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方法:互联网+时代的样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搅局者:小米进化史(1)

当最后一件事来做

2015年3月2日,作为全球移动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出席会议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表示,移动通信行业在过去10年取得长足进步,相信下一个10年还会有更多激动人心的新突破。霍夫曼没有说出的是,伴随这种激动人心的突破,还将有激烈乃至残酷的竞争。

实际上,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上演的“三国杀”俨然一出高潮迭起的好戏。几年前,诺基亚还对塞班抱有狂热般的自信,也许有人预见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很难想象,在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异军突起的围剿中,诺基亚为固守塞班付出的会是分崩离析的代价。如今,最铁杆的“诺粉”们也不得不承认,抱残守缺是致命的,更残酷的是,世上并没有死而不僵的东西——告别新品研发的诺基亚手机,现在只剩下等待消化而又少人问津的库存。

作为手机制造商的诺基亚,自1996年以来,连续十四年享受着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荣耀,却因一着不慎,演绎了一场悲情的故事。但凡故事,有开始就有结束,即便是神话也不例外。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讲不完的神话。时势造英雄,英雄老去的一天,自有新的英雄诞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今已经没有人怀疑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普世意义。

诺基亚衰败的伤心事连着苹果崛起的新神话。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并由史蒂夫·乔布斯发布,当年诺基亚在全球卖出了4.37亿部手机,眨一下眼的时间(1秒)能卖14台,业绩可谓如日中天。据说诺基亚的工程师们并不看好iPhone,他们认为“这部手机一点都不坚固,一定没有未来……”诺基亚的手机以坚固著称,这个段子在后来诺基亚日薄西山、苹果蒸蒸日上时流行开来,明显是一种对前者的调侃和讽刺。

事实上,当年不仅诺基亚没有料到苹果会在日后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甚至连乔布斯本人也不可能想到,人们竟然用“苹果教”来形容一群人对一部手机和手机缔造者的顶礼膜拜。2011年,“教主”乔布斯离开世界,iPhone4S成了他的绝唱,不过他仍然是神一样的存在,至少用户对苹果的执迷依旧。苹果新的CEO蒂姆·库克如履薄冰,在乔布斯的阴影中接过了有些烫手的苹果,如今,有人说苹果的用户在增长,但粉丝在减少,不过,在更多的“果粉”们宣布改变信仰前,我们最好不要轻易说苹果的坏话。

我们的确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知道蒂姆·库克对苹果意味着什么,但对于三星而言,2014年以来移动业务的持续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分析称,三星的半导体业务正取代手机业务,成为其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和支撑。虽然以市场份额而论,三星仍然是全球手机市场的霸主,但当下高端手机有苹果坐镇,中低端手机有中国的手机厂商紧逼,前狼后虎夹击之下,销量和利润下滑在情理之中,未来或许仍存不利变数,也未可知。

手机在全球的逐渐普及不过是近十几年间的事情,智能手机的市场化更晚,但依靠互联网和其他软硬件技术飞速进步的支撑,进化也更快,竞争也更激烈。也正因如此,自诞生起,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版图一直在不断变化。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消费市场,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早在2011年就凭借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这一信号让很多国内外手机厂商看到了迎面而来的机遇,也让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和富有勇气的创业者涉水手机行业。不断杀出的搅局者证明,在这个行业,一个伟大的创新就足以颠覆某个传统巨头的行业地位,创造新的神话。

现在,小米就是一个成功的搅局者,而且由小米创造的神话才刚刚开始。2014年11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雷军在会上表态,小米将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在如此宏伟的愿景背后,很难想象小米是一家仅仅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如果不是强大的创新驱动,这样的奇迹是断然不会发生的。

创业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雷军的踏实和勤奋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但对于创业者、欲成就一番大事业者,雷军认为光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在金山担任领导后,雷军的努力有增无减,但梦想似乎始终与这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差那么一点距离,而背后的原因,雷军后来认为是没有抓住互联网。

雷军的踏实和勤奋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但对于创业者、欲成就一番大事业者,雷军认为光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雷军曾经总结说:“创业者都非常勤奋和努力,而真正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成功者,很少有人觉得是因为自己更勤奋或者更聪明,就把成功的要素归纳成‘运气’。何为运气呢?中国古语说,天时、地利、人和,运气就是天时,运气就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对的事情相对容易判断,而时间点无从琢磨,往往很多年过去了,回头来看的时候,才明白什么时候是最佳的时间点。运气在于创业的时候选对了一个好的方向,‘撞’对了一个好的时间点。”

创办小米之前,雷军已经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经说:“我相信过很多东西,比如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但40岁时发现,1%的灵感超过了99%的汗水。主流教育告诫大家要勤奋,我觉得勤奋是基本功,重点还是要把握大势。”小米的成功,就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而雷军的这种直觉,是拿教训换来的。创业的巨大风险,让雷军在创办小米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创业导师,雷军说这种压力更多的是面子上的。更何况,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已经是一名成功人士而不是无名小卒,如果创业失败,雷军认为会很丢脸。之所以敢于冒着丢脸的可能以身涉险,说明雷军仍然在追求他的梦想,而他的不甘心,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金山带给他的遗憾——注重勤奋而忽视大势,错失了整个互联网,也源于他由此产生的觉悟——对小米模式与互联网风向精准契合的强大自信。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和成就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抱负,雷军很早就有。18岁时,雷军读到了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在这本关于“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书里,写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办苹果电脑公司的故事,雷军曾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书中的故事是他梦想的源泉。从此,一个改变世界、科技报国的愿望就在这个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青年学生心底深深扎根。雷军后来说:“乔布斯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美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世界的中心,我说我活着是为了科技报国,你信吗?”雷军处处以乔布斯为榜样,以至于后来在小米大获成功后他被“米粉”幽默而亲切地称为“雷布斯”。

小米出自雷军,雷军起于金山,在金山工作的经历,是雷军走向成功的一块铺路石。生于1969年12月的雷军在2010年创办小米时已经年届四十,成功总是积累后的质变,40岁之前的雷军已经做过太多事情,他卖掉了卓越,带领金山上市,还做了天使投资。但雷军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成功,他说自己18岁时的理想一直没实现,年过40岁的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后说,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但这一次他成功了,而这一次的成功,除了得益于自己一如既往的努力,与金山一段经历带给他的启发更是分不开的。

雷军和乔布斯一样,对成就事业有着同样的渴求,但与乔布斯为了事业可以不顾一切的冲劲相比,雷军则显得谨慎有余,他追求成功,但又对过于冒险的事情充满警惕和犹疑,因而决断不足,缺少对行业大势的直觉。雷军加盟金山公司,是在大学毕业不久后的1992年年初。在金山,雷军的付出是不容置疑的,但却一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不说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金山,雷军是以技术人员的角色起步的,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雷军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型。这涉及金山和联想的一次合作,即1998年8月12日,联想集团和金山公司在京联合宣布:联想集团以现金450万美元注资金山公司,从而持有金山30%的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余下的70%由金山原股东持有,包括金山的管理层及原独立投资人。金山公司随后重组,在香港成立联想金山控股有限公司。联想入股金山后,雷军从程序员被任命为总经理,这次任命,雷军多次推辞,而对于公司来讲,多方寻求最佳人选而不得,让雷军的推辞没有了理由。

走入领导岗位之后,雷军对管理的理解,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最初,雷军认为管理很简单,“我发现90年代后期时大家觉得管理好就是西服革履,于是我就给所有人一人买一套西服,都是纯色,配上白衬衣,皮鞋也擦干净了,出来都很整齐。”后来,雷军开始阅读《小说月报》,“现在真是把小说当教材读。因为我的背景太单纯——大学毕业以后就到金山,一直写程序,不懂人情世故,没想过做管理,也没想过做市场营销。小说基本反映了现实生活。一个小小的工厂,怎么与工人打交道,怎么对待上级;镇长怎样来做,县长又是怎么来做。人际关系不是你想简单就能简单的,还是要学习。”雷军的学习收到了成效,后来雷军自我评价说:“不算是特别好的管理者,但是绝对不是最差的,大概处在B或B+这个层次上。”他对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到后来我把管理总结成更简单的三句话,管自己以身作则,管团队将心比心,管业务身先士卒。”

在金山担任领导后,雷军的努力有增无减,但梦想似乎始终与这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差那么一点距离,而背后的原因,雷军后来认为是没有抓住互联网。27岁的时候,雷军做出了多数年轻人都会做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坚持WPS。这导致此后金山的词霸、毒霸、游戏,所有都是为了赚钱养活WPS团队。回顾在金山的经历时,雷军说,坚持做WPS让金山跟互联网擦肩而过,而金山后来所有的艰难痛苦,跟这个决定密不可分,包括后来金山杀毒软件面临360免费挑战时的困境。金山尚在徘徊时,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后来者,却于2000年前后迅速崛起。雷军这才如梦初醒:“他们的例子让我悟透了,应当顺势而为。”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来说,1999年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时点,雷军后来甚至认为,错过了1999年,几乎没有可能大成。雷军的犹豫和迟疑,使他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最黄金的阶段。在1998年雷军出任金山公司CEO的同年,因为看好互联网行业,与雷军同为程序员的周鸿祎放弃在方正从事的软件开发工作,带着五名员工创办了3721公司。金山带给雷军的最大启发是开创事业要顺势而为,更具体地讲,是顺应互联网的大势而为。

发烧”的搅局者

重新出发,雷军的想法更加简单了,18岁时的雷军就立下志愿,要做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到了40岁,雷军发现梦想依然遥远,创办小米只是想再试一把。这个简单的想法,让小米“一不小心”成为行业的搅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