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用装糊涂的方式,让对方真糊涂

用装糊涂的方式让对方糊涂

装糊涂装得像,才会让别人信以为真,这时你再想办法对付他,就等于在对付傻瓜,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上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街亭一战,诸葛亮玩了个“空城计”的小花招,他中计上当,退兵三十里;可到了五丈原,他采取以守为攻的办法,不理睬诸葛亮的激将之法,硬是活活耗死了诸葛亮。曹操当政时就对他另眼看待。及至曹操之子曹丕当了皇上,更是将他倚为朝廷柱石,曹丕死时,嘱他辅佐新君曹睿;曹睿死时,又嘱他辅佐下一代新君——年仅八岁的曹芳。

司马懿真可谓魏王朝的三朝元老了。同时受命辅佐曹芳的还有大将军曹爽。二人实际共同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俩各领精兵三千余人,轮番在殿中值班。曹爽虽为宗室皇族,但资历、声望、经验、才干均远不如司马懿,所以曹爽开始还不得不倚重司马懿,对他以长辈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问,不敢独断专行,两人关系还算和睦。

当时,曹爽门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毕轨、何晏、邓扬、丁谧等常在曹爽周围,为他出谋划策。他们不断向曹爽进言,认为司马懿对皇室是潜在的威胁,不可对他推诚信任。

曹爽遂于景初三年(239年)二月,使魏帝下诏,说司马懿德高望重,理应位至极品,因而从太尉升为太傅。这一明升暗降的办法,使司马懿的兵权被剥夺。以后尚书奏事,均先经过曹爽,大权遂为其所独揽。紧接着,曹爽又将其三个弟弟和自己的心腹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执掌实权,朝中要职全为曹爽之党控制,一时曹爽权倾朝野,满门称贺。

对于曹爽及其党羽的夺权之举,司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但司马懿并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势,认为自己目前处于不利地位,曹爽身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却为外姓,是曹氏政权猜忌防范的对象,不可马上采取过激的对抗行动。

于是,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声势,司马懿以退为守,把政权拱手让给曹爽,并以年老病弱为由,不问政事。这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渐放松,自以为大权在握,可以放心地寻欢作乐、纵情声色,名声也就一落千丈了。

后来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有些怀疑,恐怕其中有诈,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懿辞别,乘机伺察司马懿生病的真相。

司马懿知道曹爽派李胜辞行的用意,故意表现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婢女在他身边服侍,他想拿过衣服来穿,但却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进粥来,他只能勉强将嘴凑到碗边,让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弄得胸前衣襟湿漉漉的,十分狼狈。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特来向太傅告辞。”司马懿假装眼昏耳聋,故意将“荆州”听成“并州”,他说:“那就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后见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托付给你,希望在我死后能得到你的照顾。”

李胜又大声解释说:“我是到荆州赴任,而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又故意错解其意说:“哦,你是刚从并州来?”

李胜只得拉大嗓门,这一次司马懿才算听清楚了,他叹息着说:“唉,我实在是年纪老了,耳朵聋,听不清你的话。你调任家乡荆州刺史,真是太好了,应该好好建功立业。”

李胜回到曹爽那儿,将亲眼所见向曹爽详细报告,认为“司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躯壳,不足为虑了”。这时,假象已经完全蒙蔽了曹爽,他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按惯例将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扫魏明帝的陵墓。丧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都前呼后拥地跟着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装病卧床不起的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将经长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力量积聚起来,发动了政变。他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部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城门、兵库等战略要地和重要场所,并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又亲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屯于洛水浮桥,派人给魏帝呈上司马懿要求罢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亲信党羽慌了手脚,未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又轻信了司马懿的劝降之言,认为虽然免官,但仍不失为一富家翁。最后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师,司马懿即以谋反罪名,将曹爽一伙投入监狱,不久全部处死。

二月,魏帝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殊礼。自此司马懿威震朝野,实际掌握了曹氏政权的军政实权,史称“高平陵之变”。善于蒙蔽对方,让对方糊涂,然后乘其不备迅速发动反击,往往能取得胜利的先机。司马懿无疑是其中的高手。政变是封建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司马懿取得政变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蒙蔽了对方,使对手放松了警惕,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

可见,与人较量需要的是头脑而不是武力。而如果能采取方法,让对方麻痹,完全对你放松警惕,那样最容易取得成功。

言谈常需“和稀泥”

何谓“和稀泥”?就是遇到难题,包括进谏、争执及纠纷等,不在是非对错上纠结,而是不断调和、折中,“抹平”才算和谐,“搞定”才算稳定。

虽然说“和稀泥”多少有些贬义,但综观当今那些为人处世的高手,几乎都懂得“和稀泥”的艺术。他们尽量不去招惹强势者,或者在强势者之间周旋,察言观色,谨言慎行。这种看似有些狡猾的生存方式,其实是聪明人办事成功至关重要的基本功。汉元帝登基之后,任用了贤者王吉和贡禹。当时朝廷内的最大问题是外戚和宦官专政,但是当汉元帝问起贡禹对国家大事有什么意见时,贡禹却对皇帝说,请他注意节俭,因为勤俭才能治国。汉元帝天性就吝啬,一听贡禹这么说,正合他意,而又能显现他的功德,立刻将很多节俭措施付诸行动。

不料,贡禹这一提议非但没有得到后世政治家司马光的赞扬,反而遭到了他的严肃批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忠臣侍候君主,要拣皇帝最严重的错误、最难改正的毛病,第一时间提出来,督促他改正,其他小毛病捎带着就改正了。汉元帝刚登基,有心向上,恰如一张白纸,他虚心向贡禹请教,贡禹就应该抓住机遇,先指出最急的问题,后说那些不着边的事。汉元帝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可贡禹只字不提,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勤俭。汉元帝天性爱节约,贡禹却说个没完没了,是何居心?如果贡禹不知道国家的问题,怎么能被称为贤良?如果他看出来又不肯说,反而顾左右言他,罪可就大了!”

皇帝刚刚登基,虚心纳谏,大部分都是装装样子,表面功夫,贡禹懂得察言观色,使他深得皇帝之心,如此才能保证他的将来。但司马光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为人臣子,就要努力帮助皇帝整顿朝廷。他本人也是这么做的,面对朝廷内部的新旧党问题、治国问题,他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势,丝毫不理会君王的心情。

结局怎样呢?“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当时的皇帝可能无法动摇司马光的权臣地位,但是司马光最后也是急流勇退,郁郁而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尤其是面临职场生存的时候,上司是一个能够纳谏的人,可以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并不时地察言观色,适时递上一些恭维话,把内心硬邦邦的建议用“和稀泥”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才是现代人的进谏方法。

其实,不仅仅是在职场,在任何存在人际交流的社交环境中,“和稀泥”都是一门有必要掌握的艺术。

把糊涂装得“有意思”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做事过于精明,只顾眼前利益,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糊涂一下,也许会有另外一番景象。下面的这个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某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有两个豆腐摊,一个摊主是中年妇女,很精明的样子,斤斤计较,不肯吃一点亏,少一分钱也不卖;隔着不远,另一个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一副憨厚、朴实的样子,他的豆腐不论斤,1元钱一块,用刀拉一块就得,而且保证比那位女摊主的1元2角一斤的豆腐分量还要足得多,既利索,又实在。更重要的是,这个小伙子憨厚得非常自然,时常说些“赚够吃饭的就得”等一类让人们觉得有道理又轻松的话。

于是,人们都喜欢买小伙子的豆腐,一天能卖好多屉,而那位精明的女摊主一天最多卖一屉,有时还得剩下……商务谈判有一句经典台词:会买卖的称赞对方,不会买卖的挑剔对方。小伙子憨厚朴实,吃小亏而赢大利,正是摸准了顾客不在乎那一两角钱,需要的是卖主的信任和亲切感的心理,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回头客,其总体收益可想而知;而那位精明的女摊主,只顾眼前利益,不懂顾客心理,舍不得、也不会以情感人,如果她不改变方式方法的话,就可能很快从这个市场消失。

人活在世上,谁不愿意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呢?谁不愿意过得潇洒、愉快、轻松呢?谁不愿意事业蓬勃、财运亨通呢?谁不愿意成为别人羡慕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培养自己的“糊涂”意识,把糊涂装得有意思。

真正有意思的糊涂,不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既然世上许多事,分清对错不容易,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搞清楚的必要,那么还是难得糊涂比较明智。这也成了当今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行动指南。

那么,具体如何培养自己的糊涂意识,把糊涂装得有意思呢?下面两个方面要牢记:

1.无关大局时,尽量不要插手。一个单位,少则十来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上千人、甚至几万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许多不顺心的事情。对这些问题,单位领导如果都认真去处理,是怎么也处理不完的。而且,有些问题,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本来,有些问题无关大局,不去处理,有的自然就消失了,有的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而被制止了。若不插手,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且又不影响工作,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时刻提醒自己,无关大局的问题,尽量不要插手,而要装糊涂,不把精力放在那些无谓的芝麻小事上。

2.人际关系中的是非不要弄得太清楚。某些人人缘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处理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时有错或者不够全面。干脆不去处理,就不会存在这类问题了。所以,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带过的就带过,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能理解和容忍别人缺点、错误的人,你就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当然,非追究不可的问题,应当认真追究,以挽回或者减少损失。

糊涂反而难得,似乎不可理解。客观而言,要常保持糊涂意识,把糊涂装得有意思,也不容易!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雅量和记性。

糊涂要装得不露痕迹

装糊涂是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它需要超然的表演才能。拿出来表演的,是为了掩人耳目,真功夫、真目的却不大白于天下。装糊涂,说到底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掩藏真实意图;要求也只有一个,即逼真,使旁观者深信不疑。

日本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进行一次重大的技术协作谈判。谈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着各种技术数据、谈判项目、开销费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绝地发表本公司的意见,完全没有顾及到日本公司代表的反应。实际上,日本公司代表一言不发,只是在仔细地听、认真地记。

美方讲了几个小时之后,终于想起要征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见。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所慑服,显得迷迷糊糊、混沌无知,所以只会反反复复地说“我们不明白”,“我们没做好准备”,“我们事先未搞技术数据”,“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回去准备一下”。第一轮谈判就在这不明不白中结束了。

几个月以后,第二轮谈判开始。日本公司似乎认为上次的谈判团不称职,所以全部予以更换。新的谈判团来到美国,美方只得重述第一轮谈判的内容。不料结果竟与第一轮谈判一模一样,由于日方对谈判项目“准备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为名,毫无成效地结束了谈判。

经过两轮谈判后,日本公司又如法炮制了第三轮谈判。在第三轮谈判不明不白地结束时,美国公司的老板不禁大为恼火,认为日本人在这个项目上没有诚意,轻视本公司的技术和基础,于是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后日本公司依然如此,两公司间的协定将被迫取消。随后,美国公司解散了谈判团,封闭了所有资料,坐等半年以后的最终谈判。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仅仅过了8天,日本公司即派出由前几批谈判团的首要人物组成的谈判团队飞抵了美国。美国公司在惊愕之中只好仓促上阵,匆忙将原来的谈判成员从各地找回来,再一次坐到谈判桌前。

这次谈判,日本人一反常态,他们带来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数据,对技术、合作分配、人员、物品等一切有关事项甚至所有细节都做了相当精细的策划,并将精美的协议书拟定稿交给美方代表签字。

美国人立马傻了眼,但一时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所以最后只得勉强签字。不用说,由日本人拟定的协议肯定对日方公司极为有利。

在美日的谈判较量中,日本人巧装糊涂,以韬光养晦的谋略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其实作为一种谋略,“糊涂”不仅能在商场上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能在关键时刻让人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陈平在当初投奔汉王刘邦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宗险事。

那是春夏之交的时节。一天中午,天空阴沉沉的,碧绿的田野一片静寂。这时,从楚王项羽的军营里走出一个人,他身穿将军服,佩带一把宝剑,一路十分警觉地顺着田间小路向黄河岸边赶去。这个人就是陈平,他想偷渡黄河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赶到河边,上了一艘渡船。船上共有四五个人,都是虎背熊腰,一脸凶相。陈平心知不妙,但担心误了时间,楚兵会很快追赶上来,只好见机行事。

船只慢慢离开了岸,陈平总算松了口气。但他敏锐地观察到,船上这几个人窃窃私语,相互递着眼色,流露出不怀好意的神情。

“看来是个大官,偷跑出来的。”

“估计他怀里一定有不少珍宝和钱,嘿嘿。”

坐在舱内的陈平听到船尾两个人这样低声议论,并发出阴险的笑声时,不禁有些紧张。他心想:“他们要谋财害命!我身上虽然没有什么财物和珍宝,只是孤身一人,只有一把剑,肯定敌不过他们。如何安全地摆脱危险的困境呢?”

这时船已到了河中央,速度明显地减缓了。

“他们要下手了,怎么办?”望望阴霾的天空,陈平从船内站了起来,走出船舱。他说了句:“舱内好闷热啊!热得我都快要出汗了。”

陈平边说边佯作若无其事地摘下宝剑,脱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帮他们摇船。这一举动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陈平很用力地摇船,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天闷热,看来要来一场大雨了。”说着,又脱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脱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脱光了上衣,赤着身子帮他们摇起船来。船上那几个人看见陈平没有什么财物可图,也就打消了谋害他的念头,很快把船划到对岸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平不论是向船家极力辩解,还是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剑与船家展开搏斗,恐怕都难以逃脱被船家杀害的悲惨结局。但他却能够假装糊涂,以机智善变为自己化解了杀身之祸。

装糊涂,除了演技之外,还需要自信。相信自己会成功,相信自己确实能愚人耳目、以假乱真,相信自己演技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这样,演起戏来才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沉着冷静,应付自如。

装糊涂要能够灵活变通

装糊涂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合乎时宜,不至于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这个道理就跟江中行船一样,逆水行舟不如顺风扬帆,又轻便又快捷。

明朝张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冒充锦衣卫的使者拜见他。于是,他们三人一同进入内室。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灞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两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公强抑心头的慌乱,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既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公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

于是张公就叫高章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

刘相是张公的心腹,两人向来十分默契。

刘相到后,张公依计行事,说:

“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就会很快被处死。现在锦衣卫的两位先生很有手腕,愿意放我一马。我非常感激他们,想拿出五千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示我的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五千两实在不是小数目,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用手轻轻敲了桌子一下说:“我知道县里有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去向他们借。”

说完,张公煞有介事地拿出笔来,写某人最有钱,可以借多少;某人中等,可以借多少。最后一共写了九个人,正好数量符合。他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大力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便出了屋子。当时天寒地冻,张公借口说暖暖身子,拿出酒菜与他们应酬。他自己先吃先喝,好让两位强盗放心。两位强盗果然吃喝起来。酒刚喝完,名单上列出的九个人便一个个穿着锦衣,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了。他们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拿来了,但是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办法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他们还一边装出哀求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没骗我们。”

而张公则装着要给他们金子的样子,叫人拿来秤和小桌子。这时任敬坐在客位,张公坐在主位,中间隔着长桌子,如此一来,张公和任敬隔着一些距离。可是高章却一直拥着张公的背,彼此贴得很近。

张公必须稍微离开高章,但又不能让他疑心。于是他站起来拿起秤的砝码对高章说:“你的长官正和我饮酒行主客之礼,哪有空看砝码。所以看砝码轻重,就只好偏劳你了。”

高章于是稍微靠近桌子,去看砝码。

此时九个人则捧着包裹的铁器一起拥向前去,故意做出打开包裹取出金子的样子。张公趁此脱身,离开高章几步就大喊九人抓贼。看张公向前堂奔跑,任敬起身扑向张公,却赶不及,于是他举刀自杀。高章也准备自杀,但却被捕快抓住,拷问之后处死了。

明朝都御史韩永熙在江西为官时,江西地面太平无事,百姓都称赞韩永熙的德政比皇上还要高。而韩永熙却不敢居功自傲,反倒做了几件有辱声名的事情,任人议论。

有人问他:“你何必败坏自己的名声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韩永熙答道:“天子是天下第一,谁超过他,还能活吗?”

一次,手下来报说宁王朱宸濠的弟弟来了。韩永熙大吃一惊,朱宸濠手握重兵,朝廷对他的态度一向是压制与拉拢并施。韩永熙知道,宁王的弟弟无故前来,绝非好事。

果然,朱宸濠的弟弟一见到他便屏退左右,单独对韩永熙说道:“宁王要谋反,你要小心啊!他的军队离你这里非常近,他若起兵,最先遭殃的是你!”

韩永熙愣愣地听着,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大声问:“什么?啊?大声点!”

宁王的弟弟又高声重复了一遍。

韩永熙还是皱着眉,大声说:“我的耳朵前些日子被雷击中了,听不太清你说的话。”

宁王的弟弟愕然道:“怎么会被雷击中呢?”

“你说什么呢?”韩永熙继续问。

“我说你这个老乌龟!”宁王的弟弟不太相信韩永熙是聋子,故意用话激他。

韩永熙摇摇头道:“不行,不行,你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见。这样吧,”说着,他搬来一张白木小桌,“你把要说的话写在这上面,我看了就知道了。”

宁王的弟弟只好将宁王想谋反的事全写在那白木小桌上面。

韩永熙边看边故意显出惊讶的神情,大喊可恶。可宁王的弟弟写完便走了。

韩永熙立即把宁王欲谋反之事上奏朝廷。可朝廷派人去调查了很久,一点儿证据也没有找到。当时宁王与弟弟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推说根本就没有此事,并说韩永熙有意诬陷王爷,当处斩刑。

朝廷立即逮捕了韩永熙,欲定其罪。

韩永熙将白木小桌拿出来作证,这才免于一死。

装糊涂,如若能灵活应变,不但会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还能让生活中充满笑声。当然,装糊涂不是真糊涂,这是一种外在的处世态度。我们在装糊涂的同时也应把握好糊涂与认真的界限,以防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