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重视环境保护,致力生态文明建设

致力生态文明建设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困境而应当履行的环境保护责任。当前,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成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阻碍。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二五”规划也要求,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和指引下,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贯彻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

(一)全面开展环保管理,制订节能减排计划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降污减排计划纳入企业总体目标规划中,明确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岗、执行到位;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设立专职部门与机构,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污染监测及预防,全面开展环保培训及污染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全面的环保工作评价与考核。不少民营企业还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环保工作报告或获取ISO14000等国内外权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2012年民营企业500强中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332家,比2006年增加了80家,占民营企业500强的比重达到66.4%(图4.1.1),基本保持着逐年递增态势,充分表明了民营企业对环保管理的重视。

图4.1.1 2006~2012年民营企业500强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7~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案例·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挖潜增效工作组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形成专职分管、具体负责、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挖潜增效工作组。挖潜增效工作组从节能、设备、生产、质量成本、营销、原料及运输、管理七个方面狠抓落实,制定节能减排目标,落实相关举措。通过挖潜增效工作组的努力,公司员工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勤俭节约意识,抓住细小环节的节约,如废纸可以再利用、下班及时关电源、电话交流长话短说、公务派车集中办事,生产材料物尽其用、工具正确使用、提高设备完好率等。公司内部形成人人关爱企业的氛围,降污减排取得显著的成效。

山西大禾实业集团——集团环境管理部门

山西大禾实业集团将环保工作纳入集团发展战略,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集团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督导集团旗下各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不仅要求集团各公司全面开展入职前环境安全知识培训,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并且从原材料到废弃物回收的各个环节全面统筹集团整个产业链的环保工作;另外,为实现节能减排,在稳固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向房地产开发、现代农业、家居业及旅游业等低耗能产业转型。大禾实业集团通过发挥环境管理部门的全面统筹管理作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的血脉,在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探索新型绿色产业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采取全方位环保措施,确保低碳清洁

只有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细节入手,全方位开展环保治理,才能够达到低碳清洁、节能减排的目的。为此,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一些民营企业坚持实施绿色采购,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在生产加工环节,淘汰资源利用率低的生产设备,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积极开展环保生产的技术改革和创新;在经营活动中,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在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环节,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通过采取全方位环保措施,严格控制、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有效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案例·

锦江国际集团——环保技术改造

锦江集团近年来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方面确保资金投入,集团投入5179.34万元对27家饭店的锅炉、变配电、水泵、冷凝水回收等系统进行了改造,累积改造项目共548项,改造后,饭店平均节能率达10%~15%;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新能源、新技术的利用和应用,逐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把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合同能源管理有机的结合,应用空调变频模糊控制技术和地热源技术等节能新技术,对华亭、新锦江等8家饭店的原有空调机组和取暖、制冷、制热水系统进行了改造。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低碳节能生活态度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将低碳节能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在公司内部推行,培养员工全面、自觉的低碳意识,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公司要求每位员工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空调、饮水机、试验设备等,做到人走电停。领导带头从点滴做起,节电、节油、节气,公司照明全部使用节能灯具,工程建设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公司还投资引进ERP系统和OA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从生产经营的细微处确保低碳清洁。

(三)严格落实降污减排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在“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落实降污减排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2012年,我国私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比重从35.9%增至79.4%。且截至2012年底,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55.1%。但与此同时,国家环境统计公报的数字显示,1995~2012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保持在200亿吨左右,未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从1477.0万吨降至1029.3万吨,降幅为30.3%(图4.1.3)。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并未使全国污染情况不断恶化,正是得益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降污减排目标的严格落实。

图4.1.3 1995~201 2年我国工业废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1995~2012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资源

(一)以“三废”综合利用助推节能减排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自然资源消耗,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废弃物综合利用制度,积极采取措施,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大力发展余热发电、水循环使用、建立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体系等节能减排项目,不断提高废弃物综合使用效率,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一些民营企业致力于研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与产品,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化害为利,不仅有效解决了“三废”的排放问题,而且通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案例·

云南南磷集团——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云南南磷集团将废弃物资源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资源再生利用,例如PVC装置乙炔工段采用先进布袋除尘工艺,回收的电石粉尘回用于生产系统;聚合母液水通过膜过滤技术处理后又返回到生产系统。二是将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例如集团配套建设的水泥生产线,不仅可以全部消耗PVC生产产生的电石渣和黄磷厂产生的磷渣,还可大量消耗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集团寻甸公司创新的矿粉造粒技术将煤球、矿粉按一定比例加入生产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使综合成本大幅下降,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厦门源惠科技有限公司——热水空调机

厦门源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专利产品热水空调机,利用空调排放的废热气来加热冷水。将普通空调和新型热泵热水器相结合,利用空调室外机排放的废热气,经由特殊装备再吸取空气中热量升温后,传导到水箱里与冷水交换热量,不仅可以产生免费的热水,而且还可以使空调耗电量下降13%。相比同类型的各种热水器、空调机直接组合使用,热水空调机除了能节能20%~50%外,还具备出热水快、水量大、安全、环保等优点,其能效比达到了普通热水器的四五倍以上。

(二)以能源综合利用缓解用能负荷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合理利用能源,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力求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一些民营企业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创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用能管理,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有效地缓解了用能负荷,在履行节能减排责任的同时,也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案例·

山西兴高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用能信息采集中心

山西兴高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配备了电气主控网络信息采集中心、锅炉网络信息采集中心、汽机网络信息采集中心、除氧网络信息采集中心,投入运行后,实现了控制、保护、指挥和调节系统的自动化。通过能源计量的理论数据及时调整工艺流程和有关技术参数,每年可以将白白浪费掉的炼焦高温尾气转化为1.2亿度电能。与同等规模的火力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折合电煤10万吨),节约用水25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25.6万吨。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空调系统仿真调试平台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了先进的专用工艺技术装备——中央空调系统仿真调试平台。通过该仿真调试平台,可以远程检测各项目中央空调运行情况,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系统的运行信息进行集成,进而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和动态调节,实现全系统协调运行,以达到最优的节能效果。目前该公司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全国1000多个项目,系统综合节能率平均达到29.58%。据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电能6亿度,节约标准煤2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

(三)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现代化生产模式

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以循环经济理念审视企业的生产模式,逐步促进资源利用由单向线性模式向循环模式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不少民营企业在生产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案例·

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循环产业链

为避免每年产出的百万吨蔗渣、滤泥、橘水污染环境,东糖集团建立了三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第一条:甘蔗—机糖—蔗渣—发电、制浆造纸。把占蔗渣60%的髓渣回收送锅炉燃烧用于发电,余下的粗蔗渣作为原料进行制浆造纸;第二条:甘蔗—机糖—滤泥—生物肥—肥田种蔗。滤泥转化成生物有机肥施放于蔗地,为甘蔗生长提供肥源。第三条:甘蔗—机糖—橘水—酵母—酵母抽提物。利用橘水作为原料,生产高活性酵母和酵母抽提物两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黄河矿业集团——精煤、焦炭、化工、电力循环产业链

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以精煤、焦炭、化工、电力四大产业为基础的循环产业链,形成了原煤—洗精煤—炼焦—回收煤焦油、粗苯、硫铵、硫黄等初级产品—焦炉煤气提炼加工生产LNG、甲醇、合成氨和尿素等,洗精煤产生的煤泥、矸石用来发电,而电又用来供应各产业链生产单位的生产运行。在整条产业链中,上一级产生的废弃物,变成了下一级生产的原料,把废弃物“吃干榨净”,实现了废物的零排放,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开发环保科技,强化环保创新驱动

(一)大力开发环保材料

环保材料的使用有助于从产品生产的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使用环保材料生产出的产品也同样具备低污染、可回收的特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研究、设计、制备材料的过程中,除了尽可能满足用户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外,也开始将材料对环境的协调性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环境治理材料、绿色建材、可降解材料、工业水泥、有色合金等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研发出了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的新型环保材料,为实现企业效益与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案例·

苏州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乳酸树脂

苏州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医用雾化吸入器由新型材料聚乳酸树脂制成。聚乳酸树脂,也称 "PLA",由玉米、木薯提炼加工而成,耐热性卓越,可进行微波加热。相比普通塑料,聚乳酸树脂更加安全,而且可以实现自行降解,自行降解后会完全回归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推广使用后,将有力改善我国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上海彼依西科技有限公司——泥土固化剂

上海彼依西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了新型环保材料——泥土固化剂。该泥土固化剂既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失去硬度,又不会因有机物多而影响凝固,较传统固化剂有了突破性改进。在浙江海宁尖山围垦的河道整治工程中,该公司采用这种新型泥土固化剂,制成了生态固化砖,作为护岸的主要材料,不仅使河岸满足了抗冲刷强度的要求,而且保持空气、水分流通,创造了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

(二)积极开发利用环保能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储藏量不断减少,过度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著。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少民营企业逐步改变传统能源利用模式和结构,不仅从依靠能源投入和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用能模式转变为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型用能模式,更积极投身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和用能技术的改革创新领域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一方面开辟了新能源利用和开发领域新的商机,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发展。

·案例·

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柴油

杰森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密切合作,充分吸收消化浙江工业大学生物柴油研究方面的两项专利发明,综合利用城市里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该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能耗低、无污染、安全系数高,产品品质优异,完全符合B100的国家标准,转化率高达90%。以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不仅具有可靠的性能,而且能解决地沟油“处理难”的问题,一举两得。

桂林恒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垃圾环保再生煤

桂林恒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历时7年,成功研发出利用生活垃圾基料制造新型再生煤的技术及设备。再生煤的热值可高达5000大卡以上,与高能量原煤相同,而且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原煤价。“垃圾环保再生煤”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消除了生活垃圾对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同时挽回了大量被占用的土地,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积极探索环保工艺技术

为了实现清洁生产,民营企业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系统性梳理整合,重新设计出物料和能源消耗少、污染物产生量小的生产方案。在方案中,针对明确产生污染的主要生产环节,开展生产工艺改良,包括优化生产设备、工具和操作方法,并以技术开发为支撑攻克工艺改良难题,改良污染物处理设备和操作手段,以期达到污染物少排放或零排放,清洁化生产的目的。不仅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节能减排的效果,获得了较高的环境效益。

·案例·

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链篦机—回转窑球团设备

自2000年起,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承担了北京首钢国内首台链篦机—回转窑球团装备的设计、制造任务,用于替代以烧结矿为主要高炉炉料的传统工艺。2006年企业又对该成套装备进行了技术升级研发。该装备的应用与烧结矿工艺(传统工艺产品)相比,标煤单耗从烧结矿的53 kg/t,下降为球团产品平均21 kg/t标煤,单耗下降32kg/t;全国目前已投入运行的94台套球团装备生产线产能计算,全年球团产量约为18800万t,与原工艺烧结矿相比,全年可节标煤6016万t,实现节能效益360.96亿元,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排效益显著。

劲牌有限公司——白酒生产低压蒸酿技术

2011年,劲牌有限公司在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发出白酒生产低压蒸酿技术。该技术实现了酿造全过程机械化、信息化,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相对原酒品质有非常明显的提升,提高原粮出酒率5%,每年降低粮耗10%。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中降低煤耗39%以上,降低水耗41%,节约人力成本50%以上。新工艺的成功实施对提升我国酿酒行业总体清洁生产水平具有较为突出的示范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致力提高产品环保性能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化,环保产品由于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及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不少民营企业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不仅重视生产原料的环保性能,强调原料的可回收、可降解性,保证了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可靠,还致力于改良传统产品设计方案,提高产品在使用中的节能环保等级,简化包装,选用可回收、易降解的包装物设计方案。环保产品很快成为了消费者选购的重要方向,使得市场上的环保产品层出不穷,并走进千家万户,为我国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社会建设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

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ZS-221热反射隔热涂料

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ZS-221防晒热反射隔热涂料是集反射、辐射与空心微珠隔热于一体的新型隔热降温涂料,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达到90%;其中含有热辐射材料,能自动把吸收的热量辐射到大气中去;涂料中放入的导热系数极低的空心微珠能隔绝热能的传递,即使在大气温度很高时也能阻碍外部热量向物体内部传导。以上三大功效保证了涂刷涂料物体的隔热降温,确保了物体内部空间能保持持久恒温的状态。将该涂料用在建筑、工业设备上,可有效隔热保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湖南华庭筑邦有限公司——α-超高强石膏

湖南巨星集团旗下华庭筑邦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首条薄膜液相法制备α-超高强石膏中试生产线,该生产线生产的α-超高强石膏与普通建筑石膏相比,强度是普通建筑石膏的1.5倍以上,而碳排放量仅为水泥的1 /5。如果将α-超高强石膏在全国推广,充分利用,代替水泥的部分用途,全国一年的二氧化碳减排总量可达1亿吨,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排放、低能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将有力促进我国社会建设的低碳化发展。

四、积极投身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家园

(一)积极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除了环境保护法,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施工等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对由于生产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有效补偿修复。为此,众多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积极审视自身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自觉履行生态修复的法律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修复的责任机制和预警机制,极力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在资源开发、生产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同时补偿、同时治理、同时修复,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案例·

四川宜宾伊力集团——投放珍稀鱼类实施生态补偿

四川宜宾伊力集团投资开发横江7个梯级电站,坚持水电开发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该集团采取定期禁渔、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保护横江的鱼类资源,强化水生生态环境。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严禁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行为。集团已连续5年向横江投放长吻 、黄颡鱼、中华倒刺鲃、岩鲤等鱼类共达32万尾。这种定期的增殖放流,对横江河的鱼类资源起到了积极的增殖保护作用,成为金沙江支流建立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

四川宏达集团——矿山生态恢复

四川宏达集团对已开采完毕的矿山,均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来恢复地质生态环境。已分期投入近5亿元资金专门用于矿山植被恢复和自我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在其控股的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采用了先进的乳化炸药潜孔穿爆技术和客土喷播矿山植被恢复技术,减少了生态影响,缩短了生态恢复周期,在行业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积极参与公益性生态保护事业

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日益恶化的严峻现状,社会上各方面力量都积极投入到生态治理的行列中。广大民营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号召,积极投身公益性生态保护事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或参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土绿化等方面的公益性生态保护活动,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2007~2012年光彩事业项目调查数据中,涉及林业、国土绿化的项目数量达到了746个,充分表明了民营企业通过光彩事业参与生态保护事业的积极性(图4.4.2)。

图4.4.2 2007~2012年民营企业参与林业、国土绿化项目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7~2012年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数据。

·案例·

奥醇酒业——“绿色回报社会计划”

内蒙古奥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启动了“绿色回报社会计划”。如今,已累计投资2750万元。乌兰察布市凉山县植被稀少,人穷地困,奥淳“绿色回报社会计划”首先在这里启动。至今,已在凉城绿化荒山4669亩,绿化退耕还林地500亩。2005年,奥淳又在呼和浩特新城区保和少镇开展绿化活动,至今已绿化荒山、荒滩3000亩,植树65万株。昔日的秃岭荒滩,如今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华泰集团——环保公益事业

华泰集团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举办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洽洽绿色工程”启动仪式。2002年,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在北京郊区建立“洽洽绿色工程生态示范林”,支持北京地区防尘防沙治理工作。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间,洽洽食品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合作,承诺消费者每购买一袋380克香瓜子,销售额里的1分钱就会捐献,为治理沙尘暴、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做贡献。

(三)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新模式

在当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先破坏再修复”的模式无法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及时补偿。因此,众多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创新模式的探索中,力求将企业的经营发展与生态保护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出“以开发促保护”的企业经营模式。一些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工矿废地、工业“三废”、余料旧物等作为主要生产要素,既解决了污染物处置问题,又因这些生产要素成本低廉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经济效益。还有部分民营企业根据我国生态功能区规划,通过开发旅游资源设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示范基地等方式,在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濒危动植物、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案例·

亿利资源——防沙用沙,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的“库布其模式”

亿利资源确立了“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技术支撑,产业拉动”的防沙用沙战略方针。一方面,修建了五条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把库布其沙漠科学地切割成块,进行“分区而治”。沿路实施了水、电、网格、飞播等“绿色走廊”综合治理工程,分年分步逐渐蚕食荒漠,形成生态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采用复合间种方式,在防沙护路林中扩大甘草、苦豆子、沙柳等沙生中药材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建起锁边林带,并通过逐年加宽的方式,将防沙固沙工程向沙漠腹部渗透;同时,以这些中药材为原料,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制药手段,大力实施了中间体提取及制药加工的产业化工程。依托沙漠自然景观,积极发展起沙漠旅游产业。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投资近10亿元建成了别具特色的库布其沙漠七星湖酒店、沙漠博物馆和集全球500多种濒危沙生植物的世界沙生植物博览园。通过实施修路绿化、建设防沙锁边林、沙漠腹部生态修复三大治沙工程,亿利资源打造出一套用沙产业反哺治沙、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的“库布其模式”,有效促进了沙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2012年6月,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被列为联合国“里约+20”峰会重要成果向世界推广,董事长王文彪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境与发展”奖。2013年9月,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治沙领导者”奖,这是联合国首次在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土地可持续管理领域颁发的奖项。

新乡世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工矿废地建设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

新乡市世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凤泉区矿山由于多年的掠夺性经营和无序开采,造成矿区矿藏裸露严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新乡市世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2500亩的工矿废地,制定了水土保持治理实施方案,并相继完成了水、电、路、通信、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栽种经济林,逐步建立了一座集休闲观光科技示范、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绿色果品生产、欣赏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园区。目前,园区荒地、坑地、坡耕地等全部得到改造,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林草覆盖率达到了93%,配合各小流域治理形成了综合防御体系,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7000吨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园区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