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银河奖征文(特别赞助:微像文化)(2)
“这里是‘好小子-21’,我们在着陆地点呼叫任何一个监听中心。”在第三十次呼叫结束一分钟后,通信员按下了控制面板最下方的按钮,用完全相同的平静语气开始第三十一次重复这段内容完全相同的话——这名通信员曾经是个脾气急躁的家伙,要是换在过去,连续三十次毫无结果的呼叫多半已经让她怒火冲天、满嘴粗话了。但安努却从来都不知道着急为何物,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漫长得望不到头的生命就已经教会了它耐心的美德。“着陆场已经成功开辟,没有人员伤亡。调查表明本地环境至少达到B级宜居,但附带的物资空投舱未能传跃成功,急需支援。任何监听中心听到后请尽快回答。”
没有反应。扩音器里传出的仍只是枯燥单调的白噪声。但安努一点都不急。通过这个女人的双眼(它不得不承认,这种生物结构极为精巧,拥有立体视觉的眼睛的确比它躯体表面的那些只能模糊地辨别光和影、基本无法分辨色彩的感光结构有效多了),它耐心地观察着位于通信平台一角的计时器,等待这一分钟结束。如果有必要的话,它可以把这个过程重复几千次,甚至上万次——毕竟,与预料中的美好前景相比,眼下这段短暂的等待根本算不上什么。
计时器显示屏上的时间还在缓慢地流逝着,几根长度和宽度全都相等的黑色小棒不断亮起、熄灭,组成一个又一个代表着数字的符号。数字和数学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最令安努惊讶的一种——在接触这些概念之前,安努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上,但现在,一扇明亮的窗户(这又是个它从俘虏的脑袋里搜出的人类概念)已经在它面前打开了。这还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安努告诉自己,仅仅是如此的一艘小艇所携带的信息就已经如此令自己兴奋,整个世界的人类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计时器上的最后两个数字变成了50,随后又变成了51、52、53、54……对过去的安努而言,切分得如此精细的小段时间(人类的术语称之为“秒”,长度仅仅是一个行星日的八万六千四百分之一)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但考虑到人类短暂的寿命和他们紧凑快捷的生活方式,这个物种会创造出一套如此精密的计时系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数字变成了58,然后是59。安努驾轻就熟地开始对它控制着的人体输入一系列电信号指令,准备进行下一次很可能仍旧徒劳无功的尝试……
“这里是Ω-4通信中继站,我们已经收到了你的通信请求。”一个声音——假如安努对那些人类的记忆分析得没错的话,那应该是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更确切地说,那是一段经过编码重组、由自动化通信中继站里的A.I.选择播放的录音——在通信员的手指碰到控制面板的一瞬间响了起来,“通信频段里刚才有些干扰,我现在已经为您转到了一个更稳定的频段。新的通信线路将于七点五秒后开通,请重复你的身份,谢谢。”
“这里是‘好小子-21’,登陆艇编号UHG-2404,我们在着陆点呼叫监听中心。”那个女人的声音听上去倒是颇为清晰,但李连着试了几次,也没能在显示屏上调出图像来。“重复,着陆场已经成功开辟,没有人员伤亡。调查表明本地环境至少达到B级宜居,根据勘探委员会的授权证书,我们在此声明自己对降落地点及周边一切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优先收益权。听到后请尽快回答。”
“这里是任务监听员4314,信号已收悉。”在第三次开启视频的努力失败之后,李终于通过任务管理器发现,对方压根儿就没有传输视频文件过来,“计算机正在确认你的身份,还有,你们为什么不按规定打开视频系统?”
“通信台的摄像设备在我们的降落过程中因为某些……物理性损伤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对面那个女人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听上去更像是正在报账单的餐厅服务生,而不是一名正处于充满未知危险的新世界中的勘探者,“我们目前缺乏有效的维修手段,好在声音信号仍然可以传输。”
“好吧,登陆艇UHG-2404。”李清了清嗓子。在跃传监听中心干了整整六年,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故他可是见得多了,但没有哪一次让他感到像这样……不舒服过。李不太清楚该怎么描述自己的感觉,但他就是觉得脑口上像是塞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他憋得发慌。“我们的记录里确实有你们这么一票人马,请报告身份代码……”
“身份代码β-4404,Chad。”那女人的声音仍然静悄悄的——这是李所能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没错,她的声音听上去倒是没半点异常,但却像是少了些什么。不知为什么,这“缺少的部分”总是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
“身份代码正确,老大。”李的助手洛尔夫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打着呵欠说道。作为监听中心里资历最浅的员工,洛尔夫是所有人中摊上值夜班次数最多的——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下一个报名参加多元宇宙殖民项目、却达不到做开拓者的资格的傻瓜加入监听队伍为止。“让我瞧瞧……噢,对了,那艘登陆艇是上个月被送到K-59的五艘登陆艇之一,今天才第一次和我们联系。”他晃了晃脑袋,像吃药一样把放在监控台上的半杯冷咖啡倒下了肚,“我还以为那些家伙都已经挂了呢。”
“显然还没有。”李耸了耸肩——他知道那个被称为K-59的世界:正如所有多元宇宙殖民项目的潜在目的地一样,那是一个在大约八到十亿年前因为某个已经不可考的重大量子事件而与“他们的”地球分道扬镳的姐妹世界。通过试探性开启的微型通道采集的气体与水体样本表明,那儿的氮-氧大气层完全可以支撑像人类这样的生物生存——当然,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浓度都略微高了一点,湿度则低得有些过分,但总体而言没有什么大碍;当地生物的DNA双螺旋结构也大多是右旋而非左旋,与人类诞生的这个世界恰好一致。真正让人感到困惑的是,无论是在采集到的大气还是水体样本中,检出的生物量都小得惊人:分析组的专家们没有发现花粉和依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孢子、虫卵、细菌和其他活体微生物倒是都有,但数量和种类都很有限。当然,单次采样的结果往往并不精确,海陆位置、气候条件乃至某些特殊的地理特征都有可能影响到样本的检测结果。但对不同纬度进行连续采样后的平均值仍然低成这副德行,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李还记得,在随后的两天里,项目可行性评估委员会围绕着K-59是否适合移民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口水战,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三十五年前葛留诺夫教授在全球物理学家年会上提出他的“等位世界跃传理论”,或是十五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组正式申请启动多元宇宙殖民项目时引发的大规模争论。值得庆幸(或者说不幸,这全看你对这事所持的态度)的是,K-59最终被判定为B级宜居,两百二十五名期盼已久的持有由勘探委员会根据《新宅地法》颁发的不动产所有权证书的志愿者,随即进入了五艘安装有化学能助推火箭的登陆舱,从相对“安全”的一万米高度进入了这个未知的世界。
然后他们就没了音讯。
对于这支探险队的消失,没有人觉得特别惊讶——尽管多元宇宙殖民项目已经进行了整整十个年头,但殖民活动仍然极其困难、充满艰险:正如葛留诺夫教授整理出的公式所揭示的那样,直接从一侧“钻”开两个因为偶发事件而分离的平行世界间的空隙虽然是可行的(事实上,最初的那一批科学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验证了那些世界的存在),但却是一种极其不经济的做法,因为随着通道开启时间的延续,维持其存在的能耗将以近乎几何级数增长。一个只持续几十飞秒的、刚够让个把分子钻过来的通道所需的熵值,甚至还不够让一个寄生在鮟鱇鱼触须里的发光细菌点亮自己,但维持两个世界数百毫秒的接触(这是为执行一般发射任务制造的通道需要维持的时间)则必须投入相当于整个十九世纪人类烧掉的全部化石燃料总和的能量。一次持续数小时的通道开启更是耗费惊人——按照技术部那帮人的说法,即便是把这个宇宙中的每一个氢原子全都想尽办法聚变成铁原子,再把背景辐射统统算进去,所产生的能量也未必能让空间通道支撑如此之久。
当然,要想实现两个世界间的持续性联系并非不可能,否则李就只能另找一份工作了。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做的只是在完全相同的空间坐标上各安装一台通道发生设备、从双向而非单向“撑开”空间通道就可以了。但是,要安装这套设备,你就得先找到合适的地点,并且为这套设备准备好稳定的能源供应。而要完成这两件事,你就得先把一支先遣队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但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个环节上。
“登陆艇UHG-2404,这里是监听中心,你的身份已经确认。”李清了清嗓子,尽可能地压下了心中那股隐约的不安感,“你们目前的状况如何?”
“我们的情况不算太差,”登陆艇上的通信员继续用那种毫无起伏、照本宣科式的平静语调说道,“登陆艇和艇内搭载的装备基本完好,人员……有一些伤亡,本地生物不是非常友善。我们发现了一些烃基的黏菌和藻类,还有少数具有攻击性的高等动物,但总体而言问题不大。”白开水似的声音停顿了一会儿,“总之,这确实是一个宜居的世界。”
“好了,老大,把钱拿出来吧,”洛尔夫笑嘻嘻地拍了拍李的肩膀,“你不是拿五十块赌那地方不能住人吗?现在可别反悔哦。”
“别急,小子。”李摆了摆手。他现在操心的可不是那两个钟头的工资,而是一些……别的事情。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而且这种预感正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紧迫。“其他的登陆艇在什么地方?有人和你们联系吗?”
“我们……嗯,我们没有发现其他登陆舱,不过很可能有一艘或者几艘没能成功着陆。在降落后,我们在东北偏北方向发现了至少一道燃烧的烟迹。”
有登陆艇坠毁了,李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探索全新的平行世界风险从来都不小,第一批勘探者的伤亡率通常不亚于五个世纪前那些驾驶着简陋木帆船寻找新大陆的航海家和水手们——由于充斥在瞬间形成的空间通道内的高强度电磁脉冲,任何比白炽灯更复杂的电器设备都必须先拆解成零件状态,等抵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这一点也使得使用无人探测器进行实时侦察或者利用电脑辅助驾驶变得毫无可能。那些可怜的登陆艇驾驶员不得不使用最原始的机械传动装置,像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飞行员那样完全依靠手动控制那些巨型罐头坠向地面,唯一能够参考的信息不过是技术组专家们通过几次试探性开启的微型通道所得到的些许资料。虽然为了给登陆艇内的人员留出反应时间,空间入口被设置在海拔一万米的相对安全高度以上,但因为操作失误或者纯粹运气太差而导致的失败仍旧屡见不鲜。“盲跃”,这是技术组的专家们对多元宇宙殖民活动的称呼,至少在李看来,这个称呼绝对没有半点夸张之处。
“另外,登陆点周边地区已经清理完毕,通道发生器已经架设完成,”那个女人继续说道,“我们马上就会发送对应的三维坐标,以便……”
“稍等。”在说出这个词之后,李立即关掉了通信控制台上的拾音器,“这事有点儿奇怪,”他对洛尔夫说道,“事实上,非常奇怪。”
“哦?”
“他们的消息来得太晚了,”李扫了一眼控制台旁的电脑屏幕,“这很不对劲儿。我知道那些勘探者都是什么德行。他们在登陆后只要还能喘气儿,第一件事肯定是组装好通信器材,和我们取得联系,这样才好在第一时间确认对他们的脚下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批人抵达K-59已经至少……有两个星期了,对吧?为什么今天才第一次联系我们?另外,我不太相信‘某些物理损伤’就会导致视频通信无法进行——作为最重要的设备,通信系统的所有关键零部件都有不止一个备件,它们同时报废的可能性有多少?”他伸手挠了挠自己的下巴,“还有,为什么他们这么急着要我们把通道发生设备送去?要知道,启动这玩意儿需要的能量差不多可以把登陆艇超导电池里的储备电力抽干,而他们现在应该正急需使用电力来维持生活,开动工程设备建立定居点才对。就我所知,大多数勘探者们只有在建起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之后,才会去考虑开启永久性通道的事。”还有我的感觉,那些家伙让我很不舒服……李摇了摇头。不,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也许吧。”洛尔夫说道,“那你想怎么办,头儿?给管理委员会发一份紧急通知,让他们再派一队傻瓜去调查一下?”
“暂时用不着,让我再问她几个问题。”李摆了摆手,重新开启了拾音器的开关,“登陆艇UHG-2404,这里是监听中心,我们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回答。请简要说明你们在进入K-59大气层后二十四小时内的全部活动,以及目前的物资存量和登陆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