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废除肉刑
女儿救父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但最著名的还是缇萦救父的故事。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女,为了使自己的父亲不至于遭受无法挽回的断肢割鼻的肉刑,竟然敢于上书皇帝,这在当时确实是十分不寻常的;而汉文帝也确实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为缇萦的一片真情所感动,终至废除了肉刑。二人虽一是平民,一是皇帝,却同因一事而名垂青史,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西汉时期,齐地有一个名叫淳于意的人,家居临淄,曾作过太仓令(掌管城中粮仓的官吏)。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就辞官前往同郡阳庆处学医。3年后学成,于是辞师回乡,为人治病。
因淳于意医道高明,治好不少疑难病症,所以名声远扬,求医的人也越来越多,每日门庭若市,不暇应接。淳于意医术虽高,但日接百人,日久天长,就感到十分劳累。有时为避烦扰,淳于意故意离家出游,有时好长时间才归来。因此,当地有些病重的人,因得不到良医治疗往往死亡。病人家属遂将怨气指向了淳于意。时日长了,积怨的就越来越多,他们蓄意找他的麻烦,这就给淳于意带来了一场灾难。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初,有人向官府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草菅人命。地方有司依告将他捉拿入狱,判处肉刑,因淳于意曾为太仓令,地方官未敢擅施刑罚,于是上报朝廷。朝廷诏令,将他押赴长安。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临行时,不由地叹道:“生女不生男,急时无所用!”他的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叹言,一股救父之气油然而生。当即收拾行装,不顾众人的劝阻,随父入都,设法相救。
一到长安,淳于意立即被下入大狱。缇萦暂住馆舍,苦思良久,并无良策,只好拼死上书,替父赎罪。汉文帝是个较为开明的君主,他听说有少女上书,觉得非常惊奇,忙令左右呈上,展开一看,只见书中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判肉刑,妾暗自感伤,死者不能复生,经肉刑者不能复原,虽欲改过自新,也已没有机会。妾愿自没入官婢,以赎父罪,以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阅毕了她的奏章,动了恻隐之心,一个弱女子有如此的孝心,肉刑显得实在过于残酷了。文帝手持缇萦的奏章,沉思了良久,遂提笔写了两道诏书:
淳于缇萦像
一诏写道:“特赦淳于意无罪,可挈女回家。”一诏写道:“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又无道可行,朕甚怜之!肉刑可使人断肢体,刻肌肤,终身难复,使人痛苦且不道德,这岂是为民父母者的本意?现令废除肉刑,以他刑代之!”
丞相张仓、御史大夫冯敬奉诏,遂将黥刑改为苦工;将割鼻改为笞三百;将断肢改为笞五百。自此,汉代肉刑皆被废弃。
类似的事情在齐景公时期也发生过。齐景公有一棵心爱的槐树,他派官吏小心地守护着,还在树的周围栽下了木桩,悬挂上木牌,上面写着他的命令:“如果触碰了槐树的就判刑,伤害了槐树的就要处死。”
有个人不知道这条命令,喝醉了酒,碰伤了槐树。景公知道后说:“这是第一个违犯我命令的人,要把他处死。”于是,便派官吏把他抓起来,准备严加惩处。
这个醉汉的女儿是个十分有智谋的人,她找到晏婴的家,向晏婴的守门人说:“我是住在城外的一户人家的女儿,虽然不能满足相国的愿望,但请求在婢妾的行列中充个数。”晏婴听了这样的禀报,笑着说:“难道我是贪恋女人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来投奔我呢?虽然如此,其中必有缘故。”于是令人叫那女子进府,那女子进了相府的大门,晏婴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啊!她好像怀着很深的忧愁。”便把她叫到前询问:“你在为什么事情忧愁啊?”那女子回答说:“大王在槐树前悬挂木牌,说触碰槐树者判刑,伤槐树者处死。我父亲不知道大王的命令,喝醉了酒,不慎碰伤槐树,官吏要治他重罪。我听说,贤明的君主管理国家,不减少臣下的俸禄,也不增加国家的刑罚,还不因为个人的怨恨破坏国家的制度;贤明的君主不因为禽兽而损害百姓的利益,不因为草木之故伤害禽兽,也不因为野草而伤害庄稼,这是因为贤明的君主懂得尊卑贵贱的缘故啊!现在,大王因为一棵槐树被碰伤就使我孤苦无依,这道命令的施行实际上说是给齐国增加了新的法律。我听说,勇猛的人不依仗人的力量而跟单弱的人较量,贤明的君主不背人之常情而任意妄为。比如说,一个人收拾鱼虾,只要去掉腥臊气味就可以了,而不能在漆黑的夜里自己睡觉而让别人正襟端坐一样。发号施令,假如可以有利于国,对后世有好处,我的父亲就是死了也值得,但大王的命令却根本不是这样的,仅仅因为树木被碰了一下,就给我父亲治罪,这样的做法实在使我担忧,这样做会破坏国家的制度,有损国君仁义的美德,如果邻国一旦得知,就会说我们的国君爱树木而轻贱人命,难道可以这样吗?”
晏婴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说:“这样做确实是太过分了,我会为你在大王面前进言的。”说罢,就派人送这位女子回家。第二天,晏婴将这事报告了齐景公,并说:“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欲望,推崇玩乐,把它弄到了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步,做倒行逆施之事,伤了无辜之人,这是自古以来的贤明君主所极力避免的。现在,大王竭尽百姓的财力,使自己的饮食器具十分华美;您在树下悬牌明示,使其享有君王一样的威严,这就是倒行逆施的证明;触犯槐树的人要处罚,伤害槐树的人要判刑,这样一来,赏罚不公,名实不符,残害百姓也太深重了。大王如果再继续这种邪僻的行为,我真怕这样下去您不能再治理国家和治理百姓了。”
齐景公听了,恍然大悟,就立即命人取下了牌子,取消了这项法令。
——见《晏子春秋》、《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