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大全 速查轻图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晦暗枯槁

人体脏腑出现疾病时,面部色泽会发生异常变化,中医上称为“病色”。病色既不同于主色,也不同于客色和变色,而是一种疾病的征兆。病色会随病情的发展而改变,也会提示我们身体的康复状态。

认识病色

病色是人在疾病状态下气色异常的现象,中医上通常概括为以下六种。

第一,面色太过。指面色太深,或正常面色中的红色和黄色都加深,或红色、黄色中某一种颜色加深,一般说明人患有实证,邪气强盛。

第二,面色不及。指面色太浅,或正常面色中的红色和黄色都太浅,或红色、黄色中某一种颜色太浅,一般因患有虚证,正气不足所致。

第三,某色独呈。指正常面色中的红色或黄色完全消失,只剩下一种颜色,而且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某色”是相对“主色”而言的,主色必须具备两种颜色,患病后只剩下一种,而且剩下的颜色非常明显。

第四,特色明显。指本不应该存在却显现在脸上的特殊颜色,如白色、青色、黑色等,具体的“特色”还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第五,色不应时。指面色没有随着季节转换而正常变化,面色一般在春季略青、夏季略红、秋季略黄、冬季略灰,如果面色变化违背常规,或变化得太过、不及等都是色不应时的表现。

第六,色不应位。这是指面色中的红色或黄色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部位。

五脏疾病写脸上

面部色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的反映,不同的色泽代表着不同的病症,而色泽又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面色来判断五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病色有恶善之分

善色,即面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称为“气至”。属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

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

善色与恶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通过面部善色与恶色的转化现象,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由善色转恶色,是病情在加重;由恶色转善色,是病情在好转。

病与色的相应与不相应

病与色有相应与不相应之分,病与色相应为正病正色;若见他色,则为不相应,又称为病色交错。根据中医五行养生理论,病色交错可分为相生、相克两种。其中,相生为顺证,病情一般不严重;相克为逆证,病情较为凶险。

以肝病为例:

肝病见青色为相应,是疾病的正常现象(相应);若见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意指抗病能力尚足或病情正逐渐好转。若见黄色(木克土)或白色(金克木),是不相应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意指病情有恶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