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活篇:正念改变世界(2)
或许,要做一个“美好”和“幸福”的发现之人并非一定要学富五车、见解超人,而只需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而优美的意象、意境化为自我的美好、适意的心境,然后在这样的心境里活着,使自己变得浪漫、优雅,一路散发着人格和情调的芳香。
“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心是禅机;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捡来,无非诗料。”这个世界并不缺乏优美,美文中传达出来的是这样,自我亲自见闻的更是这样,如果有问题,那也是自己的感受和营造能力欠缺。改变这个世界,我们个人做不到,但是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意境,创造一个归于自我的心灵家园,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这个世界上的事,是现实的事,但这个世界上的事也是感觉上的事、观念上的事。“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心境、意念也千差万别。一句话,就是每个人的感受方式和能力、营造方式和能力各不相同。我们的感受和营造能力是能倒转乾坤、改天换地的。别不信,请看:
步行骑水牛
空手把锄头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也许只有去掉了羁绊的心灵才有如此的感受和营造能力,在心里他把自己和这个世界改变了,如此,则能化困苦为乐境,化空无为实有,自然也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点顽石而成金玉了。
欲海茫茫不自由,何处是岸头;红尘滚滚非真境,怎做逍遥游?人活于世,不妨常常超脱一下,营造真境,放松、温养一下自己,这种全新的美妙的经历和体验是平常没有的。等你真正进入了这个境界,你会明白,这个世界远非平日看到的那个样子,而生命也不应像原先那个样子存在着,你会觉得自己已开始懂得了一些什么,而在这个生命的世界里,还有更多的未知的东西在灵动着……
5.不再强迫
某人从屋顶下来时,突然发现下面有一泡狗屎,一种龌龊难受的心理油然而生,后来洗浴了好长时间才松了一口气。从此,那种不洁的场景和恶心的感觉就在脑海和心中挥之不去,于是每天都要不由自主地去洗浴,以至达到一洗就是五个小时的程度。这就是典型的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其人格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内心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被动性的自制心理和自制行为。他们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但常常过分注重细节而忽视全局,不必要的担心、顾及过多,行为上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被自己内心的偏执的感觉和行为程序所控制。像洁癖和做完事后反复检查,唯恐有失,还总是念念不忘,无理由的担心和不由自主地想和做某些事等,都是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是由于在潜意识里,某个身心习惯程序被过分突出和强调,变得过分强硬,冲击、掩盖了其他正常的身心习惯程序,所以主观意识的理智的力量于此不但无能为力,还被胁迫在里面而不能自拔。某个身心习惯程序被过分突出和强调的原因,一是被动的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强迫过于强烈,以至将相关的身心活动程序深深地印刻在心中,二是主动的来自本身的主观意识的强迫,但对潜意识来说,都是被动的,潜意识是真正的受害者。
不管身心习惯程序是如何形成的,只要它被过分突出和强调,日常生活中一旦触发、启动起始的感觉点,那相应的程序就会强势而出,压抑不住。像洁癖患者,只要他看到、想到、回忆起不洁的场景而引起不洁的感觉,那接下来的心理冲动和相应的清洁行为就按捺不住了。
所以,要调治强迫症,就要从打乱潜意识深处其相应的习惯程序、断掉其感觉点的链接做起。
首先,当强迫程序的触发感觉出现的时候,就要调用怒气(甚至是平生最大的怒气)和胆气去猛力冲击这个感觉和随即要出现的习惯行为的感觉和冲动,打断其程序链接。
怒气和胆气所激发的力量具有斩钉截铁、所向披靡的功用,“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在其作用下,不良的心意链接程序就会被攻破。在很多心理疾病中,不良的、不可思议的心理因素的链接是主因,打断这个链接,就成为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
其次,将怒气和残存的一点强迫感觉和冲动全部转移到另一件自己平时喜欢做的事情的感觉和冲动上,全身心地投入体会做此事时的兴趣感上来。
再次,回顾自己的志向和心愿、理想,将身心感觉沉浸在自己最大的志愿的感受中。
这样,强迫的习惯程序、感觉就被冲散、转移到良好的身心习惯程序上来。当然,这个做法和相应感觉、程序最好提前去做,更能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洁癖其实源于内心的肮脏感,洁癖在发作时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中,其实也一直在感受和强化的主要是肮脏的感觉,清洁行为的感受反而起到映衬作用,这和忧郁症患者在晴天丽日中的感觉反而更不好的原因是一样的。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像洁癖患者在平时就应该多去真切地体会、强化内心的清净感,以此洗涤内心的肮脏感,这也是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强迫症已经将内心冲突理智化,即自己的主观认识也被绑架了,或者根本就是自己主观上一手造成的,那就先从主观思想上下功夫,认清问题所在,理清思路,加以解决。比如,有的人总是对自己所完成的事情不放心,三番五次地去检查、确认,思想上还认为是谨慎小心,很有必要,没有认识到过分了就无必要了,重复更无意义,此种情况就需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再让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比较满意、放心的感觉深入潜意识,告诉它到此为止,不必再管,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还不行的话,就再用上面的冲击、转化方法处理。
如果能进行全面的身心潜力的培养、强化,修炼、强健身心,调和心理,那就能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各种心理问题、疾病的出现,与人的身心各要素不强健、不协调、阴阳失衡有直接关系。
比如,有位女士坐完月子后上班,发现自己的身心状态还未恢复过来,做事效率低而且差错多,于是她竭力强迫自己时刻注意、做好每一点,由于身心本就不平衡、状态不佳,所以搞得自己神经兮兮,有强迫症的倾向了。
又如洁癖患者,其根源是在于潜在的抗不洁能力不足,以至于肮脏的感觉得以长驱直入,并且根深蒂固,所以除了将以往存留于心中的(或临时找到的)特别清爽洁净的场景等的感觉加以深刻体会、强化使之深入内心以清除不洁的感觉外,进行全面的身心潜力开发才是根本之举。身心中的病态习惯程序,其实就像电脑中的病毒程序一样,要彻底清除,就要强化身心潜力,以获得强大的杀毒能力。
以正念调和身心,不再强迫,找回平衡舒适的生活。
6.放弃嫉妒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这是人与人的关系性的一种体现,也是人情感的一种不良表现。
嫉妒之心人人皆有,也属正常,只是有些人的嫉妒心太强了,不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内脏器官功能失调,还会扭曲心理,变及心性,危害颇大。
嫉妒心与自卑心有直接关系,自信的人就不轻易嫉妒别人,所以自立自强、发奋进取是化解自卑与嫉妒的根本所在。
嫉妒、自卑与人的思想认识也有密切关系,容易嫉妒、自卑的人总是看自己的不足多,看自己的优势、长处、所获少,只看别人的成功和收获,看不到别人的艰难和付出。他们不明白或顾不得去想一想,别人的收获是由于经受了怎样的艰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如果属不劳而获也不会长久,而自己的不足或失落那也是过去的不作为犯错所致,该是你的,终归得到,不是你的,想也没用,总想着索取、获得而不用付出是不对的。要看到别人也都不容易,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和伤心的事,多点慈悲心。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一个人的失败,更多的时候不是因为做得不够,而是因为嫉妒。
其实,嫉妒的根源在于建立在自卑基础上的贪心、虚荣、好胜、好出风头和不想付出,他们克服、控制不了自己,于是对环境和别人要求就多而苛刻,不允许别人有一点点的超越,甚至别人比他差得不远还不行。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嫉妒。”
所以,化解嫉妒心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的前提下树立大志、自强进取,相信天道酬勤,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当自己的嫉妒心生起的时候,要用自己的大志和发奋心来平衡、转化、升华,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否则,就只能用愤恨来填满心胸了,而这,是在惩罚自己。
还有就是培养健康的好胜心。嫉妒与好胜有共同点,那就是不甘心自己落后,总想胜过对方。不服输是好事,但事事为人先,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应该认识到,不服输,是积极的心态;服输,是为了向别人学习,也是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克服嫉妒心理。
7.试着宽容
真正的完整的东西应该是阴阳五行全方位的交融、整合和升华,缺一则不能称之为完整。就阴阳这个层面来说,只阴单阳的东西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会造成其失衡和不长久,能量如此,信息如此,由能量、信息演化而成的事物更是如此。
有言曰:“胆愈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愈方。”只有具备大与小、方与圆这两方面的条件,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更好的结果。要做到高洁但不高傲、昂扬但不张扬、活跃但不纷乱、严谨但不死板等等也是需要将事物的两个面进行综合把握和整合运用的。“得时莫夸能,不遇休妒世,物盛则必衰,有隆还有替。”只有具备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变幻无常的世事中把握得住自己而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和良好的处世、做事方式。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高山与大海由于其包容性而积累全面,由于其不拒细小而成其高大。所以,在世事言行中,我们要从细节小事着眼,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断体会、感悟、积累人生体验,扩展、充实心境,以强化身心潜力。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是:智者取其智,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勇怯,则兼而用之。在我们周围,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人,人皆有其短,但也皆有所长,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广泛地学习、吸取有益的信息、智慧和其他感觉上的良好的东西。如巧嘴巧舌、好搬弄是非、贬人自彰者有其能言善辩的一面;八面玲珑之人有其善于体察他人心理而可学作善解人意的一面;粗鲁、粗暴之人则有勇敢、多魄力的一面;过分内向自守之人则有深沉清静的一面;浮躁好动之人也有其热情、活跃的一面等等,皆可从中感受到有用的气息和情绪等,只是要做到适可而止,不可久执。所以在面对别人不好的一面时,试着去包容,或可从中看出美好的一面。
世事是复杂的,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的角度看,我们很难说一件事是绝对的好,而另一件事是绝对的坏,人也是一样。污泥中有可供莲花成长的营养,红尘里充满了磨炼心性、助人提升生命境界的力量。佛家有言“佛即魔,魔即佛”,是说如果你偏执以待佛,佛亦成扰你心性的魔;而如果你能以全面的眼光去看魔,则魔境中也不乏佛性真意的根苗。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从人、事、物之中借鉴和吸收有益的东西,而不是将眼光一直盯住人事物外在不好的那一面。把别人的与人分享之举看作自得和炫耀、只愿意和希望看到别人的失误、盯住别人身上的不足、一味恨恨于他人和社会对自己不公的人,是不是多少有点可惜呢?因为这样,他至少是丧失了很多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们有一颗宽容、理解和谅解之心,那我们就能解脱自己而使自己从不利的境地中抽身而出。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放下欲望和私利,不以自我为中心,而能容人之言、容人之过,给自己和别人一片自由的境地,而不是对人对己都那么苛刻的话,就不会使自己陷于困境而难以自拔。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带着一颗仁和、友爱之心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其收获是那些偏狭的人所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