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1)
一个人不会比别人缺乏更多的能力,但他可能比别人缺乏更多的努力。在人生和事业的旅途中,更多的努力总是更多的能力的基本前提。所以,但凡觉得己不如人的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真的刻意地去努力了吗?
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有些年轻人会认为,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些习惯是无法在后天养成的,但是没有什么比这种观念更能桎梏年轻人的发展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年轻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差了,并且理直气壮地将此作为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但事实上,诸如记忆力强、有条不紊这些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加以培养,因此,凡事都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只会不断阻碍自己的进步,从而适得其反。
在我所知道的“记性不好”的人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他人而感到遗憾万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是先天差异造成的,所以后天无法补救,并为此而感到痛苦消沉、怨天尤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稍微有些观察力、偶尔会总结反思的人,即使是那些初涉商场缺乏人生阅历的年轻人也一定会承认,迄今为止有好几次重大的意外事件,都是由于自己的遗忘造成的。他们或者是忘记某个至关重要的约会,或者是没有履行某个言之凿凿的承诺,总之,由于一时疏忽大意,他们忘了去做自己本该要做的事情,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失误或者是让他们失去很多机会,或者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许多犯过这些错误的人,都曾经为这些由于遗忘而造成的恶果感到痛心疾首、后悔不迭。然而,正如讽刺作家彼得·品达所说的那样,“最终除了遗忘,他们什么都不记得了”。大部分人都将这些意外归咎于自己“记性太差”,但是在失落和悔恨过后,他们并没有去认真反思这些失误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有些人甚至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反思。在这些人看来,与其花费工夫去完成某件事情,还不如干脆忘掉来得好,因为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一些“不长记性”的人,人们就会很难信任他们,更不会对他们委以重任,这对他们来说既轻松又惬意,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人不仅满足于自己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的工作状态,依靠侥幸和投机过日子,而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总是左支右绌、错误百出。每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就需要有人前来补救,将他们从最糟糕的状况中解脱出来,替他们弥补过失。尽管每次他们都能够化险为夷,但是却苦了他们身边的人。久而久之,这些言而无信、丢三落四的人就会想当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根本没有必要让自己长记性,反正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没有办法改进的。因此,每当有人劝他们制订一个清晰明了的工作计划时,他们就会理直气壮地加以反驳说,有些人天生记性好,而我天生就记不住事情。最后,这种借口就连那些劝诫他们的人也感到无话可说。日复一日,这个极端错误的观念就会在那些所谓“记性不好”的人的脑海中变得根深蒂固,不仅那些曾经劝告过他们的人会对此缄口不言,而且他们的身边也会被那些持有相同观念的人所包围。他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对于“记忆力无法提高,我们只能听天由命”的观点越来越笃信不疑。而且每当工作出了什么差错时,他们就会以此为借口自我安慰。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人的记忆力天生就比其他人好,他们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我怎么可能赶超的了呢?的确,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另一个事实:如果其他心智能力都可以通过正确有效的培养在后天养成,从而使得一个人的整体智力水平得以全面提升,那么记忆力自然也不例外。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又怎么能将记忆力排除在外,认为它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呢?假如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强大的记忆力,假如不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力可以不断改善与提高,那么我们又怎么能通过学习获取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呢?众所周知,就连“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都能让我们从中受益。由此可见,我们的记忆力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记忆力,我们才能够让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长久地储存,否则我们就永远不可能说自己真正“掌握”了某种知识。假如我们能够利用记忆力去掌握各种各样的学术知识,当我们把记忆用于普通的商务生活中时,我们又怎么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失误是出于记性不好呢?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可以一言以蔽之:对于正常人来说,没有哪个人的记忆力天生不好。反之,只有那些经常放纵自己记忆力出错的人才会被记忆力所戏弄,成为“记性不好”的牺牲品。事实上,那些认为“忘记某事或者记不清楚在所难免”的人最容易犯错误。因此,只要我们下决心,不断告诫自己不让记忆力随便出错,我们就可以避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从而确保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然而,尽管我们能够改善自己的记忆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劳而获。诚然,一个人的记忆力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必须付出努力加以练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训练都会或多或少地使人痛苦,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让人感到厌倦。因此,要想树立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要同自己的厌倦心理作斗争,让自己忍受束缚之苦,还要不断抵制原有的坏习惯,从细节做起,建立起一系列行为准则,并且坚持将其付诸实践,从而避免自己积习难改。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离开了艰苦努力,即使是再行之有效的计划,哪怕设计得再完美,考虑得再周详,最终也会丧失作用,让我们在成功之前就半途而废。因此,我希望你能够系统地采用某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这个方法中的每一个练习环节都应该做到承上启下,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此前的练习,同时还可以为此后的练习作铺垫。如果你能够进行这样的系统练习,那么日复一日,你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和意志力就会逐渐增强,眼前的困难也会逐一瓦解。成千上万的事例可以证明,在一个人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坏习惯的初始时期,他战胜困难、抵制诱惑的意志力也最为薄弱,但是随着个体的不懈努力与练习的不断深入,这种意志力就会不断得以增强。铁匠打铁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刚刚开始打铁的铁匠会在第一次抡锤时感到重似泰山,所以很难举起铁锤,但是久而久之,随着每天反复操练,铁匠的胳膊就会变得像钢铁一样坚硬,当他再次锻铁的时候,铁锤就会变得轻若鸿毛,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举起。
因此,要想纠正自己丢三落四的坏毛病,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原本粗枝大叶的“健忘症”就能变成井井有条的“好记性”。就拿我自己来说,对那些所谓的“培养记忆”的方法我向来都不屑一顾,因为它们不过是一些缺乏科学根据的骗人把戏。比如说,有人曾经宣称,如果想要记住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在手帕上打个结,从而提醒自己记住这件事情。对于这种方法除了付诸一笑,我们不会再有其他奢望。无数的事例都能够证明,这种方法实际上只是“扬汤止沸”,因为想要记住某件事情,你就得时刻记住那个绳结的存在。然而实际上,对于那些健忘的人来说,就连绳结他们都会忘得一干二净。曾经有人对这个方法深信不疑,可是当我看着他们坐在火炉旁边,昏昏欲睡地解开手帕上的绳结时,我总是不由得莞尔一笑。当他们解开绳结的时候,恐怕早已完全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系了这个结,更不用说能够想起自己为什么要系这个结了。
对于健忘这一顽疾,还有人建议说:“把要记的事情写进备忘录就不会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