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严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品格教育: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优秀品格不马虎(1)

1.爱护小动物,善心开始发芽

爱护小动物,是大多数德国孩子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小孩子刚刚踉踉跄跄学会走路时,很多德国家庭就专门为孩子喂养了小金鱼、小狗、小猫、小兔子等小动物,并让孩子亲自养,在此过程中让他们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更加弱小的生命,也正是由此,德国父母将爱植入孩子的内心,并让孩子的善心开始发芽、结果。

德国的幼儿园更像是动物园,因为那里也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它们,老师还要求孩子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情况,看它们如何游戏、进食,还要做好“饲养记录”。

等孩子们上学后,他们的作文里常常会出现关于小动物的描写,优秀的作品还会被当作范文发表。

除此之外,德国父母还鼓励孩子用储蓄的零花钱到动物园中“领养”动物,或者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这些都成了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艾布特是个德国小学生,他的有关小动物的作文就曾被当成优秀作文贴在学校的壁报上,他这样写道:

4岁时,爸爸送给我一条雪白的小狗当生日礼物,它有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圆圆的黑鼻子,爸爸让我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我觉得它长得这么漂亮,一定是个小女孩,所以我叫它艾伦。

可能是因为我总是给它好吃的,所以它和我特别要好,我要是外出不带它,它就好不高兴。我回到家,它会第一个冲过来,围着我兴奋地转来转去,我一把它抱起来,情不自禁地转上几圈,还在它的额头上奖励给它一个大大的吻,它则吐出一截红红的舌头喘着气,我想,它肯定害羞了。

别看艾伦是个女孩子,可是它很调皮,总是在客厅跑来跑去,我说它是我的妹妹,爸爸乐坏了,说自己有了一个乖女儿,妈妈也认同了我这个漂亮的妹妹。

可是,艾伦太小了,根本不懂得去洗手间,总是随地大小便,将家里弄得又臭又脏,沙发和床上沾满它的毛。爱干净的妈妈打扫卫生时,总是不高兴,有一次还抱怨爸爸说:“真是给我添麻烦,艾伦太不讲卫生,太调皮了。”

妈妈一向很节俭,自从有了艾伦,每个月它要吃的粮食也是一笔开支,假如艾伦生病了、感冒了,耽误妈妈的时间不说,还要给艾伦去医院看病,艾伦还要洗澡、修指甲……

妈妈终于忍不住了,朝爸爸大喊大叫,还要把艾伦送给别人,这可不行,我抱着艾伦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求求你不要把艾伦送走,我保证一个月内教会它大小便,保证帮妈妈一起打扫房间,保证不乱花钱,将省下的零花钱给艾伦用!我保证!”

我胜利了!

半年后,艾伦果然不再随地大小便,而且很通人性,长得越来越好看,连我最好的朋友都夸它是个“迷人的姑娘”。妈妈也越来越喜欢艾伦,时不时给它改善一下伙食,还让我和它一起为艾伦做了两套漂亮的衣服,每天傍晚,爸爸会带着我和艾伦出去散步,大家简直太爱艾伦了。

尤其是爸爸,自从艾伦成了我们家的一员,他就很喜欢艾伦,我要是犯错,爸爸会不高兴,可是艾伦咬坏了他的新皮鞋,啃坏了家具,用它的小爪子破坏了刚刚刷好的墙,将他的文件弄得脏兮兮的……他从来不大声呵斥艾伦,还亲昵地叫它“小可爱”。

昨天下午,我放学回家,看到爸爸坐在院子里,艾伦依偎在他身边,爸爸一边看书,一边喂零食给艾伦吃,金黄色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好美丽、感人的画面啊!

从艾伦的身上,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我们是一家人,谁也不能将我们分开。

等艾伦长大了,我要娶它!

“爱护小动物,养一只宠物,与孩子一起付出爱,同样也收获着快乐”,艾伯特的爸爸这样说。

的确,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珍爱小动物到珍爱大自然,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在德国,爱护小动物的孩子不但收获了一份良好的品质,还会收获来自父母与他人的赞美,收获小动物给予他们的爱与温暖。

一般而言,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小狗小猫,很多孩子看到这些小动物都要忍不住摸摸它们,跟它们一起玩儿。

可是,滔滔就不喜欢小动物,总是嫌它们脏,走在路上看到小动物就拿小石块丢它们,甚至打它们。小动物们都被吓跑了,要不就朝他狂叫,还有些小狗反过来袭击他,有几次把爸爸妈妈给吓坏了,幸好有惊无险。

以前,妈妈为了培养滔滔的善心,为此在家里养了一只猫,可是滔滔竟然总是抓着小猫的尾巴使劲扯,还拔小猫身上的毛,弄得小猫惨叫不止。渐渐地,小猫特别怕滔滔,见了他就跑。

一次,妈妈带着小猫出去散步,小猫再也没有回来。

为此,妈妈不止一次地教育滔滔一定要爱护小动物,“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道理,起码不要招惹小动物,否则会伤害自己,可是无论妈妈怎样说,滔滔依旧我行我素。

其实,像滔滔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有很多,他们仿佛与小动物是天敌,或者嫌弃小动物,尽管有些父母像淘淘妈妈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却无济于事。

在德国,也有这样的孩子,但虐待动物的孩子轻则受到家长与老师的批评,重则还会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假如效果不好,还很有可能被送去做心理治疗,因为德国父母认为,这种行为比孩子成绩下滑更要严重,属于“品德问题”。

德国父母,包括大多数德国人之所以在这方面如此重视,绝非小题大做,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孩子小的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不利于他们成长,会产生严重的暴力倾向。

因此,虐待小动物一定要引起父母的格外注意,以防让恶的种子在孩子内心滋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爱护小动物,并且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假如你不喜欢小动物,当着孩子的面虐待小动物,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不是“叫”育,父母一定要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影响和教导孩子,就如某教育专家所说的那样,教育就是“习育”和“化育”,所谓习育就是“习得→习惯→习服→习性”,而化育就是“灵魂的建设”。

家长是建设孩子灵魂的工程师,你的心里和手中绘制了一张怎样的“图纸”,决定铸造一栋怎样的“大厦”,你用心去画一幅好的“图纸”,这座大厦必定雄伟坚固,反之,就是豆腐渣工程,终将倒塌。

浓情智语

德国人做事不但严谨,而且助人为乐也蔚然成风,这就是德国父母对孩子“怜弱教育”结下的果实。除此之外,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也是德国父母对孩子进行“善心教育”的一堂重要课程。

在德国,父母们经常带着孩子去敬老院、贫民区等地方,让孩子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为贫困的人买礼物、接济给他们食物等,以此引导孩子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小生命。

德国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协管员”与老年志愿者,这都是孩子们自发组成的,他们帮助盲人过马路,为游客领路等。一个7岁的小男孩由于把上门乞讨的老人给轰走了,结果男孩的学校为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批斗大会”,通过启发,全校同学都认识到了:弱者也同样受尊重,关爱弱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善良心灵美好的表现!

2.男孩不玩刀枪,不在心里埋暴力种子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但是德国人如今很是能够深刻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更加格外重视对于孩子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父母不希望在孩子的心中埋下暴力的种子。

章小飞是一名德国留学生,春节期间曾回了一趟国,亲戚得知他回来,都带着孩子去他家聚会,一大家子人,好不热闹。

小飞有个表哥,前几年生下一个儿子,小家伙3岁了,长得很讨人喜欢,虎头虎脑的,在客厅拿着一把枪跑来跑去。小飞见他很可爱,忍不住想抱抱他,可是小家伙突然用枪口对着他的脑袋说:“打死你!”

小飞搞不懂这孩子为何对自己产生这么大的敌意,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不计较,在场的所有人听后也就是笑笑而已,有人还觉得挺好玩儿。

在一天的相处中,小飞发现,这个小家伙不单单是对他,对其他人也是这样,动不动就拿着玩具枪对着别人“扫射”,或者拿出包里自带的“宝剑”,乱砍一气,口中念念有词“我要将你们统统消灭掉”、“我要杀死你”、“砍死你”……

这让小飞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表哥表嫂都是中学教师,也算得上知识分子,上一辈老人也都是老实巴交的人,怎么就造就出了一个“杀人成性”的后代了呢?

他想起刚到德国时,与其他同学免不了游遍德国的著名景点,逛逛德国的商场,吃吃德国的美食。

一天,他们来到德国图林根森林,那里有一条非常著名的“玩具之路”,周围市镇几乎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名牌玩具,很多德国人都将这条位于德国中路的道路上的旅行称之为“梦幻之旅”。

在这里,徐小飞见到了他一生中从未见过的玩具,琳琅满目,果真是非常“梦幻”,光积木模型就看得人赞叹连连,音乐毛绒玩具更是做得精致并深受德国儿童喜爱,那里还有“木马的摇篮”、“洋娃娃之乡”等。

但是,让徐小飞感到颇为奇怪的是,在这条包罗万象的“玩具之路”上,竟然没有发现一家生产塔克、枪炮等玩具的厂家,他不禁好奇地问他的德国同学原因。

同学告诉他,在德国,枪炮、坦克等都被人们称为“暴力玩具”,他们从小父母就教育他们,假如他们总是喜欢用这些玩具“杀人”,长大后就不可能成为和平人士,因此德国玩具厂家生产的都是健康的玩具,或者益智玩具。

这让徐小飞深有感触,在中国却不一样,他从小到大,只要去玩具店或者商场,映入眼帘的,肯定是一些刀枪、大炮、坦克等类的玩具,且这些玩具深受他这样的小男孩的喜爱,只要拿到手,就学着电视上的“英雄”打打杀杀,仿佛一下子变成了无所不能的人。

在很多中国家庭里,一看玩具的类型就能判断出这家的孩子性别,有男孩的家庭,家里肯定少不了“刀光剑影”,亲戚送礼物给男孩子,更是喜欢送一些手枪、机关枪、坦克等。

而在德国就不同,在德国老师的家中,徐小飞发现,他们家有一个十四五平方米的玩具间,里面摆着各种工作台及各式各样制作玩具的工具,还有五花八门的玩具,可是,在这些玩具中却不见手枪等玩具,尽管老师家有个叫本尼的3岁小男孩。

老师一家人除了茶余饭后带着本尼亲手制作玩具之外,他们还送给本尼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今年本尼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他的妈妈们儿时玩过的乐高拼插玩具和50多个可爱的蓝精灵。

德国人认为,玩具不止是给孩子一个人玩的,而是给大家玩的,这样有助于教育孩子和家庭的团结,每到周末,德国很多地方都有旧玩具交易所或者玩具跳蚤市场开放的时间。

男人天性尚武,我国自古崇尚“男耕女织”,上战场打仗,商场做生意,朝廷做官的都是男人,男人天生就喜欢玩刀枪,“暴力”、“武力”似乎成了男人的代名词。

男孩子想当英雄没有错,但是不能在孩子的内心埋下暴力的种子,在这一点上,严谨的德国人就很重视,即便是暴力玩具,也不能让孩子接触。

此外,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题材”的教育,孩子如果总是欺负弱小,与其他人打架,首先父母就会对孩子做出严厉的惩罚。在学校,如果哪个孩子成了喜欢欺负人的“小霸主”、“孩子王”,学校的态度非常鲜明,只要超过两次仍不悔改,校方就会果断地开除,接着再将其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管教。

而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认为,男孩子“玩这样的玩具才像个男子汉!”在玩具店,清一色的小男孩更是乐滋滋地摆弄着心仪的“绝杀武器”,然后将自己“武装”成英勇的“X战警”、“变形金刚”、“江湖大侠”……他们还喜欢将这些“武器”带到学校,因为同学们会很羡慕,他们也觉得很神气,谁也不敢欺负。

男孩子争强好斗无可厚非,但是暴力玩具往往会使得孩子跟其他孩子去“比划比划”,不但容易伤到人,且将暴力倾向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内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锻炼男孩子英雄气质、男子汉气概的方式有很多,给他们讲讲英雄的故事,为锻炼他们的勇气,带他们去玩一些“男人”的游戏,做一些男子汉该做的事,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有胆量且敢担当。

浓情智语

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是德国人一直反对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尤其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很多德国教育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证实,孩子小时候如果经常使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会有暴力倾向,不利于社会和平发展。

此外,还有很多联邦议员也指出:让德国男童少与玩具枪炮为伴是“明智”之举,或许还能有效防止德国重蹈历史覆辙!

不仅如此,在德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格外注意引导孩子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影视节目当中频繁出现的暴力镜头,让孩子懂得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不应该去效仿的。

3.说到就做到,父母作表率

在中国父母们的观念里,孩子说谎是一种很不懂事的表现,认为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得讲诚信,会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