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非洲交通——火车与骆驼同行(3)
在这个过程中,关闭车窗、锁上车门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非洲的野生动物完全未经人类驯化,保持着最原始与本真的野性,所以,要十分提防那些凶猛的动物如狮子、猎豹等突然对车辆发起进攻。
另外,很多去旅行的游客会对着动物大拍特拍,尤其是在初次见到动物过马路的情形时会十分有新鲜感。拍照时切记关闭闪光灯,一方面闪光灯对动物的眼睛伤害很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闪光灯使动物恐慌,进而情绪失控。
13.如何在非洲热带雨林安全行走?
热带雨林是一种分布于南北纬5°~10°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地处热带且降水十分充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热带雨林里拥有世界上最旺盛的生命力。
非洲目前有35个国家都有一定面积的热带雨林存在,包括刚果(金)、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中非、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等,这些国家的热带雨林面积加起来有200多万平方千米。虽然非洲的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在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其他两个分别是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中排第三,但仍然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近些年来,随着非洲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探险者开始将目光投向非洲的热带雨林。
但毕竟,在热带雨林中穿行并非逛逛公园或爬爬山那么简单,甚至可以用“凶险”二字来形容。接下来就来看看,怎样做才能在热带雨林中安全地行走。
物品准备
专业厂家的登山服:既防水又透气。如果因为贪图凉快而选择背心短裤的话,基本上进去就只有遭罪的份了。
配有摄影灯的头盔:电影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即一条藏在树枝上的蛇,悄悄地自头顶探下脑袋……在热带雨林中完全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况,而热带雨林中有着密集丛生的灌木,加上树木上的爬藤,脸很容易被划伤,所以头盔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直有旺盛的精力举着手电筒,所以戴一个配有摄影灯的头盔可谓一举两得。
驱蚊水:因为热带雨林中蚊虫肆虐。
指南针(指北针):在热带雨林中,高大的树冠遮天蔽日,指望根据太阳、月亮或星星的位置确定方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GPRS导航:置身于热带雨林中,无疑等于进入了迷宫,GPRS导航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在原地兜圈子的情况。
刀具:瑞士军刀是不错的选择,方便携带且一刀多用。
望远镜:便于观察地形。
性能优良的手电和探照灯:如果要在热带雨林走夜路,一定要打着灯走,否则很有可能因为踩到蛇而遭到攻击。
对讲机:方便联络同伴之用;除此之外,如果可以的话,准备几个信号弹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医药箱:里面最好有绷带、止疼药、创可贴、消炎药、跌打损伤药、止泻药、酒精、棉签、胶布等物品。
帐篷与睡袋:帐篷一定要结实、防水,一方面为了避免受到一些野生动物的侵扰与伤害,另一方面也因为热带雨林的天气变幻莫测,很可能前几分钟还艳阳高照,后几分钟便已经下起倾盆大雨。
打火机:多备几个性能优良的打火机,能防水最好,且将打火机分置于不同地方,千万不要随便带一盒火柴敷衍了事;如果你在蹚过一条河或者淋了一场大雨后,再摸出那湿作一团、快要化浆的火柴盒,一定会后悔万分。当然,在森林中用火要十分谨慎。
压缩饼干:探险途中的干粮就靠它了。
绳子与彩色丝带:在迷路或与同伴失散的情况下,可以在行经的大树上绑上丝带,这样就可以减少在原地兜圈子的概率,同时也方便同伴找寻自己。
垃圾袋:方便将自己在林中产生的一应垃圾装袋带走。
注意事项
去热带雨林探险时,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万一在林中遇到危险,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绝对不好受。因而,最好是结伴同行,若能有当地居民做向导则更好。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千万不要慌张或者猛跑,这样只会让血液加速循环从而导致毒液流遍全身。正确的做法是拿绳拴绑伤处,以减缓被咬部位的血液循环。如指尖被咬,则绑至第一个指关节;小臂被咬,则绑至肘关节处;小腿被咬,则绑至膝关节处。但千万不要太过用力地绑,否则,长久失去血液循环可能会造成被绑部位的组织坏死。晚上在林中过夜时,帐篷一定要搭在高地上,因为很可能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造成山洪暴发。
当然,在野外生存,任何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而,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比如说如何判断野生的花果是否有毒、哪些植物对人体有致命危险等,还可以向去过热带雨林的人讨教一些经验。很可能一条曾经不经意间看到的求生技巧便能让你脱离险境。
14.非洲哪些地区能经常见到人骑骆驼?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因而,在非洲这块1/3的土地均被沙漠覆盖的大陆上,骆驼自然不少见,且自古以来一直是非洲人重要的交通工具。时至今日,虽然非洲渐渐与世界文明接轨,汽车、火车、飞机对于非洲人来说不再陌生,却仍有许多非洲人骑着骆驼出行。
目前,在非洲骑骆驼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仍然将骆驼作为穿行沙漠的最佳伴侣与交通工具,如撒哈拉沙漠一带的游牧民族图阿雷格族人;另外一种是来非洲旅行的游客,他们大都会骑着骆驼体验穿越沙漠的探险旅行。
根据这两类人的分布,我们不难猜到,非洲最常能见到有人骑骆驼的地方,便是在沙漠。在属于撒哈拉沙漠的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中,均能看到骆驼。但这并不意味着骆驼只存在于北非。事实上,非洲南部有一个著名的沙漠叫作卡拉哈里沙漠,这里居住着卡拉哈里人;此外,还有一个叫作布须曼的游牧民族也常常经过这片大沙漠,不管是卡拉哈里人,还是布须曼人,他们穿行于沙漠之中的交通工具,无疑也是骆驼。
时至今日,骆驼除了载着非洲人穿行沙漠之外,更多地承担起运载游客的责任。任何一个富于地方特色的动物,当这个地方向游客打开大门时,这些动物难免沦为取悦游客的工具。在泰国,大象是如此;在非洲,骆驼依然如此。如在埃及,游客们在观赏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的时候,往往还会花去几个埃及镑从而获得骑着骆驼观光的短暂体验。
15.非洲的交通规则有什么特色?
说起非洲的交通规则,恐怕用“左右为难”概括比较恰当。
曾有中国的记者从纳米比亚出发,向北经安哥拉与刚果(金),再向东驶入乌干达与肯尼亚,最终抵达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在纳米比亚境内,车辆靠左行驶,进入安哥拉和刚果(金)变成靠右,进入乌干达再转成靠左,在乌干达与目的地国家索马里的交界地带又变成靠右。而继续往东行驶,则又要变回靠左。在这一路行驶的过程中,靠左与靠右行驶的切换多达5次!
在非洲,车辆靠左还是靠右行驶,不仅不同的国家不同,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不相同(如索马里)。究其原因,欧洲国家的殖民入侵是一方面,欧洲殖民者对于非洲殖民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化上、语言上,也体现在交通规则上。如英国开车靠左行驶,而曾是英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则靠左行驶;法国靠右行驶,曾是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则靠右行驶。而曾为葡萄牙殖民地的非洲国家更是哭笑不得,因为他们不得不于1920年随着葡萄牙本国的交通规则的改变将靠左行驶改为靠右行驶。
因而,要在非洲开车,必须得练就一身“左右逢源”的本事,否则就只能“左右为难”了。
有交通规则,便有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世界上恐怕没有哪块大洲上的司机能够如非洲人那般,对于交通规则的遵守到了“苛守”的地步。
虽然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交通规则,但不同国家的交规,仍然给了司机一些无伤大雅的“变通”余地。以主线与支线并道为例,各国都有着“支线让干线”的规定,非洲国家也不例外。但非洲人从未试图在“变通”上动哪怕一丝一毫的脑筋。以南非为例,南非国家的干线主道入口,通常有醒目的“STOP”标志,车辆在由支线入主线口处,除非视线以内的主干道上并无车辆经过,否则均需停下来,等几秒钟,择机并入干道。而干道上的车辆在支线的并入口处并不减速,亦不会刹车。所以,在并线过程中,将干道上开来的车子减速与刹车计入并线成功的可能性上,是十分不可行的。
当然,非洲司机的苛守,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其力量却堪比交警。最显著的一点是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坏掉的时候。信号灯“罢工”往往造成交通拥堵,对于这种紧急情况的应对,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出动交警,人工指挥车辆行驶。而非洲的司机,则会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自觉地交替行驶,即岔路口不同路向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替驶走一辆汽车。
16.什么叫“搭顺风车”?
在非洲,如果你看到一辆大货车后面攀爬着一个人,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电影里演的神偷或劫匪,他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非洲人,为了省时省力而扒车代步而已。这便是在非洲的“搭顺风车”。
事实上,非洲人对“搭顺风车”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有一些小孩子由于学校距家较远,也会在每天上下学的时候爬上一辆刚巧经过的大车。一般情况下,非洲人选择的“顺风车”都是较大型的车,如大货车或者集装箱拉载车,这种车后面既有方便搭脚的踏板,又有便于攀爬的扶手。而小轿车因为流线型的设计往往不利于攀爬。
非洲为什么会出现“搭顺风车”的现象呢?因为在非洲,油价高不说,交通工具也大都依赖于进口,这造成了非洲交通成本较高,超过了非洲普通民众的经济能力,更别提拥有一辆私家车了。甚至在有些地区,居民们连购买一辆自行车的钱都凑不齐,因而,非洲人索性寻找了这样一个惊险而刺激的搭车方式。
可能我们会疑惑,难道“搭顺风车”非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吗?拦下一辆车,拜托司机载自己一程行不通吗?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时候,开车出门如果碰到陌生人,顺路的话也会让他们搭一程的。但事实上,非洲有太多的人日常较远距离出行都是依赖于“搭顺风车”这样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站在路边截住一辆过路车要求载自己一程,恐怕无论是司机还是想要搭车的人都会不胜其扰,所以,索性便以这样一种方式“搭便车”了。再者,“搭顺风车”也的确是一项十分惊险刺激的活动。许是因为如此,非洲人似乎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非洲的司机对于自己的车被“扒”很是习以为常,因而,他们非但不懊恼,反而会跟搭车的人热情地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