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悬疑录:将进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引子(3)

先天二年(713年)十二月一日,唐玄宗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开元,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开元元年这一年,玄宗皇帝二十九岁,雄姿英发,正欲大展宏图,大唐历史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但事态并不容乐观,摆在新皇帝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贞观积蓄的丰厚财力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消耗殆尽,国库空虚,财政拮据;百姓赋役负担沉重,人民大量逃亡,户口减耗,经济危机深重,公私俱竭;朝中官员冗滥[17],吏治败坏;王公贵戚奢侈成风,违法乱纪风行;边疆战事不断,北有突厥、契丹劫掠,西有吐蕃、大食威胁。

初登帝位,唐玄宗即陷入了内忧外患、山重水复的困境。能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将经历一场无比严峻的新考验。

注释:

[1]李渊时封唐国公,其母是隋炀帝生母的亲姐姐。隋炀帝曾授封晋王,镇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因而太原是其福地。他听信术士之言,以为太原有王气,曾在太原大肆扩建晋阳宫,一是作为行宫,二是镇压王气。

[2]始毕可汗:东突厥可汗,名咄吉,亦称咄吉世,启民可汗子。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围炀帝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势力骤增,契丹、吐谷浑、高昌皆臣属之。隋末地方割据势力如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亦向其称臣。中原人民因离乱也多往依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随之传入。大业十三年(617年)出兵助李渊攻隋,定长安。唐初,与唐建立互市关系,对恢复和发展中原经济起过积极作用。

[3]江都:今江苏扬州。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是历史上公认的昏君和亡国之君,以残暴著称于世,有人拿秦始皇与他相比。唐为隋炀帝追谥为炀帝。按照《谥法》解释:逆天虐民、去礼远众、好内远礼曰“炀”,显然是个恶谥,含有贬义。然在某些重大场合下,隋炀帝却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物——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和隋炀帝始创的科举考试的制度均是中国教育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名传千古并影响后世的人,无非有两类,一类是留下思想的人,一类是留下制度的人,孔子和隋炀帝杨广就分别属于这两类人。

[4]佐命:古代帝王得天下,自称是上应天命,故称辅佐帝王创业为“佐命”。通常也用来代指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

[5]恕死:指预恕功臣死罪。然此制多流于形式,裴寂、刘文静名列第一等功臣,仍不得好死。吕温有《功臣恕死议》,称“功臣恕死”的实质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势必促成“以罪宠人”、劝人作恶的后果。吕温为唐德宗时名臣,号称“天才俊拔,文采瞻逸”,其政治才能向为柳宗元所佩服。唐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又因通事舍人(负责传达诏命和上奏及担当敕使、慰抚等)多不知书,宣诏时,须指定专人在旁提示,“低声摘句以助之”,称为“把麻”。吕温任拾遗(谏官。唐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时,被传唤把麻,他坚持不去,遂成故事。因而唐代拾遗不把麻自吕温始。彼时柳宗元戏吕温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麻。”

[6]瀛洲:本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李世民给予学士各种优厚待遇,时人便用“瀛洲”比喻学士得到宠遇如登仙境之地。

[7]民部尚书:官名,隋代置,正三品,掌户口、钱谷、土地等政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为户部尚书。

[8]萧瑀:字时文,其祖父为后梁宣帝萧察,其姊为隋炀帝皇后,甚至其子萧锐后来也娶了唐太宗长女襄城公主。因为是皇亲国戚,萧瑀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大官,参决要务,地位显赫。但他为人骨鲠正直,屡屡劝谏,渐为隋炀帝疏斥。隋炀帝征讨高丽时,萧瑀力谏该舍高丽防突厥,隋炀帝震怒,贬萧瑀为河池郡守。唐高祖即位后,招萧瑀到长安,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御榻而立,亲切地称呼他为“萧郎”。唐朝革创,以萧瑀最熟识国典朝仪,他又孜孜自勉,留心政事,因此深得唐高祖信任。

[9]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是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无论是官方五史,还是稗史小说,都有他色彩丰富的一笔。野史小说把他与红拂女、虬髯公并称为“风尘三侠”,而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一个功绩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名将。李靖出身官宦之家,从小胸怀大志,曾对其父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李靖舅为隋朝名将韩擒虎。昔日突厥入朝隋文帝杨坚,杨坚为了树威,有意问突厥使者:“你听说过江南有个陈国天子吗?”突厥使者答道:“听过。”杨坚命韩擒虎上前,说:“这就是擒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虎厉然看着突厥使者,威容满面。突厥使者十分惶恐,不敢仰视。李靖喜欢与韩擒虎谈论军事兵法,韩擒虎抚摩着外甥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果然,李靖后来成为唐初最著名的将领,先后平萧铣、擒辅公袥,破突厥,取定襄,俘颉利,残吐谷浑,为国拓地自阴山至大漠,至青海,至老不休。史家称李靖“临机果,料敌明”,是战绩与理论俱丰的军事家,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兵书多部。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等兵书。《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神宗时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为中国古代兵学宝典。

[10]李世勣:本姓徐,字懋功,即《隋唐演义》中传奇人物徐茂公的原型。他出身富豪,为人豪侠仗义,后投身瓦岗起义军,先后奉翟让和李密为主。李密倜傥有才,爱人下士,却为王世充所败,被形势所迫,投降了唐朝。当时,徐世勣仍带精兵屯驻在黎阳。唐高祖派李密部下魏徵(即后来成为唐太宗名臣的魏徵)前去劝徐世勣降唐。徐世勣听从了魏徵的建议,派长史郭孝恪(后来也成为唐朝名将)带书信到长安给李密。徐世勣决定降唐却无表奉上,只有一封书信给李密,唐高祖李渊对此十分奇怪。郭孝恪解释说:“徐世勣本是李密臣下,黎阳之地也原属李密,应由李密献上奉表。”唐高祖李渊对徐世勣的君臣义气极为赞赏,道:“感德推功,实纯臣也。”当即赐徐世勣李姓。后李世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11]但对于另一定鼎功臣裴寂而言,李世民的得势则是他悲剧的开始。贞观三年(629年),僧人法雅以妖言惑众罪被处死,而时任司空裴寂因为没有检举揭发而被免官。法雅原来在五台山讲经,名气很大,唐朝建立后来到长安,很得唐高祖的信任,能够自由出入皇宫。唐太宗登基后,禁止法雅再入皇宫。法雅因此而怨恨,经常口出“妖言”,由此被唐太宗诛杀。普遍认为,法雅事件不过是李世民借机除掉裴寂,为心腹刘文静报仇而已。裴寂被罢官后,请求留在长安,李世民坚决不同意,还严厉地指责他功不补过,唐高祖在位期间身居相位而朝政不清,都是他的责任。裴寂后流放静州(今广西昭平)而死。

[12]显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唐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

[13]有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意识到自己与隋炀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家中老二;都是通过武力夺取了皇位;都有胸怀四海、放天下的雄心壮志。如果说这种相似令唐太宗悚然而惊的话,那么隋炀帝的凄惨下场无疑更会让他战栗胆寒。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只能收敛起一切欲望,留心治道,一切从治理天下的需要出发。

[14]“贞观之治”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太平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力的政治象征,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激励了后世如元世祖忽必烈、清乾隆皇帝甚至包括日本的德川家康等无数政治家及统治者。时至今日,中国人仍自称为“唐人”,世界各地华人集中的地方称“唐人街”,也是来源于此。

[15]中国历代均设有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记录和编纂两大类。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则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16]神龙革命指神龙元年(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王集团”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诛杀其男宠张易之等,迎唐中宗即位,恢复大唐国号。详见同系列小说《璇玑图》。本书故事续接《璇玑图》,凡《璇玑图》中所涉及人物、情节,本书均不再详细交代。

[17]武则天执政时,以禄位收买人心,“务悦人心,不问贤愚,选集者多收之。职官不足,乃令吏部置试官以处之”,故当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的歌谣。如此,导致冗员倍多。唐中宗复辟后,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又依仗权势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普通商贩甚至奴婢只要花费三十万钱,“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且官员名目繁多,“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斜封官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铨官制度,使得武则天以来的冗官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