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从库尔斯克到第聂伯河

“堡垒”行动

德国曼施泰因元帅指挥的这次哈尔科夫反击战,将南线的德军从从土崩瓦解的边缘挽救了出来。由于苏军中央方面军在此前的反击中冲在最前,而两翼未能跟上,因此在德军防线上以库尔斯克为中心形成了一块巨大的突出部。接下来的春季泥泞让战事渐渐平息了下来。苏德统帅部各自开始筹划1943年春夏战局的作战方案。

希特勒为此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进攻计划,希望能够重创苏军,振作一下摇摆不定的盟友的信心,同时抢在西方盟国登陆欧洲大陆前稳住东线的局势。这个代号为“堡垒”的进攻计划非常简单,动用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从突出部南北两翼实施钳形攻势,切断突出部内苏军6个集团军与后方的联系并将其歼灭。此次攻势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削弱苏军的有生力量,好让德军能够抽调部分驰援西线,应对盟军即将发起的登陆。希特勒正确地判断出1943年将是德国“单线”作战的最后一年,因此他必须为东线争取一点喘息的空间,等回头收拾掉西方盟国后,再集中全力对付苏军。

德军为此投入了68万4900名官兵,以及2828辆坦克和突击炮。在突出部北面,克卢格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区域,负责主攻的第9集团军下辖第47、第41、第46装甲军以及第20、第23步兵军,其中第41和第47装甲军(包括第2、第9、第18和第20装甲师)共有1081辆坦克和突击炮。不过,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仍是曼施泰因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赫尔曼·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麾下拥有党卫军第2装甲军(下辖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骷髅”、“帝国”三个装甲掷弹兵师)、第48装甲军(下辖第3、第1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共计1235辆坦克和突击炮。此外还有肯普夫战役集群下属第3装甲军的3个师(第6、第7和第9装甲师)及各非师属装甲单位来保护霍特的东面侧翼不受反击,肯普夫麾下共有512辆坦克和突击炮。那么,仅从坦克数量上可以看出,南线是德军进攻的重点。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京特·冯·克卢格元帅(左)以及第9集团军指挥官莫德尔将军(右)正在研究库尔斯克北线的地图。

当然,不是所有将军们都相信发动夏季攻势是什么好主意,以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为代表的一些德军将领就坚决反对这次攻势。在最初的几次会议上,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尔(Wilhelm Keitel)居然叫嚣基于“政治因素”德军也应该发动一次大规模夏季攻势,这让古德里安上将火冒三丈,“我们拿下库尔斯克与否,对于全世界而言,不过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情。”

根据古德里安的回忆,希特勒当时的答复也反应了他摇摆不定的心态,“你说得对,一想到夏季攻势我就反胃。”种种的内外交困,让希特勒意识到一旦失败,他所谓的“千年帝国”就可能随时倒塌。古德里安上将则认为将宝贵的装甲部队投入到这样一次代价高昂的攻势中必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他为恢复装甲部队所付出的心血将付之东流。于是他提议放弃进攻,让苏军先进攻,待其冲劲耗尽后再依靠强大的装甲预备队发动反攻。

尽管古德里安坚决反对而希特勒本人也举棋不定,“堡垒”作战的筹划和准备工作并未停滞。德国最高统帅部无疑仍然坚信德军能够突破苏军防御。毕竟在之前历次夏季攻势中,德军装甲师都能迅速突入苏军战役甚至战略纵深处。既然一直以来德国陆军都能战胜拥有数量优势的敌人,这次又怎会成为一个例外?因此,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对这次攻势给予了厚望,希望能够重新夺回东线的战略主动权。为此,德军把东线大部分重组、补充后的装甲部队以及空军部队部署到了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Orel)地区附近。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苏军T-34坦克纵队。

按照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最初计划,攻势将于5月10日发动。不过,这一时间被一再推迟。原因之一就是诸如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和费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等新装备还需要时间交付部队和通过磨合并形成战斗力。

而在苏军方面,凭借情报机关的出色工作,他们几乎能同步得到了德军发动进攻的日期。情报上的优势使得苏军得以从容地在整个库尔斯克突出部精心布置防御。苏军计划待德军进攻受挫后,所有6个方面军(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将立即由防御转入进攻,给予德军致命一击。由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强劲,而且他们所占据的位置威胁着莫斯科,苏军认为这里将是德军的主攻方向,因此把最精锐的部队安排在库尔斯克北部,朱可夫元帅也在此指挥,以协调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3个方面军的动作。但事实上,德军的主攻方向将在库尔斯克的南部。

德军的“堡垒”行动从1943年7月5日开始,直至7月17日以全面撤退告终,党卫军第2装甲军以及其他德军部队在近两周的攻势中损失惨重,期间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决战更是被称为“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死亡冲刺”。

1943年6月19日,党卫军第2装甲军下达了取消休假的命令,全体官兵都清楚,一场新的攻势就要展开了。根据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下达的命令,“……‘堡垒’行动当天,装甲集团军将突破敌军位于别尔哥罗德—科罗维诺(Korovino)之间的第一道防线……迅速突破第二道防线后,再消灭来犯的敌军坦克预备队……拿下奥博扬(Oboyan)并向东建立掩护,同时开始向库尔斯克方向突击……肯普夫战役集群负责保护(集团军)东面侧翼的安全,因此,肯普夫战役集群将以左翼的第6装甲师穿过别尔哥罗德和萨贝尼诺(Sabynino)向普罗霍罗夫卡方向发起进攻……党卫军第2装甲军将负责突破别廖佐夫(Beresoff)—扎杰尔诺耶(Sadelnoye)之间的敌军防线……其下属的1个师将在夺取茹拉夫利内(Shuravliny)后,打开别尔哥罗德通往雅科夫列沃(Yakovlevo)的道路……随后,党卫军第2装甲军将进攻位于卢奇基(Lutschi)—雅科夫列沃的敌军第二道防线……坚守当地并做好渡过普肖尔河(Psel)的准备,同时集中力量转向北面的普罗霍罗夫卡。”

这段期间,德军开始了大量补充新装备的工作。帝国师下属SS第2炮兵团的海德·鲁尔对此回忆道:

……为了支援我们的师属装甲团,我们新装备了两种自行火炮,105毫米的黄蜂式自行火炮和150毫米的野蜂式自行火炮……为了熟悉新装备和尽快形成战斗力,我们展开了大量的训练工作,但这些新装备带给我们两个难以解决的新问题——油料以及备件!

党卫军第2装甲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

向库尔斯克战场进发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机械化部队。

1943年6月29日夜,党卫军第2装甲军下属各师开始陆续进入集结地,并在20公里宽的战线上展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在左,帝国师在中,骷髅师则在右侧稍稍靠后的位置。7月1日,党卫军第2装甲军发布了第17号命令,其中帝国师的任务是集中兵力攻击左翼的敌军阵地,尔后向北穿过别廖佐夫及西面阵地,然后在卢奇基强行打开突破口。顺利达成突破后,立刻准备转向东北全力夺取普罗霍罗夫卡。

为此,国防军的教导火箭炮团(缺第2营)被加强给了帝国师。此外,第8航空军也将出动战机为该师推进提供空中支援,其攻击目标包括别廖佐夫以及东北方向的所有敌军阵地和军事目标(桥梁除外)。俯冲轰炸机还将为师先头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帝国师所获详细命令如下:

师属掷弹兵务必于H+15至H+50(H为攻势开始时间)炮火准备期间进入预定攻击阵地。H+45至H+50将进行最后一次更大规模的炮火准备,然后全师将向别廖佐夫及其西面高地发起进攻。从南面,最好从西面(别廖佐夫侧后方)夺取别廖佐夫后,主力部队应从西侧绕过别廖佐夫后继续向北推进,夺取244.7和233.3高地,扩大突破口。

师属装甲团将紧跟掷弹兵之后,当工兵部队从雷场中开辟出道路并且填平反坦克壕后,全团将投入所有装甲力量向纵深突破。SS第2装甲团投入进攻时间将不得迟于夺取别廖佐夫之后。

244.7和233.3高地夺取后,立刻向敌军第二道防线挺进。在246.3高地取得突破后,再沿高地向前突击,并在涅恰耶夫卡(Netschajewka)和卢奇基之间扩大突破口。

7月3日,帝 国 师 开 始 进入别尔哥罗德—托马罗夫卡(Tomarovka)铁路线以南的预定集结地。7月5日午夜过后不久,德军各一线部队都宣读了希特勒的告士兵书:“今天你们将开始一场伟大的进攻战,这次作战将对整个战争的胜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你们的胜利将比以往更加有力地在全世界巩固一条信念,即对德国武装力量的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今晨的强大突击,将使苏军震惊并彻底震动。你们应懂得,一切都可能取决于这次会战的结局。”

为了让全体官兵意识到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帝国师第7任师长——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武装党卫军中将瓦尔特·克吕格尔特地在当天的训词中强调,“元首在期待我们的成功,祖国和亲人也在期待我们的成功。逝去同志的英魂将与我们一同战斗!我们将与他们一道获得最后的胜利!”

根据命令,帝国师将首先夺取苏军前沿阵地东北2公里处的别廖佐夫小村。预定的攻击时间还没到,担任先头部队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的各突击小组就在装备喷火器的战斗工兵的伴随下,匍匐穿过两军战线上无人地带,避开巡逻的哨兵后,悄悄地在苏军的前沿哨所之后潜伏了下来。突击队员们静静地、一动不动地等待着进攻的命令。当动手的信号发出后,12个喷火小组立刻从背后向苏军前沿哨所喷出一道道浓烈的火焰,瞬间就消灭了这些前沿哨兵。当然敌人也不是傻子,凌晨1点30分,苏军突然对德军实施了一次抢先炮击,目的就是阻止德军消灭自己的前沿哨所。尽管这次炮击持续时间很短,但还是有不少炮弹落在了正在集结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头上,造成了该团的首批伤亡。这次炮击也让德国人明白,他们的进攻企图已经完全暴露。

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担任“帝国”师师长的瓦尔特·克吕格尔。

凌晨3点30分,德军的火炮开始向别廖佐夫以及小村西面和南面的丘陵倾泻炮火。半个小时后,12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又飞临小村上空并投下炸弹。当最后一枚炸弹落到地面后,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威斯利塞尼带领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主力发起了突击。苏军立刻毫不示弱地加大的炮击力度,同时派出一队坦克搭载着步兵向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暴露的侧翼发起了反突击。3营10连连长,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赫尔穆特·施赖伯(Helmut Schreiber)见状立刻带领手下的1个排迎了上去,掷弹兵们开始向坐在坦克上面的苏军步兵开火,同时开始向坦克的发动机室投掷手榴弹和炸药包。在施赖伯排的猛烈打击下,苏军步兵被迫跳下坦克寻找隐蔽,而失去步兵保护的苏军坦克最终只能停下了下来并掉头后撤。施赖伯在重组他的连队后,迅速占据了别廖佐夫南面一个山坡的反斜面。经过激战,10连抵达了别廖佐夫前方的一个反坦克壕,但很快就被苏军的猛烈的炮火和机枪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利用这一机会,2个连的苏军步兵向反坦克壕内的掷弹兵发起了反击。双方士兵挥舞着工兵铲、刺刀甚至拳头展开了生死相搏。根据一名士兵回忆,当天战斗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空气中潮湿的青草味道、混杂着衣服上的汗臭味以及苏军战壕里无烟火焰和马哈烟(Mahorka,俄国人用烟草的叶柄做成的烟末,闻起来像烧红的锡)留下的呛人味道。尽管全连奋勇抵抗,但部分阵地还是被苏军突破。

在2营战区,该营官兵在跃出阵地后不久就被前方苏军碉堡里的步兵火力和重迫击炮压制得动弹不得。虽然虎式坦克或者突击炮可以轻易地击毁这些碉堡,可惜的是,无论是师属装甲团的坦克还是突击炮此时还在后方泥泞的道路和雷场中挣扎。SS第2装甲团8连(虎式坦克连)的一个炮手尤里乌斯·欣里希森(Julius Hinrichsen)后来回忆了最初进攻时的一个片段:

凌晨4点,我们发起了进攻。当我们爬上高地时,除了烟尘和薄雾外什么也看不到。但当我向后看去的时候,我发誓那一幕壮观的景象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坦克和装甲车为了一次进攻集中在一起。我们的连长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齐默尔曼的坦克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没多久,无线电台里突然传来了一声大喊:“有田鼠!(意指地雷)”我们刚刚转弯,就发生了一次剧烈的爆炸!到底发生了什么?机电员和驾驶员都受了伤,齐默尔曼立刻跳了出去,然后爬上了其他坦克。而我和装填手则留在了坦克里。超过200辆坦克瞬间停了下来,我们的进攻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敌人从远距离向我们开火,空中也发生了激烈的厮杀。

正在走过战场某处的一名“帝国”师掷弹兵。

党卫军第2装甲军每个师的装甲团都额外得到了一个虎式重装甲连,装备虎式重型坦克,这极大提升了装甲部队的战斗力。照片中为SS第2装甲团8连的虎式坦克。

眼看得不到坦克支援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进攻就要失速,一级小队长(二级军士长)阿洛伊斯·韦伯(Alois Weber)带领他的工兵排冒着苏军猛烈的炮火用火焰喷射器消灭了一排碉堡并干掉了数个机枪火力点。成功后,韦伯又带着手下继续突向苏军防御纵深,但苏军的炮火却挡住了跟在这个工兵排身后的援军。尽管随时可能被切断后路甚至被包围,韦伯仍然带着人往苏军炮兵阵地深处猛冲。大部分向SS第3“德意志”装甲炮兵团开火的苏军炮兵连都部署在别廖佐夫以北的茹拉夫利内森林,一些远程炮火则来自沃尔斯克拉(Worskla)河西岸。

与此同时,三级小队副(中士)海因茨·布赫霍尔德(Heinz Buchhold)的工兵排已经突入反坦克壕并试图填出一段通道。这时候,苏军步兵冲了过来,工兵们起先用喷火器把他们赶了回去,但苏军很快又卷土重来。幸运的是,炮兵连连长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中尉)约瑟夫·卡斯特(Josef Kast)恰巧就紧跟在突击步兵身后。卡斯特在意识到这一危险后,立刻建立了一个临时炮兵观测点。每一次当苏军进攻布赫霍尔德的工兵排时,卡斯特就呼叫自己的连进行一次炮击。最终,招架不住的苏军退了回去,并且再没有发动过进攻。

除了这些小股单位取得突破外,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大部分突击连都被来自沃尔斯克拉河西岸和茹拉夫利内森林的苏军炮火压制住了。SS第2炮兵团曾试图对森林进行炮火覆盖,但效果不佳。克吕格尔师长只能请求空军的支援。中午11点左右,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对茹拉夫利内森林边缘地带进行了狂轰滥炸。虽然此后苏军炮火有所减弱,但却从没有断过。

利用苏军火炮被空军骚扰的机会,工兵们爬出反坦克壕开始清理围绕在别廖佐夫周边的地雷。一级小队长(二级军士长)汉斯·吕费特(Hans Ruffert)的工兵排被加强给了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2营。他带领手下冒着炮火为2营在雷场中开辟出了一条通道,仅吕费特本人就起出了18颗地雷。2营在攻至别廖佐夫村外环形反坦克壕后,又被战壕后方一座苏军机枪碉堡压制住了。吕费特匍匐爬到碉堡附近后,把两枚手榴弹从机枪射击孔里扔了进去,为掷弹兵打开了通道。此后,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汉斯·比辛格尔(Hans Bissinger)的2营终于得以攻入小村边缘。同一时刻,施赖伯带领他的工兵连也从苏军阵地前两侧的缺口冲进了小村。不久后,别廖佐夫的抵抗最终崩溃,守军开始放弃小村向北撤退。

在库尔斯克地区某处小村中作战的党卫军掷弹兵。“堡垒”行动初期,德军的士气相当高昂。

喷火工兵小组中的汉斯·胡贝(Hans Huber)回忆了当天战斗的情况:

敌人的炮火逼得我们四处寻找掩护,而且越来越猛!上帝保佑,我们身上的火焰喷射器可真是太重了……没多久,我们发现我们连的2排打出了一发信号弹,这意味着他们在小村中抢下一个立足点了。我们的小组长基泽尔(Kiesel)变得焦急起来,他下令我打开火焰喷射器走在最前面开路。不管有没有人,每经过一段敌军战壕或据点,我都先喷上一管子再说。说句实话,使用这种毁灭性武器的感觉是很奇怪的。看见那些敌人活生生地被高温的火焰吞噬,那情景真是可怕极了。很快,我从头到脚也被火焰喷射器漏出的油弄得脏兮兮的。更糟的是,被战壕墙壁顶回来的火焰还灼伤了我的脸,我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当然,敌人也经受不住这种恐怖的武器,我们最后抓获了许多俘虏。

中午13点30分,小村的最后一股抵抗力量被肃清,威斯利塞尼的3营抓获了至少130名俘虏。稍事休整后,3营又接着向别廖佐夫以北2.5公里的233.3高地发起了攻击。几乎就在掷弹兵们发起进攻的同时,一队苏军T-34坦克也从高地向3营发起了冲击。尽管掷弹兵们击毁或弄瘫了7辆,但从前天夜里就毫不停歇地战斗到现在的掷弹兵已经接近了体能极限,再也无力发起像样的进攻了。因此,克吕格尔师长于14点30分下令一直担任预备队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1营投入战斗。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奥托·维丁格带领1营官兵越过233.3高地南面的2营和3营向山顶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在卡斯特连长以及其他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SS第2炮兵团的火炮开始猛轰高地。此外,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也在山顶来回盘旋,随时准备轰炸山顶的目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炮火中损失惨重的战斗工兵此时正在忙着为后方的坦克和突击炮清理别廖佐夫村外的第二道雷场。这意味着,1营的这次进攻依然得不到任何装甲部队的支援。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1营营长奥托·维丁格。

维丁格在带领手下冲到山脚后,就不幸遇上了密集的反步兵地雷区。1连连长触雷身亡,多名排长重伤,维丁格只好亲自带领几个连发起了冲锋。经过残酷的白刃战,233.3高地于下午16点落入1营之手。在组织防御的时候,维丁格营长被飞来的弹片击中,重伤撤下了战场。1营随后的进攻也因为群龙无首被迫停止。在“堡垒”行动的首日战斗中,帝国师的掷弹兵们在没有得到任何坦克支援的不利条件下一共推进了8.5公里。尽管如此,全师距离苏军第二道防线仍有数公里之遥。因此,克吕格尔师长决定次日再发起攻击,夺取苏军第二道防线以及该防线上关键的246.3高地。

7月5日夜,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前出至预定攻击阵地,准备执行次日的攻击任务。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得到了暂时休整的机会。傍晚18点,SS第2装甲团终于抵达别廖佐夫以北,但也仅止于此,因为前方的雷场仍没有完全清除。在总结帝国师第一天战斗的时候,党卫军第2装甲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认为造成进攻如此“吃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后方的交通堵塞,导致装甲部队迟迟跟不上来。因此他下令军属的战地宪兵营立刻接管217.1高地和别廖佐夫之间的交通管制,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帝国师原计划于7月6日早上7点30分向246.3高地发起进攻,但持续了整个上午的暴雨让战区内原本就糟糕的道路条件变得更加恶劣。因此,帝国师作战参谋(1a)格奥尔格·迈尔(Georg Maier)只能向保罗·豪塞尔军长报告,全师最快也得在9点30分左右才能发动进攻。他同时提醒豪塞尔,道路的泥泞和拥堵很可能造成负责支援的炮兵部队无法及时跟上。此外,空军也通知无法在黎明后提供空中支援。

“帝国”师的作战参谋(1a)格奥尔格·迈尔。

掩护掷弹兵作战的“帝国”师突击炮部队,注意车体后方的伪装师徽。

上午9点30分,包括1个6管火箭炮营在内的SS第2炮兵团开始对246.3高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空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也飞临高地上空轰掉了一个又一个苏军碉堡。10点30分,炮火准备刚停,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2营官兵就踩着没到膝盖的烂泥向高地冲去,紧随其后的是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莱克斯(Lex)的1营。同前一天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遭遇差不多,2营官兵在山脚下也遭到了苏军猛烈的机枪扫射,迫击炮的炮弹也雨点般地落了下来。掷弹兵们只能四处寻找隐蔽。此外,山脚下的地雷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时候,阵地上再次响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声音——“工兵向前!”这时候,突击炮部队终于赶了上来,并随后干掉了数个挡住掷弹兵去路的苏军防御据点。中午12点25分左右,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终于拿下了高地。

在苏军防线上打开突破口后,克吕格尔师长立刻向缺口处投入了SS第2装甲团2营的坦克和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SPW)营,自行火炮部队紧跟在攻击纵队后面,SS第2坦克歼击营的黄鼠狼Ⅲ型坦克歼击车则负责掩护两翼的安全。中午13点40分,SS第2装甲团2营营长蒂克森报告他的装甲部队已经绕过卢奇基南村,抵达该村以北1公里的232高地。与此同时,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也同卢奇基的守军发生了激战。14点40分,卢奇基落入德军之手。

SS第2侦察营营长雅各布·菲克。

战斗中的Ⅲ号突击炮以及掷弹兵。

同一时刻,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也在SS第2装甲军的东(右)翼陷入苦战。该团在SS第2侦察营的支援下试图夺取捷捷列维诺(Teterewino)南村南面的彼得罗夫斯基(Petrowskij)。每次掷弹兵们通过艰苦的白刃战夺下小村的一块地方,立刻就会被苏军坦克和步兵发起的反击赶出去。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雅各布·菲克(Jokob Fick)侦察营的轻型装甲车根本无力对抗苏军的坦克,急需坦克的支援。但此时的SS第2装甲团和突击炮营都在卢奇基附近与苏军坦克和步兵激战,自顾不暇。下午,德国空军报告他们发现一股不明实力的苏军坦克部队正在穿过北顿涅茨河。随后,侦察机又报告说发现苏军约90辆坦克、30门火炮(牵引)以及超过50台各型车辆出现在了彼得罗夫斯基以南4公里的克留科沃(Krjukowo)。后来通过审讯俘虏才得知,这支苏军部队属于近卫坦克第2军下属的近卫坦克第26旅。

这一情报给SS第2装甲军敲响了警钟,这支实力强劲的苏军装甲部队显然试图从侧翼包抄帝国师的后勤补给线以及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后方。与此同时,蒂克森的装甲战斗群也在打退苏军最后一次反击后,向捷杰列维诺北村方向推进。随后,战斗群在突击炮营和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的掩护下,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捷杰列维诺北村南面的奥泽罗夫斯基(Oserowskij)和加里宁(Kalinin)小村,守卫这两个小村的苏军在此前就已撤向了北面。

7月7日黎明前,SS第2装甲团接到了当天的任务,该团将从奥泽罗夫斯基出发,协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装甲营(SS第1装甲团2营)一起夺取捷杰列维诺北村。根据空中侦察报告,苏军有不少坦克盘踞在小村和村东南的树林里。因此,克吕格尔师长下令SS第2突击炮营立刻进入阵地,掩护全师东翼的安全。根据保罗·豪塞尔军长判断,苏军近卫坦克第5军将再次攻击捷杰列维诺北村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近卫坦克第2军则会攻击帝国师和骷髅师之间的防线缺口。

凌晨3点30分,帝国师再次发起了进攻。不久后,苏德两军的数百架战机也为了争夺制空权而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有一队苏军的战斗轰炸机穿过德国空军的防线,攻击了卢奇基附近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阵地。苏军的小型炮兵观测机更是四处乱飞。7日当天,无论是帝国师还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都有击落苏军伊尔-2攻击机和炮兵观测机的报告。

库尔斯克上空的苏军伊尔-2攻击机。

遭到苏军伊尔-2攻击机袭击的帝国师车队。

清晨6点,SS第2装甲团的坦克沿着高速公路进入捷杰列维诺北村郊外。直到此刻,装甲营仍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然后,空军的侦察机很快就在捷杰列维诺东南数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Jasnja Poljana)小村发现了一股苏军装甲部队。此时的SS第2装甲团2营总共拥有92辆坦克,包括7辆虎式坦克和15辆缴获的T-34坦克。看来,苏军近卫坦克第5军一部仍在捷杰列维诺北村和SS第2装甲团2营之间活动。上午10点30分,大约有30辆T-34坦克从西面杀了过来。经过苦战,这部分苏军坦克于中午左右开始向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小村后撤。根据情报,这些坦克很可能属于苏军近卫坦克第22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苏军近卫坦克第5军在经过两天的激战后就只剩下100辆左右的坦克,而7月5日时这个数字可是200辆。逃进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小村的苏军坦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突袭。最终只有20辆坦克从村北逃了出去。随着苏军坦克在空袭下溃退,SS第2装甲团2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捷杰列维诺北村。

与此同时,师属的2个装甲掷弹兵团也没闲着,他们一整天都在保护全师东面侧翼的安全。其中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和师属侦察营一直在与骷髅师交界处的彼得罗夫斯基地区作战。当天,SS第2侦察营在SS第2炮兵团一个炮兵营的支援下肃清了彼得罗夫斯基以北的敌军并夺取了捷杰列维诺北村。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则准备穿过加里宁,向其东面别尔哥罗德—普罗霍罗夫卡铁路线发起进攻。下午的晚些时候,SS第2炮兵团的1个炮兵营对捷杰列维诺南村和铁路线之间的苏军据点进行了一次炮火准备。天黑前,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乘坐着半履带装甲车向别列尼希诺(Belechino)火车站杀去。这次进攻严重威胁到了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侧后方的安全。双方的战斗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深夜。

天黑以后,SS第2装甲团在捷杰列维诺北村建立了防线,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则在加里宁到彼得罗夫斯基以北约8公里的防线上掩护着全师东翼的安全。国防军的第627工兵营负责屏护彼得罗夫斯基的帝国师南边与骷髅师的结合部。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也沿着捷杰列维诺北村建立了防御阵地。此时的SS第2装甲团仍拥有88辆坦克,包括6辆虎式坦克和14辆T-34坦克。

7月8日黎明,苏军的对地攻击机开始活跃起来,试图阻滞德军的行动和集结。党卫军第2装甲军当天的任务是在继续掩护东北方的同时,从西和西北方向协助被苏军阻挡住而失去冲击力的第48装甲军。因此,SS第2装甲团2营将在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装甲营右侧向西发动进攻。帝国师最初计划从南翼抽调出整个师属侦察营用于掩护SS第2装甲团2营的右翼安全,但由于空中侦察显示大批苏军坦克出现在了帝国师的东面,因此克吕格尔师长决定只抽调1个连加入SS第2装甲团协助第48装甲军,侦察营其余部队则继续留在原地。

尽管受到苏军坦克的侧翼威胁,帝国师还是根据命令向索洛京卡河(Ssajotinka)发起了进攻。天亮后不久,SS第2装甲团2营的88辆坦克开始在捷杰列维诺北村附近集结。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以及SS第2炮兵团1个炮兵营(装备黄蜂式自行火炮)和1个自行防空炮连(37毫米)。上午8点,帝国师的这支装甲战斗群准时向索洛京卡河发起了进攻。

进攻起初非常顺利,SS第2装甲团2营的坦克和搭载着掷弹兵的半履带车迅速穿过了捷杰列维诺北村西北面的开阔地。随后部队沿一条溪流向北行进。这条溪流是普肖尔河向南的一条汊流,长约10公里,沿途坐落着不少村镇,其中最南面的是小马奇亚基(Mal. Majatschki)村,而北面最大的镇子就是格列兹诺耶(Gresnoje)。装甲战斗群的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随后就在该镇附近渡过了小溪并抵达西岸,期间没有遇到任何敌军的抵抗。从这里向西3公里有一个小村叫做维肖雷(Wesselyj),在小村东北面和南面分别是239.6高地和227.4高地。

SS第2装甲团2营装备的T-34坦克。

向新阵地机动的SS第2装甲团纵队。

此时在南面,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坦克与苏军反坦克炮的交火声已经远远传来。帝国师装甲战斗群的坦克也在239.6高地前遭到苏军反坦克炮的袭击,这些守军应该隶属于苏军坦克第31军。面对苏军雨点般的炮弹,SS第2装甲团团长汉斯-阿尔宾·冯·赖岑施泰因(Hans-Albin von Reitzenstin)下令部队后退重组,并掩护负责支援的自行火炮营建立射击阵地。SS第2炮兵团3营营长弗雷德里希·艾希贝格尔(Friedrich Eichberger)立刻下令各连迅速进入射击位置,然后对239.6高地展开了齐射。黄蜂式自行火炮的105毫米榴弹瞬间就抹平了高地上的苏军阵地。炮击的硝烟还没散尽,SS第2装甲团2营的坦克和半履带车上的掷弹兵就端着机枪,揣着手榴弹冲了上去。中午11点,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冯·赖岑施泰因向师部报告239.6高地已被攻克,战斗群正继续向西面的科切托夫卡(Kotschetovka)以及索洛京卡河进发。

与此同时,配属给战斗群的侦察连也在上午过半的时候抵达普肖尔河南岸。他们随后在东面5~6公里的米哈伊洛夫卡(Michailovka)小村发现了近200辆装甲车辆的苏军纵队,其中大部分都是坦克。这批部队很可能属于苏军坦克第10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南夺回捷杰列维诺北村。侦察连在报告这一发现后,继续沿着与SS第2装甲团2营平行的方向向前驶去,中午左右,侦察连抵达了红十月村(Krassny Oktjabr)附近的一个高地群。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正在科切托夫卡以东与苏军坦克部队战斗的装甲战斗群。连里的官兵很希望骷髅师的部队能够从南面跟上来,但是什么也没发生。正如骷髅师师长普里斯(Priess)所害怕的那样,苏军对北进的骷髅师进行了拦腰一击,导致后者进攻受阻。

7月8日清晨,向索洛京卡河方向发起进攻的SS第2装甲团2营的部队。

在科切托夫卡以东作战的帝国师装甲战斗群不断遭到苏军小股坦克集群的骚扰,有一支T-34坦克部队甚至在冯·赖岑施泰因把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战场的时候,试图冲进战斗群的侧翼。经过苦战,装甲战斗群终于打退了苏军并进抵索洛京卡河河岸,完成了任务目标。就在这时,冯·赖岑施泰因团长收到了保罗·豪塞尔军长的急电,要求战斗群立刻转向东面。这是帝国师所部又一次在即将达成目的或已经达成目的的情况下被责令朝相反的方向进发了。好在大家都已习惯,倒也没什么怨言。

当装甲战斗群在索洛京卡河一线战斗的时候,帝国师的右翼遭到了苏军4个坦克军的攻击。苏军坦克第10军(165辆坦克)沿普罗霍罗夫卡公路向捷杰列维纳北村方向袭来,新近抵达的苏军坦克第2军(168辆坦克)则在坦克第10军左翼展开。在南面更远处,近卫坦克第5军(100辆坦克)正在全力进攻帝国师据守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别列尼希诺两个小镇,近卫坦克第2军(140辆坦克)则在苏军战线的最左端支援近卫坦克第5军的进攻。在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对面只有一些工兵战斗单位和少数几个榴弹炮连在防守帝国师南部防线的缺口,形势可以说相当不妙。

苏军这次攻势希望彻底粉碎德军在捷杰列维诺北村—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以北以及彼得罗夫斯基(“帝国”师和“骷髅”师防线结合部)的防线。一旦成功突破,苏军装甲部队将立刻席卷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包围并切断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退路。面对这些苏军坦克的只有帝国师的两个装甲掷弹兵团和大约12辆突击炮。此外还有1个坦克歼击车连和一些Pak38、Pak40反坦克炮。

SS第2装甲团团长汉斯-阿尔宾·冯·赖岑施泰因(左)与师长瓦尔特·克吕格尔。照片摄于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前。

站在Ⅲ号坦克上的保罗·豪塞尔,这辆坦克前挡泥板上涂布的还是之前的“帝国”师标志,因此照片应该摄于库尔斯克战役前夕。

由于此时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的装甲部队都被抽调去协助第48装甲军的进攻,如果苏军这批近600辆坦克庞大部队能够协调一致地进攻,那么重创甚至吃掉整个党卫军第2装甲军都不是什么难事。不过,由于指挥失误、地形不利(道路泥泞)、联络不畅等种种因素,苏军这4个坦克军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协同情况下发起了这次反击。

上午9点20分,苏军坦克第10军首先向捷杰列维纳北村发起了进攻。此时帝国师的装甲部队正在向索洛京卡河一线机动,而骷髅师的部队也没跟上来,原定与该师换防的第167步兵师还没就位。就在这个危急时刻,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2辆虎式坦克竟然挡住了苏军坦克第10军的进攻步伐,不得不说德军运气实在太好了。苏军坦克第2军原定是负责支援近卫坦克第5军发起进攻的,但他们直到中午13点15分还在从普罗霍罗夫卡的公路向预定战区赶路。眼看无法按时完成集结,坦克第2军只好在还没有完全集结完毕的情况下,按照先到先打的顺序把一个个坦克旅分批投入了战斗。苏军近卫坦克第5军也没能准时发起进攻,原计划于上午10点向别列尼希诺发起的进攻一直拖到中午11点25分才发动。

尽管如此,德军的2个装甲掷弹兵团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中午开始,帝国师东面战线爆发了大规模激战。在空军战机尤其新式的Henschel 129攻击机的支援下,SS第3“德意志”和SS第4“元首”两个装甲掷弹兵团的掷弹兵硬是挡住了苏军这次看似凶猛,实则乱糟糟的攻势。

SS第2装甲团6连的坦克。

这名战友已经来不及救治了。仅7月8日一天,“帝国”师就有22人阵亡,127人负伤。

7月9日天还没亮,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就发现帝国师防线以东的苏军活动频繁,德军的前沿观察哨和监听站也监听到了大量坦克机动的声音,只是晨雾限制了进一步的观察。唯一能肯定的是,苏军正在借助拂晓的掩护调动和部署部队。天边闪出第一丝光亮后,德军发现不少苏军车辆正穿过小村和树林向东行驶。空军侦察机也发现了一队队苏军坦克正穿过加里宁和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以东的树林。这表明苏军正在为当天早上的攻势向别尔哥罗德—普罗霍罗夫卡铁路线以东集结。

克吕格尔师长首先把SS第2装甲团放置在了主防线(加里宁)之后2公里处的奥泽罗夫斯基地区,装甲维修连则利用这段时间拼命抢修在战斗中受损的坦克(SS第2装甲团在奥泽罗夫斯基一直待到了7月12日)。在南翼,帝国师的防线已经与167步兵师接壤,骷髅师已经在换防完毕后机动到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北翼。根据空军提供的情况,苏军进攻帝国师和第167步兵师防线结合部的彼得罗夫斯基小村看来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因此,克吕格尔师长将1个掷弹兵连加强给了据守此处的第627工兵营。

不久后,为了掩护在北顿涅茨河上的架桥行动,苏军多个炮兵连对德军防线进行了不间断的猛烈炮击,希望能够阻止德军的破坏。苏军坦克部队也开至河边掩护工兵作业。SS第2炮兵团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干扰性炮击。据前沿观察哨的报告,每次炮弹落下后,他们都可以听到苏军工兵的惨叫声。即使如此,勇敢的苏军工兵还是成功完成了架桥工作。

此时在苏军的对面,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防守着捷杰列维纳北村,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则保卫着加里宁地区。天亮后不久,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前哨阵地就发现苏军的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穿过斯托罗热沃耶森林(Storoshevoje),出现在了伊万诺夫斯基—维谢洛克(Ivanowskij Wysselok)小村。没多久,25架苏军战斗轰炸机编队从东面飞过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上空,轰炸了在加里宁以南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部。几分钟后,另一个编队大约30架苏军战机轰炸了奥泽罗夫斯基附近扎营的SS第2侦察营,造成了该营不小的人员伤亡,此外还损失了不少了车辆和重武器。让官兵们气愤的是,德国空军在此期间竟然未作任何打扰。

在“帝国”师防线上战斗的Ⅲ号坦克,照片摄于7月8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快就说明了苏军轰炸机在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头上如此卖力的原因——轰炸一结束,苏军坦克和步兵就沿一条通向加里宁小村的峡谷向该团的1营发起了突袭。德军炮兵对峡谷进行了炮击,试图打乱苏军的进攻阵型,结果未能如愿。但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伪装良好的反坦克阵地却成功挡住了苏军坦克的进攻。

上午8点40分,苏军第二波攻势在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防线上展开。3营官兵先用迫击炮、20毫米高射炮以及各种步兵火炮把搭载在苏军坦克上的步兵赶下来,再用反坦克炮一一干掉失去步兵保护的坦克。有一部分苏军坦克成功冲进了小村,但由于德军炮火赶跑了后方的步兵,这些坦克随后被全部击毁。

帝国师之所以能挡住苏军的坦克攻势,完全要归功于大量装备的反坦克炮。根据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记录显示,帝国师在7月9日总共拥有58门反坦克炮,其中包括18门75毫米牵引或自行火炮,9辆用缴获的苏军76.2毫米反坦克炮改装的坦克歼击车。这就是帝国师能够在没有坦克支援下独自打退苏军攻势的原因所在。中午11点25分,苏军出动10辆T-34坦克在几个步兵连的支援下攻击了位于涅恰耶夫卡小村附近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阵地。这次进攻很快就被SS第2炮兵团击退,此后苏军再也没有发动过任何进攻。

SS第2装甲炮兵团装备的150毫米口径的野蜂式自行火炮。

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的营部,营长是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文岑茨·凯泽(右),背景处是1辆英制的丘吉尔式坦克。

7月10日清早,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进入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右后方,负责掩护整个装甲军侧翼的安全,这大大削弱了全师本就不多的进攻力量。因此,帝国师在当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住现有防线。这条防线主要面对着由北向南的别尔哥罗德—普罗霍罗夫卡。与此同时,第167步兵师开始陆续接过帝国师南半段的防线,并与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换防。SS第2装甲团2营仍在奥泽罗夫斯基担任预备队,装甲营经过2天的战斗已经从总计94辆下降到仅33辆Ⅲ号坦克、15辆Ⅳ号坦克、1辆虎式坦克和7辆T-34坦克可用,此外还有7辆指挥坦克。

根据帝国师在7月10日上交给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日报,师属各前沿警戒哨所发现苏军在整条战线上活动频繁,特别是在北面的别列尼希诺附近。实际上,这些部队应该属于正在调离原先阵地的苏军坦克第10军和近卫坦克第5军。同一时刻,苏军坦克第2军与近卫步兵第93师换防,进入近卫坦克第5军阵地驻守。很显然,苏军正在大规模调整部署。

德军方面,第167步兵师仍在缓慢地接过帝国师南翼的防务。下午过半的时候,该师终于接管了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的大部分阵地:第331掷弹兵团在别尔哥罗德以北与肯普夫战役集群的第168步兵师建立联系。在防线中部,第315掷弹兵团占据了维斯洛耶(Wissloje)一线的阵地。该师的第3个团——第339掷弹兵团直到天黑后很久才完成换防任务,因此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最后一批装甲掷弹兵连到次日清晨才转移至新防线。

这次换防工作因苏军的异常活跃而变得十分缓慢,而苏军也意识到了当前德军正在进行着什么调动。因此苏军多次出动小股坦克部队,在没有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就对帝国师防线展开了渗透和侦察,这导致帝国师的官兵根本无法太太平平地把自己的战壕交接给赶来的第167步兵师。

原定掩护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右翼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由于出发较晚,始终没能跟上SS第2装甲掷弹兵团的进攻步伐,因此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右翼始终是暴露着的。苏军立刻抓住了这一机会,从斯托罗热沃耶森林向行进中的SS第2装甲掷弹兵团发起了数次侧击,搞得该团团长胡戈·克拉斯十分恼火。到了10日结束时,威斯利塞尼的3营仍落后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前沿阵地2公里之遥。即便如此,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还是在普罗霍罗夫卡西南和南面打垮了当面的苏军步兵第183师等部,顺利向前推进。

此外,骷髅师的行动也同样一波三折。该师冒着大雨、踩着泥泞击退苏军第99坦克旅,成功渡过普肖尔河建立了一个桥头堡阵地。但由于苏军的猛烈反击,扩大桥头堡的行动只能推迟到次日。

7月11日,帝国师仍在进行前一天没完成的换防工作,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将该师南翼防线至加里宁小村部分交接给了第167步兵师,并随后占据了原先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阵地,后者则把前线扩张到了斯托罗热沃耶附近,准备向普罗霍罗夫卡方向靠拢。接过帝国师的防线后,第167步兵师一部也积极做好了次日在别尔哥罗德以北进攻北顿涅茨河西岸的准备,以支援在河东面作战的第3装甲军(肯普夫战役集群)。

当天下午,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与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成功换防。后者立刻沿着伊万诺夫斯基—维谢洛克小村附近的普罗霍罗夫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发起了进攻。中午13点,苏军一部也绕过斯托罗热沃耶北部,沿着山谷向捷杰列维诺北村的SS第1装甲掷弹兵团右翼发起进攻。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2营奉命立刻打退这次进攻。在取得最初的成功后,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比辛格尔的掷弹兵在斯托罗热沃耶以北陷入苏军坦克和步兵的围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在2个装甲掷弹兵团身后,师属装甲团和突击炮营仍在养精蓄锐等待新的进攻。其中SS第2突击炮营仍拥有27辆突击炮可用。SS第2装甲团2营则剩下61辆坦克可用,其中包括34辆Ⅲ号坦克,18辆Ⅳ号坦克,1辆虎式坦克和8辆T-34坦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SS第2装甲团8连,也就是虎式重坦克连在11日连续更换了2次连长。7月11日上午10点,原第8重装甲连连长齐默尔曼在指挥战斗时手臂负伤,不得不退出了战场。来自SS第2装甲团团部连的卡尔-海茵茨·洛伦茨(Karl-Heinz Lorenz)上尉成为8连代理连长。

但这位连长却在中午12点就阵亡了,他的座车被一发炮弹击中右侧车体。因为此事,SS第2装甲团团长冯·赖岑施泰因严厉指责了8连的渎职和其余车长的怯懦。洛伦茨是冯·赖岑施泰的爱将在整个装甲团里都不是什么秘密,并且赖岑施泰因之所以委派洛伦茨担任第8重装甲连的代理连长就是为了帮助他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洛伦茨刚刚上任就这么“勇猛”。这一事件也导致了8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获得任何表彰和嘉奖。

第8重装甲连的虎式坦克。

普罗霍罗夫卡大决战

7月11日,党卫军第2装甲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在接到向普罗霍罗夫卡方向进攻的命令后,立刻制定了次日的作战计划:

1. 位于普肖尔河北岸桥头堡的骷髅师下属装甲群首先突破东北面苏军近卫步兵第155团(近卫步兵第52师)阵地,拿下226.6高地,接着沿河向东北突击直扑卡尔塔谢夫卡(Kartashevka)—普罗霍罗夫卡公路,并掩护警卫旗队师的左翼。然后博赫曼(Bochmann)的装甲群(博赫曼时任骷髅师下属SS第3装甲团2营营长)向北突击在彼得罗夫卡(Petrovka)渡河,杀入普罗霍罗夫卡西北的苏军后方,制造混乱。

2. 阿道夫·警卫旗队师右翼加强有1个装甲营的第1装甲掷弹兵团先拿下北面的斯托罗热沃耶树林(Storozhevoe)、斯大林斯科耶农场(Stalinskoe,十月国营农场的分场)和亚姆基(Iamki)。加强后的SS第2装甲掷弹兵团战斗群和加强的侦察营则待骷髅师偷袭得手、当面苏军阵脚大乱后发起进攻,与该师一道前后夹击,将其消灭,随后进占普罗霍罗夫卡,同时拿下城西北的252.4高地。

3.帝国师随后将向东挺进,拿下普罗霍罗夫卡西南约10公里处的维诺格拉多夫卡(Vinogradovka)和伊万诺夫卡(Ivanovka)之间的高地,突破苏军防线,然后向南面的伊万诺夫卡发起冲击,从而为由南翼突击普罗霍罗夫卡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苏军也在筹划反击。7月10日夜里,苏军大本营决定组建2个突击集团于12日发起反击:1. 第69集团军的1个步兵军、近卫第5集团军的2个步兵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4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在新洛济(Novye Lozy)、别列尼希诺、普罗霍罗夫卡、波列扎耶夫(Polezhaev)、维肖雷(Veselyi)和科切托夫卡(Kochetovka)一线投入反击;

7月10日-11日,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成功地在普肖尔河建立了一个桥头堡阵地。这张照片显示了11日上午渡河并集结完毕的“骷髅”师下属SS第3装甲团的坦克车辆。注意近处这辆Ⅳ号坦克G型的伪装师徽。

2.近卫第6集团军两个步兵军、坦克第1集团军的2个坦克军和数个旅在梅洛沃耶(Melovoe)、诺文沃耶(Noven’koe)、克鲁格利克(Kruglik)、卡林诺夫卡(Kalinovka)一线投入反击。同时近卫第7集团军的步兵第49军也将在209.6高地、格列米亚奇(Gremiachii)、机器拖拉机站和202.8高地一带发动小规模进攻。这些部队将得到空军第2和第17集团军的掩护。

从苏军投入的兵力及进攻方向来看,显然是想一举围歼普罗霍罗夫卡方向上的德军突击力量。

7月12日早上8点30分,在对德军阵地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后,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首先向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阵地发起了突击。10点30分,保罗·豪塞尔军长看到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在十月国营农场死死顶住了苏军坦克第18军首轮攻击,而骷髅师在普肖尔河弯曲部也进展顺利,决定抓住战机,向该军侧翼发起反击,同时以帝国师的侧翼部队拿下斯托罗热沃耶,最终突向普拉沃罗特。但帝国师在斯托罗热沃耶遭到苏军坦克部队的顽强抵抗,仅仅占领了西面的树林。

中午11点15分,在短促的炮火准备后,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按计划向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奥泽罗夫斯基一线发起了进攻。苏军坦克刚刚突入德军防线就遭到了部署在共青团国营农场和伊万诺夫斯基—维谢洛克附近的6管火箭炮齐射打击。与此同时,25架德国飞机轰炸了苏军先头部队的坦克纵队。苏军随后试图歼灭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南面树林边缘的德军炮兵,帝国师则利用这段时间建立了强大的反坦克防御。

中午13点30分,苏军又投入近卫步兵第183师进攻加里宁—奥泽罗夫斯基—232.0高地一线,但由于未能和近卫坦克第2军协调一致,因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当天近卫步兵第93师也冲击了德军第167步兵师在捷捷列维诺和索申科夫(Soshenkov)之间的阵地,在斯莫罗季诺(Smorodino)东北凿开一个口子,另一部在索申科夫方向一直冲到顿涅茨河畔,在东岸建立了防御。但德军随即发起反击,肃清了斯莫罗季诺附近的苏军,并以第627工兵营监视苏军,防止其冲向彼得罗夫卡(Petrovka)。

这辆“帝国”师的半履带牵引车正经过一辆被击毁的丘吉尔式坦克。这些都是西方盟国根据租借方案援助给苏军的。

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1辆T-34坦克,具体所属单位不明。照片摄于普罗霍罗夫卡附近。

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与豪塞尔在一起。

中午14点左右,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1营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经过2个小时的苦战击退了苏军1个坦克旅的冲击。14点05分时,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2营左翼防线在加里宁小村又遭到苏军近卫坦克第4旅约40辆坦克的冲击,另外还有近10辆坦克进攻了该营的右翼。苏军达成了部分突破,有3辆T-34坦克冲到了加里宁的东面,但随后就遭到了德军第167步兵师和SS第2突击炮营的阻拦。克吕格尔师长还调来SS第2装甲团2营部分坦克发起了突击,将这3辆T-34坦克全部击毁。苏军总共有约21辆坦克在帝国师这次反击中被击毁或失去行动力。

下午15点,在挫败了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的进攻后,克吕格尔师长决定在空军的支援下发起反击。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随后指挥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与第167步兵师下属第339掷弹兵团一起在坦克掩护下投入了反击。苏军先后顶住了德军一次装甲突击和40架斯图卡及12架意大利马基MC.200的狂轰滥炸。下午17点至18点,姗姗来迟的苏军伊尔-2攻击机又“帮助”德军轰炸了己方阵地。傍晚18点过后,苏军开始撤回别列尼希诺火车站和伊万诺夫卡一线。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2营在SS第2装甲团的掩护下从西面和北面攻击了斯托罗热沃耶,经过一个小时苦战,几乎合围了苏军1个坦克旅,后者冒着炮火从东北面夺路而逃,其主力于18点撤回己方战线,少数人在村中抵死奋战到晚上20点。另外德军一部还控制了维诺格拉多夫卡北面,威胁到了近卫坦克第2军在伊万诺夫卡的炮兵阵地甚至指挥部的安全。

晚上20点,损失惨重的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御。为此,该军还放弃了费尽全力占领的3~4公里深的土地,撤回了出发阵地。该军参战的94辆坦克中损失了54辆,另有162人阵亡或失踪。就在帝国师发起反击的同时,警卫旗队师也攻击了普罗霍罗夫卡前方,位于亚姆基(Yamki)小村的苏军一部,最终迫使他们退向了普拉沃罗特(Provorot)。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在得知斯托罗热沃耶和维诺格拉多夫卡失守后才明白,党卫军第2装甲军是要从南面突向普罗霍罗夫卡。为了避免集团军主力被围的危险,他立即下令坦克第2军于晚上20点出动主力向捷捷列维诺北村发起进攻,为坦克第29和第18军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战斗于19点20分打响,由于苏军准备不够充分,兵力薄弱,仓促从行进间发动进攻,因此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在付出很大损失后于21点30分左右转入防御。其中仅坦克第99旅就损失了7辆T-34坦克和1辆T-70坦克。同时,帝国师师长克吕格尔也决定次日视情况再选择防御或进攻。

党卫军第2装甲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正在与“帝国”师的高级军官们商讨战局。在豪塞尔左边的是党卫队旗队长(上校)海因茨·哈梅尔,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团长。

这样,到晚上21点30分左右,双方均停止了战斗行动,准备次日再战。普罗霍罗夫卡的南面战场也完全平静了下来。总结当天的战斗可以发现,苏军2个坦克军总共在帝国防线上投入了146辆坦克,而后者也将全部的61辆坦克、27辆突击炮和12辆坦克歼击车都投入了防御、反突击和反击的战斗中,双方合计246辆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苏军损失73辆坦克,其中烧毁44辆。到傍晚时,SS第2装甲团的虎式坦克和突击炮可用数分别下降了1辆和3辆,好在基于维修人员的出色工作,不少坦克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修复,重新投入了战场。

当日南面最大规模的装甲战应该是下午14点30分时,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下属的近卫坦克第25旅的47辆坦克与SS第2装甲团9连的8辆T-34和SS第2突击炮营的27辆突击炮之间的战斗,双方合计有82辆战车参战,结果苏军完败。

当12日的普罗霍罗夫卡之战落下帷幕后,苏军的滋味是相当不好受的。德军不仅在该方向上牢牢守住了防线,同时还对苏军进攻部队造成了重创。苏军最终决定以近卫第5集团军在1个坦克旅和1个机械化旅的支援下歼灭普肖尔河北岸的骷髅师部队;第69集团军和特鲁法诺夫集群歼灭突入肖洛科沃、勒扎韦茨和雷金卡地域的德军第3装甲军部队;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主力则利用上午进行休整,待下午再转入进攻。

7月13日上午10点,苏军近卫步兵第33军在普肖尔河北岸发起了进攻,目标是拿下波列扎耶夫和226.6高地。鉴于苏军来势凶猛,加上前一夜的大雨让后方补给线成了烂泥塘,骷髅师师长普里斯果断决定放弃前沿部分阵地,依托226.6高地固守。苏军中路近卫步兵第95师直扑这一高地,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把骷髅师的1个装甲掷弹兵营从山头撵了下去。3分钟后,普里斯又派来1个SPW营,结果也被苏军炮兵打了个灰头土脸。此时,骷髅师损失了8辆半履带车,苏军宣称打坏了7辆坦克。不久后,骷髅师1个突击炮连赶来支援,还是没能夺回阵地。中午12点,普里斯调来的SS第3装甲团终于赶到了,他们和掷弹兵一起花了半个小时重新占领了226.6高地。而苏军右翼的近卫步兵第97师沿河谷突向维肖雷后遇到德军激烈抵抗,始终无法取得任何进展。苏军左翼的近卫步兵第42师顺利拿下波列扎耶夫,接着参加了226.6高地南面的战斗。战斗中,骷髅师下属SS第3装甲团的6辆坦克突破他们的防线,试图扑向普罗霍罗夫卡—卡尔塔谢夫卡公路,但被该师预备队打退。

在瓦西里耶夫卡—十月国营农场—亚姆基—斯托罗热沃耶东北面之间的中央战场上,苏军把近卫第5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的步兵放在第一梯队设防,而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4个坦克军的剩余坦克放在二线,此外近卫空降兵第9师的近卫空降兵第26团构筑了第三道防线。而在斯托罗热沃耶—别列尼希诺—列斯基一线则以近卫坦克第2军的几个坦克营和近卫坦克第5军的近卫摩托化步兵第6旅在一线设防,以2个步兵团防守第二阵地。

库尔斯克战场上的党卫军掷弹兵。

7月13日,在伊万诺夫卡、别列尼希诺附近作战的帝国师Ⅲ号坦克。

7月13日凌晨3点35分,由于担心德军突入普拉沃罗特,罗特米斯特罗夫命令坦克第2军于上午8点发起进攻,拿下斯托罗热沃耶,然后转入防御。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苏军坦克在10点30分才发起进攻,其中1个摩托化步兵旅直到下午14点才赶到战场。苏军各坦克旅没有任何火炮支援,又不等步兵跟上就乱哄哄地一拥而上,而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夜间早已做好了防御工作,不仅利用地利合理布置了炮兵阵地,甚至在阵地前沿布设了雷区。苏军坦克兵再次在党卫军防线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上午9点,苏军1个步兵营在7辆坦克的掩护下攻击了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小村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2营阵地。尽管掷弹兵们进行了顽强抵抗,苏军还是在1个小时后成功突破2营防线,并杀入小村。幸运的是,三级小队副(中士)库尔特·阿姆拉赫尔(Kurt Amlacher)带着3辆黄鼠狼式坦克歼击车从伏击阵地击毁3辆坦克,并将苏军步兵赶了回去。在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战区,德军的进攻也在苏军反坦克炮和T-34坦克的打击下,未能成功。

中午13点15分,党卫军第2装甲军接到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官霍特上将的命令,要求在骷髅师打退苏军冲锋后,全军将主攻方向转移到帝国师地段上,碾过敌人防御,拿下普拉沃罗特西南的制高点,为随后占领该地创造有利条件。克吕格尔师长请求上级对进攻地域进行航空侦察,并派出斯图卡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得到的回复却是由于天气恶劣、跑道泥泞,侦察机和俯冲轰炸机无法起飞。可此时的帝国师已经被苏联空军轰炸了整整一个上午!无奈之下克吕格尔只能命令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从伊万诺夫斯基—维谢洛克南面的树林向别列尼希诺北面进攻,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则向维诺格拉多夫卡西面的几个高地发起冲击。攻击时间定在了下午16点30分。

然而到了下午16点,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下属4个坦克军率先发起了进攻,苏军在18至20公里宽的地段上共投入了15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94辆为T-70轻型坦克,但他们多次发起的冲锋均被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击退,不过由于骷髅师未能按计划渡河,因此没有转入进攻。而帝国师也在天黑前夺取了伊万诺夫卡—维诺格拉多夫卡之间的谷地,SS第2装甲团2营在穿过突破口前进时只遇到微弱的步兵抵抗,但由于夜幕降临,他们不敢冒险,于是停止了前进,准备次日再战。

7月14日,帝国师接到的任务是穿过维诺格拉多夫卡—伊万诺夫卡一线继续推进,夺取普肖尔河东岸,进而从普拉沃罗特(Praworot)出发拿下普罗霍罗夫卡。清晨6点左右,帝国师和第167步兵是从3个方向对苏军步兵第48军发起了猛攻,其中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从伊万诺夫斯基—维谢洛克和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加里宁地域分别向维诺格拉多夫卡和别列尼希诺冲击,而第167步兵师则从索巴切夫斯基进攻伊万诺夫卡和列斯基,帝国师的目的是首先控制住普拉沃罗特南面的河流。

亲自在前线观战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冯·曼施泰因元帅。“堡垒”行动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胜利。

位于别列尼希诺的苏军近卫坦克第4旅刚好将阵地移交给摩托化步兵第4旅,前者在留下1个坦克营协防后,主力打算赶赴维诺格拉多夫卡西南替下近卫坦克第25旅。当部队正以行军队形离开村子时,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1营和3营的掷弹兵突然发起了突袭,苏军在经过最初的慌乱后,立刻展开了顽强抵抗。中午13点30分,帝国师报告已经拿下大半个村子。14点45分,SS第2装甲团也加入了战团,终于打破了战场僵局,将苏军逐出别列尼希诺。

“帝国”师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装备的雷诺ANH卡车。

“帝国”师的士兵们正在围观一辆被击毁的苏军丘吉尔式坦克。

此后从维诺格拉多夫卡附近赶来的一股德军试图截杀突围的苏军,但没有成功。整个晚上,帝国师装甲战斗群都在不断地向普拉沃罗特及其以北的高地渗透,这里将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向北进攻提供一块绝佳的跳板。

7月15日,帝国师在普拉沃罗特外围再次受困于雷场及苏军的伏击,未能取得进展。晚上20点50分,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在得知帝国师距离通往普拉沃罗特的公路(南北走向)仍有4公里之遥后,立刻停止了进攻的步伐。与此同时,苏军步兵第48军开始后撤,以避免陷入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形成的包围圈。随后,苏军第69集团军打退了德军所有的进攻,双方的战线也逐渐稳定下来。

7月16日-17日,德军在侧翼遭受的攻击的情况下,开始全面撤退。7月10日,随着英美盟军登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德国最重要的盟友——墨索里尼随时可能垮台。因此,希特勒决定派党卫军第2装甲军赶赴意大利,不过最终成行的只有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该师在向帝国和骷髅两师移交所有重装备后,全员前往意大利。

7月18日,“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也被调往中央集团军群。此后,曼施泰因元帅再没有实力继续他的“堡垒”攻势,德军最后一次试图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攻势至此终结。当天,德军取消了“罗兰”行动,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奉命撤至别尔哥罗德以西重新集结,并准备通过铁路系统转移至新战区,“堡垒”行动至此终结。

坚守第聂伯河

1943年夏季,正当库尔斯克大会战如火如荼的同时,苏军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战场,以期撼动库尔斯克的局势。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右翼所在的北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地区成为了苏军的目标。驻守在这里的是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后者在原第6集团军覆灭之后于1943年3月重建,由卡尔-阿道夫·霍利特上将指挥。7月17日,米乌斯战役打响,苏军西南方面军发起米乌斯河战役,目标直指德军第6集团军。这次进攻并不顺利,双方一直激战至7月底,即使在主攻地段,苏军也只能楔入德军防线5至6公里,在斯捷潘诺夫卡(Stepanowka)、马里诺夫卡地域建立起一个不大的登陆场。当然,德军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7月下旬,当德国第6集团军在米乌斯河苦苦支撑的同时,曼施泰因开始撤离库尔斯克前线,并于7月25日将帝国师、骷髅师和第3装甲师转交给了第6集团军。“一夜暴富”的霍利特上将一下子拥有了对抗苏军的本钱,第6集团军立刻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党卫军第2装甲军将和第24装甲军一起进攻斯捷潘诺夫卡和马里诺夫卡方向;第29和第17军则分别掩护南北两翼。霍利特上将的反击方案很简单:突入苏军防线,并尽可能快地深入12公里,占领高地,包抄苏军后方。由于地形的关系,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装甲力量,德军决定将所有坦克集中于西北和北方两个突击方向上。两个攻击箭头在穿过数个高地后,平行冲向桥头堡。

在主攻方向北面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任务就是夺取山谷两边的高地,从这些高地上可以随时轰击桥头堡内的苏军。这一想法相当理想,并且苏军也不意外,因为7月19日时,第6集团军下属的第23装甲师已经做过类似的尝试,只不过惨败而归。现在,这一任务就落到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头上。骷髅师将夺取斯捷潘诺夫卡以东的213.9高地。这个山头扼守着苏军桥头堡后方的道路交汇点,可以说是战役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此高地周围,苏军遍布地雷、铁丝网,大量伪装良好的反坦克炮和直接开进战壕的T-34坦克组成了强有力的交叉火力网,等待进攻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1943年7月30日8点10分,德军清除米乌斯河桥头堡的战斗正式打响。德军第24装甲军在主动方向南段进展顺利。主攻北面的骷髅师也按时发起了进攻,SS第3装甲团以虎式重坦克连打头,其他各型坦克在后,在“特奥多尔·艾克”装甲掷弹兵团的伴随下开始冲击苏军第一道防线。起先,骷髅师没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但当他们接近213.9高地时,遭到了苏军的反坦克火力网的密集打击,坦克四周也全是雷区,根本无法机动规避。结果骷髅师的3次进攻都毫无进展。

上午9点,帝国师的进攻也在斯捷潘诺夫卡以南的230.9高地受阻,苏军在这里布置了一个反坦克防御带。此外,苏军还把大量的地雷埋在了向日葵地和谷地里,结果导致许多SS第2装甲团的坦克不幸“中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230.9高地才被攻克。中午11点45分,帝国师又向拥有两座主峰的223.7高地发起了进攻。快到14点时,该高地落入德军之手。经过苦战,帝国师又在天快黑的时候夺取了230.9高地北面以及斯捷潘诺夫卡西北角部分阵地。虽然取得了比主攻的骷髅师还要更大的战果,但SS第2装甲团却付出了近一半坦克退出战斗的代价,堪称惨胜。

1943年8月初的“德意志”团三人组。最左边的是团长海因茨·哈梅尔,抱着酒瓶子的是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赫尔穆特·施赖伯,另一位是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君特·威斯利塞尼。照片摄于斯捷潘诺夫卡地区。施赖伯是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10连连长,他于7月30日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3营营长威斯利塞尼也于同一天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注意二人的领口。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连长海因茨·马赫尔。这张照片摄于库尔斯克战役期间。

从当天夜里到31日清晨,苏军发动了十几次反击,但都被德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击退。苏军损失了大约60辆坦克。凌晨1点,斯捷潘诺夫卡附近再次爆发激战,天亮后,苏军又从202高地发起反击,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再次被德军打退。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连长海因茨·马赫尔对此战回忆道:

……我们奉命进攻米乌斯河上的斯捷潘诺夫卡。我们连的2个排被加强给了2营……根据命令,我们全部爬上了斯捷潘诺夫卡前方的一处缓坡。山脚底下就是2营设立的急救站。路过的时候,我大声告诉医官阿克斯曼(Axmann)博士赶紧准备好绑带,我15分钟后就会被送回来。阿克斯曼当即回道:“你疯了是吧?”几分钟后,一发152毫米炮弹的弹片击中了我的左手臂,在我们排的担架员帮我简单包扎后,我继续留在了火线。5分钟后,我左膀子再次被152毫米的炮弹溅伤并且伤到了我的神经。当我被摩托车送到急救站的时候,阿克斯曼医生的表情真是精彩极了……

SS第2炮兵团的海德·鲁尔也回忆了米乌斯河之战的一个片段:

在一次进攻中,我作为前进炮兵观察员(FOO)乘坐着2号炮兵指挥坦克跟随部队一起前进,周围都是装甲团的虎式坦克。没多久,我们遭到了一些俄国152火炮的直射,不少虎式坦克被击中并瘫倒在路面上,这次进攻就这么完蛋了……

随后,我奉命把指挥坦克开进前线后方的一个山谷,并将该车充当呼叫后方炮火支援的信号中继站掩护掷弹兵的进攻……我们顶在最前面的掷弹兵大概不到1个排,敌人就在50米外的一排松树附近,估计他们应该还有一个监听哨在更近的位置……我呼叫的弹幕距离我方战线如此之近,指挥官吓了一大跳。当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时,掷弹兵们像一群比目鱼似的紧紧贴在地上……尽管炮击开始后我们就和后方炮兵连失去了无线电联系,但冲锋的时候还是如同演习一样轻松……

当我奉命返回后方时,我莫名其妙地发现车子挨了一发炮弹,肯定是藏匿在山谷边缘某处小高地上的敌人干的。很快,我惊讶地发现,山谷边缘有13辆T-34坦克在熊熊燃烧……一名步兵士官告诉我,领头的那辆T-34坦克第一发打中了我们指挥坦克的车体,但接着我方的坦克和突击炮就在他们打出第二发前把他们全部送去见上帝了……第二天,我们再次负责支援掷弹兵攻击米乌斯河桥头堡。不久后,我停在几辆被击毁的俄国坦克前休息。这时候,1个掷弹兵排的排长,二级小队长(二级军士长)特费尔(Toepfer)走过来,我俩互相点起了香烟。突然,他就倒在了我的臂弯里,死了,而附近并没有人开枪。后来医官赶到,告诉了我他的死因。原来战斗中一块手榴弹弹片插进了特费尔的太阳穴,但他坚持要求等到战斗全部结束后再返回后方就医,结果导致耽误了医治时间……

1943年8月,站在SdKfz251半履带车上指挥战斗的海因茨·哈梅尔团长。

8月1日,党卫军第2装甲军把主力集中到了右翼,即帝国师战区,并打算从这里进行关键性的突破。清晨,德军集中600门大炮、6管火箭炮以及大量飞机,对苏军防线狂轰滥炸。巨大的弹幕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在硝烟的掩护下,帝国师的士兵迅速穿过开阔地,越过带刺铁丝网,把手榴弹扔进苏军的壕堑和掩体。SS第2装甲团的坦克也乘势向山脊冲去。上午8点45分,经过加强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夺取了203.4高地。在补充过弹药和油料后,帝国师装甲战斗群继续向奥尔霍夫奇克河(Olchowtschik)方向发起突击。下午16点,帝国师抵达马里诺夫卡(Marinovka)以南2公里。晚上22点30分,费多洛夫卡(Fedorovka)也落入德军之手。

SS第2侦察营的一名摩托车手,照片摄于1943年8月,米乌斯河战区。

当天夜里,帝国师奉命次日从马里诺夫卡的桥头堡向东北方发起进攻,夺取194.3高地南坡。稍后,该师右翼部队将沿着194.3高地东面山脊一直推进到先前的主防线为止,左翼则推进至213.9高地南坡,同时肃清马里诺夫卡周边之敌。

8月2日天亮后,帝国师与左翼的骷髅师建立了联系,同时成功夺取了马里诺夫卡。在清除了米乌斯河西岸2公里处最后一个敌军盘踞的高地后,德军终于在上午10点30分恢复了米乌斯河防线。

第四次哈尔科夫之战

早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苏军就决定在德军与自己脱离接触的同时就发起库尔斯克南部大反攻——“鲁缅采夫统帅”行动。苏军这次进攻的目的就是突破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防线,夺回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交汇处的交通枢纽。与此同时,苏军的草原方面军也将组织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猛攻顿涅茨河东岸。这一行动原定于7月23日展开,但由于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因此进攻日期又被延迟到了10天后的8月3日。

8月1日上午10点30分,当米乌斯地区的战斗正进入关键阶段时,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参谋长施托莱(Stolley)接到了来自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命令,要求帝国师、骷髅师和第3装甲师尽快准备好转移至哈尔科夫地区。德国情报部门获悉别尔哥罗德和托马罗夫卡(Tomarovka)之间,仅40公里长的地段上,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近卫第6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

8月3日凌晨5点,苏军正式展开了“鲁缅采夫统帅”行动。苏军这次攻势让德国人大为震惊,德军最高统帅部原以为在库尔斯克,尤其在普罗霍罗夫卡的攻势中受到严重损失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已经元气大伤,至少要到8月底才能重新组织力量发动进攻,但苏军在大本营的严令下,迅速组织起力量发起进攻。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德军多处战术防御阵地在苏军的重击下相继崩溃,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之间被冲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在哈尔科夫以西战斗的SS第2装甲团8连的虎式坦克。这一次,德国人永远地丢失了这座重要的城市。

8月5日,别尔哥罗德落入苏军草原方面军手中。紧接着,苏军又出动3个集团军的兵力对托马罗夫卡以西发起攻击。8月6日,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的前锋部队就已经突破了德军的脆弱防线,抵达博戈杜霍夫(Bogoduchoff)外围。次日,苏军在夺取该城后,继续向西南方向高歌猛进。博戈杜霍夫是当地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枢纽,一旦落入苏军之手,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之间就面临被分割的危险。

为了协助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稳住防线,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国防军第3装甲军开始由顿巴斯调往哈尔科夫方向。8月5日,帝国师开始乘火车前往哈尔科夫。次日,帝国师一部在哈尔科夫以西的柳博京(Ljubotin)下车。骷髅师也将随后抵达战区。为了保住哈尔科夫,德军开始不断地在南北两翼聚集援军。

8月7日,帝 国 师 先 期抵达的部分部队沿佐洛切夫(Solotschew)— 多 尔 日 克(Dolshik)—210.6高地—罗戈相卡(Rogosjanka)一线建立了扇形防线。但包括SS第2装甲团在内的师主力此时仍在赶来的路上。当晚,苏军在40辆坦克的支援下攻击了罗戈相卡集体农庄以北的213.8高地,并成功地把德军前哨阵地向南逼退。这部分苏军坦克部队应该属于攻占博戈杜霍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帝国师随后与他们发生了小规模接触。

8月8日,帝国师成功击退了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的数次进攻。8月10日夜里,帝国师前往博戈杜霍夫东南集结。该师将同骷髅师、维京师以及第3装甲师和第6装甲师一道向苏军发起反击。曼施泰因计划利用第3装甲师和维京师吸引住苏军主力,然后用帝国师和骷髅师从左右两翼包抄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8月12日,帝国师沿马克西莫夫卡(Maximovka)以南的铁路线两侧向米罗柳波夫卡(Miroljubovka)方向发起了反击。经过激战,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损失惨重于13日转入防御。8月14日,德军的反击逐渐开始减弱。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压力,苏军命令集结在博戈杜霍夫以西的近卫第6集团军于12日投入进攻。这次进攻不但成功进抵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线,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了德军第3装甲军后方的安全。

8月14日,帝国师装甲集群悄悄前往基扬(Kijany)附近集结,准备同骷髅师一起向西面(左翼)的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发起反击。8月15日,在2个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的突袭下,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被迫全面后撤。8月16日夜,位于帝国师左翼的骷髅师悄悄在科隆塔耶夫(Kolontajev)地区渡过梅尔拉(Merla)河向苏军发起了猛攻。8月17日下午,帝国师也接到了夺取穆拉法(Murafa)东北181.1高地的任务。下午15点,得到虎式坦克加强的SS第2工兵营向181.1高地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SS第2装甲团2营也向卡恰洛夫卡(Katschalovka)发起突击,得手后又夺取196高地。在此期间,德军击退了一次苏军的反击,并击毁了4辆T-34和1辆KV-1坦克。

8月18日,帝国师守住了新防线并击退了苏军所有的反击。此后,苏德双方的部队都因为精疲力尽而停顿下来,博戈杜霍夫反击战至此结束,德军暂时阻止了苏军对哈尔科夫的进攻。当帝国师跟随其他部队与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激战的时候,苏军另一支方面军——草原方面军正在拼命向哈尔科夫方向突进。该方面军下属的第53集团军通过激战抵达乌德河北岸,直接迂回到了哈尔科夫的西面,这一机动导致守卫哈尔科夫的德军面临着退路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险。

由于曼施泰因元帅本来就决心放弃哈尔科夫,因此他首先把重点放在了解除这一威胁上面,原先防守哈尔科夫西部的帝国师以及其他一些部队都被投入到了阻滞苏军第53集团军突破的战斗之中。8月19日,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在虎式坦克的支援下打退了苏军的数次进攻。

8月20日,实施进攻的苏军草原方面军终于获得了最重要的援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抵达乌德河北岸后,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立刻向南岸的德军发起进攻,但在德军密集的反坦克火力下未能成功。但到了晚上,苏军工兵拼死在乌德河上架起了一座可供坦克通过的浮桥。8月21日,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终于通过了乌德河。这一突破,几乎让哈尔科夫的德国守军陷入绝境。被逼无奈之下,德军只能将帝国师和第3装甲师残部投入决死反击。

8月21日,帝国师与第223步兵师换防,同时前往柳博京地区,以预防苏军从佩列谢斯奇纳亚向克罗季奇(Korotitsch)方向 的 突 破。中 午14点,SS第2装甲团开始向亚历山德罗夫卡(Alexandrowka)—科维亚吉(Kowjagi)—奥古利奇(Ogulzy)火车站一线的新行动区域出发。帝国师将在这里加入埃哈德·劳斯(Erhard Raus)上将的第11军,此时守卫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肯普夫战役集群也被改编为第8集团军,指挥官也从维尔纳·肯普夫更换成了步兵上将沃勒。

8月22日,帝国师向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发起了凶猛的反击。虽然SS第2装甲团2营从库尔斯克战役到现在一直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但幸运的是,在法国换装豹式坦克的SS第2装甲团1营终于赶到了战场,该营(缺1个连)总共装备了71辆豹式坦克。凌晨2点,得到2连豹式坦克支援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被加强到了柳博京附近的第3装甲师战区。不久后,大批苏军坦克出现在了德军阵地前,豹式坦克利用厚实的倾斜前装甲和威力巨大的KwK42 L/70火炮与苏军坦克展开了近距离肉搏。3个小时的战斗过后,豹式坦克总共击毁或打瘫了23辆坦克以及大量的卡车和反坦克炮。当天,SS第2装甲团1营总共击毁了苏军53辆坦克或作战车辆。

同一天,曼施泰因元帅也违抗了希特勒要求死守哈尔科夫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命令,下令德军再次也是最后一次撤离哈尔科夫。根据帝国师8月22日的一份统计报告,从8月6日到22日,全师总共击毁或缴获了6架飞机、271辆坦克、6辆自行火炮、2辆侦察车、3门火炮、4辆喀秋莎火箭炮、4门高射炮、230门反坦克炮、47挺迫击炮、162挺反坦克枪、313挺机枪、324把冲锋枪以及大量的卡车、马车以及其他作战物资。

SS第2装甲团1营装备的豹式坦克,战术编号“401”。这个营的到来,让“帝国”师真正从装甲掷弹兵师变成了装甲师。

8月23日,SS第2装甲团1营的豹式坦克再次挡住了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攻势。与此同时,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则在SS第2装甲团2营的支援下在克罗季奇进行着艰苦的防御战。德国第8集团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哈尔科夫后,紧追不舍的苏军加大了向西的追击力度。奥托·维丁格所著的《Das Reich》一书中对1943年8月24日发生的战斗记载如下:

至8月23日午夜,敌人轰击“元首”团阵地的炮火就没有中断过。混杂着“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震耳欲聋齐射声的炮击一直持续到天亮。炮击刚一结束,敌人冲锋枪和机枪的声音又紧跟着响了起来,简直密不透风。

在炮火的掩护下,俄国人分别出动45辆坦克和30辆坦克向“元首”团阵地发起了钳形攻势,紧随其后的是25辆满载着步兵的运输卡车。他们大概已经认为我军的防线已经不堪一击,所以让步兵直接跟在了装甲部队的后面。现在是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卡尔·克罗伊茨(Karl Kreutz)的师属炮兵团和SS第502火箭炮营表现的时候了。克罗伊茨一声令下,5个炮兵营和1个火箭炮营的最后一次掩护性炮击如台风般咆哮着掠过战场,狠狠地砸在敌军集结地带。一些敌军单位被直接从地球上抹掉,剩下的也损失惨重。

SS第2坦克歼击营营长,二级突击队大队长阿斯巴尔(Asbahr)的手下也击毁了不少敌军车辆。SS第2装甲团2营营长蒂克森的Ⅳ号坦克群的加入,也让“元首”团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凯斯滕(Kesten,SS第2装甲团6连连长)在危急关头带领9辆Ⅳ号坦克迎战敌军60辆坦克,最后大获全胜。最后,战场上只留下29辆熊熊燃烧的敌军坦克残骸。

新组建的豹式坦克营的加入,也是帝国师能在左翼的初期战斗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克尼普的突击炮营让7辆T-34坦克退出了战场。而8连的1辆虎式坦克更是在几分钟内就干掉了4辆敌军坦克。俄国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这几次进攻,也使得帝国师的“击杀数”进一步上升。

8月25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开始追击撤离阿赫特尔卡(Okhtyrka)的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9月2日,苏军拿下了哈尔科夫西北的苏梅(Sumy),并向西面的罗姆内(Romny)和普里卢基方向推进。与此同时,苏军的草原方面军也在哈尔科夫以西全力打击德国第8集团军。8月29日,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攻克了柳博京,打开了通向波尔塔瓦的道路(Poltava)。9月初,苏军又拿下了柳博京南面的梅列法(Merefa),目标直指克拉斯诺格勒(Krasnograd),此处距离波尔塔瓦仅一步之遥。

9月7日,曼施泰因在面对自己右翼依然崩溃、左翼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下令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向第聂伯河撤退,打算利用宽阔的河面和西岸的峭壁来阻滞苏军进攻的步伐。在此期间,帝国师一直从事着防御作战,并归入国防军第3装甲军编制。9月11日夜里,帝国师退向了姆扎河(Msha)防线。

9月12日,奥托·维丁格指挥的SS第2侦察营在科洛马克(Kolomak)的防线遭到了苏军1个坦克旅的攻击。大约80辆左右的T-34坦克冒着暴雨出现在了侦察营的阵地前。维丁格营长立刻命令所有人蜷缩在战壕中,苏军坦克开过去后,再出来打击后方跟进的步兵。这一战术德国人早在1941年就用得滚瓜烂熟了。不过这次苏军却没有让他们如愿,T-34坦克在开入侦察营阵地后并没有立即突向后方,而是在战壕上来回反复碾压,逼得维丁格的手下只能平躺在战壕中,不敢抬头。与此同时,苏军步兵也乘机压了上来。为了打退这股敌军,维丁格干脆呼叫后方炮火直接覆盖己方阵地。这一举动彻底把苏军步兵震撼了,后者只得退了回去。

“帝国“师的部队开始撤离哈尔科夫,为此他们甚至连当地的公共汽车都征用了。

这张照片摄于科洛马克地区,照片中间的是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举着望远镜的是SS第2侦察营营长奥托·维丁格,而施塔德勒左边的是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营长赫尔穆特·肯普费。

而之前突入阵地的苏军坦克旅则遭到了SS第2装甲团1营霍尔茨(Holzer)战斗群的伏击。经过激战,该战斗群隐蔽良好的豹式坦克总共击毁了78辆苏军坦克,直接打残了这支苏军部队。9月15日,帝国师继续边打边撤,然后在科洛马克—布洛夫科夫(Brovkoff)公路两侧建立防线阻击苏军。9月18日,德军开始大规模撤过第聂伯河,帝国师也在这一天撤到了克列缅丘格(Krementschug)附近,而在该地区仅有一座桥梁可供帝国师撤退之用。

与此同时,在曼施泰因南翼,苏军草原方面军也在拼命追击德国第8集团军,同时朝第聂伯河推进。而要冲向第聂伯河就必须拿下德军据守的波尔塔瓦,因此这座城市再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德军在破坏了该城及其两侧跨越沃尔斯克拉河的桥梁后,又指派了帝国师赶往此处增援。9月20日,帝国师在波尔塔瓦建立了一个桥头堡阵地以掩护第8集团军的后撤行动,同时负责殿后的师属2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侦察营也开始向这个桥头堡靠拢。

9月22日,苏军近卫第5集团军开始强攻波尔塔瓦,而德国第8集团军也开始利用这段时间从克列缅丘格撤过第聂伯河,负责掩护该集团军撤退的就是帝国师临时隶属的第11军(劳斯上将)。SS第2突击炮营2连连长沃尔夫冈·罗德尔(Wolfgang Rohder)带领部下一直坚守沃尔斯克拉河上的最后一座桥梁,直到师主力撤过第聂伯河。为此,罗德尔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以下是他的战斗经历:

1943年9月20日,2连接到了保卫波尔塔瓦地区沃尔斯克拉河上最后一座大桥及附近区域的命令,直到桥被炸毁……中午14点左右,即将炸桥的信息传了过来,突击炮部队也接到了迅速撤过大桥的命令。下午17点,殿后部队总指挥,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施塔德勒下令突击炮排立刻过桥撤退……其中1辆突击炮被敌军反坦克炮击中,于是已经抵达对岸的罗德尔又开着一辆边三轮摩托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回来。他停在被击伤的突击炮前,和驾驶员一起用手枪驱逐那些试图切断尚未过桥友军退路的俄国步兵……

罗德尔决定带着手下两个人就地防御,而摩托车手则回去通知突击炮连过来增援。在河西岸有一门37毫米高射炮,罗德尔把它拖到桥上30米处……这时候,俄国人穿过村里的庭院和房子,出现在了70米外的地方并朝他们开火。此时一个工兵连连长大声告诉罗德尔,“守住大桥,我会带4个爆破组过来!”……等突击炮连返回后,罗德尔在东岸建立了一个半圆形防线。突击炮的火力压制住了俄国追兵。大约15分钟后,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弗莱舍尔(Fleischer)和他的4个爆破组赶到了……在突击炮的掩护下,放置炸药的工作顺利完成。一切妥当后,罗德尔带领突击炮连又撤回了西岸。等最后一辆突击炮过桥后,沃尔斯克拉河大桥在几声巨响中轰然倒塌,而那些紧追而来的俄军先头部队也和大桥一起化为了灰烬……

9月24日-25日夜间,德军后卫部队陆续进入桥头堡阵地,并继续抵抗了几天。其中帝国师的首批部队于24日从克列缅丘格撤到了第聂伯河左岸,但殿后部队仍在与苏军追兵激战。

由于苏军已经在格列别尼(Grebeni)周围抢占了几个小的桥头堡阵地,并不断投入伞兵和装甲部队增强实力,扩大登陆场。这让帝国师未来的行动——特别是第聂伯河的防御作战变得相当棘手。9月28日,帝国师发动了一次进攻,目的是夺回第聂伯河弯曲部的几处高地。但苏军此时已经控制住了此地,并且将其作为宽大登陆场的支撑点。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的第一次突击在苏军猛烈的炮火和机枪火力打击下惨败,直到施塔德勒团长把3营和第15摩托车连也投入,才把苏军的格列别尼登陆场稍稍压缩了一点点。随后,德国第8集团军和第11军又下令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彻底消灭格列别尼登陆场,但遭到了施塔德勒的反对。施塔德勒强调他的团实力已经下降到了只有500人,根本无法执行这一任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施塔德勒最后一次质疑上级的命令,此后在1945年3月的巴拉顿湖反击战中,他再次与上级发生了冲突,而这位上级就是现在的第8集团军指挥官沃勒步兵上将。后者甚至试图将施塔德勒送上军事法庭。

沃尔夫冈·罗德尔佩戴骑士铁十字勋章时拍摄的照片。

9月30日,反对无效的施塔德勒只能下令全团进入格列别尼地段肃清周边敌军阵地。2营进攻失利后,3营第11(SPW)连在2辆喷火坦克的支援下又发起了冲锋。该连的霍尔斯特·赫尔波斯海默(Horst Herpolsheimer)对此回忆道:

我们火力全开的半履带车从藏身的灌木林中驶出,紧随着正朝敌人喷射烈焰的喷火坦克向前突击。我们的2连接着攻击了正前方的树林,将敌人赶了出去,并一路穷追,夺取了登陆场西北面的阵地,与9连和10连已经下车的掷弹兵会合。上级觉得敌人在我方攻击地段没有重型反坦克武器,因此命令我们11连粉碎敌人防线,夺取格列别尼,同时与敌登陆场另一侧的部队取得联系。为此,团里还从12连抽调了一门反坦克炮和2辆半履带装甲车加强到我们连;此外,这次进攻还将得到炮兵的支援。

由于连续的激战,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诺伊德克(Neudeck)的第11连的实力下降到也就只比一个排略微强一点,好在我们还有一级小队长(二级军士长)施泰格尔(Staiger)指挥的5辆半履带装甲车,以及一些我带领的来自营部的成员。我们在各车拉开较大间距的情况下向敌军发起了冲锋……穿过敌人阵地后,我们前方是一大片向日葵地,中间有一条小路通向村口。就在沿着小路前进时,我们遭到两侧和村内的火力伏击。俄国人把手里的家伙都用上了,他们甚至还从对岸运来一门大口径反坦克炮。在这样一片开阔地,又是在敌人登陆场之中,谁要掉头撤退那就跟自杀没什么区别。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顶着敌人的反坦克炮向前冲。第一辆半履带车中弹停了下来,第二辆在旁边经过时没留神打滑翻车了。此时我坐的车也到了这里,诺伊德克连长想开过去继续前进,但我跟他说白痴才这么干,于是他下令剩下的车辆停止前进,掷弹兵下车。我们在壕沟中建立了环形防御,不久后,又聚拢了一些轻伤和没受伤的同志,并在小路两侧架设了机枪。我们后面的一辆半履带车打算掉头跑路,但中弹起火。此后,我们右面的敌人在极近的距离上朝我们开火,左边的敌人也开始不断逼近。

我们这个战斗群一开始有40个人,此刻只剩下25个了。这时候,敌人迫击炮的一次轰击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伤亡。一名担任前进观察员的士官接过了一挺机枪。随后,我们的机枪手和冲锋枪手开始向敌人倾泻弹雨,同时还注意要不断地变换射击位置,以防敌人发现我们人手不多了。俄国人一时间拿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就算如此,我们中间也没人觉得能活命,于是所有人都打定主意决不投降,死战到底。有一挺机枪子弹打光了,我赶紧爬到翻倒在路边的半履带车里瞅了瞅,找到了一些沾满鲜血的子弹带。战斗是如此紧张,以至于我们差点忘了无线电的事了,电台操作员也正拿着枪充当狙击手。连长把他叫来,让他联系营里。无线电员没联系上营指挥部,但还是设法跟10连接上了,10连的通信人员答应向营里传达我们阵地的消息。

在沃尔斯克拉河附近作战的SS第2装甲团的Ⅲ号和Ⅳ号坦克。这张照片实际拍摄于9月初。

到这时,俄国人已经渐渐沿着小路杀了过来。到天黑前,敌人已经接近到可以投掷手榴弹的距离了,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们高呼‘乌拉!乌拉!’的声音,这意味着他们要冲锋了。我们也为最后的死战做好了准备。当敌人冲过来的时候,我们集中火力拼命向他们扫射。此外,还时不时发射照明弹,看看敌人是否在匍匐接近。就在形势陷入绝望之际,我们听到了马达的轰鸣声,天空中划过异样色彩的光束,突然传来尖叫声:‘是我们的喷火坦克!’在小路左右50米处,我们的两辆战车一边缓缓前进,一边向敌人喷出死亡的火焰,逐渐巩固了阵地。指挥官也赶来组织回收我们的半履带车。这些车每一辆都中弹多处,其中一辆已经烧成了废铁,只能放弃。重伤员和死者被安置在一辆车中,随后即刻动身出发。但此时我们仍难以置信,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战斗群面对优势之敌居然顶了那么长时间。次日我们奉命再次出击。然而就在出发前,我们又接到命令前往另一地段,不仅要进攻,还要夺取村庄,与友军会合。

从9月底到10月初,虽然德军基本上顺利撤过了第聂伯河,但尾随而至的苏军也从多个地段强渡过河,并且建立了大大小小20多个桥头堡阵地或登陆场。曼施泰因元帅的第聂伯河防线还没建好,就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在此期间,帝国师归入第24装甲军编制,并且除了SS第2装甲团外,师里其他部队都参加了拔除卡涅夫(Kanev)和格列别尼(Grebeni)桥头堡的行动,前者则前往基诺沃格勒(Kirovograd)休整、补充装备。

基辅危机

此时在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北翼,苏军乘德军向这一段第聂伯河撤退的机会,一举在基辅南北两侧的大布克林(Velikii Bukrin)以及柳捷日(Liutezh)建立了桥头堡阵地。10月15日,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德军开始在基辅两翼增兵,其中帝国师就跟随第24装甲军被部署在了大布克林登陆场附近。次日,苏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从大布克林桥头堡出发,向德军发起了猛攻。事先已经察觉到苏军意图的德军立刻进行了顽强抵抗并重创了苏军。10月24日,苏军只能停止进攻,同时把主攻矛头转向了北面的柳捷日桥头堡。11月3日,苏军突然从柳捷日桥头堡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德军于2天后丢失了基辅。

苏军在夺回基辅后,装甲矛头继续向南深入。为此,帝国师接到了紧急集结的命令。11月6日,SS第2装甲团的先头部队率先抵达白采尔科维(Belaja-Zerkow)附近(基辅西南80公里)。这里是德国第8集团军的重要补给通道,也是连接曼施泰因南段战线的要地,同时也可以作为德军向基辅发动反击的据点。此时,德军所有军事和政治组织都在忙着撤离基辅,苏军的装甲前锋随时可能合围这里。

1943年11月,在法斯托夫地区作战的SS第2装甲团1营的豹式坦克。

11月7日,苏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通过奇袭拿下了法斯托夫。帝国师一部随后投入到遏制苏军装甲部队的突破行动之中。当天,该师收到的战场情报如下:

苏军夺取基辅后,继续向西、北两面推进。11月6日,苏军夺取瓦西里科夫(Wassilkov)。11月7日,苏军攻克法斯托夫。苏军接着派出大量坦克和步兵沿着瓦西里科夫向南推进;另一路坦克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则从梅特尼察(Mytniza,瓦西里科夫西南)向西南方突击。苏军同时还派出部队沿着法斯托夫方向穿过普利谢茨科耶(Plisetzkoje)的铁路线西北的车道向北进攻。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苏军坦克部队出现在了科瓦列夫卡(Kovalevk)以北的法斯托夫—白采尔科维公路附近。

法斯托夫的失守让德军失去了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无奈之下,德军只好先将第25装甲师投入战场。该师随后发动的法斯托夫反击战却未能成功。11月12日午夜前不久,帝国师向白采尔科维—法斯托夫的铁路线发起了一次反击,试图封闭第25装甲师防线上的缺口。大约凌晨1点,帝国师成功占领了铁路线,并与第25装甲师一部建立了联系。

由于基辅西南和以西的交通要津——法斯托夫和日托米尔都落入苏军之手,因此德军决定从别尔季切夫(Berditschev)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准备直插基辅突出部根部,阻止苏军西进。德军甚至希望能够夺回基辅以及第聂伯河沿线。苏军在基辅方向的进攻矛头似乎正在减弱,曼施泰因乘机动用第48装甲军沿日托米尔—法斯托夫一线发起反击。

11月15日,帝国师作为第48装甲军一部在右翼投入了这次反击战。11月20日,德军成功地夺回了日托米尔,但随后的进攻却在苏军顽强抵抗下陷入停滞。11月21日-22日,帝国师奉命移动到了日托米尔以东地区。11月24日,帝国师在抵达德军刚刚夺回的日托米尔后,开始向东面的科罗斯特舍夫(Korostyschev)—拉多梅什利(Radomyschl)一线进发,并在抵达新战区后归第7装甲师节制。按计划,帝国师将沿科罗斯坚(Korosten)—别尔季切夫—拉多梅什利一线向苏军发起反攻。此时SS第2装甲团仅剩下9辆Ⅳ号坦克、2辆虎式坦克以及7辆豹式坦克和2辆指挥坦克可用。

11月25日凌晨5点,帝国师按时发起了反击,德军试图通过这次反击重新夺回科罗斯坚(Korosten)。在涅格列波夫卡周围,实力严重受损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和被拆分的师属侦察营的进攻一度受挫。天黑后,苏军还在坦克的支援下发起了反突击,但被击退。SS第2装甲团8(虎式重坦克)连的三级小队副(中士)施特伦(Streng)对此回忆道:

大约深夜23点,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空气中还夹杂着一股焦糊的味道。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阵引擎的轰鸣声,无数红色的信号弹划破黑暗的夜空,敌军夜袭!防线上到处都传来俄国坦克的嘶吼声,它们仿佛从地狱爬出来的魔鬼一样出现在了200米开外,我们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主炮开火后炮口冒出的火光。到处都是厮杀声,爆炸产生的火光照得黑夜如同白昼。起先,在火光中我们只能辨识出3辆俄国坦克。不对,是5辆……接着是6辆,它们逐渐开进了我们的射击范围。开火!1辆坦克发生了剧烈的殉爆,各种零件在爆炸中飞上了半空,浓烟升腾翻滚似蘑菇云。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我军的坦克在哪里战斗,俄国人的坦克又在哪里战斗。唯一能够用以分辨不同的只有坦克引擎不一样的轰鸣声。

战场形势一片混乱,仅靠我们1辆虎式坦克什么也做不了。午夜很快就过去了,当我们在凌晨3点把第4辆俄国坦克打成一团火球时,俄国人退了。刚才还热火朝天的战场,此时慢慢平静了下来。俄国人的夜袭被我们彻底粉碎,他们的步兵甚至没能跨过我军第一道散兵坑。所有敌军坦克都被我们营的Ⅳ号坦克连击毁。

当我们在次日早晨返回后方的连部时,我们碰到了“元首”团团长,他请求我们继续留在他们团的防线上。就算是我们这辆引擎出了故障的虎式坦克,他也希望能够留下来当固定炮台用。

我们又返回了前线,并在一处山坡的反斜面建立了射击阵地。当晨雾渐渐散去后,前方低洼地的俄国步兵露了出来。与此同时,在我们前方出现了蓝灰色的烟雾带,被这一信号召唤来的德军炮火呼啸着飞过头顶。前方敌军防线在我军强大的弹幕中土崩瓦解。

12月1日,帝国师脱离第48装甲军序列加入第42军编制,同时在拉多梅什利东南方向建立了防线。由于苏军第60集团军左翼在日托米尔——拉多梅什利公路以北站稳脚跟,威胁着德军第48装甲军的侧翼。曼施泰因决定先消除这个威胁。因此,德军计划于12月6日发动代号为“基督降临节”的行动,第48装甲军将奉命突袭日托米尔——拉多梅什利苏军的右翼,从西向东实施攻击。第42军任务则是在攻击前一天增加炮击和巡逻次数以吸引苏军注意,使其相信德军主攻方向是捷捷列夫(Teterev)河方向。第二天,第42军将从南面向拉多梅什利发起进攻,协同第48装甲军夺取该城。此后,帝国师一直协同国防军部队在拉多梅什利方向作战。

12月8日,德军经过苦战终于从西面突入拉多梅什利。由于帝国师的战斗力量已经下降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因此全师可能撤出前线休整的消息已经流传了颇长一段时间。12月13日,这一消息终于被证实,但该师所有仍具备战力的单位将继续组成1个战斗群留在东线战斗。

1943年11月,在法斯托夫附近战斗的虎式坦克以及Ⅳ号坦克H型,注意车辆上的伪装师徽。

12月16日,帝国师的部分人员和装备陆续前往日托米尔火车站登车。3天后,在东线不间断苦战近一年的帝国师官兵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从12月17日,仍然留在东线的帝国师一部分单位组成了帝国师装甲战斗群,担任指挥官的是原师参谋长,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佐默(Sommer)这个装甲战斗群包括混编而成的“帝国”装甲掷弹兵团,主要下辖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1营,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2营以及2个装甲掷弹兵团各自直属的第13、第14连残部组成的1个重步兵连,SS第2炮兵团3连的1个排,SS第2防空营一部,SS第2侦察营的1个反坦克排,1个混合工兵连(“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提供了2个排,“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提供了1个排),SS第2装甲团剩余坦克编成的2个装甲连,SS第2突击炮营剩余的7辆突击炮组成的“帝国”突击炮连,1个炮兵营(含1个150榴弹炮连和1个105毫米榴弹炮连),1个加强的侦察连(1个装甲车排、2个摩托车排、1个重摩托车排)。此外,帝国师装甲战斗群还得到了来自国防军的第7装甲侦察营、第25装甲侦察以及1个陆军工兵营的加强。

原计划让汉斯·魏斯担任“帝国”装甲掷弹兵团的团长,但最终团长一职还是交给了SS第2侦察营营长奥托·维丁格。12月20日,帝国师其余部队开始通过铁路启程前往法国,最后一列火车于24日离开日托米尔。当天,帝国师装甲战斗群参加了拉多梅什利保卫战。

12月25日,帝国师装甲战斗群开始穿过捷捷列夫河后撤。1944年1月5日,帝国师装甲战斗群在损失了大部分坦克后,经过旧康斯坦丁诺夫(Staro Konstantinov)进入普罗斯库罗夫(Proskurov)地区休整。1月底,德军经过苦战,终于在日托米尔以西的舍佩托夫卡(Schepetowka)挡住了苏军的攻势,稳固了周边的防线。到了2月中旬,拥有5000人的帝国师装甲战斗群已经在苏军的1943-1944年冬季攻势中损失了1121人,每个营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原来的60%。

帝国师装甲战斗群起先在柳巴尔(Liubar,在舍佩托夫卡和别尔季切夫之间)附近支援第19装甲师作战。从3月8日起,残存的帝国师部队又集中在一起组成了帝国师团级战斗群继续在东线作战,剩余的坦克也组成了1个混编连。该连包括1个Ⅳ号坦克排、1个豹式坦克排、1个虎式坦克排。此外,还装备了一些突击炮。就在前一天,帝国师的这些部队还被加强给了第19装甲师,参加了旧康斯坦丁诺夫周围的行动。

1944年4月8日,帝国师团级战斗群抵达加利西亚(Galicia)省的卡尔塔诺夫切(Kartanovche)并转入预备队。4月4日,帝国师团级战斗群接到了解散并前往西线的命令。从4月20日到27日,帝国师团级战斗群在东线的最后800名幸存者分批乘火车前往法国的图卢兹(Toulouse),最终与大部队会合。

1944年初,在东线作战的1辆“帝国”师装甲战斗群的豹式坦克。

1943年3月,在别尔哥罗德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部察看地图的保罗·豪塞尔军长。

哈尔科夫战役结束后,在别尔哥罗德地区短暂休整的“帝国”师掷弹兵。

“帝国”师的随军记者——二级小队长(技术军士)诺伊曼(副驾的位置)。正是由于这些随军记者拍摄的大量照片,我们才能生动的看到“帝国”师的整个战斗历程。

“帝国”师的医官,施密特(Schmidt)博士,绰号“大白兔”。

SS第2侦察营几名装甲侦察车乘员们的合影,注意他们特有的皮裤子。

1943年5月,在法国特鲁瓦(Troyes)附近马伊营(Mailly le camp)准备换装豹式坦克的SS第2装甲团1营的官兵。实际上,这一工作直到1943年8月份才完成,导致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帝国”师缺少了一支最重要的作战力量。

“帝国”师下属SS第2装甲团装备的Ⅲ号坦克L型,照片摄于1943年初。

1943年3月31日,SS第2装甲团2营营长克里斯蒂安·蒂克森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照片拍摄于他的授勋仪式上。

1943年4月20日,“帝国”师为庆祝希特勒生日举行了盛大的集会。照片中新任师长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武装党卫军中将瓦尔特·克吕格尔正站在虎式坦克上给大家致辞。

站在虎式坦克一侧陪同的有克里斯蒂安·蒂克森、卡尔-海因茨·沃特曼、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文岑茨·凯泽、汉斯·魏斯、奥托·库姆以及迪特尔·凯斯滕,可谓将星云集。注意这辆虎式侧面的字母“Tiki”,也许是该坦克名字。

克吕格尔师长亲自主持的骑士铁十字勋章授勋仪式。

正在“Tiki”坦克边上的是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奥托·库姆。1943年5月下旬,库姆将该团的指挥权交给了2营营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然后动身返回柏林准备参与另外一个党卫军部队——党卫军第5山地军的组建工作。

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奥托·库姆的另外一张照片。1945年,奥托·库姆成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最后一任师长。

在库姆(左)的陪同下检阅部队的瓦尔特·克吕格尔师长。

授勋仪式结束后,大家互相祝贺。

由于SS第2装甲团1营还在法国组建,实际上“帝国”师仅有一个装甲营即2营在前线战斗。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帝国”师临时将师属坦克歼击营加强给了SS第2装甲团并成为该团的第3个营。这个营下辖3个连,主要装备Ⅲ号坦克和Ⅳ号坦克的混编连以及德军从哈尔科夫地区缴获的18辆T-34坦克。照片中的T-34坦克就属于SS第2装甲团3营9连。

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费雷德里希·里希特。里希特后来接替肯普费成为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营长。

“帝国”师下属野战预备营营长费雷德里希·里希特(Friedrich Richter)的座车——霍希Kfz.16军官轿车。野战预备营主要用来随时补充前线部队的作战损失,全营共有16名军官,104名士官以及963名士兵。照片摄于1943年6月。

“帝国”师装备的斯泰尔typ1500A/01指挥官专用车,照片摄于哈尔科夫西南。

里希特营长的汽车似乎出了什么问题,照片最右边的就是费雷德里希·里希特本人。

装甲兵们正准备清理虎式坦克的炮膛。

补给88毫米炮弹。

SS第2装甲团2营的一名三级小队副(中士),照片摄于1943年6月哈尔科夫地区。

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克里斯蒂安·蒂克森。

库尔斯克战役前夕的某次聚餐,照片中的是“帝国”师师长瓦尔特·克吕格尔,在他身后的是党卫队区队长(大校)维尔纳·奥斯滕多夫。

“帝国”师装备的SdKfz263轮式装甲车,注意车辆前侧的师徽。

与部下同乐,瓦尔特·克吕格尔师长亲自“演示”如何操作MP40冲锋枪。

接替恩斯特·瓦尔成为SS第2装甲团团长的汉斯-阿尔宾·冯·赖岑施泰因(左)正与2营营长蒂克森交谈。

库尔斯克战役前夕,正在整理子弹弹带的几名MG34机枪手。

搭载在半履带车上的5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

1943年7月5日,设在一处反坦克壕内的“帝国”师急救站。

等待进攻命令的“帝国”师掷弹兵和战斗工兵。

事态紧急的时候,德军机枪手通常会把机枪架在副射手的肩膀上直接射击目标,副射手则需要用双手死死握住两脚架以底下枪口产生的后坐力,同时肩膀也需要承受一定的力量,这对副射手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在别廖佐夫小村附近作战的喷火器小组。

1943年7月5日,刚刚夺取某处反坦克壕的“帝国”师一部。

SS第2突击炮营3连的Ⅲ号突击炮。

集结完毕,准备发起进攻的SS第2装甲团的Ⅲ号坦克群。照片应该摄于1943年7月8日。

向新阵地进发的“帝国”师掷弹兵,背景处则是在反斜面集结的SS第2装甲团的Ⅲ号坦克,照片摄于7月8日。

向苏军阵地发起进攻的SS第2突击炮营。

1943年7月8日,搭载着掷弹兵一同前进的SS第2装甲团的Ⅲ号坦克。

正在向苏军飞机猛烈开火的20毫米自行防空炮。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帝国”师20毫米自行防空炮,注意炮管上的白色战绩环。

战斗间隙的小憩。

1943年7月8日,一队苏军战俘正经过SS第2装甲团8连的“S21”号虎式坦克。

SS第2装甲团8连的虎式坦克,照片摄于库尔斯克战役之前,装甲兵们刚刚给车体涂布的新的迷彩。

训练中的第8重装甲连的虎式坦克,照片同样摄于库尔斯克会战爆发前夕。

第8重装甲连的“S02”号虎式坦克,乘员们给制退器上装了防尘罩。

1943年7月8日上午过半的时候,第8重装甲连的虎式坦克陆续开始投入战场。

1943年7月8日,第8重装甲连的虎式坦克参加了卢奇基和捷捷列维诺之间的战斗。

掩护掷弹兵们挖掘散兵坑的虎式坦克,坦克乘员们还在炮塔后部储物箱上防止了对空识别用的国旗。

伴随虎式坦克一同前进的“帝国”师掷弹兵。

从照片上看,当时似乎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装甲兵们连虎式坦克炮管上的防尘罩都没有取下来。

向前线进发的“S11”号虎式坦克。

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克拉梅尔(Kraml)正在示意掷弹兵跟随支援,避免他们遭到苏军“坦克猎手”的偷袭。注意坦克炮塔上“帝国”师特有的“古诺姆”标志。

一队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的掷弹兵正越过虎式坦克继续前进。

从照片上看,第8重装甲连的虎式坦克似乎占据了一个反斜面的阵地。

“S11”号似乎直接命中了某个目标。

伴随掷弹兵作战的虎式坦克。

正准备向下一道防线发起进攻的掷弹兵,“S34”号将紧跟其后提供支援。

“帝国”师的一名掷弹兵正经过1辆师属的突击炮,这张照片很可能拍摄于7月8日。

SS第2装甲团9连的T-34坦克。

SS第2装甲团的Ⅳ号坦克以及伴随作战的掷弹兵。

准备出发。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库尔斯克地区的典型地貌。

“帝国”师的一辆Ⅲ号指挥坦克。

正在穿过某处开阔地的掷弹兵,有趣的是照片近处的这名士兵手上没有任何武器,很可能是某个2人机枪组的副射手。

正在补充弹药的“帝国”师迫击炮炮手,他手中拎的是80毫米迫击炮炮弹。

照片中的这辆来自SS第2炮兵团的“蟋蟀”式自行火炮通常被掷弹兵们称为“生命拯救者”,它能灵活的为前线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这张照片看起来像是北非战场,其实这是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帝国”师Ⅳ号坦克。

这辆SS第2装甲团的Ⅳ号坦克还加装了侧裙板以增强防御力。

跟随在突击炮之后前进的“帝国”师掷弹兵。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乘员们放在车体后侧的备用履带以及杂物箱。

战斗中的T-34坦克,但它可不属于苏军,而是SS第2装甲团9连。

“帝国”师一辆装备21毫米的Panzer-Buchse 41重型反坦克枪的SdKfz251/11半履带装甲车。

“帝国”师的SdKfz263轮式装甲车。

这名摩托车传令兵来自师属摩托车营。

刚刚攻下某处阵地的“帝国”师掷弹兵与Ⅲ号突击炮。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长海因茨·哈梅尔。

1943年7月10日,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布尔法因德(Burfeind)与他的手下在米哈伊诺夫卡。

库尔斯克地区的某个水站。

1943年7月11日,准备向普罗霍洛夫卡方向推进的“帝国”师一部。

战斗中的“帝国”师坦克歼击车以及MG42机枪手。

照片中的士兵属于SS第2工兵营,该营的营长是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鲁道夫·恩泽林。恩泽林在大战后期成为SS第2装甲团团长。

1943年7月12日,在加里宁小村附近与苏军T-34坦克战斗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2营的掷弹兵。

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雅各布·菲克所属的SS第2侦察营的SdKfz250半履带装甲车,该车搭载了一门28毫米轻型加农炮。

这组照片显示了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SPW)营11连的士兵正在帮被俘的苏军士兵包扎伤口。

“帝国”师士兵抓获的苏军俘虏。

1943年7月13日,在伊万诺夫卡地区被“帝国”师击毁的1辆苏军T-34坦克的残骸。

SS第2装甲团2营营长克里斯蒂安·蒂克森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拍摄的照片。

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营长文岑茨·凯泽。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长海因茨·哈梅尔与手下的合影。

几名SS第2突击炮营的军官正在交谈。

在米乌斯河地区战斗的MG42机枪组。

“帝国”师师长瓦尔特·克吕格尔,照片摄于库尔斯克战役之后。

在米乌斯河地区作战的“帝国”师掷弹兵。

待在某处防空壕中的海因茨·哈梅尔团长。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营长君特·威斯利塞尼(中)的战地指挥所,照片摄于米乌斯反击战期间。

在斯捷潘诺夫卡地区战斗的“帝国”师掷弹兵,这次是整个1943年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术上的胜利。

米乌斯河战役期间,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3营的营部,照片中分别是营长君特·威斯利塞尼和10连连长施赖伯。

1943年8月22日,装备豹式坦克的SS第2装甲团1营终于赶到了前线与大部队会合,这让“帝国”师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43年8月22日,装备豹式坦克的SS第2装甲团1营终于赶到了前线与大部队会合,这让“帝国”师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43年8月,在某个小村中与苏军激战的“帝国”师一部。

1943年8月26日,在克罗季奇地区被击毁的苏军SU-76自行火炮。

在尼克托夫卡地区被“帝国”师击毁的SU152自行火炮。

威斯利塞尼营长正在与手下商讨战局,照片摄于克罗季奇附近。

1943年8月26日,在克罗季奇地区战斗的“帝国”师一门轻步兵炮。

开始向第聂伯河撤退的SS第2装甲团1营的豹式坦克。

“帝国”师开始通过驳船将装甲车运往第聂伯河对岸。

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12(反坦克)连连长二级小队长(技术军士)派歇尔(Peichl)代表“帝国”师祝贺汉斯·索尔茨(黑色装甲兵制服)完成全师第2000个击杀目标。

正在互相交谈的索尔茨与派歇尔,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虎式坦克上倒置的“福”字。

1943年9月12日,进攻SS第2侦察营在科洛马克地区防线的苏军部队遭到了SS第2装甲团1营14辆豹式坦克(霍尔茨战斗群)的伏击。据战后统计,德军最终击毁了78辆苏军坦克。

在克洛马克阵地上的SS第2侦察营官兵。从左往右分别是摩托车分队指挥官二级小队长(军士长)洪德(Hund)、4连连长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德雷克斯勒、营副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中尉)普里克斯(Prix)、营长奥托·维丁格。

正在吃午饭的SS第2侦察营副官普里克斯,他在后来的战斗中阵亡。

1943年9月,克列缅丘格地区最后一座桥梁的命运。

SS第2装甲团1营4连三级小队副(中士)克尼斯根(Knuesgen)的墓地,照片摄于克列缅丘格地区。

1943年9月15日,在波尔塔瓦地区从事最后防御作战的SS第2装甲团1营的豹式坦克。

在某处山坡反斜面上集结的SS第2装甲团1营的豹式坦克。

在日托米尔以东战斗的SS第2装甲团的虎式坦克。

1943年11月,在基辅西南地区作战的“帝国”师部队。

“帝国”师在1943年11月5日举行的一次授勋仪式,站在克吕格尔师长身边(照片最左)的是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

1943年11月9日-10日,“帝国”师开始在白采尔科维以北5公里的格列边基(Grebenki)地区集结,准备向北面的法斯托夫发动反击。

在基辅西南作战的“帝国”师自行反坦克车——德军在SdKfz10半履带车上加装了一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943年11月,一名侦察小组的士兵正在填写侦察报告。

照片中的这几名士兵来自“帝国”装甲掷弹兵团下属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2营,照片摄于1943-44年的冬季。

1944年1月,在日托米尔附近作战的“帝国”师装甲战斗群的豹式坦克。

照片中的士兵属于继续留在东线作战的“帝国”师装甲战斗群一部,照片摄于1944年2月。一直到4月份,当初留在东线继续作战的士兵才得以返回法国休整,但人数已经从当初的5000人下降到了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