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心理学:揭秘人际交往中的怪异现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怪诞决策心理学:深藏心底的“糗神”(12)

众所周知,职场新人是最有激情和斗志的,浑身充满了勇气和力气。他们并不像一些老员工那样,每逢周四容易出事,是因为他们充满斗志,周几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试用期一结束,当他成为一名正式的员工时,心态就会明显不同,已不像刚来时那么热忱。而当他工作一年之后,每到“周四”的逆反期,他的心态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如果老板不给予升职加薪,他这颗不安定的心就会产生逆反。一旦找到跳槽的机会,就算公司不给他安排工作,也会度日如年,甚至感觉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双管齐下”。这时其实就是杜利奥定律开始在他的心理上“作威作福”了。

如果这时有良师益友的指点和鼓励,让他们鼓起勇气,坚持奋斗,那么他们所期待的“黄金周末”就会来到眼前。

瓶颈与“周四”

工作尚且如此,学习也不例外。

曾经学习英语是无数人“淘金梦”的必经之路,但是成年人学习英语的困难堪比登顶“珠峰”。一开始背诵单词就像度过周一、周二一样,周三也能勉强度过,但到了周四,突然翻开书本,发现前面背熟的单词突然“消失”。口语在有同伴陪练的情况下,还可以说上几句,待“搁浅”一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成为经典的“哑巴英语”。

前面的学习已经付出很多精力和物力,如今的效果“不咸不淡”,以后要走的路有多长,无法估计,令人茫然与惆怅,“周四”这个奇怪的瓶颈就此出现。创业更是如此,它的身上也上演着“周四”现象。

林华做了八年的手机销售经理,最后决定自己单干——代理公司手机销售,但终因积货太多,导致公司倒闭。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林华从此一蹶不振,在“周四”这一天决然放弃一切。

马云曾经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如果林华再坚持一下,或许有一天能追上马云的步伐。

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在美好的后天前骤然“陨落”呢?怎样才能不被“周四”现象影响呢?怎样突破瓶颈、摆脱杜利奥定律而走向成功呢?

答案只有一个:摆正心态。

要认识到一切绝非偶然,在今天残酷的旅程中,只有你不懈怠,才能有机会和资格走向明天的新战场,风雨之后才能享受美好的彩虹。只有摆正心态,才能意识到周四并非是不吉祥的日子;只有内心坦然并怀有勇气,才能明白杜利奥定律真正的内涵。

如何度过周四

周四总是事故频发,既然不是因为什么“不吉利”和“咒语”,而是人的心理在作怪,这就为如何度过周四这一天增添了困难,既是心理问题,还需要从心理上寻求解决良方。那么,如何让自己安然度过周四这个倒霉的日子和瓶颈呢?

首先,让自己忙碌起来。是不是当自己越来越充实的时候,就会忘记许多事情呢?比如说今天是周四,今天是倒霉的日子。有人会觉得周二、周三已经十分忙碌了,此刻的自己已经十分疲惫,如何才能充实呢?疲惫是自然的,但是何不让周四做一些简单又可以填满时间的工作呢?比如说这一周的总结和下一周的计划。周五必定是处于一个想要放假的状态,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劲头,所以说周四是最佳之选。

其次,给自己心理暗示。当你感觉自己内心不安和疲惫的时候,当你觉得这一天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的时候,不如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如果周四总是处于这种状态,必定会出事,还是打起精神来好好工作,安然度过这一天吧!不停地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心情就会慢慢平复,精神自然也就越来越好了。

最后,从心里鄙视数字咒语。做到这一点,说难也不难,但是也绝非易事。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十分忌讳这个不吉利的数字。现在,要让自己彻底告别这个数字的梦魇并非易事。但是,想想看,如今早已告别了过去的封建思想,早就应该在数字上有新的认识。如果总是觉得“四”不吉利,那么外国人为什么就没事呢?他们对“四”可是不忌讳的,是不是越是忌讳,就越是灵验呢?那么,干脆就别忌讳了。还有,“四”在音符中排列的发音是“发”,这似乎也预示着要“发”,按照传统来说,这也是个好兆头。

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巧合,就把一切的罪责都归到数字身上,巧合就是巧合,是不会成为必然的。所以,还是摆正心态,改变对数字的看法,重新建立起对数字的认识吧。

◇字看久了竟会不认识

有没有一个字,突然之间你怎么想也写不出来?

有没有一个人,你绞尽脑汁也记不起他的样子?

这种熟悉的陌生感究竟来自哪里?

你熟知的字在闹脾气

有一个很好玩的小笑话:有一个同学在语文考试的时候,需要用到“惠”字,但是怎么也想不起这个字如何写,在纸上画了半天,也没能想起这个字到底怎么写。正在焦头烂额之际,他惊喜地看到桌上有个“××冰红茶”的瓶子(那时候正盛行“再来一瓶”的活动。他想着自己没有一次买中的经历,暗自窃喜。因为没有中奖的瓶子里面通常都会有“谢谢惠顾”的字样,这样一来他的难题便解决了)。于是他满心欢喜地打开瓶子,想要看看里面的“惠”字是怎么写的。结果“悲剧”来了——里面写着“再来一瓶”。屡屡不中奖,却在这一次不需要中奖的时候中奖了。

希望这个小笑话会让你开心一笑。但是这一次我想和你讨论的并不是“再来一瓶”的惊喜。而是你有没有和故事中的同学一样,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再正常不过、使用频率颇高的“惠”字觉得非常陌生了呢?你有没有发现你可以非常快地记起一个刚刚认识几天的人的模样,却无法回忆起自己最亲近、最熟悉的人的模样?当你把一个字写了好几遍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字很陌生,于是便求助别人这个字到底写得对不对。很多时候,明明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却在某一个时刻,当你绞尽脑汁的时候,它却拼命跟你玩起了捉迷藏。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熟悉的老朋友在跟我们“闹脾气”呢?

晓宁今年八岁半了,上学识的字也不多,但是,晓宁十分喜欢写字,每次一回家,他就把自己新学会的字练上好几遍。有一天,他又在自己的房间里练字,一个“明”字,他写了整整一页,却发现自己写的这个字怎么就不像字了呢?晓宁吓哭了,自己辛辛苦苦练了一整页的字,怎么就越练越不会写了呢?听到哭声,晓宁的妈妈赶紧跑了过来。晓宁把自己写了一整页的字给妈妈看,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检查到最后,也觉得这写的不像是“明”字了。晓宁妈妈说这个字不对,晓宁就请妈妈写一个给自己看看,可是晓宁的妈妈拿起笔来,却发现自己连一个最简单的“明”字都不会写了。

晓宁和妈妈的情况也说明汉字开始闹脾气了,闹得母子两个,连一个最简单的“明”字都不会写了。其实闹脾气的并不是那些汉字,而是我们的脑神经元提出了“抗议”。这种对于非常熟悉的事物反而记忆不清楚全貌的现象叫作“完形崩溃”,也被有些学者称作“语意饱和”,同时也跟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密切相关。

为什么如此陌生

小慧是一家公司的文员,每天接触的东西就是公司里的各种表格——她要负责把很多东西整理出来,做成容易被人理解的表格或者图表。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文员的工作并不是很累,有时候非常清闲。小慧也是如此,每次都是月底的时候忙个三五天,之前都是清闲的日子。

这一年公司决定对这几年公司内部的运营情况进行总结,这可把小慧忙坏了。

她有一大堆的表格需要制作和整理,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夜里经常加班,甚至一闭眼睛,脑子里全都是方方正正、大大小小的格子。结果有一天,小慧上班的时候,发现自己打开EXCEL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些表格她闭着眼睛都能做好,可是今天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做的表格不顺眼,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起初小慧觉得是自己的眼睛太疲劳,有些看花了,于是揉了揉眼睛,滴了眼药水,可是还是觉得自己的表格做得不对。她只好寻求同事的帮忙,结果同事告诉她,表格并没有问题。此时,小慧就更加不明白了——怎么自己看都不顺眼,为什么同事却说没问题呢?

其实,小慧这种情况和我们平时见多了一个字就觉得不认识了是一样的道理。那么,让我们对熟悉的字和事物瞬间变得陌生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对字或者人和事情的记忆,来自我们的视觉刺激。当我们的眼睛接收到外界信息的时候,就会对脑神经元发出信号,提醒它要进行记忆了。于是尽责的脑神经元就会将这些图像一一进行整理和记忆。

其次,如果经常与这些字和事物接触,我们聪明的脑神经元就会不断接受刺激,同时它们也会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收集,将长时间接触的东西进行想象,把它们形成一个特定的形象进行记忆。比如我们家里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你看得久了会发现它好像一朵花或者一个人的脸;而你总是盯着天上的云彩发愣的时候,也会发现天上的云彩变成了一匹马或是一只羊。你的大脑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联想对已看到的图像进行记忆。这一层面的脑部活动就是将我们的视觉信号转化为可记忆的对应的“语意”。

最后,当大脑将视觉信号翻译过来并利用对应的“语意”存储在心里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定性的思维方式。假如你这个时候非要刻意地对某个字或者某个人盯着看,眼部就会再次接受强烈的视觉信息,同时冲击着你的大脑神经元。时间久了,记忆神经元就会感觉到疲倦和懈怠。这时候,脾气不怎么好的它们便开始“罢工”,即使再熟悉的东西也会使你开始觉得陌生。

因此,持续的、长久的强烈刺激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聪明的大脑尚且会感觉到疲惫,更何况是我们的心灵呢?生理上的“完形崩溃”以及“语意饱和”,提醒着我们心理上的“超限效应”是值得关注的。

给自己的心灵减减压

心理上的超限效应在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久的情况下,非但不会帮助你行动更加积极,反而会引起极不耐烦或者逆反的心理。

这种心理现象提醒我们: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不能让我们的心灵过于操劳。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过于沉重的负担会让心灵偶尔“死机”,甚至让人崩溃。

超限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走向两种极端:有些人一味地溺爱孩子,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孩子提出来的要求,不管对错,都会答应。这样对他们不但没有激励的正面作用,反而滋生了他们懒惰和不负责任的消极心态,让这些孩子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顺就哭闹的“小祖宗”。

但是有些父母又会对孩子非常严苛,当孩子出现一些小错误的时候,会严加惩治。他们对于小孩的过高期望没能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反而会产生一种对抗和叛逆的心理,让孩子时刻处于恐惧或者仇恨当中,性格也渐渐扭曲。

这种由父母施加的“超限效应”在家庭中比比皆是。为了避免超限效应的不良后果,父母需要掌控教育施加的心理额度,让孩子们的心在仍有余地的程度上自由地发展。别让你美好的期待变成孩子们看久了不认识的那个字。

作为社会中的我们,面临诸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当然不是来自父母,而是来自我们自身。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里面,同样不需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把自己的日程排得太满。心灵偶尔也需要放个假。

心灵就像是一根弹簧,当你觉得弹簧太松的时候,可以压一压弹簧,让弹簧紧一些;当你觉得弹簧太紧的时候,也要及时把弹簧拽一拽,让弹簧松一些。弹簧太松,等到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失去弹性,也就失去了弹簧的意义。而弹簧被压得太紧,也会成为废铁,再也没有翻身之地。

人也是如此,当感觉自己毫无压力的时候,就想想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给自己一些压力,也增添一些动力。当感觉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给自己松松绑。人生不过百年,终究化作一抔黄土,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经常喝个心灵鸡汤,让紧张的身体和意识都能够得到休息,会更有效地保证我们的大脑正常而有效地运行,让一切回忆都更加清晰,前途也更加光明。否则,只是让大脑超负荷工作,时不时地罢工,真是让我们吃不消。

◇为什么丑事传千里

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可以传千里呢?

为什么好奇是人的天性?

要想别人不再传播一些你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度地公开它。

坏事传千里

网络推手,这个词在近几年非常流行。什么是网络推手?他们亦称为“网络策划师”,就是一些懂得网络操作规则和推广宣传的人们。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客户的企业、商品和人,推广到网络上。使他们在一夜之间,从现实中的普通人变为网络的红人,然后再把背后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网络推手非常了解大众的接受心理,知道什么东西,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就可以达到一个热点。

之前的干露露事件,就是网络推手在幕后操作的。还有早两年曾经成为各大论坛焦点话题的“小月月”,也是有一帮网络推手推动的。但能够使得这些网络名人爆红的,不是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正面导向,而是在背后藏着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丑闻,将他们捧上神坛的。

一些网络推手坦言,要想能够迅速抓住别人眼球,就需要想出一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事情的本身也需要猎奇。

我们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干露露和她妈妈能够爆红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乐于在镜头前面展现自己的家丑,甚至无底线地涉及一些道德的边缘。这样加起来,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推手深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背后的大众心理。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学行为。每个人都倾向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会想方设法逃避错误,即使犯下了,也会尽量去掩饰。不止这样,人们还喜欢在别人的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这种威信,可以通过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别人的决策是错误的而建立起来。

而我们所说的坏事,就是决策错误导致的后果,这也包括行为上的决策错误。如果遇到别人的错误,即使我们能够在别人面前很有修养地收敛起自己的优越感,但是在心底里我们还是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人们喜欢在别人的面前,发现自己的优越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那么热衷于攀比。他们可以在攀比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这种优越感能够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我们在犯错之后,就会急于否定自己的错误,急于掩饰自己犯错的行为。而当我们发现别人的错误之后,就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出自己的优越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说别人的坏话的原因。

好奇是人的天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走在路上发现前面的十字路口,发生了一宗交通事故。他从远处望过去,觉得事情似乎很严重——路面出现了一大摊血迹,周围的路人把事故现场里里外外地围了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