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加快培育六大消费增长点(1)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一、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对于今年稳定经济增长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居民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民生福祉。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是动力源泉,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这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意义特别重大。
第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消费规模扩大。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潜力加速释放。2014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推动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居民,消费规模刚性扩展。特别是网络消费势头迅猛,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引擎。
二是消费水平提高。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已分别降至35%和37.7%,按联合国标准进入相对富裕状态,正在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
住房、汽车、信息、旅游等热点消费方兴未艾,数量、档次明显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201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25万亿元;出境旅游1.16亿人次,境外消费额1400亿美元,居全球第一。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大众消费由传统的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多层次、多样性消费成为主流。四是消费方式网络化。伴随“宽带中国”战略实施,4G网络提速,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普及,网络消费以其方便快捷、价格实惠、产品多样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最普遍、最重要的新兴消费。
第二,我国经济处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扩大居民消费潜力巨大。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仍然偏低。最终消费率仍处低位,不仅比改革开放初期低10几个百分点,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如果消费率再提升5—10个百分点,将推动消费规模上一个新台阶。同时,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连为一体,消费国际化也将推动消费总量增加和结构升级。二是人口结构变化有利于消费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不断减少,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继续向有利于劳动要素方向倾斜,劳动工资呈上升趋势,大量低收入人口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其基本消费需求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需求迅猛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和“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劳动人口抚养比提高,将对消费稳定增长形成重要支撑。据测算,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来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目前全国2.7亿农民工正在成为庞大的新兴消费群体。三是消费多样性、网络化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总量增长。居民消费愿望和动力持续增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差异明显,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更趋超前,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教育文化、养老健康、旅游健身等新兴消费潜力加速释放。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元,增长20%;全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47.9%。
2014年底,全国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亿户,3G、4G移动宽带用户达5.8亿户。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将进一步扫除消费障碍。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垄断,规范秩序,将增加有效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特别是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居民扩大消费提供制度保障和便利条件。
第三,既要坚决控制“三公”消费,又要积极鼓励大众消费。损害市场秩序和社会风气的公款消费必须坚决禁止,改善百姓生活的大众消费需要大加鼓励。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提高农民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切实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新变化、新特点,把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更多运用改革创新办法,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巩固现有消费,壮大热点消费,培育新兴消费,激发潜在消费,加快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把大众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第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消费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享受,更是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的手段。13亿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例如最火热的信息网络消费,不仅成为最亮丽的新兴消费热点,而且成为社会大众就业创业的新区,直接促进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生产销售,带动了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蓬勃发展。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达5.57亿人,智能手机销量4.52亿部,手机网络购物同比增长63.5%,手机支付额增长73.2%;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员超过1720万人。这些数字,充分显示新兴消费形成滚滚浪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
二、着力培育六大消费增长点
(一)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这三个领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改善民生的消费重点。
(1)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非营利性项目用地可实行划拨,营利性项目用地优先供应,减免项目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2)落实并完善促进养老消费政策。全面落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比例扣除。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产业基金;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运营补贴、向特殊群体发放社会化养老消费补贴(消费券)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制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对于公办养老机构基本服务以外的养老服务,由市场自主定价。民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居民生活类同价。(3)加快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服务新兴业态项目。(4)改革相关审批制度。出台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对于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加快立项、开办、执业资格等审批速度。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政策。(5)落实支持健康消费的税收、价格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民办医疗机构用电用水用热与公办机构同价。(6)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7)延长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政策。对城乡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给予补贴,抓紧研究完善相关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