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彐部
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彘”是个会意字。甲骨文是箭射中一头野猪形,会猎获一豕之意。金文中间的箭(矢)形还在,但是猪的形状则不太像了。小篆又变形并线条化,看不出原意了。隶变后楷书写作“彘”。
《说文·彑部》:“彘,豕也。后蹏发谓之彘。从彑,矢声;从二匕,彘足与鹿足同。”(彘,猪。从脚废退叫做彘。从彑,矢声;又从二匕,彘的脚和鹿的脚都同用二匕表示。)析形是就小篆所作的附会。本义当为猎获一头野猪。
“彘”的本义为猎获一头野猪。引申泛指猪。《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和猪狗一类的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饲养的时间,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商君书·兵守》:“使牧牛马羊彘。”《方言》第八对“彘”字的解释清楚明白:“猪,关东西或谓之彘。”这是说:猪,在关东和关西,有的就叫“彘”。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泽中千足彘”的话,这是指有二百五十头猪的意思,因为每头猪有四足。
如今山西霍县东北有个地方在周朝就叫“彘”。之所以叫“彘”,据说上古这里的野猪最多。公元前841年周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奔至彘。
在汉字中,与“彘”的意义相同的还有“猪”、“豕”两个字,现在这三个字都当猪讲,然而最初“彘”是指野猪,“猪”是指小猪,“豕”是指大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