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诸法:洗心禅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四念处教我们悟人生

“四念处”出于《三十七道品》,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从四个方面观察心的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种正念而生起的智慧观察,展开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种观法,以破除执著颠倒。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贪、瞋、痴烦恼,就是因为执著“常、乐、我、净”。破除四种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了。

观身不净

在佛教的思想里,身体是我们修行的依凭,一个借用的工具,今世依靠这个身躯来行住坐卧和思考,以求达到悟佛法之真谛、解脱生命之轮回的境界。

而在世人的观念里,身体就是一切,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身体。我们不愿意接受身体终有一天会幻灭的事实,总是觉得身体和生命会永远存活于天地之间。殊不知生活和生存是不同的,生活是为了灵魂,而生存只是为了身躯。本来是无常的东西,我们执着为恒常,所以烦恼就产生了。

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观念不正确,错误的认识会在我们内心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我们的内分泌,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长时间泡在这些毒素里就会疾病缠身,而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所以要正确地面对我们的身体,观照它的无常性。在身体的内部,是一番不净的景象,这个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多少垃圾。借助现代解剖学,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堆缠绕的肌肉,骨骼以及五脏六腑。我们引以为傲的身体是那么的肮脏和不堪,自己辛苦一辈子就是在为这个身体服务,难道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吗?所以佛家告诉我们,身体只是我们用来修行的工具而已。

禅修要静下来,观察身心的真相,远离错误的认识,断除盲目的执着。通过反思、觉察和超越,让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问题能困扰你了。佛教把这种对世界的透彻认识称作智慧。

有些人认为佛教思想是消极和颓废的,其实是他没有搞清楚。佛家是求真的宗教,佛教教人从更深的层面去把握世界和生命存在的真相,从而可以善待自己的人生,乃至善待万物。

佛教的智慧是出世的智慧,超越一切偏狭。这种智慧看待事物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人类认识事物的经验。人类固有的认知能力,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只停留在表面。打个比方,把一根筷子放进一杯清水中,筷子看上去就像是被折断了,可事实上筷子没有变,只是光的折射欺骗了你的眼睛。同样的道理,耳根、鼻根、舌根等等都是如此,我们的感官感触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而已。

禅修,就是要从内而外、从浅到深地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更透彻的认识。当我们有了这种透彻的认识之后,再来看待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就会有一个清晰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这种判断力,那么我们的观念都是错误的,我们就会浑浑噩噩地活着,以别人的成就为成就,以别人的理想为理想,以别人的价值观为价值观。这样被动的人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前几天在宁波,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他的感受。他说虽然现在他把企业做得很好,自己的理想也都实现了,可是一切好像都不太真实。是的,即便是做到像秦始皇一样的伟大,几百年之后又怎么样了?这种认识并非消极,而恰恰是我们对事物深层意义的把握,能透过事物变化的过程看到事物的本质。如此认识就能剔除那些虚妄的幻想,这难道消极吗?

当我们从错误的认识中走出来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并不能成为一个值得奋斗的理想目标。比如青春是什么,就是这一张会衰老的脸吗?事物既然都在都变化流逝之中,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抓住而永保呢?相比之下,去提升自己内在的美,使自己拥有高雅的气质、快乐的心态,这才是真正有着阳光和欢笑的青春吧。我常常和那些热衷于美容的朋友说,美容或许可以用药物帮你达到某种效果,但还是无法阻止衰老。当你开始重视自己内在美的锻造之后,内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安逸,这个时候你的美就会由内向外渗透,而这种美无需任何化妆品的修饰。

以前有个开美容院的朋友跟我说:“人家禅修,身体自然健康变美,我的生意就没了。”其实做这个行业,就是要把别人的健康和美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如果客户流失,你就要自己找原因了。你看松下幸之助,他把电器做成了世界品牌,其管理哲学是:教育第一,电器第二。他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始终承担着一份责任,认为将好的教育贯穿于品牌之中才是首要任务。

以教育为目标来做事业,事业自然能够成功。同样的,如果你在做美容时,不但能满足别人外在的需求,而且能挖掘他的内在美,他就会离不开你。

《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里面就讲到,当我们身体健全的时候,要假想自己手脚残废了,这样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我们从来不敢想象自己会遭遇不幸,然而天有不测风雨,正所谓“天地无情”,在这个娑婆世界,人的身体真的很脆弱。现在我们四肢健全、六根具备,那你就要珍惜现在的生命。当我们真的这样去观想命运的无常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面对的。

佛教教导我们念苦,念无常,很多人觉得这是不是在打击人的求生意志。这并不是打击,只是在教导我们,要以真理的态度去把握人生的真正意义。

比如你放不下一段没有希望的爱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观想对方终有一天死掉了,皮肤发黑,七孔流血,甚至虫子爬满了整个身体,留下了血淋淋的一堆肉,发臭发黑。几个月后这一堆臭肉就被虫子吃光了,剩下一堆骨骼。骨骼在风雨中慢慢腐化,最后像尘土一样消散了。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观想呢,这是不是在打击我们爱美的心?是在诅咒对方的美丽吗?都不是的。万物皆无常,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分解破灭,请问那个时候,我们所爱的人在哪里。如果她在身体里面,身体会坏灭,那么她到哪里去了,她也同身体一样腐烂分解了吗。我们既然追求永恒和理想,那么我们怎么定义美丽?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爱是不是爱错了方向?

我们观想“美人之死”——那究竟是什么死掉了呢?在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入一个追问,一个对事物存在源头的追问,一个对事物存在的本质规律的追问。

当我们没有智慧,我们就不能超越表相,我们就看不清我们究竟爱着什么。当我们视野浑浊的时候,我们就会忽略生命内在那真正永恒不灭的美,而这,才是我们应该付诸追求的。

当你对自己那个自以为放不下的感情以及放不下的贪恋,能用这样的方法去观照的时候,你的心就会打开,你会开始尝试把眼睛看向事物表相之外的地方,你会开始询问何谓真正永恒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对存在实相的询问,这个时候,你才会在惯常的盲目的人生欲乐之外,去寻找真正穿透事物表象的智慧,你将会以智慧的增进为人生追求的方向。

这就是佛教“观身不净”的修行方法。古代苦行僧在修不净观的时候,会到墓地去观察死人,然后每天观察尸体的变化,看它变色的过程,看它腐烂的过程。这个修行是很艰难的。

这个修行的方法,就是针对我们的内心的贪欲和执着。只要知道自己还贪恋着什么,就可以用相应的方法来观照。

学佛要真正受用,我们就要学会觉察当下自己所有的起心动念。我常和在校的学生们说,当你们把老师教导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以后,你的人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你的知识可以帮助你达到理想的巅峰。所以千万不要把学习当做应付考试的工具,而要把它当做一个人生充实和增值的过程。这样一来你会满怀热情的去发挥你的积极性。

禅修也是一样,当你怀着一颗宁静、喜悦、快乐的心去禅修,你就会热爱它,甚至把它当做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改变,是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觉醒中生发出来的,它不是靠外在别人给予。如果能以自己的智慧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佛陀所说的空性,我们关于人生的见地从此就会坚定不移,任何风吹雨打都不会影响我们快乐的本性了。

观受是苦

受是感受,佛教讲“受”分“苦受、乐受、舍受”。

苦,是痛苦;乐,是快乐;舍受,就是不苦不乐的状态。人在顺境会快乐,处逆境就会产生苦受,苦乐中摇摆不定,就是舍受了。

每一个刚刚降临人世间的婴孩都是哭着来的,等到年岁大了,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最后油尽灯枯。佛教描述人在死亡的时候,感觉就像无数把刀把你的肉割掉一样。将死之人在病榻上苦不堪言的呻吟,那真是一种煎熬。

我们去思考,在生活中,什么会让我快乐,什么会让我痛苦,什么会让我宁静?然后问问自己,苦受是怎么来的?乐受又是怎么来的?它们生起的过程是怎样的?

再仔细地去觉察,为什么碰到一点挫折就会颓废?为什么追求不到心仪的对象的时候会痛苦?为什么家人不依照我的意愿行事时会愤怒?为什么别人和我有点摩擦的时候,就会生起憎恨?员工不听话,我痛苦;孩子不听话,我痛苦;与公公婆婆相处不好,我痛苦;父母不理解,我痛苦;今天身体不舒服,我痛苦。这所有的痛苦到底从何而来?

痛苦从何处来?就从自己的心里来。我们一直被事物生灭的表象影响,心情被其左右,一直在集聚负面的能量,那么你的感受就是苦。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对世界错误的认知,以致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面对,那就只能抱怨。在学校抱怨老师,工作中抱怨上司和同事,在家里抱怨妻子。

当我们对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我们的心就会打开,不再纠结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放不开。

因为寺院建设的事情,我也曾经被人家威胁过,甚至还有人说要把我告上法庭,我都无所谓。当我们连死都无所畏惧的时候,这些人间的是是非非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在世,最大的困扰不是敌人,而是自己。当我们无法战胜自己,就不能面对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障碍。

我们很幸运能来这里禅修,就要把修行的精神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修行的境界,让自己在困惑中超脱出来。

佛法是智慧之学,对世界的认识入木三分,这也是佛教在我们民族流传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儒家讲治世、治国、治家,教我们如何提高道德水平,如何提升人和人相处的境界;而道家讲长寿,讲养生养命;而佛家讲的是超脱,是更究竟的学问。对于世界存在的实相,儒和道都没有佛讲得深刻。

简而言之,佛法就是让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自我反思和觉察自己的一切心理现象,进而从世俗的成见与烦恼中解脱出来。

观心无常

观心无常就是观察我们内心的活动状态,认识它念念生灭,刹那刹那转变的无常性状。

心、意识、潜意识,是佛教里常提的三种递进的层次。心,是我们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无形的心又是神主生成的,非物质活体。意识指知觉的认识作用,亦即六根中的意根,缘六境中之法境所生起的心识。物理感知系统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等。简单地说,就是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综合起来,然后由我们的内心进行审核进而得出结论。

比如说,我们判断一个人长得庄不庄严,五官正不正常,环境洁不洁净,这都是六识对所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分别判断,从而得出结论。其实,我们对世界的一切认识,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它是我们历劫记忆的种子。我们常说某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净,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一个人六根不净的时候,对好的东西就生贪婪之心,对坏的东西就生厌恶之意;听到悦耳的声音会摇头晃脑地享受,听到刺耳的声音就会生起憎恨之心,这种贪婪和憎恨就叫做不净。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认知,然后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对不适当的念头及时做出调整,那样应对身边的一切就会游刃有余。习性的力量很强大,心念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所以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常常会散,这个时候就要求你有足够的耐心把心聚合起来,直到把分散的心修炼到固定专注的境界。

观法无我

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叫做法,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一切事物都符合因缘相聚而成、因缘离散而去的规律。而因缘不可能永远相聚,所以事物不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无常。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要得到什么,就要努力造就这些缘分。想要家庭幸福,就要创造幸福的缘分;想要事业成功,就要创造事业成功的缘分。但是你要明白,缘分只能让这些无常生灭的东西得到暂时的延续,它们终究还是会坏灭的。你应该思考自己的付出有没有价值,然后再来改善做事的心态和手法。

我们固有的认识很多都是错误的,而它们又会造成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误解和对事物存在规律的错误判断。修行就是让我们能以智慧的眼光去审视存在,能从事物的本质中看出其规律,从生命中渐渐悟出真理,就这样不断地修正不良的行为和思想来让自己更加圆满。

骄傲是人类的通病,很少有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得不到进步。可是当你拥有正视缺点的勇气和改正缺点的决心时,你就会发现一切不足都将离你远去。

光阴似箭,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好好抓住这个锻炼身心的机会。把一个好的习惯带回去,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最终会从迷茫、黑暗和烦恼之中跳出来。

总结一下今天禅修的主要内容:

观身不净,观察身体的变化无常,了解我们身体的一切规律。

观受是苦,感觉自己的感受,了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痛苦,快乐和痛苦永远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可能要通过大苦才会感受到一丝丝快乐,要明白这个世界终究只是苦多乐少。

观心无常,就是感觉心念的无常,清楚我们产生什么观念、问题,最终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生命结果,所以我们要修自己的心,对事物有个正确的看法。

观法无我,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因缘相聚而存在的,当因缘离散时它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有缘起缘灭的规律,没有一个恒常的“我”存在;我们的健康、幸福、社会关系等等,都是因缘聚散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