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2)

2010年7月,从江苏连云港到常州打工的茆某,因摆摊卖菜纠纷与沈某发生口角和扭打。双方互不相让,扬言要召集几十名老乡来拼个高低。社区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介入调解。双方握手言和,一起聚众斗殴事件得以消弭。这场纠纷的快速解决,得益于当地派出所聘请了500多名“马路天使信息员”。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通过数字化软件,按“关键词”自动分类汇集、研判,让社会矛盾第一时间显现、第一时间分流、第一时间化解。目前,该派出所已经排查社会舆情2269条,掐灭了180多个矛盾“导火索”。

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使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眼更明、耳更聪,通过一些苗头,及时发现隐患,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风险评估从源头减少矛盾,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扎起预防篱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各地积极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省14个市全部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2010年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对533项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设进行了风险评估,其中有74项被叫停或暂缓实施,有效地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江苏省近年来抓住重点领域,防范重大矛盾,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防范化解了一大批突出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先,考虑和解决群众诉求在先,矛盾防范化解在先,重大项目的群众支持率上升,全省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没有一项在实施后引发规模性群体性事件,对重大工程进行阻工、闹事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与此同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8000多条,投入资金4亿多元,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诉求问题3556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243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为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江苏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达783项,有效化解矛盾纠纷4600余件。

由“保稳定”向“创稳定”模式的转变,是全国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出现的新气象: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逐步迎来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贵阳市以“三级调处”作为信访的“终点站”

对于家住贵阳市云岩区上河坎街的居民李新发和刘淑兰来说,有一个极其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的协调和帮助下,贵阳顺义房开公司为他们办好了房屋产权手续,她们如愿搬进新居。为此,她们特意订制了一面写着“排忧解难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助民为乐”的锦旗,专程送到群众工作中心。

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综合办副主任邹邓钢介绍:“自2011年6月11日中心启用以来,这是我们收到的第四面锦旗。”

锦旗是群众对群众工作中心的肯定和认可。中心启用后,把过去矛盾纠纷“中转站”变成“终点站”,“一站式”信访服务,让群众不需要跑多个部门反映诉求。

群众服务室主任张军介绍:“群众工作中心与信访局合署办公,创新工作方式,采取‘三级调处’的工作方法,责任部门由原来的‘一家’变成现在的‘多家’,解决过程由原来的‘转送’变成‘直办’。减少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所谓“三级调处”,主要是指针对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权责范围划分的三个级别。“一级调处”主要由各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进行直接调处,一些比较复杂或牵涉面较广的群访问题,则进入“二级调处”,由中心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会商研究,综合解决。而极少数“二级调处”都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将进入“三级调处”,也是“终级调处”,由市委群工委书记、信访联席会议召集其他市级领导组织进行,充分发挥决策优势和综合协调作用,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中心一楼大厅是“一级调处”的主要窗口,前来咨询、办事、信访的群众络绎不绝,引导台的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地把他们带领到对应的部门窗口。

张军主任负责的也是“一级调处”。他说:“一周多来,我们接到的信访事件就有近百起,处理完结的达45起,这是还没有完全统计的数据。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目标是把‘一级调处’解决率上升到80%到90%,尽量减少‘二级调处’,争取让‘三级调处’成为特殊情况。”

贵阳“三级调处”群众工作,既是贵阳市群众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多部门建立综合办公大楼一站式办公的有效探索。群众工作中心与信访局合署办公,快速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服务水平,使得群众工作立竿见影。

“三级调处”群众工作探索建立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序和有效机制,但同时也要在社会工作的管理和创新中不断完善。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有高水平的领导决策统筹,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合理地执行,同时还需要上级部门合理地放权,让社会管理的工作人员遇到问题能够有能力、有权力去解决。

一、兴仁县“矿促会”促进矿群关系和谐

兴仁是个产煤大县。前些年,矿主只管开采,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矿渣堆积、水土流失、农田污染、房屋开裂等问题。老百姓怨声载道,博弈中逐渐形成“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认识,甚至要挟政府和矿主,又堵路,又砸矿,使得矿群关系危机四伏、剑拔弩张。

为了解决这一困绕矿区和谐的大难题,兴仁县委、县政府通过逐步摸索和实践,建立起了由村民、村干部、企业三方代表共同组成,专门负责联络、沟通、协调各方利益分配与矛盾的“和谐矿区促进会”(以下简称为矿促会)。

在矿促会的推动下,兴仁各矿区相继建立矿灾基金、回报金,健全补偿机制,确保基金上交、补偿到位、矿区群众就业以及群众生活用煤有着落。“有事就找促进会”,成为兴仁涉煤矿区许多老百姓的口头禅。

作为煤矿业主,郭宇杰感慨地说:“我现在已经离不开矿促会了,过去矿里一年最多开工四五个月,企业损失还不算,最怕是矿群矛盾发展成群体性冲突,危及生命安全。自促进会成立以来,再没有发生过堵矿事件了,全年开工至少11个月,我们几家煤矿还自愿出钱负责促进会的日常工作运行费用和成员们的误工补贴,这叫花小钱办大事,受益最大的还是企业。”

企业收益增加了,也惠及当地群众。五年来,矿促会协调矿区企业在生态治理、人畜饮水、通村公路等方面投入5000多万元,其中有近2000万元属矿企无偿投入;矿灾基金滚动到5700多万元,初步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百户矿区村民被搬迁到安全地方,政府、企业在矿区成立培训中心,培训农民工到煤矿就业,矿区周边的农民,通过进矿务工走上了小康之路。

巴铃镇百卡村村民姜成喜悦地说:“我们一家都很感谢百卡煤矿对我们的帮助,也感谢政府的关心。培训后我成了矿上的一名工人,每月都有好几千元的收入,以后家里有什么事需要用钱我不会心慌了”。

矿区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博弈的地方,村民带着情绪去找老板直接冲突不是办法,老板与矿工私了更不是出路。

矛盾的调整需要恰当的渠道和桥梁,因此,党委、政府在实践中建立起了由村民、村干部、企业三方代表共同组成的矿山促进会,能够很好的协调各方利益与矛盾,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

兴仁矿促会体现创新社会管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的要求,而且各方面一起努力,统一协调都比较好,各施其责、各得其所,真正找到了解决社会矛盾的合理渠道。

二、清镇市“妇女之家”为留守妇女谋幸福

2011年,对于清镇市红枫湖镇菠萝村及周边的留守妇女来说,生产生活都愉快多了,因为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妇女之家”。

为了切实解决留守妇女在学习、培训、劳动、维权、心理、情感、娱乐等方面的问题,贵阳市妇联积极开展“妇女之家”创建活动。除了按照全国妇联的要求,把“妇女之家”建在村居“两委”的同时,还把“家”建到留守妇女集中的农业产业基地上。

清镇市“青远公司蔬菜基地‘妇女之家’”,就是结合农村妇女长期在基地打工的实际,依托基地,在全国率先把“妇女之家”延伸到妇代会之外妇女相对集中的地方,在农业生产基地上建起“妇女之家”。“青远公司蔬菜基地‘妇女之家’”的成员,80%为农村留守妇女。

自“妇女之家”建立以来,陆续对农村妇女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家禽养殖技术、市场营销、家庭美德、文明礼仪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组织妇女读书看报,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举办女厨大赛等等。妇女们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心里孤寂得到排解,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同时,妇联以“妇女之家”为平台,在开展诚信农民建设的工作中,着力抓好诚信妇女活动,让没有抵押担保贷款的女能手,获得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让女能手带领周边的妇女一起进步。

胡萍是“妇女之家”成员之一,在带领“家庭成员”创业的同时,也常常组织姐妹们跳舞健身、读书看报、编唱山歌,节庆的时候还举行文艺表演。“姐妹们现在有事情做了,生活很充实也很快乐,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以打麻将来消磨时间。大家在一起交流多了,彼此间信任,很亲近。”胡萍说。

“妇女之家”拓展了基层妇女组织的工作职能,让留守妇女在生产上有人帮助、心理上有人抚慰、生活上有人扶持,保持健康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家庭和谐,心情愉悦。

2010年底,贵阳市1166个村、46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妇女之家”,实现挂牌100%覆盖。

社会发展中出现新的群体、群落,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管理空间。这就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服务方法,清镇市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

清镇市妇联把分散的农村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姐妹们生产上互相帮助、技能上互相交流、生活上互相关心、精神上互相安慰、安全上互相关照,不仅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实际问题,而且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深入基层、深入妇女,了解妇女的所需所想所急,真正为妇女群众办实事,这说明了贵阳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很坚实,基础很扎实。这种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值得借鉴。

三、贵定县评估前置为项目保驾护航

2009年的一天,安徽芜湖海螺水泥厂里来了一群人,不断地用纸巾去擦拭树叶,不停地交换意见:“不脏”,“嗯,确实不脏。”,“看来真的没有污染。”

他们是来自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新场村的村民代表,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实地考察即将落户贵定的海螺水泥厂是否污染环境。

在绿树成荫的花园一样的厂区,32名代表做了细致的考察,得出结论:可以接纳这个项目。

这是贵定县认真开展重点项目合理性评估工作的一个部分。其实在2008年,贵定县就着手开展了项目的合法性评估工作,对400万吨水泥厂生产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进行了相关的论证。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多次前往项目现场考察,提出合理化建议,采取公示、公告、召开听证会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并首次把招商引资风险项目评估纳入人大监督执行工作。

安全性评估——合法性评估——合理性评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前置,预防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贵定县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深入了解群众意愿,进村入户召开庭院会议,争取群众支持,统一了“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大项目才能带动大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民生保障,解决好进场施工可能出现的损坏群众农耕路、饮水管道、灌溉沟渠和安置地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在建设中调处好矛盾和纠纷,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未因规划选址、土地补偿、环境污染、建设施工、企业关闭、房屋拆迁安置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贵定县从与投资方接洽以来,3个月签订投资协议,6个月核准项目全部手续,13个月完成年产220万吨水泥墨粉料和9000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设。2010年5月底投产,年底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创税657多万元。

投资方投资2000万元安置的163户移民新村,因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成为贵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海螺水泥厂建设项目,因“建厂速度最快、群体性事件为零、经济社会效果最佳”,被誉为“贵定经验”。

贵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前置是成功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难得典型案例。说明我们在社会管理中遇到难题时,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遇到复杂的社会管理难题时,管理者既要大胆探索,更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识。这两种意识来自于群众意识。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只要做好了群众工作,自然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