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投身光彩事业,自觉回报社会
一、硕果累累,铸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平台
1994年,为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号召,民营企业家联名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光彩事业由此发起。20年来,众多民营企业积极投入到光彩事业扶贫开发项目中,以投资扶贫开发项目为主,公益捐赠为辅,通过安置就业、培训人才等途径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义利兼顾开展扶贫开发
1.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历年光彩事业调查数据,截至2012年,光彩事业累计实施投资类项目32242个,累计到位资金已达3793.7亿元(表6.1.1.1)。“九五”到“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实施项目数量从1276个增加到2848个,增长了123.2%;年平均到位资金由35.1亿元增长至669.8亿元,增长了18倍以上,两指标均实现了连续增长,且平均增幅分别达到30.6%和167.2%(图6.1.1.1)。
表6.1.1.1 1997~2012年民营企业参与光彩事业投资类项目情况
图6.1.1.1 “九五”到“十二五”期间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年均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97~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2.项目成效日益显著
截至2012年,光彩事业累计带动脱贫人数达到1717.3万人,累计培训和安置就业人数分别达到672.2万人和705.6万人(表6.1.1.2)。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光彩事业项目年均带动脱贫人数从64.3万人增长至158.0万人,培训人数从24.5万人增长至50.2万人,安置就业人数从38.1万人上升至54.4万人,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带动脱贫人数实现了飞跃式增长(图6.1.1.2)。广大民营企业着眼于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不仅使贫困人民有尊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更帮助其提高了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增强了再就业和拓宽增收渠道的能力,为实现贫困地区永久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表6.1.1.2 1997~2012年光彩事业投资类项目社会成效情况
图6.1.1.2 “九五”到“十二五”期间光彩事业投资类项目年均社会成效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97~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二)以义为先实施公益捐赠
截至2012年底,光彩事业累计捐款捐物总额达到了571.9亿元。“九五”到“十二五”期间,年均捐赠额从6.3亿元增长至80.0亿元,增长了近12倍(图6.1.2.1)。2007~2012年,参与光彩事业捐赠项目的企业数量、项目数量和捐赠金额整体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3.6%、38.9%和23.4%。其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2008年,参与光彩事业捐赠项目的企业数量、项目数量和捐赠金额比2007年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221.3%、281.0%和105.4%;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数量和捐赠金额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在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2010年又迅速恢复至较高水平(图6.1.2.2),而此时我国民营企业正经受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严峻考验,但广大民营企业仍竭尽全力扶危济困,充分体现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光彩事业,积极帮助人民群众应对突发灾难,以义为先,共渡难关的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图6.1.2.1 1997~201 2年民营企业捐赠金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97~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图6.1.2.2 2007~2012年民营企业参与捐赠类项目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7~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二、战略跟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为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我国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光彩事业为实现在7年内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颁布,光彩事业将工作重点转向了引领民营企业家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为响应《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号召,解决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民营企业在光彩事业的引导下,积极发挥优势,紧跟国家战略,助推中西部崛起,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2010年,全国工商联开展了“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光彩事业平台广泛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使新农村建设项目成为了民营企业参与光彩事业的重点投资方向。活动组织实施的5年中,全国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达20余万家,实际与村结对帮扶的企业6.9万家,结对村6.1万个。为响应《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号召,光彩事业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广泛涉及环保产业、市场建设、高新科技等方面,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1.村企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1)概况
根据2009年调查数据,实行与村结对帮扶的民营企业4896家,实施项目7240个,结对村数6181个,结对村人口1120.1万人,农民受惠金额159.8亿元(图6.2.1.1.1)。可见,“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活动已经不断推向深入,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村企结对帮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展村企结对帮扶是实施以工促农、加快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民营企业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了健康成长的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图6.2.1.1.1 2009年民营企业与村结对帮扶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9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2)农村扶贫主要依靠当地力量,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
与村结对的4896家企业中,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数量最多,占企业总数的62.6%;中部地区占比19.4%;西部地区占比例最小,仅为18.0%,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图6.2.1.1.2.1);受调查的6992个项目中,东部地区项目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61.3%,中部地区项目次之,达到20.8%,西部地区项目占比最小,仅为17.9%,整体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图6.2.1.1.2.2)。可见,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光彩事业扶贫开发项目的重点投资方向,新农村建设项目主要依靠当地力量。
图6.2.1.1.2.1 截至2009年累计结对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图6.2.1.1.2.2 截至2009年累计结对项目实施区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9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3)产业带动帮扶成主要力量,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7240个结对帮扶项目中,捐赠帮扶项目占比最大,达到57.3%,共4150个项目,但其捐赠金额占比仅占农民受惠金额的10.9%,而产业带动帮扶项目虽然仅有3901个,却为村民带来78.3亿元的受惠投入,占到了农民受惠金额的49.0%,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力量。另外,民营企业还实施了就业带动帮扶项目3721个,村民受惠金额达到57.1亿元(图6.2.1.1.3.1)。通过多种途径的结对帮扶,民营企业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图6.2.1.1.3.1 2009年各种结对帮扶途径项目数与农民受惠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9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在产业带动项目中,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数量最多,有1811个,占比达到46.4%,另外,众多民营企业还积极实施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特色旅游业和商业流通业等非农产业项目,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项目等,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促进结对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图6.2.1.1.3.2)。民营企业将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利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和品牌等优势,充分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公司+市场+基地+协会+农户”等模式,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不断完善与农户“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图6.2.1.1.3.2 2009年产业带动项目分类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9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2.致力新型农民培育,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在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积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力度,根据用工需要对被帮扶村实行定点招工,吸引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到企业产、供、销的产业链中。根据历年调查数据,截至2012年底,民营企业共通过光彩事业新农村建设安置农民就业、再就业人数达到了173.8万人(图6.2.1.2.1)。同时,民营企业通过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积极为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转移就业必需的知识,增强其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6.2.1.2.1 2009~2012年光彩事业新农村建设累计安置农民就业、再就业人数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9~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2)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不断面向农村地区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共建专业性合作组织,并通过产销衔接和订单直供,与专业性合作组织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同时,推动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搭建起农户进入市场的桥梁,进而提高了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专业性合作组织作为农民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使农民自担风险、自我服务,提升了农民的责任意识和农业产业化管理能力,使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成为民营企业的初级组织形式,有效促进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二)助推中西部崛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历年调查数据,从2008年到2012年,实施地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项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位于东部地区的数量则逐年降低。从项目数量所占比重来看,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项目比重仅在2009年低于东部地区,2010~2012年不断攀升,并于2012年达到了79.8%,成为光彩事业投资类项目的主要实施地(图6.2.2)。随着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为民营企业投资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促使民营企业更加积极地投身光彩事业,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重要辅助力量。
图6.2.2 2008~2012年光彩事业投资项目实施区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8~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三)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根据历年调查数据,2008~2012年,投向第三产业的光彩事业投资类项目共计6578个,占项目总量的48.8%,位居三大产业之首;投向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紧跟其后,共计3739个,占比为27.8%;而投向第一产业的光彩事业项目数量最少,只有3148个,占比仅23.4%(图6.2.3)。可以看出,由于投入少、效用高、投资周期短等特点,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投资扶贫开发项目的主要方向。“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民营企业以第三产业投资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不仅加快推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图6.2.3 2008~2012年光彩事业累计投资项目产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8~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三、传承光彩精神,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统筹推动光彩事业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在统战部、工商联的领导和积极推动下,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光彩事业组织网络已渗透至县区级,并广泛覆盖了我国31个省市区,为组织全国各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提供了夯实的组织基础。在规范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并将中国光彩事业网打造成为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宣传窗口和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了光彩事业的影响力。
为强化光彩事业组织化平台作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于2005年12月28日成立了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以提高对光彩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作为非营利性公募基金,光彩事业基金会面向全社会进行募捐,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成为光彩事业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为光彩事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同时也为光彩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二)打造“光彩事业行”公益品牌,辐射全国共同推进
2001年,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赴湖北宜昌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拉开了“中国光彩事业行”活动的序幕。“中国光彩事业行”以光彩项目为载体,以投资考察、项目签约、光彩捐赠为主要内容,把推动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引导民营企业家充分利用帮扶地区特有的资源和政策优势进行投资合作。“中国光彩事业行”作为光彩事业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载体,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益活动品牌。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在全国各级工商联组织的鼎力支持、严密组织和科学规划下,从项目的筛选、发布到组织民营企业实地考察以及确定具体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方案等各个环节,使“中国光彩事业行”活动日益规范,从而使得每一次的光彩行活动都呈现出了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等特点。截至2013年底,“光彩事业行”已深入我国各地开展了26次活动,签约项目2507个,签订合约金额18121.3亿元(表6.3.2),取得了可喜成绩,有效促成了民营企业自身优势资源与特困地区自然禀赋资源的紧密结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表6.3.2 2001~2013年中国光彩事业行历次活动取得的成效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三)国际化步伐加快,光彩事业走向世界
光彩事业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搭建了一个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织化平台,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官员多次来华考察光彩事业的进展情况。随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000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获得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成为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的特别观察员。至此,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仅展开了与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合作交流,还多次组团参加高端国际会议。2008年6月,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获得联合国全球契约总部颁发的“亚洲最佳网络组织奖”,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光彩事业“走出去”,不仅扩大了我国NGO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还为我国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附录1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参与的国际事务与活动
附录2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