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秘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直击盗墓者的内心世界

盗墓动机

国古代将盗墓行为列为“大恶”,多数朝代政权制定的法律都将盗墓罪定为死罪,最轻微的处罚也要流配边疆。即使是当代法律,也规定了盗掘古墓者要被处以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法律的严格抵制并未阻止盗墓者的盗掘行为,自古以来盗墓行为屡禁不止。究竟是什么让盗墓者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让我们走进盗墓者的内心世界,探寻其盗墓的动机。

单纯的利益驱使:盗取财富

魏晋著名文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曾说过:“丰财厚葬以启奸心,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剥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正是墓葬中丰厚的随葬品,刺激了盗墓者敛取财富的欲望,使得他们无视法律的严厉制裁、传统道德的无情唾弃,走上了发掘古墓之路。

盗掘古墓获利之大简直超乎人们想象,个人的盗掘行为固然能令人一夜暴富,军事集团发掘古墓所敛财物甚至可以支撑一个政权的开支、维持一场战争。三国时曹操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职位,专门负责发掘墓葬,搜寻财富,有了经济基础,曹操军事集团才得以迅速崛起。五代时著名盗墓贼温韬几乎掘遍唐关中十八陵,由此维持了他作为节度使的巨大军事开销。盗墓之利由此可窥一斑。

银制胡人像

这尊战国时期的胡人像高8.8厘米,河南洛阳金村韩君墓出土,今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仿佛是为了支持“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的说法,盗墓者们也未因墓葬规模小、所藏随葬品不多便轻易放弃。在盗墓疯狂盛行的年代,大墓被盗一空,小型平民墓葬也难逃一劫,即使只有随身衣物,也被盗墓者席卷而去。东汉王充《论衡》中提到“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万数”,说明挖平民墓葬盗取衣物的事情在当时司空见惯。

看来古人所说的“古今未有不发之墓”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盗墓者们摒弃了一切道义与恐惧,铤而走险、唯利是图。

鞭尸挫骨以泄愤恨:报复

墓葬是人们死后灵魂与肉体的永恒归宿,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看重丧葬,对一个人最大的不敬,莫过于挖其坟墓,对一个人最大的侮辱,也莫过于鞭尸挫骨。因此,在古代,发掘仇人坟墓,对其尸体进行侮辱,是一种极端而又常见的复仇泄愤手段。

汉献帝初平元年(196),董卓进入长安,自封丞相,大权独揽,对以往故人睚眦必报。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曾与董卓有仇,此时何苗已经被人杀死,董卓仍没放过他,史书记载董卓“发何苗棺,出其尸,枝解节弃于道边”,以泄当年之仇怨。

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前燕与赵国临近,常年征战不休。一次,前燕国主慕容 梦到赵国国主石季龙咬啮他的尸骨,一怒之下下令将早已死去的石季龙坟墓挖开,将之鞭尸并弃尸于漳水。

威加海内 降罪死者:政治打击

开棺戮尸不仅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而且对被戮尸者的亲人也有很大的打击。开棺戮尸常常作为一种政治打击手段,运用在斗得你死我活的政敌之间。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一位王慕容 于咸康九年(341)攻打高句丽。当时,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都城设在丸都(今平壤)。前燕与高句丽连年征战,高句丽屡败于前燕。是役,前燕出兵四万,大将慕容翰与高句丽王钊大战,结果前燕大胜,乘胜追击,直捣黄龙,高句丽王钊单骑出逃。慕容 没能俘虏高句丽王钊,为了彻底挫败敌方锐气,他发掘了前代高句丽王利的坟墓,将其枯骨带回燕国。高句丽无奈,只得向前燕称臣纳贡,才在第二年换回了王利的尸体。此举极大地打击了高句丽,从此高句丽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与前燕国抗衡。

开棺戮尸不仅可以打击军事上的敌人,在某些时候也能打击政治对手。唐代睿宗李旦第二次即位成为皇帝的时候,是在朝廷铲除韦氏,平定外戚之乱之后。为了彻底肃清朝堂上的外戚势力,并以此为鉴杜绝今后外戚的发展,唐睿宗对有罪的外戚进行了夷墓、斩棺、戮尸等严厉的惩罚。武三思是武则天时代之后继续干权乱政的武氏家族成员,中宗景龙元年(707),当时的太子李重俊诛杀了武三思父子。据《旧唐书》记载:“及睿宗李旦继位,下令掘武三思父子之墓,开棺暴尸,夷平坟墓。”武三思的族弟武攸暨虽然一生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但其妻太平公主因作乱被赐死,其时已死的武攸暨也受到牵连,被平毁坟墓。唐中宗时期势力最大的外戚当属皇后韦氏一族,韦氏被诛杀后,她的族人也自然不能幸免。睿宗下令将韦氏的父亲韦玄贞、堂兄韦洵的坟墓夷平。唐睿宗通过这些看似残忍有失大度的方式,惩罚了唐中宗时期专权乱政的外戚,并彻底杜绝了之前唐代数十年外戚乱政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掘坟毁墓虽然有失道义,但却能在政治上给予敌人有力的打击,所以自古以来很多帝王权臣都会将这种方法作为政治手腕加以运用。

丧葬中的拿来主义:取墓材、占墓圹

发掘他人坟墓,还有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将他人坟墓的材料拿来作为自己修建坟墓或其他建筑的材料。墓葬的材质多为土坑墓、砖石墓、石室墓等,许多墓葬上还有祠庙等建筑,一般为木材建成,于是挖墓取材也就成为盗墓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献记载,三国时吴国人曾用西汉长沙王吴芮墓的材料为孙权的祖父孙坚修建祠庙。北宋哲宗年间,黄河泛滥,河堤崩毁,河间县令韩宗武为了修筑河堤,不仅伐光河间树木,还派人挖掘周遭坟墓,将墓葬中棺椁木材取之一空,一时之间,百姓无不痛心。

每有大型工事,寻常百姓的墓葬自然毁之殆尽,有些显贵之人的墓葬也在劫难逃。明代正德年间,南京有个叫作石岩的太监修墓,苦于没有大砖。有人出主意说这附近有一座大的古墓,可以将之拆了取墓砖作为建材,石岩接受了那人的建议。当他掘开古墓,取出墓砖时,才看到藏于墓中的记述了墓主人姓名生平的墓志。原来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今天,当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时,路边的长石青砖很可能就是古代墓葬的材料而被今人所用。

丧葬中“拿来主义”的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占用原有墓葬的墓地甚至墓圹,修建新的墓葬。六朝时的达官显贵死后多葬于金陵梅岭,南朝时的陈国有个叫作陈叔陵的人,他母亲去世前希望死后能安葬在梅岭,但梅岭作为六朝时的风水宝地,好一点的地方早已有坟墓。陈叔陵便掘开东晋著名宰相谢安的墓,将其灵柩取出,用原来的墓圹,把自己的母亲安葬进去。

2009年6月2日,人们在江西德兴泗洲镇窑家坞的山上发现了一座被盗的南北朝时期墓葬。盗洞外堆有墓砖,每块墓砖厚约7.5厘米,墓砖上朝外的一面有12个半圆形花纹图案。

匪夷所思的其他盗墓动机

古代人盗掘墓葬还有许多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原因,如用干尸入药、巫术祈雨等。

由于埋藏条件的特殊,有些墓葬中的尸体会形成干尸,而相传,干尸入药可以治疗骨折等疾病,这种特殊的药材引来了很多盗墓者。

至于挖墓祈雨,则是一种纯粹的迷信活动。据文献记载,山东地区有一种奇怪的习俗,认为天气干旱是由于某些死人的尸体造成的,因此要将这些尸体从坟墓中挖掘出来,用以祈雨。这种利用墓中尸体祈雨的巫术叫作“打旱骨桩”。

盗掘墓葬的动机各有不同,原因也是千奇百怪,正是由于人们或贪婪、或憎恶、或愚昧的心理,才导致了“古今未有不发之墓”的现象。

打旱骨桩

打旱骨桩是民间的一种不同于盗窃的掘墓行为。《明史》中记载:“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桩’,以骥言禁绝。”所谓的打旱骨桩,就是对付旱魃的一种方法。民间认为,天气干旱是旱魃在作祟,为了破除这种鬼怪的危害,人们将新建的墓冢挖开,打开棺椁,挖出墓主人的尸体,将其肢体砍断。这种行为虽然残忍,但古人却认为可以驱除鬼怪。这种残断死人尸体的行为被称为打旱骨桩。直到明代,大臣张骥上奏这种行为的不合情理,朝廷才开始禁止民间打旱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