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坏心态害了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4)

孤独感并不是孤立感,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孤独感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对孤独感的这种界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虽然远离人群,生活却感到非常快乐;而有些人尽管被人群所包围,而且经常与他人交往,却被孤独感所困扰。现在有很多人抱怨身边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对这些人来说,与某些人进行坦诚的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孤独是一种个人体验。尽管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而且孤独感的来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人格特征。有人设计了一些人格量表来测量人们对孤独感的一般感受性,根据这个量表对某大学的学生进行测验表明,大学生在所有项目上的平均得分通常为6~7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孤独,而在家庭、异性、友谊和团体的4种关系中,友谊得分最高,其次是与团体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际关系问题仍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障碍。

(2)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苛刻的、严厉的评价,许多有孤独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从而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一,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

孤独的人可能更内向、焦虑,对拒绝反应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郁。孤独的人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在朋友身上花费很少的时间。在人际交往时,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评价极端消极。

第二,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

有的人乐于跟别人交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的而且长时间的交谈就会出现困难,其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对方所说的话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的兴趣无关的话题,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我们经常能感到与孤独者交往很乏味,他们不知道自己与人交往时是如何赶跑了潜在的朋友。所以,当别人期望他们多暴露思想时,他们却暴露得很少;而当别人不期望他们过多暴露思想时,他们却暴露得太多。结果,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冷淡的或不可思议的。

因为孤独者采用消极的交往方式,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与这些人交往常常让人感到不愉快,因此他们很难建立有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孤独者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

(3)孤独感的分类及表现。

孤独感在人的行为上、思想上的体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处人群之中,但内心世界却与生活格格不入而造成的“无形”的孤独;一种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脱离人群的“有形”的孤独。人是社会化的高等动物,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过的是社会化的生活。因此,人的一切,包括思想、学识、才能等,只有在社会生活这个意义上才存在,才能得以发展。

一部名叫《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外国影片曾在我国放映过,电影中说的是某国家有一个著名足球中锋,他在世界足球大赛中表现非常出色,带领自己的球队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可是后来,他被一位百万富翁看中并高价“买”了去。中锋在富翁家里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待遇,但是他却失去了驰骋绿茵场、施展身手的机会,只是与另外两名被买来的物理学家和舞蹈家一起,被闲置在富翁的一所豪华别墅里,他们全部的作用就是作为“展品”来满足这个富翁的虚荣心和占有欲。中锋作为足球运动员,没有球踢,每天都生活在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之中,终于在默默的忧郁中死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离开了社会生活,不与人交往,人的本性与人格都不能保持完整。

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健康而又完整的精神面貌,是在人际交往当中形成的;人也是通过人际交往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改变自己的。一个长期被孤独感笼罩的人,精神受到长时间的压抑,不仅会导致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影响自己的智力和才能的发挥,也会引起人的心理上、思想上的一系列变化,产生诸如思想低沉、精神委靡,失去事业的进取心和生活的信心。

大多数有孤独感的人,一般都不是自己情愿离群索居、孤身独守的。他们有的是在坎坷难行的人生路上遇到了伤人肺腑的痛苦,因而嗟叹人生艰难,埋怨命运刻薄,或痛恨世态炎凉,咒骂人心虚伪;有的是感到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愿去理解别人,不如独处一隅洁身自好;有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境遇各有不同,其结果都大致差不多:把自己置身于孤独感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

(4)消除孤独感有办法。

首先就是要求自己做个达观者。所谓“达观”,一是要乐观,特别是在逆境中,在困难较多的情况下,要有一点乐观主义的精神。一方面要把眼光看得远些,另一方面步子迈得再扎实一些。二是对不顺心的事要想得开,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是因为生活自有它发展的规律,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愿望而转移,更不会因为人的消极回避、等待而自然好转。

其次,应该抛掉伤感,投入集体的怀抱。鸟儿身上系上了铅块,难以飞上蓝天:一个人心理负担重,必然影响自己的思想、学习和身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努力挣脱孤独感对自己的束缚,走出个人小天地,投入集体的怀抱,投入火热的生活。曾经有人这样问著名心理学家巴达斯小姐:“哪些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巴达斯回答说:“人类需要爱,但这不限于男女之间的爱,从心理学家的观点看来,好人永远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脱离集体和生活,是无法得到爱的,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樊笼里,得到的只有孤独而不会有快乐。就像一滴水,孤独地滴在石头上只能叹息着消失,而滴在大海里则可以永远奔腾。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朋友的爱,并坚定自己不断进取的决心与信心。

在具体的生活与工作中,要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消除自己的孤独感:

(1)确立人生目标。

现代人越来越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在不幸时孤独、孤立无援,害怕自己不被人尊重或理解,这种由激烈社会竞争导致的内心恐慌,无疑使一些人越怕越孤独,心灵也越脆弱。要克服这种恐慌与脆弱,就必须为自己确立一些人生目标,培养和选择一些兴趣与爱好。一个人活着有所爱,有追求,就不怕寂寞,也不会感到孤独。

(2)克服自卑。

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产生孤独感。这如同作茧自缚,不把自卑这层茧冲破,就很难走出孤独。其实,人与人之间不可相比,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一个人只要自信一点,就会钻出自织的茧,从而克服孤独。

(3)多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有一定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比如,当你感到孤独时,可翻翻通讯录,看看你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打个电话,或请几个朋友吃顿饭、聚一聚。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4)“忘我”地与人交往。

与人们相处时感到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10倍。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例如,你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由于你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情感中,所以,你在他人热烈的气氛中会倍感孤独。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你应该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

(5)享受大自然。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例如,有些人遇到挫折,心情不是很好,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常常会跑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无论你怎么变换生活和工作环境,身边总会有几个朋友的。你可以大胆敞开心扉,真诚待人,在感到孤独时,学会自我调整,以健康的心理看待社会,孤独感就会在无形中被冲淡。

7.克服焦虑情绪

当今社会是个智商和情商共存的时代,具有较高的智商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商,一个人也很难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衡量一个人的情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看他在社会中如何与人进行交往。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升学就业、职位升迁、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因而使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

焦虑情绪常见的表现如下列实例:

其一,谈判焦虑。

黄先生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老板,他有着很好的经商业绩,他到内地发展事业后,娶了有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的霍小姐为妻。他因感到自己对内地政策、风俗了解不多,普通话也讲不好,因而在商业谈判中总是怕开口,只好让太太做他的代理人。他的太太经商经验不多,自信心不足,因而对丈夫极为不满。

其二,同事焦虑。

路小姐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她业务能力非常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她工作6年均在合资公司,但竟然换过8家公司,为什么她跳槽如此频繁呢?

其实既不是她不适应业务,也不是老板炒她鱿鱼,都是她自己自动离职。原因只有一个,她困惑地对心理医生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其三,压力焦虑。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个人在工作中承受压力的能力将决定着他的工作绩效,一些不善于承受工作压力的人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主要表现在惧怕挑战、对内部人事变动敏感、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等。

其四,着装焦虑。中青年女性容易产生与化妆或着装有关的焦虑情绪。钟小姐说:“在某些隆重的场合感到自己服装色彩的搭配不和谐,服装的样式也不够时髦,顿时像被人家扒光了衣服一样无地自容……”简女士说:“一看见别人比自己会打扮,就像打了败仗一样,情绪一落千丈!”

另外,还有如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举不胜举,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不仅妨碍人际交往,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分析一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来自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

接下来,让我们对焦虑情绪进行进一步剖析。例如,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首先从精神上“打败”自己,这是焦虑陷阱之一。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这是焦虑陷阱之二。看问题比较死板,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这是焦虑陷阱之三。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不可以用绝对化的评价方式去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否则就容易产生焦虑,这是焦虑陷阱之四。

传统观念总是引诱人们追求十全十美,言行举止,吃喝穿戴都要“看着权势做,做给权势看”。实际上那是一个温柔美丽的陷阱,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其实,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社会性动物,人群本身就是极其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正像大象、小兔、犀牛和长颈鹿不能相互比较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下面的建议对于克服焦虑情绪是极其有效的。

第一,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经常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不是每天都有所进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的评说。

第二,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第三,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社会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摈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第四,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解决任何问题无济于事,还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找到内心的压力源头,逐条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认识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现实方面的。只有重新面对和解决了这些内心冲突,才能真正地摆脱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