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郑振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5章 庋榢偶识(《十国春秋》)

王伯祥

清仁和吴志伊(任臣)撰,乾隆癸丑,昭文周少霞(昂)校刻。民国癸未,倭难方殷,沪上百业凋敝,坊贾尤艰于图存,乃以庋阁旧籍,捆载以赴纸商熔炉。西谛知之,亟出资救之。便以此本及《水道提纲》见赠。近日《西谛藏书目》出(北京图书馆编印),后附题跋,竟遗此卷头语并《水道提纲》所题语未之及,因命湜儿加楮护之,志往事,念逝者焉。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一日雪窗记。巽老人。

附录西谛卷头题语:

浩劫之后,继以焚毁,古籍之存世者鲜矣!近数月来,纸商复以重值搜罗旧书为制纸原料,各书肆对于巨帙之廉价书,皆捆载出售,实图籍之又一大厄也。予目击心伤,挽救无力。昨来青阁得中国书店存书八十余札,亦欲售予纸商,予大愤,倾囊悉得之。此《十国春秋》,即其中之一也。伯祥兄久欲得此书,谨以贻之。亦大劫中之一小纪念物也。谛三十二、四、二十七。

西谛名振铎,长乐郑氏。初无字,撰文投稿时,往往用西文缩写之名作CD字,间亦译音作“西谛”,久之,人渐知之,遂以西谛字焉(西谛笔名甚多,最著者为郭源新,避寇时用之。余详张静庐编《近人笔名索引》中,不备悉)。其为人天真直率,口无择言,朋侪中多目为大孩子(亡友夏丏尊年长于予四岁,亦率真无城府,蠲除世故,称心而谈,人亦以孩子目之。为见别于西谛,遂呼之为老孩子云)嗜书若命,每见可欲,百方营求,以期必得。其买书之勇,世罕其匹。虽典质举债不恤也。每得一好书,必挟以示予。名为赏析,实自矜其得意耳。冷书孤本,尤所癖好。予喜泛览,不尚珍秘,所见每与相左,辄以细故,争辩不屈,卒仍各持己见而后已。其交游甚广,南北名流之过沪者,无不接。而于文人之无行者则疾之如仇,每一道及,必申申焉谥之为流氓,为无赖。甚且啮唇示怒,座客每多愕然,而予则弥觉其娬媚,诚不啻金圣叹之赞许黑旋风焉。然亦以此见嫉于人。人以其译著之富,削稿盈屋也,每以多产作家讥之(讥其率尔操觚耳)。予与缔交垂五十年,居沪三十年,过从颇密,在涵芬楼共砚之十年中,尤昕夕相晤,无间寒暑。每见访,必叩门呼“伯翁!”其时年皆三十余,不宜有此称,且彼处交游多尔汝,独翁予,盖戏之也(曩昔官场陋习,于府主多称某老,于幕僚则多称某翁。西谛翁予,实为戏谑)。然数十年来,凡年在六十以上之稔友,皆呼予为伯翁,即笔札往还,亦多以此见称矣。予不敢弟蓄西谛,乃呼之为“铎兄”,朋辈亦从而兄之,盖彼此习熟,浑忘所自来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谛与予先后移家北来。彼以翊赞新猷,初任文化部文物局长,继转副部长,兼领科学院文学、考古两所所长。又多与友好国家往还,任友好会会长者若干处。或被邀讲学,或参与会议,以故十年之中,经常出国。彼既以公务丛脞,会面时稀;予亦懒于走访,踪迹遂疏。偶一晤叙,亦多为国外归来,匆匆下机,回寓休息时。予询其道途辛苦,彼辄喜笑大言,谓飞机行驶,疾如流星,长途飞行,坦荡之至。机中又甚舒适,实未觉苦。只升起降落之际,每有戒心,终恐将来容有万一耳。不意竟成语谶。九年前某一日(不记何日,亦不忍追索何日),正在文学所开会,西谛偶来主持(平常皆由副所长何其芳主之)。不数刻,即有电话来促行,谓即将往捷克斯洛伐克参与某会,由莫斯科转道去布拉格云(湜儿云:此行系由莫斯科转阿联等国,非往捷克也。予已记忆不真矣)。西谛接电,即起立告行,径赴机场。不谓当日深夜,予在广播中陡闻噩耗,言此机在苏境失事,同载十七人殉焉。骤聆斯耗,有类触电,不觉全身俱震,日间一刹那顷之握别,不意竟成永诀,伤哉!今以辑录书跋,重睹旧帙,题志赫然,斯人长往,枨触万端,爰追记其生平大略,及我两人交谊之始终如此。掷笔一恸,几难自持焉!丁未十月廿一日薄暮记。时阴霾四罩,雪意正浓,炉畔寒涩,益增凄楚,盖小雪前一日矣。

又西谛没后,其夫人高君箴遵承遗志,将生前所藏中外文图书全部捐献文化部,转送北京图书馆庋藏。该馆即于一九六三年编出分类目录六册(即名《西谛书目》,盛一函),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予即购致之。一九六五年,该馆又根据西谛藏书原编草目,油印五大册,分赠有关方面参考,予获赠(65)采丁字廿六号书一部,今并谨藏,以资留念,抑亦不没其平生爱书之苦心也。翌晨记。

(原载1979年10月《中华文史论丛》第4期)

编者按:郑振铎所署西文缩写名当为“CT”。郑振铎笔名“郭源新”,战前已用于发表历史、神话小说等作品之署名。作者“不记何日,亦不忍追索何日”之事,当分属三个日子:“正在文学所开会,西谛偶来主持。不数刻,即有电话来”,当是一九五八年十月十日,据该日郑振铎日记:“七时半,到文研所,八时半,开会。但正在这时,对外文委来了电话通知说,陈副总理在外交部接见代表团。只好立刻赶去。”郑振铎赴机场出国之日,则是十月十七日。作者骤闻郑振铎噩耗当是十月二十日清晨而非“当日深夜”。同机殉难的代表团成员共为十六人。另,一九六三年文物出版社版《西谛书目》当为六卷,合精装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