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韩愈任彰义行军司马,随裴度一起至蔡州督战,参加了有名的“淮西之役”。元和十二年冬战争结束,韩愈随裴度凯旋而归,将至潼关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此诗,表达了破贼凯旋归来的喜悦之情。“次”,停驻。“张十二阁”即是张贾,时为华州刺使。
前两句总写大军凯旋归来抵达潼关时的雄壮场面。“荆山已去华山来”,“荆山”,在今河南省阌乡县南。“去”,离开。“华山”,又称太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此句使用句中排比,从荆山写到华山,一句之中把荆山到华山之间的遥远路程拉得很近,好似咫尺之隔。表达了大军破贼,凯旋班师,希望早日回到长安的迫切心情。一“去”一“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静止的高山一下子写活了,仿佛高山正在为这支胜利之师高唱赞歌,为他们的归来夹道欢迎。“日出潼关四扇开”,此句场面更为宏大,潼关城内,人们奔走相告,大门尽开,准备迎接胜利归来之师。同时,日出东方,冰雪消融,暗示藩镇割据的局面行将结束,这实际上是在为“元和中兴”的气象唱颂歌。诗人寓情于景,虽无抒情之句,其情已寓其中,让人浮想联翩,将胜利豪情抒发到了极致。
后两句诗人换用了第二人称,用抒情的笔调告诉华州刺史张贾要亲自犒军。“刺史莫辞迎候远”,“刺史”,指张贾。“迎候远”,潼关虽距华州一百二十里,但裴度以宰相领军平蔡州,凯旋而归,作为华州刺史的张贾必须迎候。此句让人感觉仿佛诗人便是主人翁一样,得意自豪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相公新破蔡州回”,“相公”,指的是主帅裴度。裴度初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后加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裴度是自请前去督战的,他出发时曾对宪宗说:“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无日。”末了这句正好写出当日之预期在今日兑现了,表达了诗人对裴度丰功伟绩的由衷赞美和对结束藩镇割据、重新统一的坚定态度。
此诗为政治抒情诗,笔锋刚韧有力,抒发了胜利之后的万丈豪情,表达了诗人坚决拥护消除藩镇割据,海内一统的坚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