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扶桑海路:二战日本海上护卫战史及船舶武备改造(3)
为了强化中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在进入1944年2月之后,日本海上护卫总司令部下令,让901空的2架水上飞机及第931海军航空队(以下简称931空)的4架舰载鱼雷轰炸机于2月5日前往塞班岛,纳入第2海上护卫队司令官的作战指挥下。这是针对日本本土到占领南洋地区的护卫航空战的有效强化。
这时候日军的作战运输海上交通线主要是从横须贺到塞班岛,到2月末这条交通线上配备的护卫航空兵力有:
馆山基地(馆山航空队):舰载攻击机24架、双座水上侦察机24架
901海军航空队:陆基攻击机3架、水上飞机3架
父岛基地(父岛航空队):三座水上侦察机8架
硫磺岛基地(父岛航空队):舰上攻击机8架
901海军航空队:陆基攻击机6架
塞班岛基地(901海军航空队):水上飞机2架
931海军航空队:舰载攻击机4架
另外,1944年2月日军反潜航空兵力有:
海上护卫总部队约350架
中国方面舰队约32架
第四舰队约64架
第1南遣舰队约32架
第2南遣舰队约28架
第3南遣舰队约44架
第4南遣舰队约24架
合计约574架
为了有效使用护卫航空兵力,阻止美军潜艇对日本运输船队的攻击,901空从1944年1月开始把日本近海以及南中国海地区的美军潜艇聚集区域设置为重点配备区域。此外还为了船队的间接护卫以及在远洋地区搜索歼灭美军潜艇等任务,开始紧急调动兵力。首先在1944年1月2日4架陆攻被派遣到大村,13日6架陆攻被派遣到小禄(冲绳),14日4架水上飞机被派遣到东港(台湾)。接下来在2月3日6架陆攻被派遣到高雄,2月5日3架陆攻、3架水上飞机被派遣到大村,6架水上飞机被派遣到东港,6架陆攻被派遣到马尼拉地区,之后3月上旬又有4架陆攻到达马尼拉,4月10日4架水上飞机被部署到西贡,逐渐展开了配备。
此外2月15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附属的第453海军航空队(宿毛),在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的指挥下,派出两座水侦6架,三座水侦6架,前往菲律宾等地区参与护卫作战。
进入1944年3月之后,因为“松运输”作战已经开始,海上护卫总司令部为了强化东松船队的护卫,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3月4日931空的舰攻6架被部署到馆山,同时901空的一部分陆攻被增派到硫磺岛。
二、3月6日在馆山基地的901空陆攻6架,水上飞机3架、931空的舰攻6架,编为“松2号运输特别哨戒飞行队”(由901空司令直接率领),编入横须贺镇守府部队伴随船队的南下在各个适宜基地进行转场,进行护卫。
三、因为3月19日在塞班岛的901空水上飞机4架已经全部损失,所以931空塞班派遣队成立,接受第2海上护卫队司令官的作战指挥。
另外第2海上护卫队司令官的兵力还有了第五根拠地隊(日本海军在占领区设立的海军基地部队)附属飞行队(三座水侦8架),负责马里亚纳方面的海上交通保护。
四、4月12日901空的塞班派遣队得到了2架水上飞机,硫磺岛派遣队得到了2架陆攻。
与此同时,931空在硫磺岛以及塞班岛派遣队的编制解散,返回佐伯。
另外针对西南航路,以901空以及由商船改造的护航航母(搭载了931空的飞机)为中心,逐渐进行航空护卫的强化。
与此同时,在新几内亚地区运输陆军部队的竹运输船队遭到了美军潜艇的攻击,损失严重,为了强化此区域的护卫,5月佐世保镇守府部队的3座水侦4架,舞鹤镇守府的3座水侦6架被派遣到那里,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指挥下进行护卫。
这些护卫兵力中,作为新战力被鼓励使用的磁探(磁力探知机)以及电探(电波探信仪、雷达),到了本期后半段迎来了活跃期。
901空高雄派遣队1944年7月建立了由磁探机组成的特别扫荡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特别扫荡队,在建立后没多久的9月就在巴士海峡得到了大战果,之后磁探机被逐渐增加,特别扫荡队也得到了强化。根据日军的作战记录,1944年8月25日到9月的15天内,被日军探测以及被日军发现后遭到攻击的美军潜艇有42艘,其中磁探机发现了15个目标;攻击之后被确认确实被击沉的有12艘中,磁探机击沉了其中的6艘。(但是根据美军的记录,在这期间只有1艘美军潜艇被击沉)。不过就连美日战后的官方战史都不得不承认,1944年8月到9月是日本海军磁探机最活跃的阶段。电探机也与磁探机一样活跃。当时901空队长上出俊二大佐这样回忆到:
“使用电探特别优秀的是东港的水上飞机,10海里之外的潜艇,飞在距离他们4-5海里之外,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潜望镜。我在战败之后面对美军的战略轰炸调查团的质问时,回答的是电探的潜艇探知距离是12海里,对方很不高兴,说道‘美军的电探才会这么厉害,日本的电探不会有这种性能’。但是依我看,虽然我军的飞机用电探作为兵器出现确实很晚,但是其性能一点也不差于美军的设备。
“飞机用电探在作战中,是一大变革。它可以让飞机在夜晚飞行或者大雨中,让飞行员减轻负担。飞行员有的时候甚至在非常恶劣的天气中也能哼着鼻歌轻松的飞行。对岛屿或者山脊的测距,可以让撞岛或者撞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之后,伴随着海上护卫作战形势的变化,参与海上护卫作战的航空兵力也在不断增强,到了1945年1月1日,901空与第953海军航空队等进行合并,同年5月共拥有作战飞机合计212架,成为了大型航空队,也设立了司令官,由堀内茂忠少将担任。
901空编成的当日也就是1943年12月15日,“云鹰”、“海鹰”、“大鹰”以及同月21日的“神鹰”号,四艘由商船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被编入了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这四艘航母,也是日军为了弥补护卫舰艇的不足,强化其海上护卫兵力而编入的,经过日本海军军令部的考虑,军令部最终认为“航空基地的数量太少,基地之前相互的距离也太远,对横须贺、小笠原、西贡地区的海上交通线的护卫应该使用航母”,于是决定将4艘由商船改造的航母编入护卫部队。
但是这些编入的航母,其实并没有开始进行护卫作战。“云鹰”号与“海鹰”号,当时还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指挥下的舰艇,过去一直在进行的运输作战还在进行(根据12月20日日本海军军令《大海指第313号》判断),而“大鹰”因为受损的原因在12月21日入渠修理,而“神鹰”号当时还在接受航母改造,1944年3月才开始进行西南方面航路的护卫任务。4艘航母在修理整备结束之后的单独训练实施中,以1944年3月17日“海鹰”、1944年4月29日“大鹰”,1944年7月6日“神鹰”,1944年8月15日“云鹰”的顺序依次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司令官的作战指挥下。随后其护卫作战的中心变为主要护卫作为门司(日本九州)到昭南(新加坡)为中心的西南方面海上交通线。
日本海军认为,护卫商船队的时候,如果护卫队里有护航航母的话,可以有效对抗潜艇的攻击,当时美英海军在大西洋的作战成绩证明了这一点,而且美英海军的护航航母在执行此类作战的时候,损失很小。但是日本海军没有想到这是不同的情况下,美英海军的护航航母损失比较小是因为其反潜舰艇对护航航母进行了有效的保护。然而日本海军本来就缺乏护卫舰艇,缺少船队的直接护卫兵力,投入这四艘由商船改造的护航航母参加海上护卫作战正是为了弥补护卫舰艇的不足。另外,这三艘航母上的舰载机没有值得信赖的反潜能力,飞行员也没有接受过充足的反潜训练,这样直接投入护卫作战的话,出现像美英海军的护航航母同样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护卫船队的时候,这四艘航母主要搭载老式的九七式舰载鱼雷轰炸机12-17架,而且每架飞机只能搭载两枚深水炸弹,每次只能由2-4架执行船队的上空的哨戒飞行任务。
另外当时日本的对手,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指挥官查尔斯·安德鲁·洛克伍德海军中将在其回忆录《全部击沉:太平洋战争中的潜艇战》中也提到了日本海军装备护航航母的事情,他这样写到:
“敌人(日军)和我军在大西洋进行的一样,开始使用这种航母(护航航母)。台湾、中国直到菲律宾的船队护卫机都会出现,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安全,但是敌人依然采取了这种不可思议的措施。护航航母,我认为如果运输物资或者飞机的话才是最有利的。总之敌人的错误,对我们没有影响。”
此外,关于这四艘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部队,是1944年2月在佐伯基地新成立的第931海军航空队,这个航空部队除了作为进行海上护卫的4艘护航航母上搭载的飞行部队之外,还承担训练以及整备任务,由大冢治海军中佐作为指挥官。其兵力有九七式舰载鱼雷轰炸机48架。
在之后的护卫作战中,“大鹰”号搭载了九七舰攻12架(931空),在8月18日护卫ヒ71船队的行动中被美军潜艇击沉。“神鹰”号航母搭载了九七舰攻14架(931空),11月17日在护卫ヒ81船队的行动中被击沉。“云鹰”号搭载了九七舰攻12架(931空),在9月17日护卫ヒ74船队的行动中,其右舷后补被美军潜艇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损管作业后大体完成了防止沉没的维修,但是因为风浪过大,船体进水,最终还是沉没于南中国海北部。
除了这些由商船改造的护航航母参加过护卫作战之外,联合舰队也曾经把攻击型航母调入海上护卫作战部队。第三舰队所属的航空母舰“千岁”号以及第10战队所属的第16驱逐队,在1944年1月4日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司令官的作战指挥下,这3艘舰艇在2月5日返回原部队之前这段时间,护卫过ヒ31船队以及ヒ33船队从门司前往昭南。
ヒ31船队有被护航船舶4艘(运航指挥官是细谷资彦大佐),由航母“千岁”、驱逐舰“天津风”、“雪风”进行护卫,在1月11日从门司出发。在航行途中的1月16日,驱逐舰“天津风”在南中国海搜索美军潜艇时遭到美军潜艇鱼雷攻击,受损严重。其他船只继续航行,1月20日安全抵达昭南。另外“天津风”的艏部被炸断,不能航行于是在海上漂流了一周,最后在赶来支援的驱逐舰“朝颜”的拖拽下在3月1日到达西贡。
ヒ33船队是ヒ31船队的返回船队,被护航船舶6艘,由“千岁”和“雪风”进行护卫,1月25日从昭南出发,2月4日“千岁”离开船队前往佐世保入港,“雪风”与其他被护航船舶在2月5日安全抵达门司。
另外,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陆军对海上交通的关心非常多。因为日本陆军需要派遣部队到很远的海外地区作战,其运输线的安全变成了必须性的根本要求,必然会导致其对海上护卫的关注。在海上护卫总司令部设立的时候,日本陆军给予了其非常大的支持。
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建立之后,向着逐渐整备增强麾下护卫兵力的方向发展,但是其兵力并不是十分充足,特别是1943年秋之后日本船舶损失量的激增导致其增强兵力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这时候日本陆海军双方在海上护卫相关事项的需要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一起在1944年3月10日制定了《航空部队参与海上护卫保护作战相关陆海军中央协定》。这项协定使陆军航空部队的一部分划到了海上护卫司令长官的指挥下,规定其参加海上护卫作战。
特设船队司令部的建立
进入1944年之后马绍尔方面的战况对日军越发不利,于是日军为了强化中部太平洋方面防御而进行了部队的紧急运输,也就是数次进行的“松运输”。
松输送作战进行的一大问题就是,船队的指挥问题。过去船队部队都是运航指挥官(船队指挥官)指挥,但是直接辅佐其的参谋太少,现场指挥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随着日本商船损失的迅速增加以及物资运输的紧要化,日本海军的护卫实战部队多次要求建立有现场指挥能力的机构。于是为了满足这个要求,“特设船队司令部”被日本海军建立。
特设船队司令部是以1944年5月1日日本海军内令第517号改正《特设舰船部队令》为基础建立的。其中有司令官和参谋以及司令部,司令官隶属海上护卫总司令部,现场指挥每个船队的护卫力量。
这个司令部与一般的司令部在建制上和固定成员的分配上没有差异,但是因为参谋都是临时编制的,所以其中都是从日本海军省、军令部以及各学校的在勤人员中临时任命的。此外因为每支船队的护卫部队都是临时决定的,所以普通的司令部都有自己的固有部队,特设船队司令部就没有。另外特设船队司令部的参谋本来就有自己的任务,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护卫任务中,能有顺利的指挥能力非常困难。
特设船队司令部在“松运输”作战当中数次重新整编,到了与“松运输”作战并行的“竹运输”作战之际再度整编,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任务。
特设船队司令部于4月8日再次整编,被划分为第1到第7护卫船队司令部,4月15日第8护卫船队司令部被建立,编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部队。以下是各司令部的司令官:
司令部 司令官
第1护卫船队司令部伊集院松治少将
第2护卫船队司令部清田孝彦少将
第3护卫船队司令部鹤冈信道少将
第4护卫船队司令部中村远司少将
第5护卫船队司令部佐藤波藏少将
(在4月15日与吉富说三少将交替)
第6护卫船队司令部梶冈定道少将
第7护卫船队司令部松山光治少将
第8护卫船队司令部佐藤勉少将
松运输作战
(1944年3月-1944年5月)
1943年秋季以来从马绍尔群岛开始反击的盟军,到了1944年已经占领了夸贾林环礁,其航母机动部队对特鲁克、塞班以及提尼安岛进行空袭,逐渐暴露出其在中部太平洋方面的反攻计划。
日军大本营为了保证“绝对国防圈”内要地南洋地区的防御,制订了强化中部太平洋防御的计划,为此就要对日军的兵力以及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紧急运输。于是日军为了此次作战运输把当时拥有的海上运输力量主力进行集中,进行优先性运输,此次运输行动被称为“松运输”,从1944年3月一直持续到5月。
另外关于“松运输”这个名字,根据当时相关人员的回忆,使用松、竹、梅这些名字,有着祈求船队武运长久的意义,这个想法是从对德突破封锁的“柳船”的成功启发的。
根据日本海军大海指第346号、第357号以及第376号命令,可以得知松运输船队的编号是:
三月初内地出发船队(松1号)
三月上旬内地出发船队(松2号)
三月中旬内地出发船队(松3号)
三月下旬内地出发船队(松4号)
四月上旬内地出发船队(松5号)
四月中旬内地出发船队(松6号)
四月下旬内地出发船队(松7号)
五月中旬内地出发船队(松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