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的语言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交际口才,赢得人脉

1.好口才在交际中作用无穷

讲究说话在我国是有传统渊源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出现了能说会道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外,人们对口才与交际也看得很重。美国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做是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做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顶替了“原子弹”,而“口才”照样独冠“三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

(1)口语表达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语言归根结底只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基本形式。虽然书面语言曾经出现过数以万计的千古雄文,为后人高高仰慕,叹为“观止”,但就日常语言实践来看,口语使用频率更多,应用更广,覆盖群众面更大。特别是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口语突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就有着更为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

口语表达的作用已渗透当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解决国际争端,一场智斗,能免除兵刃之灾;同外商洽谈、索赔,一段明晓是非的犀利言辞,可赢得亿万财富;作战场动员,几句呼喊,可使军心一致,士气大振;作调解纠纷,一席恳谈,如绵绵细雨浇灌干旱心田,化干戈为玉帛;做思想工作,一团通情达理温暖的话,可促使庸人立志,浪子回头。小到日常生活中谈情说爱、公出办事、商场购物,都离不开口才。至于座谈演讲、传播信息、洽谈生意、待人接物,学术论辩,更时时需要发挥舌头的功能。

说话人人都会,但是把话说得规范、得体、连贯、得心应手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只有有口才者才能做到这一点。既然人是“说话的动物”,一生在说话中度过,那么舌头的重要性自在情理之中,而体现说话艺术追求高层次表达的口才,更是重中之重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说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业化时代,由于生产和交通十分落后,文化非常闭塞,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们物质生产自给自足,他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很少。人们只要求“书同文”,不要求“语同音”,更没有感到提高口语素质的需要。

当我们从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走出来以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商业社会。在现代社会里,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都处在复杂的联系和不断的流动状态之中,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而其中人是形成这种流转的关键和轴心。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生接触。

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电话、广播、电视、录音等)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天上地下、还是水面海底、乃至月球宇宙,凡是人能到达的地方,都能做到直接通话。因此,有人认为,地球的空间距离在日益缩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今天能用声音、口语来代替了。由此可知,口才在今天直接影响着人们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人际的交往。

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整个人类社会经历了第四次浪潮,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说话的好差直接决定着交往的好坏、事业的成败。

说话对交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第一载体,其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交场合,语言是最简便、快捷、廉价的传递信息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人总是受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无礼者总是受人鄙视的。

其次,说话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讲究速度和效率,于是要求人们彼此的说话应充分节约时间,简明扼要,能一分钟讲完的话,就不应在两分钟内完成。同时高效率的要求也迫使说话者应能说普通话,并且要说的有条理,这也是社交活动所必需的。

其三,信息社会的要求,说话者还应学会“人机对话”,以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高自动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国,已有口语自动识别机,用来预订火车票等。文字的机器翻译若干年后将发展成为口语的机器翻译,语言打字机的使用,将使人类的双手获得第二次解放。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不仅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要求人们应讲究如何说话。说白话不说半文不白的话,说明白的话不说似通非通的话,说准确的话不说含糊不清的话。

总之,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人际间交往的频繁,“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迫使人们突出重围,走出家园,去广交朋友,去认真说话,通过说话去创造效益、架设桥梁、增进友谊、创造理想的明天。讲究说话可谓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须,谁轻视了说话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谁就必将在交际中处处碰壁,屡遭败绩。

2.语言的力量能够征服人心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可见,在代社会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这就得靠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最终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之后,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谢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却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音刚落,赢得全场一片掌声。

他巧妙运用两句话,既赞美了焦裕禄的为民奉献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过口才的交流与沟通,陌生人可熟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在交际中失败,以致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奖赛中夺得头名。主持人问这位激动的歌手有什么感受时,他说:“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我赌得了奖金,而且也赌到了名声。”“赌”字一出口,全场一片哗然,嘘声不断,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并在潜意识中了解到了他的参赛动机与人品。

中国有句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跟那些具有口才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激动,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与融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沟通,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则故事十有八九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假如你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么,你一定会获得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和口若悬河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就是这种职业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你做贸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销公关也好,商战舌战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做不了赚大钱的生意人。

如果你是位公务员,拥人生的有好口就能更好地亲近上级,和睦同事,控制下级。

人生在社交中度过,话语交流伴随着你每一刻。你时刻在实践着话语交往,口才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如果你想在滚滚人流中活得轻松,适得潇洒,一定要对语言的力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湮没于人海中,饱尝辛酸。

3.口才综合反映着一个人的能力

西方人对口才十分重视,他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良好的口才是人生追求成功的重要技能。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交际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

口才和交际的学问,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视开设这门课程。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以其毕生的精力教给人们怎样做人处世,走向成功,卓有成效。“卡耐基课程”早已成为心理、口才与交际的成人教育的代名词。美国的卡耐基学院已达1700多个。

目前,美国已有300多所大学设有说学系或演说学系。从1976年到1980年的四年间,仅获得“说学”硕士以上的专门人才就有三万多人。

在我国,提高大众的口才已显示出迫切性。长期以来,有一种陋习,就是不把口才看做真才实学,认为那只是摇唇鼓舌、耍嘴皮子,或只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或把口才与诡辩联系起来,或片面地认为口才只是讲话的技巧。也就更谈不上把口才和交际能力看做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有些人甚至认为能说会道算什么?不过是要嘴皮子罢了!可是真的等他需要能说会道的时候,他已经来不及“磨嘴上阵”了。

其实,口才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言谈或口才好的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反映事物的能力;必须具有辩证的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够全面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还必须有良好的应变技巧,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所以口才如何既是衡量一个人学识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尺度。

市场经济离不开公平竞争,而竞争常常离不开语言。在商业的活动中,能说会道,能使顾客满意,生产也就越做越旺,相反,板着脸,说话生硬,不得体,顾客不喜欢,老板也要炒他的鱿鱼。

1988年10月,一位来自台湾的客人来到金陵饭店公关部售票台前。

“早上好!”公关经理很有礼貌地站起来招呼。

“我要3张后天去上海的91次软座票。”客人不耐烦地说。

见客人情绪不好,公关经理立即将订票单取出,帮客人登记。当写到车次时,公关经理习惯性地发问:“先生,万一这趟车订不到,311、305可以吗?它们的始发时间是……”

没等公关经理说完,客人连说:“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

公关经理又强调了“万一……”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么万一,万一,你们是为客人服务的,就不能这么说。”

这时,公关经理立即意识到自己说话方法不妥,差一点把客人赶跑了。她根据对方反馈的信息,立即调整话语,转换语气说:“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设法给您买到。”这时客人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客人来取票。根据头天打交道的情况。公关经理一改过去公事公办的办事态度,笑眯眯地说:“先生,你的运气真好。车站售票处明天91次车票好紧张,只剩三张票,全给我拿来了,看来先生您要发财了。”

客人闻听此言,立即转身跑到宾馆小卖部,买了一大包糖回来请公关小姐吃。

自那以后,客人每次见到公关经理都打招呼,点头微笑。临走时,他高兴地说:“下次来南京,一定还住金陵。”

那一位公关经理差一点把自己的饭碗砸了,还好,她还有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的能力。她原先语言硬邦邦,语气冷漠,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台湾客人神情则愤怒、生气,对其不满;当她一发现苗头不对,马上语言变得温情、善解人意,语气得体、适宜的时候,台湾客人的脸上则阴转多云,表情走向舒缓,心里是甜滋滋、喜洋洋的。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这位经理综合能力较强,才使他能渡过了难关。

4.事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口才

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财通三江,而不是门可罗雀,债台高筑;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欢乐,其乐融融,而不致举家郁闷,愁肠百结;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喊:“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话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奋力相随。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你的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与人合作,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公关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

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鲁迅、闻一多、周恩来、陈毅,更是现代能言善辩的口才泰斗。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英国首相。

美国当代亿万富翁鲁几诺·普洛奇,之所以有今天如此显赫的地位,跟他的出众口才有关。

鲁几诺·普洛奇1918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铁矿城。由于家里贫穷,他常跑到矿场,捡些矿片卖给游客。在与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开始显示出能说会道的口才。

高三那年,他当起了小老板,加入了推销水果的行列。一天,一船的香蕉——18箱——在冷冻厂受损了。香蕉仍然可口,完全没问题,但外面的皮太熟,黑乎乎的,不好看,这会影响香蕉的销量。鲁几诺主动请战,他相信他的口才给香蕉的销量带来好运。

那时4磅优质的香蕉可卖25美分。同行建议他开始以4磅18美分推销这批香蕉,如果没有人买的话,再降低价钱。

但是鲁几诺自有其绝招。他在门口摆满了堆成小山似的香蕉。然后,他开始叫喊起来:“阿根廷香蕉!”根本没有什么阿根廷香蕉,但是这个名字蛮有味道,听起来很高贵。于是招来一大堆人围过来瞧瞧普洛奇的黑乎乎的香蕉。

他说服他的“听众”,这些样子古怪的香蕉,是一种新型的水果,第一次外销到美国。他说为了优待大家,他准备以惊人的低价,l磅10美分,把香蕉卖出去。这个价格比一般没有受损的非“阿根廷香蕉”差不多要贵一倍。

3小时之内,他就把18箱香蕉卖光了。

普洛奇由于出色的推销才能,不久升任为一家大型公司的总经销。

他发明了一种推销方式,并总结要诀:把各个地方的商人聚集起来,使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联合购买的话,会比较便宜。结果,他把一卡车又一卡车的货卖给他们。

他又说服那些商人,要他们相信,该是他们大批买进这样那样货物的时候了,不能等到下个月了,因为下个月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样,他又多卖出不少东西。为了使他的话更有说服力,他自己打电报给自己,装作是他的总裁打来似的。电报的内容大约是这样的:“警告顾客,豆子的价格将会上涨。”他手里挥动着电报,不愁顾客不向他订购更多的东西。

普洛奇自己终于办起了公司,成为豆芽厂的总经理。

但豆芽厂的规模很小,而且仅仅把豆芽当作食品卖出去,当时销量有限。普洛奇决定把豆芽装成罐头。他打电话给威斯康辛州的一个食品包装公司,得到答复,这个公司同意替他把豆芽制成罐头——只要普洛奇能找到任何罐头筒的话。在大战期间,所有的金属都优先用在军事上,老百姓只有极有限的配给。

普洛奇感到,又是他一展高超口才的时候了。

普洛奇不经任何人搭桥牵线,直接奔向首都华盛顿。他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过五关,斩六将”,一直冲到战争生产部门。

他用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名称介绍自己,说自己来自“豆芽生产工会”,需要政府帮助。华盛顿的官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他给他们的感觉好像他来自什么农人工会,而不是什么公司。战争生产部门让这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老板带走了好几百万个稍微的有些毛病但仍可使用的罐头盒。

普洛奇在罐头外面贴上标签,写上一个东方名字:“芙蓉”,虽然那时公司里有一个东方人也没有。

然后,普洛奇觉得该增加“荚蓉”产品的种类了。把豆芽加上芹菜和其它蔬菜,他就有了一道人人喜欢吃的中国菜“杂碎”的配料了。

请看另外一位老板对其的评价。

“这个芙蓉公司有什么来头?”通用食品公司的一位经理有一天问他的公共关系顾问,“他们是中国人吗?”

“不是,”这个公共关系顾问说,“公司的首脑是一个美国人,而工厂的工人多数是明尼苏达的瑞典人。”

“你在说笑话!”那位经理说:“天呀!他那些鬼罐头都压扁了,好像是从中国运来的。那个公司一定有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口才专家和推销专家!”

这句话说得没错。普洛奇靠他出众的口才和推销术使自己一步步登上事业的顶峰,最终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

有个好口才是人生一笔好财富。如何拥有这笔“硬通货”?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修炼:心理素质和状态上的锻炼以及外在知识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训练。前者是内在因素,一旦你改变昔时的观点,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感受和实践,那么你的口才能力就具备了大半。后者是具体的口才技巧的学习,广泛地阅读加上不断地模仿练习,就可使各种技法为你所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心,那时,你就是位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

5.大凡杰出人士都拥有良好的口才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杰出人士都是能征服人的心灵的人,他们往往都有好口才,具备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1)周恩来——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中,出现过许多能言善辩的铁嘴人物。周恩来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口才蜚声海内外,其应变的机敏,非凡的气魄,犀利的言辞,柔中有刚,就连对手也露出情不自禁的赞叹之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在谈话中有四个特点:“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1965年,美国作家路易斯·斯特朗80大寿,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展览馆的大厅为她举行祝寿活动,与会的有几百位中外人士。周总理在致词中说:“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大家听到总理用“40公岁”这个新名词都笑起来。斯特朗也哈哈大笑。总理接着说:“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祝词中,周总理特别使用了“40公岁”这一说法,它一方面暗寓着斯特朗女士的实际年龄,另一方面又寓示着斯特朗女士精神上的年轻。这种一语双关、新颖别致的说法是在“1公里=2里”、“1公斤=2斤”等基础上的新创造,它既令众人耳目一新,又贴近了斯特朗女士的心理需要,因而为喜庆的场合增添了热烈、轻快的气氛。

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对方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何把走的路叫马路呢?”总理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所以叫马路。”对方又问:“在美国,人们都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呢?”总理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要低着头走了。”

例中美国记者的发问虽无恶意却也语带讽刺,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感悟到了这一点,马上在笑谈调侃中运用弦外之音针锋相对地予以回答,尽显杰出外交家的语言风采。

(2)里根——绵里藏针显实力

1984年,美国里根为了竞选美国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论辩。在论辩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里根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一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最后,里根获胜当选总统。

面对年轻气盛的蒙代尔的攻击,作为长者的里根如果以牙还牙,破口对骂就会有失作为长辈的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优势;但如果逆来顺受、装聋作哑,那么,在蒙代尔的锐气面前,则又显得老气横秋、难有作为了。为了争取电视观众,里根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采取了将计就计、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的策略,即在不动声色之中,以己之长,显彼之短,既尽量显示作为年长者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又委婉地抨击和映衬对方作为年轻人的浅薄和狭隘。他在讲话中并不讳言自己比对手年龄大,却居高临下地以长者面对后辈的挑衅不屑一驳的口气说:“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幽默,因为它明里说的是“不会利用”,其实已毫不客气地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对方的“不成熟”。这种轻巧、宽容的语气与内容的巨大反差不但带有浓厚的幽默气氛,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对方推到了“攻击长者”的“不成熟”的位置上,充分反衬了自己作为长者的宽宏大度,以稳操胜券的姿态显示了自己的信心和实力。这就不仅在论点上,而且在人品和形象上,都有力地反击了对手,在观众面前树立起比对方更能胜任总统职务的印象。

(3)基辛格——妙答记者问

1975年5月2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经维也纳。

在维也纳,基辛格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基辛格与尼克松前往苏联的原因及要举行的两国首脑的会谈。

《纽约时报》记者马科斯·弗兰克尔问:“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对这家一向使他很恼火的报纸的记者答:“我明白了,你们看,马科斯同他们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

全场哄堂大笑。

在莫斯科,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4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基辛格微笑着说:“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

记者们开始接过话题,探问美国的秘密。一位记者问:“我们美国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立即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全场哄堂大笑。

尼克松、基辛格离开苏联,在德黑兰作短暂停留。当晚,伊朗首相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表演。基辛格看得出了神,末了还与帕莎聊了一阵。

第二天,在总统专机上,一位记者向基辛格打趣:“你喜欢她吗?”

基辛格一本正经地回答:“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真的吗?”

“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我费了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导弹改装在V型潜艇上发射。”

旁人都在发笑。

有好口才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只要你对他们高超的语言加以揣测,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6.好口才并非天生,而是源自后天训练

有位美国政界要人曾说过,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语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的确,口才很重要。但你也许会说:“我先天不足怕开口,见生人就脸红,没口才。”那么,我们告诉你:朋友,这不要紧,路就在脚下。

口才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从天而降,就像庄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口才也需要培养。

有人曾对丘吉尔的口才进行各种分析,他的儿子却一语中的:“我的父亲把他自己一生中的最宝贵的年华都花在写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上了。”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毫无疑问,丘吉尔被誉为“世纪的演说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可能忘了,他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演说家,他原先讲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根本就不是当演说家的材料。他本人身高五英尺五(约1.65米),没有堂堂的仪表和风度,他那难听的叫喊声又不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或是马丁·路德·金那样洪亮。丘吉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曾经在下院最初的一次演讲中,讲了一半便垮下来了……然而,就是这个丘吉尔,成了举世皆知的雄辩的演说家。先天不足后天补,完全是做得到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这样评价丘吉尔:“丘吉尔动员了英语语言并将它投入战斗。”丘吉尔的成功,除了刻苦、勤奋、坚持不懈的努力,别无他法。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结晶。”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实践中磨炼口才,以坚强的意志作为通向成功的基石,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勤奋的苦练加上技巧,一定会成功。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詹姆士说过:“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仅仅在使用我们体力和智力的一小部分。说得明白一点,人类就是一直这样画地为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人具有各种力量,但往往未加发挥。”这些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对这些力量置若罔闻,太可惜了!

出生于英国的狄更斯,在欧洲有“历史性的雄辩家”的美誉。但是,这位口才锐利的雄辩家在小时候,曾经是天生声音低沉,并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但是偏偏狄更斯所在的祖国——英国,有着很严重的政治纠纷,因此,能言善辩之士格外受到重视,引人注意。当时,狄更斯除了说话较一般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流的,他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因而狄更斯认为必须改变自己口才笨拙的现实,以免为时代所淘汰。于是,他下决心进行锻炼。他经过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索,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之后,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但很不幸,他失败了,因为他的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听者根本就无法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是,狄更斯并不气馁,也不灰心,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他花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每天跑到海边去对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后,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嘴形,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后,狄更斯终于再度走上讲台,并一举成名,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从此,声名遐迩。笨拙的舌头终于变成了天才的口才。

英国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才华出众,并且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显示了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但是,在他年轻时,却胆子很小,羞于见人。初到伦敦,上朋友家做客,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良久,却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学会的辩论会,他在会上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了起来,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当他讲完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喝倒彩和讥笑。这次下来,萧伯纳感到蒙受了莫大的耻辱。但是,萧伯纳并没有从此不在公开场合演讲,而是化自卑为动力,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拿出超人的毅力,参加了许多社团辩论,并且在社团辩论中总是参与发言,据理力争。他每星期都找机会当众公开演讲,在市场、在教堂、在公园、在码头,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还是寥寥无几的听众,都慷慨陈词。终于,萧伯纳成了一名世界级的演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