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尔法国/卢梭/介于小说与说教文之间的教育专著
名著概要
《爱弥尔》分为5卷,叙述爱弥尔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各个时期,卢梭把人在成年之前的年龄分为5个阶段,分别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的教育原则。
第1卷首先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他把教育分为3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他主张培养人的家庭教育或自然教育。这一卷论述的是2岁以前不会说话的婴儿时期,他主张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从大自然受到教育,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育,要使婴儿获得自然发展,解除一切身体上的桎梏,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他同时指出锻炼儿童的器官要注意方法,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要使其沾染任何恶习。
第2卷论述的是约从2~12岁的儿童,他把这个阶段的儿童看作是“理性的睡眠”时期,这时的儿童智力处在蒙昧状态,缺乏思维能力,因而主要应当对他们进行感官教育,锻炼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不要强迫他们去思考,不要强迫他们死记硬背。他从感觉论出发,表示儿童在这个阶段绝对不要读书,以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它的思想产生缪见。由于儿童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因而也没有必要讲述道德理论或强迫他接受道德原则,但他不否认示范对教育儿童和培养高尚的品格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他反对对儿童的错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要使他们知道不良行为会造成的自然后果。
第3卷论述的是12~15岁的少年,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涉及宗教信仰、社交伦理等与他人的关系。这个时期应向少年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智力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对智力的倾向,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教给他们以研究科学的方法,但对他们实施教育的内容应当有所选择,趣味性和有用性相兼容,同时,他强调实行实物教育,尽可能地用直接观察来替代书本知识,发展他们的独立精神、观察能力和灵敏性。他要求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学习农业劳动,把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受迫害的卢梭
1762年,卢梭的《爱弥尔》出版,惹怒了法国最高法院中的詹森教派教徒。在巴黎,他们下令焚书、逮捕作者,卢梭的好朋友卢森堡帮助他逃离法国。从此,卢梭开始了像亡命徒一样从一个避难处到另一个避难处地颠沛流离。
名家点评
休谟和卢梭是德国哲学的两个出发点。
——黑格尔
相关链接
1762年,卢梭的《爱弥尔》出版,这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书中虽然讨论教育问题,实际上却贯穿着反封建的内容,引起封建王朝和僧侣们的不安。巴黎大主教发下禁书令,巴黎高等法院判决烧毁,并扬言要烧死作者,以致使卢梭不得不过着长期流亡生活。1764年12月,出现一本题为《公民们的感情》的小册子,对卢梭进行了激烈的诽谤。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攻击并不是来自敌人的营垒,而显然是友军之所为。卢梭腹背受敌,处境极为孤立。他怀着悲愤的心情于1766~1770年写成自传性作品《忏悔录》。
第4卷论述的是15~20岁的青年,他们的身体发育成熟,产生欲望,这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在这一阶段应对男女青年进行道德教育和爱情教育,包括正确的性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他宣传博爱,提倡爱一切人。道德教育是培养善良的情感、善良的意志和善良的判断。爱是相互的,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自爱就可以成为美德。这一卷还包括专章《信仰自由,一个萨瓦省的牧师自述》,系统地阐述了卢梭的宗教观。
第5卷叙述了接受自然教育的爱弥尔从农村返回城市,开始享受社会教育,为了增长知识需要游历,研究其他的国家和人民,爱弥尔用两年时间游历了欧洲的几个大国和许多小国,学会了二三种主要的语言,并且经历恋爱结婚了。
经典摘录
●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 以世界为唯一的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
●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阅读指导
《爱弥尔》既是一部论教育学的著作,也是一部哲理小说,作者广泛涉及了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成为卢梭阐述自己思想最丰富的一个宝库。书中作者提倡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当时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是有力的批判,对启发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意识有相当大的鼓舞作用。书中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给世界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课题。对以后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全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以简明的事例说明了晦涩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卢梭过分强调在自然界中传授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系统传授知识的必要性,这表现了一定的阶级局限性。