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与职责
“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是“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中的基础工程。要做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党务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地位;建立健全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同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党务工作。不断加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必须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这直接关系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关系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发挥什么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党在这类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这类组织的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这类组织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一)党组织是“两新”组织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第11号),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健全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壮大党务工作骨干力量、加强出资人教育引导、强化党建工作保障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意见》被认为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迄今最权威的指导纲领,被称为非公党建“根本大法”。《意见》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这是根据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论断,凝聚了党内外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广泛共识。
1.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政治核心的主要内容
所谓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不是指党组织要包揽职工全部工作和生活中的事务,而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它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紧紧依靠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力量,运用法律武器和舆论工具,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与侵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是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对工会组织的领导,支持、指导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好维权、教育、建设、参与的职能,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提高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三是在职工群众中发现积极分子,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吸收新党员,壮大党组织的力量。
四是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好职工群众与业主的关系,引导职工群众与业主一道致力于“两新”组织的发展。
五是依靠组织起来的职工群众的力量,监督和保证“两新”组织接受党的政治领导和国家的经济管理,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要求“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要对职工发挥维权、教育、组织等三大基本作用。
2.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性
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发挥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成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有利于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党组织把维护好各方面合法权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大局、与员工的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有利于“两新”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2)成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团结“两新”组织中的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与侵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把广大职工群众吸收到党组织周围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3)成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党在业主阶层中开展统战工作。党组织通过对业主阶层的帮助、教育、引导等工作,把业主阶层团结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业主阶层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健康成长。
3.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
“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两新”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党的活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经营管理是“两新”组织的中心任务,党组织如果不能围绕“两新”组织发展开展工作,就很难在组织中有地位、有作为,既无法取得出资人的理解和支持,也难以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以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为目标,把党的活动与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实现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此,党组织要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两新”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主动关心、认真参与关系企业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帮助出资人和经营者把“两新”组织做强、做大、做优。
第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增强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尤其是职工生产安全和健康保护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领导工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反映职工群众诉求,依法依规为职工群众争取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和主心骨。要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两新”组织稳定。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职工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第三,“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彰显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发展目标开展创先争优,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承诺践诺评诺”等载体,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带领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术创新,帮助“两新”组织强筋壮骨、克服困难,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解决党员思想工作生活难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每个“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至少要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创先争优制度,使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第四,引领建设先进组织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组织精神。先进的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两新”组织文化建设滞后是目前制约“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党建工作与组织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两新”组织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要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和组织出资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促进诚信经营,抵制以次充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歪风邪气。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建设,提高职工群众综合素质,增强组织创新发展能力。
(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基本职责
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执行党章规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其主要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宣传员”的作用
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两新”组织的贯彻执行,是“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主要职责。这是保证党对“两新”组织政治领导的需要,也是确保“两新”组织的发展不偏离正确方向和科学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两新”组织的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也是党的领导实现的基础,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团结与组织“两新”组织的经营者、全体职工,努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强调学习宣传与教育引导的主导性、渗透性,又要注重实现政治引领和思想带动的服务性、灵活性。
2.积极参与“两新”组织重大问题的决策,起到“参谋员”的作用
“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支持“两新”组织业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两新”组织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中去。积极寻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结合点,致力于“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要求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共同点,准确把握党员和员工对企业(组织)发展的意见、建议,并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为“两新”组织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3.做好国家、组织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协调保障工作,起到“调解员”的作用
“两新”组织财产私有的特性决定了组织与国家、组织与职工之间的矛盾较为敏感和突出。因此,“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在维护组织的稳定、保证组织经营管理正常运转中,做好国家、企业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协调保障工作。“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做到既维护国家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又维护业主的合法利益,特别要加强业主与职工的沟通,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工作,利用党组织在协调企业劳资关系方面所处的特殊位置,创造组织内部平等友爱、外部合作和谐的发展氛围,增强“两新”组织实现和谐发展的活力。
4.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政治“教导员”的作用
“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发挥善于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长处,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加大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工作力度,不仅要引导业主和管理人员遵纪守法,还要教育职工认识到自己既受雇于“两新”组织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使职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同时,还要教育广大员工爱岗敬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业务、文化素质,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增强后劲与活力。
5.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灵魂“净化员”的作用
在“两新”组织文化建设中,“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模式个性化”的重要原则,既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共性,又要体现自身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经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培育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现代先进意识及高尚道德情操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坚持“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高、组织与人的发展齐并进”的根本宗旨,重点发展“经营思想战略文化”“市场营销文化”“组织管理文化”;坚持“设计、塑造、展示良好形象”的显著特征,着力创造生动活泼、平等友爱的政治、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两新”组织社会形象;坚持“注重精神,以人为核心”的客观规律,通过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两新”组织的聚合力和向心力。
6.为改革发展聚人才带队伍,起到发展“保障员”的作用
“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把为其引好人才、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工作任务,自觉围绕增强“两新”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两新”组织制定人才培养使用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计划,从建立完善人才开发管理机制入手,以强化对党员、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主要措施,通过认真落实“素质提升计划”“高精尖人才引进行动”等能力建设措施,着力提高“两新”组织董事会班子、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一线实用技能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充分发挥各层次人才“各尽所能,才尽其用”的作用。
7.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起到“突击队员”的作用
按照不断增强“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要求,“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积极争取业主和董事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党员必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开展党的活动,确保党组织在发挥团结凝聚职工、培养推荐人才、参与管理决策、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健康发展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政治影响力、思想向心力和工作推动力,促使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成为思想依靠上的“主心骨”、工作落实上的“领头羊”、作风形象上的“导航标”。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
“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是党在“两新”组织开展工作的组织依托和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是这些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主体条件和基础任务。凡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具备建党条件的“两新”组织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有党员但建党条件尚不成熟的,则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依托社区、行业等多种渠道,建立联合党支部、临时党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使党员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没有党员的,则要加强党的工作,通过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政治指导员的方式,以及先行组建工会和共青团等方式,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建党创造条件。
2.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发挥“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和组织保证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两新”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两新”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两新”组织党组织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向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让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深入人心;多渠道参与或影响“两新”组织重大问题决策,把党的政策和党组织的主张、意图渗透到“两新”组织的决策、监督、执行过程中;加强对组织业主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义利观和法制观,自觉把“两新”组织的发展与国家兴衰、共同富裕、社会道德结合起来,做到爱党爱国、诚信守法、敬业奉献。
3.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抓紧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党同“两新”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这也正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一根本任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加强职工群众、组织业主、中共党员和青年人才这四支队伍的建设。
4.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两新”组织文化建设
“两新”组织处于各种信仰、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点”,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党组织要坚持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搞好把关定向,用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占领职工群众的思想阵地,注重发挥组织文化在凝聚职工思想、打造团队精神、培养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塑造“两新”组织良好形象。
5.探索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要充分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这一特定领域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把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水平。为此,要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优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舆论环境;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增强党的工作的有效性;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 求实创新,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章》规定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壮大党员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阵地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在组织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在扎实工作、务求实效的同时,要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党建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不断改革创新来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
(一)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
1.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
各级党组织要把“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切实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着力研究和解决“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要明确和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度,明确地方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两新”组织的制度,建立健全党建领导小组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相关领导和部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领导和部门责任考评制度,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责任制,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坚持把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方面。要切实解决部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缺少活动经费或无活动场所等实际问题,为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在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指导下,要自上而下设立专门机构党工委(社工委),建立专门工作队伍,形成经常工作机制,加强重要问题研究、统筹工作部署、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党工委(社工委)的建立完善必须着眼理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坚持统一管理、行业指导和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就是本地区“两新”组织的党工委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在上级党工委和本地党委组织部门指导下,对本地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具体负责本地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行业指导,就是与“两新”组织联系紧密的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参加本地党工委,对本行业“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归口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分级负责,就是根据“两新”组织规模大小和党组织发展状况,对“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实行省、市、县、乡镇(街道)和社区党工委分级管理。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党组织隶属关系不顺的,要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及时理顺。
2.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用党的组织优势推动“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
要指导“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紧紧围绕经营管理,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两新”组织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根据经营活动的特点,找准党建工作的科学定位,建立与管理层定期沟通、平等协商、相互支持的双向互动机制。可以采取“党组织和董事会联合学习”“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例会”“党组织负责人列席管理层会议”等方法,积极为“两新”组织发展当好决策参谋;可以通过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先进组织文化,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组织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广泛开展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党组织活动,增强党建工作服务经营管理的效果。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多渠道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推广一些地方从企业税前管理费中列支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做法,努力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3.找准企业经济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赢得企业主的支持
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遇到的最大、最普遍的问题是这些组织对党建工作冷漠甚至心存疑虑,怕党建工作影响经营管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确立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路,从“围绕党建而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大循环,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两新”组织的经营发展上来,多开展有利于经营管理的活动,寓党建工作于经营管理中,使业主切实感觉到党建工作的好处,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支持党在企业的党建工作。
4.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组织活动,努力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让职工群众满意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方针。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同工人阶级血肉相连、命运与共,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根本方针。要大力发扬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以党务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职工群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广泛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活动,帮助职工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解决他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让职工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转变观念,在“两新”组织党建中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在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把“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提高到与农村、社区和机关党建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另一方面,要以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促进、支持和保障作用,增进“两新”组织的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思想认同。特别是要加大对“两新”组织的帮扶服务力度,与“两新”组织共渡难关、克难求进,在战胜各种困难中彰显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6.创新支撑体系,在强化“两新”组织党建保障上求突破
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支撑。要强化人力资源支撑,通过内选、委派、外聘等多种方式,把一批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要强化阵地支撑,在“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地方,探索实施以乡镇、街道、“两新”组织集中区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建行业性和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活动中心),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实行资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同时,要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农村、机关、社区党建活动资源融合和衔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强化经费支撑,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项基金,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经济支持。
7.有所作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拓展党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
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业主的大力支持是前提,“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离不开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离不开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有作为才能有位置。“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一定要有所作为,只有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只有在急难险重关键时刻发挥出党组织拉得出、上得来、顶得住、拿得下的关键作用,才能赢得业主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地位,也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加强自身建设,有效发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作用
努力增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作用,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
一是要明确职责。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要准确定位。“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正确处理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和部署,真正成为党在“两新”组织的坚强堡垒,正确处理党组织与企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关系,探索和完善党组织团结带领职工群众为“两新”组织发展服务的工作渠道。
三是要创新载体。按照务实、简便、易行、有效的原则,找准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结合点,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和方式,积极开展“讲奉献、比贡献、促发展”等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征集发展“金点子”等建言献策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员形象示范活动,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凝心聚力,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努力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四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组织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统筹组织资源,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要组织协调好组织部门自身的资源,又要注意整合组织部门以外的资源,充分发挥统战、工商、税务、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优势,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建立并落实地方党委特别是县(市、区)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党委)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相互支持、齐抓共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作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点,并把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农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作用,形成互促共建的发展局面。要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放手开展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创新运作机制,在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合力上求突破
从“两新”组织的特点出发,建立容易操作、规范有序、注重实效的运作机制,为党组织服务“两新”组织发展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保证有专门机构、有专人抓、有专人管。要创新工作合力机制,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网络,形成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格局。要完善党群联动机制,强化联系沟通机制,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信息。要健全示范引领机制,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定期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研讨会,搭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沟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积极宣传和推广党建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优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扩大覆盖面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扩大“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覆盖面。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优化整体布局,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要继续巩固和扩大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成果,力争使每个规模以上“两新”组织都能单独建立党组织。着眼实现“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根据地区和“两新”组织规模的不同,进行统筹规划、整体部署,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2)创新组织组建方式,在扩大“两新”组织党建覆盖面上求突破。建立党组织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要针对“两新”组织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不同特点,在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注重方法创新,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有机结合点。要在巩固已有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组建模式,加大“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根据“两新”组织党员数量和流动情况,做到“体内”与“体外”并举,将“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相结合,依托“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区、商贸区和村,以区域为单位组建党组织,可以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厂联建等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扩大覆盖面。
(3)要下大力气抓好规模以下“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根据规模以下“两新”组织数量大、人员少、分布广、变化快的特点,在坚持以“支部建在厂内”为主要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片区联合组建的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在规模以下的“两新”组织中,凡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正式党员不足三名的,可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党组织,也可依托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或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建立党组织。对暂时没有党员或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可通过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对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挂靠建等在实践中继续进行探索总结,尤其是对市场党组织、项目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楼宇党组织、园区党组织、科研创新团队党组织等类型进一步规范,并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发挥示范作用。
(4)选好配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注重把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职工群众工作的经营管理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中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对暂时没有合适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经与企业协商后,可由上级党组织推荐或选派。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出缺的,要抓紧配齐。对不胜任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要及时调整。另外,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引导组织主要出资人增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调动其支持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4.以制度建设推进党建与“两新”组织共同发展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积极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形成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的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局面。
(1)推行任职交叉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组织与管理层实行任职交叉制,可从源头上解决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地位问题。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加快发展的凝聚力、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和职工权利的维护力。实行任职交叉制,既能保证“两新”组织经营决策层与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又能保证党组织参与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的有效性,从而形成“参与不干预、建议不定论、把关不包办”的“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新模式。
(2)推行流动挂靠制,强化“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管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针对党员流动性较大的情况,适时推出党员流动挂靠制。具体的方法是:按区域重新设置党支部,外出党员流入到哪个支部的区域,就近参加相应支部的活动,流动党员由党总支及时与对点支部取得联系,使流动党员关系流进、流出不断线,始终处于有效的动态管理之中,从而真正达到党建工作落实在产业链上的新要求。
(3)推行岗位示范制,激发“两新”组织党员先锋意识。在“两新”组织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经营者追求的主要目标。职工的劳动报酬与他们的劳动表现,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经济刺激往往成为“两新”组织经营者常用的管理手段。这种纯物质的管理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引发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激发党员的先锋意识,发挥其示范作用,正契合了劳资双方实现双赢的要求。党组织在党员中推行岗位示范制,要求所有党员都挂牌上岗,根据岗位特点,提出示范要求,影响并带动广大职工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凝心聚力为“两新”组织的发展作贡献。推行岗位示范制,既让“两新”组织经营者体会到党员队伍的力量,让广大职工学有榜样、干有依靠,为“两新”组织的健康和谐发展注入活力,又能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塑造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新形象。
(4)推行活动分散制,拓展党组织活动新空间。“两新”组织的职工劳动强度大,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长。要让职工中的党员脱产集中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可以缩小支部活动单元,着重解决支部活动难开展的问题,把支部活动下放到党小组进行。除召开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等重要活动需要相对集中之外,党内其他活动均以党小组为单位分散进行。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支部活动化整为零,通过经常性的小组会、个别谈心、结对联系、党员责任区等形式,使分散的党员时时得到党组织的教育与培养,从而紧密地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为“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建功立业。
(5)推行学习跟踪制,提升党员理论武装效果。“两新”组织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从时间上、精力上很难有保证。为此,可采取年终年初集中强化、平时主要以自学为主的方法,不断加强“两新”组织党员的理论武装。一要定期将精选的政治学习材料寄到每位党员手中,发动党员结合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组织发展实际开展自学。二要建立严密的督学措施,每位党员每季度必须完成一篇思想汇报,每半年完成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要将党员的思想汇报、心得体会汇编成册,定期检查考核。三要主办党建内部资料,指导学习方法、推广学习经验、刊载学习体会、点评学习效果。应采取“点对点”式的学习跟踪措施,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推进组织跨越式发展的新本领。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队伍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在“两新”组织中,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一是要努力壮大“两新”组织中的党员队伍。要按照党章要求,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把握党员标准和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重点发展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青年,发展经营管理骨干、技术骨干。要注意在无党员组织,特别是经营管理比较稳定、职工人数较多、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组织中发展党员。
二是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时事政策教育,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两新”组织中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
三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组织原则,深入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要创新“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办法,落实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推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提高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群众中的公信度。
四是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重点要加强流动党员科学管理,继续探索“流动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离岗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使流动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接受党的教育管理。
五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技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努力使党员做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知识先掌握、经营管理任务先完成,使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切实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党的意识融入党员的感情和血液之中,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要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的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之自觉发挥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