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译者序
本书作者泰勒·考恩,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目前任教于乔治·梅森大学,并主持该校知名智库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他的博客在全美经济类点阅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超过了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博客。他被《彭博商业周刊》称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也入选了英国《经济学人》过去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作者的《大停滞》一经出版即成为当年畅销之作,使其被誉为“下一个托马斯·弗里德曼”。本书作为《大停滞》后又一力作,书中关于科技与未来的思考十分独到。
全书从智能科技与就业形势说起,以象棋比赛等领域的技术演化为例,将时代的变迁抽丝剥茧,使之纤毫毕现。虽然全书始于对美国社会的探讨,在国人的眼中却毫不陌生。在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并不止于地理边界。智能科技进入经济领域,传统的工作方式将悄然而变。在这变化浪潮之中,劳动力市场上哪些人将如鱼得水,哪些人将举步维艰?未来收入差距的分水岭又在何处?对于这些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解答,以人力与智能技术的相容度来预测劳动者的未来,以对智能世界的适应力来预言城市的兴衰。经济学的背景,使作者对微观机制与宏观形势之间的联系十分敏感;知识面的广阔,又使其可以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因此,本书在探讨这个看似严肃的话题时,也显得游刃有余;全书妙趣横生,即使是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人读来也不觉晦涩。目前,国内创业热潮高涨,无不以新兴技术和“互联网+”为要津。如此,把握科技引起的未来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引进这本著作,正是恰逢其时。
在关于社会发展的研究中,中国往往被当作一个特例,似乎西方的理论来到这块土地,便会面目全非。而这个国家在几十年中,变化起伏成为规律,日新月异成为常态。这有时会给人一种狂热的错觉,仿佛我们站在这个时代的浪尖,便可颠覆一切规则。事实上,如果摘下文化相对主义的眼镜,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也许并非那么乖常,每个人所面临的光怪陆离,其中也许深藏着这个时代的必然,蕴含着本书中所提到的那些基础而势不可当的力量。当然,若以一领域之知识见解,标注一个时代,便难免有所偏颇。书中所描绘的一般趋势在某些特定领域未必十分适用,读者亦无须全盘接受。读者在阅读之时,大可调动自己的知识,对书中观点做出独立的判断。掩卷之时,无论读者是否接受书中的预测,相信都必定会对这个剧变之中的时代有更深的认识。
由于时间仓促及译者水平有限,译文定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贺巧玲
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201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