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托罗基纳登陆战
在宝藏群岛和舒瓦瑟尔成功的牵制攻击,将日军注意力引向了布干维尔东海岸和南部。趁着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判断失误的绝好良机,范德格里夫特和威尔金森亮出了底牌——托罗基纳登陆!
和蒙达战役一样,美军在登陆前夜进行了大范围充分的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在梅林少将指挥下火力支援舰队悄悄逼近布卡岛,准备在运输船队朝托罗基纳角冲刺前用舰炮火力压制布卡机场。与此同时,在新乔治亚群岛展开的美国陆军第13航空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第2航空联队也准备以强大的航空火力压制南部肖特兰岛和布因岛,瘫痪布干维尔南北两面基地群,确保托罗基纳登陆战的成功。
昔日太平洋血战场的瓜岛,如今成为了美军在南太平洋反攻的根据地。图为瓜岛地图简图。
在快速航母编队和火力支援舰队准备压制布干维尔南北机场群的同时,运输船队在第44、89和90驱逐舰分队直接护航以及第37、38和39特混舰队的间接掩护下(任务是防止日本海军水面舰艇攻击),满载陆战3师的运输船队从瓜岛和新赫布里底出航。
为了防止进攻企图被日军探明,威尔金森少将特地命令运输船队三个梯队直到10月31日清晨才汇合。07点40分,三个梯队汇合后,赖夫斯奈德(Reifsnider)将接过护航运输船队的指挥权,负责换乘指挥和舰岸物资转运作业。从7点40分到18点,护航运输船队始终维持西北航向,先是朝肖特兰航向,连同新西兰皇家陆军第8步兵旅在宝藏群岛的登陆行动,引诱日军误判美军要在布干维尔南部登陆。
美军船队的真戏假做让东南方面舰队信以为真。10月31日8点40分和8点55分,第151航空队实施远洋侦察任务的百式司侦连续报告在新乔治亚岛东部的卡图索加伊岛220° 20海里、拉包尔东南约540海里发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12艘大型运输舰、11艘大型特种运输舰、10艘中型运输舰”。
接到报告的草鹿任一马上判断,美军要在布干维尔南部登陆。为了这一刻,他已经憋屈了很久了。早在联军进攻莫诺岛时,东南方面舰队司令长官草鹿任一中将就以大森仙太郎少将的第5战队(重巡洋舰“妙高”号、“羽黑”号)为基干,编成第一袭击部队。第3水雷战队(司令官伊集院松治少将,轻巡洋舰“川内”号,驱逐舰“皋月”号、“文月”号、“卯月”号、“夕风”号)为基干编成第二袭击部队,两队组成联合袭击部队,统归第5战队司令官大森仙太郎少将节制。
美国驱逐舰DD507“考威”号。
10月31日12点35分,草鹿任一决定出击,半途截杀美军船队:
联合袭击部队(除开执行运输任务的驱逐舰)出击布干维尔岛南方海域,捕捉歼灭敌舰队和运输船队。
接到命令,除了执行运输任务的“天雾”号、“夕风”号、“卯月”号外,联合袭击部队的“妙高”号、“羽黑”号重巡洋舰,“川内”号轻巡洋舰,“文月”号、“时雨”号、“水无月”号、“五月雨”号、“白露”号驱逐舰在第5战队司令官大森仙太郎少将指挥下于14点30分从拉包尔出发,以28节的航速朝肖特兰南方海域高速驶去。
结果,还没等联合袭击部队抓住美军,美军就在夜幕降临前巧妙转向,直指奥古斯塔皇后湾。当夜,滞空掩护船队的美方夜航战斗机先后发现8架日机,随即在“考威”(Conway)号引导下将之逐退,且没有1架日机发现船队。
10月31日夜,一片漆黑。就在运输船队驶入奥古斯塔皇后湾,逼近托罗基纳角的同时,梅林少将指挥的第39特混舰队也驶近布卡岛,集中舰炮火力猛轰布卡第一机场,然后再打第二机场。自所罗门群岛战役爆发以来,布卡守备队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猛烈的舰炮射击。因此,炮击一开始,整个布卡地区就乱了套。停泊在布卡的驱逐舰“卯月”号报告:“布卡第一机场遭到十几艘敌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炮击。”驻防布卡岛的海军第87警备队乱成一团,不知所措。当美军转移火力轰击第二机场时,守备队长竟然于23点10分惊慌失措地向拉包尔报告:“敌人在布卡西岸登陆!”
莫诺岛日军投降油画。
美军竟然在布卡登陆!神经紧绷的东南方面舰队司令长官草鹿任一中将赶紧命令第582航空队派出97舰攻队压制美军船队。同时命令前出到莫诺岛280° 30海里的联合袭击部队赶紧北上布卡,截击美军舰队。1点35分,布卡航空基地也神经兮兮来报:“敌情不明,但很可能已经在布卡水道东南登陆!”如此不负责的误报更加重了拉包尔的混乱。
结果,当出击的582空舰攻队在布卡徒劳地搜索时,梅林少将率领的第39特混舰队早已撤离布卡,沿着布干维尔东海岸南下,准备炮击肖特兰岛。2点40分,亲自带队出击的582空舰飞行队长市原辰雄少佐报告没有发现敌舰队踪影,但慌忙中也没顾得上确认美军是否登陆,就让3架97舰攻在第二机场着陆,结果凹凸不平的机场跑道让2分队着陆的3架97舰攻摔得遍体鳞伤,只得做报废处理。这一幕吓傻了准备带剩下3架舰攻着陆的市原辰雄少佐,他只得率队冒着油料不足的危险朝拉包尔返航,途中燃油耗尽,航队坠入茫茫大海,全体失踪。
直到582空舰攻派遣队未曾接敌就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回拉包尔,草鹿任一才清醒过来,赶紧派一架夜航战斗机前往布卡确认美军是否登陆。4点00分,夜航战斗机传回报告:“除了布卡第二机场汽油堆积所被美军炸弹击中燃起冲天大火外,其他无异状。”草鹿这才意识到,原来布卡登陆是第87警备队和航空基地的误报。更令人郁闷的是,原本预定为与美军在海上决战而出击的联合袭击部队因为这个误报瞎跑了一趟,不仅错过美军运输船队,甚至还在夜幕中和南下炮击肖特兰岛的美军第39特混舰队擦肩而过。11月1日10点20分,连续扑空而燃油不足的联合袭击部队在海图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弧线,无功而返。美军的佯动调敌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
就在草鹿任一刚刚回过神来试图理清头绪的时候,托罗基纳登陆战开始了。
D日——托罗基纳!
11月1日4点32分,在扫雷艇群的开道下(位于船队前5500米),护航运输船队减速到12节,开始缓缓驶入托罗基纳外海。
不久,扫雷艇群报告目标泊地周围没有水雷。5点00分各船拉响预备铃,陆战3师全体将士起床,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临战准备。5点45分,船队在“利吉特猎人”号引导下逐次进入指定锚地。抵达托罗基纳角约2750米的外海,船队左转100°,正对托罗基纳,同时舷侧正对普鲁阿塔岛,以船载20毫米高射机炮对岸射击。驱逐舰“安东尼”号、“瓦茨沃斯”号、“特里”号和“希格尼”号也在2分钟后,即5点47分,开始实施舰炮火力准备。
“利格特猎人”号运输船。
6点37分,第31特混舰队司令威尔金森少将宣布H时为7点30分。6点45分, 8艘运兵船在距岸2750米的海面横向一字排开,4艘武装商船在其后约450米展开队形,开始部队换乘作业。
伴随着命令,首波陆战队从舷侧沿绳索爬下,换乘步兵登陆艇和通用登陆艇。按计划,第一梯队登陆兵力约7500人,他们乘坐步兵登陆艇和通用登陆艇群将驶到距岸1350米的出发线集合,再实施登陆行动。
7点10分,“亚当斯总统”号运载的加强陆战3团1营首先向托罗基纳海岸冲击。7点21分,当舰炮火力开始朝内陆延伸之际,陆战队第14航空大队的31架TBF“复仇者”式鱼雷机自蒙达机场而来,对托罗基纳角实施了5分钟的轰炸和低空扫射。7点26分,尽管陆战3团1营首先出击,但他们距离目的地太远,“杰克逊总统”号运载的加强陆战3团2营拔得头筹,他们首先登陆,此时离H时还有4分钟。
大约7点30分,白色信号弹在托罗基纳上空升起,威尔金森长舒一口气,登陆成功,敌之抵抗甚为微弱。
美军的登陆令守备托罗基纳的日军第23步兵联队1大队2中队长堀之内正义大尉大吃一惊,他赶紧下令2中队和联队炮1分队(1门75毫米的94式山炮)停止一切撤退准备,立即进入由18个永备地堡(盖顶由椰树原木和土层夹杂组成)和交通壕连接形成的堑壕体系内迎战美军。堀之内正义的部署如下:2中队主力固守托罗基纳角,1个小队据守普鲁阿塔岛,1个分队放在托罗基纳岛担任监视队。75毫米94式山炮部署在绿2号滩附近,堑壕体系均环绕炮位挖掘。因此,陆战3师登陆时只有绿2滩受到了较为激烈的抵抗,其他滩头几乎毫不设防。从日军阵地设置情况来看,堀之内中尉战前判断美军登陆点很可能是在托罗基纳东面和蒙图佩纳以西之间地区,可惜他们的判断大错特错。
按计划,陆战3团分成4个战斗群在托罗基纳角到库洛姆基纳河之间由东向西实施登陆:1营在托罗基纳角(蓝1号滩头),第2突击团(欠3营)在绿2号滩头,陆战3团2营在蓝2号滩头,3营在蓝3号滩头同时冲击。陆战9团1、2、3营和第3突击营从左往右分别在红3、2、1号滩登陆,配属给陆战9团的第3突击营在绿1号滩,即普鲁阿塔岛登陆,任务是摧毁岛上所有枪炮火力点,确保步兵登陆艇和通用登陆艇群安全靠岸。
对比日美两军的部署,我们可以看到,陆战3团的冲击路线几乎完全处于托罗基纳守备队的火力打击范围内。当他们在出发线展开时就遭到托罗基纳角、普鲁阿塔岛西梢和托罗基纳岛三面机枪火力夹击,好在伤亡轻微。不过,美军还是得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用步兵登陆艇做指挥艇会使日军轻易识别,并集中火力打击,部分扰乱了艇群的集结和指挥。
托罗基纳登陆战示意图。
尽管如此,奉命在托罗基纳角登陆的陆战3团1营先锋连还是安全地穿过普鲁阿塔岛的机枪火力网,逐渐靠近托罗基纳西部。发现美军靠近,堀之内大尉立即下令守备队主力转移火力,集中步机枪火力拦阻1营。直到这时,1营才发现2中队构筑的防御体系非常有特点。防御体系由加盖了原木敷设的土层四通八达条条相连的交通壕、伪装良好的明暗地堡火力点组成。在托罗基纳角西北肩部,即第2突击营登陆的绿2号滩头,日军还挖掘了一个隐蔽炮位,上面是加盖原木和土层的顶部以及伪装网,1门75毫米的94式山炮受周围步兵阵地的掩护,从普鲁阿塔岛到北面海峡的整个托罗基纳角对海正面完全处于该炮的射程范围,它对陆战3团的登陆和卸货作业构成严重威胁,不少步兵登陆艇毁于这些山炮。
对此,第23步兵联队长滨之上俊秋大佐在回忆录中提到,在托罗基纳登陆战中顽强奋战的第23步兵联队炮1分队仅存的1名炮手侥幸逃回并报告了当天的战绩:
托罗基纳角的日军地堡手绘图。
分队在当天和敌血搏中全员玉碎。在对敌抗登陆战斗中,分队共耗弹86枚。除了2发外,其余均为直击弹和靠近弹,击沉含指挥艇在内的5~6艘登陆艇,剩余登陆艇被迫折回。炮位暴露的我分队随即遭到敌猛烈的炮火压制,战至午前8点(东京时间),分队伤亡殆尽。在最后关头,分队长命令仅负轻伤的我离开阵地,撤回后方向联队长报告分队奋战详情。
根据美军统计,日军的这门75毫米94式山炮仅发射50枚炮弹,就造成陆战3团4艘步兵登陆艇被毁、10艘损伤的重大损失。
最典型的要数从“亚当斯总统”号出发的21号步兵登陆艇。该艇满载着陆战3团1营营部连1个班、陆战19团C连1个工兵爆破班以及C连2排隆·克里克少尉和哈里斯·谢尔顿少尉指挥的各1个班,在还有20秒就要靠岸时,被3发75毫米榴弹命中。首弹准确炸死了舵手,登陆艇失去控制,还没等克里克和谢尔顿回过神来,又是两弹连续命中,炸死了克里克和谢尔顿以及12名士兵,炸伤14人。幸存的将士只得在迪克·麦克奥利斯特中士的带领下,在另一艘步兵登陆艇接应下才勉强登陆,但一上陆又吃了通密集的步枪射击和一顿手榴弹猛砸,伤亡剧增。在这种情况下,代理指挥的约翰·麦克纳马拉下士决定放弃登陆,率残部撤回步兵登陆艇,返回运输舰。然而,当他们好不容易爬回登陆艇,刚刚开出海没多远,登陆艇就因伤势太重沉入了大海,全艇成员除了4人外全部牺牲。
除开21号艇遭殃外,1营的指挥艇也被75毫米山炮直接命中当场被炸了个粉碎,艇群一时间陷入混乱。结果,陆战3团1营各连毫无秩序,胡乱抢滩。在准确的炮火打击和机枪火力突击下,1营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各连不得不冒着日军的交叉火力强行冲上滩头。尽管1营长莱昂纳德·M·曼森少校负伤,秩序较乱,但1营各连排还是好样的,勇敢地攻击前进,逐个拔掉了日军的火力点,渐渐控制住了局势。
截至1营完全登陆时,部队建制已经被打乱。由于各连排实际登陆点和计划登陆点有相当大的差异,各连之间也失去了联系,营部一时也和各连失去联络,掌握部队更是无从谈起。幸而美军排班长和军士具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在部队建制混乱、敌炮和机枪火力不断打击、地形复杂(浓密的灌木丛甚至延伸到水际)的情况下,仍能收拢和有效控制班排部队,逐渐收拢兵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渐恢复建制。另一方面,各个陆战队员在训练中也经常被灌输独立完成任务和单兵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即便是登陆点和计划不符,他们也能以高度的自觉性在班排长指挥下,以小分队形式展开攻坚战,完成作战任务,歼灭守敌,然后再逐渐收拢归建。
在以往训练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特别强调小部队,尤其是班排级战术,在陆战3团1营身上发挥了效应。直到全歼第23步兵联队2中队并摧毁94式山炮前,陆战3团1营和2中队在各个据点几乎都是展开小分队激战,不少据点攻坚战甚至是不同建制的班排人员临时拼凑成小分队,由队内军官或是资深军士指挥展开攻击,而且在任何情况下这些军官和资深军士都能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冲击。这种不怕牺牲和军官带头冲击,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点和优良传统。
在这些优秀军官和军士的指挥下,1营各个临时编成的小分队打得十分出色,很快粉碎了2中队的抵抗,攻抵指定目标线,然后各连分散人员一边自动返回指定登陆区恢复建制,一边清剿残敌。虽然成功登陆并逐渐恢复了建制,但陆战3团1营的登陆付出的代价也不菲,原本在1营最右翼登陆的C连插到A连登陆区抢滩,结果蒙受了全营最大的伤亡。
陆战3师师长特内奇少将。
日本陆军94式山炮。在托罗基纳登陆战中,日军守备队仅以1门94式山炮,发射86发炮弹,就取得了击毁4艘、击伤10艘美军登陆艇的漂亮战绩。
在1营登陆过程中,最艰苦的莫过于打掉94式山炮之战。为了打掉这门山炮,A连组织了多个突击队,用密集的自动步枪火力扫射和猛砸手榴弹的方式,试图打掉94式山炮,但全部失败。这时,罗伯特·A·欧文斯中士挺身出击,身后4名战友用勃朗宁自动步枪压制炮位两翼的火力点。然而,日军火力点的射击极为准确,4名战友一个接一个中弹倒下,欧文斯中士失去了火力掩护。他不顾暴露的危险,只身朝敌炮阵地冲了上去,途中虽身中数弹,但仍顽强前进,有如神助般冲过火制地带,跳进炮位,用冲锋枪猛扫,打倒了部分炮手,残存的日军慌忙从背后交通壕逃出,却被守候已久的陆战队员们逮个正着,一通火力全部放倒。然而,欧文斯中士已经看不到胜利了,他的中弹部位几乎都是要害,在用尽全身力气消灭日军炮组后,他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事后检查94炮时,陆战队员们发现1发炮弹已经上膛,若不是欧文斯中士舍命消灭炮组,这一炮下来又不知道有多少陆战队员要魂归天国。鉴于欧文斯中士的英勇表现,美国国防部事后追授了他一枚国会荣誉勋章。
摧毁94式山炮,标志着陆战3团1营夺取了托罗基纳角。除了士兵们拼死作战外,曼森少校带伤不下火线,坚持收拢部队,恢复建制,也为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托罗基纳角,陆战3团各营班排规模的小分队逐次攻克了日军据点,午后各营也渐渐恢复了建制。战至傍晚,陆战3团不仅完全恢复各营建制,而且夺取了计划规定的当日控制线,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D日作战任务。
表彰3团1营苦斗托罗基纳角的时候,也不应忘了陆战3团2营和第2突击团2营的奉献。他们也在搭乘登陆艇群向岸上冲击时遭到步机枪火力拦阻,抢滩时陷入混乱,各连均不同程度偏离了指定登陆点。和1营各连先进攻再归建不同,陆战3团2营和第2突击团2营的士兵在敌火打击下,直接在滩头横向运动,按班排规模返回各连指定登陆点,整理态势。在归建过程中,第2突击团2营长约瑟夫·麦克卡弗雷中校在迫击炮和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掩护下,走访登陆区内各连阵地,引导各连返回各自的登陆点,有效地掌握了部队,保持了战斗秩序。收拢兵力后,麦克卡弗雷中校勇敢地率部攻击,逐个占领了日军据点,直到中弹倒下。在他英勇行为的感染和卓越的领导下,第2突击团2营在托罗基纳角左翼(北面)以最短的时间恢复了组织。不幸的是,这位英勇的中校因伤势过重,在运输舰“乔治·克莱默”号上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的精神不朽,与日月同辉,将永远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朝岸上冲击的美军登陆艇群。
陆战3团3营和陆战9团的情况就好得多了,其登陆区是托罗基纳守备队的盲区,美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但登陆阶段遇到的麻烦也不小。这一带的海岸陡,且落差大,使登陆艇群难以横向靠岸。另一方面,该地区丛林密布,且灌木丛往往延伸到水际,水文状况也比较复杂,波浪时高时低,水面起伏不定。这些复杂的地障和水文状况使不少经验不足的舵手难以准确掌握登陆艇,导致许多登陆艇在近岸水际浪里被掀翻。这样,在陆战3团和第2突击营夺取托罗基纳周围预定目标区前,陆战9团指定登陆区内竟有64艘步兵登陆艇和22艘通用登陆艇搁浅和被海浪掀翻,这些暂时的损失给后面的物资卸货作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陆战9团还是迅速登岸,建立了坚固的滩头阵地,并派兵前出到拉鲁玛河口,确保陆战3师右翼安全。
在普鲁阿塔岛,陆战3团3营和第2突击团2营遇到顽强抵抗,日军机枪手隐蔽在地堡里,依托周围战壕和树上的步兵火力掩护进行还击。日军顽抗的同时,岛上浓密的灌木严重遮挡了美军视界,给作战带来了很大困难。尽管如此,第2突击团2营并不畏惧,战前强化的单兵战术和攻坚训练派上了用场。经过一天半苦战,第2突击团2营消灭了岛上所有的守敌,星条旗在普鲁阿塔岛高高飘扬。
至7点30分,首波登陆部队半数以上兵力(约4500人)登上了托罗基纳,并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美军清楚地意识到,日军的地面抵抗虽然威胁不大,但航空反击却即将到来。
陆战9团指定登陆区密覆着延伸到水际的茂盛植被,给美军登陆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虽然第23步兵联队2中队一开始就和美军展开苦斗,但拉包尔方面对托罗基纳发生战事的了解却是从布因的海军第1通信队发出的电报中得知的。6点15分,第1通信队电告拉包尔:“确认敌登陆点在托罗基纳,截至07点00分,该地共有运输船18艘和9艘护航驱逐舰。肖特兰岛安然无恙。”
事不宜迟,草鹿任一立即命令第1基地航空部队出击。第201航空队的大庭良夫中尉率领44架零战和9架99舰爆、1架彗星舰爆出击。
7点30分,“利吉特猎人”号通报舰载对空搜索雷达发现大群来袭敌机。这时,大庭良夫中尉也发现了美军船队。双方战斗机群立即一拥而上,捉对厮杀。在99舰爆强袭船队的同时,零战也俯冲下来,低空猛扫滩头,但训练有素的美军岸勤作业小组成员迅速跳进日军遗弃的战壕中,伤亡微乎其微。在零战拼死掩护下,9架99舰爆和1架彗星舰爆突破美军战斗机拦阻,对运输船队展开攻击,日军宣称击沉2艘大型运输船、1艘巡洋舰、1艘巡洋舰,并有1艘驱逐舰起火,大量登陆艇被干掉,1架P-38战斗机被击落。而美军记载道,遭到攻击的船只无一损失,仅有“瓦茨沃斯”号吃了1发近失弹,2死5伤。在第一次攻击中,日军付出了巨大代价:3架99舰爆和12架零战未能返航,2架零战迫降。
10点30分,第1基地航空部队又出动第二次攻击队。第253航空队的高泽谦吉中尉率7架99舰爆和1架彗星舰爆在42架零战的掩护下再度出击,却在托罗基纳外海被美军陆战队战斗机群拦下。在空战中,陆战队第215战斗机中队1个4架F4U“海盗”式战斗机小队在距离托罗基纳角4000米巡逻时发现6架日机正以3000米高度朝滩头阵地扑来。4架F4U“海盗”式战斗机立即俯冲而下,各咬住1架日机猛打。一阵短促格斗后,除了1架日机带伤而逃外,其他5架全部坠海;而陆战队的代价仅仅是汉森少尉的F4U坠落。根据日方记录,第二次攻击队在托罗基纳角外海上空被“约50架”美军战斗机拦截,宣称击毁30艘步兵登陆艇,击落3架F4U。日军方面,3架零战和2架99舰爆未能返航,2架弹痕累累的99舰爆在布卡着陆时严重损坏。
像这样的空战在11月1日当天还多次上演,尽管船队对空炮火精度不佳,但陆战队战斗机群的精湛技艺和舍生忘死的精神,确保了船队毫发无损。
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这些空袭拖延了美军的卸货进度。为了应对空袭,船队在一天内曾2次中断卸货作业,出外海各自进行空袭规避机动。战前预计每艘船只装载的500吨装备和军需品大概用5小时完成卸货。这个计算充分考虑到了日军的空袭因素,在有效的计划下,8艘运兵/运输船完成卸货作业,但仍有4艘运输船直到日落撤退仍未完成卸货作业,只得在11月2日清晨返回泊地,才最终完成任务。
陆战队不畏艰难,逐个清剿地堡,终于肃清残敌,夺取了牢固的托罗基纳滩头阵地。
造成卸货作业部分拖延的原因除了登陆艇遭到94式山炮射击损失不小和陆战9团登陆区登陆艇倾覆过多导致登陆艇吃紧、运力大减外,日军战机的低空扫射和托罗基纳守备队对滩头的火力拦阻也使得岸勤小组不得不经常躲避,卸货转移速度大为减慢。为了救援陆战9团登陆区内倾覆和搁浅的登陆艇群,美军拖船“希留斯”号曾冒险驶入浅水区,然而这一带海况实在太复杂了,巨浪、暗礁和浅滩使“希留斯”号放弃了救援,美军也不得不放弃在陆战9团登陆区内的卸货作业,将原定在此卸载的物资转移到东部登陆区卸载。尽管如此,12艘船只中有8艘完成了卸货。
卸货作业不甚理想,舰炮火力支援也问题不少。部分火力支援舰只实施进攻前炮火准备时,整整对滩头水际轰击了5分钟,但全是近失弹,除了在水际中白白炸起一道道煞是壮观的水柱外,毫无成效。当首波登陆部队乘坐登陆艇抢滩冲击时,火力支援舰只转为对目标群的炮火支援。遗憾的是,托罗基纳角的近岸水际地形植被实在太复杂了,延伸入水际的灌木丛误导了美军的各舰火控中心指挥员,使他们对射距估计出现了不小的误差,加上炮弹引信多为触发引信,以致于大部分炮弹还未够到目标就先触植被爆炸,舰炮支援力度大打折扣。
为了确保岸勤物资转运作业的顺利展开,美军还在陆战3团防区内组织了代号为C部队的工兵和高射炮部队。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高射炮兵还是抢在装备和军需品全部上岸前建好了防空阵地,做好防空战斗准备。
在清剿残敌的同时,美军也往内陆派出巡逻队,遂行地形侦察,结果发现除了两条土人道外,托罗基纳角周围地形极为复杂,是美军前所未见的大沼泽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日军称为“大树海”)。为了保持托罗基纳角各营战线衔接,陆战3团1营、2营和第2突击团2营在夜间派出巡逻队,冒险深入沼泽地和大树海,以每小时10米的速度搜索前行,但各个巡逻队间始终没能有效联络。为了封闭防线缺口和堵住日军可能的反攻轴线,陆战3团1营仔细分析从日军军官尸体上搜出的文件和作战地图,上面显示在皮瓦村(Piva)北面有一条土人道连接托罗基纳和内陆,同时也是日军守备队的撤退之路。于是,陆战3团2营E连和第2突击团3营L连增援托罗基纳角,前往陆战3团1营滩头阵地纵深900米处,确保1营两翼和侧后安全。
当天,由于登陆艇搁浅和倾覆太多,陆战9团只有3营登陆。11月2日和3日,1营和2营才依次在3营右翼登陆,使3营由原定的团右翼部队变成了左翼部队,同时也是整个托罗基纳环形防线的左翼。为了防止日军侧击,营长沃尔特·安斯姆斯中校命防线向左延伸至水际。11月3日,陆战3师师长特内奇少将调整部署,命令陆战3团2营和3营展开陆路越野机动,穿过沼泽地,转移到滩头环形防线左翼,陆战9团3营暂归3团节制,而陆战9团接管右翼防线。
日军94式山炮的炮阵地。
由于2营转移路线基本是朝北方向,使之转移到新阵地时能立即和第3突击营防线衔接,为此陆战3团A连奉命在11月6日到11日之间配属2营。3营的转移路线是先往北继而往东沿着滩头阵地运动进入新阵地,任务是设定防线右翼到左翼的路标,方便各部内线机动转移。
登陆战斗行动基本结束后,卸货作业和建立滩头仓库区就成了陆战3师的头等大事。8艘运兵船抽调出550人组成运兵船专职转运队,其中120人负责从舰上向通用登陆艇和步兵登陆艇搬运物资,60人担任通用登陆艇和步兵登陆艇舵手,200人负责在登陆艇靠岸时卸货。剩余的人员分别负责岸勤转运指挥、工兵作业、驾驶车辆、仓储监管、通信联络、医疗勤务等等。
同样,4艘武装运输舰也组织专职转运队,规定120人负责从舰上向通用登陆艇和步兵登陆艇搬运物资,50人负责操作登陆艇往返运送物资,200人负责卸货,但人手不足,只凑出350人,缺额由战斗部队补充。
为了协助岸勤卸货转运作业,特内奇干脆把海军工兵营也投入了作业,直到11月3日才把他们从岸勤作业中解放出来,转入施工道路建设作业。陆战3师师属炮兵团——陆战12团也奉命抽调兵力参加卸货作业。执行这一任务的是随同陆战3团和陆战9团登陆的6个炮兵连,他们一直苦干到11月4日完成了物资转运和仓储作业后,才开始挖掘自己的炮兵阵地。
陆战19团的H连和S连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勘测防区内地形,为团部提供战区周围战术、工程勘测与兵力部署等信息)也参加岸勤转运作业;陆战19团大部分将士(工兵爆破队除外)也全力支援岸勤转运作业,一直干到11月9日才归建;此外,陆战队第3卫生营一部兵力也做岸勤苦力,干到了11日。
其他参加岸勤转运和仓储建设工作的部队还有陆战队第3勤务营、第3两栖汽车营、第3两栖牵引车营、第3卫生营以及师部直属营(含警卫连、宪兵连和通信连)、特种武器营和坦克营一部。
其中,特种武器营3个排于D日登陆,主力在11月6日上岸。作战上,该营归陆战队第3守备营节制。坦克营部分兵力也在D日登上托罗基纳,接着匆忙展开地形侦察,准备投入战斗。
尽管第3守备营任务是在D日完成卸货前要在陆战3团防区内登陆,并组织起有效的野战防空阵地,但实际上D连(90毫米高射炮连)却是徒步登陆,充当了一天的步兵,直到次日90毫米高射炮上岸才组织起初步的野战防空。
11月2日到3日,托罗基纳登陆区暂无大的战斗,为了防止日军反击,陆战3师频繁向两翼和前方派出巡逻队,保持各营战线衔接,加强巩固托罗基纳地区整体防务。11月3日,陆战12团1个75毫米山炮连和第3守备营自动武器连进行了约1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第3突击营2个工兵爆破排强行登陆托罗基纳岛,寻歼2天以来一直用机枪火力袭扰托罗基纳角和普鲁阿塔岛的日军守备队,可惜的是他们来晚了,日军已经放弃岛屿,逃之夭夭。
在托罗基纳岛剿敌的美军将士。
截至11月3日,布干维尔战役第一阶段——抢滩登陆宣告结束,在3天战斗中,陆战3师宣称击毙日军192人,自己战死78人,战伤104人,夺取了正面4千米、纵深1800米的稳固桥头堡。日军第23步兵联队2中队和联队炮1分队被全歼,不到40人生还。
接到美军登陆托罗基纳的报告,负责布干维尔防务的日本陆军第17军犹如五雷轰顶,美军的登陆点竟然是他们事先最不看好的西海岸!在详细分析了托罗基纳周围兵要地志后,第17军却认为这是美军的佯攻,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北部的布卡或南部的肖特兰和埃莱巴索塔。对此,第17军作战主任参谋田卷和吉中佐(37期)战后回忆道:
当时,第17军对敌人进攻布干维尔判断为南部可能性最大,北部的布卡地区次之,这种判断给了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当敌人在托罗基纳角登陆时,军司令部却认为托罗基纳周围海岸和陆地状况以及登陆后的价值不适合大部队展开,也没什么大块平原可兴建机场,由此判断美军在托罗基纳的登陆是佯攻,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布干维尔北部的布卡地区,决定大力加强北部防务,防止美军主攻布卡,同时在南部的埃莱巴索塔保持警戒状态,防范美军声北击南。
然而,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敌人在托罗基纳登陆的兵力规模相当大,很可能不是佯攻,这才促使军司令官定下决心抽调兵力前往攻击。
可是,第17军的兵力部署是两头重、中间轻,加上托罗基纳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隔着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绵延不绝的山峦叠嶂,在没有修通道路以前,无法向托罗基纳地区展开重兵和运送大量武器弹药,因而第17军最初只能组织小股兵力渗透进托罗基纳地区,侦察美军滩头阵地和兵力部署,并查明周围兵要地志,以备第一次总攻击。
这样,在美军登陆的前24小时里,第17军无所作为。一切只能看日本海军和第8方面军的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