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今南京。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城西南凤台山。相传南朝元嘉十六年,有三只大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形状如孔雀,声音和谐,人们称之为凤凰,于是筑台于山上,称山为凤台山。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六年游金陵时所作。诗人于天宝三年,因遭谗言陷害而离开长安,漫游到金陵,登临金陵台,有感而发,遂借景抒情,以古喻今,感叹大自然之永恒,表达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句意为: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游玩过,如今凤凰已离去,台榭空空,台前的江水只自顾着往东流去。人登此台,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此中的美丽传说,可惜胜景不长,如今只余空台,而且台前的流水一如既往地流淌着。诗人开篇即铺排出了一幅时光易逝、自然永恒的场景,就像舞台后铺一张大幕,此后的所有吟诵、感叹都是在这大幕的衬托下进行。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据《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记载:孙权曾建太初宫,孙皓建皓明宫。花草,指宫苑中的奇花异草,喻指宫娥妃嫔。晋代,指东晋。东晋以金陵为都城。衣冠,指世家大族。古丘,古墓。句意为:吴国宫殿里的那些花草,如今已被埋没在幽暗的小路边;晋朝时的世家大族们,也只剩下眼前的荒凉古墓。历史上的几多繁华,如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只有这“幽径”、“古丘”在时时引发人的怀古之情,使人想到这片凄凉的场景上面曾经上演过几多风云变幻。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山名,位于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青天外,形容三山在云遮雾挡、朦朦胧胧时,只能见到的三个山尖;二水,一作“一水”,指长江;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一个小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洲上多聚白鹭,故称。句意为:三山隐在雾中,长江水流至白鹭洲便一分为二了。此联描写眼前所见之景,用词精妙,富有动感。“落”字,极言三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像是从空中坠下一般;“分”字,意即洲处水中央,水被迫绕行而过,恰似从中被剖为两半。这样便非常简洁、生动地写出了山、天、水、洲的位置关系,如此写景也是为了与上句咏史相比较,给人一种“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为,因为。句意为:那飘浮的云层总是能够遮蔽住太阳,看不到长安真令人发愁啊!此句用象征手法,喻义极深:“浮云”,喻奸邪小人,“浮”字形象地刻画出了其逢迎拍马,欺上瞒下,反复无常的丑陋情态;“日”,象征皇帝;“蔽日”,指奸佞当道,皇帝被蒙蔽。“长安不见”,暗示被皇帝冷落,无法接近。诗人被谗陷而离开长安,此时情由景发,意自心生,不得已,用此隐讳的语言抒发了心中的忧虑愤懑之情。

全诗先写凤凰台的神话传说和台前江水,两相对比,先铺就一个苍茫、冷酷的自然大舞台,此后,历史、景物、现实在台上依次上演。诗人仿佛是其中的主人公,正在蹒跚挣扎;又仿佛是一个高明的旁观者,在睿智地分析、判断。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对仗工整圆熟。古今对比,不胜感慨,情景交融,饶有余韵,富有哲理,鲜明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