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给人留足面子,做个最受欢迎的人
有了分歧,切忌跟人发生正面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时他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二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大利亚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被派往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缔结和约后不久,他以30天旅行半个地球的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壮举,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给他50万美元奖金,英国国王授予了他爵位。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次为推崇史密斯爵士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出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但他错了。卡耐基知道,并且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卡耐基很讨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自信确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戴尔·卡耐基右边,他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卡耐基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路上,卡耐基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卡耐基曾经说:“很多时候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正面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人在正面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你感到自己的错误,却也绝不会在对手跟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没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到争论结束,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口头冲突除了浪费时间、影响感情外,其实也很难争出个输赢来。因为越到最后,双方的理智因素就会越少,成了每人一套理论,各说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与其这样,还不如避免口头上的正面冲突,各做各的事去,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感情。
学会尊重,私底下指出别人的缺点
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点,并且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某种缺点来,破坏气氛。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当场指出别人的缺点,还是先忍下,等到私底下再指出来?作为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私下指出应该是面对别人缺点采取行动的第一步。但有的人却常常要么容忍别人的缺点,要么就直接对外宣扬,让别人下不来台。这里的教训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做人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记得有位专家说过,不要苛求别人的完美,宽容让你自己不断完美起来。在别人的某些缺点比较严重时,我们应该以私下谈心的方式委婉指出,急风暴雨不如和风细雨,当场训斥不如私下平心静气、施以爱心。只有我们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别人才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在我们指出他们缺点的时候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在朋友之间,指出缺点总是要担负点伤和气风险的,但作为朋友应该承担这种风险。风险有大有小,关键是用的方法适当与否。从小处说,就是在私底下指出别人的缺点。人总是要讲点面子的,指出缺点更应该顾及对方的面子,说话尽可能婉转一些,尤其不要当众给朋友生硬“挑刺”。即使在私下场合指出缺点和错误,也应充分考虑如何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最好先聊聊其他事情,以便在沟通感情、融洽气氛的基础上再婉转地指出问题。
指出缺点更多时候是发生在角色地位并不平等的人之间,比如上司对下属,老师对学生。这些情况下可以公开指出缺点吗?当然不应该,照样应该维护下属和学生的面子。
当员工违背明确的规章制度时,当然应当众指出其过错,在让他认识到缺点错误的同时,也可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假如员工在工作上出现小小的失误,而且不是有意的行为,可在私下为其指出来,或以含蓄、暗示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既能维护他的面子,又能达到帮助他改正缺点的目的。
要时常反问自己:“处理这件事最合乎人性的方法是什么?”当员工把事情弄糟了,有的领导者则会把犯错误的员工当着其他员工甚至是这个员工的下属一通训斥。而人性化的领导者会在私下里跟员工谈心,指出缺点,并且帮助他们找出适当的方法去做好事情,并且会肯定他们已经做得很好的部分,以免让这些员工丧失信心。
所以作为上司,假如下属真的表现出了比较严重的缺点,一般应私下单独找他谈话,指出来。引导他今后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下属有问题才愿找上司反映或沟通谈心。这样一来就会在员工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也要有一些“春秋笔法”。
刘老师班上有个女生很优秀,一段时间看到别人比自己成绩好,心里有些不平衡。刘老师通过网上聊天工具和她聊天,直言不讳。这个女生很感激,情绪理顺了。对其他有缺点的学生,刘老师也尽量采取类似方法。“刘老师照顾我们的面子,我们也尽力改正。”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评价刘老师:“刘老师这样做是讲策略,育人工程最艰辛,关键要用心!”
有一次,刘老师经过教室,听到一位同学用粗口话骂老师,他装作没听见,事后私下把那个同学请到办公室,告诉他老师已经听到他说的那句话,但不想当着全班人来批评他,是为了尊重他。这样他很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向老师道歉,后来他变得很有礼貌了。试想,如果刘老师当时走进教室狠批一顿,不但自己下不了台,而且有可能换来学生第二次更难听的粗口话。
所以,尊重别人,在私底下指出其缺点,既是对别人的热爱,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用谦虚的态度和人说话
中国人自古以来视谦虚为美德,虽然有人将其视为“虚伪”,但不谦虚的人还是很难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的。我们心里可以很自信,多数时候还是要谦虚一些,尤其是要用谦虚的态度和人说话。
首先是不目空一切、居功自傲。
有的人做出一点成绩、取得一点进步,就飘飘然起来。跟谁说话都趾高气扬,到处夸耀自己,搞得大家都为之侧目。
小杨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他设计的一个平面广告作品获得了一项大奖,经理在员工会上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并让他升任主管。小杨认为自己是个人物了,从此以“专家”自居。一次,经理接到一个平面设计任务,请小杨来评价评价。小杨唾沫飞溅地说了半个小时,设计被批得体无完肤,最后结论是:应该返工重来。经理对这个设计本来比较满意,听了小杨的话极不高兴,从此疏远了他。
又过了两年,公司里另一个职员小石也得了广告大奖。他吸取了小杨的教训,说话非常谦虚,态度和善,很得大家喜欢。
其次要适当使用敬语。
敬语能表现说话者对对方的态度。因此,对听话者来说,可以根据对话是否使用敬语,了解对话人把自己置于什么地位。例如,科长想请新职员去喝酒,叫道:“你也来吧!”如果职员回答“好,去”会怎样呢?科长会认为新职员不理解对上司应使用的语言,看低了自己,内心是不会平静的。这样一来,科长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他。由于没有使用敬语,招致对方改变对自己的态度,日后关系将会变得微妙。
常常听到有人说“近年来年轻人连敬语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真可气”,这就是虽然本人没有恶意,但由于没有使用适当、确切的敬语,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风波的明证。
与其相反,使用适当的敬语,双方不仅能正常地保持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别人对你的评价。特别是对女职员来说,更是如此。有人说:“适当的时候,使用适当的敬语对女性来说,是语言之美的至高境界。”的确是这样。想想看,与前述相同的场面,如果对于“你也来吧!”回答说:“好,一定参加。”就会使人多少有些美感。心目中对上司抱着什么态度,从语言中可以大体看出来。这种语言的运用,可以协调上级与部下、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关系,使听的人感到甜美。因为那种语言会使人感觉到有教养,感情丰富,教育得好。
最后,要请人评判自己的意见。
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真正伟大的人物,总是很谦虚地请别人评判自己的意见,因而获得别人的赞同。以谦虚的态度表示独特的见解,对使别人信任我们的意见及计划都很有效用;我们知道多数成功的领袖,常常应用这个策略。
有的时候也需要争辩。比如两个喜欢辩论的朋友,经过一次辩论,也许对于双方都是有益而愉快的。美国威尔逊总统曾经对鲍克接连问了一小时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拥护在他自己看来绝对相反的意见。但到了末了,威尔逊使鲍克感到吃惊的是:他告诉鲍克,他已经改变了主意,他已经醒悟了,而从另外一个观点去观察这个问题。鲍克非常吃惊,从此对威尔逊更加敬重了。这种策略,可以当做能够引起友爱的一种方式,但不可说是常例。总之,别人可能在种种方面与我们意见不一致,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但如果认为和他争辩之后,还能请他来评判一下自己的意见,他就会认为你是个谦虚的人,而对你的印象更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