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年鉴(201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武汉市地方税务局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税收工作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武汉市地方税务局税务信息化建设已有二十年历史。从国地税机构分设的1994年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2013年,武汉地税走过二十年的辉煌历程。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税费收入大幅增长,基层税收一线工作人员的户管量和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信息化建设在推动武汉地税税收管理现代化中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地税从手工操作到实现计算机税收征收管理,从区局数据集中到全市地税税收征管大集中,直至省级集中,武汉地税始终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好征管过程中“质”与“量”矛盾的有效途径,武汉地税税收信息化建设也始终走在全国地税系统前列。

(一)武汉地税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情况

1994年,国地税分设,武汉市地方税务局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武汉地税信息化建设工作隶属计划财务处。1998年4月,计算机中心正式成为独立机构,2011年改称为武汉地税技术管理处(灾备运维处),现涵盖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职能。武汉地税下属18个区级单位,1个直属征收管理局和1个市局稽查局。除汉南区地税局、东湖生态区地税局、化工区地税局等3个区级局,直属征收管理局和稽查局外,其余各单位皆设有技术管理科。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地税系统共有技术管理专业人员58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21人,本科31人,专科5人;获得中级职称24人,纳入省地税局专业技术人才库人员50人。武汉地税技术管理处现拥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江汉中心机房(含工作区)和200平方米的汉阳数据备份机房,全市地税年均计算机建设经费超过1千万元。

(二)武汉地税信息化建设历程

1.基础建设期(1995年-1999年)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建设市局和各分局为中心的计算机局域网,建立各分局征收大厅,推行集中申报、上门征收的新税收概念,实现了以分局局域网为基础,高档微机为服务器的分局级信息集中处理模式。

开发和推广了全市统一的税收征管软件、发票处理软件、纳税宣传电子大屏和触摸屏查询系统以及地税财务经费管理软件等。

2.转型建设期(2000年-2004年)

开始建设全市地税系统广域网,在此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发以B/S/D三层架构为基础的、适合现代经济制度和税收改革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地税系统数据和应用的大集中。

该系统开通了OA系统、管理服务、申报征收、会统核算、报表处理、发票管理、纳税人查询、110举报、决策分析、税源税收实时监控及分析、个体双定户计算机核税、税源GIS查询、综合查询等应用功能,同时开通了武汉市地税局对外门户网站(www.whtax.gov.cn)。

3.深化建设期(2005年-2008年)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征管改革,逐步建立现代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及信息化整合的新思路,以金税三期工程为契机,全面整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应用,打造“一户式”管理平台,同时完善异地灾备体系,启动数据仓库建设,实现决策分析功能,并通过财税库行联网,推行网上报税,达到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充分共享,应用高度集中、高度一体化的全新目标。

4.腾飞建设期(2009年-2013年)

武汉地税高度认识省级大集中的战略意义,全面推广和运用省局核心征管软件,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武汉地税应用省局税费征管核心系统征收税费超过2700亿元,惠及超过40万纳税户和280万社保费缴纳人。

武汉地税遵循核心在省局,应用在市局,操作在区局的理念,打造了集成了行政执法岗责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管理、电子征管资料管理、协税护税管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房地产评税管理、税费保障管理等在内的22个应用子系统的“信息管税”平台,为各级税收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税收应用管理的门户系统,实现统一窗口登录,统一平台应用。

(三)武汉地税信息化建设情况及成效

20年来,武汉地税不断强化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武汉地税应用特色的“信息管税”平台。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开发框架,建立了技术应用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和规范性,使之成为全市信息化应用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平台以信息共享和网络基础为支撑,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征管流程再造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三办一中心”的实体化运作为目标,不断推进税收工作的整合,实现武汉地税税收管理立体化、专业化、团队化、协作化的信息技术支撑,满足税收管理职能专业分工和税收组织机构专业分工要求,倾力打造武汉“数字地税”。

1.税收信息化建设基础不断加强

(1)软硬件环境框架。武汉地税建设完成了建筑面积近1200平方米的江汉中心机房(含工作区),并与200平方米的汉阳数据备份机房形成主备结合的涉税数据管理机制,拥有10台套不同型号IBM小型机、50多台套在用服务器和4套专用储存,存储容量50T,。其“信息管税”应用平台按照B/S/D(浏览器/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架构的应用模式搭建完成,其核心及下属子系统部署在基于小型机、大型储存设备和内部高速城域网的硬件基础上,拥有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130台套,网络节点35个,中心安全设备7台套。全市地税内部专网实现全覆盖,并与省地税局、武汉市政务内网,市国税局、市社保局和市人行金库网络互联互通。全市地税建立覆盖基层区局、直属局和稽查局的视频会议系统,个人计算机设备配备至每位税务干部。武汉地税依托省地税局统一的外网出口,有效支持纳税人网上办理各项涉税业务,24小时自助服务、微信平台和12366纳税服务语音平台服务全市纳税人。在软件资源上,武汉地税选用与省地税局税费征管核心系统一致的SYBASE数据库、WEBLOGIC中间件和SYBASE IQ数据仓库等作为应用软件环境支撑,与省地税局实时进行数据交换。整个信息化建设运行环境能够满足省地税局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和武汉地税税收征管工作需要。

(2)数据资源框架。整个系统地税依托省局回放数据,结合武汉地税自行采集的涉税数据、外部税费保障及第三方数据、行政管理数据等资源,并探索使用社会公开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风险数据收集,建设搭建完成了武汉地税ODS(开发数据库)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同时按照市地税局信息管理的要求,集成整合以外部数据交换管理平台为核心的数据集市,这样的数据资源基础可以满足武汉地税“十二五”规划发展的要求。

(3)系统应用框架。按照省地税局信息系统开发要求,以武汉地税系统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为基础,建成了武汉地税“信息管税”应用平台。其整合税收管理业务子系统、纳税服务子系统、数据综合查询利用系统、行政管理子系统等。从而统一窗口登录,统一平台应用,向上与省局税费核心系统融为一体成为其有效补充,下与武汉市经济、税收综合环境相匹配,实现业务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的总融合。在此基础上,市地税局同步建设了测试环境和教育培训环境作为综合补充。

2.地税“信息管税”工作成效显著

武汉地税全面推动“信息管税”工作,依托自身建设的信息管税应用平台,贯彻武汉市地税局“抓大、控中、协小”战略和税源专业化改革的要求,按照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包括行政执法岗责、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税费保障、零散税收管理、电子税源管理、电子征管资料、税务审结、房地产一体化、重大工程项目、房地产评税、重点税源管理、欠税管理、待解专户管理、减免税管理、执法责任制、三代手续费兑付、数据查询分析、绩效考核、稽查管理、学习积分等功能的支撑平台。其既满足市地税局按业务归口设置功能模块的组织架构,又满足了下属各基层单位按专业化改革要求的岗位职责功能分工要求,实现事项处理要求设置岗位、职责和权限,做到依岗尽职、依职定权。通过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贯彻风险管理主线的理念。市地税局筹建武汉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情报中心,立足定位成为国内一流、系统领先的税收情报机构。与湖北省图书馆携手合作,依托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湖北省数字图书馆武汉地税分馆,实现税收情报中心的文献中心、期刊中心功能,成为税收宏观动态的专业研究中心;以省局税费保障办法及市局财源建设平台为基础,实现第三方数据管理;与武汉大学开展技术合作,集成武汉大学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搜索的专利技术,开发税收情报中心专用软件平台,通过对涉税情报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加工,实现情报分析功能;通过对情报分析结果的任务流转,对形成的税收风险任务进行再分析、识别、排序和任务推送,实现税收风险应对处置一体化管理。

(2)不断满足税收征管改革发展要求。市地税局审时度势在全省地税率先提出开展税源专业化试点工作,掀起推行涉税事项大前置,“先办后审”的深化税源专业化改革新潮。前台受理办理纳税人申请的事项,后台审核跟踪管理,税管员从“管户”向“管事”彻底转变,并通过制定新的岗责体系,推动先办后审工作进一步发展。据此,武汉地税不断建设和完善“信息管税”应用平台下的体现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行政执法岗责系统,以涉税事项管理为基础的征收管理新流程。在业务信息流转管理中体现了因事设岗,因岗定人,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原则,实现专业化、团体化、协作化的有机结合。在工作流和人员岗位权限设定上,按事项处理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设立“先办后审”管理模块,做到依岗尽职、依职定权。实现一是以事项处理为主线,建立按岗位职责为划分标准的专业化税收征管工作处理流程。二是以纳税人办理事项大前置为基础,全面支撑先办后审革新。三是以考核电子化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工作任务事项处理为代表的过程考核和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执法责任为代表的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人工评议和计算机评议相结合的税收执法风险预警评价体系。

(3)不断推动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重点税源户、个体户管理、零散税源管理、欠税管理系统,并综合数据资源建设了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数据查询分析系统,从而形成包括地理电子影像在内,涵盖二维报表和各类图形等展现形式在内的综合税源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市地税局进一步按行业专业化管理要求建设完成了土地税源管理、重大项目工程和房地产行业管理的支持系统,形成横向按税源大小分类,纵向按行业分类相结合的综合税源管理体系。

(4)不断深化税收协作工作实效。建设了统一并覆盖市区两级工作要求的全市地税税费保障信息交换平台,与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小组成员的信息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建立税费协税护税系统将第三方涉税信息比对工作电子化,实现涉税信息利用和管理的制度基础,实现外部信息的充分利用和强化内部征管管理的双赢,有效堵塞税收漏洞,提高了信息支撑体系下税费征收效能。

(5)不断提高涉税资料电子化管理的水平。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电子征管资料管理系统,通过影像化涉税资料,并集合征管系统中电子征管数据,联动二维条码技术实现纸质资料的电子档案化管理,系统数据集约、来源广泛,分类设置、体现专业,易于管理、查阅方便,实时采集、及时归档,标准规范、提高效能,监控前移、方便考核,为规范税收执法的过程和提升税收资料管理效能提供。

3.人才队伍基础不断夯实

武汉地税始终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培训,以考促学,不断提高全市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驾驭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一是全面启动全市计算机专业人才选调工作。通过内部挖潜,不断充实计算机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专业技术骨干培训。为提高税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掌握各项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市地税局积极开展专项的税收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同时按年开展技术人员专业提升培训。这些举措为武汉地税“数字地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后盾。三是全力提升全员信息化操作技能。武汉地税在武汉市第十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了地税信息化征管项目的竞赛活动,实现竞赛考试全程计算机化。在工作中,市地税局贯彻落实市地税局党组抓培训、抓信息录入、抓应用、抓优化、抓考核的“五抓”要求。结合重点工作抓应用,结合专业化改革促应用,结合日常工作抓操作。既重视专项达标考试,又抓好信息化操作日常培训。全市3500余名地税干部使用电子化考试系统落实培训效果,推行学习档案电子化,全面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特别是基层税务所工作人员驾驭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让各个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能熟练掌握各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

二、2013年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武汉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地税工作重点,以情报中心建设为载体,以行政执法岗责体系新平台为依托,稳扎稳打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一方面狠抓党员作风建设,一方面狠抓基础工作落实,攻坚克难,不畏人先,勇于创新,为进一步深化地税征管改革夯实基础。截至2013年底,全市地税专业在岗计算机管理人员58名,投入信息化建设、维护及运行保障资金2900余万元,税收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巩固。

(一)规范行政执法流程,平台支撑有效体现

为深入推进“先办后审”工作,市地税局反复征求意见和咨询论证,结合征管改革、“先办后审”、“三办一中心”实体化运作、一级稽查的运行情况,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在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围绕风险的推送和应对,确定涵盖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所、纳税评估所、稽查局、机关业务部门(含“三办一中心”)五大序列、共21个执法岗位。为保证新岗责体系运行顺畅,基层工作有抓手,市局考核有依据,市局技术处坚持以闭环管理为目标,明确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与衔接,通过待办任务工作流程化管理打通了征、管、评、查、服五大环节。在岗位职权设定上,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在每一个部门设立一个主岗,承担本部门的主体业务,并根据实际灵活设岗。2013年4月,新岗责管理平台在武汉地税下属江岸、武昌、青山、汉南、江夏等5个区局进行试运行,6月在全地税系统实现全面推广,全年共发起依申请待办任务事项98636条,依职权待办任务105235条,全面实现规范税收执法流程,拓展“先办后审”功能和为基层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发挥信息管税优势,技术支撑全面优化

2013年,武汉地税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税平台各子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管税优势,通过稳步实现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积极探索并完善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初步建成电子化管理系统及平台。全市地税扫描归档涉及20万户单位纳税人和21万个体工商户影像资料80余万份,自然人资料12万份,业务工作资料4000份;税收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初步实现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衔接;通过扎实推进基础数据清理,完成涉税信息处理948912条,数据清理初见成效;完成绩效考核系统和存量房评估系统非住宅部分的研发;实现纳税评估与电子征管资料系统评估资料文书数据共享应用;组织零散税源系统升级换代,计算机自动产生市、区局日常需要的各类数据和报表,分析税收管理的风险并加以应对;拓展国地税联合办证功能,扩大共享数据范围;推广办税服务厅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和执法文书管理系统,辅助性办公功能进一步充实,基层减负效果明显。

(三)创新风险管理理念,情报管理跨越升级

为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化水平,市局党组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出发,筹建武汉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情报中心,立足定位成为国内一流、系统领先的税收情报机构。建设完成湖北省数字图书馆武汉地税分馆,实现税收情报中心的文献中心、期刊中心功能,并以省局税费保障办法及市局财源建设平台为基础,实现税收情报中心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功能。运用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搜索的专利技术,开发税收情报中心专用软件平台,通过对涉税情报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加工,实现税收情报中心的情报分析中心功能;通过确定税种管理类、征管行为类、行业管理类和外部信息类等“四类重点”的风险事项,在优选风险事项,严控风险总量的同时,做好内部数据与来自政府其他部门的第三方数据及互联网信息的过滤、筛查和比对分析,做实市局、区局、税务所“三级联动”的衔接机制,确保风险事项一个出口,绩效考核一个标准,实现风险任务的过滤式推送、捆绑式推送、均衡式推送。形成从税收情报数据中心、情报分析中心向税收风险应对处置中心流转的新型一体化管理模式。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市地税局始终对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不放松,着力夯实计算机安全建设基础。一是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实施江汉机房UPS电池在线监测工程和机房灭火系统改造实施,提高了核心机房安全性和电力供应可靠性,以市局机房服务器升级为契机,引进前沿的虚拟化技术以整合硬件资源。二是强化信息化建设运维保障。市地税局组织了通过小型机及存储维保招标工作实施,保证机房核心设备正常运行。三是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市地税局在不断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同时,特别注重稳定和安全压倒一切。按国家税务总局“安全大检查”的工作要求,对市局机关办公用内网计算机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明确责任归属,严格控制内外网物理隔离,禁用无线网络设备,组织了全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培训。四是建立健全内部呼叫中心制度。市地税局配备专人专岗,保证及时、高效的受理并解决系统内各类问题呼叫,截至2013年12月31日,呼叫中心共计受理呼叫单超过3000笔,为省市信息平台的稳定、高效、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图2-12 武汉地税网络部署拓扑图

图2-13 武汉地税现代化机房

图2-14 武汉地税“信息管税”应用平台架构

(武汉市地方税务局 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