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精要与测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知识精要】

一、决定分娩的因素

1.概述

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称为早产(preterm delivery);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term delivery),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posterm delivery)。

决定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若各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能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2.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整个分娩过程。临产后的宫缩能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胎儿和胎盘娩出。临产后的正常宫缩特点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3.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又称真骨盆,其大小、形态与分娩密切相关。

1)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先露通过骨产道的过程将骨盆分为3个平面:

①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线,后方为骶岬上缘。共有4条径线:入口前后径、入口横径、入口斜径(左右各一)。

②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呈前后径长的纵椭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有2条径线:中骨盆前后径、中骨盆横径。

③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有4条径线:出口前后径、出口横径、出口前矢状径、出口后矢状径。

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①骨盆轴:是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②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一般为60°。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及骨盆底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1)子宫下段形成:由非孕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妊娠12周后的子宫峡部逐渐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2)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的变化: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使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弯的长筒。肛提肌向下及向两侧扩展,肌纤维拉长,会阴体变薄,分娩时,如保护会阴不当,易造成裂伤。阴道及骨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于妊娠期增生肥大,血管变粗,血运丰富。

4.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除了产力和产道因素外,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1)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头颅骨和胎头径线直接影响胎儿是否能顺利通过产道。

1)胎头颅骨: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及一块枕骨构成。在分娩过程中,头颅通过产道时经颅骨轻度移位重叠使其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胎儿过熟致颅骨较硬,胎头不易变形,也可导致难产。

2)胎头径线:主要有:

①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的最大横径,足月时平均约为9.3cm。

②枕额径: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线衔接,足月时平均约11.3cm。

③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足月时平均约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线通过产道。

④枕颏径: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门顶部间的距离,足月时平均约13.3cm。

(2)胎位:纵产式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胎头的矢状缝及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头先露有利于胎头娩出,臀先露若阴道扩张不充分,胎头娩出困难。肩先露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垂直,妊娠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体威胁极大。

(3)胎儿畸形:胎儿某一部分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连体儿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困难。

5.精神心理状态

虽然分娩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来说是持久而强烈的应激过程。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亦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很多初产妇害怕和恐惧分娩的一切过程,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和恐惧。

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等,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因此加强产前宣教,开展家庭式产房,允许丈夫,家人或有经验的人员陪伴分娩,使产妇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研究表明陪伴分娩能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生期母儿病率等,可见精神心理因素至关重要。

二、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97.55%,又以枕左前位为最多见,以枕左前位为例,整个过程被分解为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胎头取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位于骨盆左前方。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临床上注意观察胎头下降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主要标志。

(3)俯屈: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原来的半俯屈状态的胎头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颏接近胸部,将枕额径变为枕下前囟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轴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内旋转动作从中骨盆平面开始至骨盆出口平面完成,一般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完成内旋转后,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合力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儿的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时,胎儿的双肩径沿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后,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称复位,恢复胎头与胎肩的正常关系。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娩出,完成分娩全过程。

2.临产诊断

临产(in labor)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min,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产程分期

总产程(total stage of labor)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完全娩出为止。临床上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first stage of labor)又称宫颈扩张期。是指从出现间歇5~6min的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h,经产妇约需6~8h。

第二产程(second stage of labor)又称胎儿娩出期,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数分钟可完成,也有长达1h者,但不应超过1h。

第三产程(third stage labor)又称胎盘娩出期,是指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不应超过30min。

4.第一产程的护理

(1)主要临床特征: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膜破裂。

(2)护理措施:

1)入院护理:判断产妇临床后,协助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结合产前检查,采集病史并完成病历书写。

2)心理护理:助产人员安慰产妇,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挥家庭的支持系统作用。

3)观察生命体征:每隔4~6h,测量血压1次。若发现异常,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4)观察产程进展:

①胎心监测:潜伏期于宫缩间歇时每隔1~2h听胎心1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繁时应每15~30min听胎心1次,每次听诊1min。

②子宫收缩:潜伏期应每隔1~2h观察1次,活跃期应每15~30min观察1次,一般需连续观察至少3次收缩。

③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的进行肛诊或阴道内诊。绘制产程图,观察产程进展。

④观察胎膜破裂及羊水情况: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音,并观察羊水颜色、性状和流出量,记录破膜时间。

5)促进舒适:提供安静的环境;补充液体和热量,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注意活动与休息,鼓励产妇宫缩间歇期在室内走动;保持清洁卫生,协助产妇擦汗、更衣、更换床单等;及时排尿及排便,临产后鼓励产妇每2~4h排尿1次,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导尿。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4cm、经产妇小于2cm时可行肥皂水灌肠。

6)减轻疼痛:鼓励产妇描述疼痛的感受,指导产妇深呼吸,宫缩间隙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也可通过听音乐、谈话等方法转移产妇注意力,减轻其疼痛的感觉,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麻醉药。

5.第二产程的护理

(1)主要临床特征:宫口已开全,产妇有排便感,宫缩强,间隙短,会阴膨隆变薄,肛门松弛,胎儿下降及娩出。

(2)护理措施:

1)心理支持: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缓解其紧张和恐惧,同时协助其饮水、擦汗等生活护理。

2)观察产程进展:密切监测胎心,每5~10min听1次,严密观察胎儿有无急性缺氧。

3)指导产妇屏气:正确运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宫缩间歇时,产妇全身肌肉放松休息。如此反复做屏气动作,能加速产程进展。

4)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应将产妇送至分娩室,做好接产准备。让产妇卧于产床,两腿屈曲分开,擦洗和消毒外阴,接产者洗手戴手套及穿手术衣,打开产包,铺好消毒巾,准备接产。

5)接产:评估会阴部发育情况,识别会阴撕裂的诱因;掌握接产要领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期缓慢通过阴道口,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掌握接产步骤,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胎头娩出后,右手仍应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急于娩出胎肩,应先以左手自鼻根向下颏挤压,挤出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然后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接产者再协助胎儿前、后肩从会阴前缘缓慢娩出。双肩娩出后,保护会阴的右手方可放松,然后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相继以侧位娩出。

6.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1)主要临床表现:子宫收缩、胎盘娩出、阴道流血。

(2)护理措施:

1)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娩出后,清理呼吸道,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黏液和羊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大声啼哭后即可处理脐带,并进行Apgar评分。对新生儿做详细的体格检查,系以身份标识的腕带。将新生儿抱给母亲,进行首次吸吮乳头。

2)协助胎盘娩出: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于宫缩时以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同时右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

3)检查胎盘、胎膜:将胎盘铺平,先检查胎盘母体面胎盘小叶有无缺损,然后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再检查胎盘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及时发现副胎盘。

4)检查软产道: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若有裂伤,应及时缝合。

5)预防产后出血:正常分娩出血量多数不超过300ml。遇有产后出血史或易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可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滴注缩宫素。

6)产后观察:重点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是否膀胱充盈,会阴及阴道有无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提供舒适: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及会阴垫,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

8)情感支持:帮助产妇接受新生儿,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建立母子情感。

三、分娩期焦虑与疼痛的护理

1.焦虑妇女的护理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个人在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性威胁作出反应所经受的不适感和忧虑感。

护理措施:

(1)提供良好的环境:产妇入院时主动介绍病房、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提供安静舒适、宽敞明亮、无刺激的分娩环境,以增加产妇的安全感。

(2)提供信息:针对产妇文化程度、心理特点、是否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产前教育。宣教内容包括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影响分娩的因素、分娩先兆、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身心变化和良好的应对措施。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产妇沟通,鼓励和认真听取产妇的叙述和提问,了解她们所担心的问题及其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4)协助产妇获得社会支持:产前给予丈夫或家人有关的知识信息,重点涉及心理关怀、分娩过程概述、引起分娩焦虑的相关因素、伴随症状、与医护的配合等,鼓励家人参与及配合。

2.疼痛妇女的护理

疼痛是个体应对有害刺激过程中所经受的不舒适体验。分娩期疼痛是每一位产妇都要经历的不适之一。

分娩疼痛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1)分娩疼痛的特点:分娩疼痛有时间局限性和特征性,大部分以“痉挛性、压榨性、撕裂样疼痛”来描述,由轻、中度疼痛开始,随宫缩的力度加大而逐渐加剧。

(2)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宫颈生理性扩张刺激盆壁神经,引起后背下部疼痛;

2)宫缩时的子宫移动引起腹部肌肉张力增高;

3)宫缩时子宫血管收缩引起子宫缺氧;

4)胎头压迫引起会阴部被动伸展而致会阴部固定性疼痛;

5)会阴切开或裂伤及其修复;

6)分娩过程中膀胱、尿道、直肠受压;

7)产妇紧张、焦虑或恐惧可导致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

(3)疼痛产妇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营造温馨、安全、舒适的家庭化病房,提供产球等设施协助产妇采取舒适的体位,定时督促排尿,及时补充热量和水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进行各种检查或护理前先将目的、程序告诉产妇,解除紧张心理,操作动作应熟练、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2)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前教育、集中和想象、呼吸技术、音乐疗法、导乐陪伴分娩、水中分娩、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等。

3)药物性分娩镇痛,配合应用镇痛药、麻醉药。

(高杰 李玲新)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分娩的进展和最终结局受四种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2. __________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

3.临产后的宫缩能使宫颈管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扩张,胎先露部下降,胎儿和胎盘娩出。

4.临产后的正常宫缩特点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临产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

6.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约__________ s,间歇期约 __________min。

7.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长达__________ s,间歇期短至__________min。

8.宫缩强度也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间歇期内宫腔内压力仅为初期上升至25~30mmHg,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__________,第二产程末可高达__________。

9.正常子宫收缩起自于两侧__________ 部,先迅速向__________ 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2cm/秒的速度向__________ 扩散,约在15s内均匀协调地扩展至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10.宫缩以__________ 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__________部收缩力的强度约为__________ 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

11. __________在第二产程末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过早使用容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__________,导致产程延长。

12. __________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13.当__________ 部降至骨盆出口,胎头枕骨已露于耻骨弓下缘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和胎儿娩出。

14.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两部分。

15.骨盆轴为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此轴上段 __________,中段__________,下段__________。顺产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16.软产道是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及__________构成的弯曲管道。

17.临产后,宫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破膜后__________直接压迫宫颈,扩张宫口的作用更显著。

18.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在妊娠期增生肥大,血管变粗,血运丰富。

19. __________,尽管骨盆大小正常,也可因相对性骨盆狭窄造成难产。

20.很多初产妇害怕分娩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分娩安全性的不确定,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心理状态。

21.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__________ 状态,以__________ 径衔接,由于__________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落在骨盆入口的__________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的左前方。

22.胎头下降至骨盆时,处于__________ 状态的胎头遇到肛提肌阻力,借__________进一步俯屈,使下颏接近胸部,将胎头衔接时的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23.临产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__________,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24. __________是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标志。

25.产程图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纵坐标左侧为__________,右侧为__________。

26.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__________ 小时排尿1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__________及__________,当膀胱充盈又无法排尿时应予导尿。

27.如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__________cm,经产妇小于cm__________ 时,可行温肥皂水灌肠,既能清除粪便,避免分娩时排便污染消毒区,又能通过__________作用刺激__________,加速产程进展。

28.正确的屏气方法是:产妇仰卧,双足蹬在产床上,两手分别拉住产床旁把手,__________时深吸气屏住,然后如解大便样向下用力屏气以增加腹压。__________时,产妇全身肌肉放松休息。

29.胎盘娩出后,检查__________ 有无缺损,__________ 是否完整,并检查胎盘胎儿面边缘有无__________,以及时发现__________,还应检查胎盘胎膜有无异常。

30.产后应在产房观察2h,重点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膀胱充盈,会阴及阴道有无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单选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正确的)

1.下列哪项为足月妊娠?( )。

A.37周

B.36周

C.35周

D.32周

E.28周

2.下列哪项不是决定分娩的因素?( )。

A.产力的强弱

B.骨盆的大小

C.胎儿的大小

D.胎方位

E.胎心率

3.最主要的产力为( )。

A.腹肌收缩力

B.膈肌收缩力

C.子宫收缩力

D.骨骼肌收缩力

E.肛提肌收缩力

4.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是( )。

A.节律性

B.极性

C.对称性

D.缩复性

E.以上都对

5.宫缩的( )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A.节律性

B对称性

C.极性

D.缩复作用

E.以上都对

6.胎儿及胎盘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是( )。

A.子宫体收缩力

B.子宫下段收缩力

C.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

D.肛提肌收缩力

E.圆韧带收缩力

7.有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的产力是( )。

A.子宫体收缩力

B.子宫下段收缩力

C.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

D.肛提肌收缩力

E.圆韧带收缩力

8.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的正常值是( )。

A.10cm

B.11cm

C.12cm

D.12.75cm

E.13cm

9.骨盆最窄平面是哪项?( )。

A.入口平面

B.中上段平面

C.中骨盆平面

D.出口平面

E.以上四个都不是

10.关于正常骨产道,下列哪项正确?( )。

A.骨盆入口前后径比横径大

B.中骨盆平面横径比前后径大

C.骨盆入口平面是骨盆最窄平面

D.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宽平面

E.骨盆倾斜度呈60°角

11.正常骨盆倾斜度是多少?( )。

A.60°

B.70°

C.80°

D.85°

E.90°

12.中骨盆平面横径正常值是( )。

A.8cm

B.9cm

C.10cm

D.11cm

E.12cm

13.胎头的最大径线是( )。

A.枕下前囟径

B.枕颏径

C.枕额径

D.双顶径

E.双颞径

14.胎头最大的横径是( )。

A.枕下前囟径

B.枕颏径

C.枕额径

D.双顶径

E.双颞径

15.胎儿枕下前囟径的正常值是( )。

A.8cm

B.8.5cm

C.9cm

D.9.5cm

E.10cm

16.枕先露分娩机制中,胎头以何径线衔接?( )。

A.枕下前囟径

B.枕颏径

C.枕额径

D.双顶径

E.双颞径

17.初产妇胎头衔接一般发生在预产期前的时间是( )。

A.1~2d

B.1~2周

C.2~3d

D.2~3周

E.4周

18.枕先露时,胎头以哪条径线通过产道?( )。

A.双顶径

B.枕额径

C.枕颏径

D.双颞径

E.枕下前囟径

19.头先露时,胎头的内旋转是使胎头的前后径与下列哪条径线一致?( )。

A.骨盆入口横径

B.中骨盆横径

C.骨盆出口横径

D.中骨盆前后径

E.骨盆入口前后径

20.枕左前位分娩,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哪一径线相一致?( )。

A.骨盆入口前后径

B.骨盆入口斜径

C.骨盆入口横径

D.中骨盆前后径

E.中骨盆横径

21.枕左前位,胎头娩出后,复位时应如何旋转?( )。

A.向产妇左侧转90度

B.向产妇右侧转90度

C.向产妇左侧转45度

D.向产妇右侧转45度

E.向产妇右侧转180度

22.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 )。

A.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B.衔接—俯屈—下降—仰伸—内旋转—复位及外旋转

C.下降—衔接—仰伸—内旋转—俯屈—复位及外旋转

D.下降—衔接—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E.内旋转—下降—衔接—仰伸—俯屈—复位及外旋转

23.临产的主要标志是( )。

A.见红,规律宫缩,胎头下降

B.见红,规律宫缩,破膜

C.见红,破膜,宫口扩张

D.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

E.规律宫缩,破膜,胎头下降

24.产程进展的标志是( )。

A.宫缩频率

B.宫缩强度

C.胎心率及胎位

D.产妇的一般情况

E.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

25.第二产程是指( )。

A.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B.宫口开全到胎盘娩出

C.规律宫缩到胎儿娩出

D.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E.规律宫缩到胎盘娩出

26.子宫颈口开全是指宫口开大约( )。

A.12cm

B.10cm

C.8cm

D.6cm

E.4cm

27.临产后,肛诊了解胎头下降程度是以下述哪项为标志?( )。

A.坐骨棘

B.骶骨

C.尾骨

D.骶岬

E.坐骨结节

28.临产后,阴道检查确诊胎方位时,需根据( )。

A.冠状缝

B.矢状缝

C.人字缝

D.额缝

E.颞缝

29.第一产程观察子宫收缩,一般需连续观察至少( )次宫缩?

A.1

B.2

C.3

D.4

E.5

30.第二产程,何时开始保护会阴?( )。

A.宫口开全时

B.胎头俯屈时

C.胎头拨露时

D.胎头着冠时

E.胎头仰伸时

31.经产妇第二产程不得超过( )。

A.15min

B.30min

C.40min

D.50min

E.1h

32.新生儿娩出后,首先进行( )。

A.用各种刺激使大声啼哭

B.清理呼吸道

C.给新生儿保温

D.结扎脐带

E.Apgar评分

33.第三产程不得超过( )。

A.10min

B.15min

C.20min

D.25min

E.30min

34.产后在产室应观察产妇多长时间?( )。

A.30min

B.1h

C.1.5h

D.2h

E.2.5h

35.孕妇,29岁。第二次妊娠,孕39周,临产12h,宫口开全40min,胎头未下降。触诊提示:胎儿肢体在右前方,胎背在左后方,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不能推动,额隆突明显,此时阴道检查可见( )。

A.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后囟在左方

B.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后囟在右方

C.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斜径一致,后囟在右方

D.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斜径一致,后囟在左方

E.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后囟在中间

36.利用腹压促进分娩最有效的情况是( )。

A.第一产程开始宫缩时

B.第一产程末宫缩间歇时

C.第二产程开始宫缩时

D.第二产程末宫缩时

E.第三产程开始宫缩时

三、多选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

1.临产后的产力有哪些?( )。

A.子宫收缩力

B.腹肌收缩力

C.膈肌收缩力

D.肛提肌收缩力

E.球海绵体肌收缩力

2.子宫收缩力的特点有哪些?( )。

A.节律性

B.极性

C.对称性

D.缩复性

E.不规律性

3.在分娩机制中,肛提肌的作用有哪些?( )。

A.使胎头俯屈

B.使胎头仰伸

C.协助胎头内旋转

D.使胎头外旋转

E.协助胎盘娩出

4.骨盆假想平面有( )。

A.骨盆入口平面

B.骨盆最大平面

C.中骨盆平面

D.骨盆出口平面

E.较小骨盆平面

5.骨盆测量值高于正常平均值的是( )。

A.入口横径14cm

B.坐骨棘间径11cm

C.出口后矢状径9.5cm

D.中骨盆前后径9.5cm

E.入口前后径8cm

6.下列哪些属于软产道?( )。

A.子宫底

B.子宫体

C.子宫下段

D.阴道

E.子宫颈

7.关于骨盆出口平面描述错误的是( )。

A.出口后矢状径是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B.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3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C.出口前后径平均值8.5cm

D.出口横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6cm

E.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

8.在枕左前分娩机制中,下列正确的是( )。

A.胎头矢状缝衔接在骨盆入口左斜径上

B.胎头的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

C.胎头下降动作呈间歇性

D.胎头的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右前方

E.内旋转时,胎头向前旋转45°

9.哪些力的合力使胎头以耻骨弓为支点逐渐仰伸?( )。

A.子宫收缩力

B.腹肌收缩力

C.膈肌收缩力

D.肛提肌收缩力

E.坐骨海绵体肌

10.临产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

A.见红

B.不规律的子宫收缩

C.规律的子宫收缩

D.宫颈扩张

E.胎先露下降

11.总产程分为哪几期?( )。

A.宫颈扩张期

B.胎儿娩出期

C.胎盘娩出期

D.活跃期

E.潜伏期

12.关于产程图的描述下列哪些正确?( )。

A.以临产时间为横坐标

B.以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程度为纵坐标

C.以临产时间为纵坐标

D.以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程度为横坐标

E.产程图是描记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的曲线

13.活跃期又分为几期?( )。

A.加速期

B.最大加速期

C.减速期

D.胎儿娩出期

E.胎盘娩出期

14.用结扎法处理新生儿脐带哪些正确?( )。

A.用75%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周围

B.在距脐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

C.在结扎线外1~1.5cm出结扎第二道

D.在第二道线外1.5cm处剪断脐带

E.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带残断

15.接生过程中,下列处理哪些是正确的?( )。

A.宫缩时,协助胎头俯屈

B.协助胎头俯屈是变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

C.应让胎头在宫缩期娩出

D.胎头娩出后,仍应保护会阴

E.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

16.下列哪些是胎盘剥离的征象?( )。

A.子宫体变硬

B.宫底上升

C.阴道少量出血

D外露脐带延长

E.压耻骨联合上方,脐带回缩

17.胎盘母体面先排出的特点是( )。

A.从胎盘中央开始剥离

B.从胎盘边缘开始剥离

C.先有较多阴道流血

D出血后胎盘娩出

E.先胎盘娩出后有较少阴道流血

18.新生儿Apgar评分根据哪些体征?( )。

A.心率

B.呼吸

C.肌张力

D.喉反射

E.皮肤颜色

19.判断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下列哪些正确?( )。

A.7分以上为正常

B.6分以上为正常

C.4~7分为轻度窒息

D.4~6分为轻度窒息

E.3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四、判断改错题(正确的请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妊娠满36周及以后的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

2.胎头衔接时以半俯屈状态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 )

3.子宫收缩时,子宫肌壁和胎盘受压,子宫肌壁和胎盘血流减少;在间歇期,子宫肌壁和胎盘血流恢复,胎盘绒毛间隙的血流重新充盈。( )

4.胎头俯屈时以枕额径通过产道。( )

5.真结合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骨岬前缘中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 )

6.出口后矢状径是骶尾关节至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大于1 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

7.骨盆倾斜度为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80°,若过大则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

8.产妇焦虑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可使子宫收缩力减弱,而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

9.下降是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下降动作呈间歇性,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又稍退缩。( )

10.内旋转是使胎头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小于横径的特点,有利于胎头下降。( )

11.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不规律的宫缩开始至胎儿及胎盘完全娩出为止。( )

12.由于宫缩及缩复作用,宫颈管逐渐缩短变薄直至展平,宫口从第一产程开始时的能容纳1指尖到10指,同时宫颈口边缘消失,子宫下段及阴道形成宽阔的筒腔。( )

1 3.伴着宫缩和宫颈的扩张,胎儿先露部逐渐下降,一般在宫口开大4~5cm时,胎头应达到坐骨棘以上1cm水平。( )

14.子宫收缩触诊法是医生或助产士将手放在产妇腹壁的宫底部,直接检查并记录子宫收缩的频率,每次收缩持续时间和强度,宫缩时子宫体部隆起变硬,间歇期松弛变软。( )

1 5.潜伏期是指从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止,此阶段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h扩张1cm,约需6h,不超过16h。( )

16.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6h,不超过8h。( )

17.初产妇在分娩开始时胎头多已衔接,先露部的双顶径可达坐骨棘平面,经产妇则多在坐骨棘平面以上。( )

18.如果胎膜未破,肛查时,在先露部前能触到弹性的水囊;若已破膜,则能直触到先露部,推动先露部,则有羊水自阴道流出,如用pH试纸测阴道流水,呈碱性反应提示已破膜。( )

19.在观察胎心时,应注意胎心的频率、节律性和宫缩后胎心频率的变化及恢复的速度等。胎心的规律性和宫缩对胎心的影响没有胎心率的绝对数重要。( )

20.初产妇在潜伏期应每2h作肛诊检查,活跃期每小时1次,同时也要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增减检查次数。( )

21.随着产程进一步进展,胎头露出的部分逐渐增多,宫缩间歇时胎头始终暴露于阴道口而不回缩,称为胎头拨露。( )

22.随着宫缩,产妇往往有不由自主向下用力屏气的动作,如果用力不当,无效消耗体力,容易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程进展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胎儿则易发生宫内窒息及颅内出血。( )

23.经产妇宫口开全时应将其送至产房做好接生准备。( )

24.新生儿娩出后,清理呼吸道,断脐后,放在新生儿床上继续清除呼吸道的黏液和羊水,用吸痰管轻轻清理咽部,鼻腔,进行Apgar评分低于7分者行特殊处理。( )

25.接生的要领有:保护会阴,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的最小径线在宫缩时缓慢通过阴道口,正确地娩出胎肩,同时保护好会阴。( )

26.胎头娩出后,如果有脐带绕颈,接生者用手将脐带顺肩推下或从头部脱出,如绕颈较紧或缠绕2周以上,则用2把止血钳将脐带夹住,从中剪断。( )

27.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于子宫收缩时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右手轻拉脐带,协助娩出胎盘,当胎盘娩至阴道口时,接生者用双手捧住胎盘,向不同方向旋转并缓慢向外牵拉,协助胎膜完全剥离排出。( )

四、名词解释

1.分娩

2.足月产

3.早产

4.过期产

5.产力

6.缩复作用

7.骨盆轴

8.骨盆倾斜度

9.生理缩复环

10.软产道

11.矢状缝

12.分娩机制

13.衔接

14.内旋转

15.复位

16.外旋转

17.总产程

18.第一产程

19.第二产程

20.第三产程

21.产程图

22.潜伏期

23.活跃期

24.拨露

25.着冠

五、简答题

1.子宫收缩力有哪些特性?

2.骨盆入口平面的主要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

3.中骨盆平面的主要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

4.骨盆出口平面的主要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

5.胎头主要4条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

6.分娩机制分为几个步骤?

7.子宫收缩力通过哪些方式迫使胎儿下降?

8.产程分期及各期所需时间?

9.第一产程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0.第二产程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1.第三产程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2.焦虑产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3.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

14.疼痛产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

王女士,28岁,孕1产0,无产科并发症和其他合并症,专科检查:宫缩持续40~5 0 s,间歇5min,强度中,宫口开大2cm,问该产妇处于哪个产程,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产力 产道 胎儿

2.子宫收缩力

3.缩短 宫口

4.节律性 对称性 极性 缩复作用

5.宫缩的节律性

6.30 5~6

7.60 1~2

8.6~12mmHg 40~60mmHg 100~150mmHg

9.宫角,子宫中线 子宫下段

10.子宫底 宫底 子宫下段

11.腹压 宫颈水肿

1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13.先露

14.骨产道 软产道

15.向下向后 中段向下 向下向前

16.子宫下段 宫颈 阴道 外阴 骨盆底组织

17.胎先露部

18.阴道 骨盆底

19.胎儿过大致胎头径线大时

20.焦虑 不安 恐惧

21.半俯屈 枕额 枕额 右斜

22.半俯屈 杠杆作用 枕额径 枕下前囟

23.子宫收缩 宫颈扩张 胎先露下降

24.胎头能否顺利下降

25.临产时间 宫口扩张程度 先露下降程度

26.2~4宫缩 胎头下降

27.4 2反射 宫缩

28.宫缩 宫缩间歇

29.胎盘小叶 胎膜 血管断裂 副胎盘

30.血压 脉搏 子宫收缩 宫底高度 阴道出血量

二、单选题

1.A 2.E 3.C 4.E 5.A 6.C 7.D 8.B 9.C 10.E 11.A 12.C 13.B 14.D 15.D 16.C 17.B 18.E 19.D 20.B 21.C 22.A 23.D 24.E 25.D 26.B 27.A 28.B 29.C 30.C 31.E 32.B 33.E 34.D 35.D 36.D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E 4.ABCD 5.ABC 6.CDE 7.BCDE 8.BCE 9.ABCD 10.CDE 11.ABC 12.ABE 13.ABC 14.ABE 15.ABDE 16.ABCD 17.BCD 18.ABCDE 19.ACE

四、判断题

1.(×)36周→28周

2.(√)

3.(√)

4.(×)枕额径→枕下前囟径

5.(√)

6.(×)耻骨联合下缘→坐骨结节间径

7.(×)80°→6 0°

8.(√)

9.(√)

10.(×)小于→大于

11.(×)不规律→规律

12.(×)10指→10cm

1 3.(×)坐骨棘以上1cm→坐骨棘水平

14.(√)

15.(×)6→8

16.(×)6→4

17.(×)双顶径→最低点

18.(√)

19.(√)

20.(√)

21.(×)拨露→着冠

22.(√)

23.(×)宫口开全→宫口开大4cm

24.(√)

25.(×)宫缩→宫缩间歇

26.(√)

27.(×)不同→一个

五、名词解释

1.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2.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称足月产。

3.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称早产。

4.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5.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6.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虽然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缩复作用。

7.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

8.骨盆倾斜度:为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 0°。

9.生理缩复环: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导致子宫上下段的肌层厚薄不同,在两者之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10.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外阴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11.矢状缝:两侧顶骨之间的颅缝称矢状缝。

12.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13.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1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

1 5.复位:胎头娩出后,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恢复胎头与胎肩正常关系。

1 6.外旋转:胎肩在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17.总产程:即分娩的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完全娩出为止。

18.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出现间歇5~6min的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

19.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20.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

21.产程图:是用来连续描记和反映宫口扩张程度及胎先露下降程度的曲线图。

22.潜伏期:是指从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

23.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

24.拨露:胎头于宫缩时出现在阴道口,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回缩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

25.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六、简答题

1.答:子宫收缩力的特性有:①节律性;②对称性;③极性;④缩复作用。

2.答:骨盆入口平面的主要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如下:

(1)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正常值平均1 3cm。

(3)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耻骨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正常值平均12.75cm。

3.答:中骨盆平面的主要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如下:

(1)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横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为10cm。

4.答:骨盆出口平面的主要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如下:

(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5cm。

(2)出口横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平均值9cm。

(3)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正常平均值6cm。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正常平均值8.5cm。

5.答:胎头主要4条径线,起止点及正常值如下:

(1)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3cm。

(2)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的距离,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1.3cm。

(3)枕下前囟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5cm。

(4)枕颏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门顶部的距离,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 3.3cm。

6.答:分娩机制分以下6个步骤:①衔接;②下降;③俯屈;④内旋转;⑤仰伸;⑥复位及外旋转。

7.答:子宫收缩力迫使胎儿下降通过以下方式:

(1)宫缩时子宫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达到胎头;

(2)宫缩时子宫底部直接压迫胎臀,压力经胎轴达到胎头;

(3)宫缩时胎体伸直伸长,胎儿周径缩小,有利于压力的向下传递;

(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压力经子宫传至胎儿。

8.答:产程分期及各期所需时间如下:

(1)第一产程:从出现间歇5~6min的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约需6~8h。

(2)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h者。

(3)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不应超过30min。

9.答:第一产程的护理措施有:

(1)入院护理:判断产妇临产后,协助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结合产前检查,采集病史并完成病历书写。

(2)心理护理:助产人员安慰产妇,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挥家庭的支持系统作用。

(3)观察生命体征:每隔4~6h,测量血压1次。若发现异常,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4)观察产程进展:

1)胎心监测:潜伏期于宫缩间歇时每隔1~2h听胎心1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繁时应每15~30min听胎心1次,每次听诊1min。

2)子宫收缩:潜伏期应每隔1~2h观察1次,活跃期应每15~30min观察1次,一般需连续观察至少3次收缩。

3)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的进行肛查或阴道内诊,通过绘制产程图,观察产程进展。

4)观察胎膜破裂及羊水情况:观察羊水颜色、性状和流出量,并记录破膜时间。

(5)促进舒适:提供安静的环境;补充液体和热量,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注意活动与休息,鼓励产妇宫缩间歇期在室内走动;保持清洁卫生,协助产妇擦汗、更衣、更换床单等;及时排尿及排便,临产后鼓励产妇每2~4h排尿1次,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导尿。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4cm、经产妇小于2cm时可行肥皂水灌肠。

(6)减轻疼痛:鼓励产妇描述疼痛的感受,指导产妇深呼吸,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也可通过听音乐、谈话等方法转移产妇注意力,减轻其疼痛的感觉,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麻醉药。

10.答:第二产程的护理措施有:

(1)心理支持: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同时协助其饮水、擦汗等生活护理。

(2)观察产程进展:密切监测胎心,通常每5~10min听1次,仔细观察胎儿有无急性缺氧。

(3)指导产妇屏气: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宫缩间歇时,产妇全身肌肉放松休息。

(4)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应做好接产准备,让产妇卧于产床,两腿屈曲分开,擦洗和消毒外阴,接产者洗手戴手套及穿手术衣,打开产包,铺好消毒巾,准备接产。

(5)接产:评估会阴部发育情况,识别会阴撕裂的诱因;掌握接产要领,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期缓慢地通过阴道口,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掌握接产步骤,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按分娩机制完成接产。

11.答:第三产程的护理措施有:

(1)新生儿护理:清理呼吸道: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黏液和羊水;Apgar评分:4~7分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处理脐带:用两把血管钳夹脐带,两钳相隔2~3cm,在其中间间断;一般处理:评估身体外观、新生儿身份标识。

(2)协助胎盘娩出: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于宫缩时以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同时右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

(3)检查胎盘胎膜:将胎盘铺平,先检查胎盘母体面胎盘小叶有无缺损,然后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再检查胎盘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及时发现副胎盘。

(4)检查软产道: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

(5)预防产后出血:遇有产后出血史或易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可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滴注缩宫素。

(6)产后观察:重点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是否膀胱充盈,会阴及阴道有无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提供舒适: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及会阴垫,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

(8)情感支持:帮助产妇接受新生儿,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建立母子情感。

12.答:

(1)提供良好的环境:产妇入院时主动介绍病房、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提供安静舒适、宽敞明亮、无刺激的分娩环境,以增加产妇的安全感。

(2)提供信息:针对产妇文化程度、心理特点、是否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产前教育。宣教内容包括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影响分娩的因素、分娩先兆、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身心变化和良好的应对措施。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产妇沟通,鼓励和认真听取产妇的叙述和提问,了解她们所担心的问题及其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4)协助产妇获得社会支持:产前给予丈夫或家人有关的知识信息,重点涉及心理关怀、分娩过程概述、引起分娩焦虑的相关因素、伴随症状、与医护的配合等,鼓励家人参与及配合。

13.答:分娩期疼痛的产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宫颈生理性扩张刺激盆壁神经,引起后背下部疼痛;

(2)宫缩时的子宫移动引起腹部肌肉张力增高;

(3)宫缩时子宫血管收缩引起子宫缺氧;

(4)胎头压迫引起会阴部被动伸展而致会阴部固定性疼痛;

(5)会阴切开或裂伤及其修复;

(6)分娩过程中膀胱、尿道、直肠受压;

(7)产妇紧张、焦虑或恐惧可导致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

七、案例分析

答:

(1)该产妇属于第一产程的潜伏期。

(2)该产妇的护理措施如下:

1)给予0.2%温肥皂水灌肠。

2)心理护理:助产人员安慰产妇,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挥家庭的支持系统作用。

3)观察生命体征:每隔4~6h,测量血压1次。若发现异常,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4)观察产程进展:

①胎心监测:潜伏期于宫缩间歇时每隔1~2h听胎心1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繁时应每15~30min听胎心1次,每次听诊1min。

②子宫收缩:潜伏期应每隔1~2h观察1次,活跃期应每15~30min观察1次,一般需连续观察至少3次收缩。

③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的进行肛查或阴道内诊,通过绘制产程图,观察产程进展。

④观察胎膜破裂及羊水情况:观察羊水颜色、性状和流出量,并记录破膜时间。

5)促进舒适:提供安静的环境;补充液体和热量,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注意活动与休息,鼓励产妇宫缩间歇期在室内走动;保持清洁卫生,协助产妇擦汗、更衣、更换床单等;及时排尿及排便,临产后鼓励产妇每2~4h排尿1次,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导尿。

6)减轻疼痛:鼓励产妇描述疼痛的感受,指导产妇深呼吸,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也可通过听音乐、谈话等方法转移产妇注意力,减轻其疼痛的感觉,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麻醉药。

(高 杰 李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