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共120卷,为东汉班固所著。起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不但包举一代,文赡事详,还系统地叙述了西汉的经济制度、社会矛盾,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霸王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的粮草很快就要吃光了。刘邦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命令士兵大声唱楚地的民歌。项羽听到后,惊奇地说:“难道楚地已经被刘邦夺走了吗?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楚人啊?”于是叫爱妾虞姬陪他喝酒,项羽愁上心头,泪如雨下,周围的侍从都忍不住哭了。
项羽决定马上突围,他率领800多个骑兵,当天晚上就杀出重围向南逃去。天亮后汉军才发现项羽跑了,于是派灌婴率领5000骑兵追赶。项羽带领手下慌不择路地乱跑,很多人都走散了,等渡过淮水后,身边只剩下100多人了。项羽迷失了方向,于是向一个正在耕地的老头问路。那老头骗他说向左拐,项羽听信了他的话向左走了。谁知道左边是一片沼泽地,结果他们只好回头。时间就这样被耽搁了,最后他们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率领部下边杀边退,走到东城的时候,身边只剩下28个人了。而汉军有数千追兵,项羽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对部下说:“我起兵以来到现在已经8年了,前前后后打了70多仗,从来没有输过,所以才能称霸天下。现在落到这步田地,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不行。今天肯定是要战死了,我愿意为各位速战一场,杀掉敌人的将领并把他们的旗帜砍倒,然后才能战死。我要让你们知道,不是我打仗无能,而是上天要灭亡我啊!”他把部下分成4队,摆成圆形阵势,面朝外面。汉军把他们围了好几层。项羽对手下的骑兵们说:“我现在就为你们斩杀敌人的一个将领!”于是下令4队人从4个方向冲下山,约定在山的东面集合。项羽大声呼喊着冲下山,汉军纷纷败退。项羽很快就杀入敌阵砍死一个将领。当时杨喜是一个郎骑,他死死追赶项羽,项羽回过头来冲他大吼一声,杨喜和他的马都被吓住了,赶紧掉头逃命,一口气跑了好几里才敢停下来。项羽带着人马赶往山的东面和另外3队骑兵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队里面,只好分出人马把他们围了起来。项羽冲进敌阵,又杀死了一个都尉和几十上百个士兵。然后把人马集合起来,只损失了两个骑兵。他问手下:“怎么样?”骑兵都佩服地说“:确实像大王您说的那样。”
⊙霸王别姬 年画
这是杨柳青年画中表现项羽兵败、痛别虞姬的场面,可见“霸王别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之广。
项羽接着往东跑,来到乌江岸边。乌江的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着他,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地方小,但方圆也有千里,人口有几十万。希望大王赶快渡过去。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就算来了他们也过不去。这样大王还可以在江东称王,以后还可以回来争夺天下。”项羽仰天大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渡过去又有什么用?再说当初我起兵的时候从江东带了8000子弟兵过来,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回去。就算江东的父老乡亲他们可怜我而让我做他们的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心里不会有愧吗?! ”接着他又说道:“我知道您是个厚道的长者。这匹马我骑了5年了,骑着它所向无敌,曾经一天能跑1000里路。我不忍心杀它,就把它送给您吧!”
项羽命令手下都把马放了,步行着手持短兵器冲向敌群。26个部下都战死了,项羽一个人杀了几百个敌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正在这时候,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对他说:“你不是我以前认识的人吗?”吕马童面朝项羽,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羽大王。”项羽说道:“我听说汉王刘邦用一千斤黄金和1万户的封地来买我的人头,我就让你去得这笔赏赐吧。”于是拔剑自刎了。王翳上前割了他的头,其他人都疯狂地冲上去抢夺项羽的尸体,为了抢到尸体还相互残杀了几十个人。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和杨武各抢到项羽的一截肢体。所以刘邦把那笔赏赐分成5部分,分别赏赐给了他们5个人,5个人都因此被封为列侯。
刘邦以鲁公的称号将项羽埋葬在谷城。项羽的亲戚一个都不杀掉,并且封项伯等4个人为列侯,赐他们姓刘。
贾谊英年早逝
贾谊是西汉有名的才子。他18岁的时候就因为精通诗书、文章写得漂亮而在家乡广受好评。当时的河南太守吴公听说贾谊很有才华,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后来汉文帝当上皇帝,听说吴公政绩是全国第一,而且还是秦朝丞相李斯的同乡和学生,精通法律,所以把他调到京城当廷尉。吴公向汉文帝推荐贾谊,说他虽然很年轻,但对诸子百家的著作却非常精通,是个难得一见的奇才。汉文帝就召见了贾谊,让他做了博士官。
贾谊只有二十几岁,在所有博士当中他是最小的。每次皇帝颁布诏书,都让博士们发表意见,那些岁数大的博士还没开口说话,贾谊就从各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所以大家都公认他最有学问。汉文帝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高兴,于是破格提拔贾谊,当年就让他做了太中大夫。
贾谊起草了一套他认为合理的礼仪规定,并向皇帝上奏。汉文帝认为现在还不是实施的时候,但各种法令的变更以及列侯们到自己的封地就任这些规定,都是贾谊最早提出来的。汉文帝很喜欢贾谊,想让他担任公卿的职务,但周勃、灌婴、冯敬等人很嫉妒贾谊,他们在汉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久而久之,汉文帝也渐渐疏远了贾谊,不再听他的建议,让他做了长沙王的太傅,把他赶出了京城。
当时长沙还是比较荒凉的地方,贾谊心情非常压抑,他在渡湘水的时候,想起了屈原,于是写赋来凭吊屈原。贾谊觉得自己的命运和屈原相似,虽然写的赋是凭吊屈原的,但实际上是借以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
一年多以后,汉文帝想起了这个优秀的年轻人,把他召到京城。接见的时候汉文帝正在吃祭祀用过的肉,于是就向贾谊询问关于人和鬼神之间关系的问题。贾谊做了全面的回答,汉文帝越听越有兴趣,渐渐从宝座上坐到了贾谊的面前。贾谊走了后,汉文帝感叹道:“我很久没有见到贾谊了,以为自己已经超过了他,谁知道还是不如他啊!”梁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喜欢读书,汉文帝非常宠爱他,于是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当时汉朝刚刚安定不久,制度还不够完善,淮南王和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被杀了。贾谊多次上书说要改革,认为应该提倡道德,不应该乱杀大臣和诸侯。当时周勃因为被人诬告谋反被抓,后来查明并无此事,于是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贾谊拿这事来比喻,说要让臣子们讲道德,讲礼节。从此以后,诸侯和大臣们有罪都让他们自杀,而不是让他们受死刑(古代刑不上大夫,一般不对高级官员处以刑罚,这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特权)。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恢复对诸侯和大臣处刑的制度。
汉文帝是以代王的身份当上皇帝的,代这个地方是他原先的封地,他当上皇帝后就把这个地方封给了他的儿子刘武,还把其他儿子都封了王,封给他们许多土地。贾谊向皇帝上书,建议在各个诸侯们之间搞平衡,让他们互相牵制,不要出现几个诸侯特别强大的情况,这样就不会重演战国时代的悲剧。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来汉文帝封因谋反而被贬到外地而死的淮南王的儿子为侯,贾谊担心皇帝会进而封他们为王,于是劝阻汉文帝,告诉他要是让他们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到时候万一有人要报仇的话,国家就麻烦了。但汉文帝没有理睬。
贾谊辅佐的梁王不久之后在一次打猎中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死掉了。贾谊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非常自责,一年后也郁郁而终,死的时候才33岁。
周亚夫的细柳营
周亚夫是太尉周勃的儿子,周勃死后,大儿子周胜之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娶公主为妻。因为和公主感情不太好,再加上犯了杀人罪,他死后封国和爵位就被废除了。过了一年时间,汉文帝觉得周勃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他的后代没有爵位说不过去,于是选择封周勃儿子中比较贤能的周亚夫为列侯。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汉文帝派了3个将军驻守重要关口。宗正刘礼率军驻扎在霸上,松兹侯徐厉驻扎在棘门,而周亚夫则驻扎在细柳。
有一天汉文帝决定去慰问他们,他先到霸上,霸上的军队见到皇帝来了,高兴还来不及,纷纷跑出来迎接,皇帝的车马在营地里走来走去,根本没有人敢阻拦。刘礼还亲自下马迎送。汉文帝又去了棘门,得到了同样的待遇。
可到了细柳就不一样了。哨兵远远就看见有大队人马向细柳开过来,马上把情况通知下去。军官们都身着重重铠甲,士兵拿着锋利的武器,拉弓搭箭,弓弦拉得满满的,随时都可以射出去。为汉文帝开路的前驱部队先到,在细柳大营门口被守门的军官拦住不让进。前驱部队的将领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军官说:“在军队里面只听从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说什么都没用。即使皇上下诏书也不能放你们进去!”前驱部队的人一个个气得脸都紫了。不久,汉文帝的大队人马到了,仍然不让进。汉文帝也没有办法,只好派了一个使者拿着表示身份的符节去给周亚夫下诏令,告诉他,皇帝想进去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大门让他们进来。车马刚进大门,守门的士兵告诉他们:“将军有令:军营里车马不得奔驰。”汉文帝只好让车慢慢前进。好容易走到周亚夫所在的中营,周亚夫这时候全副武装,并没有跪下磕头,只是对汉文帝作了一个揖,他解释道:“穿着盔甲的人不能下拜,所以我只能向皇上行军礼。”汉文帝很感动,扶着车前的横木弯了下腰,作为答礼,并派人去各军营宣诏:“皇帝前来慰问将士们。”事情办完后就回去了。
出了细柳大营的军门后,大家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竟然对皇帝如此的不尊敬,实在匪夷所思。汉文帝却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刚才霸上和棘门的人和周亚夫比就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如果匈奴前来偷袭的话,他们肯定会吃败仗而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如果想偷袭他,你们认为能办到吗?”汉文帝对周亚夫赞不绝口,就这个话题说了好久。
不久,匈奴撤走了,汉文帝就把那3支军队撤了回来,并拜周亚夫为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
汉文帝临死的时候告诫太子:“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周亚夫是可以真正统率军队的人,让他应付准错不了。”汉景帝牢牢记住了这话,即位后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又过了几年,吴国、楚国等7个诸侯国联合发动叛乱。汉景帝认为将重任交给周亚夫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将他从中尉提拔成太尉,前去剿灭叛军。周亚夫向皇帝上书,认为叛军现在士气正旺,不能和他们直接交锋,所以先让他们攻占梁国,然后再找机会切断他们的粮道,这样就可以轻松获胜。汉景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周亚夫像
周亚夫立刻率军出发,走到霸上的时候,一个叫赵涉的人拦住了他,向他献计,建议攻打洛阳,从偏路进攻叛军,杀他们一个出其不意。周亚夫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叛军正在攻打梁国,梁国快支持不住了,请求救援。周亚夫却按兵不动。梁王派人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仍然不理会。梁王和汉景帝是亲兄弟,感情非常深厚,他向汉景帝上书,汉景帝心痛弟弟,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下令周亚夫前去支援,周亚夫还是坚守不出。他派人切断了叛军的粮道,叛军吃不饱肚子,想撤兵,但后路又被周亚夫堵住了。他们多次挑战,周亚夫就是不理会。有一次周亚夫军中突然惊乱了起来,自相残杀,都闹到周亚夫的帐下了。但周亚夫不为所动,仍然睡大觉。士兵们见主帅如此镇定,过了一会就平息下来了。叛军假装攻打汉军的东南,而周亚夫看出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于是派人去西北防守,叛军果然派遣精锐部队前来攻打西北,由于早有防备,叛军攻了很久都攻不下来。叛军粮食吃光了,只好撤退。周亚夫抓住这个机会,率军追赶,将叛军打得大败。不久,叛军首领吴王被杀,叛乱很快就平息了。
江充诬陷太子
江充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本名叫江齐,他有个妹妹善于弹琴和跳舞,被赵国太子刘丹看上,江齐得以攀龙附凤,成为赵王宫的座上客,再加上他善于溜须拍马,很快就获得了赵王的信任。
过了很久,刘丹怀疑江齐把自己的阴私告诉了父亲,于是和江齐闹翻了。他派人前去逮捕江齐,但江齐事先得到消息逃跑了。刘丹很生气,就把江齐的父亲和哥哥抓起来杀掉了。江齐改名为江充,跑到长安,向朝廷告发刘丹和同父异母的姐姐还有赵王后宫的女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而且和各地的豪强地主也有勾结,四处为非作歹,官府根本不敢管。汉武帝接到告发信后大怒,于是派人前去捉拿刘丹,然后把他关起来审讯,准备依法处死。
赵王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向汉武帝上书“:江充是赵国逃亡的一个小臣,专门干坏事造谣,让陛下发怒,企图利用陛下来报他的私仇,即使以后他受到下油锅的惩罚,他都不会后悔。我愿意选取赵国的勇士,跟随大军前去征讨匈奴,一定会竭尽全力杀敌,来替我的儿子刘丹赎罪。”汉武帝正在气头上,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还是把刘丹杀掉了。
江充这个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汉武帝第一次见他就对他印象很好,问他一些有关政治方面的事,他的回答也让汉武帝很满意。
江充曾出使匈奴,获得了成功。回来后被任命为专门查禁盗贼和越界行为的官员。当时贵族们有违反规定的行为,江充对他们举报弹劾,没收他们的车马,并让他们去禁卫军待命,随时准备去和匈奴作战。汉武帝对他的请求全部批准,江充前去捉拿那些人,又下令不准他们随便进出皇宫。消息传出后,那些人都惶恐不安,纷纷跑到汉武帝跟前求情,愿意用钱来赎罪。汉武帝同意了,前前后后共缴纳了数千万的罚金。汉武帝通过这件事认为江充刚正不阿,敢于和权贵作斗争,更加欣赏他了。
有一次江充遇到太子的部下驾驶车马在道路上行驶,于是把车上的人抓了起来。太子知道这件事后派人向江充道歉“:不是我舍不得那些车马,实在是不想让皇上知道这事,以为我平时管教下属不严格。您就宽恕一次吧。”江充根本不给太子面子,还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夸奖他说:“作为臣子,就应该这样!”于是江充再次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从此更加任意妄为,想抓谁就抓谁。不久他被提拔为水衡都尉,他的亲友们大多仰仗他的势力为非作歹,没过多久,江充因为犯法而被撤职。
正好这个时候,有名的大侠朱安世告发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秘密从事巫蛊诅咒方面的勾当,并牵连了两个公主进来。公孙贺父子因为这件事而被处死。后来汉武帝得了场病,江充认为汉武帝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害怕太子即位后会报复他,于是趁机捣鬼。他向汉武帝上书,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人在用巫蛊诅咒他,汉武帝命令江充追查这件事。江充就带着巫师到处搜查巫蛊诅咒用的木偶,把那些使用过巫术和晚上出来祭祀鬼神的人都抓了起来。他让巫师假装能看见鬼,故意把酒洒在某个想陷害的人的土地上,说是有人在这个地方施展巫术,然后就把那人抓起来,用烧红了的铁钳子烙在人身上,强迫他承认罪状,大搞严刑逼供。老百姓们也纷纷用巫蛊这个罪名互相诬告,当官的动不动就给人家安上大逆不道的罪名。结果因为巫蛊这种罪名被处死的前前后后多达数万人。
汉武帝岁数大了,总是怀疑周围的人要害他,所以被怀疑施巫蛊的人不管是不是冤枉的,都没有人敢替他们鸣冤。江充充分了解到汉武帝的想法,上书说宫里面有人施蛊术,汉武帝下令他进宫调查。他先调查那些不受宠幸的妃子,接着就调查已经失宠的卫皇后。最后他跑到太子宫里面挖掘,居然挖出一个用桐木雕刻的木偶出来。太子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东西,但这的确是从他宫里挖出来的,他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太子很清楚,自己的母亲卫皇后已经失宠,自己的地位本来就不稳固,皇帝肯定不会相信自己的。太子越想越气,把一腔怒火全部发泄到江充的身上。他决定铤而走险,亲自带兵去把江充抓了起来,大骂道:“你这个赵国的奴才,你陷害了你们赵国国王父子还不够,现在又来陷害我们父子了!”说完就把江充杀掉了。
汉武帝以为太子要造反,暴跳如雷,下令把太子抓起来。太子见事情闹大了,只好逃走。后来躲到一户卖草鞋的人家里,不小心暴露了行踪,官兵赶来抓他。太子见不能逃走了,上吊自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死了。后来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非常后悔和悲痛,就把江充的全家人都杀掉,并造了思子宫来怀念太子。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奸臣把国家未来的皇帝给害死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从小就对《春秋》很有兴趣,汉景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博士。他研究学问非常专心,以至于他家的后花园很多年都没有去看过。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都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做,所以很多学者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尊敬。
⊙董仲舒像
汉武帝即位后,征召了100多名学者为贤良文学,参加对策。其中董仲舒前后3次上书议论朝政,提倡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而排斥其他的思想。他的建议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对策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江都相,侍奉易王。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向来很骄横,又喜欢武力,而董仲舒辅佐他期间用礼法和仁义的道理纠正他的错误,所以易王非常尊重他。
董仲舒认为上天和人之间是有感应的,所以他在治理国家期间,用《春秋》上论述灾害的变化来推论天地阴阳之间的道理,从来没有失败过。后来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的宫殿失火,董仲舒在家里用天人感应的道理推论其中的原因,刚打好草稿,被前来拜访的主父偃瞧见了。他偷看了草稿后非常妒忌,把草稿偷走上奏给皇帝。汉武帝把儒生们召来让他们讨论。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那是董仲舒的稿子,贸然发表意见说那上面的说法实在太愚蠢了。结果查出来是董仲舒写的,于是把他抓起来审讯,判了死罪。汉武帝觉得董仲舒这么有才的人杀了太可惜了,所以下诏书把他赦免了。董仲舒逃过一死后,从此再也不敢随便讨论灾害怪异的原因了。
董仲舒是个很廉洁正直的人,当时有个叫公孙弘的人也是个学者,但他对《春秋》的研究不如董仲舒。不过公孙弘办事比较圆滑,能迎合世俗,当了公卿一类的大官。董仲舒认为他是靠阿谀奉承才爬到高位的,很看不起他。公孙弘本来就很妒嫉董仲舒,再加上董仲舒看不起他,所以两人关系很差。汉武帝的另一个哥哥胶西王也是个骄横跋扈的人,经常倚仗权势迫害那些太守一级的政府官员,汉武帝对他很头痛,但也拿哥哥没有办法。公孙弘对汉武帝说:“要教育胶西王,只有董仲舒才能办到。”他认为董仲舒的性格和胶西王肯定合不来,一定会受到羞辱。
结果董仲舒到了胶西王那儿后,胶西王知道他是个很伟大的学者,于是对他特别好,非常尊重他。但董仲舒知道胶西王本性难改,他怕时间长了还是会获罪,就称病辞职了。董仲舒一共辅佐过两个骄横的诸侯王,都得到了敬重,他始终先端正自己再领导下属,所以他治理的地方都井井有条。董仲舒回到老家后,从来也不过问家里的产业,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书和研究学问上。
虽然董仲舒已经辞官,但汉武帝并没有忘记他。每当朝廷有什么重大的争议,汉武帝都会派人和廷尉张汤一起去咨询他的意见,从他的回答中得出有益的结论。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婴和田蚡都很推崇儒家思想。到了董仲舒对策的时候,就把孔子摆到很高的位置,而罢黜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另外还确立专门管理学校教育的官员,让地方上推荐秀才和孝廉等等,这些措施都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死后,他的儿孙都通过学习当了大官。
刘向认为董仲舒是难得的辅佐帝王的人才,就连伊尹和姜子牙都不能超过他,至于管仲和晏婴等人根本就不能和他比。而刘向的儿子则认为他父亲的话有问题,他认为伊尹和姜子牙是圣人,能和他们相比的只有孔子。董仲舒处在学术非常支离破碎的时代,他能够发愤钻研学问,成为当时学者的首领,确实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和子夏等人比还有点差距,更不用说管仲等人了。不过他还是把董仲舒看成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从奴隶到将军
卫青是驸马平阳侯曹寿家里的奴婢卫媪和一个小吏郑季的私生子。卫媪很风流,先后和不同的男子生下了三子三女,由于是奴婢所生,所以卫青一生下来就是奴隶的身份。
卫青小时候由他父亲抚养,给家里放羊。郑季的老婆生的儿子都对卫青不好,把他当奴隶而不是当兄弟看待。曾经有个人给卫青相过面,说他是贵人,以后肯定可以封侯。卫青根本不相信,他说“:我是奴婢的儿子,能吃饱饭,不成天挨打受骂就很满意了,哪儿还敢奢望封侯啊!”
卫青成年后回到曹寿家,当了一名骑马随从,专门扈从曹寿的妻子平阳公主。不久,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进了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当时的皇后陈皇后没有生儿子,当她听说卫子夫怀孕后非常嫉妒,于是派人把卫青抓了起来,想让这个坏消息打击卫子夫,使其流产。当时卫青在建章宫当差,皇后要抓他跟掐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卫青被不明不白地关了起来。卫青的好朋友公孙敖找了几个壮士跑到囚禁卫青的地方把他救了出来,这才捡回一条命。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就给卫青升了官,这样皇后就不敢拿他怎么样了。后来卫子夫越来越受宠,卫家从此飞黄腾达,卫青的几个兄弟姐妹都富贵了。再后来,卫子夫作了夫人,卫青也因这个关系被提拔为太中大夫。
不久,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带领一支部队和另外3个将军分四路进军攻打匈奴。其他3个将军都打了败仗,只有卫青避开了敌人的主力,偷袭敌人防守薄弱的笼城,打了胜仗,斩杀了数百个敌人。卫青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汉武帝的欣赏,被封为关内侯。
卫子夫生了儿子之后被立为皇后,卫青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了。这一年他率领3万骑兵进攻匈奴,杀了数千敌人。第二年他又率军出击,俘虏数千人,还捕获了敌人100多万头牲畜,夺得了大片土地。汉武帝把这片土地立为朔方郡,并封卫青为长平侯。
卫青地位越来越高,而他以前的主人曹寿却去世了,平阳公主决定再嫁。她问随从们:“现在哪个侯最好?”大家都推荐卫青。公主笑着说:“卫青是我家的人,以前是跟从我的骑马随从,我怎么能嫁给他呢?”大家都说:“卫青现在尊贵了,再说他姐姐是皇后,他现在的身份是不会辱没公主的。”公主便同意了。她把改嫁卫青的想法告诉了皇后,皇后很赞成,对汉武帝进言。汉武帝也希望自己的姐姐生活幸福,于是下诏书命令卫青娶公主为妻,卫青就这样当上了驸马。
公元前124年,卫青又一次率领3万骑兵讨伐匈奴,打了个大胜仗,当时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不会来,天天饮酒作乐,醉得一塌糊涂。结果被汉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右贤王赶紧带着一个爱妾和几百个贴身侍卫杀出重围逃了。右贤王的部队全部被歼灭,虽然让右贤王逃跑了,但俘虏了小王十多人和1.5万多匈奴人。
⊙漠北之战绘画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主力,使危害汉朝百余年的边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卫青带领军队刚刚回到边境,汉武帝就派使者捧着大将军的印,当场拜卫青为大将军。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的战功,给他增封了8700户的封邑,连他3个还在吃奶的儿子都被封侯。卫青坚决谢绝,他说“:这次能取胜全靠陛下的福气还有将士们浴血奋战,陛下已经格外开恩奖赏了我。而我的儿子还在吃奶,半点功劳都没有,陛下却也给他们封侯。这不是我带兵打仗和激励将士们奋战的本意。我那3个儿子绝对不能领受封赐!”汉武帝很感动,他告诉卫青“:我并没有忘记众将士的功劳,本来打算这事办好就封赏他们的。”于是封了卫青手下10个部将为侯。
由于对匈奴作战连连告捷,汉武帝树立了信心,决定对匈奴发动总攻,一举根除祸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他的侄子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两路夹击匈奴。卫青率军从定襄郡出发,行军1000多里,穿越沙漠,与匈奴单于的部队决战。当时匈奴以逸待劳,优势很大。卫青下令用武刚车围绕在四周防御,自己亲自率领5000骑兵前去交战。匈奴派出1万骑兵迎战。这个时候天阴了下来,又刮起了大风,风沙满天飞,双方根本看不到对方。卫青又调骑兵从两翼包抄,单于见汉军人数众多,战斗力强,怕打下去对自己不利,趁傍晚的时候乘坐骡车带领几百个骑兵向西北方向逃走。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双方摸黑厮杀,死伤大致相等。不久汉军俘虏了一个匈奴人,从他口中得知匈奴单于已经逃跑了,于是派骑兵连夜追赶,大军紧随其后。一直追到天亮,行军200多里,但还是让单于跑了。这一仗歼灭匈奴主力部队1万多人,汉军一直追到赵信城。
霍去病的部队也大败匈奴左贤王,汉军取得全胜。这是汉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征伐。从此以后,匈奴彻底丧失了大规模入侵汉朝的实力,卫青也因此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
卜式为国捐财
卜式是南方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农牧业。他有个弟弟,等弟弟长大后,他和弟弟分了家,把全部土地、房子和钱财都分给了弟弟,自己只分走100多头羊。卜式在山里放羊为生,他很会养羊,10多年后,羊繁殖出了1000多头,而且他还用养羊得来的钱买了土地和房子。当时他那个弟弟已经破产了,卜式很心疼弟弟,于是连续好几次把自己的家产重新分配给弟弟。
卜式很爱国,他听说国家正在和匈奴打仗,于是向皇帝上书,表示愿意把自己一半财产捐给国家,用来支援前线作战的官兵。汉武帝觉得很奇怪,派人来问他是不是想当官。卜式说:“我只是个放羊的,只会放羊,既不会也不想当官。”使者问他:“那你是不是有什么冤屈,打算上告?”卜式说:“我从来不和别人争执,没钱的人我借钱给他,品行不好的人我教育他,他们都很顺从我,我哪儿来的冤屈啊?”使者觉得更奇怪了,于是问:“那你到底想要什么呢?”卜式说:“我听说国家和匈奴在打仗,我认为贤人就应该为了国家民族而献身,有钱的人就应该捐钱,只有这样才能把匈奴消灭。”使者很感动,回去把他的话传达给了汉武帝。汉武帝把这事跟丞相桑弘羊说了,桑弘羊说:“这不是人的真实情感,可能不怀好意,不能为了教化百姓而扰乱法制,所以最好不要答应他。”所以汉武帝没有答复卜式,他捐财的事也不了了之。卜式回到故乡,重新养他的羊。
一年多以后,匈奴和浑邪等国纷纷投降,为了安置他们,政府财政支出巨大,老百姓为了给投降的人腾出土地而纷纷迁移,都要政府给他们提供给养,但政府实在没钱了。卜式听说后立刻拿出20万钱给太守,让他分给那些移民,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捐钱帮助移民的富人很多。太守将他们的名单向皇帝作了汇报。汉武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就是上次那个想捐出一半财产的人啊!”于是奖赏他每年12万钱,卜式把这笔钱又全部交给了地方政府。当时有钱人都隐瞒自己的财产,只有卜式愿意捐出来,所以皇帝认为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就任命他为中郎,赐给他10顷土地和左庶长的爵位,并号召老百姓向他学习。
卜式并不想当官,汉武帝说:“那你去上林苑替我养羊吧。”卜式答应了。虽然他已经是中郎了,但他还是穿着布衣和草鞋放羊。一年以后,他养的羊长得又肥又壮,繁殖也很快。汉武帝知道后表扬了他,并问他怎么做到的。卜式说“:其实治理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按时作息,去除不好的,不要让它们害了一个整体。”汉武帝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想让他去治理老百姓试试,于是任命他当县令。结果当地的老百姓很顺从他,不久又把他迁到成皋当县令并兼管漕运,最后考核下来他的成绩是最优秀的。汉武帝认为他朴实忠厚,就让他做齐王的太傅,不久又任命他为齐国相国。
正好当时吕嘉造反,卜式向皇帝上书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子就应该以死来谢罪。大臣们用生命来保卫国家,而才能低下的人应该献出财产来帮助军队,这样才是国家强大而别人不敢来侵犯的方法。我愿意和儿子还有临淄懂得射箭和博昌懂得驾船的人一起去从军,不惜牺牲性命来保卫国家。”皇帝认为他很贤明,下诏书说:“我听说以德报德,以正直去报答怨恨。现在天下不幸有危难,天下的郡县诸侯没有一个挺身而出报效国家的。齐国相国卜式言行雅正,平时勤勤恳恳地耕种放牧。牲畜有多余的就分给兄弟,然后再重新繁殖,从不被利益所迷惑。以前北方有战争,他就上书要求把自己财产捐献给国家;西河一带收成不好,他又带领齐国的人积极捐献粮食。现在又第一个站出来要为国家效力,虽然还没有参战,但他的义气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赐给卜式关内侯的爵位,黄金四十斤和十顷土地,并向天下宣告,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
过了几年后,汉武帝下令让卜式取代石庆的御史大夫职位。卜式上任后就说郡国并不经营盐铁业,但船又要收税,这种做法可以废除的,反对汉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这个建议让汉武帝很不高兴,从此就不喜欢他了。最后卜式享尽天年而终。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专门负责观察和记录天文星象。司马谈对历史很感兴趣,他的这个爱好深深影响了他的儿子司马迁。司马迁小时候在龙门山务农为生,10岁就开始学习古文。他20岁的时候出门周游全国,到过很多地方。后来他被任命为郎中,奉旨出使巴蜀以南,在那些地方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就在这一年,汉武帝举行封禅大典,本来应该协助皇帝执行封禅大典仪式的司马谈却因为滞留在洛阳而没能参加。因为失去了这个百年不遇的盛会,司马谈很悲愤,很快就去世了。在临死时他嘱咐司马迁“:我们的祖先是周代的太史,后来衰落了。现在封禅大典我却没能赶上,是命不好啊!我死以后,你肯定会继承我的位子。自从孔子死后,历史就没人记录了,史书也因为战乱遗失了。我身为太史却没能把历史记录下来,你一定要完成我这个心愿啊!”司马迁流着眼泪答应了父亲。
司马迁就任太史令后,可以任意取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图书,他惊喜地发现原来那里面有那么多好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积累了不少材料。在公元前104年左右,他开始动笔撰写史记。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出击匈奴,结果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当时有个叫李陵的都尉带领5000步兵深入敌后,遭到匈奴骑兵的包围。李陵和手下的士兵拼死突围,前前后后杀了五六千匈奴骑兵,但由于寡不敌众,最后只有400多人逃回来,多数都战死了。李陵被俘虏后被迫投降。
当时这件事轰动一时,汉武帝下令把李陵全家都抓起来,然后召集大臣开会,讨论如何给李陵定罪。许多大臣都认为李陵不该投降,要严惩他的家人。而司马迁的意见则不同。他和李陵是好朋友,很了解李陵,他认为李陵带了那么少的兵深入敌后,本身就是指挥官调度的失误,不能怪在李陵头上。况且以步兵对付占人数优势的骑兵居然还能杀死那么多人,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说李陵这个人一直很爱国,这次他投降一定有特别的理由,会找机会立功回来的。
⊙《史记》书影
汉武帝大怒,他认为司马迁是把罪名推到李广利头上,而李广利又是他最宠爱的妃子的哥哥,所以司马迁是在讽刺他,于是斥责司马迁:“你为那种叛国的人辩护,可见你也是他一伙的,应该抓起来!”
司马迁为朋友辩护,结果自己被抓进了大牢,汉武帝正在气头上,说什么也不肯饶了司马迁,给司马迁判了腐刑。腐刑就是阉割,对于男人来说这是最大的耻辱,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受这种刑罚。司马迁受刑后也想到了死,但他想到《史记》还没写完,还不能死,于是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当时经过多年战乱,周朝的学说衰落了,而秦朝根本不用古文,把《诗》、《书》都烧掉了,所以当时留下来的古代文献资料很少。汉朝兴起后,萧何把律法整理了出来,韩信把兵法整理了出来,张苍制定出了章程,叔孙通恢复了礼仪,于是逐渐恢复了文化,那些当年散失了的书籍又慢慢地流传了出来。曹参推荐盖公讲解黄老学说,贾谊和晁错阐述了申不害和韩非等人的法家理论,公孙弘靠研究儒家思想而得到富贵,100多年过去了,从前的历史资料慢慢集中了起来。
司马迁父子俩前仆后继地整理资料,编写史书。他把那些已经被遗忘了的往事搜集起来,将古代君王的事迹从民间挖掘出来,写出了十二本纪。由于很多事发生时间不是一起的,为了弄清楚年代,他写了十表。礼乐制度一直都在改变,律法和历法也都一直变化着,兵书、山川、鬼神以及天和人之间的关系也都随着朝代的不同而变化,司马迁为了表明这种变化,于是写了八书。历史上有很多诸侯辅佐帝王,为了纪念他们,司马迁写了三十世家。而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的人物为历史作出了贡献,也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为他们写了七十列传。整部史记共130篇,52万多字。但是由于书中对当时的人有所褒贬,所以等到他死后才流传了出来一部分。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将整部书全部公布了出来,这个时候《史记》才流传开来。
汉昭帝明察秋毫
汉昭帝即位的时候只有8岁,汉武帝临死的时候任命霍光和上官桀等人辅佐他,其中霍光是主要的辅政大臣。
本来霍光和上官桀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霍光的大女儿是上官桀的儿媳妇,她有个女儿和汉昭帝差不多大,所以上官桀就通过盖长公主的关系把孙女送到后宫,不久就立为了皇后。而上官桀的儿子、霍光的大女婿上官安也被封了大官。霍光休假期间,就由上官桀代替他处理政事,两人合作一直很愉快,把西汉治理得很太平。
上官桀很感激盖长公主的帮忙,盖长公主的私生活不太检点,和丁外人私通。上官桀父子就想替丁外人求封爵,这样就可以符合列侯娶公主的惯例,让公主名正言顺地嫁给丁外人,以此来讨好公主。但霍光不同意这事,上官桀退了一步,想让丁外人担任光禄大夫,以此来接近皇帝,这样迟早也能封侯。霍光又反对,这事就没能办成。公主因为这事对霍光非常不满意,而上官桀父子因为连续被拒绝,也觉得很没有面子,心里想,汉武帝在位时期自己就是九卿,地位比霍光高,现在父子两人都是将军,自己还是皇后的亲祖父,霍光也只是外祖父,他凭什么一个人独掌朝政?燕王刘旦因为自己是昭帝的哥哥却没有登上皇位,心里很不舒服,认为是霍光从中作梗。而另一个辅政大臣桑弘羊因为想为亲戚求个官当而遭到霍光拒绝,也很恨他。这4个人就联合起来反对霍光,到处搜集霍光的短处。
他们打听到霍光在检阅羽林军的时候有越轨的行为,而且还把一个校尉调到大将军府,这些都是把柄。于是他就等霍光休假的时候,派了一个人冒充燕王的使者把那些材料上奏给皇帝。假称是燕王得到的消息,派人来检举揭发。上官桀打算从宫里把这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桑弘羊负责和大臣们联合,共同逼迫霍光下台。但是揭发信交上去后汉昭帝并没有就此事发表意见,也没有让手下人去追查这件事。
第二天霍光得到了这个消息,他非常害怕,待在殿前西边的画室里面不敢进去。汉昭帝问:“大将军人呢?”上官桀回答“:大将军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进来。”汉昭帝下令叫霍光进殿。霍光战战兢兢地走进殿,脱掉帽子,跪在地上叩头谢罪。汉昭帝说:“大将军把帽子戴上吧,我知道你没有罪,那信是别人伪造诬陷你的。”霍光很奇怪,问道:“陛下怎么知道是伪造的呢?”
汉昭帝说:“大将军去检阅羽林军是最近的事,把校尉调进将军府也不到10天。燕王离京城数千里路,他怎么可能这么快知道?就算他能知道,又怎么能这么快把告状信送到我这里来?所以我可以肯定那信是别人伪造的。再说了,就算大将军要谋反,调一个校尉又有什么用?”当时汉昭帝才14岁,大臣见这么年轻的皇帝居然脑子如此清楚,都感到非常惊讶。消息传出后,那个递交告状信的人马上就逃跑了。汉昭帝下令紧急追捕。上官桀他们很害怕,万一那人被抓到后把他们供出来就什么都完了。于是对汉昭帝说“:这种小事不值得皇上派人穷追不舍。”汉昭帝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还是下令追查。
后来只要有人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坏话的,汉昭帝就发怒:“大将军是忠臣,先帝特地委托他来辅佐我的,以后谁再敢诽谤他,就治谁的罪!”从此上官桀他们再也不敢说霍光的坏话了。
上官桀他们害怕这事迟早会被抖搂出来,于是和盖长公主密谋造反。他们让盖长公主请霍光到她家里吃饭,事先埋伏好士兵,准备趁机杀掉霍光,然后再把汉昭帝废掉,立燕王为皇帝。结果这个消息传了出去,让霍光知道了。霍光把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和丁外人连同他们的家族全部抓起来杀掉了。燕王和盖长公主也只好自杀。
汉昭帝始终非常相信霍光,他成年后应该亲自执政了,可他还是委托霍光主持朝政。汉昭帝虽然非常聪明,但可惜的是他命不长,才21岁就病死了。
霍光废昌邑王
汉昭帝很年轻就死了,没有留下儿子。大臣们一起讨论该立谁为皇帝,从血缘关系上来看,首选显然应该是汉武帝的儿子,当时汉武帝的儿子里面还在世的只有广陵王刘胥,但广陵王品行不好,正是因为这样,当年汉武帝才没有把皇位传给他。
有一个郎官上书说:“广陵王不守正道,不能立为皇帝。当年周太王舍弃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都只是看谁适合当君主。也就是说即使废除长子而立幼子也是可以的。”他的话让霍光听了很舒服,就把这个人的奏章拿给丞相们看。后来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昌邑王刘贺是个合适的人选,于是奉皇太后的诏令,派人去迎接昌邑王刘贺为帝。
昌邑王刘贺是武帝的孙子,由于父亲死得早,从小缺少管教,所以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他当上皇帝后成天游手好闲,只知道和亲信们作乐,根本不理政事。霍光看见这种情况心里非常着急,去问田延年,现在应该怎么办。田延年说:“大将军您是国家的支柱,现在既然知道现任皇帝不行,那为什么不去向太后说明情况,另立一个贤明的呢?”
霍光问:“我确实想过这么做的,但不知道古代有没有这种先例?”田延年说:“伊尹当年做商朝相国的时候,因为商王太甲昏庸,于是把他废掉,以安定社稷,后世都认为他办得对。如果大将军能够做这事的话,那您就是当代的伊尹啊!”霍光在田延年的官职上面又给他加了个给事中的职位,让他有进宫议事的资格。然后和车骑将军张安世策划好,召集大臣们到未央宫议事。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淫乱,我怕他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现在应该怎么办?”大臣们大惊,谁都不敢说话。田延年站出来手扶着剑柄说:“当年先帝把太子托付给大将军,就是为了能让汉室江山长久地保持下去。现在皇上昏庸无能,大将军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如今大将军还在,还能够维持下去。今后大将军死了的话,汉室江山万一断送,我们拿什么脸面去见先帝呢?今天的讨论不能有耽搁,谁要是赞成得晚了些,我就请求让我杀了他!”霍光向大家谢罪道:“你们对我的责备是对的,现在事情落到这步田地,完全是我的过失。”大臣们见事已至此,只好表示赞成霍光的提议。大家一起去见太后,向她控诉昌邑王的种种恶行。昌邑王在继承皇位后,不但不能做个明君,反而罪行累累,光是私底下派人征调违禁物品就有1127次之多,更别提那些荒淫无道的勾当了。太后听了之后非常生气,赶到未央宫,下令守门的士兵不准放昌邑王手下的人进来。昌邑王还不知情,像平常一样来朝见太后,他一进去,门就马上关住,他的亲信就被关在了外面。昌邑王问霍光是怎么回事,霍光解释说这是太后的命令。昌邑王很糊涂,没有放在心上。
霍光派车骑将军张安世将昌邑王的亲信全部抓了起来,然后派专人看守昌邑王。而昌邑王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就要被废黜了,等到太后派人召见他时,他才感到有点害怕。尚书令当着太后和大臣的面公布了昌邑王的罪状,并代表大臣进言,要求废掉昌邑王。太后同意了。
⊙霍光像
昌邑王不甘心放弃皇位,他喊道:“听说天子身边只要有敢于进言的大臣,即使天子无道,也不会丢掉天下!”霍光反驳道:“太后已经下令把你废黜了,现在哪儿来的天子?! ”于是走过去把他身上代表皇帝的饰物卸了下来,转交给太后。到了这个时候,昌邑王才彻底接受了现实。霍光把昌邑王送到他当诸侯王时在首都的住宅。
昌邑王被废后,霍光召集众大臣商议立谁为帝,讨论了半天,最终大家认为当年被汉武帝废掉并杀害的太子有个孙子流落民间,在民间口碑很好,决定立他为皇帝,他就是汉宣帝。汉宣帝没有辜负大臣们的期望,他带领西汉王朝进入了又一个繁荣富强的时期。而霍光为了国家利益,毅然废黜昏君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
霍氏灭门
霍光为汉室江山的巩固立了大功,从汉昭帝开始,霍光的儿子霍禹和哥哥的孙子霍云都官拜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担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兵权,负责统率外族投降汉朝的军队。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此外,霍家的亲戚们享受着各种优待,担任了各种重要官职。可以说,霍家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汉宣帝即位后,霍光交出了朝政大权,但汉宣帝认为霍光功劳实在太大,遇到事情他自己先不做决定,要先报告给霍光,然后再呈报给自己。霍光每次来朝见他时,汉宣帝都表现得非常谦虚,以至于别人都觉得有点过头了。
霍光死后,汉宣帝非常悲痛,下令厚葬霍光,给予了非常高的待遇。葬礼结束后,汉宣帝又对霍光的子孙们加官晋爵。皇帝的宠爱和霍光的功劳,让霍家人渐渐骄傲起来,开始肆无忌惮地寻欢作乐了。
首先干坏事的就是霍光的妻子显,显当了寡妇后,不仅不安分守己,反而与家里的管家冯子都私通。上梁不正下梁歪,霍禹和霍山也都花大钱把住宅整修了一番,许多地方都违反了国家的规定,而且经常赛马取乐。霍云经常在应该朝见皇帝的日子里谎称有病不去朝见,而是带着亲信们到别的地方打猎取乐,这种行为没有人敢指责。而显和她的女儿们经常不分昼夜地随意进入太后居住的宫殿,一点约束都没有。
汉宣帝在做老百姓的时候就认为霍家的权势太重不是好事,但由于霍光的威望太高,加上又忠心耿耿,所以汉宣帝暂时没有动他们。等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正式处理朝政,将御史大夫魏相提拔为给事中,让他可以在宫里面随时应对皇帝的咨询。显很不服气,她对子孙们说:“你们平时就知道胡闹,不去继承大将军留下来的事业。现在御史大夫做了给事中,万一他在皇帝面前说我们坏话怎么办!”后来霍家和魏家的仆人在路上争道,霍家的仆人平时骄横惯了,冲到魏相的府上,魏相只好给他们叩头赔礼,这才把他们哄走。显他们知道这事后感到非常忧虑。不久魏相被升为丞相,经常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与汉宣帝讨论事情,而另外一些和霍家没什么来往的大臣也都得到皇帝的重用。霍山当时担任尚书的职务,但汉宣帝却宣布大臣和百姓可以直接上书,不需要通过尚书,而大臣进见皇帝,也可以单独进见。这样就把霍山给架空了,对这些事,霍家又气又怕,但一点办法都没有。
汉宣帝当老百姓的时候,娶了一个姓许的平民女子为妻,两人非常恩爱。当上皇帝后,汉宣帝马上册封许氏为皇后。而显很喜欢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认为她最有资格当皇后。但皇帝和皇后感情很深,她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显就收买了给皇后看病的女御医,让她毒死了许皇后。然后显趁机将霍成君送进宫内,让她当了皇后。由于许皇后死得很突然,大臣们议论纷纷,控告那个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对皇后无礼,把她关了起来。显很害怕她把自己指使她毒死皇后的事抖搂出来,于是就把这事告诉了霍光。霍光听了后非常吃惊,想去检举,又不忍心,于是还是想办法包庇了那个医生。霍光死后,这件事渐渐地流传了出来。汉宣帝也有所耳闻,但也不知道真假,心里却对霍家多了一层戒备之心,于是逐步削减霍家的权力,而把大权移交给自己的亲信们。
霍家见大权一天天被削减,自己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在一起哭,并相互埋怨。显一着急,就把当年谋害许皇后的事情告诉了他们。霍山他们听了之后很吃惊:“这种事情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皇上他疏远我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这样大的事,惩罚一定小不了,怎么办?”他们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结果霍家还没来得及动手,密谋泄露了出去,皇帝下令彻底追查。霍云和霍山畏罪自杀,霍禹被腰斩,显和霍家其他人被斩首示众,只有霍皇后没有被杀,但也被废黜了。因为这件事被杀的人前前后后共有数千家。
当初汉宣帝刚即位的时候,他去祭拜汉高祖的庙。霍光和汉宣帝坐在同一辆车上,汉宣帝很怕他,坐他旁边感觉自己背上像有芒刺在扎一样。后来张安世陪同的时候汉宣帝就非常放松,感觉安详自在。霍光死后,霍家被灭族,人们都说“:自己的威望让天子感到不自在的人,是不会被天子长期包容的。霍家的惨案,其实从当年霍光陪同皇帝乘车的时候就开始了。”
名将赵充国
赵充国是骑兵出身,补选为羽林卫士,他从小就学习兵法,并通晓四方少数民族的事情。后来他跟随李广利攻打匈奴,大军被匈奴人包围,汉军因为缺少粮食,死伤很多。赵充国带领100多个人拼死杀开一条血路,带领大军冲出了包围圈,他也因此身受20多处创伤。李广利向朝廷汇报了情况,汉武帝下令把赵充国带来,亲自查看了他的伤势,惊叹不已。于是汉武帝拜他为中郎,让他担任车骑将军长史一职。
汉宣帝即位后,赵充国被派到边疆驻守,他在任期间,匈奴一直不敢前来骚扰。后来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羌族部落,羌族首领希望能渡过湟水到北岸汉族人不耕种的地方放牧。义渠安国把这事上报给了皇帝。赵充国认为此举不妥,弹劾义渠安国玩忽职守。后来羌族人强渡湟水,在北岸放牧,当地的官员无法禁止,羌族各部落首领还聚集在一起,解除仇约,相互结盟。汉宣帝听说这事后向赵充国询问,赵充国回答道:“羌族人之所以好控制,是因为他们各个部落之间不团结。30多年前,西羌叛乱时,也是像今天这样解除仇约,相互结盟,然后和朝廷对抗,朝廷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才把叛乱平定下来。而且以前也发生过羌族和匈奴联合起来对抗朝廷的事。不久前我听说匈奴在西方碰了钉子,于是多次派人贿赂西域各国,想离间他们和汉朝的关系,但没有成功。我怀疑匈奴现在派使者到羌族部落里面,企图故伎重演。所以我担心羌族人还会有新动向,我们要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做好防备。”一个多月后,羌族首领果然派人向匈奴借兵,准备攻打西域。朝廷派遣义渠安国再次出使羌族各部落,让他区分一下哪些部落企图反叛,哪些部落站在汉朝一边。而义渠安国把羌族首领30多人召集起来后,认为他们都特别凶狠狡猾,把他们全部杀掉了,又派兵攻打那些部落的百姓,杀了1000多人。这件事激怒了羌族人,许多本来已经归附汉朝的羌人认为汉朝不守信用,于是发动叛乱。义渠安国派兵与羌人交战,吃了败仗。
当时赵充国已经70多岁了,汉宣帝认为他已经老了,于是派人去询问谁可以率兵镇压叛乱。赵充国说“:没有人能超过我的了。”
赵充国抵达前线后,先出妙计渡过了黄河,然后又识破了敌人的诱兵之计。打仗的时候,他经常派出骑兵派到远处去侦察,不做好作战的准备绝不行动。大军休息的时候,一定先把防御工事弄得足够坚固,而且特别爱惜士兵,将士们都特别敬服他。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出。后来抓到一个俘虏,那俘虏交待说羌人的首领们好几次都互相埋怨:“早就告诉你们不要造反,这下好了,皇上派赵将军前来镇压,听说他已经八九十岁了,特别善于用兵打仗。现在想和他决一死战,有这个可能吗?”
朝中大臣们反对赵充国的作战计划,汉宣帝也下诏责备他,赵充国上书辩解,他认为将领在外面领兵打仗,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形势和利弊来制定计划,而且应该坚守自己的主张,并再次陈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不久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赵充国将军队开到先零羌的地盘上,先零羌防守很松懈,远远看到汉朝大军就丢弃辎重逃跑。由于道路狭窄,赵充国下令大军慢慢前进。有人建议加快行军速度,赵充国说“:穷寇莫追,现在我们缓慢前进,他们就会忙着逃走而不会掉过头来攻击我们,如果我们加快速度的话,他们看到没有逃走的希望,就会来攻打我们以求得一丝生机。”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果然不出赵充国所料,敌人在渡河的时候因为过于慌乱而淹死了好几百人,投降和被杀的有500多人,汉军俘获牲畜10多万头,车辆4000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汉军乘胜进攻另一个部落,将其逼降。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赵充国病重,在病床上他还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政策主张,并建议实行屯田。后来皇帝向他咨询谁继承他的位置时,他指出众人推荐的辛汤不是合适的人选。后来辛汤还是担任了护羌校尉,结果因为酗酒得罪了羌人,导致羌人再次叛乱,最终应验了赵充国的话。
朱云折槛
西汉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敢于进谏的直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朱云。
朱云身高八尺多,容貌雄壮,以勇敢力大而出名。朱云年轻的时候喜欢结交游侠,经常让朋友们替自己报仇。但是他40岁的时候突然改掉了那些习惯,开始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后来又向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完成学业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人们都很尊敬他。
当时,西汉皇帝是汉元帝,贡禹是御史大夫。华阴县的县丞向皇帝推荐朱云,说他这个人忠心正直,而且有勇有谋,请皇帝试用他做御史大夫。皇帝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太子太傅匡衡认为华阴县丞只是一个小官,居然敢推荐平民担任大臣,再说朱云以前经常触犯法律,虽然后来他改邪归正,但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而贡禹清正廉洁,很适合担任御史大夫,没有必要撤换他。华阴县丞胡乱称赞朱云,怀疑他不怀好意,所以匡衡建议追查一下华阴县丞。结果华阴县丞因此而获罪。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很得汉元帝的宠爱,五鹿充宗是专门研究梁丘注的《易经》的,汉元帝也很喜欢这个版本。他想考察一下梁丘注和其他版本的异同,于是下令让五鹿充宗和《易经》的其他学派辩论。五鹿充宗深受皇帝的宠爱,又有口才,其他学派的学者都借口生病而不敢参加辩论。有人推荐朱云,于是就把他召了进来。结果朱云把五鹿充宗驳得哑口无言,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朱云也因此获得了博士的官职。
不久,朱云担任了杜陵的县令,但因为故意放走犯人而差点被抓起来,幸好赶上了大赦才被赦免。他被推举为方正,担任了槐里县令。当时中书令石显掌握朝政,他和五鹿充宗是一伙的,所以人们都很怕他们,只有朱云的好朋友、御史中丞陈咸年轻而坚持正义,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朱云多次上书弹劾丞相韦玄成贪生怕死,只知道保住自己的位子。有关部门调查朱云,怀疑他指使属下杀人。元帝向韦玄成询问朱云治理地方政绩如何。韦玄成趁机泼他污水,说他残暴不仁。陈咸听到了这话,告诉了朱云。朱云向皇帝上书申诉,陈咸替朱云修改奏章,让他要求让御史中丞审理,也就是让自己来审理。结果这事被交给丞相审理了,丞相的手下调查说朱云确实指使属下杀人,朱云只好逃到长安和陈咸商议。韦玄成知道后,把这事上奏元帝。元帝把朱云和陈咸抓了起来,没有杀他们,罚他们担任修城墙的苦工。两人就这样被禁锢,一直到元帝死,都没有被起用。
⊙折槛图轴
汉成帝即位后,张禹以皇帝老师的资格当了丞相,非常受宠。朱云上书求见皇帝,当时大臣们也都在。朱云说:“现在的大臣上不能辅佐皇上,下不能安抚百姓,都是吃饱饭不干事的人。我请求陛下赐给我宝剑,我要杀一个奸臣来杀一儆百!”汉成帝问:“你到底要杀谁呀?”朱云说:“我要杀奸臣张禹!”汉成帝勃然大怒:“你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居然敢诽谤上司,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该万死!”御史拉朱云下去,朱云抓住殿上的门槛,死也不下去。御史拼命地拖他,他死抓住不放,结果把门槛都拉断了。朱云大叫:“我能够在阴间跟从关龙逄和比干(都是因进谏而被杀的著名忠臣),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我只是担心我们大汉江山啊!”御史好容易才把他拉下去。左将军辛庆忌站出来向皇帝叩头,说:“朱云是出了名的狂妄直率。如果他说的是对的,那就不能杀他;如果他是错的,也应该宽容对待,我愿意以死相争!”辛庆忌说完后一直叩头,把头都叩破了。汉成帝火气也消下去了,就饶了朱云。后来有人建议把门槛给修好,汉成帝说:“算了,别修了,就放在那儿,来纪念和勉励忠直的臣子吧。”
经过这场风波后,朱云离开了官场,他把家搬到了乡下,有的时候也乘着牛车和学生们出来游玩。不管到哪个地方,人们都很敬重他。
朱云一直活到了70多岁,在家里去世。他病重之后就不再请医生也不吃药,临终时嘱咐,直接穿身上的衣服入殓,棺材只要够他躺进去就行了,而墓穴够把棺材放进去就够了。他死后家里人按照他的嘱咐只造一个一丈五左右的小坟,把他埋在平陵的东郭之外。
尹翁归清正严明
尹翁归是平阳人,他少年时父母双亡,和叔叔一起生活。年轻的时候当过狱卒,很熟悉法律文书方面的事。他喜欢舞刀弄剑,武艺高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当时霍光执掌朝政,他对子弟管教不严,霍家子弟多住在平阳,家里的奴仆和门客拿着兵器在街上和人斗殴,官吏都不敢管。直到尹翁归担任管理街市的官员后,才没有人敢横行不法。尹翁归清正廉明,从来不接受贿赂,商人们都很敬畏他。
后来尹翁归辞掉了官职,回到家里。田延年为河东太守,他在巡视的时候到了平阳,把他过去手下的小吏们都召集了起来,共有五六十人,亲自接见。田延年命令他们当中习文的人站东边,习武的人站西边。大家都按照他的命令站好了,只有尹翁归跪在地上没有动。尹翁归告诉田延年“:我文武兼备,任凭您吩咐了。”田延年手下人认为这个人桀骜不驯,但田延年说:“这有什么关系呀。”把他叫到跟前问话,对他的回话感到非常惊奇,于是补选他为自己的手下。尹翁归处理案件都能一查到底,把事情的原委弄个清清楚楚。田延年很器重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他,于是提升他为督邮。当时河东郡下辖28个县,分为两个部分,尹翁归负责汾河以南。他揭发和检举官员都是依法办事,被他检举的人都是罪有应得,所以他管辖的地区官员即使因为他而受到惩处,也没有人怨恨他。不久他就因为清廉而节节高升,很快就担任了弘农都尉。
朝廷征召他为东海太守,他就任前向廷尉于定国辞行。于定国是东海人,他想委托尹翁归照顾同乡的两个孩子,就让那两个孩子在后堂等待引见。于定国在家里和尹翁归谈了一天,被他的气势所折服,一直不敢把那两个人引见给他。尹翁归走后,于定国对他们说“:尹翁归是个贤良的官员,你们又没有什么本事,我不能凭借私交求他照顾你们。”
尹翁归在东海郡担任太守期间,明察秋毫,东海一带的官吏百姓是好是坏,包括那些作奸犯科的人的名字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每个县的登记名册他都亲自处理,如果案子太急他会稍微缓一些。如果手下的官吏百姓稍微有所松懈,他就把他们的罪状披露出来。他每次出巡都会收捕些坏人,杀一儆百,官吏和百姓都服从他的管理,而且因为害怕他的威严而纷纷改过自新。东海有个大豪强地主名叫许仲孙,为人非常奸诈狡猾,公然违反法律,东海郡的人深受其害。每次来了新太守要逮捕他,他都倚仗势力,用狡猾的手段逃出法律的制裁,所以一直都没有受到惩罚。尹翁归到任后,派人将许仲孙抓了起来,在集市上将其斩首示众,整个东海郡的人都为之害怕折服,没有人敢违反他的禁令了,一时间东海郡被他治理得非常好。
尹翁归因为政绩优异而被调到右扶风(接近京城的地方)。他在任期间选拔清正廉明、疾恶如仇的人担任官吏,对他们以礼相待,和他们共同遵循同样的好恶。凡是背叛他的人,一定会受到严惩。尹翁归治理右扶风的办法和东海郡一样,那些作奸犯科者的名字,每个县都有详细记录。如果发现了盗贼,尹翁归就会召见当地的长官,告诉他主犯的名字,教给他们根据蛛丝马迹推理出盗贼所在地的方法,让他们找出盗贼的藏身之处,结果事情往往和他事先料想的一样,从来没有失败过。尹翁归在追查贫苦老百姓的时候比较宽松,而对那些地方豪强则非常严厉。地方豪强如果被治罪的话,就被送到掌畜官那里,让犯人铡草来赎罪,而且规定要按时到达,不准找别人来代替,如果发现有不合要求的,都要受到鞭打的惩罚,有的人因为被鞭打得过于疼痛,以至于无法忍受,甚至有用铡刀自杀的情况出现。京城的人因为畏惧他的威严,所以很少有人敢犯法,右扶风因为他而治理得非常好,惩治盗贼的政绩在京城三辅中常常排名第一。
尹翁归虽然喜好用刑罚,但他一向清廉自守,办公的时候从来不涉及私事,而且为人温良谦虚,从不因为自己的能力而看不起别人,在朝廷中的名声非常好。他任官几年后,因病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产,皇帝亲自下诏书表彰他,称赞他是个难得的清官,对他的去世非常痛心,并赐给他儿子一百斤黄金,以表彰清官。
当初和尹翁归一起为田延年效力并被田延年提拔推荐的还有闳儒,也是个难得的好官,所以世人都称赞田延年善于识别人才。
盖宽饶不畏权贵
盖宽饶名字非常有趣,“宽饶”就是宽松仁厚的意思,但他这个人的性格和名字正好相反,从他的事迹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盖宽饶是魏郡人,他早期因为明经而被举为文学,又以孝廉而被举为郎。后来又举为方正,因为对策好而迁为谏大夫,专门负责检举不法之事。他弹劾过张安世的儿子张彭祖经过殿门而没有下车,并且连带弹劾张安世位居高位而对朝政没有补益之处。其实张彭祖当时已经下车了,盖宽饶于是就因为触犯了弹劾大臣而不符合事实的条令被降职为卫司马。
当时卫司马在部门里上班时,见了卫尉要行拜礼,而且常被差遣去买东西。盖宽饶就职以后,他只按照规定对卫尉和其属官行拜礼,但卫尉如果因为私事要他去帮忙办理的话,他就拿着有关法律条文找到官府要辞职。尚书因为这事而责问卫尉,卫官们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以私事而任意驱使属官们了,以前那个不合理的规矩就这样被纠正了过来。
盖宽饶刚开始被任命为卫司马的时候,还没有走出殿门,就用刀把自己的衣服割断,让它短到离开地面,然后戴上高帽子,腰佩长剑,亲自到卫士的住所去巡察,视察他们的饮食住所。有病的卫士他亲自抚恤慰问,帮忙请医生来看病送药,对待他们非常关爱。到了年终交接的时候,皇帝亲自设宴款待慰劳卫士,数千名卫士在席上叩头请求再服役一年,以报答盖宽饶的恩德。汉宣帝表示嘉许,并任命盖宽饶为太中大夫,派他到各地巡视当地风俗,使命完成得让汉宣帝很满意。不久就升为司隶校尉,他在任期间,追查检举从来不回避,不管事情大小他都会举报。他所弹劾的案件很多,廷尉依法办理,有一半采用也有一半没有采用。王公贵族以及各个郡国的官吏和使者来到京师,都因为害怕盖宽饶而不敢违犯禁令,京师因为这个清静了不少。
平恩侯许伯搬新家,朝廷大小官员包括丞相等人都赶去祝贺,只有盖宽饶不去。许伯派人请他,他才前往,从西面的台阶上去,面朝东面而坐。许伯亲自为他倒酒,说“:盖先生来晚了哦。”盖宽饶告诉许伯“:不要给我倒多了,我是酒疯子。”丞相魏侯笑道:“次公(盖宽饶字次公)清醒的时候就是个疯子,何必要等到喝了酒才发疯呢?”当时在座的人都看着盖宽饶,有点看不起他。宴会举行到高潮的时候,大家都喝得挺开心,音乐声响起,长信宫少府檀长卿站起来跳舞,学猕猴和狗打架的样子,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盖宽饶却很不高兴,他仰视着屋子叹气“:这屋子真漂亮啊!但是富贵无常,一会就会换了主人,这房子就像旅馆一样,住过的人太多了。只有谦虚谨慎才能长久保存下来,侯爷您能不警戒吗?”说完站起身来走了。回去后马上弹劾檀长卿以列卿的身份而学猕猴跳舞,非常失礼,是对皇帝的不敬。汉宣帝想治檀长卿的罪,许伯替檀长卿向皇帝谢罪,苦苦哀求了很久,皇帝才没有追究下去。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盖宽饶不把权贵放在眼中,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确实也不通世故,为他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盖宽饶为人刚直不阿,一门心思都在公家的事情上。他家里很穷,每个月的几千俸禄钱他都拿出一半来奖励给那些向他通风报信的人。他身为司隶校尉,儿子却连车都坐不起,经常要步行去北方边塞服役。但盖宽饶执法非常苛刻,朝中大臣们都很恨他。他上奏章的时候又喜欢在里面带上讽刺的语气,所以经常触犯皇帝。汉宣帝看在他是儒家学者的份上对他非常宽容,但他也没希望升官。当初和他一起提拔的同事有的都已经升到九卿的位置了,盖宽饶自以为自己的品行才学都没话说,但却被不如自己的平庸之人超越,心里非常不满,于是更加频繁地向皇帝上书进谏。
汉宣帝崇尚刑罚,很信任担任中尚书的宦官,盖宽饶不以为然,他上奏章反对这种做法,并在奏章里引用了禅让天下的典故。汉宣帝认为盖宽饶是在怨谤,于是把奏章交给有关部门,让他们给盖宽饶定罪。当时的执金吾认为盖宽饶是想让汉宣帝禅位,属于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很同情盖宽饶因为直谏而被小人陷害,于是向皇帝上书赞扬盖宽饶敢于奉公守法,不畏权贵,并反对有关部门给盖宽饶戴上大逆不道的帽子。汉宣帝正在气头上,没有听郑昌的话,还是把盖宽饶打入天牢,让狱吏处置他。盖宽饶在殿下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甘受辱,拔出佩剑自刎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表示怜悯他的。
王莽篡位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家的势力在西汉末年达到顶峰,几乎个个子弟都封侯拜相,整个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王家人手中。王皇后对自己的兄弟们很好,所以他们骄横腐化,一个比一个堕落,成天只知道争权夺利,吃喝玩乐。而王莽的父亲死得早,还没有被封侯,所以王莽比较贫穷,他不和堂兄弟们攀比富贵,而是一门心思投入到研读儒家经典上。虽然他家是外戚,但王莽在求学的时候非常勤奋,穿着和普通的学生没什么区别。王莽很孝顺母亲,平时在家里他尽心尽力地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把侄子当亲生儿子来抚养。同时,王莽还喜欢结交豪杰,朋友很多。王莽对叔叔伯伯们也十分尊敬,口碑非常好。后来他的伯父、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军王凤病了,王莽天天在他床前伺候,亲自给伯父尝药,忙得连脸都顾不上洗,一连几个月连衣服都顾不上换。王凤很受感动,在临死的时候把王莽托付给太后和皇帝,让他们好好照顾这个孝顺的年轻人。于是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几年后,王莽的叔叔王商上书,请求将自己的封地分出一部分来赐给王莽。另外还有一批很有名望的人也替王莽说好话,皇帝见这么多人为王莽说好话,加上以前对他印象就不错,认为王莽是个难得的贤人。不久,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有1500户的食邑,后来又把他提拔为骑都尉兼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侍奉皇帝更加殷勤周到了,官当得越大,他就越谦虚谨慎。
其实王莽是个沽名钓誉的人,当时太后的外甥淳于长才能卓越,地位在王莽之上。王莽很妒忌他,于是暗中搜集淳于长的罪过,然后通过大司马王根上报给了皇帝,淳于长被处死。王根后来请求退休,将大司马一职交给王莽,王莽就任大司马后更加注重自己的名声,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和收入全部用来招待士人,让他们为自己吹嘘。汉成帝去世后,汉哀帝继承了皇位。太后命令王莽把大司马的职位让给哀帝的外戚。王莽只好上书请求退休,但哀帝制止了他,王莽也就没有把大司马的职位交出来。
汉哀帝死后,由于没有继承人,王莽立9岁的平帝为新皇帝,自己独掌了朝政大权,并找借口把成帝和哀帝的皇后都逼死了。后来更是发展到顺王莽者昌,逆王莽者亡的地步。他每次想做什么事的时候,先会暗示党羽去启奏,然后自己再痛哭流涕地反对,这样既迷惑了太后,又让别人误以为他是真的淡泊名利。
汉平帝去世后,没有儿子,本来还有几十个合格人选的,但王莽嫌他们年龄太大,不好控制,就借口兄弟之间不能相互继位,选了个才两岁的孺子婴(真名为刘婴)为继承人。有人建议让王莽代理皇帝,但太后没有同意,那些马屁精好说歹说才让太后下了谕旨。
一个名叫哀章的人伪造了一个铜柜,在里面装了图和信,上面说王莽应该当皇帝。这下一向喜欢谦让的王莽却不谦让了,他马上拜受铜柜,下令改国号为“新”。他还假惺惺地对孺子婴说“:当年周公暂居王位,后来还是还给了周成王。我本来也想把帝位还给你的,但为天命所迫,竟然不能实现我这个心愿!”说完他还哀叹了好久。
王莽一上台就宣布改革,把全国的土地都划为国家所有,称为“王田”,严禁土地买卖;奴婢称“私属”,严禁买卖;土地多的人要把土地分给地少的人;废除旧钱,改用大钱。这些措施看上去好像挺不错的,实际上土地和奴婢买卖根本不可能禁止,很多有土地没权势的百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土地被别人抢走。至于所谓大钱,根本没有足够的货币价值,导致通货膨胀,百姓哭声遍野。王莽还派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给人民带来很大痛苦。最后大家实在忍不住了,发动了起义,王莽也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