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疾行,又怎能不错过美丽风景
《论语》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提醒我们不要整天忙碌,要学会适时暂停,适时自我反思,才能世事洞明。
顺治七年(1650)的一个冬天,有个读书人带着小书童匆匆赶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可越是着急,天色就越是不等人地黑了下去。傍晚的雾气开始缠绕在树枝之上,望望不远处的县城,大概还需要走上两里路才能到达。
读书人内心暗暗着急,正好看到路边有位老农,于是便问:“请问今天我们还能在南大门下锁之前赶到城里吗?”
老农上下打量了一下读书人,然后晃着脑袋说:“嗯,如果你们慢慢地走,到达之时城门应该还开着。但要是赶急了,城门就要关上了。”
这句话怎么听都像是在戏弄人,读书人很生气,于是催着小书童快步行走。谁知道没走几步,小书童就被路上的石头绊倒了,背上的书篮散开来,书也掉了一地。小书童吓得呜呜哭起来。
等到两个人把书都整理好,天色已经晚了,这个时候读书人才突然明白,老农并非戏弄他们,而是说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话。
老农看到小书童负重赶路,就已经料到如果慌慌张张,反而容易忙中出错。如果不在这里摔倒,也很可能在后面摔倒,因为越是心急,就越不小心。如果两个人能够不慌不忙地走,就会注意到脚下的石头而懂得避让。
一味着急往前赶,未必就能够办成事情,有的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耐下性子一步步来,或许才是更好的方式。
有一个小孩子对生物很感兴趣,一直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找到了一个蛹,于是将它带回家,日日都留心观察。
几天之后,蛹上开始出现微小的裂痕,里面的蝴蝶似乎也急着要出来。小孩子兴奋极了,自己一直想弄明白的事情正在发生。
可是破茧而出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蝴蝶在里面不停地挣扎,蛹的裂痕越来越明显,但始终没有完全裂开。看着蝴蝶那么辛苦,小孩子有些不忍,他决定帮帮这只美丽的蝴蝶。于是他找来剪刀,直接把这个蛹给剪开了。
蝴蝶从蛹中出来了,真是个美丽的精灵。可是由于没有经过足够的锻炼,它的翅膀很无力,根本就飞不起来,在原地挣扎了很久,最后悲惨地死去了。
破茧是每只蝴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虽然艰辛和痛苦,但这就是毛毛虫变美丽所要付出的代价。经过这样的努力之后,蝴蝶才能够翩翩起舞,整个过程的每一秒都是不能够省略的。小孩子的心是好的,但这种好心却变成了致命的伤害,他减少了蝴蝶破茧的时间,也最终害死了那只蝴蝶。
子夏曾经在莒父担任地方首长,他请教孔子如何才能更好地理政。
孔子告诉他说,其实理政的原则就是要有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的时候应该多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方向,如果太急功近利,迫切地要用结果来表现成绩,只会把事情变糟糕。另外也不要贪图眼前的小便宜,或者只为一些小的利益去耗费心思,应该顾全大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