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尽情挥洒最靓丽的个性魅力(3)
对于这件事,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如此说:“志摩作品中,诗已差不多全印出。散文和信札大概是目前最要紧的问题,不知近来有人办理此事否?‘传’不‘传’的,我相信志摩的可爱的人格永远会在人们记忆里发亮的,暂时也没有赶紧(的)必要,至多慢慢搜集材料为将来的方便而已。”
徐志摩的逝世,对林徽因来说,是世事纷扰,可不论外人如何言说自己,她对《康桥日记》的处理态度很冷静。她之所以索要日记,是因为她感觉徐志摩日记虽然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以他当时的影响力,是不适合出版的,所以,胡适非常赞同她的看法,暂不公开发表徐志摩的日记。
而林徽因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冷静分析,淡定以对,是因为在她性格中,有沉稳大气、处世淡定的一面。
淡定的个性是一种稳重的个性,一个女人一旦有了这种个性,面对焦头烂额的事情,这样的女人能梳理自己的思绪,从而有条不紊,冷静以对。
有恬淡个性的女人心素如简,崇尚简单的生活,无论处境如何,都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有恬淡个性的女人,能在喧嚣繁杂的生活中,从容走过。
柴静曾经如此诠解自己的名字:柴火的柴,安静的静。柴静的个性一如她的名字,热情中从不缺少一份如水的淡定。
刚到夜间频道做电台主持时,柴静所在的播音室特别小,每天的工作很累。可因为她骨子中的那份淡然,所以才能心无尘杂,全力以赴地面对工作,能用一种从容而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中的得失。每当她感觉疲惫时,她会自我调整,会在自己的椅子上舒展,仰头看到头顶那盏小小的灯时,她会有“我不兴奋,也不担心,却心里妥当——就这儿了”的感觉。后来,柴静到中央电视台工作,非常繁忙,所要应对的人与事也比较繁杂,可柴静却活得从容恬淡。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像林徽因一样个性恬淡,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
柴静是一个有远大梦想的人,但在工作时,她总是踏踏实实地工作,以一种沉静坦然的态度,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与目标靠近。刚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柴静每天都会不断地打电话,给自己争取一个个采访机会;每天,柴静都会做很多独家的专题,为了工作,她甚至会一个人在机房编片子到凌晨三四点。由于总是忘我地工作,有时她从机房出来,会将大衣落在机房,结果不得不在大冷天,迎着寒风,穿着毛衣就给导播送片子去。
或许,很多人感觉这种生活很累很苦,可柴静却觉得没什么,曾经有人问柴静怎样保持自己的风格,柴静反问道:“你是怎么保持呼吸的?你不会自觉,因为它就是那样自然地存在着。”
对于苦与乐的看法,柴静与林徽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无杂念,无所奢求。把苦与乐、名与利看得很淡,看得很轻。所以,更多的时候,她们能像恬淡的菊花,越在困苦的环境中,就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现代社会,很多人总是急功近利,每当我站在北京的十字路口,或靠近地铁口时,总能在忙碌的人流中看见一些女人脚步匆匆。她们背负的或许是远大的梦想,或许是现实的压力,比如,房贷、车贷。
与其背负太多的压力,不如暂时放慢自己的脚步,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培养一下淡定的个性。有淡定个性的女人,或许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但却能在轻描淡写间,谱就出一曲绝美的乐章。
淡定源自于对生活的提纯与感悟,当一个女人经过了风风雨雨,就会看淡一切;当一个女人穿过滚滚红尘,其心思会越来越淡然。所以,在生活中,一个女人要有所思、有所悟,凡事不要计较太多,凡事要看开,这样,当你告别热烈灿烂的青春时,岁月就会将淡定的个性融入你的骨子里,你的步履就会变得从容。
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一个女人要想有淡定的个性,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名利观,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女人要想培养自己淡定的个性,就要不怕失败,只要有目标,就要勇敢地向前冲,因为只有在向前冲的过程中,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与成功,才能放下应该放下的东西,才能恬淡如梅。
人活着不易,人生需要执着,但更重要的还是淡然处世的态度。培养淡定的个性很难,一个女人要想有淡定的个性,就要学会简单地生活,凡事要随缘,凡事不强求。
从容淡定的女人总是能笑对人生,她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自己的追求,也不会因生活的压力而焦虑。顺境中,她不骄不躁;困境中,她不屈不挠。
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匆忙;多一份淡定,少一份烦恼;多一份淡定,多一份纯净。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百万家财,但必须要有淡定的个性,这样才能如平实淡定的菊花一样,看似平淡无奇,却能用最淡然的个性,去成就自己非凡的人生。
独立的女人最洒脱
穿过岁月的长河,个性独立的女人,如大雪中的青松一样,即使满满的负荷压在身上,依然在光阴的剪影中绽放着那盈盈一笑,任寒风轻轻拂过时间的指尖,洒脱而任性地向着阳光奔跑。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任何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人的个性更是千差万别。有的人个性善良,有的人个性张扬,有的人个性内敛。而在个性方面,林徽因最与众不同的,是她的独立性。
可以说,林徽因的独立个性,既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更是一种意识上的觉醒。这,也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关。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继室,不受父亲宠爱,可在情感上,她依然依赖于父亲。在父亲的冷落下,母亲何雪媛日渐消沉,脾气也变得乖戾刁钻。林徽因从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铭记在心。
1943年,林徽因在写给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一封信中说:“我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莫过于让自己陷入仇恨。我生来是个女人,而这又是战时,我母亲又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
林徽因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曾经对母亲的境遇反思良久,并暗暗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一生中都特别积极进取,尽量由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甚至不为情感所左右,她追求思想与人格的独立,因此事业也一直不断地上升。
1925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去世。林徽因自然是悲痛万分,她担心家里因父亲去世,而失去经济来源,就有了回国的想法。
梁启超怕她有这想法,就给梁思成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徽音(林徽因的原名)留学,总要与你同时回国,学费的事别担心,就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罢了。”
虽然林徽因十分感激梁启超,可独立意识很强的她,依然打算自己挣费用,想用打工的方式挣学费。
父亲去世后,林徽因不仅要照顾母亲,还要照顾其他家人生活。尽管母亲对林徽因的异母弟弟林恒有敌对态度,可思想独立的林徽因,并没有受母亲影响,而且在母亲的抱怨中,懂得克制自我,对弟弟林恒一直尽一个姐姐应该尽的责任。
林徽因结婚后完全可以像很多女人一样,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全职太太,可她并没有因为婚姻而失却自我。结婚后,不论是与“京派作家”的交往,还是将北京总布胡同的家打造成一个“太太客厅”,都是她追求自我与独立的表现。
独立的女人如一泓清泉,透彻却富内涵;独立的女人如一座大山,宽厚而坚强。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曾经说:“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波伏娃身为女人,她的个性与思想一直是独立的,她是个性独立、完美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典范。
所以,女人一定要像要林徽因一样有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当代的女性,一定要像天空中的白云一样,自由翱翔。
一个女人要有独立的个性,就必须要在思想与精神上独立,更要在经济上独立。
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我思故我在。一个女人只有学会思考,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才能有一份洒脱的性格,才能活得潇洒,活得轻松,活得自由,从而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个女人要有独立的个性,也要像柴静一样,遇事情时心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
1999年,在湖南小有名气的柴静选择去北京读书。若干年前,高中老师曾告诉柴静的母亲:“这个女孩虽然不怎么讲话,但心里有自己的主意。”高中老师在此说的“心里有主意”,就是指柴静非常有主见,凡事能自己做主。这就是柴静独立性强,能独立思考,有独特想法的表现。
独立思考,真诚对待他人,是柴静为人处世的准则。2000年,柴静接到一个电话,是中央电视台的陈虻打来的,在电话中,陈虻邀请她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做深度评论的主持人,和白岩松做搭档。
后来,柴静接受了陈虻的邀请,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工作。繁忙的工作中,柴静一直没敢问陈虻选择她的原因。
直到陈虻去世前,柴静才听他和别人说起为什么邀请她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他说:“柴静有很多毛病,但是有一点,她还是不人云亦云的。”
不人云亦云,正是柴静个性的鲜明特点——独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独立的柴静,早年为了梦想,独自到湖南长沙上大学。到中央电视台后,她不仅为梦想不懈地努力,而且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比如,她对宽容的看法就很独特,她认为“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个性独立的柴静,思想特别独立,很少被他人的思想左右与绑架。曾经有一些人在她博客后面留言:“希望你评论此事。”柴静理解公众的期待,但却不会被这个期待绑架。柴静说道:“中国不缺评论员,缺的是报道的人。”
舒婷的《致橡树》有这样的诗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爱情中的女人需要独立,工作中的女人更需要独立,因为独立的女人是最强大的。而独立的个性,是最具魅力的个性。一个女人要想活得幸福与洒脱,活出自我风采,那一定要先学会独立,学会独立思考,在思想与精神上做到独立。一个人只有拥有独立的个性,才能不依赖于他人,才能有自由,才能像天空的鸟一样,随心所欲,自由而幸福地在天空中飞翔,甚至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