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不抱怨的工作

第一节 公司就是你的船

责任不容推却

船员常常把自己看作是与船一体的,船上的一切,他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所以,几乎每一个环节,他都会很用心的顾及和照料。在职场中,同样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富有责任感,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地完成公司交下来的任务,并且会在公司有困难的时候主动补位,因为他知道,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就会收获更多,他们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让能力展现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也易获得成功。

下面故事中的乔治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这份责任感让他收获了什么。

乔治到这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就证明现在没有问题。”乔治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工程师非但不重视他说的话,还暗自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罢了。

但是乔治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石?”

乔治说:“是我们公司的。”

“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乔治坚持道。

“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

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乔治,而且还晋升乔治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甚至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

乔治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可以说实现了一个飞跃,他能获得工作之后的第一步成功就是来自于他的责任感。正如他的总经理所说的那样,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并不缺少能力出色的人才,但缺乏负责任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治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他的责任感让他的领导者认为可以对他委以重任。

如果你的领导让你去执行某一个命令或者指示,而你发现这样做可能会大大影响公司利益,那么你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来,不必去想你的意见可能会让你的上司大为恼火。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让你的领导明白,作为员工,你不是在刻板地执行他的命令,你一直都在思考,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样,如果你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你也一定要付诸行动。因为,没有哪一个领导会因为员工的责任感而批评或者责难你;相反,你的领导会因为你的这种责任感而对你青睐有加。

工作中没有“不关我的事”

在工作中,没有“不关我的事”,因为工作无“疆界”,工作不分分内分外。大家一起工作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仅仅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一个企业中,除了每个员工要各自完成的职责外,总是还有一些没有人做或者有些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暂且称之为责任的空白地带,空白地带同样事关企业的存亡,老板在分配责任的时候却又容易忽视它。若在一个公司里,人人都抱着“这不是我职责范围里面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用操心”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去工作,那么,公司事务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将如何进行?公司内部的协调合作又该怎样开展?公司的共同目标又该如何得以实现?

李芬担任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李芬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听了这话,李芬一下就愤怒了,但她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那个员工就这样失去了工作。

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接受一些看上去很风光的分外之事,如陪老板出席一个商谈会,替公司接受媒体的采访等,但却对一些麻烦而卑微的分外之事置之不理。其实,这种心态是极其不正确的,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同样能磨炼人,小事也同样能改变人的命运。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扩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所以不要总以“这不关我的事”为由推脱责任,要知道,抱着“不关我的事”这样想法的员工永远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只会给公司带来时间以及金钱等资源的浪费,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李航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天,他到一家销售公司联系一款最新打印设备的销售事宜,因为是一款定位为大众化的新品,并且厂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经销商的让利幅度非常大。李航便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敲定首批的订量。

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当他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他的员工冷冷地回绝了他。

李航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他来到有业务联系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但他还是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接待他的人。

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小姐,不仅面容姣好,工作也特别热情。当得知李航是来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时,她立即表现出了一个公司员工应有的素质,马上倒了一杯水给李航,还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李航向她说明了来意,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老板不在就让它白白溜走。她主动要求第二天给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

结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在老板不在的时候,由于那位女员工的热情接待,为公司促成了一桩生意。这款产品在整个市场上只有该公司一家经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3000台,为老板净赚了6万多元。

可见,一句“不关我的事”,一次赚钱的机会就飞到了别人那里。其实,“不关我的事”这种想法不仅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这些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浪费。如果你只是从事你分内的工作,那么你将无法争取到人们对你的有利评价。

所以,作为公司里的一名职员,事关公司的事务,我们都不要以“这不是我的工作”为由,推卸责任,置身事外,应该抱着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积极态度,为公司的发展着想。

跟公司一起成长

沃尔玛是全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企业之一,其投资回报率为46%,即使在1991年不景气时期也高达32%。它的历史远没有美国零售业百年老店“西尔斯”那么久远。但在短短的40几年时间里,它就发展壮大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当前,沃尔玛的经营哲学、管理技能已经成为全世界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当然这也包括其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沃尔玛,员工有一个著名的称谓——“合伙人”。一方面,沃尔玛把公司领导称为公仆,而另一方面又把员工称为合伙人,这与许多企业强调管理者的领导地位迥然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沃尔玛非常看重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所以,公司以其对员工平等相待的态度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沃尔玛员工的工资一直被认为在同行业不是最高的,但是员工却非常忠实于企业,他们以在沃尔玛工作为荣,把沃尔玛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因为他们在沃尔玛是合伙人。

在沃尔玛总部,一位女士因加入了公司的“利润分享计划”而感到由衷的庆幸,她名叫玛丽,是一名普通的采购员。玛丽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沃尔玛工作,是沃尔玛的老员工。一开始,她的哥哥试图说服她辞去工作,他认为玛丽在沃尔玛以外的公司工作工资会比这里高。然而,玛丽留了下来,并成了公司“利润分享计划”中的一员。到了1991年,她的利润分享数字变成了228万美元,而她的职位也从原来的普通员工晋升为经理。玛丽很庆幸自己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没有听哥哥的话,也更加对沃尔玛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现在她不仅可以拿所挣的钱供她的宝贝女儿上大学,还在沃尔玛公司这个舞台上实现了她的人生目标。

由此看来,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互惠共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员工负责任地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了,又带动了员工的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我们想到的是,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公司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你的事业、你的精神就会在公司中得到最大的进步。只要你的行为和态度切实推动了公司的成长,那么公司就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有一个企业属于自己的心态。要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愿意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去做任何事情。这样你终究会成为自己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感恩公司,是它给了你发展的平台

职场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公司,觉得是公司在盘剥他们的劳动价值。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公司不但没有对你的价值进行剥削,相反的,它是在为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公司中的每个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任何人离开了这个平台,就如同演员离开了舞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与公司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把公司仅仅当成是一个完成工作的地方,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与老板对立的位置,这种认识和心态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年轻人初入职场时,切记不要过分考虑薪水,而应注重工作带来的隐性报酬,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把公司当成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杰克和他的伙伴们正在铁路工地上干活,突然遇见前来视察工作的老朋友韦伯斯,不同的是韦伯斯已经担任了铁路公司总裁。他们进行了愉快交谈然后热情告别,杰克的伙伴对他和总裁居然是朋友表示惊讶。杰克解释他们曾经一同为一条铁路工作。

大家更是好奇,就问杰克:“为什么你现在做着和以前一样的辛苦工作,而韦伯斯却成了总裁?”杰克很沮丧地说:“当年,我工作只是为了一小时不到两美元的薪水,而韦伯斯却是为了整条铁路而工作。”

职场上有很多人像杰克一样,仅仅把公司当成一个完成工作的地方,工作也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份薪水,他们总会盘算:我为老板做的工作应该和他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只有这样才公平。这种短浅的目光不但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痛苦,也会使他们丧失前进的动力。而韦伯斯则不同,他在杰克为了一小时不到两美元的薪水而工作时,就把整条铁路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工作看成一个自身生存和个人发展的平台,这样,原本卑微单调的工作就成了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公司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真正优秀的员工应当把公司看成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始终与老板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自觉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建设和发展公司这个平台。这样,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就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位著名教授有两个十分优秀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毕业后找份工作可谓轻而易举。当时,教授有个创办公司的朋友,委托教授为他物色一个适当的人选做助理。

教授推荐两个学生都过去看看,于是他们分别前去应聘。第一个应聘的学生叫墨菲。面谈结束几天后,他打电话给教授说:“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只肯给月薪600美元,我不能这样为他工作。现在我已经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月薪是800美元。”

后来去的那位学生是约翰,尽管月薪也只有600美元,但是他却欣然接受。教授得知后问他:“这么低的工资,你不觉得吃亏了吗?”

约翰说:“我当然想挣更多的钱,但我对您朋友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只要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本领,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从长远来看,我在那里工作将更有前途。”

很多年过去了。墨菲的薪水由当年的一年9600美元涨到40000美元,而原先年薪只有7200美元的约翰,现在的年薪却高达200万美元,还有外加的公司股权和分红。

能力锻炼远比薪水重要得多,公司的存在为你能力的提升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你的能力得到老板的认可和赏识时,老板就会付给你更多的薪水。许多杰出的经理人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学习和积累得到的。由此可见,公司不但是员工之间互相交流和协作的平台,也是员工学习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公司,你的职业生涯才有意义,你才能将工作视为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而不是痛苦的工作——薪水与劳动力的交换过程。

跳槽时代,不当“背叛的水手”

跳槽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必须经历的,有些人通过跳槽进入了更好的企业,获得更高的薪水,也获得了职业的提升。所以,也可以说跳槽是获得职业发展的一种手段。然而,对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来说,频繁跳槽是不可取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求自己最合适的工作以及最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但这的确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有些人为了某些利益,不仅到竞争对手那里工作,而且带走了原公司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还伤害了公司其他员工的情感,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员工正常工作的心态。

跳槽,这种高流动率,被一些管理理论家认为是忠诚度下降的一种表现。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这样频繁‘跳槽’的人,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久的人,让人想到的不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个人的问题: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第二,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怀疑;第三,我不能肯定他会在我的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在录用时顾虑就比较多。”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不丰富,也不能说明他忠诚度一定低,但是,频繁“跳槽”的确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

不要小视忠诚,没有忠诚,人真的寸步难行。忠诚会让一个人得到朋友甚至敌人的尊敬,因为忠诚是人性的亮点。

卡特是一家金属冶炼厂的技术骨干,由于企业改变发展方向,他准备换一份新工作。

凭着先前企业在本行业的影响力和他自身的能力,卡特决定去全美最大的金属冶炼公司应聘。

负责面试卡特的是公司负责技术管理的副总经理,他对卡特的能力没有任何挑剔,却向他提出了一个让卡特失望的问题:“我们很高兴你能加入我们公司,你的资历和能力都很出色。我听说你原来的厂家正在研究一个提炼金属的新技术,而你也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很巧,我们公司也在研究这门新技术,你能够把你原来厂家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吗?你知道这对我们公司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聘请你来我们公司的原因。”那位副总经理说。

“你的问题让我十分失望,我很理解市场竞争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但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因为我有责任忠诚于我的企业,尽管我已经离开了它。”

卡特身边的人都为他的回答感到惋惜,因为这家企业的影响力和实力比他原来的企业要大得多,在这里获得一份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但卡特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

就在卡特准备寻找另一家公司时,那位副总经理给卡特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这么说:“年轻人,你被录取了,做我的助手。不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更因为你的忠诚。”

每个公司都需要卡特这样的员工,你只有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公司的重用。无论在哪个公司,你都应该保守公司的机密,对公司的各种事情都不随便传播,一定要守口如瓶。

忠诚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从古至今,没有谁不喜欢忠诚的人。领导需要忠诚的下属,产品需要忠诚的消费者,每个人都希望有忠诚的朋友。员工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老板,与同事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将获得一种集体的力量,他的人生将变得更加充实,事业也会更有成就,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人生享受。其实一个人的能力中,知识只占了20%,技能占了40%,态度占了40%,而一个人最重要的工作态度之一就是忠诚。

相反,那些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整天陷入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上下级、同事之间玩弄各种权术和阴谋,即使一时得以提升,取得一点成就,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

多问我能做什么,而非能得到什么

在现代职场中,许多人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薪酬的多寡和职位的高低。在他们眼中,这些是自己身价的标志,绝不能低于别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薪酬和职位不如当初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并且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开脱:“拿得多干得多,拿得少就干得少,这很公平!”这些人只知向老板和企业索取,只记得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却忘了问一下自己能做什么,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凯琳受聘于一家做玩具出口生意的公司,到公司上班后,她迅速地投入工作中。在几位老同事的指导下,凯琳处理起事情来让老板很满意。但两星期后,凯琳工作起来就没有刚来时那么有激情了,因为她发现,企业里她学历最高,但工资却是最低的,她感觉很不平衡。老板发现凯琳的情绪低落,马上找她谈话,告诉她只要工作做得好,公司绝对不会亏待她。谈话时,凯琳没说什么。但第二天凯琳找到老板,要求老板要么提高她的月薪,要么就当月给她拿提成。而老板认为,凯琳的薪酬是他们经过测算的,不是随便给的,而且凯琳是新人,刚进公司,好多地方需要老员工指导,在凯琳没给企业创造出效益之前,不能提高薪酬。

老板将相关道理和凯琳讲了,凯琳当时表示理解。但凯琳并没因此努力工作,她每天除完成其部门经理分派的任务外,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就坐在那里发短信。一个月之后,老板便将她解雇了。

在一个聪明的员工看来,先问付出,再问回报才是正确的顺序,否则所付出的对不起所拿的薪酬与职位,自己在这个职位上也是干不长久的。员工光盯着自己的薪酬和职位,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自己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知道,老板是根据我们做了什么才决定给我们发多少工资的,而不是我们看老板给了我们多少工资,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美国的肯尼迪总统说:“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同样,面对手头的工作,我们也应该不时地问一下自己:你的贡献是什么?

汤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广告公司的业务都清楚吗?对于公司运营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他的朋友问道。

“没有!”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建议你先冷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经营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汤姆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又遇到他。

“你现在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现在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工作不认真,又不肯努力学习,没问自己能做什么,却总想着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你痛下苦功,能力增强了,也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当然会令老板刮目相看了。”

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也像起初的汤姆吗?因为薪酬不高而满腹牢骚,却忘了先问自己能够做什么、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一名感恩的员工则恰恰相反,他知道他已经从工作中获益良多,需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老板的知遇之恩和企业的培养之恩。一个懂得付出的人,自然也会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本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节 抱怨工作不如热爱工作

“庸马”和“驽马”在抱怨

有一天,佛陀坐在金刚座上,开示弟子们道:

“世间有四种马:第一种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驾上辔头,它能够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抬起手中的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能够知道主人的心意,迅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洞察先机的第一等良驹。

“第二种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打下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打到了马尾的毛端,它也能领受到主人的意思,奔跃飞腾,这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庸马,不管主人几度扬起皮鞭,见到鞭影,它不但迟钝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地挥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结实的肉躯上,它才能有所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驽马,主人扬起了鞭子,它视若无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也毫无知觉;等到主人盛怒了,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刺骨髓,皮肉溃烂,它才如梦初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庸马和驽马是职场中许多平庸员工的生存写照。他们总是抱怨老板对他们太苛刻,工资太低,抱怨公司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舞台,没有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职场中,数不清的庸马和驽马正在拼命地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造成了职场人生的萎靡与黯然。相比之下,“良马”式员工从不会寻找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更不会去抱怨自己的处境与外在的人与事。他们任何时候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让自己朝着卓越奋进!下面故事中讲到的布莱克,就是“良马”式人物的典范。

罗杰·布莱克,一位体育界的成功人士,他曾获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的金牌,可他的出色和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更让人为之动容的是,他所有的成绩是在他患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他没有把患病当做自己的借口。

除了家人、医生和几个亲密的朋友,没有人知道他的病情,他也没向外界公布任何的消息。当在第一次获得银牌之后,他对自己并不满意,倘若他如实地告诉人们他的身体状况,即使他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同样会获得人们的理解与体谅的,可罗杰并没有这样做,他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地强调我的疾病,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以此为借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去抱怨环境给予了自己什么,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失败找寻任何的借口。他们只会勇敢的面对生活,即使面临委屈的处境,也不会觉得难过。可是,在职场中,很多人却在一直为自己找寻借口。这样的人,注定了只能做“庸马”和”驽马“,而不会走向成功。

带着怨气不如带着快乐工作

旋!旋!旋!满满的一车螺丝钉都要旋出来!对于刚做旋车工的萨姆尔来说,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钉子这件琐事上了。他满腹牢骚,老想着自己干什么别的不好,偏偏一定要来这旋钉子呢?就算他把这一大堆的螺丝钉都旋完了,过一会马上又会有另一车堆在原来的地方,然后,自己又得不停地旋啊!旋啊!这一切多么可怕呀!

在第二架旋车上的旋车工荷维德听了萨姆尔的埋怨,也很郁闷地叹了口气,以表同情。他和萨姆尔一样,也很讨厌这份工作。

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去找工头说:以自己的能力,做这种简单的体力活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因此,我希望得到另外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可以想象得到工头听到这些话时的轻蔑神情。要么,干脆就辞职不干了,另外再去找一份工作?这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一份工作啊!萨姆尔是绝对不能轻易辞掉的。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来改变这种讨厌的工作吗?办法总归会有的,关键在于你肯不肯动脑子去思考。当萨姆尔想到这一点时,他立刻想出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可以使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变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他要把它变成一种游戏。他转过头来对他的同伴说:“让我们来比赛比赛吧,荷维德。你在你的旋机上磨钉子,把外面一层粗糙的东西磨下来。然后,我再把它们旋成一定的尺寸。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快。过一会如果你磨钉子磨烦了,我们再换着做。”

荷维德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他们俩之间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样一来,果不其然,工作起来并不像以前那么烦闷啦,而且工作效率还比以前提高了。不久,工头便给他们调换了一个较好的工作。

这位聪明的年轻人萨姆尔就是后来鲍耳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萨姆尔并不是咬紧他的牙齿,好像受酷刑一样去从事自己所痛恨的工作,而是把工作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自己做起来饶有趣味。后来他说:“如果你不能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闯一条路出来,你就应该换一个工作试一试。”

这是一个很好的忠告,但是秘诀便在寻求的方法上,一味地埋怨和厌烦是无法找到的,而是要通过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做到这一点。

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卡内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既知道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而且还能以工作为乐。

决定将来的工作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折磨,多半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而不在于工作本身。如果你能将你事业的第一块基石安放在有价值的生活根基上,你就可以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一个人的降生,便是表示他在自然界中最大的游戏——生活的游戏中被选为选手之一。如果你能让自己主动加入这一伟大的游戏中,你所体验到的震惊该会是相当巨大的!每一个黎明便是一个新的召唤,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来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你昨天失败过,那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新升的太阳又会给你带来一个崭新的机会,让你好好重新开始。如果你能将每天的生活视为一种去克服暂时的困难的机会,你每天得胜的机会便比前一天多。每天早晨,当你睁开双眼的时候,你便可以看到新的机会、新的得胜的可能、新的可得的奖品、新的可学的规则以及新的竞争者。

尽情地享受生活还是以生活为苦役,这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选择。

对于你所从事的工作,应当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你才可以做得更好。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你才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的工作,不错过每一个机会,这样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胜利总会在某个地方拥抱你的。

你的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在老板看来,不想当老板的职员也不会是好职员。老板喜欢和自己一样对待工作的职员,喜欢敬业负责,把每一份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的职员。这样的员工不仅是老板事业上的合伙人,而且也是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老板期望,忠诚敬业,最具领导潜质的员工。

彼得和杰克同在一个车间里工作,每当下班的铃声响起,杰克总是第一个换上衣服,冲出厂房;而彼得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十分仔细地做完自己的工作,并且在车间里走一圈,确信没有问题后才关上大门。

有一天,杰克和彼得在酒吧里喝酒,杰克对彼得说:“你让我们感到很难堪。”

“为什么?”彼得有些疑惑不解。

“你让老板认为我们不够努力。”杰克停顿了一下又说:“要知道,我们不过是在为别人工作。”

“是的,我们是在为老板工作,但更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彼得的回答十分肯定有力。在彼得看来,自己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不仅为自己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还为自己积累了工作经验,工作带给他的是远远超出薪水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工作是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

15岁那年,齐瓦格家中一贫如洗,只受过短暂学校教育的他到了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齐瓦格并没有自暴自弃,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格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下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格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格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齐瓦格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格手中的书,又翻开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格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格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瓦格就被升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格,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格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格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他在筹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发现了齐瓦格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格,每天都最早来到建筑工地。当琼斯问齐瓦格为什么总来这么早的时候,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如有什么急事,才不至于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格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格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格的卓越管理艺术及认真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几年后,齐瓦格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当然,我们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说只要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为老板,而是说我们应当学习齐瓦格这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事实上,如果你能够以对待事业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并把它们当成使命,你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即使是烦闷、枯燥的工作,你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完成使命的同时,你的工作也会真正变成一项事业。

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

清水原来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转行做了邮差。在最初的日子里,他没有尝到多少工作的乐趣和甜头,于是在做满了一年以后,便心生厌倦和退意。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他便想: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去递交辞呈。

然而这封信由于被雨水打湿,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于这将是他邮差生涯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清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东打听西询问,好不容易才在黄昏的时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年轻人已经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当年轻人终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和父母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体会到了邮差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即使是简单的几行字,也可能给收信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啊!我怎么能够辞职呢?”

在这以后,清水更多地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和自己肩负的使命感,他不再觉得乏味与厌倦,他深深地领悟了职业的价值和尊严。这样他一干就是25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清水创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纪录。他在得到人们普遍尊重的同时,也于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和嘉奖。

可见,使命感是一个人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找到了心中的使命感,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你就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下文中的费兰德这样做了,他获得了成功。

30年前的费兰德是一个还不到13岁的少年,但谁会想到,这个孩子竟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可思议地定在纽约大都会街区铁路公司总裁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费兰德从13岁开始就与一伙人一起为城市运送冰块。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他总是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想尽办法向铁路工作靠拢。

18岁那年,经朋友介绍,他进入了铁路行业,在长岛铁路公司的夜行货车上当一名装卸工,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尽管每天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快乐的学习心态,因此受到上司的赏识,被安排到铁路上,开始了检查铁轨和路基的工作。虽然每天只能赚1美元,但费兰德觉得他已经在向铁路公司总裁的职位迈进了。

随后,他又被调到铁路扳道工的岗位上。在这里,他仍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帮主管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认为这样可以学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他回忆说:“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不得不工作到午夜十一二点钟,才能统计出各种关于火车的赢利与支出、发动机耗量与运转情况等相关数据。但也正是通过这些工作,我迅速地掌握了铁路各个部门具体运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种途径,我对这一行业所有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

尽管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费兰德一直在不停地调换工作部门,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铁路知识。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现在,费兰德已是公司的总裁,他依旧废寝忘食地工作。他每天负责指挥运送100万乘客,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

弗兰德的成功向我们证明:对于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员工而言,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工作是一个价值体现的机会,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差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当做苦役呢?有些人抱怨工作本身太枯燥,然而,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在这些人自己身上。

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使命,并努力从工作中发掘自身的价值,你就会发现工作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乐事,而不是一种惹人烦恼的苦役。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带着这样的思想去工作,你才能成为真正敬业的员工。

蔑视工作就是否定自己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如意,不足以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人生价值。其实你现在的工作就是你发挥的平台,也是你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选择。你的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是你的身份的代言人。如果不能认真努力的对待你的工作,那么你也将不能很好的做自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让·菲利普在底特律一家家电企业工作。

在他刚刚开始工作时,他只是这家企业下设的一个电器商店的普通店员。菲利普每天的工作是清扫店铺,并协助销售员搬运货物,将顾客选好的货物送到指定的地方。

菲利普努力工作了10年,在这10年里,菲利普为家用电器销售业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他们的连锁店以每年1~2家的速度递增着。在连锁店开到第20家时,尽管他是这个集团的核心指挥,尽管他一直被委以重任,但他的想法却发生了转变。

菲利普回想自己全力工作的10年,他一直以工作为他的生命核心,他每天从早忙到晚,工作总是占据着他所有的时间,还有数不清的应酬——虽然他乐于交际,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终于开始厌倦自己的工作,他对自己说:

“我实在厌倦了商场中的利害关系,也感到了疲倦。所以我应该辞掉工作,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上,过悠闲愉快的生活。”

让·菲利普经过认真考虑,作出了决定。虽然所有人都反对他的决定,并尽力挽留他,但他还是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带着多年的积蓄,来到南方一个迷人的小岛上,打算在此长期生活下去。10天过去了,他却无法找到初来这里时的欣喜。因为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他闲得发慌。最后,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前他总是勾画在南方生活的蓝图,那只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放松自己的需要,那并不是自己最真实的需要。当这种因为疲倦而产生的向往一旦满足,他就无法再从中体会满足感与幸福感。

而与逃避现实的想法相比,直面现实,在现实中创造生命的价值,实现自己真正的愿望,才能给予自己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可见,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美国第二代移民安松尼·阿司特,年轻时曾在纽约街上,靠着帮行人擦皮鞋为生。那时候,还不会说流利英文的他,擦鞋功夫既高明又迅速,虽然他一贫如洗,却以他的工作为荣。

即使三餐不继,他也不以贫穷为苦,虽然个性内向羞怯,有时不免自怨自艾,然而从未听到他怨天尤人。

以擦鞋工作为荣的他,凭着无比的毅力,奇迹般地以鞋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至今他所出品的“克丽斯汀”牌鞋油,仍然畅销全球。

即使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骄人的成绩,所以不要蔑视自己的工作,蔑视工作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劳动和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只为薪水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也许,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公允,但我相信,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其他公司的认可,换句话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过程中,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

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兴奋,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都能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绝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和学习中积累得到的。

一位纽约的百万富翁在回顾自己的成功历程时说,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7.5美元,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10000美元,而这之间竟然没有任何的过渡,没过多久,他还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

刚去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5年的工作合约,约定这5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7.5美元的低微薪水,绝不能就此不思进取。他一定要让老板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

他卓越的工作能力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3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3000美元的年薪,聘用他为海外采购员。但他并没有向老板们提及此事,在5年的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他们暗示过要终止工作协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实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5年的合同到期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每年10000美元的高薪。老板们都很清楚,这5年来他所付出的劳动要比他所领的薪水高出数倍,理所当然,他成为一个获利者。假如他当时对自己说:“每周7.5美元,他们只给我这么多,既然我只领着每周7.5美元,那么我何必去考虑每周50美元的业绩呢!”如果那样,你说结局会怎样?实际上,这些话正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他们一边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报以冷嘲热讽,频繁跳槽,蔑视敬业精神,消极懒惰,一边却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为老板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与成功绝缘。

对于一个雇员来说,还有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工作后面的机会、工作后面的学习环境和工作后面的成长过程。工作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

让工作成为愉快的旅程

美国一家著名橡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威尔罗格斯指出,工作应当有趣。他说:“为了获得成功,你必须知道你正在做的事,喜欢你正在做的事,并相信你正在做的事。”

毋庸讳言,许多工作是重复性的,缺乏创新,没有刺激,因而很容易让人感觉单调与乏味。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善于培养对工作的兴趣,使工作成为愉快的旅程。

大部分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完美的工作或雇主,可是并不自知他们不是完美的员工。许多人过分强调公司应当能提供优厚的福利,对于已经有工作且做得相当好的人而言,这个要求并不为过;而对于没有工作的人,如果一开始便如此要求,似乎野心过大。

兴趣是保持工作激情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兴趣的工作即使勉强坚持下去,过不了多久也会丧失耐心与信心,最后只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许多员工之所以不够勤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很多人对工作抱着完全消极的态度,如果再加上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其工作的状态自然可想而知了。

积极的态度有积极的结果,这是因为态度有感染力,这种态度就是热情与兴趣。阿尔伯特·巴德曾说:“没有一件伟大的事情不是由热情促成的。”好的传教士与伟大的传教士、好的母亲与伟大的母亲、好的演说家与伟大的演说、好的推销员与伟大的推销员之间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热情与兴趣。

一个人如果在事业上全神贯注的话,一定会大有成就,而且还能满足他们的事业心。

研究表明,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学习来实现,兴趣与热情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比如: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你不得不承认,心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良好的心态无疑可使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尽管客观地看,心态于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助益。

2.用成就感激励自己

尽管人们一直强调过程的意义,但是,与令人兴奋的结果比较起来,过程往往是平淡的、乏味的甚至痛苦的。因此,在每一次取得成果时,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就,然后将过程演化为一个值得回味的经历,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3.努力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只要用心体验,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乐趣。有一个每天上班乘坐拥挤的公交车的人,一度把公交车上的噪音当做音乐听,虽然有点阿Q的自我解嘲意味,但就其效果而言,不失为一种缓解情绪的方法,对待工作也是如此。

4.兴趣只有在深入了解工作特点之后才会产生

对问题的一知半解很容易使我们陷入困惑之中,只有对问题深入研究和了解之后才会产生兴趣。对一些人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不过是数字、符号堆砌起来的恼人的魔术而已。但对真正了解它的人而言,数学则是一门艺术,是世界上最完美、最严谨的艺术。这就是泛泛了解与深入研究的区别。

当你开始喜欢你的工作时,工作将成为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你必须爱它,它才能给予你最大的恩惠并使你获得最大的成果。

记住这样一句话:当你喜欢工作时,它会使你的生命甜美,有目标,有收益。

第三节 学会理解领导的不容易

老板是让员工赢利的顾客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定义,“顾客”就是直接花钱购买东西的人。从商品经济意义上看,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个劳动力商品出售时,购买者是谁?是老板。老板出钱购买员工的劳动力价值,员工也一定要把老板当做自己的顾客,并以此开始规划自己的赢利。

若想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那么,任何一位员工都要从现在开始确立一种观念:“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自己用全身心经营的事业。”你既可以把自己看做是一家旭日初升、大有前途的公司,也可以看做是一件产品,你的产品是在你能力的基础上为你的顾客——老板提供的各种服务。

经营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赢利,而要赢利就必须赢得顾客的认可,使你的产品能够畅销。一个企业只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

作为公司职员,我们的顾客应该包括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上司、我们所在的公司和所面对的客户。其实简单地看,顾客就是我们的老板。从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角度看,作为经营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主要是为自己的赢利负责。

我们要为自己这家企业赢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要获得就必须首先付出,这是大自然的铁律。在经济领域也一样,任何一家公司要赢利,都只有先让顾客获得了相应的利益,自己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再好,也必须通过顾客的认可和购买,才能实现其赢利。顾客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实现利润的真正关键。当顾客购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时,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才能转化为财富。

对于任何一个职员,老板都是顾客。员工要实现赢利,就必须为老板创造出价值。

很多人在为老板工作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赚钱。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心只是想着如何让老板给你加薪水,却从来不重视对公司的贡献,哪个老板会愿意请一名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员工呢?

是的,金钱是我们生存的一种基础,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没有金钱我们就难以生存。但是,要获得金钱就必须要有用来交换的商品,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越大,你的回报才能越大,也就是说你的赢利才能越大。若你的自我经营毫无意义,你的产品和服务毫无价值,那么,赢利只能是一种空想。

对于任何一家经营者而言,追求赢利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自我经营的员工也一样。但是每一位经营者都应该记住,你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你赢利的多少。老板是让员工赢利的顾客,对老板这位顾客,员工只有更好地提高为其服务的质量,更多地为其创造价值,他才能给你更多的利润。

老板与员工不是对立,而是合作

很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对冤家。人们最常听到的是相互间的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有点假惺惺的。人们常呼吁老板要多为员工着想,是出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愿望来考虑的,而员工似乎就很少有理由要为老板着想了。

究其根本,老板和员工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这两种角色实际上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自然界中有许多互惠共生的现象。比如说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也栖息在它们身上,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不胜枚举,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老板和员工是互惠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而没有了员工,老板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职员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互惠共生的角度看,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够忠于公司、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保持敬业的习惯。

许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能力以外,个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评估标准。品行不端正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因此,优秀员工应当遵循这样的职业信条:如果你真诚地、负责地为老板工作,他付给你薪水,那么你应该感激他、称赞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

在一个有着卓越企业文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的企业中,员工在享受着老板提供的优厚待遇的同时,也会为老板着想,积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工作。即使企业一时遇到困难,员工也会与老板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老板赚取利润的同时,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障。助人就是助己,多做一点对你并没有害处,也许这会花掉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可以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需要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今天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甜美的果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有些员工以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这种认识使他们无意中让自己的立场与老板对立起来,使老板和员工之间原本和谐共赢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实际上,老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潇洒,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公司的行动方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并不少见。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不会得到老板的喜爱,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时,为利益而计较,就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它不仅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也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

很多员工认为老板对公司而言仅是一个投资者,是一个“最有权力的闲人”,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多数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都有“净赚薪水”的心态,认为“你给多少钱,我就出几分力”是理所当然、各不相欠,有的甚至对老板产生了敌对的情绪。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别看有些老板平日里一副轻松潇洒的样子,其实他们大都承担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责任。

那么在工作中,老板主要承担了哪些痛苦和责任呢?

1.风险之痛

企业越大,其经营中所遇到的风险就越大。经营企业是一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事情。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方面不可避免地会滋生出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种种潜在危机,这些都为老板管理和领导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2.抉择之痛

老板的角色就好像是一艘船的“船长”,时刻要考虑到企业之舰的航向。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对于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抉择的痛苦是员工所不能理解的。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自己做,面临着精力和时间上的挑战,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只要企业存在,企业抉择的问题就时刻萦绕在老板的心头。

3.责任之痛

老板是一个企业的领航者和组织者,他们要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各级人员的管理、财务控制等重大环节负责,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出现重大变故,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要重新选择岗位,甚至对整个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老板身上肩负着企业的、员工的、社会的责任等多重责任,这种责任为他们带来种种荣耀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4.身体之痛

很多老板都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事业上的成功。老板不仅工作要动脑,而且还要交际应酬,结果,过多的应酬和思虑把身体搞垮了,老板的成功是牺牲了健康作为代价的。例如,知名企业家王均瑶去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过于劳累。

5.感情之痛

处于领导的位置,老板付出的比一般人多得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时间:早上8点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人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等到回家的时候,家人也睡了,老板与家人之间基本上没有时间沟通,由于缺少沟通,两者间也越来越不可能产生共鸣。

冷落了家人不说,有的人在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纷争,兄弟姐妹也反目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有的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始很好,做到一定程度,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我的钱赚够了,请退钱给我;有的说我还要继续发展,急需钱投资,不能退钱,矛盾的激化导致好朋友最终分道扬镳。

老板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责任,有人把他们称为企业的家长、教练,其实更多的,老板是员工事业上的伙伴,老板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得老板者得前程

“老板”的概念意味着什么呢?有老板就有打工者,老板好像阎王爷,生杀予夺的权力就被他掌控着,任由他差遣。

下属能不能处理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一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属如果与老板关系很投缘,老板就可以为下属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下属的工作有一点起色老板就会很快对此做出反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机会一到,老板金口一开,你的“前程”也就伸手可摘了。

例如,在一个单位之中,特别是私营企业之中,下属的升迁和薪水几乎都是掌握在老板的手里。如果你很有能力,你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不少成绩,可是老板还是没有对你表示鼓励。究其原因,就是老板对你只是平平淡淡。很显然,你的成绩不容易被老板发现,得不到老板的欣赏,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因此,与老板关系处理得如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板能否理解并支持你的事业。和他们相处得好,有利于你的前程。反之,和他们相处不好,就会给你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工作的直接目标就是工作绩效。在工作过程中,每个人努力工作的结果几乎都是为了取得工作绩效。而与老板关系相处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下属的工作绩效。

我们知道,任何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是要靠机会恩赐的,也就是说,机会是下属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条件。机会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等来获得,可是得到这种机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获得机会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老板为下属提供。

老板可以给下属提供、创造和分配机会,因此,下属与老板搞好关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增加成功的几率。

相反,不同的下属,做同样的工作,花同样的力气,可是,老板不喜欢他们,其评价很多都是否定的。即使没有骨头,也会说什么“工作还是不错,可是自信不足”之类的话。通过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老板嘴轻轻一动就把下属的功劳给抹杀了。对下属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好的,至少是有失公正。可是对老板来说,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因为作为一个老板,行使权力是他的专利,他需要有人给他干活,而让自己喜欢的人干活更利于交流,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老板的手里所掌握的资源是远远超过下属的,最终炒你鱿鱼,你也没话说,所空出来的位置可能还会弄回来一个高手呢?

可是,下属如果不懂得老板有这种偏袒的感情,那就很危险了,自己毁自己的前程。这是因为,作为下属一旦被老板嫌弃,那就不容易混下去了。

如何保住自己的前程呢?下属与老板的关系至关重要。

应该知道,下属与老板之间的缘分十分微妙:

很多时候,下属与老板攀谈几分钟,老板就会对下属产生好感。就好像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所谓“人结人缘”。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所谓的“日久生情”。

与“一见钟情”相比,“日久生情”发生比率更高,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普遍方式。下属和老板关系大致也是这样的。

所以,下属在工作中不仅要勇于表现自己,还要注意自己的表现要获得领导的认可,这样你的路就会更宽,前途会更光明。

给老板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每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凡是帮别人打过工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因而认为老板不近人情;而当有一天角色互换,你也成了老板时,你却会认为员工处处不积极主动。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给员工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能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的善意就会在无形之中表达出来,从而感动和影响包括你的老板在内的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将因为这份善意而得到应有的回报。任何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不管什么事都能悉心替他人考虑,这就是你成功的原因。

每一位老板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老板时刻都面临着公司内外的各种压力,而他在压力大的时候偶尔发泄一下,犯点错误,这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老板也一样。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应该以一种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老板,而不要把他们当作雇主,应该同情那些以全副精力打理公司的人,他们往往下班之后还要工作。

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在于老板鼠目寸光,没有识别人才的慧眼,而且还嫉贤妒能。他们认为在自己的老板手下做事,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会使自己变成庸才,远离成功。

而事实上,这些年轻人哪里知道,每一个明智的老板无时无刻不在搜寻有能力的员工,而对于那些只知道抱怨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老板只会解雇他们。任何一个老板重用的都是有才能而且能够为自己分忧解难的员工。

老板为了公司的利益,会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多方面的考察。只有发现某些人既无工作能力,又品行恶劣的时候,老板才会解雇他。任何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心血开玩笑,老板之所以不重用甚至解雇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拿自己一手创办的且一直苦心经营的事业当赌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任何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批人才,公司才能健康发展,那些既没才能又没品行的人,当然会被老板置之不理。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留给老板

工作中,老板看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做对公司有益的事,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留给老板。然而工作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总是很容易遇上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身上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也充满激情和梦想,可是他们的境况总是不尽人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相反,总有比他们平庸的人获得了成功。他们也常常因此而抱怨:为什么上天不垂青于我?

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只关注“我做了什么”,而不关注“我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他们也无法取得让老板满意的业绩。

员工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为什么提供需要的结果。老板安排你做一个工作,实际上是想要你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但是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个心理陷阱:因为公司与员工之间,不是采取公司与公司之间那种讨价还价的交换,我们就认为公司与自己之间不是商业交换,而是“一家人”。只要做事,尽力就算是有了业绩,至于是不是达到了公司想要的结果,那就不是自己所关心的了。

事实上,认为在工作中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是对自己工作价值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讨价还价的关系,但员工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资,就应当提供相应的价值回报。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有很多人只看到一份工作的权限和职责要求,而看不到这个岗位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对工作使命认识不清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很多员工虽然任务执行的很“出色”,但仍然是将一大堆的问题留给了公司和老板,这也就是“做什么”与“做到什么”之间的矛盾。

林克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总要先花点时间去拜访该客户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林克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提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的员工数量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之类的问题。据林克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员工是1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30%是我的责任”。

这两种不同的回答反应了人们对待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还是把业绩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上的差异。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业绩留给老板的人比较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是因为,不管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或顾客解决问题。

那些把业绩留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自我反省,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学会与老板“换位思考”

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圣诞赞歌响彻整个大街,橱窗里装饰着彩灯,盛装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琳琅满目。

“一个5岁的男孩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对没有想到,儿子紧拽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我……我的鞋带开了……”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在他眼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

真是可怕的情景!这是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把儿子抱了起来……

从此这位母亲牢记,再也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母亲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

同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经常去理解自己的老板。理解的最好角度是站在被理解一方即老板的立场去思考,即所谓的“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老板,这对于营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是极其有用的。

作为公司的员工,从你一开始进入公司那一天起,你就要开始理解公司和公司里面的人,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产品特征、市场实力到公司文化都要尽力去理解。进而还要理解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老板,理解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工作作风、性格特征。有时候在工作中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处理问题,而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

与老板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是要求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试想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也希望当自己不在的时候,公司的员工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勤奋努力,踏实工作,各自做好分内之事,时刻注意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样你就可以一心一意处理好外面的事情。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当你派出你的员工到各地处理公司事务的时候,也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以保证公司的业务顺利开展,公司的盈利节节上升。

既然你希望你的员工这样去做,那么,当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只有与老板进行换位思考,我们才能真正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老板也是人,他考虑的问题比一般员工更多,因为他处理的事情多,与他打交道的人多。员工和老板之间是什么关系?直观地,当然是雇佣关系,而实际上是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经营成果的互惠共生关系。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老板和公司员工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当然并不是说要对那种长期拖欠工资的老板也一味地迁就,而是说当公司真的有困难的时候,只要老板能够跟我们推心置腹地讲清楚,让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也应该体谅老板的艰辛和困难,并且自动自发地站在老板的角度,从公司的利益出发,为老板出谋划策。

老板的立场就是公司的立场,一个从公司的角度看问题的员工,会自觉调整自己与老板的对立情绪,同情和支持自己的老板,时刻与老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体谅老板,未来才能做好老板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老板,因为他总是期望我们做得更多,却给予我们很少。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老板整天忙忙碌碌,他是为了什么呢?我们的衣食住行,还不是得益于老板?

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换个角度看老板,我们就能体会到老板为企业经营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在工作中给老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工作中,员工轻视老板主要分为下列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一旦某位职员在公司中起了很大作用,他就会变得自以为是。譬如顺利完成了一个大订单、为公司挽回了重大的损失等,他们就会想:“如果没有我,公司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第二种情形是,当员工处于事业的低谷,譬如没有完成业务指标,或者因个人工作问题遭到老板的批评责备,他们的内心会充满挫折感和委屈,于是,就会对那些批评他的人心存怨恨:“当老板有什么了不起,将我放在那个位置上,我一样能做好。”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他们被私欲蒙住了眼睛,看不到老板所付出的代价和努力,看不到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所必须付出的艰辛。

事实上,作为一名老板,其工作性质与员工有很大不同。他必须思考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他必须对每一个重大的决策进行规划,这些工作表面上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维持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必须具备许多非凡的能力:

——强烈的成就感,这类人追求卓越的成就感的愿望很强烈;

——良好的整合能力,这类人具备不错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把各种纷繁的信息整合起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良好的承受力和持久力,这类人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强,勇于面临各种打击,不轻言放弃;

——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这类人有天生的领导力,善于调动团队整体积极性。

退一步说,如果你的老板真是很轻松,很悠闲,这也不意味着任何人做了老板都会很轻松,现在的轻松也许是以前辛苦的结果——只是你没有看到老板以前所付出的努力。一旦公司业务进入成熟稳定期,与那些整天疲于奔命的业务员相比,老板的轻松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克是一名业绩出众的营销经理,看到每天老板坐在办公室里,而业务人员四处奔波,使得公司财源滚滚。他内心颇有些不平,于是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几经筹措终于将公司开起来了,结果如何呢?他发现,无论是业务还是管理都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个人创业,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职业精神,但我们必须明白,做老板是一件复杂而且辛苦的事情。做员工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给老板更多的体谅,未来才有可能做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