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座右铭:历代经典励志小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②,足之所履③,膝之所踦④,砉然响然⑤,奏刀騞然⑥,莫不中音⑦,合于桑林之舞⑧,乃中经首之会⑨。

文惠君曰:“嘻⑩!善哉!技盖至此乎[11]!”庖丁释刀对曰[12]:“臣之所好者道也[13],进乎技矣[14]。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15]。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16]。方今之时[17],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8],官知止而神欲行[19]。依乎天理[20],批大郤[21],导大窾[22],因其固然[23]。技经肯綮之未尝[24],而况大(车瓜)乎[25]!良庖岁更刀[26],割也[27];族庖月更刀[28],折也[2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0]。彼节者有间[31],而刀刃者无厚[3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5],视为止[36],行为迟[37],动刀甚微[38]。舃然已解[39],如土委地[40]。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41],善刀而藏之[4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43]。”

【注释】

①庖(páo)丁:名叫“丁”的厨师。文惠君:即梁惠王,魏国国君,在位时,因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魏又称梁。解牛:宰牛,分解牛的肢体。②倚:靠。③履:践踏。④踦(yǐ):一足站立,另一足抬起用膝顶住(牛体)。⑤砉(huā):象声词。皮骨相离声。⑥奏:进。騞(huō):象声词。刀割物声。⑦中(zhòng)音:合于音乐节拍。⑧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桑林之舞,即以桑林之曲伴奏的舞蹈,这里指舞的节拍旋律。⑨乃:而,又,并且。经首:尧时的乐曲名,乐曲《咸池》之一章。会:音节,节奏。⑩嘻(xī):赞叹声。[11]盖:同“盍”,何。[12]释:放下。[13]好:喜好,爱好。[14]进乎:超过。[15]无非牛:无非是一头完整的牛。意思是看不到牛身空隙进刀的地方。[16]未尝见全牛:不曾看见完整的牛。意思是已能深入牛体内部,对牛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了如指掌。[17]方今之时:现在。方,当。[18]以神遇:意谓凭着经验和对牛体结构的认识去接触和分解牛体,而不必用眼睛看。神:精神,指思维活动。遇:合,接触。[19]官知:感官知觉,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活动,心理活动。[20]天理:指牛体天然的生理结构。[21]批:击。大郤:大的空隙。郤,同“隙”(xì)。[22]导大窾(kuǎn):将刀引向大的骨节空隙处。[23]因:顺着。固然:指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24]技:当作“枝”,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的地方。未尝:不曾尝试,从未碰过。[25](车瓜)(gū):大骨头。[26]良庖:好厨师。岁:年。更:更换。[27]割:指用刀割牛。[28]族庖:普通的厨师。族,众。[29]折:指砍折骨头。[30]新发于硎(xíng):刚离开磨刀石,意思是刚磨过,十分锋利。发,出。硎,磨刀石。[31]节:骨节。间(jiàn):间隙,缝隙。[32]无厚:没有厚度,非常薄。[33]恢恢乎:宽宽绰绰的样子。游刃:游动刀刃,指刀在牛体中运转。余:宽裕。[34]族: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35]怵(chù)然:警惕的样子,小心谨慎的样子。为(wèi)戒:为之戒,因为它的缘故而警惕起来。[36]止:指集中在某一点上。[37]迟:缓。[38]微:轻。[39]舃(huò):象声词,骨、肉分离的声音。[40]委:堆积。[41]踌躇(chóuchú):从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满志:心满意足。[42]善:犹“拭”,擦拭。[43]养生:指养生之道。

【赏析】

本文是《庄子·内篇》的第三篇。标题“养生主”,据清人王先谦释义谓“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庄子集解》)王氏弟子郭庆藩释为“养生以此为主也。”(《庄子集释》)可见,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即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文章指出,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不能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没有际涯的知识。既不为善以求名,也不作恶而犯刑,而要“缘督以为经”,顺乎自然之理,以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在阐述全文总纲之后,进而采取形象化说理的手段,用几则寓言故事加以具体论证。其中,“庖丁解牛”这一段为全篇精华所在,处于十分醒目的突出位置。庄子以这则寓言为喻,试图说明这样的道理——人生在世,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以求在世事纷繁之中有效地避开各种矛盾,为自己赢得游刃有余的生存空间,远离伤身与劳神的际遇。庖丁十九年来,解牛数以千计,竟不曾更换过一把刀,刀刃一直锋利如初,与一般低级厨工迥然有别。区别就在他们求于“技”,而庖丁志于“道”。在庄子看来,“技”虽与“道”通,但“道”高于“技”,“技”从属于“道”;当“技”合于“道”时,技艺方能炉火纯青。显而易见,“庖丁解牛”是庄子对养生真谛的形象喻示。

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形象化说理的手段,而用寓言故事来阐明哲理在《庄子》一书中屡见不鲜。“庖丁解牛”犹如一首劳动技能的赞歌,又如一首生产实践的颂诗,它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表现出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对庄子而言,庖丁解牛,是他对养生之法的喻示;但对我们而言,这则寓言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它不仅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而且它还揭示了一个美学命题的要义,那就是,艺术创造是展示人的潜能、宣泄人的情怀的自由的创造,同行中能达到理想境界如庖丁者,只是凤毛麟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