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1)

第一节神话

神话与原始宗教

神话与原始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

原始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等内容。下面分述它们与神话的关系。

原始巫术是原始人一种信仰的技术和方法,原始人“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利用直接的方式和方法,可影响、控制客观事物和其他人行为的巫教形式”。祈求、招魂、驱鬼、诅咒等巫术活动,目的在于影响和改变客观事物,这既表现原始人对自然的恐惧,而又显示他们征服自然以保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愿望。巫术在原始社会发挥着“准科学”的功能,因为巫术当中包含着许多天文、历史、医药的科学知识。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巫术看作是“前宗教”现象,因为巫术与宗教不可分,“巫术补充了万物有灵论,同时万物有灵论也补充了巫术;它们共同组成了宗教(其中包括各种巫术的动作与语言等仪式)的和一般形式的、以及后来非常发达的各种形式的根本核心与基本实等质”。

巫术与神话关系密切,巫术的咒语和神话都是原始的语言。像埃及神话《金字塔文》、《死人的书》所记载的长长短短的“颂歌”和“文章”,都是“呵护死者,使不受妖物伤害,并得长生于幽冥世界”的巫术咒语。古印度的神话古书《吠陀经》中的《阿萨法吠陀》全为降魔伏怪的咒语。在我国,被视为“巫书”、“怪书”的《山海经》记载的诸多神话也与巫术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与黄帝交战,双方都施行巫术。铜头铁额的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而黄帝则放旱止雨,最终战胜了蚩尤。由此可见有的神话是从巫术转变而成的。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必然现象。“图腾”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吉布瓦方言“totem”的音译,意思是“他的亲属”。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物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认为本氏族来自(生自)于这些动植物或无生物。因此,原始人便把它们当作“图腾”(标记)并对它们膜拜。这种膜拜的行动和观念是神话产生的温床。像族源神话,便明显看出这种图腾的印迹: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乔氏女,少典之妃,感神龙而生炎帝。

——《三皇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喾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乌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记·殷本纪》

这些感生神话与炎帝氏族的龙图腾信仰,与殷氏族的鸟图腾信仰,都有密切关系。而后,图腾徽记的诸氏族在发展中不断联合和融合: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鸢为旗帜。

——《列子·黄帝》

融合之后的部落联盟又从众多氏族的图腾徽记中选择其中之一个,用作部落的图腾徽记。现在我们在广大的中华大地见到的“龙凤呈样”的艺术图案多少都带有远古图腾崇拜的因素。而在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盛传许许多多的图腾神话。像北方的鄂温克族,以熊为图腾。他们称公熊为“合克”,这是对最高父辈的称呼;称母熊为“恶我”,这是对最高母辈的称呼。他们把熊当作自己的“远祖”,因此他们猎熊吃熊都有复杂的仪式和禁忌。熊死,说“睡觉了”;认为熊的脑、眼球、心、肺、肝和喉管,都是其灵魂寄居之所,禁忌食用;吃熊肉时,大家围在“仙人柱”(猎人小屋)中,一齐作乌鸦叫声,并叨念着说:“是乌鸦吃你的肉,而不是我们!”他们当中流传的《鄂温克人的起源》神话说,从前有一个猎人上山打猎,被一头母熊逮住,后被带到山洞,被逼与母熊结婚,生下一只小熊。后来猎人逃跑,母熊带着小熊紧迫不舍,追到河边,猎人已登木排到了对岸。母熊愤怒,把小熊撕成两半,一半抛给猎人,一半留给自己。抛给猎人的那半便成为鄂温克人的祖先。在南方,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以犬为图腾。这些民族还处在氏族部落的时代,以狩猎游耕为生,猎犬为他们捕捉猎物和保卫他们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因而他们把犬当作一种精灵和神加以崇拜,进而当作自己盘瓠部落的徽记,当作自己部落的始祖,并立盘瓠庙或盘瓠神位加以祭祀。畲族每家还有一根祖杖,作为图腾的象征。瑶族神话《盘王的传说》认为:高辛王蓄养的龙犬为高辛王打败了入侵的番王,娶高辛王三公主为妻。然后想要在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变成完人,但三公主怕蒸死了丈夫,提前揭了盖,龙犬虽已变人,但头上腿上还有很多毛,只好包上头巾和绑腿。高辛王命龙犬为南京十宝殿侯王,俗名盘护(瓠)王。盘护(瓠)王与三公主生下六男六女,他们又自相配婚,繁衍了瑶族的子孙。所以瑶人都尊龙犬盘瓠是民族的始祖。以上例子,充分说明神话与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它们的产生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当初,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完全依赖于自然。待到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工具改进了,人类的思想和语言才得到发展。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有别于一般动物而独立存在,并认识到,人有依赖自然、畏惧自然的一面,也有对抗自然、征服自然的一面。依赖,产生对自然的崇拜;对抗,产生对自然奥秘的了解和对自然控制征服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依然受到生产力的制约,人们对自然的种种现象,诸如天体运行、风雨变化、四季更迭等,都不可能科学地解释,只能从自身主观体验出发进行幻想,把自然当作人看待,当作崇拜的对象。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人本来并不把自己与自然分开……所以他把一个自然对象在自己身上激起的那些感觉,直接看成是对象本身的情志。有益的、好的感觉和情绪,是由自然的、有益的东西引起的;坏的,有害的感觉,像冷、热、饿、痛、病等是由一个恶的东西,或者至少是由坏心、恶意、愤怒等状态下的自然引起的。因此人们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将自然的东西弄成了一个心情的东西,弄成一个主观的、亦即人的东西……把自然当成宗教、祈祷和侍奉的对象。”

人们在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索的同时,对人自身的种种现象也进行了探索。英国安德留·兰(1844~1922)曾对原始人心理特征作如下概述:一、相信人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思想以及感情,即所谓滥灵论;二、相信魔术与迷信,认为人可以变兽,兽可以变人,风雨雷电可用魔术来招致;三、相信人死后灵魂可离身,并有知觉而存在于别的一个世界,而它的肉身作息,与生前无异;四、相信可以附在有生的或无生的物类;五、相信人类本可不死,死是由于死者受了仇人的暗算;六、他们具有好奇心,而且非常强烈,见到自然现象以及生死睡梦,都觉得奇怪,渴望得到解释。其中第三点和第四点,正是原始人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心理基础。

在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集体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创造了宗教的神,也创造了神话的神。宗教有雷神、月神、太阳神、山神、河神等,神话也有这些神。这些神,都是原始人幻想的产物。只是神话是现实基础上的幻想,宗教是对现实“彼岸”的幻想。两方面的幻想,常常结合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成为原始人的一种宇宙观。

但是,神话与宗教毕竟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宗教是人们对大自然软弱无力、感到恐惧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观念。

如雷神、水神、岩神、树神,它们给人以陌生、恐怖的面孔和虚无的感受;神话大多是人们的同类和师傅,是持劳动工具的现实人物,如密洛陀、布洛陀、布伯等。在他们身上,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的积极进取精神。

第二,神话把愿望诉诸语言,口耳相传,激发人们去征服自然,一般没有崇拜仪式。

宗教不仅使用语言,还有崇拜仪式,它们通过魔咒法术去抑制自然,但更多的是表现对自然的讨好和乞求。至于盘瑶的盘瓠神话和盘王节祭盘王仪式并存,布努瑶的密洛陀神话与祝著节祭密洛陀仪式并存,这种二重性是相互渗透规律作用的结果。

第三,神话“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持自然力”(马克思语)。

这种想象由现实生活引起,它赋予一切对象以生动奇妙的形象,具有质朴、崇高、浪漫的品质,给人们健康愉悦的美感。而宗教则缺乏这样的审美感受,表现了匍伏于自然力的消极面。如人们恐惧江河泛滥的洪水,便虔诚地猎取牺牲(或动物或人)来供奉水神。

神话的内容和分类

我国神话特别是少数民族神话,丰富多彩,奇伟瑰丽。从内容出发,结合各民族神话的特点,作如下分类:

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指的是解释天地来源和结构的神话。大致有六种类型:

自生型。认为天地本来就存在,宇宙万物是自然形成的。如彝族古歌《万物来历》中说:“很古的时候,没有天和地,混混沌沌的,产生了清浊气。大风轻轻吹,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沉。清气变成天,浊气变为地,清浊变阴阳,阴阳会相交,产生青红黄。”认为天地清浊之气自然形成,万物是阴阳相交的结果,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又如纳西族《东巴经·懂述战争》说:天和地还没有镇定,日月星辰还未出现的时候,在上方出现了佳音,在下方出现了佳气,佳音佳气结合变化,出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变成了天地万物。这也是阴阳结合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它还表现了世界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自生型天地开辟神话出现较晚,对宇宙形成的解释比其他类型神话更合理些。

胎生型。认为天地是由一位创世母神或某一生物生下来的。如布依族《古老歌》认为天地是由他们的创世大母神翁戛胎生的。苗族古歌《金银歌》也认为天地是罗迪生生下的双胞胎。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的观念的映象。而有些民族的神话则是一夫一妻制社会的折光反映,因而有天父地母婚配而胎生天地万物之说。如珞巴族神话说,天是一个男人,地是一个女人,最初天地混沌一团,后来才逐渐分开,并结了婚,生下许多孩子,如日月、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等,这是天父地母婚配生育万物的典型例子。

蛋生型。认为天是由蛋孵化出来的。蛋是动物生命体肇始中常见的现象,原始先民既认为天和地都是有生命的,那么,把这些有生命之物的形成与蛋生联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如壮族神话说:从前没有天地,先是宇宙中旋转着一团大气,大气越转越快,最后变成一个圆蛋,蛋中有三个蛋黄。后来这个蛋爆开成三片,分别化成天空、海洋和大地。《苗族古歌》也说:宇宙最早是云雾,而云雾像孵蛋那样孵出了科啼与乐啼两种巨鸟,巨鸟又孵出了天地。

开辟型。认为天地原先粘在一起,混沌一团,后来由巨人神将它们分开,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天和地。而这位神人可以是男性神,也可以是女性神。前者如著名的盘古,有关他的神话记载在汉文古籍中,一般认为是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此外,还有布依族中的力戛、傣族的英叭、拉祜族的厄莎等都是开天辟地的男性神。女性神如水族的“伢俣”女神(伢,水语即婆婆;俣是娲。伢俣,据说就是女娲)、壮族的姆六甲、鄂温克族的女萨满等,这些女性神形象的出现,比男性神更早,她们的形象很可能是母系社会中女性崇拜的产物,而男性神则可能是进入父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

创造型。认为天地是由巨人神制造出来的。有的民族的神话认为天地是由女神或男神创造的,如卫拉特蒙古族的《麦德尔娘娘创世》和维吾尔族《女天神创世》即认为是女神的创造;而满族创世神话则认为是男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创造。有的民族的神话认为是偶生神的创造。如纳西族的东神和色神、阿昌族的天公遮帕麻和遮米麻、苦聪人的阿娜和阿里等都是偶生神,他们共同创造了天和地。还有的民族的神话认为是群体巨人的创造。如彝族的《勒鸟特依》说,天神恩体古兹召集众神共商开天辟地大业,决定由铁匠神阿尔制成四把铜铁叉、九把铜铁扫帚和九把铜铁斧。然后又由四位巨人分别用铜铁叉分开天地,九位女神分别用铜铁扫帚打扫天地以及九位男神分别用铜铁斧把大地锤平。这是原始先民集体劳动生活的折光映象。此外,创造型神话中,还有说是动物或昆虫造天地的说法,如哈尼族的《天、地、人的传说》认为神鱼造了天地;侗族神话的创世母神萨天巴,是只金斑大蜘蛛;壮族《布洛陀和米洛甲》神话中也说是螟蛉子和拱屎虫两只小昆虫造了天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