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空母舰全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英国

“百眼巨人”号

早在1912年,威廉·比尔德莫尔造船厂便向英国海军部提议建造一艘全通飞行甲板的飞机母舰,一战爆发前他们又提出了两艘具体的可改装在建邮轮。但是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对此还不是很热心,事实上直到一战开始时,英国皇家海军中的大部分军官都只是把飞机当成马戏团的玩具。但是随着一战的进行,飞机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尤其是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目视距离海战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本土舰队的水上飞机母舰未能起飞水上飞机为舰队提供侦察搜索支援,从而放跑了德国公海舰队。这些都促使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认真考虑建造可以起降常规飞机的航空母舰,于是威廉·比尔德莫尔造船厂的提议终于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两艘邮轮中一番对比后,英国海军部于1916年9月20日买下了动力部分完工度较高的前意大利邮轮“罗索伯爵”号进行改建并将该舰重命名为“百眼巨人”号,开始了改造工程。

按照最初设计,该舰在飞行甲板两侧各有一个舰岛,每个舰岛各带一个烟囱。两个舰岛间,靠近飞行甲板的部分布置有拦阻网。而两个舰岛上层则由钢架连接,舰桥就建造在钢架之上,下面留出的净空约为6.1米高。随着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由于考虑到烟囱排出的废气会在飞行甲板上空形成紊流,对舰载机的起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两个舰岛上的烟囱都被取消,烟道被布置到机库顶与飞行甲板中间一路水平通向舰尾,在电动鼓风机吹出的冷空气帮助下将废气引导到飞行甲板末端排放。

1916年11月,按照设计方案制作的等比例模型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风洞中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舰的舰桥结构会在飞行甲板上引起极为严重的紊流问题。不过英国人并未对他们的设计做出任何修改,该舰继续按照设计方案建造。直到下水后近半年的1918年4月,首次航母改装中保留了大部分上层建筑的“暴怒”号巡洋舰在海试时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乱流问题,英国海军部才终于下令修改“百眼巨人”号,将该舰上层建筑全部拆除,成为完全的平甲板航母。

“百眼巨人”号在实用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在于稳定性不足。除了日本人在设计之初就为改装成航母作了提前考虑的邮轮外,大部分邮轮改装航母都存在稳定性问题。作为一艘邮轮,其上层部分并不会很重,因此稳定性指标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设计的。而改装成航母后,大部分航空设施恰恰是被建造在上层部分,这导致这些改装航母的稳定性急剧恶化,德国人因为这个问题在二战时甚至不得不放弃了三艘邮轮改装航母的计划。“百眼巨人”号为克服稳定性问题,在水线两侧加装了约610吨的突出部,但依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稳定性问题。

1918年9月16日,“百眼巨人”号正式完工服役,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因为该舰完全平甲板的造型,所以该舰得到了“帽盒”(Hat Box)与“熨斗”(Flatiron)的昵称。1918年10月1日,第一架飞机降落在该舰的甲板上。此时一战已近结束,所以“百眼巨人”号并无太多表演空间。该舰的早期任务只是进行各种航空实验。

1920年1月,“百眼巨人”号正式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此时该舰总共搭载有16架飞机,在实际运用中该舰积累了大量的航空母舰操作经验。根据其实际运作中的经验,该舰获得了进一步改进,这些早期的探索经验对后来航母在技术方面能走上正轨发挥了历史性意义。除此之外,“百眼巨人”号还参与了数次演习,为航母在战术方面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百眼巨人”号是在1921年12月9日前建成的“老航母”,因此华盛顿海军条约将“百眼巨人”号视作实验航母,并不作为航母总排水量的一部分予以计算或限制,所以“百眼巨人”号得以继续平安服役。除了1928年3月20日到9月1日“百眼巨人”号接替“竞技神”号航母在中国分舰队服役的时间外,该舰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本土度过。1928年末,为节省开支,该舰被泊到普利茅斯港闲置,但依旧保持着可在14天内恢复现役的待机水平。1932年9月,为进一步节省开支,该舰被送到罗赛斯封存。直到1936年2月,英国海军才决定将“百眼巨人”号当作无线电遥控靶机母舰重新投入服役,同时还将其飞行甲板拓宽3米,并改用6台驱逐舰用新型锅炉取代了原来的老式锅炉。海军最初还打算给该舰加装一台液压弹射器,但最终这台弹射器被转给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百眼巨人”号正在法国马塞与土伦附近训练飞行员。1940年6月起,由于英国皇家海军严重缺乏航空母舰,尤其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先后损失了“光荣”号和“勇敢”号两艘舰队航母,“百眼巨人”号不得不被推上前台,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担负了大量护航与运输飞机之类的任务。

1940年12月24日,“百眼巨人”号在护航由20艘运兵船组成的WS-3A护航队时遭遇了德军“希佩尔”号重巡洋舰。由于能见度不佳,德国人一开始没看到这个护航队的护航军舰,因此直接趋向攻击运兵船,在击伤两艘运兵船后,“希佩尔”号忽然发现英军“贝里克”号重巡洋舰正带着一群驱逐舰向其冲来。而实际上该护航队的完整护航兵力要比德国人看到的更为强大,拥有包括“百眼巨人”号在内的两艘航母(另一艘是“暴怒”号),一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在击伤“贝里克”号后,德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击败这样一支护航队,于是撤退了。随后两艘英国航母起飞了“贼鸥”型战斗轰炸机与“箭鱼”型鱼雷攻击机追击“希佩尔”号,但同样由于能见度不佳而一无所获。

1942年11月,“百眼巨人”号参加了“火炬”行动,攻击法属北非殖民地。在这场战役中,“百眼巨人”号遭受了生涯中唯一一次战伤。11月10日,一枚炸弹命中该舰,造成4人死亡。1943年5月,“百眼巨人”号重新分类为护航航母,此后由于英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增加,该舰不再出海作战,只承担了一些训练任务。1944年3月,英国人还曾计划将该舰改造成专门的飞机运输舰,但由于预计改装周期将长达一年而不了了之。1944年9月27日,最后一架飞机从“百眼巨人”号甲板起飞,此后该舰被闲置直到12月改编为宿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12月5日,该舰被出售并在苏格兰因弗基辛解体。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线图。

二战期间的“百眼巨人”号,此时该舰正在接收一架降落中的“海飓风”,注意其舰首已改为封闭艏。

1918年建成后不久的“百眼巨人”号,此时该舰涂布有实验性的条纹迷彩,远方则停泊着一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

“光荣”级

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工了3艘专为波罗的海作战设计的“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前两舰装备两座381毫米双联主炮,三号舰“暴怒”号则计划装备两座457毫米单装主炮,在设计上极具特色。然而“光荣”级表现并不十分成功,因此早在“暴怒”号建造时英国人便打算将其改造成航空母舰。拆除其一号457毫米主炮,在此处建造了一个84米长的飞行甲板与可容纳8架水上飞机的机库,常规飞机则系留在甲板上,起飞后只能飞往岸基基地降落。

1917年6月26日,“暴怒”号带着飞行甲板与机库完工服役,成为了除日本“若宫”号水机母舰以外世界上第一艘被称为“航空母舰”的战舰。8月2日,皇家空军少校埃德温·邓宁(Edwin Dunning)驾驶飞机降落到了飞行甲板上,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降落到航行舰艇上的飞行员,也是第一位将飞机降落到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8月7日,他再次成功驾机降落到“暴怒”号飞行甲板上。但当天他第二次尝试降落时,飞机突遇上升气流失去控制,从飞行甲板右侧翻落入大海,年仅25岁的邓宁未能生还。邓宁的死亡让英军意识到“暴怒”号现有的飞行甲板结构十分不合理,然而未待反思完毕,英国海军部得到消息称10月16日有德军舰艇出港,可能要进行破交作战。英军大量轻巡洋舰与驱逐舰出海迎敌,“暴怒”号也被派去支援搜索行动,但没能找到德军。

11月,“暴怒”号回到船厂接受扩大飞行甲板的改装。在这次改装中,“暴怒”号拆除了包括后主炮、后桅在内的上层建筑,在此建造了新的86.6米飞行甲板并对应布置了机库。改装工程于1918年3月15日完工,随后“暴怒”号带着舰载机在北海执行了一段时间针对德国飞艇的巡逻任务。7月19日,“暴怒”号出动了7架英国皇家空军的“骆驼”式(Sopwith Camel)飞机攻击了德军齐柏林飞艇基地,这是人类历史上航空母舰的第一次实战出击,击毁德军两艘齐柏林飞艇。

由于在“暴怒”号上层建筑及烟囱排烟中产生的各种紊流对舰载机的干扰实在过于严重,建造中的“百眼巨人”号航母接受教训拆去所有上层建筑。而“暴怒”号则在战后被闲置了一段时间,直到1921年6月至1925年9月再次被送去船厂改装,拆除了所有上层建筑并对应布置了175.5米长的全通飞行甲板和双层机库,可搭载36架飞机。与“百眼巨人“号不同的是,“暴怒”号在主飞行甲板前还布置了一个49米长的起飞甲板,形成了一个两段式的飞行甲板。

战后同样被闲置以节省开支的还有“光荣”号与“勇敢”号,由于1922年签定的《华盛顿条约》将装备381毫米主炮的两舰视作主力舰,英国人最终选择将它们改装成航母。1924年2月,“光荣”号进入船厂改装,4个月后“勇敢”号也开始改造。相比“暴怒”号,这两艘舰的改装方案有所改进,主要是加装了一个带有烟囱的舰岛,机库面积也有所扩大,使载机量上升到了48架。1928年至1930年间,两舰相继完工。至此,3艘大型轻巡洋舰均被改造成了航空母舰。

三舰改装完成后在地中海舰队、本土舰队与大西洋舰队之间辗转服役,其间三舰进行了大量试验,为英国航母的技术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1931年4月1日,因为大雾导致的能见度不佳,正以16节航速航行的“光荣”号撞上了 “佛罗里达”号邮轮,造成“光荣”号起飞甲板破损18.3米,1名舰员死亡,而邮轮上则有24人死亡。1938年,“暴怒”号又与“遭遇”号驱逐舰相撞,不过受损轻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光荣”号正在地中海舰队服役,“勇敢”号正在本土舰队服役,而“暴怒”号则在苏格兰海域执行训练飞行员的任务。“勇敢”号在9月3日即率领4艘驱逐舰组成U艇猎杀群在不列颠本岛以西开始搜索德军U艇。不幸的是,仅仅两周以后,9月17日,由于“勇敢”号派出了全部驱逐舰去救援一艘遭U艇攻击的商船,结果完全没有任何掩护,正转向逆风航行准备放飞舰载机的“勇敢”号遭到U-29号潜艇攻击,后者发射了3枚鱼雷,两枚命中“勇敢”号左舷。航空母舰只挣扎了20分钟便告沉没,包括舰长在内519人丧生。这一损失也迫使皇家海军放弃了利用舰队航母猎杀潜艇的计划。

为填补“勇敢”号的空缺,“暴怒”号被调入本土舰队。10月,该舰参与了在北海搜索德军“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的行动,而“光荣”号则参与了在印度洋搜索德军“斯佩”号装甲舰的行动,不过两舰均未能发现敌军。10月13日,当“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在斯卡帕湾被德军U-47号潜艇击沉时,“暴怒”号就泊在附近。

1940年4月,“暴怒”号与“光荣”号先后投入到挪威战役中。11日至14日,“暴怒”号多次派出飞机空袭德国舰队,但并未取得太多战果。18日,“暴怒”号遭到一架He-111型轰炸机的水平轰炸,虽然是高空轰炸,但德机的炸弹仍比较精准地落到了离“暴怒”号极近的地方,其中左舷方向的一枚近失弹将“暴怒”号螺旋桨炸歪并导致其机械部分受损,航速仅能维持20节。受损后的“暴怒”号坚持在挪威海域执勤,由于天气越来越恶劣,“暴怒”号才终于在4月23日前往附近港口进行检修,不久后又回到英国本土维修此前德机炸弹导致的损伤。4月24日,“光荣”号也赶到了挪威海域并加入战局。连续数天起飞载机轰炸特隆赫姆附近的德军,5月1日时遭到德军机群连续攻击以至当晚不得不暂时撤退,不过该舰并无损伤。

5月18日,“光荣”号与抢修完毕的“暴怒”号重返战场,执行飞机运输任务。虽然挪威战役中英军逐渐取得了优势,但是与此同时法国战局的恶化却迫使英国人撤离这个次要战场。于是自6月2日起,“光荣”号又开始撤离皇家空军此前部署在挪威的飞机,而这也是无任何着舰设备的高速单翼机首次降落到航空母舰上。但是开创这个记录后不久,6月8日15时46分左右,正在撤往本土途中,由于长期作战疲惫而没有派出任何空中巡逻队的“光荣”号被德军“沙恩霍斯特”号及“格奈森诺”号两艘战列巡洋舰发现,英国人直到16点多时才发现了德国人,搓手不及的英国航母很快便被对方280毫米主炮自23000米开外打穿了飞行甲板。之后虽然驱逐舰顽强抵抗,最终“光荣”号还是在18时左右被德舰击沉,一生开创数个纪录的“光荣”号这一次又写下了世界上第一艘被舰炮击沉的航母的纪录。

6月14日,“暴怒”号孤身一舰运送价值1800万英磅的金条前往加拿大哈利法克斯。9月到10月,该舰对位于挪威特隆赫姆的德军水上飞机基地及附近海域的德军交通线进行了空袭。之后“暴怒”号担负了大半年的飞机运输任务,其间曾与“百眼巨人”号一通遭遇“希佩尔”号。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军于1941年7月30日组织“暴怒”号与“胜利”号两艘航母空袭了德国与芬兰在挪威和苏联被占领地区的运输船,不过与以前的类似行动一样,英军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自己却又损失了16架飞机。其后“暴怒”号恢复运输飞机的任务直到10月7日被送进美国费城船厂进行大修与改装。

1942年11月8日晨,“暴怒”号作为“火炬行动”的支援部队出动战斗机攻击法国机场。1943年2月,“暴怒”号离开地中海舰队加入本土舰队。在那之后,“暴怒”号始终只能执行一些小规模的佯动、牵制以及护航任务,其间还参与了对“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空袭。1944年9月15日,随着战争正走向结束,“暴怒”号被编为预备役。次年5月,该舰被用来测试飞机爆炸对舰体主结构影响的实验船。1948年3月,“暴怒”号被出售并在苏格兰特伦被解体。

“光荣”级航空母舰线图。

“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线图。

完工后不久的“勇敢”号大型轻巡洋舰,此时该舰装备有4门381毫米巨炮。

增设了前后飞行平台后的“暴怒”号巡洋舰,图中所示为其前部甲板。

在直布罗陀海峡与另一艘“光荣”级一同行动的“暴怒”号(右)。

1917年8月7日,试图在“暴怒”号前甲板上降落的埃德温·邓宁,在照片拍摄后数秒之内,邓宁的飞机便因降落失败而从右舷坠入了大海。

1940年5月摄自“皇家方舟”号的“光荣”号航空母舰,不到一个月之后,该舰便被德国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击沉了。

“鹰”号

1911年,智利海军向英国阿姆斯特郎造船厂订购了两艘“拉托雷将军”级战列舰,1911年12月与1913年2月两舰先后开工,一战爆发时首舰“拉托雷将军”号已近完工而二号舰“卡德顿将军”号的工程则刚进展到艏楼甲板,水线装甲带尚未安装。战争爆发后,两舰都被英国皇家海军征用,首舰成为 “加拿大”号战列舰,二号舰则被搁置直到1918年2月28日开始改装成航母“鹰”号。

与“百眼巨人”号类似,该舰的原始设计方案在飞行甲板两侧各有1个长33.5米的舰岛,相距20.7米,每个舰岛安装两个烟囱、1个三脚桅、1个航空油库及1座起重机。两个舰岛上层由钢架连接,舰桥与武器平台就建造在钢架之上,下面留出的净空约为6.1米高。1918年4月,因为“暴怒”号的教训,“百眼巨人”号和“鹰”号都对这种结构进行了修改,“百眼巨人”号拆除了一切上层建筑,“鹰”号则取消了左舷舰岛并将右舷舰岛改得更窄以尽可能减轻紊流。此外,根据大舰队司令贝蒂的要求,“鹰”号的152毫米炮从9座增加到12座,不过102毫米高炮的数量则从4座减少到1座。经如此修改后,“鹰”号已经足以依靠自身火力击败一般轻巡洋舰,而其防空任务则完全交给了自己的舰载战斗机负责,因此放空炮很少。不过略显讽刺的是,历史上所有在设计中加入强大火力以击败巡洋舰级别敌人的航母都没能得到与敌军巡洋舰交手的机会,而将防空任务几乎完全交给舰载战斗机的“鹰”号乃至大部分英国航母在二战早期却面临着舰载战斗机部队严重短缺的问题。

1918年6月8日,“鹰”号下水,不久一战结束,因此其舾装速度大为减慢。1919年10月21日,由于智利提出希望购回该舰重新返工为战列舰,“鹰”号的工程暂停。不过由于智利人只打算出150万英磅而实际改建费用需要250万英磅,因此双方未能谈拢,“鹰”号得以继续作为航母建造。1920年4月20日,“鹰”号第一次驶离船厂,前往朴茨茅斯的皇家海军船厂完成舾装收尾工作,并准备海试。

在接下来的海试中,“鹰”号主要测试了纵向拦阻索,需要指出的是当时飞机的着舰速度很慢,因此不需要现代印象中的横向拦阻索也能在航母上着陆后自然地停下来,安装纵向拦阻索是为了防止飞机着舰后偏离方向冲向甲板一侧翻落入大海。6月1日,第一架飞机降落到该舰甲板上。在一系列实用经验影响下,基层人员对该舰提出了各种改造建议,但海军最终只采纳了关于舰岛尺寸与形状的建议并进行了对应改装,其他的建议则没有实施。除此之外,该舰的舰首处飞行甲板也进行了线形改造以改善甲板上方的气动效果。

完成早期实验并改进后的“鹰”号于1924年2月26日正式服役并被分配到地中海舰队服役,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不过载机量却只有可怜的24架。在1920年代与1930年代,该舰又陆续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装,主要是增加了小口径高炮并更新了设备。1939年二战爆发时,“鹰”号正在新加坡的船坞中进行大修。稍后该舰在驱逐舰护航下在印度洋执行了搜索德国商船的任务并捕获德国商船1艘。10月,“鹰”号又在I舰队旗下参与了搜索德军袭击舰的任务,不过无果。

1940年3月14日,该舰上一枚航空炸弹自行爆炸,炸死了14名舰员并给该舰的舰载机群带来不小的损伤。在新加坡修理完成后该舰加入地中海舰队,参与对意大利的战斗。接下来的生涯中,该舰创造了堪称在几艘早期航母中最耀眼的战绩。在空袭托布鲁克港和卡拉布里亚海战中表现卓越。此后依旧在对意作战中表现上佳。在7月份一个月中,该舰总计击沉了4艘驱逐舰和3艘货轮,次月又击沉了1艘潜艇。在地中海战斗中,即使航母本身前往港口维修,“鹰”号的舰载机部队也往往会转乘其他航母或者以陆地机场为基地继续战斗。除此之外,“鹰”号有时还会前出到大西洋或者印度洋,搜索德军袭击舰或偷运封锁船。

1941年10月,“鹰”号回到本土接受了最后一次大修。次年2月,“鹰”号重返地中海加入H舰队。此时马耳他岛在德意空袭下岌岌可危,因此“鹰”号也多次运输飞机前往该岛。1942年8月11日,在上午安然逃脱意大利潜艇的攻击后,“鹰”号不幸在下午被德军U-73号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命中并于4分钟后沉没,131人随舰阵亡,929人被随行的驱逐舰救起。

二战爆发前的“鹰”号航空母舰,可见该舰的舰桥体积相对十分巨大,而且在舰桥上同时安装两个烟囱,也是极为罕见的设计。

二战中的“鹰”号航空母舰,可见其后甲板上停放着一排“海飓风”战斗机。

“鹰”号航空母舰线图。

二战爆发前的“鹰”号航空母舰,由于该舰由战列舰改装而来,其舰体显得相对短粗。其飞行甲板前端与大部分早期英国航母相同,呈椭圆形状。这是因为大西洋海况较差,英国海军担心采用突出舰艏两侧的方形甲板会导致甲板经常被海浪打伤。

“竞技神”号

“竞技神”号是英国海军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自设计与开建之初即完全是航母的航母。与很多早期航母一样,该舰在设计时也考虑了搭载水上飞机的能力。此外,该舰的设计还包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舰首可旋转弹射器,以便对应各种风向弹射飞机。1918年1月,海军工程总监完成了其设计方案,该舰随即在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开工。

由于船厂的主要力量都被用于建造同时期的“鹰”号航母,因此“竞技神”号的工程进度较慢。该舰下水后,由于船厂破产,于是该舰又被拖航至德文波特皇家海军船厂续建。加上它的设计因为前面几艘早期航母的经验而不断更改,因此该舰迟至1924年才完工服役,使第一艘建成的非改装航母名号被日本“凤翔”号抢去。

服役后的“竞技神”号在大西洋舰队短暂服役了一段时间后被派往地中海舰队。1925年6月17日起,“竞技神”号前往中国分舰队执勤并在此度过了它大半的战前生涯。1937年5月3日,“竞技神”号回到本土并参加了5月20日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阅舰式,之后该舰加入预备役舰队,闲置了1年时间。直到1938年7月16日,“竞技神”号才离开预备役舰队,作为训练航母在德文波特执勤。在此期间,英国海军曾有计划对它的高炮及高射火控系统进行改进,但是由于此时战争已经阴云密布,形势紧张而未能实施。

1939年8月,“竞技神”号重新恢复现役并开始搭载作战飞机。战争爆发后,该舰与其他英军航母一样组成U艇猎杀群在不列颠本岛以西巡逻。9月18日,该舰发现1艘U艇并派出两艘驱逐舰前往攻击,但未获成功。由于同一天“勇敢”号航母在执行U艇猎杀群任务时被击沉,加之“皇家方舟”号也曾在执行同样任务时被U艇攻击过,如此高的风险迫使皇家海军不再使用舰队航母继续执行这种任务,“竞技神”号遂奉命返航。10月7日起,“竞技神”号加入法军“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的编队搜索德军袭击舰,但如同大部分的此类行动一样无果而终。12月末,该舰返航本土并在途中为一个护航队提供了掩护,之后开始大修,直到1940年2月10日重回搜索德军袭击舰及偷运封锁船的任务。

1940年6月29日,该舰终于执行了第一次强度较高的战斗任务—封锁前盟友法国的达喀尔港。由于英国人要求法国人交出他们的军舰或者解除武装的通牒在法国各港口都被拒绝,英国人终于开始了二战中第一次坚决的大规模海军行动,但目标却是法国海军。7月7日晚到8日凌晨,“竞技神”号放出一艘携带4枚深水炸弹的小艇,借着夜幕接近法军新锐的“黎塞留”号战列舰并在其舰艉投下深弹,随后“箭鱼”型鱼雷攻击机对“黎塞留”号展开了鱼雷攻击,在这场攻击中“黎塞留”号被炸坏一个螺旋桨,法军飞机随后攻击了来袭的英国人,但未能取得任何战果。7月10日晚返航弗里敦(Freetown)时,“竞技神”号不慎与“科孚”号辅助巡洋舰相撞,导致航母上两伤一死,航速下降至12节。8月5日,“竞技神”号加入一个前往南非的护航队并于17日在西蒙斯敦进行了修理。12月起,修理完成的“竞技神”号参与了一系列搜索德军袭击舰及法国与轴心国商船的行动,之后该舰主要在南非海域活动。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对英国宣战并击沉了“威尔士亲王”号以及“反击”号两艘主力舰后,该舰才在1942年2月14日到达科伦坡加入英国派往亚洲与日本作战的东方舰队。

1942年4月5日,“竞技神”号奉命前往亭可马里以准备英军接下来入侵马达加斯加的行动。但4月9日,该舰得到了日军航母部队即将来袭的警告,于是离开亭可马里航向南方以躲避敌人。但不久之后,“竞技神”号便被日军“榛名”号战列舰的侦察机发现,英国人遂决定回到亭可马里以接受陆基战斗机的保护。不过来自亭可马里的6架“管鼻燕”战斗机根本无力抵挡日军航母的85架九九式舰爆和9架零战的进攻,在进行了微不足道的抵抗后,“竞技神”号及为其护航的“吸血鬼”号驱逐舰皆被日军俯冲轰炸机炸沉,其中“竞技神”号包括舰长在内307人战死。

建成后不久,于1924年前往美国珍珠港访问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该舰虽然是第一艘以航母身份开工的战舰,但却被日本“凤翔”号抢去了第一艘完工的非改装航母名头。

由于“竞技神”号飞行甲板前端的特殊形状,该舰从侧面看上去几乎与拆除了火炮的“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无异。

1931年停泊在中国烟台沿海的“竞技神”号。该舰也是第一艘在完工时即采用了封闭式舰首和机库的英国航母,而这两项设计也一直被英国人沿用到了二战结束后。

与同时代大部分航母相同,虽然“竞技神”号采用了封闭舰首,但舰尾仍为开放式。

“皇家方舟”号

“皇家方舟”号是最富盛名的条约型航母之一。事实上早在1923年,英国海军部便希望建造一艘全新的航空母舰,并增购300架舰载飞机,但由于一战后的经济萧条,该计划不得不被放弃。1930年代,英国海军工程总监重新提出了这个计划,并最终发展成“皇家方舟“号的基本设计方案。相比之前的6艘航母,新的设计案要先进成熟得多。由于新航母以飞行甲板及机库甲板作为舰体受力结构的一部分,省却了单独的主甲板结构,大大减轻了舰体重量。在减轻了舰体重量后,英国人得以在机库甲板布置89毫米的装甲,水线装甲也厚达114毫米。虽然在设计阶段该舰的飞行甲板上也铺设有装甲,由于英国人希望在《伦敦条约》中航母单舰排水量下调至22000吨,所以英国人一厢情愿地自行限制了新航母的排水量,并取消了甲板装甲。

除舰体和装甲以外,由于新舰安装了弹射器和横式拦阻索,大大提高了航空作业效率。加之该舰的大面积双层式机库设计,其理论载机量达到了英军航母中前所未有的72架,这意味着该舰已经能够成为有效的打击力量,而不再仅仅是战列舰队的掩护力量。与此同时,“皇家方舟”号还拥有10万轴马力的强劲动力,可以达到30节航速。

1933年,由于国际局势的恶化,尤其是德国纳粹党上台并开始重新武装,使得英国政府终于决定在1934年拨款投建新航母,不过由于航母的设计直到1934年11月才完成,因此其建造自然也推迟到了1935年才开始。1937年4月13日,“皇家方舟”号下水。该舰的建造花费了英国政府300万英磅,其中船体149万6250英磅,动力系统50万英磅。1938年12月16日,“皇家方舟”号服役。尽管服役前海军曾计划安排该舰去远东海域执勤,但由于此时欧洲局势已经十分凶险,因此“皇家方舟”号被留在了本土。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皇家方舟”号及数艘其他英国航母立刻组成U艇猎杀群在不列颠本岛以西海域开始巡逻。9月14日,“皇家方舟”号收到200海里外的“法纳德角”号货轮的求援,“皇家方舟”号立刻放飞“贼鸥”型战斗轰炸机前去支援该货轮,但同时航母却被德军U-39号潜艇发现,后者随即向“皇家方舟”号发射两枚鱼雷,但由于战争早期德制鱼雷的糟糕引信,鱼雷并没有爆炸。为航母护航的3艘驱逐舰随即击沉了U-39号,艇员全部被俘,这也是二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德军潜艇。而派去支援“法纳德角”号的两架“贼鸥”则攻击了U-30号潜艇,不过它们自己反被炸弹爆炸的破片击落,飞行员被U-30号救起,随后U-30号用鱼雷击沉了“法纳德角”号。之后,“皇家方舟”号因首开击沉敌人U艇的记录而受到了首相丘吉尔的登舰视察。不过由于9月17日“勇敢”号被击沉,皇家海军被迫放弃了这种代价高昂的高风险作战行动。

9月25日,“皇家方舟”号遭到3架德国空军Do-18型水上飞机跟踪,“皇家方舟”号遂起飞3架战斗机拦截并击落其中一架,这也成为二战中英国海军击落的第一架敌机。不久后该舰便遭到4架Ju 88型攻击,虽然没有一枚炸弹命中,但德国人却大肆宣扬他们击沉了“皇家方舟”号。

在那之后,“皇家方舟”号参与了搜索德军“斯佩”号装甲舰的任务,并通过假称自己已经抵达后者停泊的蒙得维的亚港外海迫使德国人自沉。1940年,“皇家方舟”号加入了地中海舰队。但在4月16日,为了给挪威战役提供空中支援,“皇家方舟”号被从地中海调回了本土舰队。在“光荣”号被德军战列巡洋舰击沉后,“皇家方舟”号曾派出舰载机搜索两舰,但并没能发现对方。6月13日午夜,得知“沙恩霍斯特”号位于特隆赫姆港的“皇家方舟”号派出飞机前去轰炸德舰。结果在起飞飞机的过程中,为“皇家方舟”号护航的两艘驱逐舰因为大雾而相撞,而出击的13架飞机有8架被德军击落,行动完全失败。6月14日,“皇家方舟”号重回地中海舰队编制。

法国投降后,为防止法军舰队落入德国人手中。在1940年7月3日,包括“皇家方舟”号在内的英国H舰队空袭并炮击了米尔斯克比尔港。逃出港外的法军“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和3艘大型驱逐舰无意中遭遇了“皇家方舟”号,此时若是法舰向“皇家方舟”号发起攻击,航空母舰几乎必死无疑,但是一心只想逃跑的法国人没有在意这个目标继续向北狂奔。到这场海战结束时,法军1艘战列舰被击沉,1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被重创。7月6日,“皇家方舟”号再次向米尔斯克比尔港中的“敦刻尔克”号发起攻击并重创对方。

9月23日到25日,“皇家方舟”号又攻击了北非的法国达喀尔港,但并未取得战果。10月8日,“皇家方舟”号回到本土大修,11月6日返回地中海。此后直到1941年初,该舰始终在北非地区参与对意大利的战斗。到1941年3月,该舰前往大西洋,截获了3艘被德国人控制的商船。5月26日,该舰的舰载机又给予“俾斯麦”号战列舰致命一击,击毁了后者的舵机,导致其被英国主力舰队追及并击沉。

其后“皇家方舟”号回到地中海活动,继续为护航队提供掩护及为马耳他岛运送飞机。1941年11月13日15时41分,在为马耳他岛运送飞机后,正返航直布罗陀的“皇家方舟”号遭到德军U-81号潜艇攻击,右舷舰舯被命中一枚鱼雷,该舰随即开始进水并向右舷倾斜。考虑到之前沉没的“光荣”号和“勇敢”号航母都因为没有及时下达弃舰令而造成舰员大量随舰丧生,“皇家方舟”号舰长早早地便下令全舰舰员撤到飞行甲板上准备弃舰。不过约半小时后该舰的状况似乎稳定了下来,因此该舰的损管工作在遭到攻击49分钟后终于全面展开,但是由于动力系统早已瘫痪,加之没有备用柴油发电机,因此损管工作难以有效进行。不久“拉弗雷”号驱逐舰靠到航母为损管工作提供电力。20时,拖船“泰晤士河”号也从直布罗陀赶来试图拖航该舰。

但是“皇家方舟”号的进水越来越严重,倾斜也越来越大。到14日凌晨2时30分,该舰的倾斜已经达到20度。到4时,舰长不得不下令弃舰,舰员随后被“军团”号驱逐舰救起。6时19分,“皇家方舟”号翻覆并断裂成两截沉没。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三视图。

1935年9月16日刚刚下水后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在“皇家方舟”号之前,所有英国航母的飞行甲板前端都采用了强度更高的椭圆形结构,而“皇家方舟”号则改为了矩形和椭圆型的混合结构,使其可用面积更大。

建成后的“皇家方舟”号。与先前那些改装航母或小型航母不同,“皇家方舟”号不仅是英国第一艘装甲航母,同时也是第一艘近代化航空母舰。直到80年代的“无敌”级诞生之前,几乎所有英国航空母舰都是在该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820皇家飞行中队的“剑鱼”式攻击机自“皇家方舟”号上空飞过,摄于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航母所装备的攻击机性能无疑是三大航母国中最差的。

第820皇家飞行中队的“剑鱼”式攻击机自“皇家方舟”号上空飞过,摄于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航母所装备的攻击机性能无疑是三大航母国中最差的。

1940年10月27日在特乌拉达角海战中遭到意大利飞机空袭的“皇家方舟”号。

在1941年11月13日被U-81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后,正在向“军团”号驱逐舰转移舰员的“皇家方舟”号,此时航母舰体已经右倾。值得注意的是,该舰也是英国海军中第一艘采用封闭式舰尾的航母。

“光辉”级

“光辉”级由“皇家方舟”号发展而来,由于正式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将新造航母单舰排水量限制为23000吨,所以“光辉”级的设计要求基本都是依此展开。相比“皇家方舟”号,“光辉”级布置了76毫米的装甲飞行甲板,理论上可以抵挡454公斤炸弹直接命中,这使得该舰面对空中打击时拥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该级舰是第一级布置装甲飞行甲板的航母,同时还是第一级将飞行甲板作为舰体主甲板的航母。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面对空袭时的生存能力,其升降机并不直通机库,而是被布置在机库前后端,由装甲门与机库隔开,这意味着其升降机即便中弹,损害也无法波及机库。除此之外114毫米的舷侧装甲带防护区域也从水线上升到覆盖了整个机库侧面。

不过,由于“光辉”级舰将飞行甲板作为舰体主甲板的受力结构设计,导致该级舰的尺寸(主要是高度)受到较大限制,加之有限的排水量又要安装重装甲防护,设计人员只能将“皇家方舟”号的双层机库改成了单层,损失了几乎一半的载机量。不仅如此,由于机库高度受到限制,其在战后面对更大型的喷气式飞机时作业也十分困难。

事实上,这两项变动也反映了皇家海军设计思想的倒退—他们又开始轻视飞机的作用,转而更依赖航母自身的装甲与高炮。加上大西洋海况恶劣的关系,皇家海军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在飞行甲板上系留飞机的习惯,所以“光辉”级虽然拥有23000吨的标准排水量,但设计载机量只有区区36架,相比之下排水量更小的美军“约克城”级与日军“飞龙”级均能搭载70架以上飞机。直到1944年进入太平洋作战后,皇家海军才接受了在飞行甲板上搭载更多飞机的做法,这使得单层机库的早期“光辉”级最终能够搭载57架飞机。

“光辉”级总计建造了6艘。1937年,第一批4艘“光辉”级在维克斯-阿姆斯特郎造船厂与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开工。其中四号舰“不挠”号后来更改了设计,削弱舷侧装甲厚度,将原机库甲板上移,压缩原有机库的高度,从而省出了排水量与空间,得以在原机库的下方布置了一个新的半长度机库,载机量增加到了50架以上。第二批两艘“光辉”级改进型于1939年在费尔菲尔德造船厂与约翰·布朗造船厂开工,它们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不挠”号的一层半机库设计方案,不过这批舰布置了4组蒸汽轮机而不是第一批4艘舰的3组蒸汽轮机,其总输出功率对应增加了33%,从而使得军舰能够达到更高的航速,这两艘航母有时也被单独列为一级,以其首舰(“光辉”级五号舰)命名为“怨仇”级。

1940年到1941年,第一批“光辉”级陆续建成服役,“光辉”号、“胜利”号与“可畏”号早期主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活动,执行运送飞机、掩护舰队或护航队与空袭敌军港口的任务。1940年11月11日夜,“光辉”号出动21架舰载机攻击了塔兰托港中的意大利舰队,击沉意军一艘战列舰,重创意军两艘战列舰,这就是著名的塔兰托袭击战,这场战斗首次彰显了航母的强大攻击力,因其意义而名载史册。不过没多久,1941年1月10日,“光辉”号就遭到德意军猛烈空袭并被6枚炸弹命中,只是由于坚固的装甲甲板保护才免于沉没。1月16日到19日,该舰在马耳他修理时再次遭到德意军空袭并进水倾斜,不得不在一路转折后前往美国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修理并接受一些改装,直至年末才得以返航本土。然而,回到本土后不久,“光辉”号又与“可畏”号相撞,“光辉”号只好再次修理,一直到1942年2月才得以重返作战任务。

而“胜利”号在服役仅仅两周后便得到追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命令。当时该舰状况并不好,但仍然于1941年5月24日出动了9架“箭鱼”攻击机和两架“管鼻燕”战斗机前往攻击“俾斯麦”号,虽然一枚鱼雷命中敌舰,但对其造成的伤害却微不足道。更糟的是,由于“胜利”号的无线电归航信标出了故障,返航的两架“管鼻燕”没能找到母舰,结果不得不在海上迫降。1941年8月起,“胜利”号开始参与北冰洋护航的任务,与德军主力舰队紧张对峙,期间有时也执行直接空袭德控挪威港的任务。北冰洋护航任务持续到1942年7月,因为PQ-17船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护航运输任务不得不暂停。

“可畏”号则参与了1941年3月27日到29日的马塔潘角海战,战斗中该舰被意大利轰炸机投下的两枚1000公斤级炸弹重创,不得不前往美国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修理,因此缺席战斗长达半年之久,修理完成后该舰横跨太平洋一路回到地中海继续战斗。

“不挠”号服役后直接前往印度洋,按计划该舰本应加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组成的Z舰队并在远东压制扩张的日军。但是由于“不挠”号1941年11月在牙买加附近触礁,其修理工作耽搁了行程,在该舰再次启航前往新加坡与Z舰队汇合前,两艘主力舰却已经被日军飞机炸沉了。1942年5月,“不挠”号与从美国修理后横跨太平洋到达印度洋的“可畏”号汇合,准备依靠舰载机雷达优势夜袭前来印度洋扫荡的日军航母机动部队。但是行动落空,日本人在击沉“竞技神”号航母、两艘重巡洋舰及若干其他舰艇后胜利返航。5月,“不挠”号与“光辉”号共同参与了入侵马达加斯加的任务。此后,“光辉”号主要都在远东战斗,而“不挠”号则前往地中海。

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末,4艘第一批“光辉”级中,“光辉”号主要在远东战斗,“胜利”号被航母损失惨重的美军借调过去,以“罗宾”号(Robin)的舰名与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共同在太平洋与日军战斗。“可畏”号与“不挠”号在地中海与德意军队战斗并为北非战役、西西里战役等盟军的重大行动提供了支援,其间“不挠”号先后被500公斤炸弹和鱼雷命中。

1944年,第二批两艘“光辉”级开始服役,不过此时对于皇家海军来说大西洋及地中海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平定了。在4月轰炸德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6艘“光辉”级先后加入东方舰队或后来的太平洋舰队进行对日战斗。在这里“光辉”级见识到了日军的“神风”自杀飞机,然而由于“光辉”级优秀的装甲防护,它们并没有像美国航母那样动辙遭受重创。1945年4月1日、5月4日、5月9日,“胜利”号先后遭受日军“神风”飞机的近失爆炸与两架直接命中,但是该舰仍然可以继续战斗。5月4日与5月9日,“可畏”号同样先后遭到两架“神风”飞机的直接命中,虽然受损比“胜利”号严重一些,但也可以继续战斗。5月4日,“不挠”号被一架“神风”飞机直接命中,其装甲飞行甲板继续证明着它的可靠性。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每艘“光辉”级都遭到了“神风”自杀撞击,但却始终没有失去战斗力。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光辉”号成为训练航母并进行了小规模改装,该舰继续服役直到1954年退役并在1956年在法斯兰海军基地(Faslane)解体。“胜利”号则在1950年到1957年进行了长达8年的大规模现代化改装以使其适应战后技术,改进内容包括安装斜角甲板,扩大机库,安装新型雷达与火炮等,但受限于“光辉”级的原始设计,包括直升机在内该舰仅能搭载28架飞机。“胜利”号的现代化改装使其在战后仍可以持续服役多年,然而1967年11月11日该舰发生一场火灾,虽然火灾本身伤害极小,但由于当时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推行大肆削减军备的政策,因此该舰被“顺理成章”地退役。1969年,“胜利”号在法斯兰海军基地解体。“可畏”号由于战争时期受到的损伤最大,因此1947年被改编为预备役后再没能恢复现役,1953年被出售解体。“不挠”号服役到1953年,因为该年2月3日该舰内部的一场爆炸与火灾受到严重损害,于是在参加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加冕阅舰式退役,1955年出售解体。“怨仇”号和“不倦”号在战后先后被用作训练航母,1954年两舰同时退役并被出售解体。

“光辉”级航空母舰三视图。

1944年时的“光辉”号航空母舰,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第一艘铺设了装甲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其防御力和生存力在实战中得到了良好的证明。

1941年新建成的“胜利”号航空母舰。

1943年,在美国海军服役期间,以“罗宾”号为舰名,与美国“萨拉托加”号(远方)停泊在一起的“胜利”号。

1945年冲绳战役中,遭到神风自杀机撞击后燃起大火的“胜利”号。与没有甲板装甲,纷纷遭到重创的美国航空母舰不同,该舰并没有失去战斗力,因此得以始终留在战场上作战。

1944年5月18日在印度洋海域作战的“光辉”号航空母舰。

“光辉”级五号舰“冤仇”号,由于对机库设计进行了改进,该舰与六号舰“不倦”号在载机量方面得到了一定提升。因此两舰有时也被单独列为“冤仇”级。

在印度洋上航行的“不挠”号、“豪”号战列舰以及“胜利”号。

1959年时的“胜利”号航母,该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增设斜角甲板的航母。

1959年时的“胜利”号航母,该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增设斜角甲板的航母。

“独角兽”号

1930年代,为了给正规航母提供有效的航空后勤支援,皇家海军认为有必要专门建造一艘维护航空母舰。为负担维护飞机的勤务,该舰应当拥有全通飞行甲板,以便来自正规航母的飞机可以直接降落在舰上,维护完成后飞机也可以自行飞回航母。这些想法最后演变成了“独角兽”号的设计思想,从外观上看该舰与轻型航空母舰无异,事实上该舰也并非完全不能参与海战,只不过相比之下动力稍差。

1939年4月14日,“独角兽”号的建造订单被下达给北爱尔兰的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由于不久后战争爆发,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海军部在1942年下令该舰不再需要安装其设计中的全套修理及维护设备以节省建造时间。1943年3月12日该舰完工服役,造价为253万1000英磅。

“独角兽”号服役后被当作了一艘轻型航母使用,参与了多次护航任务。1943年7月,它还参加了本土舰队在挪威外海的徉动,以在盟军西西里登陆作战时期分散德军注意力。8月,该舰前往地中海为计划中的盟军对意大利萨勒诺的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支援。9月9日登陆战正式打响,“独角兽”号的“海火”战斗机频频出击。不过由于“海火”是改自陆基型战斗机“喷火”,其在航母上的降落性能并不理想,本次行动中也有多架“海火”因为降落事故而受损。但是该舰恰好是一艘有一定修理能力的航母,虽然相比设计指标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受损飞机还是很快就能够修好重返战斗。9月20日,“独角兽”号重返其造船厂并开始安装原计划的全套修理及维护设备。

1943年12月,“独角兽”号加入了东方舰队,在这里该舰主要担当飞机修理舰与训练舰的角色。1944年11月它又加入了新成立的英国太平洋舰队。1945年3月到5月,该舰在参与冲绳战役的同时修理、改装或维护了105架飞机。日本投降后,“独角兽”号于1946年1月回到本土退役并进入预备役舰队。

1949年,“独角兽”号重新服役并被部署到远东以支援“凯旋”号航母。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该舰奉命作为飞机运输舰为在朝鲜海域作战的其他航母运送补充用飞机,除此之外它还被用作训练航母及住宿舰。1953年7月26日,在该舰前往日本的一次任务途中,“独角兽”号收到了“因特贝德”号商船的求救电报,称该船正被海盗攻击,“独角兽”号遂全速前往商船位置并用全舰火炮瞄准商船上的海盗,海盗遂四散而逃,同一天朝鲜战争四方签订停战协定,没有战争可打的该舰遂于11月17日回到本土再次退役并进入预备役舰队。

1951年时曾有对“独角兽”号进行全面现代化改装的方案,包括安装蒸汽弹射器,提高飞行甲板强度,扩大升降机,将两层机库合二为一等,如此改装完后该舰将可以有效操作与使用新式喷气战机,不过因预计改装费用过于高昂而告吹。1959年,该舰被出售给拆船厂,次年在特伦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泊在锡兰科隆坡的“独角兽”号。

1945年1月,在澳大利亚停泊期间的“独角兽”号后部飞行甲板,其两侧的吊车使其显得很像一块维修平台,而对飞机进行维护也正是该舰的设计目的。

1942年型轻型航空母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的三年里,德国潜艇肆虐北大西洋及英国沿海,对英伦三岛的海上交通线构成了致命威胁。为增加航空母舰数量,除向美国租借大批护航航母以外,英国海军为加强快速航母部队的实力,也开始计划自行建造或改装一批轻型快速航空母舰。1941年中期,海军设计局总监斯坦利·古多尔受命寻找如何快速增加高速航母数量的办法。在他提交的方案中,其首推的项目是改造排水量9750吨的“霍金斯”级大型巡洋舰,在拆除上层建筑后安装飞行甲板和机库,飞机搭载量与护航航母类似,但航速更快,战斗力也更强。除此以外,古多尔还建议说,海军也可以选择将邮轮改造为航母,但性能几乎完全与护航航母相同。当然海军也可以全新设计一型新航空母舰,只要新航母不像“光辉”级那样安装装甲甲板,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排水量和体积,那么其建造时间必然会大大小于后者,同时战斗力仍会远高于护航航母。

最终,英国海军选择全新设计航空母舰,而其定位则介于护航航母与舰队航母之间,即轻型航母。为节省建造时间和成本,轻型航母在设计方面必须一切从简,但同时还必须能够满足与快速舰队一同执行勤务的要求,这事实上意味着轻型航母必须拥有不比舰队航母差太多的航速。鉴于此时海军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忙于应付各种舰船的设计、改装以及维修工作,轻型航母的设计任务便落在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设计部门肩上。后者的工作也十分迅速,在1942年1月便完成了整套设计方案,这套方案也因完成年份被称为“1942年型轻型航空母舰”。

事实上,轻型航母的设计方案只是一型取消了装甲防护,并在舰型上有所缩小的简化版“光辉”级。为节约建造时间和成本,东西系统也直接采用了英国巡洋舰常用的配置,而其中一部分蒸汽轮机和锅炉也确实来自于一些取消建造的巡洋舰。由于标准排水量仅有13000吨级别,1942年型轻型航母将仅装备两组蒸汽轮机,两个轮机舱则交错布置,右侧轮机舱位置要比左侧轮机舱更加靠前一些。相对而言,这两组蒸汽轮机所提供的动力算是相当小了,总计仅有4万轴马力,仅能推动航母达到25节最大航速,勉强能够与快速舰队配合行动。不过与此同时,1942年型轻型航母的续航力却相当优秀,达到了12000海里/14节的水准。在至关重要的载机量方面,最初方案中英国海军计划为其装备41架飞机,全部被停放在机库中。但到了1942年中,在甲板上系留的飞机也被计入飞机搭载量,因此轻型航母的飞机搭载量上升到了24架“海火”战斗机以及24架“剑鱼”鱼雷机,之后又改为34架“海火”加18架“梭鱼”。相对而言,虽然排水量较小,但“1942年型”航母的飞行甲板却并不短,达到了210米的长度,这要比美国、尤其是日本相近吨位的轻型航母甲板长了许多,因此在航空作业方面也相对便利,同时还安装了液压弹射器,进一步增强了起飞作业的效率。在防空武器方面,由于排水量限制,1942年型轻型航母没有装备任何大口径防空炮,而仅安装了40毫米2磅炮和20毫米厄利孔防空炮,后来所有防空炮均为40毫米博福斯高炮取代。

1942年2月,英国海军部通过了设计方案和建造计划。一个月之后,分别被命名为“巨人”号和“荣誉”号的首批两舰便已经开工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英国海军总共开工了多达14艘的同型航空母舰,并依照首舰名称将其称为“巨人”级轻型舰队航空母舰。这16艘航空母舰分别由8个船厂承建,根据计划,每艘“巨人”级工期应为1年零9个月,由于建造过程中设计经常发生变更,计划工期后来被延长到了两年零3个月。但即使如此,在人员和资材短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航母工期还是一拖再拖,最终仅有两艘成功在计划时间内竣工。在一系列延误影响下,最终16艘“巨人”级航母中仅有“巨人”号、“荣誉”号、“可敬”号以及“复仇”号4艘得以在欧战结束前完工,并组成了第11航空母舰中队。不过除上述4舰以外,出于为远东海外基地提供飞机保养、维修等支援的需求,英国人还在建造过程中将“英仙座”号和“先锋”号改造成了维护航母,并在战争结束前便完成了两舰的工程。在战争结束后,由于国外海军订购以及皇家海军自身的需求,又有4艘“巨人”级得以竣工。

至于最后6艘“巨人”级轻型航母,则由于航空设备、火炮、雷达,尤其是舰载机体积的扩大而不得不对设计进行变更。为应付更重的舰载机,英国海军对1942年型航母的拦阻索和飞行甲板进行强化,同时还更换了弹射器、雷达和高炮。在所有改进之后,这6艘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上升了大约1500吨,命名也被随之改为“庄严”级。不过由于这些航母开工过晚,直到二战结束时,才仅有5艘下水,最后一艘则更是在1945年9月才下水。战争结束后,这批原本便是应急航母的建造工程自然随之取消。但不久之后,随着苏联方面威胁的增加以及国外海军订购,其中几舰的工程又被重启。首舰“庄严”号和二号舰“可怖”号在完工时基本与最初设计相同,而之后三舰则因喷气舰载机的服役而做了大幅修改,再度强化了飞行甲板,并依照了蒸汽弹射机以及斜角甲板。六号舰“利维坦”号则没有完工,在数个改装计划都没有成型后最终被当做了宿舍舰使用,其锅炉则在荷兰人将“杜尔曼”号(“可敬”号)卖给阿根廷时一同卖给了后者。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5艘完工的“庄严”级航母,也没有任何一艘曾在英国海军服役,而是在完工后被直接出售给了外国。8艘“巨人”级则在二战后分别参加了朝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等行动,最终在50至60年代拆毁,仅有一部分被出售给了外国。

“巨人”级航空母舰线图。

在建造过程中被改建为维护航母的“英仙座”号。由于飞行甲板尾部被一个甲板舱室占据,事实上该舰的飞行甲板已经失去了降落飞机的能力,而仅能供那些完成维护或者维修,返回原搭载舰的飞机起飞。

1953年的“大洋”号航空母舰。

1957年驶离马耳他巨港的“荣誉”号。

1944年,在德文波特造船厂下水前的“可怖”号。

“大胆”号护航航母

二战爆发后,英军立刻开始动用航母进行反潜巡逻任务。理论上航母是很适合这个任务的—飞机拥有比水面军舰更快的出击速度而且视野也更好,一艘搭载几十架飞机的航母能够控制的海域范围要远超过任何反潜舰艇,而且潜艇大部分防空能力薄弱且自身生存力也不强,一架飞机就能够压制得它不得不深潜,从而无法攻击目标。然而用航母执行反潜巡逻任务也意味着航母自身遭到潜艇攻击的机率大大增加。英国向德国宣战后第12天,正执行反潜巡逻任务的“皇家方舟”号就遭到潜艇攻击,三天后,同样执行反潜巡逻任务的“勇敢”号被U-29潜艇击沉。至此,英军舰队航母在这短短半个月时间的反潜巡逻任务中只击沉一艘U艇,自身却损失一艘航母。如此高昂的交换比显然不是皇家海军能够承受的,于是皇家海军不得不立刻放弃了这种作战方式。

然而德军U艇在没有飞机压制的情况下只会变得更猖獗,英国人的商船队在U艇打击下损失惨重。不仅如此,如果没有飞机保护,德国空军的Fw 200远程侦察机也可以持续跟踪英国护航队并不断向U艇和德军袭击舰发送英国人位置的信息。无论从哪个层面看,英国人都迫切需要给护航队配备飞机。

作为对应方案,英国人先是给一些商船装上了弹射器以携带一架战斗机,如果遇到德军远程侦察机或者U艇的威胁就弹射器飞战斗机驱逐敌人,然后战斗机再在水面上迫降,并由护航舰艇救回飞行员。这种方法虽然有用,但把战斗机作为一次性消耗品的用法实在显得有点代价较高,因此海军部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只好是拿商船改装成小型航空母舰。1940年3月,被英国在西印度洋俘获的德国偷越封锁船“汉诺威”号被挑选用来改装成这种小型航空母舰。1941年1月22日,该船被送到布莱斯造船厂进行改装。1941年6月20日完工服役,当时舰名为“帝国大胆”号,不过海军部不喜欢这种商船式的名称,于是改成了“大胆”号。该舰的改装是很简陋的,实际上只是拆除原上层建筑并加装了层飞行甲板,没有安装机库,因此所有载机只能停放在飞行甲板上。

7月10日一架F4F型战斗机降落到该舰甲板上,这也是第一架降落到护航航母上的飞机。随后该舰进行了训练并于1941年9月13日搭载8架F4F开始了它的第一次护航任务。结果就在这次行动中,“大胆”号却首开记录,其F4F击落一架前来轰炸护航队的Fw 200飞机。其后的第三次护航护航队任务时,“大胆”号的F4F又一举击落4架Fw 200,自身只损失1架。

“大胆”号的第四次任务是护航从直布罗陀起航的HG 76护航队,这次任务中该舰只搭载了4架F4F。但船队此行却遭到德军10艘U艇围攻。战斗中“大胆”号的一架F4F发现并攻击了德军U-131号潜艇,虽然自己反被击落,但是U-131号也受损无法下潜,不久因为“鹳”号炮舰逼近而被迫自沉。德军其余潜艇很快发现了“大胆”号,U-751号对其发起鱼雷攻击并先后命中3枚鱼雷,“大胆”号在70分钟后沉入海底。

“大胆”号护航航母线图。

改装完成后的“大胆”号护航航母。

被英国海军俘获前的偷越封锁船“汉诺威”号。

“射手”号护航航母

“射手”号护航航母原为美国建造的“长岛”级护航航母二号舰,也是美国按照租借法案为英国建造的第一艘护航航母。“长岛”级相比最原始的“大胆”号有所改进,主要是添加了一层简易机库还有对应的一台升降机。除此之外,二者都尽其所能的精简至极。

1941年11月15日,“射手”号完工,其后美国海军首先使用了该舰一段时间,其间美军F4F型战斗机在该舰进行了起降训练,结果一架F4F因为弹射器故障而落入海中,但这只是该舰厄运的开始。1942年1月13日该舰的转向系统与罗盘又发生了故障,当然这还不算严重。当天晚些时候该舰撞沉了一艘4497吨的美国货轮,创造了它的第一个“击沉”记录,而且“射手”号本身也受损严重,动力系统瘫痪,派出去牵引它的第一艘拖轮却发现自身动力根本拖不动这艘航母,于是被迫放弃,该舰在原地瘫痪了17日才被第二艘拖船拖回去修理。

这块烫手山芋在3月正式由英国海军人员操作执行护航或反潜巡逻任务,虽然没再发生大的事故,但却仍然小故障不断。不过此时缺乏航空母舰的英国人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使用该舰。1943年5月23日,该舰的“箭鱼”用火箭弹击沉了德军U-752号潜艇,这是航空火箭弹这种新式武器首次击沉潜艇,也是该舰的第一个及最后一个猎杀记录。1943年11月6日,由于该舰的各种故障实在多如牛毛,英国海军将其退役,此后该舰主要作为仓库船或者宿舍舰使用。

1945年3月15日,“射手”号被转交给军事运输部作为飞机运输舰使用并改名为“帝国拉甘”号。1946年1月9日,该舰被还给美国海军。一个半月后的2月26日,该舰被美国海军除籍。1947年9月30日,该舰被出售给民船公司改装后作为客轮继续运营,在该舰剩下的民用生涯里,几经转手、改名,最后被一家中国台湾的公司买下。1961年11月7日,该舰又一次与一艘9003吨的挪威油轮相撞,受损严重,台湾公司立刻放弃了该舰,甚至拒绝为将它拖回海岸的美国政府付帐,该船残骸遂被美国政府在1962年1月12日出售并在新奥尔良被解体。

改造完成后的“射手”号航空母舰,照片摄于1943年,此时其甲板上停放有“剑鱼”式攻击机。

由于“射手”号属于美国“长岛”级护航航母,因此该舰并没有像英国自建护航航母那样使用金属甲板,其机库四周也几乎完全开放。

摄自一架刚刚起飞的“剑鱼”飞机的“射手”号航空母舰,此时其甲板上仍有准备起飞的舰载机。

“复仇者”级护航航母

“复仇者”级是“长岛”级的改进型,由美国根据租借法案为英国皇家海军建造。该级护航航母依旧由C3型货轮改装而来,不过扩大了飞行甲板与机库,所以能够搭载更多舰载机,同时航空作业效率也有所提高。此外,与之前的两艘英国护航航母相比,“复仇者”级还安装了一个小小的舰岛。

“复仇者”级共有4艘,这些航母原本都是为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不过其中四号舰“冲锋者”号在被移交给英军两天后,便于1941年10月4日又被还给了美国人,让其在美军编制(及开销)下训练英军舰载机飞行员。因此最终在英军服役的“复仇者”级仅有三艘。

1942年起,“复仇者”级陆续建成服役。与之前的“射手”号一样,该级舰也是各种毛病不断,故障频繁,为此“复仇者”号的英军舰长还专门起草了一份关于未来护航航母设计的建议,期望能够修正其设计缺陷。

“复仇者”级最早参与的大型行动是在1942年9月为PQ 18船队护航。由于之前的PQ 17船队损失惨重,北极航线曾一度中断。而为了确保此次行动能够成功,英军为其准备了包括“复仇者”号在内的强大护航兵力,而“复仇者”号也是该护航队唯一的一艘航母。行动中“复仇者”号的“箭鱼”飞机前后至少迫使7艘德军U艇下潜,并引导驱逐舰击沉了其中一艘U-589。不过该舰搭载的“海飓风”却没能驱离跟踪船队的德军水上侦察机,其原因在于“海飓风”搭载的7.7毫米机枪对拥有装甲的德国水上飞机毫无作用,导致英国人只能垂头丧气地看着它们继续跟踪船队。而就在侦察机的引导下,德军轰炸机与U艇一波接一波地对护航队发起攻击。“复仇者”号的“海飓风”奋力迎战并击落了24架敌机,但是对水上侦察机的攻击则依旧毫无效果,反倒是“海飓风”被对方自卫机枪击落一架。经过4天交战,41艘商船的护航队最终有31艘成功抵达苏联港口,部分因为这场战斗的教训,后来“复仇者”号换装了一些装有20毫米炮的“海飓风”。

下一场“复仇者”级参与的大规模行动是“火炬行动”,3艘“复仇者”级均被投入到了这场进攻北非法属殖民地的战役中,任务是提供空中支援。不过11月15日,曾经战绩卓著的“复仇者”号被德军U-155号潜艇发现并被其一枚鱼雷击沉,全舰舰员仅12人获救。除了“复仇者”号战沉外,行动中二号舰“欺骗者”号也被一架坠毁的“海飓风”撞伤了舰桥,不得不提前撤退。

在此后的战争时光里,“欺骗者”号成功完成了4次护航护航队的任务,其舰载机击沉或协助击沉了3艘U艇。而三号舰“冲击者”号仅仅担负一次护航任务后就于1943年3月27日在克莱德河口发生内部爆炸沉没了,528名舰员中有379人不幸随舰遇难。

硕果仅存的“欺骗者”号在1945年4月9日被还给美国海军,其后又被转交给法国海军,重命名为“狄克斯莫德”号。

在高海况环境航行中的“复仇者”号,此时其甲板涂布了迷彩,同时排放有6架“海飓风”战斗机。

正在大西洋上航行中的“复仇者”号(左)和“欺骗着”号(右)。

1943年2月,正在冰岛海域准备与JW53护航队一同起航的“冲击者”号,摄自“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

“攻击者”级护航航母

随着德军新服役U艇数量越来越多,在吨位战面前英国人越来越危险,英军迫切地需要更多护航航母。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也需要大量护航航母来在各岛屿间运输飞机或掩护登陆船队,所以美国的工业机器终于开始全速轰鸣,成果便是第一级大量建造的成熟护航航母“博格”级。

根据租借方案交给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一批11艘“博格”级被皇家海军称之为“攻击者”级。这些航母自1942年末开始陆续加入皇家海军,此时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已经被U艇逼到了悬崖边上。服役后的“攻击者”级立刻被投入到大西洋、北冰洋和地中海的反潜护航任务中,在这类任务中创造最惊人战绩的是“追赶者”号—该舰在为前往苏联的北极护航队护航时在1944年3月4日到6日的3天时间里击沉了U-472号、U-366号和U-975号3艘潜艇。在将德军潜艇逐出北大西洋后,一些德军远洋潜艇又前往印度洋活动试图开辟新的战场,结果“攻击者”级再度出击,“战斗者”号于1944年3月用舰载机攻击并引导驱逐舰击沉击伤了德军在印度洋活动的1艘补给船及两艘U艇。如此压力下,德军U艇在印度洋的攻势也告失败。

除反潜外,“攻击者”级自1943年下半年德军U艇压力减轻后还被投入到包括西西里战役在内的多场登陆作战中,以几乎全战斗机的配置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它们的活动有效保障了盟军在夺得附近地面机场前的制空权。此外,“攻击者”级在轰炸德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行动中也曾现身,以战斗机群保障了行动的空中安全。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战事基本平息后,“攻击者”级又前往亚洲继续对日作战。所有“攻击者”级都熬过了战争,甚至没有受过大的损伤。

1945年到1946年,“攻击者”级被陆续归还给美国海军。不过美国海军随后便将它们退役并出售,大部分“攻击者”级被民船公司买下并改装成商船继续运营,少数直接解体。

战争结束后与1945年9月进入新加坡的“猎人”号护航航母,此时甲板上排列着“海火”战斗机。

自“跟踪者”号(远景)起飞的三架“复仇者”攻击机,此时这三架飞机正准备前往挪威进行轰炸,照片摄于1944年9月。

“统治者”级护航航母

自第二批“博格”级护航航母开始,美国建造的护航航母进入了全新建造阶段,即护航航母不再由已建造大半甚至已完工的商船改装,而是自开工起已经是护航航母,后来更发展出设计之初便作为护航航母的“卡萨布兰卡”级与“科芒斯曼特湾”级。除了建造上的区别外,第二批“博格”级相比第一批“博格”级还加强了军舰的防空火力配置。

第二批“博格”级共建造了24艘,其中有22艘被移交给英国皇家海军。因本批22艘大多以各种头衔的统治者命名,皇家海军将其称之为“统治者”级。也有资料以其首舰舰名将本级称之为“亲王”级。“统治者”级是皇家海军史上单级数量最大的航母,它们的到来彻底锁定了大西洋之战中盟军的胜局,德军U艇再也无法在大洋上自由行动了。在大西洋局势基本安定的情况下,相当数量的“统治者”级也被投入太平洋战场,但由于与日军的战斗要激烈得多,因此英军主要将不适宜高强度对抗的护航航母用于辅助任务而非直接前线对抗。

除1944年8月22日被德军U-354号潜艇击伤的“印度长官”号与1945年1月15日被U-1172号击伤的“领主”号未予维修便草草退役外,其余的“统治者”级都安然度过了战争,很多护航航母还被投入到运送盟军战俘返回家乡的任务中。1945年到1946年,“统治者”级被陆续归还美国。与“攻击者”级类似,美国海军随后便将它们直接退役出售,大部分“统治者”级被改回了商船,其余则直接解体。

在1944年一次试航中进行高炮射击实验的“印度王公”号。

“活跃”号护航航母

1944年5月4日,由“女王”号派出的舰载机在挪威空袭了一个德国潜艇基地,并击沉U-711号潜艇,后者也是二战期间英国海军击沉的最后一艘U艇。

“活跃”号是英军自行改装的第二艘护航航母。该船本是在卡利登船厂作为冷藏运输船建造的“忒勒马科斯”号,1941年2月该船被军事运输部征用并重命名为“帝国活跃”号,担任军用运输舰。由于皇家海军希望改装更多的护航航母而军事运输部又不愿意抽调已建成商船去给海军,所以军事运输部于1942年1月把未建完的“帝国活跃”号调拨给了海军。该舰随即被皇家海军重命名为“活跃”号,并将其改装成了护航航母,于1942年9月29日完工服役。

作为一艘英国造护航航母,“活跃”号与美式护航航母有较大差异。其飞行甲板为钢制建造,而非美国护航航母所采用的木甲板。该舰的机库也为英国航母常用的封闭式,而非开放式。此外,“活跃”号并没有像美国护航航母那样装备两部升降机,而只有一部。在动力系统方面,“活跃”号为双轴推进,而非美制护航航母的单轴布局。

服役后的“活跃”号最初主要被作为训练舰使用,负责为飞行员提供着舰训练。直到一年多以后的1944年1月12日,该舰才开始搭载作战飞机部队准备实战。1944年1月29日,“活跃”号正式投入大西洋反潜行动,总计参与了9次护航行动。1944年3月,该舰又被投入北冰洋护航行动中,并和“追踪者”号共同击沉了德军U-288号、U-355号两艘潜艇,还击伤了U-362号、U-673号、U-990号三艘潜艇。之后该舰重返大西洋执行任务,并在它剩下的战斗生涯中护航了16个护航队。

1944年8月,“活跃”号成为飞机运输舰,后被派往东印度舰队。战争结束后,“活跃”号被投入到运送盟军战俘返回家乡的任务中。1945年退役进入预备役舰队,1946年3月25日被出售给民船公司,之后改为商船继续运营到1967年,同年出售并在日本三原市解体。

刚刚投入服役的“活跃”号航空母舰,摄于1942年10月。

航行中的“活跃”号。相比美制护航航母,该舰由于考虑到了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舰型上要显得更为精悍坚固。

“奈拉纳”级护航航母

较为成熟且较为成功的“活跃”号让英国海军部对建造更多护航航母产生了兴趣,一如既往,军事运输部并不愿意把已建成商船调拨给他们,于是海军部最终只得到了三艘尚未下水的在建快速货轮。不仅如此,这三艘货轮甚至还分别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三个船厂。大概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理差异,最终改造出来的三艘“奈拉纳”级护航航母也各有细微差异。

与之前的“活跃”号一样,“奈拉纳”级同样为与美式护航航母截然不同的钢质飞行甲板、封闭式机库、单台升降机与双轴推进设计。此外,三舰均为铆接船体而非美国护航航母常见的焊接船体。

1943年12月,“奈拉纳”号与“维迪克斯”号首先服役,两舰在搭载作战飞机部队后与“活跃”号一同于1944年1月末离开原驻地准备执行战斗任务。由于此时英军已经拥有足够的护航航母为每一个护航队提供护航,因此英军开始抽调多余的护航航母组成U艇猎杀群,在大洋上捕猎德国潜艇。“奈拉纳”号与“维迪克斯”号的第一次任务便是作为U艇猎杀群核心搜索德军U艇。结果1月31日“奈拉纳”号就遭遇危险—在其放飞飞机时该舰无意中暴露在德军U-592号潜艇面前,幸而护航的“野鹅”号炮舰及时发现了U-592号并对“奈拉纳”号发出警告,才使护航航母有惊无险地躲过一劫。U-592号随后被“野鹅”号与“欧椋鸟”号两艘炮舰击沉。

3月12日,“奈拉纳”号与“维迪克斯”号编队首开记录,不过是失败的记录,它们的“箭鱼”攻击机在攻击德军U艇时3次投下的深弹全部没有爆炸,1架“箭鱼”的后座机枪手反被德军U艇的高炮打死。3天后的3月15日夜,在装备反潜雷达的“箭鱼”引导下,英军反潜舰艇终于击沉了德军U-653号潜艇。由于这段时间天气持续恶劣,两艘护航航母上的舰载机群事故不断。3月24日,1架坠毁在飞行甲板上的“箭鱼”更因为引爆了航空深弹而在甲板上炸出个大洞,才出航16天的“奈拉纳”号不得不返航修理。在这16天里,两舰的舰载机群没有在敌火下损失一架,却因为事故损失或者损坏了10架。

之后“维迪克斯”号继续在海上执勤,直到5月6日该舰的“箭鱼”才击伤了一艘德军U艇U-765号。战绩寥寥的同时,“维迪克斯”号的舰载机群因为天气恶劣而继续不断损失,5月9日该舰的升降机马达也坏了,导致舰员不得不用人力驱动升降机工作。到“维迪克斯”号不得不返航时,该舰出航时所带的飞行员只剩35%依然健康。

1944年2月,“坎帕尼亚”号服役,该舰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护航队,特别是北冰洋护航队。与其他地区不同,德军在挪威一直拥有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北冰洋航线直至1945年时仍会遭到德军包括空军在内的较大威胁。在多次护航任务中,“坎帕尼亚”号和其他护航航母击落了大量来袭德机并击沉或协助击沉了数艘德军U艇。

三艘“奈拉纳”级都平安度过了战争,从未被敌军击中,不过它们的舰载机群却在各种事故中损失甚多,特别“奈拉纳”级前两艘因此自身也多次受伤。战争结束后,英军不再需要护航航母。“奈拉纳”号于1946年被转让给了荷兰海军,被荷兰人重命名为“杜尔曼”号服役到1948年并被归还给英国人,英军随后将其出售给民船公司,并被改装为商船运营到1971年解体。“维迪克斯”号则在远东短暂服役后于1947年被当初订造该船的民船公司购回,改装为商船运营到1971年解体。“坎帕尼亚”号是唯一在战后没有如此平淡结局的。该舰于1945年退役进入预备役舰队,1951年又被改装为展览船。在那之后,“坎帕尼亚”号又接受改装,成为英国试爆第一枚原子弹的“飓风行动”指挥船。但是改装完毕后英国人却觉得该舰因为种种原因不适合做该次行动的指挥船,于是“坎帕尼亚”号也就无缘目睹英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了。1952年12月,“坎帕尼亚”号退役,1955年在布莱斯解体。

1944年3月27日,停泊在锚地中的“坎帕尼亚”号。

正伴随着护航队在大西洋航行中的“奈拉纳”号。

“奈拉纳”号护航航母,此时其舰首停放着4架“海飓风”战斗机。

“比勒陀利亚城堡”号护航航母

“比勒陀利亚城堡”号护航航母最初为联合城堡航运公司战前订造的“比勒陀利亚城堡”号客轮,于1938年10月12日下水。战争爆发后,建造中的“比勒陀利亚城堡”号于1939年10月被英国海军部征用作为辅助巡洋舰,加装了152毫米炮和76毫米炮后于11月开始服役,其主要巡逻范围为南太平洋地区。1942年7月,皇家海军决定将其改装为护航航母,8月海军部正式出资向联合城堡航运公司买下了该船,改装工作同时开始。

如同其他英国护航航母一样,“比勒陀利亚城堡”号也是钢质飞行甲板、封闭式机库、单台升降机与双轴推进设计。此外,与其他毫无防护的护航航母不同,“比勒陀利亚城堡”号护航航母在弹药库与操舵室备有轻型装甲防护,而且该舰水下部分还布置了缓冲结构以抵御鱼雷爆炸的冲击。

1943年8月9日,“比勒陀利亚城堡”号作为护航航母改装完毕,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护航航母。不过这艘最大的护航航母一直被用作实验和训练用途,从未执行过实战任务,因此也就毫无战绩。不过1945年,“比勒陀利亚城堡”号被用来进行了两次历史性实验。一是1945年4月5日,试飞员埃里克·布朗(Eric Brown)驾驶一架前三点式起落架飞机降落到该舰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前三点起落架飞机在航母上的降落,当时英国人乃至世界航空界对于速度较快的喷气机能否有效着舰及如何着舰正进行着广泛的探讨,这次实验为年末埃里克·布朗驾驶前三点起落架喷气机创造喷气机史上的第一次着舰进行了探路。二是1945年5月29日,一架经过改装的T-20型滑翔机在该舰上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滑翔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索一些空气紊流方面的问题。

1946年,“比勒陀利亚城堡”号被卖回给了联合城堡航运公司并被改装回客轮,不过船名改成了“华威城堡”号运营到1962年,之后该舰被出售并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解体。

1943年8月,停泊在锚地中的“比勒陀利亚城堡”号护航航母。

商船航母

商船航母(Merchant Aircraft Carriers,简称MAC)是英国在美国造护航航母大量投入现役前的一个过渡时期护航手段。它们原本是运粮船或油轮,在维持大部分原运输能力的前提下进行了非常有限的改装以提供一定的航空作业支持条件。从设计特点上说它们与“大胆”号比较近似,只不过仍然保留了运输能力。但是之所以将它们称为商船航母而非护航航母的最大原因,则在于这些舰艇并不归属于皇家海军,船籍仍然属于原商船公司,船名也是商船名称而非皇家海军舰名,操作人员也依旧是商船水手而非皇家海军官兵,唯一属于皇家海军的部分只有它们的炮手和舰载机部队。

商船航母的概念最早由海军部提出,当然若是真由海军部像“大胆”号那样来建造,那么无论多么简陋都是皇家海军的护航航母了。不过由于海军部对于在计划中那些航速只有12节左右,且稳定性极差的简易航母上进行航空作业实在缺乏信心,所以实际上找来改造成护航航母的大多是18节左右航速、标准排水量上万吨的快速货/客轮。不过无论如何,英国商船建造总监杰姆斯·利思戈爵士还是以私人身份完成了12节商船航母的基本设计并表示愿意在他的家族造船厂先行建造两艘,唯一条件便是这些航母的编制必须隶属运输部,而非海军。1942年6月,军事运输部调拨了第一批两艘在建运粮船,并将其交给了本泰兰造船公司改建为商船航母,成为了商船航母的开山之作。而这些商船航母,也成为了除日本陆军航母以外世界上仅有的非海军航空母舰。

商船护航航母共分4级,其中两级由运粮船改装,另两级由油轮改装。其中两级运粮船航母和一级油轮航母均是由英国军事运输部订造的运输舰,其船名中都包含“帝国”二字,按照命令改装为商船航母。为表示身份,它们的船名在改装后都统一加上了“Mac”,即“商船航母”的简写。最后一级油轮航母则由民船公司的已建成油轮改装。商船航母在维持70%左右的原货舱(运粮船)或80%左右的原油舱(油轮)的情况下加装了一层飞行甲板与小型舰桥,其中由运粮船改装的两级商船航母还拥有一个可以储存4架“箭鱼”攻击机的小机库及一台升降机,而油轮改装的两级则因为油料管道布置的关系不能加装机库。绝大部分商船航母一般也只搭载4架“箭鱼”,所以运粮船航母的所有飞机都可以被放入机库中保存,而油轮航母的所有飞机则只好系留在甲板上日晒雨淋了。

所有19艘商船航母都安然度过了战争,战后它们被重新改装回商船继续运营,大部分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被解体。

“亚历克西亚”号商船航母,该舰原为一艘隶属于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油轮。

两架停放在“阿塞纽斯”号商船航母甲板上的“剑鱼”飞机,此时该舰正在北大西洋或北冰洋地区行动,甲板上已经铺满了冰雪。

“大胆”级/“鹰”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光辉”级和“怨仇”级载机量相对较小,而太平洋战争的经验已经告诉英国人,如果航母没有较大的载机量,那么在未来海战中便会像没有弹匣或弹仓的步枪一样,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为此,英国海军在40年代初决定建造4艘放大版的“怨仇”级航空母舰,新舰将与“怨仇”级一样安装两层机库,但与此同时尺寸有所放大,因此载机量也有所增加。1942年,“大胆”号和“鹰”号首先开工,一年后“无阻”号和“非洲”号也跟着铺设了龙骨。不过在战时条件下,即使是同年开工的“巨人”级轻型航空母舰,工程进度也要远远落后于计划,更何谈大型的“大胆”级航空母舰。因此直到二战结束时,也没有一艘能够完工。与此同时,英国海军还在建造“大胆”级的过程中,发现原先设计的机库高度太小了,根本无法容纳未来几年内将要列装的喷气机甚至新式大型活塞舰载机。

由于工程进度极低以及技术设计落伍两方面的因素,英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便直接取消“鹰”号和“非洲”号的建造工作。“大胆”号和“无阻”号则被分别更名为“鹰”号以及“皇家方舟”号,以纪念皇家海军之前建造的同名航母。不过虽然“鹰”号在1946年便已经下水,但两舰的工程还是中断了数年,直到1951年和1955年才分别服役。在服役当时,两舰并没有安装斜角甲板,使用的弹射器也仍是动力较差的老式液压弹射器。此时两舰标准排水量为36800吨,航速31节,装备“海火”战斗机、A-1攻击机、“飞龙”攻击机等活塞式舰载机,后来还装备了一部分“海鹰”式喷气战斗机。

由于两艘“大胆”级服役的50年代恰好是海军航空兵自活塞舰载机向喷气式舰载机过度的阶段,因此几乎是自“鹰”号完工之日起,英国海军便开始筹划对其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最初海军方面曾希望依照“胜利”号的工程对其进行全面改造,但最终却因为预算问题而没能如愿。不过即使如此,改装的最终方案规模却也还是相当庞大。除舰桥将会完全重建以容纳更新的雷达和指挥设备以外,其飞行甲板更是将会完全重建,以便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增设8.5度的斜角甲板。原先飞行甲板上安装的两组液压弹射器自然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动力更大的蒸汽弹射器。此外,“鹰”号还将在改装中拆除掉所有防空炮,代之以“海猫”式防空导弹。1959年,“鹰”号被送入德文波特船厂进行改造,1964年5月工程完工。此时“鹰”号的标准排水量已经上升到了440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除美国海军以外最大的航空母舰,舰载机也全部更换为“海盗”式攻击机、“海雌狐”战斗机、“弯刀”战斗机等喷气式舰载机,仅有反潜机为活塞动力的“鸬鹚”式。与改装前相比,由于所搭载的飞机体积明显增大,“鹰”号的载机量也从60架下降到了45架。在“鹰”号完成改造前两个月,“皇家方舟”号也开始了改装,其改造工程于1967年2月结束。

虽然耗时5年的改装使两舰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但讽刺的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它们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相对而言,虽然“海盗”式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攻击机,“海雌狐”和“弯刀”两种战斗机性能却十分落后,甚至无法进行超音速飞行。因此英国海军也不得不开始计划为“大胆”级装备F-4“鬼怪”式战斗机。这种飞机的发动机又装有加力燃烧室,要求航母必须装备液冷式阻焰板才能使用,而“鹰”号此时装备的阻焰板却仅仅是一块可以扬起的厚重钢板而已。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当英国人在“鹰”号上对F-4战斗机进行测试时,他们担心阻焰板会被F-4的加力尾焰烧坏,不得不在弹射器后方安装了一块单独的钢板。每当一架F-4起飞之后,地勤人员便会用消防龙头冲洗临时阻焰板为其降温,之后才能安排下一架F-4起飞。相比之下,由于“皇家方舟”号的工程开始较晚,因此在改装时便考虑到了搭载美国F-4“鬼怪”式战斗机的要求,但“鹰”号却要单独花费500万英磅来再次进行改装。但在1966年,英国海军因为预算紧张而决定大幅削减航母数量,并为此将“人马座”级航母改编为宿舍舰,而“鹰”号的改装也自然随之遭到了否决。到1972年1月,“鹰”号退出了现役,并在朴茨茅斯港拆掉了雷达等设备。之后该舰又被送回了出生地达文波特,将不少零部件从船体上拆解下来,作为“皇家方舟”号的备件保存,船体则最终于1978年开始被解体。

建成时的“大胆”级航空母舰三视图。

在确定“鹰”号不会接受进一步改装的同时,海军将订购的48架F-4战斗机中的20架转交给了皇家空军,另外28架中则有12架成为了“皇家方舟”号舰载机。1963年,“皇家方舟”号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舰载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试验舰,而该机便是在某些国家一直服役至今的“海鹞”式。事实上,早在1966年时,英国海军便曾决定应在1975年之前将所有攻击型航空母舰退役,而这也就是“鹰”号退役的原因所在。但当“鹰”号真的退役之后,英国人却又开始认为仅凭岸基航空兵无法掩护英军在全球的行动,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无敌”级又要到1980年以后才能服役。两相矛盾之下,“皇家方舟”号便一直服役到了1979年,其间并未参加任何战事,甚至连战斗部署都不曾经历。第二年,该舰被拖到苏格兰拆毁。

1978年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停泊在一起的“皇家方舟”号,相形之下,后者体型便要显得狭窄许多了。

在地中海航行中的“鹰”号航空母舰,此时该舰已经接受了大改装,成为一艘现代化航空母舰。

服役后不久的“皇家方舟”号,照片摄于1957年。与当时绝大部分英制航空母舰相同,该舰虽然开辟了斜角甲板,但并没有对飞行甲板进行根本性的结构改变。

增设了斜角甲板后的“大胆”级攻击型航空母舰三视图。

在“鹰”号退役后,从该舰旁边驶过的“皇家方舟”号,其甲板人员则分列甲板四周,向“鹰”号致敬。

服役后不久前往法国土伦访问的“皇家方舟”号。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张“皇家方舟”号航拍照片,此时该舰甲板上停放的大多均为F-4战斗机。

“马耳他”级

自条约时代结束之后,英国海军始终在建造装备厚重甲板装甲,但载机量相对较少的装甲航空母舰。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却逐渐发现这些航空母舰由于载机量过少,独立行动的能力较差,除在大西洋等毫无对方海军力量威胁的海域行动以外,即使是在地中海面对实力和作战意志并不强的意大利人,自己的航空母舰也必须与战列舰亦步亦趋,不敢独立行动。相比于美国和日本海军所能够进行的大规模航空战,英国航母所能担负的任务被限制在了舰队防空、小规模空袭、反潜巡逻等任务上。为此,皇家海军在二战中期也决定开始设计一型强调载机量的大型航空母舰,这便是“马耳他”级。不过在选择大载机量的同时,英国人也并不愿意放弃原有的厚重装甲,这便导致“马耳他”级航母最终成为了一型与美国“中途岛”级排水量相当的巨型航母。

“马耳他”级完成想象图,如果该级舰能够完工,将会成为迄今为止排水量最大的英国航母。

按照设计方案,“马耳他”级将成为英国历史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并将一直保持这一纪录直到“伊丽莎白女王”级于2016年建造完成时为止。根据设计方案,“马耳他”级航空母舰长度将达到273米,甚至比“中途岛”级还要更长一些。新舰的排水量也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47350吨,相较此前皇家海军的主力航母“光辉”级增加了整整一倍。与此同时,“马耳他”级依旧安装有厚达100毫米的飞行甲板装甲,在面对日本神风自杀机时要比木制甲板远为坚固可靠。而且与先前的英国航母不同,“马耳他”级并没有采用封闭式机库,而是采用了美国式的开放式机库,以便舰载机能够在机库中提前热车,减少甲板作业时间。只不过由于英国人的方案导致机库有效面积要远小于“中途岛”级,导致其载机量仅有80架左右,远不及后者的130架。升降机方面,“马耳他”级也安装了英国航母中前所未有的4座,其中两座依旧按照惯例安装在飞行甲板中线上,另外两座则被安装在飞行甲板舷外,而后者自然是得益于采用了开放式机库所获得的好处,因为封闭式机库是无法采用舷外升降机的。由于飞行甲板极为宽大,且升降机数量较多,因此其航空作业效率也远比先前的英国航母更高。动力系统方面,新舰安装了8座锅炉和4组蒸汽轮机,可为航空母舰20万轴马力动力,推动近50000吨的航空母舰达到33.25节高速,甚至比大部分英国舰队航空母舰都要快。

1943年7月,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英国海军部便向船厂下达了3艘“马耳他”级航空母舰的订单,其中三号舰的预算来自于取消建造的“大胆”级航空母舰四号舰“非洲”号。不过由于战争期间英国各大船厂订单繁忙,无暇开工这三艘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战舰,因此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订单取消时为止,3舰也均没有开工。

“人马座”级

在开工了16艘1942年型轻型航空母舰之后,英国海军又在1944年开工了8艘新的轻型航母。与1942年型航母相比,这一批最初被称为“竞技神”级的新航母在排水量方面明显要更大一些,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22000吨,甚至比被美国海军定义为大型航母的“约克城”级还要更大。不过由于“竞技神”级也同样是一型应急性质的航空母舰,其排水量却并不能反映出实际战斗力水平—该级航母在使用活塞舰载机时仅能搭载42架飞机,而最大航速也仅有28节,战斗力与日本海军利用邮轮改造的“飞鹰”级航母相近,只不过“竞技神”级拥有着25至50毫米厚的装甲甲板,防护能力稍强一些。

由于要优先建造16艘1942年型轻航母,“竞技神”级的建造进展自然就要比前者更为缓慢,而且与1942年型轻型航母一样,“竞技神”级的设计方案也在随着建造过程中航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更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部8艘“竞技神”级没有一艘完工,甚至也还没有一艘能够下水。在1947年,被重新更名为“人马座”号的首舰才终于下水,原先的“竞技神”级也随之被称为“人马座”级。而在那之后工程还是依然处于近乎停工的状态,仅有少量工人还在维持着航母极低的工程进度。1953年9月1日,“人马座”号终于在开工后的第10年开始服役。而在此时,几乎全世界的舰队航母都在经历着增设斜角甲板的改装,但“人马座”号服役时却并没有设置斜角甲板,因此难以搭载喷气机执行航空勤务。直到1956年至1958年间,“人马座”号才接受了一次改装,对原有飞行甲板左舷进行小规模改装,使其得以开辟出一道外倾6度的斜角甲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马座”级的斜角甲板几乎完全没有突出舷外的部分,因此几乎可以被视为只是在一块全通飞行甲板上人为分划出了两块作业区而已,若非英国海军同时还为其安装了蒸汽弹射器,其拥挤的飞行甲板依然无法承担喷气机作业压力。

在完成改装之后,“人马座”号终于开始搭载“海鹰”、“海雌狐”战斗机等喷气机,但由于过于拥挤的飞行甲板上几乎完全没有系留飞机的空间,其载机量一下子减少到了26架,甚至要比某些不足两万吨的航母还要更小。1960年,“人马座”号参与了电影《猎杀“俾斯麦”号》的拍摄过程,在影片中同时扮演了“光辉”号和“皇家方舟”号两艘航母(只不过影片中“人马座”号始终喷涂着属于自己的R06舷号),还为此搭载了3架“剑鱼”鱼雷机。在此期间,二号舰“海神之子”号、三号舰“堡垒”号以及原名“象”号,后为纪念二战中沉没同名舰而依照原八号舰舰名更名的四号舰“竞技神”号相继服役。而“蒙莫斯”号、“独眼巨人”号、“高傲”号以及八号舰“竞技神”号则被彻底取消建造。与“人马座”号相比,后三艘完工的同型舰在竣工时便已经设置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因此自竣工伊始便可以搭载喷气机作业。其中“竞技神”号的斜角甲板外张角度更大,伸出了舰体左舷,使该舰拥有了同级舰中最强的航空作业能力。

由于改装工作,“人马座”号错过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而那时“竞技神”号又还没有完工,因此只有“海神之子”号和“堡垒”号参加了当年年底的行动,其中仅“堡垒”号便出动了将近600架次飞机,在当地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后的几年间,由于大西洋已经成为了美苏较量的舞台,英国海军的主要行动范围便集中在了中东地区,而4艘“人马座”级自然也随之将行动重点集中在了那里,除执行航空任务以外,各舰还时常会搭载一些陆战部队,随时做好在海外维护英国利益的准备。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紧缩,财政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其拥有的航母舰队,在这一背景下,排水量和载机量都比较小的“人马座”级自然首先成为了裁剪对象。1964年,服役刚满十年的“人马座”号便退出了现役。原本英国海军曾计划将所有4艘“人马座”级均改装为类似于两栖攻击舰的所谓“突击队航母”,但最终“人马座”号却在1965年被从这一计划中刨除了。在作为宿舍舰闲置数年后,该舰最终在1972年被解体。

与“人马座”号不同,“海神之子”号和“堡垒”号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接受了“突击队航母”的改装,在作战时能够容纳800名陆战队士兵。但即使如此,“海神之子”号的服役生涯也仅仅被延长了10年左右,至1973年便退出了现役,其间仅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期前往东巴基斯坦救援英国侨民。与此相比,“堡垒”号和“竞技神”号一直服役到了80年代初期,后者由于战斗力较强,因此直到1973年才被改装为突击队航母。到1981年,也就是在“堡垒”号退役的同一年,“竞技神”号又增设了上扬8.5度的滑跃甲板,舰载机也被更换为“海鹞”战斗机(最多可搭载28架)。

不过事实上,按照英国海军的计划,“竞技神”号虽然接受了改装,但还是要在1982年退役,将日不落帝国的大洋完全留给“无敌”级航空母舰统治。不过就在这一年4月,阿根廷占领了自己东海岸外海的英国殖民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方面随即作出强硬回击,在当月月底便派出了第317特混舰队前去重新夺回马岛。原本计划退役的“竞技神”号也不得不披挂上阵,搭载着12架“海鹞”战斗机和18架“海王”直升机成为舰队旗舰,与新服役的“无敌”号一同作为核心战斗力前往南太平洋作战。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虽然特混舰队曾多次遭遇阿根廷空军轰炸,但在“海鹞”的保护下,“竞技神”号依旧毫发未伤。而且由于英国海军还曾利用集装箱船为舰队运送补充飞机,“竞技神”号的舰载机数量出人意料地越打越多。到起航数星期后,该舰已经拥有了16架“海鹞”战斗机、10架来自英国空军的“鹞”式战斗机,直升机数量则被减少到了10架。夺回马岛后,英国海军推迟了“竞技神”号的退役时间,并将其一直使用到了1984年4月。1986年,该舰被卖给了印度海军,以取代后者手中老旧不堪的“维克兰”号航母。

“人马座”级航空母舰三视图。

服役之初的“人马座”号航空母舰,由于甲板面积的限制,此时其斜角甲板角度很小,所能起降的飞机也仅限于小型喷气式舰载机。

1962年的“城堡”号(左)与“海神之子”号。

1959年正在进入悉尼港的“海神之子”号航空母舰。

英国海军服役生涯晚期的“竞技神”号。

1961年的“竞技神”号,此时正巧是该舰安装滑跃甲板之前的20年。

“无敌”级

在1966年因预算原因而决定取消所有舰队航空母舰之前,英国海军曾计划建造一种标准排水量高达54000吨的CVA-01型攻击型航空母舰,而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计划中列入了一型6000吨级的直升机导弹巡洋舰,以期利用后者为攻击型航母提供掩护。在所有舰队航母都被取消之后,英国人不得不对原先计划排水量为6000吨的直升机巡洋舰进行扩大设计,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舰队缺乏大型航空母舰的舰队反潜能力空白。在这一基础上,设计部门提出了两套方案,其中一套12500吨的方案形式十分接近于前苏联的“莫斯科”级,即舰首方向为导弹甲板,安装有各种反舰、反潜以及防空导弹,舰体中央则为舰桥、雷达以及指挥设施,舰体后部则为一个能够安放6架“海王”直升机的飞行甲板。另一套排水量17500吨的方案则拥有全通式飞行甲板,所有导弹均被安装在舰体右前方,可搭载9架“海王”直升机。1970年,这套方案被扩大到了18750吨,而其定义也被更改为“全通甲板指挥巡洋舰”。

早在1963年,“鹞”式战斗机便成功在“皇家方舟”号上完成了起降试验,“全通甲板指挥巡洋舰”的设计工作有了一丝曙光。因为这样一来,这种原本只是直升机巡洋舰的战舰便可以通过自己搭载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而部分获得舰队航母的作战能力。同年4月17日,维克斯造船厂终于得到了首艘新舰的合同,并在3个月后开工建造这艘被命名为“无敌”号的直升机巡洋舰。只不过此时这一方案已经再次扩大到了19000吨,所有舰载导弹已被削减至舰首的一组“海镖”防空导弹,但舰载机仍仅为“海王”直升机。直到1975年,在意识到只有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母才能对抗苏联海上威胁之后,一直以来因财政紧张而对一切与“航母”二字有关的舰艇都极为敏感的英国政府才终于批准海军可以在新直升机母舰上搭载正在研制的海军型“海鹞”式战斗机,并将战舰升级为轻型航空母舰。

而这样一来,设计人员也不得不再一次对新舰进行修改。由于长度仅170米的飞行甲板无法满足“海鹞”战斗机在最大负载下起飞的要求,设计人员在飞行甲板前段设置了一块上翘7度的滑跃甲板以辅助战斗机起飞。1976年和1978年,二号舰“卓越”号和三号舰“皇家方舟”号也相继开工,在建造三号舰“皇家方舟”号时,滑跃甲板的上扬角度还被增加到了12度。

就在海军满怀期待地建造这三艘自二战后英国首次开工的航母时,英国的经济状况却已经陷入了泥潭。在1980年“无敌”号服役不久后,英国政府便决定将航空母舰数量削减到两艘,并随之在1982年一度与澳大利亚海军达成协议,计划将这艘新锐舰以1.75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后者,以取代其运气不佳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澳大利亚海军甚至已经为该舰准备好了舰名“澳大利亚”号。不过随着1982年4月马岛战争的爆发,“无敌”号的出售合同也被推迟,该舰搭载着8架“海鹞”战斗机以及12架“海王”直升机与“竞技神”号一同前往南太平洋作战,并在整场战争中表现十分活跃。虽然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方面取胜而告终,但这却还是似乎警告着英国人,日不落帝国已经威风不再,如果皇家海军被迫继续削减实力的话,那么像阿根廷人夺取马岛一样的事情便会在世界各地一再重演。所幸澳大利亚人也通情达理,在当年6月1日,也就是马岛战争正式结束20天之前,便告知撒切尔夫人,如果英国政府不再希望出售“无敌”号的话,那么澳大利亚方面是可以解除合同的。整整一个月后,英国国防部最终宣布取消出售“无敌”号的计划。

马岛战争结束后,随着近防系统的研制,依旧在建的“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分别增设了3座美国的六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在从马岛返回之后,“无敌”号也在大修中安装了3座“密集阵”近防炮。只不过后来“无敌”号和“卓越”号又以荷兰生产的七管30毫米“守门员”近防炮取代了“密集阵”,而“皇家方舟”号建成后便没有再对此进行改装。

在20世纪90年代包括海湾战争以及21世纪初伊拉克战争之内的一系列冲突中,由于“海鹞”战斗机性能较差,在以美国海军和空军占主角的空战行动中,“无敌”级并没有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湾战争中甚至没有一艘直接参战,仅有“皇家方舟”号曾前往亚得里亚海方面执行警戒勤务。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也依然仅有“皇家方舟”号参与了行动,舰载机中还曾有两架“海王”在作战行动中相撞坠毁。在20世纪90年代末,三艘“无敌”级相继接受改装,拆除了舰首的“海镖”防空导弹,并利用原先导弹平台的空间延长了飞行甲板长度。2006年,随着“海鹞”战斗机的退役,“无敌”级成为了真正的直升机母舰,而它们较小的飞行甲板以及高度较矮的机库也无法容纳F-35战斗机,因此到了2011年时,“无敌”号和“皇家方舟”号便已经退役,仅有二号舰“卓越”号至今依旧在役,并计划一直使用到2014年为止,但“伊丽莎白女王”号最早要到2016年才会投入服役,而这也将使皇家海军在2014年至2016年间面临着将近100年来首次没有航空母舰的窘境。

“无敌”级航空母舰三视图。

1990年时的“无敌”号航空母舰。

1997年4月,与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一同航行中的“卓越”号,与前者相比,“卓越”号就如同一艘护航航母般渺小。

建造中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照片摄于1981年3月7日。

“皇家方舟”号的下水仪式,1981年6月2日。这也是至今为止,即“伊丽莎白女王”号下水前,英国下水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与两艘“尼米兹”级一同航行中的“卓越”号。

在开放日中接纳平民参观的“皇家方舟”号机库,可见其内部空间十分狭小。

“伊丽莎白女王”级

如前所述,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曾经试图建造一型被称为CVA-01型的大型攻击型航母,其排水量在54000吨左右,可搭载36架F-4战斗机。海军部甚至已经在1963年为首舰划拨了5600万英镑的预算。但当时的执政党工党却在财政压力下取消了这一计划。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同样又是工党的一项重新评估所有军备发展计划的工作,才使英国政府终于认识到“无敌”级航空母舰在性能上根本无法满足皇家海军未来在海外执行航空勤务的需要,只是由于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对手阿根廷实力过于薄弱,才使英国人在过去15年中没有认清这一问题。1998年7月,评估报告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皇家海军没有继续改装升级“无敌”级的必要,并建议海军建造3万至4万吨级,能够搭载50架作战飞机的全新航母取而代之,而其结果便是今日英国海军计划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在那之后,英国海军展开了设计招标工作。不过很显然的是,3万至4万吨的航母不可能搭载50架作战飞机,而这一次皇家海军不愿意再为预算妥协,一下子将新航母的吨位级别提升到了65000吨,一旦建成,便将成为仅次于“尼米兹”级和“库兹涅佐夫”级的超级航空母舰。不过在航空母舰开工之前,英国海军也不得不在各种方案之间权衡考量。在各种不同的设计中,最具野心的方案将为其安装蒸汽/电磁弹射器、拦阻索以及斜角甲板,搭载海军型“台风”战斗机或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以及海军型F-35C战斗机,作为正规的攻击型航空母舰作战。不过除此以外,各种方案中也包括类似放大版“无敌”级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方案(仅能使用F-35B型垂直起降战斗机),以及一种短距起飞、拦阻索降落的混合方案(可以使用海军型“台风”或F-35B战斗机)。在波音、英国航太、洛克希德、无线电子系统、雷神公司和汤姆森CSF等公司的竞标下,皇家海军最终在2012年选择了建造难度最小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方案,这一方面是弹射器、拦阻索等技术和预算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在于新航母将是英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舰,有必要在建造难度方面进行控制。不过,由于新舰预计使用时间将长达50年,英国人也在飞行甲板方面预留了较大空间,以便在需要时拆除舰首的滑跃甲板,增设弹射器和拦阻索,成为一艘拥有斜角甲板的攻击型航空母舰。

由于核动力系统过于昂贵,英国人选择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装备燃气轮机动力,预计最高航速在25节以上,续航力则为10000海里。在服役最初阶段,“伊丽莎白女王”级将仅在左舷设置供F-35B型战斗机使用的滑跃甲板和降落平台,右舷则将完全作为停机坪使用。未来若需要搭载普通舰载机,则可以对左舷进行改造,设置斜角甲板,此时舰体右舷便将被斜角甲板后部以及舰首起飞区占用。十分独特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级将同时拥有两座舰桥,分别位于右舷前部和后部,两个舰桥均与一座烟囱融合,后方则设置有弹射器。按照计划,“伊丽莎白女王”级最少将搭载36架F-35B型战斗机,同时还将搭载一部分直升机和预警机,但具体情况至今仍不明朗,不过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级早期无法搭载E-2“鹰眼”等需要弹射器和拦阻索才能起降的大型固定翼预警机,因此很可能装备预警直升机。

2007年,英国海军向船厂发出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建造合同。根据计划,该舰将采用模块化建造,分别由4个船厂负责建造不同舰体模块,最终在罗瑟斯船厂进行组装。2009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号首先开工,该舰计划于2016年竣工服役。2011年5月,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开工,计划于2018年投入服役。届时,皇家海军将成为除美国(若中国和印度真如传言一般建成两艘新的攻击型航母,便还要再将中国海军加入其中)之外航母部队战斗力最强的海军。

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并肩航行的想象图。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预想图,可见其面积巨大的飞行甲板上仅设置有一条跑道,未来拥有极大的改装空间。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预想图,可见其面积巨大的飞行甲板上仅设置有一条跑道,未来拥有极大的改装空间。

一旦英国海军未来决定对“伊丽莎白女王”级进行改造,由于具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其很容易便可以被改装为拥有弹射器和斜角甲板的攻击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