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导学】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二节是失业理论和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第三节是通货膨胀理论;第四节是分析有关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各种理论。本章难点是自然失业的含义与分类,通货膨胀的含义,菲利浦斯曲线及政策含义。重点掌握充分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的含义与分类;通货膨胀的含义;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对供给推动通货膨胀的解释;菲利浦斯曲线及政策含义。
【课前预习题】
1.什么是失业和失业率?
2.什么是自然失业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时还有失业吗?为什么?
3.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说明需求不足造成周期性失业的?
4.什么是奥肯定理?奥肯定理是如何说明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
5.什么是货币?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它是如何分类的?
6.什么是通货膨胀?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哪些?
7.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特点如何?
8.什么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对这种通货膨胀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9.什么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分为哪几种?
10.什么是结构型通货膨胀?什么是预期与惯性的通货膨胀?
11.你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12.凯恩斯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是什么关系?
13.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是什么关系?
14.围绕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按《现代经济学词典》的解释,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的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工作年龄是16~65岁。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第一,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第二,为了寻找其它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第三,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第四,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人数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各国失业率的统计方法也略有不同。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与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如劳动力的流动等)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要的。因为这种失业的存在,能作为劳动后备军随时满足经济对劳动的需求,能作为一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各种福利支出(失业补助、贫困补助等)的存在,也使得这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是社会可以接受的。
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国在各个时期所确定的自然失业率都不同。
二、失业的分类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对失业进行如下分类:
1.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把这类失业归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成这样一些类型:
(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这种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一般还把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也归人摩擦性失业的范围之内。
(2)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作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
(3)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在农业、建筑业、旅游业中,这种季节性失业最严重。
2.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凯恩斯所分析的非自愿失业正是这种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他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水平。他认为,在国民收人既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他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这就是说,在增加的收人中,消费也在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低于收入的增加,这样就造成了消费不足。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纯利润,而这一利润取决于投资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为了投资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息率,如果预期的利润率越大于利息率,则纯利润越大,投资越多;反之,如果预期的利润率越小于利息率,则纯利润越小,投资越少。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3.特殊性失业:隐蔽性失业
除了上述两大类失业之外,经济中往往还存在另一种失业: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或者说,这些工人的边际生产力为零。
三、失业的经济损失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它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人的减少。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60年代所提出的奥肯定理,正是要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
奥肯定理是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l%,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在理解这一规律时应该注意:第一,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二,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来的。在不同的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在60年代,这一比率是1∶3;在70年代,这一比率是1∶2.5~2.7;在80年代,这一比率是1∶2.5~2.9。第三,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即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的失业率。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这一关系就要弱得多,一般估算1∶0.76左右。
案例分析:奥巴马的促进就业法案
2010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时说,促进就业是2010年的第一要务,他提议国会通过一项新的促进就业法案。他说,目前十分之一的美国人仍找不到工作。美国创造就业的真正引擎是企业,政府可以为企业扩张和增加雇员创造必要条件。他提议从华尔街大银行归还给政府的资金中拿出300亿美元用于帮助社区银行,增加向小企业贷款。他同时提出新的小企业税务抵扣计划,用来帮助100万小企业增加雇员或者提高工资,并取消小企业投资的资本利润税。
分析:奥巴马提出举措能解决就业问题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