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古希腊不仅开启了人类戏剧艺术的先河,而且确立了一整套泽被后世的戏剧理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尽管有所缺失,但仍然不失为一部伟大的戏剧理论特别是悲剧理论著作。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64~前332年),出生于马其顿斯塔吉罗斯城,后来来到雅典,在柏拉图学园求学,学成之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他曾担任过马其顿王子亚里山大的教师,在雅典创办了吕克翁学院,在他晚年,因被控犯有不敬神罪,为躲避惩罚而被迫逃到优卑亚岛,并死于岛上。他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亚里士多德对待艺术的态度是公正而虔诚的,他不像其前人柏拉图那样,将史诗、悲剧和喜剧统统看成是对人具有恶劣影响的东西,进而贬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亚里士多德充分肯定艺术对人类所具有的启迪意义,认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柏拉图因蔑视史诗而将荷马逐出理想国,而亚里士多德却盛赞荷马“是个出类拔萃的诗人”。
对于处于黄金时期的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人类的艺术活动——戏剧,做出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戏剧源于模仿,但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悲剧艺术,实际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6个部分,此间最重要的是情节。悲剧所应当反映的,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的事件。
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重要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戏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但是,他所说的模仿,不是简单地临摹,而是再现和创造。他认为艺术的创造应当合乎必然率或或然率的可能性原则,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艺术应当比现实更高,比它的模仿对象更美。
关于悲剧所应当具有的长度,亚里士多德也做出了比较科学的界定,他说,“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因此,情节也需有长度(以易于记忆为限),正如身体,亦即活东西,须有长度(以易于观察为限)一样。”
为此,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的长度应“以太阳的一周为限”。太短不足以表达情感,太长则会令人厌倦。关于情节的整一性问题,亚里士多德做出过重要的解释:“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模仿,它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到了17世纪,一些古典主义戏剧家据此提出了“三一律”的戏剧观念。所谓三一律,即戏剧行动的一致、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三一律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戏剧整一性原则有某种联系,但并不完全一致。这是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