多人就缺乏勇气,与“暴利”失之交臂。
很多投资者把投机理论想象得非常复杂,以为对金融规律的深入了解,对市场毫厘不差的精准判断,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投机客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要素。
索罗斯认为,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参与金融市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赚钱的机会很少而想赚钱的人却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谁更能把握投机的恰当时机,谁就更容易抓住赚钱的机会。也就是谁能选择最佳的出击时间,谁就能取得投机的成功,而投机的最佳时间,就是市场的非常时期。
什么是市场的非常时期呢?让我们看看索罗斯的交易日记:1985年11月,召开了国际锡矿产品会议。细心的索罗斯留意到,与会的代表们不欢而散,这就意味着他们对锡矿产品的开采协调没有达成共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国际锡矿产品期货市场上,锡矿交易额迅速滑落。索罗斯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正面临着内部纠纷,纠纷的直接后果是原油限产政策可能会失效,一旦放松管制,近期内国际市场上原油供量肯定会增加,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原油价格肯定滑落。得出这一结论后,索罗斯毫不犹豫地调整“量子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将石油期货和原油开采公司的股票放空,改而购进炼油工业股。很多下属对他的举动很不能理解,索罗斯解释道:原油价格下降,相对炼油公司而言,意味着原料成本的下降,获利空间的增加,如果不出意外,炼油公司的股票升值指日可待。
到了11月底,他的预测成了现实,他投入的1.8亿美元在放空石油期货后大赚,量子基金从中获利甚丰。
“当利空和利多消息同时出现时,股市的反应绝不会像物理学上的平衡原则一样,呈现出中庸趋势,而是会表现出一种剧烈波动的状态:一会儿受利多因素影响,一会儿又受利空因素制约。聪明的人只要能实时利用,就会成为投资的最佳时机。”索罗斯凭借这一条投机术,使他在1985~1986年间,名利双收,赢得盆满钵溢,奠定了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从关系网中获取投资信息
面对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能够及时掌握有效信息,迅速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对于索罗斯来说是投资制胜的关键因素。在他眼里,任何一条信息,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就可能隐藏着无限的投资机遇,一旦你有能力看透并且识别出来,那机会就属于自己。先得信息者称王更是金融领域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投资领域的领头羊,索罗斯自然明白其重要性。
要先发制人,先于别人获取市场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广泛关注各界信息,积极参与各界社交团体,勤奋学习各种商业知识,就被索罗斯奉为制胜的法宝之一。作为金融领域的参与者,索罗斯十分明白及时获取有效高端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主动地参与到各国政治团体中去,他在全世界交际广泛,广交身居要职的朋友,这让他能在灿若繁星的众多朋友中找到合适的人,向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他也很重视其他国际金融权威人士公开发表的看法和他们的决策。
在经济领域获得成功后的索罗斯开始涉足政治领域。其行动之一就是成功地加入了一个十分排外的国际性的俱乐部。这是一个十分高端的政治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成员最多不超过2000人,而每个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国家经理、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索罗斯来说,真的是如虎添翼,让索罗斯在投机事业上更加迅速攀升。
在这个以国家政治领袖为主要成员的俱乐部里,索罗斯是少数的几个经济领域人物之一。虽然他不能以政治身份左右世界政局,却能十分成功地以自己的经济影响力在这里拥有并不低的地位,在其中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其实,那些政治人物都想要结识索罗斯,想听听他对世界经济的分析。而与这些人的交往也让索罗斯可以直接了解到各个国家的领袖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了解他们将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甚至会提前知道一国在经济策略上将要做出的改变。而这些重要的信息,其他人只能从新闻报道上获得,不但时间要晚很多,而且还都是些经过了多层过滤的东西。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索罗斯掌握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一个相当于孙悟空一般的手眼通天的大人物。因为,与他们相比,索罗斯总能及时的接触到各个国家的领导人。比如,他可以和某国财政部长一起进餐,他可以和某国中央银行行长同场打球,或者礼节性地拜访某国家总理。或者,与这些重要人物共进早餐或晚餐的时候,他们会无意中透漏出有关提高利率或货币贬值的相关问题。而富有洞察力和敏锐观察力的索罗斯总能够迅速地抓住这些信息,收归己有。
在外人眼中,这也许只是一种十分轻松的娱乐消遣,但索罗斯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在与这些国家重要人物的直接接触中,总是能够从他们那里得来重要的信息。另外,他还会有机会参与一些有关金融政策制定的会议,那时,索罗斯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人。比如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索罗斯就被邀请到英格兰银行,与许多重要人物共同讨论如何通过紧缩银根的办法来重振金融市场。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索罗斯就能够及时掌握金融政策的变动和调整趋向,及时作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和反应。
索罗斯自己也说,同这些“大人物”的接触,使得他能够“获得了对事件的最感性、最真切和最直接的感受”,这让他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一国政府的态度,判断出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或者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会引起经济领域什么样的变化。
确实,与高层人物的交往使索罗斯受益匪浅。索罗斯通过自己建立的关系网,积极地与各界人士的沟通和交流,总能让自己及时察觉金融领域的投资先机。在这种关系中,索罗斯不仅能接触到许多宝贵的信息,更有机会从全球的视野和高度去刺探整个金融市场,从而清晰的把握投资走向,为正确投资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信息,准确抓住投资机会。
善于改变投资风格
索罗斯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投资风格:“说得正确点,就是我设法改变我的风格去配合各种状况。”
很多投资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投资技巧。他们通常会钻研投资之道,在每一次的投资经历中都能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加以灵活运用,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当然也经常在投资市场中获得不菲的利润。这些投资技巧,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有需要运用复杂的程序计算,也有连小孩子也可以运用的简单方法。投资者经常采用某些个别技术,都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投资心得,并且也曾经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便沿用这种方法,把这种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在之后的投资中,无论赚蚀,都只使用这种方法,不考虑别的方法。这些人的头脑几乎是机械化地操作。每次投资,都运用相同的分析架构或买卖程序。可是,到底是不是每一种情况都适合使用相同的投资策略,却是相当大的问号。市场在不断变化的时候,如果投资策略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是不同的疾病都使用同一种药物。是否真的对症下药,结果自然不言自明。要记住,偶尔的一次投资有收获,并不表示这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索罗斯不是根据固定不变的规则来操作,而是不断地改变着投资风格,寻找游戏规则里的变化。回顾量子基金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这个基金改变过很多次特性:在头十年里,量子基金几乎从来没有应用过宏观投资工具;然后,宏观投资变成主流;但是,近来量子基金开始在工业资产上投资。
灵活多变可以说是索罗斯投资策略的一大特点。比如,索罗斯对待大资本和小资本有着不同的投资方法。索罗斯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户的,他的资金是慢慢累积起来的。他在1969年成立量子基金时,资金不过是20万美元,以后才因投资出色,吸引了更多大户把资金交给他管理,才使他把这些资金组合起来,形成惊人的投资力量。因此,他了解到大资本和小资本之间,投资方法并不相同,不能够混为一谈。
如果投资者的手上仅有小资本,索罗斯会建议他们从事风险较高的短期炒卖。哪里有创造利润的机会,就把钱投到哪里去,利用最短的时间,赚取最多的利润,充分利用仅有的资金的回报潜力。他指出,小资本不宜作长线投资,因为短线投资必然把资金锁着,即使有其他高回报的机会,也不可能把握。因此,资金务必要尽快收回,以免错过了其他重要的投资机会。而且夜长梦多,长线投资要等待相当的时日,甚至三五年,或甚至十年八载。在这段期间内,价格波动,大幅升跌,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随着他的投资业务的成功,索罗斯的客户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雄厚,他也越来越熟悉用大资本投资的战略。很多小资本投资者办不到的投资策略,他都可以雄厚的资本压倒对手,他可以通过富可敌国的资本,顺利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只有数百十万资金的小资本,和一名大户的十数亿资金相比,实力相差极远。在低价股投资上,大户的资金足以轻易地把股价推高或拉低,而小投资者只能让大户牵着鼻子走,无顽抗之力。但和可以动用高达数百亿美元的量子基金相比,这些小投资者眼中的大户也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小资本如果在长线投资中遭到损失,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资本,这对以后的投资计划必定造成妨碍。大资本便不同了。由于财力丰厚,调动起来便可以相当灵活。投资者既可以把一部分资金投资中长线,也可以用一部分资金炒短线,还可以用其他部分进行即市买卖。这样,即使在长线投资中遇上跌市,也一样可以守下去,等待市价回升,无须基于资金调动的需要而忍痛离市。比如,索罗斯曾在1969年就是运用长线投资的。当时他投资房地产,他的资金曾在房地产市道反复波动中守了四年,最终获得了50%的利润。
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相似的是,索罗斯的投资对象并不固定,任何一种投资项目都可能成为他选择的投资工具,重要的是他是否看到这投资具有的回报潜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他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并不表示他不重视经验,刚好相反,他相当重视经验。他能够拥有那样伟大的成绩,原因之一,在于他能从经验中反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改善自己的投资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参考经验,却不受经验的约束。
不拘于任何一套规格是索罗斯的投资方法的特色,他并没有任何一套固定的投资策略或投资技巧。他知道市场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占,没有理性和逻辑。试想,如果长期使用固定不变的同一套投资技巧,那就不可能响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因此,他拒绝接受过去经验的约束,拒绝任何一套教条式的投资技巧。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况下,他灵活投资,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原则运作。因此几乎没有人能在他出手之前预料到他下一步会采用什么投资策略。他随时都在变,因为索罗斯知道,市场本身就是经常变化的。但索罗斯并不是盲目地变,这种变化的策略是依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而来的。
找到市势转变的那一刻
每一个投资者希望能在金融市场上准确地预测它未来的走势。估计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估计大市是上升还是下跌,估计个别的投资工具的价格的升跌。如果预测得越准确,对自己将越有利,估定了以后,便按预测进行大胆投资,以期赚尽。但是,所预测的趋势到底可以维持多久,谁也没有把握。就算他估中了,即使预测的趋势是否准确,还有待时间考验。
在人们眼中,索罗斯往往是一个能预测市场趋势的形象,所以,索罗斯被华尔街称为“金融天才”。自从1969年成立量子基金以来,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超出市场水平的业绩,平均每一年的收益率达到了35%,这让许多投资者都望尘莫及。在大多数的投资者看来,索罗斯似乎天生拥有震撼金融市场的能力,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市场趋势的变化。莫非索罗斯真的拥有动摇整个金融市场的能力?当然不是这样。但是,从索罗斯多年的投资案例当中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和市场转势的及时把握。在索罗斯看来,市场趋势本身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市势转变的一刻,那才是关键时期。
几乎索罗斯的所有投资理念都是为把握住市场的转变而服务的,而他所有的赚钱招数也都在市场出现逆转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索罗斯的几大经典“战役”中,做空可说是索罗斯最惯用的手段。索罗斯自己也承认,他喜欢通过卖空而赢利。索罗斯通常都是把赌注压在几个大的机构上,然后卖空,最后当这些机构的股价猛跌时,他就从中赚取高额利润。他这种做法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在疯狂地冒险。但索罗斯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事前他已经做足了研究和准备工作,因此,他的冒险十有八九都会以胜利告终,而这正是源自于对市场形势逆转时机的精准把握。
利用转势的机会为自己谋利是索罗斯的强项。当市况继续升的时候,投资者多会忘记市况随时都可能跌,以至于他们一路追捧,不愿意停下来,使价格越升越高。相反,在价格一直下滑时,大家也一同看淡,并没有意识到价格随时可能反弹。在一般情况下,索罗斯也会随着大家一起走,一同看好一同看淡,赚大众普遍都赚得到的钱。不过,他并不会就这样跟大众走下去,到了某个阶段,他会忽然刹车,停了下来,不再跟随大众,因为这时候走势随时会逆转。于是当大家还在向前时,他掉转头,在大家即将亏蚀时,他却已经从反方向赚钱了。
“投资者应该在市场的转折处进行投资,要把握好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对市场未来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一直坚定地走向下去。在达到临界点之前迅速地进行投资。”由此可以看出,索罗斯投资取胜的关键是对市场局势转换时间的准确把握。
1997年的这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掀起了滔天巨浪,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陷入破产的边缘。这一场横扫整个东南亚的阻击战充分体现了他对市场转势瞬间的准确把握。自从1992年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之后,他便一直时刻注意着亚洲金融市场的动向。经过长期的观察后,索罗斯发现虽然当时东南亚各国的人们正沉浸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喜悦中,但是依然掩盖不住这种虚假的繁荣,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泰国。他相信这种建立在不稳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迅速发展状况会使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发生变化。果然,不久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市场就开始陷入了困境,各种各样的问题迎面而来,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这时,索罗斯却迅速地抓住时机出击。他首先选择狙击泰国货币,然后趁机扫荡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市场,使东南亚很快出现了大衰退。而在这一场阻击战中,索罗斯成功赚得了一笔巨大的利润。
索罗斯十分注重于准确把握住市场转势的时机,这也是他所有的投资理论当中最关键的部分。为了验证他的理论,索罗斯始终密切关注着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由于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一直在波动。因此,要想真正地获取利润,就必须把握住状态的转变时刻。赚大钱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要实现这种梦想,就一定要找到市场突变的转折点,学习索罗斯这种独特的投资策略。
把握买入好时机
虽然曾经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过,但与一般学生相比,索罗斯总是在批判那些大学校园里流行的投资理论过于理想化,这些理论总是把活生生的金融市场简化成了课本的公式。事实上,索罗斯很少受到其他流行的投资理论的规限,但这并不表示索罗斯的心中没任何买卖法则。刚好相反,他运用着一套原则,只是这套原则是活的,不是死的,在使用理论的时候,要同时分析当时的市场情况,才能准确运用。
有时候由于市场走势并未被认定,对有关于市场走势的判断就会迟疑不决。但这未必是趋势的线索还没有出现。有时是受到意识的限制,在客观上未能找到证据,有时则是由于主观上一相情愿的想法,与现实之间有矛盾,因而拒绝承认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但是,当市况趋势慢慢变明确了,那股推动的力量便会相当强大,这力量也可以说是偏见和错误的结果。最终几乎是一面倒,也许仅有少数人冷眼旁观,并不认同。
每一位投资者都会有错误的观念,而这些错误的观念容许市场刺激他们的情绪,令他们情绪高涨。如果市场顺着这些人的观念发展,他们就欢喜若狂;但当市场逆着他们的想法发展时,却又会出现沮丧、失望,甚至愤怒的反应。此时人们的情绪是盲动的。当人们情绪强烈时,理性就会暂时性的丧失调节能力,以至更容易作出错误的决定,错上加错。也就是激烈的情绪引起激烈的行为,因而流于极端。例如,原先是相当看好大市的,忽然市况不利,大市转淡,价格下跌,招致损失。由于心有不甘,所以便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大市极度看淡。相反,原先看淡大市,却忽然有转机,有人赢得不少利益,却见自己错过,疯狂入市。
这种激烈的反应并非仅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而是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往往会形成一种集体心理。他们一窝蜂地入市,或是一窝蜂地沽货,就会造成价位大幅的升降。这些投资者多是羊群心理,追随大队走,并没有做多少考虑和分析,觉得跟大队走较有安全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是由于市场有太多不明确、不稳定的因素。
索罗斯指出,当股价起落不定、反复无常的时候,机会就要降临。股价起起落落,未能认清方向,是由于买盘和卖盘之间进行拉锯战,势均力敌。但是这一局面不会维持太久,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其中一方的力量就会突出,于是股价会向上冲或向下跌。这需要小心确认走势,若认定为升市,便可以考虑入货;认定为跌市,也可以及时沽空。如果股价一路下跌,就要注意何时到底。比如,在股价下跌数天之后,跌幅收窄,成交量相当少,此时股价就已经见底,是入市搏反弹的好时机。但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实力的垃圾股,却要小心考虑。一般来说,股票价格到了最低位,还可以有机会回升;若未能分析获得该股是否可以回升,便不妨保持观望,发现股票现出升势,才大举入市。
索罗斯投资哲学的核心精神是关注投资者的心理。他对自己的这种投资哲学并不是秘而不宣,他也有公开示众的投资哲学和技巧。因为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一切投资工具价格的升降,都是由投资者的集体心理与集体行为构成。在看好情绪的影响下,投资者会大势入市。这样往往会造成大量买盘涌现,因而推高了价位。如果是在看淡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又会大量沽空,以至于大量沽盘涌现而推低价位。
市场反应越大就表示投资者越应该投资。因为这些反应意味着混乱,混乱也就意味着有强烈的升跌,有投机赚钱的机会。如果先前有强烈的看好情绪,那么,便要注意强烈看好以后可能出现的强烈看淡。反之,在强烈看淡的情绪之后,也会随时有看好的情绪发生。
买入任何投资工具,都需要把握时机,在最低位上入市,总会有点收获。索罗斯的任何入市行动,都是来自观察了解的结果,把握当时的市场趋势才是最重要的。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大户更具有左右价格升降的力量。此外,索罗斯在寻找入市时机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心法,就是经常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他考虑入市时,先尝试少量买入一些。作为卖家,看看自己有些什么感觉,感觉一下是否容易脱手沽出。同时,他还会从买家的角度,感觉是否容易接受。如果感觉不错,那么便可视作适合入市的时机。
事实上,索罗斯总是和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唱反调”,他总是比别人提前买入。在索罗斯数十年的投资事业中,有很多次都是趁大家还持悲观情绪时,他率先入市。他明智地在低价大手入货,等到后来价格大升时,入市价和沽出价之间的差距极大,于是所赚的便远比其他投资者多。但索罗斯的这种“唱反调”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标榜,而是有着科学的前提和依据的。他要先进行深入的分析,要对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宏观的分析判断,然后才会在综合其他各种因素的情况下,谨慎地做出投资选择。
善战但不恋战
竞争是索罗斯从小喜欢的活动,并且在每次游戏中他要求自己必须获胜。在金融投资中,索罗斯同样要求自己每战必胜。他十分流连于这种刺激的竞争活动。精明的索罗斯总能掌握退出市场的恰当时机,哪怕当时损失惨重而变得狼狈不堪,哪怕是犯下“最高点买进,最低点卖出”的低级错误而遭受众人的嘲笑,他也不会将错就错,一路走到头。这恐怕是他“善战但不恋战”特点的最好诠释了。
与巨额的利润相比,在索罗斯的世界里存活是最重要的,只有存活下来,总会有机会卷土重来。正如他在《金融炼金术》一书的导论中所说的:“如果我必须就我的实务技巧做个总评,我会选择两个字——存活。”他相信,即便暂时失败了,也可以积蓄力量从头再来。
1981年,索罗斯经历了一次惨痛的投资经历。在那一次投资中,他相信购买国家公债会有较高的利润回报,于是,他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在这年的夏天他用基金会的自有资金,再加上一部分贷款资金购买了国家公债。他预计,较高的贷款利息将会暴跌,因此,公债必然会相应地升值。但是,后来出现的负值利率差效应,使他遭受了总值为8000万美元的损失。
但索罗斯非常善于认赔,并且能够认赔。他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没做好,第一个动作就是收手,不要想翻本。重新开始时,则从小做起。”这也许就是索罗斯与一般“赌徒”的不同之处。
其助手德鲁肯米勒说:“因为他坚信他能够弥补这些损失。他知道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实力。虽然这样看起来很傻,他却不愿意坐以待毙,危害基金。”试想,如果索罗斯恋恋不舍,他就有可能赔得精光,就不可能有以后的辉煌战绩。所以说,在投资中的退出策略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投入了多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懂得在何时退出,就有可能输得一干二净。
似乎没有投资者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然而能真正做到半路从股市中撤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都会带有一种赌博的心理。面对利益的诱惑,大部分投资人会有一种舍不得的情绪,赢了之后不管形势出现怎样的变化还想赖在市场再赢一把;如果输了,很不服气,还要在市场上多待一会儿,希望能够时来运转,结果往往是该撤出的时候不撤出,输得倾家荡产。
在投资时,许多投资者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从不考虑制定自己的退出策略,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去制定退出策略。他们只感到难以承受巨额损失带来的痛苦,在应该认赔时不肯认赔,在应该退出的时候恋恋不舍,他们的自尊不能应付这种状况。结果只能是被困住,无法继续经营。
索罗斯能成为“金融大鳄”,关键在于他有承认失败的勇气,并能从市场中及时退出,再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变得更加强大。当然,索罗斯对于这次的受挫经历并非一点痛感都没有,他说过:“对我而言,赔钱是一件痛苦事,的确是一个惨痛的遭遇,但是你玩这个游戏你就必须得忍受痛苦。”
其实,面对金钱的流失,人们忍受的不仅仅是痛苦,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勇气和果断的制止力,做出退出的决定。
索罗斯有着自己完善的投资标准和投资策略。事实上,索罗斯的退出策略只不过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罢了,而这种退出策略也是依据这种标准进行的。在投资之前,索罗斯就明白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退出,他从不会在不知道何时退出的情况下就投资。索罗斯的退出策略基本上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他所关心的不是他会在一笔投资中赚多少或赔多少,他只是遵循他的系统,他始终凭借自己的投资标准不断评估投资的进展,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兑现这些利润或接受这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