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完人类兵器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抛射兵器(2)

当然,以忽必烈这样的一代枭雄,进攻日本并非仅为逞性使气,更多的是现实利益考虑。蒙古贵族穷奢极欲,又不善理财,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贵由和蒙哥都是挥霍无度的主儿,贸易以贵金属结算,有时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来借债消费。而且,在忽必烈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地和出口国,这在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天大的肥肉。

1274年,进攻日本的蒙古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2.5万人,其中蒙古人和朝鲜人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朝鲜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蒙古军队战舰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军队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朝鲜人主要负责步兵近战,蒙古人使用弓马远距攻击。在朝鲜人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然外形宽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两军激战20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勉强阻止了蒙古军队的推进。相持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开始反击。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蒙古军队,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蒙古军队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蒙古军队无力继续守住阵地,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七年后忽必烈组织第二次远征,一支从朝鲜东渡对马海峡,一支从宁波浮海北进,本想合围夹击,不料在日本鹰岛遇到飓风,许多战船毁坏,不少将卒淹死。勉强登陆的元军又遭受日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日本人此役胜利后,认为是飓风救了日本,故称此次飓风是“神风”,二战时,日本法西斯组成“神风”特攻队,妄图延续其法西斯政权的灭亡进程。但邪不压正,在中美苏等正义之师的打击下,日本天皇不得不宣告无条件投降。

流矢暗箭

人常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古代的城池攻防中,弓箭是最为常用的兵器。守方常利用弓箭对攻方实施两种反击:一种是万箭齐发,以茂密的箭雨,大面积压制敌人;另一种是伺机出击,以偷袭的方式,对付少量或者单一目标。相对来说,第一种办法比较常见,也易于部署。而后一种斩首式的暗中袭击,却要具有相当的韬略,而且不易得手。但是如果一旦偷袭成功,往往有惊人的战绩。

虞诩守赤亭:灵活用兵,以少胜多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西羌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东汉朝廷任命才略过人的虞诩任武都太守,虞诩率三千兵马往武都。羌军派出几千人的军队,在崤谷凭险设防,想在这里歼灭汉军。虞诩带领部队来到崤谷附近,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羌军一定会在这里设下重兵,利用有利地势阻挡其前进。他立即派兵侦察,果然发现羌军已布置伏兵,并占据了有利地势。虞诩以谎称援军将至、成倍增加锅灶、日行军二百里的办法,成功蒙骗了敌人,兵不血刃地从崤谷突围。虞诩至武都时,又被数万羌众围于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面对敌军的进攻,虞诩令士兵改用射程短的小弓射击。羌军见对手的弓箭射不到自己跟前,一窝蜂发起进攻。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这才命令强驽手分成二十人一组,共同瞄准一个敌人射击。虞诩军箭箭命中,无一虚发,羌人大震,赶快向后撤。汉军出城反击,多有杀伤。

虞诩在兵少势孤的情况下,不断虚张声势迷惑敌军,取得对数万羌军作战的胜利,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特别是在弓箭射程上以强示弱,成功将敌人诱骗至近处射杀,更是对兵行诡道的极好诠释。

蒙哥大汗殁命流矢中

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三代大汗。他率领铁骑军横扫欧亚大陆,势如狂飙,锐不可当,蒙哥因此有“上帝之鞭”之称。

1257年,蒙哥汗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他命忽必烈等将领率军攻武昌、两淮、云南、广西等地作策应,自己亲率蒙古军队主力攻四川,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的优势,通过四川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临安。

1258年秋,蒙哥率4万军队分三道入蜀,加上蜀中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蒙军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安大良城,逼近合州。正当他立志一统中原的时候,谁知从西北进军的部队,却在巴蜀受阻,且损兵折将。大怒中的蒙哥御驾亲征,四万精骑兵临钓鱼城下。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合川城东5千米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钓鱼城扼江踞险,城垣环绕,墙垛坚实。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条件,成为兵精粮足的坚固堡垒。

蒙古军强攻四个月,竟攻不破钓鱼城的一个角落。于是总元帅汪田哥在钓鱼城前筑台造楼,高竖旗杆,亲自爬上旗杆窥探城内虚实。可是就在这时,宋将下令开炮,汪田哥被当场击毙。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月,恼羞成怒的蒙哥亲自指挥攻打钓鱼城的两道城门。在众炮轰鸣、万箭齐发中,蒙哥中箭,只好下令撤兵,退守到温泉寺治伤。却不料伤势严重,无以为救,于同年8月,死在一座庙宇中。

其时,蒙哥汗的弟弟旭烈兀在第三次西征的征途上,已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留下部将怯的不花及两万军队继续征战,自己率大军东还。由于寡不敌众,加之与十字军交恶,怯的不花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说,钓鱼城之战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中,建有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可见其在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神箭手传奇

古代中国非常重视弓马骑射,许多王朝将射箭技艺作为武科的必考项目。著名的军事将领,比如李广、熊渠、陈音、黄忠、李世民、成吉思汗,都是弯弓射箭的高手。在这种环境氛围影响下,古代中国产生了许多神箭手的传说,后羿射日的故事我们至今耳熟能详,而一箭双雕、左右开弓、百步穿杨等成语,更是经常使用。文学作品中的神箭手自有夸大溢美之处,但据此仍可以窥见古人精湛的射箭技艺。

师徒弯弓对射

中国古代有位神箭手叫飞卫,飞卫收了一个叫纪昌的人作徒弟。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然后才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去后就躺在他妻子的织机下边,紧盯着密排的锥刺。坚持了两年以后,就算锥子碰到睫毛,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说,这样还不够,你还要学会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技巧。要练得能把小东西看大,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回家后,在南窗下用马尾毛挂一只虱子,每天注视。三年后,虱子在纪昌眼里已经大如车轮。纪昌用箭射向虱子,箭射到了虱子,而马尾毛却没有断。纪昌赶快去告诉飞卫。飞卫告诉他,你已经把射箭的功夫学会了!

身怀绝技的纪昌,觉得天下只有飞卫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互相朝对方射箭,每支箭都在空中相撞,掉到地上。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纪昌将箭射了出去,飞卫举起身边的棘刺,将箭成功拦截。两个人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杀人技术传授给别人。

引弓射入石棱

西汉时期大将李广,因为善于骑射而出名。一次西征途中,一名由汉景帝派来督战的宦官,带着几十名卫兵出去打猎,路上遇到了3名匈奴骑兵。匈奴射杀了卫兵,还射伤了宦官。宦官逃回大营将这件事情告诉李广。李广判断这三人是匈奴军中的射雕手,立刻带着几百名骑兵追赶,亲自射杀了其中两人。这时匈奴大军赶到,李广带着士兵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两里远的地方。一名匈奴将领骑马出来巡视,李广飞身上马,一箭把其射死,自己从容回归本阵,下马解鞍,并令士兵睡到地上。匈奴兵认为这是汉军的诱兵之计,没敢追击,李广安全地回到了大营。

汉武帝即位以后,有一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仰慕李广的威名,命令部下一定要生擒李广。李广寡不敌众被俘,匈奴兵做了一个网子挂在两匹马中间,让李广躺在里面。李广假装昏迷迷惑敌人,瞅准时机突然跃起,将一名匈奴兵推到地上,骑上马拿起弓箭转身就跑。匈奴兵连忙追赶,李广一边骑马一边射箭,最后终于回到了大营。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飞将军”称号。

公元前121年,李广的四千骑兵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包围,汉军死伤过半,箭也快用完了。李广用一把称作“大黄弓”的强弓连续射杀匈奴数名大将。匈奴兵大为震撼,再也不敢进攻。第二天汉军大部队赶到,李广和部下终于突出重围。

关于李广箭术高超故事的描述,有时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传说有一次他外出打猎,看到草丛中藏着一只猛虎,大惊之下赶忙弯弓射去,正中虎身。等走近了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大石头,那支箭居然深深地插入石头中。李广大为惊讶,等他再去射石头,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唐代边塞诗人卢纶根据这个传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他的品德和功业,往往夸大其辞,将其描写成半人半神的超人,其中草船借箭那个情节,几乎是家喻户晓。

据史料记载,草船借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利用水面薄雾作掩护,乘轻舟从濡须口抵近曹军前沿观察。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生性多疑的曹操见对方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似弓似炮的弩

弩是利用机械力量的弹射器。弩由弓发展而来,弩的工作原理是把强弓固定在带有箭槽和发射装置的木条或金属杠上,弓弦张开后,由发射装置固定住,箭放槽中,弓弦接箭尾。发射时开动发射装置,箭沿着箭槽射出。有的弩还可以发射石弹、镶弹等,因此弩又可以分为箭锋和弹弩。

弩与弓的根本区别在于弩具有延时功能,不需要在引弓的同时瞄准,并且可以利用足、腰、机械等多种方式引弓,使弓弦具备手拉不能达到的张力,因而弩具有射程远,准确性高,穿透性强的特点。但弩的发射速度逊于弓,而且比弓笨重,机动作战时障碍较多。

中国战国时期和西方古希腊时代,已经出现了弩。以后传及几乎所有主要军事国家,并沿用多年。弩的质量和种类也不断发展,出现了连射弩、自射弩、火箭等种类。近现代射击火器出现后,弩渐被淘汰。

劲弩趋发致敌死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装疯卖傻,千方百计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在其所著《孙膑兵法》中,他称弩“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并创立一种叫“劲弩趋发”的阵法,说明弩在当时实战中地位非同一般。在著名的马陵之战中,孙膑以万弩俱发的突击攻势,战胜了狂妄而轻敌的庞涓。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了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韩昭侯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等人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定陶进入魏国境内。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保卫魏国。魏国国君非常气愤,以庞涓为将,举倾国之兵要与齐军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