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社区管理概述(7)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和细胞,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在群众身边创新社会管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营造更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在我国,《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下发以来,各地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调整了社区规模。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1)城市社区建设的组织架构

按照地缘关系、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清楚、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各街道负责社区网格的规划。由于各街道、村居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充分听取所在村(居)和住宅小区管理人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划分“网格”社区,只要管辖区域明晰,同时又能相对集中人力,使管理更加到位,能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民、利民的服务即可。

“多居一社区”的,设置网格化社区、居委会、片区、楼宇四级管理服务体系;“一居一社区”的,设置居委会(网格化社区)、片区、楼宇三级管理服务体系。

(2)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①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③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改革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④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3)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①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②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③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④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城市社区的服务建设

与农村社区的服务建设一样,城市社区服务的功能是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

①推进城市社区就业服务。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城市社区就业潜力,提高就业稳定性。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②推进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人、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兴建老年公寓,开展日托型、居家式养老服务。加强对困难群众和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市社区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③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逐步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以全科医师为主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建立健康教育基地,普及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④推进城市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城市社区活动”,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方便城市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娱乐的场所,加强对城市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⑤推进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子女入托、入学和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城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依托城市社区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职责明确的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⑥推进城市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平安城市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社区警务室建设,改善城市社区民警办公场所和条件。落实“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城市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依托城市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组织好以城市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推进城市社区信访代理服务,建立信访工作代理制度。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案例学习

中央何以如此重视社区建设?

——《半月谈》2011年第7期专访民政部副部长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城乡社区建设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姜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已经达到的和谐程度还是低水平、低层次的。

首先,城乡社区的服务资源依然严重短缺。城市中有50%以上的街道、社区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基本还是空白,一些专项和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城乡社区在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上亟待丰富,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其次,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功能不强,工作发展不平衡。居委会、村委会应付行政性工作过多,对居民群众的需求了解不多,自助互助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城乡、区域之间差距明显。

第三,城乡社区的组织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工作条件和手段亟待改善。同时城市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不顺畅,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颁布实施了20年,亟待修订完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已经废止,街道及社区的工作缺乏法律依据。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及居民小区的兴建,也亟需相应的法律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记者: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管理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和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

姜力:我们要强化基层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职责,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科学区分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公共事务上的责权关系,研究制定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居委会工作规则,积极探索基层政府指导社区、社区协助基层政府的有效机制,切实扭转部分地方基层政府通过单一行政手段向社区下达任务的工作局面。

要积极研究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方式,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指导和监督其他各类社区组织的新形式,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分工合作的新机制,努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记者:新形势下怎样畅通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制度渠道?

姜力:我们要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社区居民自治实践,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形式,保障社区居民民主权利;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大力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记者:民政部在下一步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中还有哪些着力点?

姜力:首先要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政策保障力度。城市社区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加快制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的制度细则及配套政策,加快街道体制改革试点和法制化建设步伐,推动省级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工作规则。农村社区建设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抓紧研究制定《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其次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要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抓紧编制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壮大服务队伍,理顺服务机制,使城乡社区服务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兴趣爱好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良好对接。

要积极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向城乡社区均等覆盖,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看病难、活动难等问题,实行“一站式”服务,应用信息化手段,使社区公共服务更为方便、优质、快捷;要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壮大社区志愿者组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精心设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载体,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要鼓励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城乡社区服务业,构筑便捷、舒适的文化娱乐圈、强身健体圈和生活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