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清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皇太子的废立

(1)太子被废

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废掉已立为储君34年的皇太子胤,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几位年长皇子拉帮结派,用尽了各种办法来争夺皇位。在竞争中隐蔽活动的皇四子胤禛后来居上,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君临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

康熙初年,辅臣鳌拜专横跋扈,多次侵犯皇权,这就使康熙认识到皇权更换之际立皇子是何等重要,与其让一位不会治理朝政的皇子由上三旗大臣辅佐,不如事先亲手选择,培养接班人,以避免幼帝成年收回皇权时重走老路。且满族入关后受汉族传统制度影响较大,康熙深悉儒家经典,知道皇权的继续与巩固是头等大事。“三藩”之乱,吴三桂伪托“朱三太子”蛊惑人心,则是康熙从速立储的直接诱因。康熙十四年(1657年)十二月,按照汉族立嫡立长的原则,圣祖诏告天下,立其皇二子、嫡长子胤为皇太子。

建立并实施正规的皇太子制度,在清代近300年的历史中,只有康熙一朝,而真正以“储君”身份长大成人的皇子也仅有一人,这就是清圣祖玄烨的皇二子胤

皇太子宝印及印文 清

康熙十三年(1656年)五月初三胤出生,母亲是位居正宫的赫舍里氏皇后。虽然他比哥哥胤小两岁,但因为生母地位高贵而成为“嫡长子”,根据传统宗法思想的继承制度,是嗣袭父位的第一人选。在他降生尚未满20个月之际,皇父便于康熙十四年(1657年)十二月在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他变成了皇太子。

自幼受到中原传统封建文化熏陶的康熙皇帝,十分重视“早定国储”,因为它关系到清王朝的稳定,所以在自己年方22岁时,便选定了身后的继承人。另外一个原因,是胤之母在生他的当日离世,皇帝对她情义很深,并把思念转化为对亡妻之子的钟爱,早立他为太子也算是告慰皇后的在天之灵。

储位即定,康熙皇帝便用最大精力对胤进行培养,希望他能成为一代明君。在宣布立储之后,便恢复了顺治后期裁撤的管理太子宫内事务机构詹事府,配备满汉各级官员充任府事。长到6岁,胤正式入学读书,康熙皇帝选择老谋深算、品学兼优的张英、熊赐履、李光地、汤斌等名臣硕儒担任太子师傅。他自己也常在空暇之时亲自为太子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传授治国方略,给他讲前代之丰功伟绩,教导太子应怎样管理国家、怎样用兵打仗,还结合授读经史书籍对历代的得失、人心向背加以评说。为使胤开阔眼界,增加才干,在他年龄稍长之后,出外巡幸的康熙帝经常命其随扈同行,并随时教诲,让他了解民情吏治,各地山川风土。总之,他对胤满怀期望,尽全力培养他,可谓用心良苦。

少年时期的胤勤奋好学,天资聪慧,精通满汉文字,熟读诗文经史,并且有一身娴熟的骑射技艺,令皇父颇为满意。在他20岁以后,玄烨便开始给他创造独立处理政事的机会,以期早日担当大任。

身为皇储,地位显赫,周围不可避免地就会有一批拥护他的势力,代表之一就是索额图。索额图是康熙朝已故辅政大臣索尼之子,胤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官居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受康熙重用他,势力很大,于是成了太子党的中心人物。随着众皇子的长大成人,朝中反对太子党的势力,也各拥戴一个皇子与太子党对抗,于是逐渐打破朝中平静的局面。大学士明珠,是康熙惠妃纳拉氏的哥哥,皇长子胤的舅父,为支持皇长子,与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刑部尚书徐乾学等联合与太子党对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上疏弹劾明珠、余国柱私结党羽,为维护太子地位,圣祖遂将明珠、余国柱等人职务全部罢免。

由于皇太子的势力不断加强,使胤与康熙之间的矛盾逐渐表现出来。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圣祖亲征噶尔丹,皇帝驻跸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直接对战事加以指挥。没想到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康熙皇帝突然患病,失眠、高烧不退。随驾王公大臣十分担心,劝他回京师调治。他也只好依从,命皇太子和皇三子前来迎驾。但胤至行宫见到患病的父亲竟然没有一点担心之意,使康熙心里特别难过,感到自己多年精心抚育的太子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至孝之情,于是讨厌之情油然而生,命他返回北京。这件事直至几十年后玄烨仍念念不忘,成为他转变对胤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后,父子矛盾逐渐加深。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礼部拟定祭祀的仪式,将皇太子的拜祷放置在奉先殿槛内,康熙命令将其移到槛外。礼部尚书沙穆哈怕将来皇太子怪罪,请求将谕旨记档,康熙十分生气,于是革掉了沙穆哈的职务。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皇帝率兵讨伐噶尔丹,在出发之前命令太子在京城守住国家,代行郊祀大典并处理各部院奏章;如有大事发生,留守大臣共同商议后报请皇太子决定。这实际上也是康熙帝对胤治国才干的一次重要考验。

然而,四个月后康熙皇帝回銮至京,看见很多政务都没处理,这样对胤又增加了不满和怨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圣祖将在皇太子处行走的膳房人花喇等秘密处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又大封各位皇子。皇长子胤封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皇八子胤分别封为贝勒,这表明康熙已觉察到太子党人的势力危及到皇权,因此想削弱他们的势力。诸皇子有了爵位,分别培植自己的亲信,争夺储位。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人为图谋胤早日登基,更加紧活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圣祖开始准备打击太子党人的势力,以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令宗人府将其拘禁,不久死于幽所。因长期储位东宫,胤地位特殊,进而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等到康熙南巡时,勒索地方,并因一点小事就要处死地方官员。康熙为政注重宽仁,太子如此不仁不义,导致父子意见不合,矛盾加深。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圣祖巡幸塞外,皇长子胤、皇太子胤及几位小皇子一同前行。返京途中,皇十八子胤病重,胤并不在意,康熙以兄友之义责备他,他却不承认过错反而怒气冲冲,且每夜在康熙住的帐篷周围活动,窥测其父行动,致使康熙昼夜戒慎不宁,觉得他有杀害自己的可能,好早日登基。因此康熙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准备先发制人。九月初四,他于归途中召集诸王及副都统以上大臣,以皇太子不法祖德,不遵祖训,暴戾淫乱,宣布废掉太子,回到北京后即将废太子幽禁于咸安宫。

(2)再次被废

太子初废,储位空缺,争夺储位的斗争在诸皇子之中开始活跃起来。

作为皇长子,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他与胤相互倚重,同是反太子的核心人物。废了太子之后,胤马上图取储位,被康熙指责,于是他改变了办法,试探父亲是怎么想的。他甚至还毛遂自荐,奏称:“今欲诛胤,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明显是争夺储位,康熙帝对他产生极大反感,痛斥他是“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者”。随后胤令巴汉格隆“用术镇魇”胤的事件被康熙知道,于是胤被“革去王爵”, “幽禁于其府内”。

皇八子胤十分聪颖,善于与人交往,办事能力强,最初康熙很欣赏他,未满18岁即已成为贝勒。他反对太子,并极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实力,在皇子及满汉大臣中声望很好。

康熙帝很早即对胤反太子的活动表示不满,胤保举他为太子,更增加了其父的警觉和厌恶,指出胤“妄蓄大志”“谋害胤”“乃胤之党”,将其“锁拿”“审理”,最后“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

除去胤、胤急于图谋储位之外,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十三子胤祥也曾一度受审查,但不久即“开释”。皇十四子胤因为力保胤并无“妄蓄大志”、“谋害胤”之心,令康熙十分生气,想要杀他,随即与皇九子胤一起被逐出乾清宫。以上这些散乱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很多皇子在争夺储位。

康熙皇帝老年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令康熙帝最为震惊的是,当他已暗示有可能重新立胤为太子,并令群臣保举皇太子时,在大学士马齐及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的带动下,大家竟然“独保(已被革爵的)胤”,而没有一个人举荐胤,这显示出当时清朝统治机构中大多数人在储位人选上的向背,也充分表明胤的声望和实力,这对皇权不能说不是个威胁。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康熙下决心重立胤。他在二废太子后回忆道:“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放出。”可见,重立胤的背景应该是在当时人心不稳、政局明显有些混乱的情况下,康熙帝只有在胤、胤两人中选择一人为储君,才能有效地稳定局势,二者之中,他选中了已大失人心的胤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胤被重新立为皇太子。次日,又分封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亲王,七子胤、十子胤晋封郡王,九子胤、十二子胤、十四子胤俱封为贝子,皇八子胤在此之前复封为贝勒。

可见,康熙为不让其他皇子心中不平,冲突再起,对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等7个儿子也分别晋封和新封爵位,皇八子胤也复为贝勒。当时各皇子的情况为:皇长子胤因罪行严重仍被软禁,皇八子胤虽仍觊觎储位,但皇帝对他戒备森严,使他不敢有过分之举,其他个别皇子即使有争宠谋位之心,也只处于积蓄力量、窥伺时机的阶段,所以皇太子胤没有强大的对手,处境比较平稳。加之康熙皇帝对他重新寄托希望,不仅经常关心垂问,而且对其提出的建议基本上都予以采纳,使父子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

但是,胤并没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博得皇父的信任,处理好兄弟之情,把太子的地位巩固好。

太子复立,其党人也重新复聚。初废太子之前,朝廷内外许多人已感到皇太子有跃跃欲试、希践大位之意。胤本人在背后常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表现出想马上登皇位的心情。胤复为太子后,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都统鄂缮和迓图、副都统悟礼等依附太子,重新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储矛盾又开始激化。九月三十日,康熙晓谕诸子,指斥胤复位以来,狂疾未除,丧失人心,着将胤拘执看守。十月初一,向诸王、贝勒、大臣宣告将胤再一次禁固起来,复立三年的皇太子胤再次被废。康熙非常失望,于五十二年(1713年)确定“不立储贰”的方针。

太子复废,储位虚悬,诸皇子营求太子之争更加激烈。胤并不甘心于这种困境。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月,清廷将出兵讨伐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他感到自己要抓住这个机会东山再起,于是委托为其妻治病的医生贺孟雄带出一封用白矾水写的亲笔密信,托正红旗满洲都统普齐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为大将军率兵出征。但是此事被胤一伙得知告发,结果贺孟雄被杀,普齐被拘禁,胤的希望落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大学士王疏请再立胤为储,康熙置之不理。次年一月,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也奏请复立胤为太子,并警告康熙不要弄出汉武帝杀戾太子那样的事件,康熙皇帝十分生气,责备他希图侥幸,应处死。康熙六十年(1721年),大学士王、御史陶彝两人再次奏请立太子,康熙认为其结成朋党,会越来越猖獗,于是严厉惩罚,胤复位已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